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3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化学中物质的分类能指导我们更好的认识、改造、应用物质。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赤铁矿B.生石灰C.水银D.金刚石
2.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
A.液氮用作医疗冷冻剂B.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
C.小苏打用作发酵粉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3.化学与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研发高效、低毒农药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
C.回收废旧电池,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D.蒸煮能完全清除霉变食物中的有害物质
4.劳动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承担家庭劳动,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A.AB.BC.CD.D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铁丝燃烧B.pH的测定
C.仪器连接D.干燥气体
6.“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B.从物质组成看: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C.从微观构成看: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
A.AB.BC.CD.D
8.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关于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甲为金属氧化物,则乙一定是一种稀酸溶液
B.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若甲为,则该反应一定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D.若甲、乙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生成的丙、丁质量的总和不一定等于20g
二、填空题
9.近日专家在对兵马俑彩绘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极其罕见的“中国紫”。将石英、石绿(一种铜锈)、硫酸钡和氧化铅四种原料调和之后在1000℃左右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可形成“中国紫”。请回答下列问题:
(1)石英是制取“中国紫”的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标出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硅是制造芯片的主要材料,如图为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3)这种石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据此可以推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及______有关。
10.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以古今对比的方式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1)造纸——《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法造纸工艺包含以下步骤:①煮楻足火;②斩竹槌洗;③日晒成干;④覆帘压纸。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序号)。
(2)记录——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不变色,体现了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
(3)农业——古代种植农作物使用农家肥,其中草木灰是一种常用的农家肥料,主要成分是,属于化学肥料中的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4)净水——据典籍记载,古人用明矾净水,明矾的作用是______。
11.化学符号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基本语言,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2H
④
⑤
⑥
⑦
(1)画出①所示微粒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2)符号②表示的含义:______。
(3)由①和⑥构成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4)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______(填序号)。
12.某电镀厂为减少水污染及节约成本,从含有、和的废水中回收晶体和相关金属,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
(2)从滤液中获取硫酸亚铁晶体的操作是______。
(3)废水中加入过量锌粉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任写一个)。
(4)加入适量X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13.向一支装有少量氢氧化钠和酚酞混合溶液的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2)图B实验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图D实验是向图C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发现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由此可判断图B实验后溶液中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14.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时,5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充分搅拌,直到固体完全消失,然后按图二进行实验,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每种方法只改变一个量),得到三个恰好饱和的溶液。
(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
(2)图一中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交点P的含义是______。
(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______物质(填“甲”或“乙”)。
(4)图二中“操作二”得到D溶液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______(填字母)。
A.b点→a点B.c点→a点C.b点→c点D.c点→d点
(5)图二中得到的C、D、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用“>”、“<”或“=”表示)。
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验证气体性质的装置。
(1)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与A装置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2)下列混合气体(括号内气体为杂质)能用C装置进行除杂、干燥、收集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②③
(3)D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验证实验,a处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根据b处的现象可得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三、实验题
16.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方案】小明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片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盐酸。
【实验现象】(1)锌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铝片表面刚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产生大量的气泡,原因是______。
在上述实验中小芳还观察到铝与稀盐酸反应后试管中产生“灰色沉淀”。
【提出问题】铝与稀盐酸反应出现的灰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资料】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色;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
【提出假设】假设a:该灰色沉淀可能含有;
假设b:该灰色沉淀可能含有;
假设c:该灰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稀酸的物质。
【进行实验】(1)取灰色沉淀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2)小明同学对该沉淀的成分到底是什么,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中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实验二中观察到______,说明该灰色沉淀的组成元素有铝元素、氯元素以及______。
【反思评价】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能否准确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______(填“能”或“不能”)。
四、计算题
17.为测定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100g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见图。请计算:
(1)生产沉淀的质量为______。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赤铁矿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水银是汞的俗称,汞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
D、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A、液氮用作医疗冷冻剂,是利用了液氮汽化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稀有气体用作霓虹灯,是利用了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小苏打用作发酵粉,是利用了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答案:D
解析:A、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故A正确;
B、研制高效低毒农药,能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生产,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故B正确;
C、回收废旧电池,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故C正确;
D、霉变的食物中含有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有毒,蒸煮也不能去除,故D错误;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油锅着火,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破坏了燃烧的条件,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
B.洗涤剂清洗油污,属于乳化现象,故B正确;
C.闻到香气,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C正确;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不能将硬水软化,硬水软化一般采用加热煮沸或蒸馏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D。
5.答案:B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该反应由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甲烷和氧气,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故A说法正确;
B、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B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生成甲烷分子和氧分子,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故C说法正确;
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最简整数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A、过氧化氢浓度不同,不能比较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该选项不正确。
B、硫酸钠和稀硫酸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判断稀硫酸是否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C、铁钉都不能生锈,不能探究氧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该选项不正确。
D、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比空气更明显,能够探究吸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该选项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A、若甲为金属氧化物,则乙可以是一种稀酸溶液,也可以是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性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甲为,氢氧化钙和非金属氧化物、酸反应都生成盐和水,氢氧化钙和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是复分解反应,反应要能发生,则该反应一定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甲、乙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若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不是1:1,则生成的丙、丁质量的总和不等于20g,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答案:(1)
(2)28.09;14
(3)二氧化碳
解析:(1)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元素的化合价需要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值在后,则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表示为;故答案为:;
(2)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其原子序数为14,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4;故答案为:28.09;14;
(3)这种石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是由铜元素、氧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铜生锈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及二氧化碳有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10.答案:(1)①
(2)稳定
(3)钾肥
(4)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而沉降
解析:(1)①煮楻足火过程中伴随物质的燃烧,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②斩竹槌洗、③日晒成干、④覆帘压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①;
(2)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不变色,体现了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即在常温下不易变质;
(3)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
(4)常用明矾净水的原因是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而沉降。
11.答案:(1)
(2)2个二氧化碳分子
(3)
(4)⑤⑦
解析:(1)①为镁离子,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2,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
(3)①为镁离子,化合价为+2价,⑥为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价法则,两种元素构成物质为氯化镁,化学式:;
(4)可以表示氢气,可以表示氦气;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⑤⑦。
12.答案:(1)Zn、Cu
(2)蒸发结晶
(3)Zn+FeSO_4=ZnSO_4+Fe或Zn+CuSO_4=ZnSO_4+Cu
(4)分离出铜,将锌转化为硫酸锌
解析:(1)往含有、和的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锌,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和铜,所以加入的锌单质可以将废水的铁和铜置换出来,所以固体A的成分为、、,滤液为硫酸锌,固体A用磁铁吸引后得到铁和固体B,固体B为、。
(2)滤液为硫酸锌溶液,从中获取硫酸亚铁晶体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3)加入过量的锌,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还可以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4)固体B为、,加入适量X溶液得到铜和硫酸锌滤液,所以其作用为分离出铜,将锌转化为硫酸锌。
13.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3)、
解析:(1)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图A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最终溶液显酸性,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2)图B实验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氯化钡能与硫酸钠或硫酸、碳酸钠反应,分别生成硫酸钡、碳酸钡沉淀;图D实验是向图C实验后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发现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含有硫酸钡、碳酸钡,则由此可判断图B实验后溶液中溶质为、。
14.答案:(1)>
(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且为40g
(3)甲
(4)B
(5)C=E>D
解析:(1)℃时,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故答案为:>;
(2)图一中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交点P的含义是℃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且为40g;故答案为:℃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且为40g;
(3)由图二推测硝酸钾是图一中的甲,因为℃时,乙的溶解度小于60g;故答案为:甲;
(4)图二中“某一步操作”得到D溶液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可以在图一中表示为c点→a点,降低温度至没有晶体析出,D溶液前后的溶液质量不变;故答案为:B;
(5)图二中得到的C、D、E溶液中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C=E>D;因为按图二进行实验,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每种方法只改变一个量),得到三个恰好饱和的溶液,因此C和E都是℃时的饱和溶液,C是加溶质,E是蒸发水,因此C和D的质量分数相等;D的溶液质量不变,是降温到℃时的饱和溶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答案为:C=E>D。
15.答案:(1);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2)①③
(3)溶液变红色;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析:(1)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与A装置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能够控制反应速率。
(2)下列混合气体(括号内气体为杂质)能用C装置进行除杂、干燥、收集的是①(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氯化氢,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③(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故答案为:①③。
(3)D装置进行二氧化碳性质验证实验,a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根据b处的现象(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可得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溶液变红色;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16.答案:【实验现象】
(1)
(2)铝片表面的氧化物先和盐酸反应,氧化物完全反应后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进行实验】
(1)稀盐酸
(2)产生白色沉淀
【反思评价】氢元素;不能
解析:【实验现象】
(1)锌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是因为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铝片表面刚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产生大量的气泡,原因是铝片表面的氧化物先和盐酸反应,氧化物完全反应后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故答案为:铝片表面的氧化物先和盐酸反应,氧化物完全反应后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进行实验】
(1)
故答案为:稀盐酸。
(2)实验一中无水硫酸铜固体变蓝,说明反应生成水,实验二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反应生成含有氯元素的物质,说明该灰色沉淀的组成元素有铝元素、氯元素以及氢元素。
故答案为:氢元素。
【反思评价】
小明的实验方案不能准确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是因为利用的稀盐酸浓度不同。
故答案为:不能。
17.答案:(1)4.9g
(2)8%
解析:(1)生成沉淀质量为:44.9g-40g=4.9g;故答案为:4.9g;
(2)设50g硫酸铜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x。
x=8g
所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故答案为:8%。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隔绝氧气灭火
B
用含洗涤剂的水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洗涤剂能乳化油污
C
泡茶闻到茶特有的香气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自制净水器内放入活性炭
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B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C探究氧气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D探究吸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加入适量______(填名称)
无明显现象
假设c成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加入适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假设c成立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