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江苏卷第1~2题 地球运动-【临考押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展开2、锻炼同学的考试心理,训练学生快速进入考试状态。高考的最佳心理状态是紧张中有乐观,压力下有自信,平静中有兴奋。
3、训练同学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积累考试经验。模拟考试可以训练答题时间和速度。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水平的竞争,也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可以说每分每秒都是成绩。
4、帮助同学正确评估自己。高考是一种选拨性考试,目的是排序和择优,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模拟考试以后,同学们要想法了解自己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第1~2题 地球运动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规律
2022年江苏卷4~6题时间计算
1.根据事实事例(如中国空间站),考查时间计算
2.根据地球公转、太阳知识点回归运动规律,判断地区所处季节及当地自然特征。
3.根据天文现象,考察地区太阳高度角及太阳视运动的年际变化
1.重点掌握时间计算基本方法,利用太阳直射点纬度反向推出大致的时间、季节。另需掌握二十四节气的演替。
2.掌握太阳高度与影子长短的关系、太阳是运动与影子朝向的关系
地球公转周期位置、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2023年江苏卷3~4题经纬网定位、地球公转周期
正午太阳高度角、影子的朝向与长短变化规律
2021年江苏卷1~2题正午太阳高度角,辨别方位
考向01 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的规律
(2022年·江苏卷4~6题)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km,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
A.15分钟B.30分钟
C.45分钟D.60分钟
5.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
A.9:40B.10:10
C.10:40D.11:10
6.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 )
A.圣地亚哥B.卡马国
C.马维尔拉D.上海
1.时间计算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1)时间计算遵循“经度相差15°或相差1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和“东加西减”两个规律。
(2)日期变更遵循“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加一天,过180°经线(日界线)减一天”的规律,即“过0时所在经线,东加西减,过180°经线(日界线)东减西加”。
2.时间计算的一般解题方法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4.C 5.C 6.C
【解析】4.由图可知北京与国际空间站经度大致相差180°,所以国际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是大致绕地球旋转了一半,由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所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45分钟。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5.由下图可知图中A点与120°E相距约为60°,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则A点地方时为6时,则北京时间此时约为10:00,结合上面分析,可知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为10:45,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
6.据材料可知,国际空间站90分钟环绕地球1周,则1小时可绕行2/3的路程,空间站到达卡马国上空时,正值该地黑夜,国际空间站与地面较近,此时无法反射到太阳光,不能被肉眼观察到,排除B。到达马维尔拉上空时,正处于黎明,人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空间站,C符合题意;空间站约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不会经过圣地亚哥,排除A;当国际空间经过上海时,为白昼,由于太阳光线太强,可能用肉眼无法看见,排除D。故答案选C。
考向02 地球公转周期位置、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2023年·江苏卷3~4题)2022年4月27日黎明时分,某地出现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四星伴月”的天文现象。此时中国空间站过境该地上空,与“四星伴月”同框,形成壮美景观。下图为“某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上方俯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图示时刻中国空间站在轨位置相符的是( )
A. B.
C. D.
4. “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 )
A. 自转周期不同B. 体积大小不同
C. 自转方向不同D. 公转周期不同
1.公转位置及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
熟记太阳直射点在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到秋分日(9月23日左右)在北半球,秋分日(9月23日左右)到次年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在南半球;同时熟记太阳直射点从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至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向南移动,从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至次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向北移动。
2.昼夜长短纬度变化
3.昼夜长短季节变化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C 4.D
【解析】3.由图中陆地轮廊形状可知图中极点为南极点,因此可知图中90为东经度,图中每相邻两条经线经度相差30°,故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选项中A图中的中国空间站位于30E以东附近,A错误;B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60°E以东附近,B错误;D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150°E以东附近,D错误;C图中中国空间站位于120°E以东附近,C正确。故选C。
4.“四星伴月”这一天文现象难得一见,主要是因为各天体公转周期不同,难易同框,D正确;难以同框与自转周期不同、体积大小不同、自转方向不同无关,ABC错误。故选D。
考向03 正午太阳高度角、影子的朝向与长短变化规律
(2021年·江苏卷1~2题)图为2016年12月8日游客在悉尼(33°55'S,150°53'E)15时15分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问题。
1.该日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约是( )
A.32°B.58°
C.66°D.79°
2.此时月球的方位( )
A.偏东B.偏南
C.偏西D.偏北
1.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2.影子的朝向与长短变化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出极昼极夜地区以外,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正西方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出极昼极夜地区以外,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南的天空;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时分太阳位于正北的天空。
(2)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 2.A
【解析】1.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大约是23.5°,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移动,大概四天移动1°,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23.5°S附近,故12月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约3.5°,可求出当日直射20°S附近,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一∣纬度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悉尼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H=90°一|纬度差|=90°-(33°55'-20°)=76°05';故D选项最接近,ABC选项错误。故选D。
2.悉尼位于太阳直射点以南,正午太阳在正北方向,材料信息表明,此时是15时15分,太阳位于西北方向,物影位于东南方向,观察图中物影与月球方位可知,在朝向东南方向(物影朝向)向左偏转一个锐角即可正面面对月球,表明此时月球的方位偏东,A正确, BCD错误。故选A。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浙江台州·二模)下图示意某节日日出时刻(北京时间)分布图。完成1-2小题。
1.该节日可能为( )
A.端午B.元旦C.国庆节D.劳动节
2.相同经度差情况下,该日低纬较高纬日出时间间隔( )
A.较长B.较短C.相同D.无法判断
【答案】1.B 2.C
【解析】1.读图可知,此节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晚,说明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由晨线与经线的夹角较大可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远离赤道。端午节、劳动节,太阳直射北半球,AD错误;国庆节在秋分日一周之后,太阳向南刚刚跨过赤道,C错误;元旦时,刚刚经历冬至日,太阳由南回归线开始向北运动,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较大,B正确。故选B。
2.根据所学可知,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产生了不同经度的时差,越靠东,时间越早;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地方时的差异,与纬度无关,相同经度差情况下,该日低纬较高纬日出时间间隔相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北京东城·一模)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南澳岛海岸多为岩石陡岸,岛上的“自然之门”是我国北回归线标志塔之一。图1为南澳岛示意图,图2为“自然之门”景观图。读图,完成3-4小题。
3.南澳岛( )
A.纬度低,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B.年降水总量大,季节分配均匀
C.河流众多,内河航运比较发达D.低山丘陵为主,海岸地貌发育
4.图2所示时刻大约为( )
A.4时B.10时C.14时D.16时
【答案】3.D 4.B
【解析】3.南澳岛穿越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始终位于正南方,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当太阳直射该地以北至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A错误;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向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年降水总量大,但是季节分配不均匀,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B错误;河流众多,等高线较密集,河流短小急促,且人烟稀少,不适宜发展内河航运,C错误;如图所示,等高线最高不到500米,以低山丘陵为主,海岸多为岩石陡岸,海岸地貌发育,D正确。故选D。
4.由图2所示,太阳在东南方向,应该为上午的时刻,CD错误;4时太阳尚未出地平线,A错误;10时符合题意,B正确。故选B。
(2024·浙江嘉兴·二模)下图是摄影爱好者在我国某地拍摄的日出照片和拍摄的时间。据此完成5-6小题。
5.该地这两天的昼长大约是( )
A.13小时和11小时B.13小时和8小时
C.14小时30分和9小时30分D.14小时30分和8小时
6.拍摄地位于( )
A.西安B.南京C.北京D.沈阳
【答案】5.C 6.A
【解析】5.两幅图是在6月21日及12月22日拍照拍照所得,两日刚好是2023年的夏至日和冬至日,同一个地点,夏至日的昼长等于冬至日的夜长,所以夏至日的昼长加上冬至日的昼长等于24小时,所以B、D错误。昼长=(12时-日出)*2=(日落-12时)*2,由于该地使用北京时间,无法知道该地正午12时,北京时间是几时,设为x,由于夏至日的昼长等于冬至日的夜长,夏至日的昼长加上冬至日的昼长等于24小时,所以(x-5:32)*2+(x-7:57)*2=24,x≈12:44,夏至日昼长≈(12:44-5:32)*2=14小时24分钟约等于14.5小时,冬至日昼长≈(12:44-7:57)*2=9小时34分钟≈9.5小时,C正确,A错误。故选C。
6.该地地方时是12时,北京时间时12:44,相差44分钟,相差11°,120°E时间大于该地地方时,所以该地位置大约在109°E。西安经度大概是是109°E,南京的经度大概是是119°E,北京经度大概是是116°E,沈阳的经度大概是123°E,B、C、D错误,A正确,故选A。
(2024·山东·一模)为了研究太阳视运动特点,三位中学生于同一天在北温带的甲、乙、丙三地分别观测了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了太阳高度曲线图。据此完成7-8小题。
7.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方位关系排序依次是( )
A.自东北向西南B.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南向西北D.自西南向东北
8.若此日为夏至日,天气为晴天,根据该图信息可推测( )
A.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昼越短B.甲地正午时新的一天约占一半
C.乙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D.丙地日出日落位置更偏南
【答案】7.C 8.C
【解析】7.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三地均在北回归线以北,故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因此图三地由南到北排序为甲、乙、丙。地球自西向东转,越东的点越早经过正午,读图中三地正午出现时间早晚可知,三地由东向西排序为甲、乙、丙。综上所述,图中甲、乙、丙三地的方位关系排序依次是自东南向西北,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越低,纬度越高,昼越长,A错误;甲地正午时约为北京时间12点,此时东12区为16点,新的一天范围大于一半,B错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结合图中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计算得知乙地的纬度,再根据乙地的纬度可计算乙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C正确;丙地昼长更长,日出日落位置更偏北,D错误。故选C。
(2024·广西·二模)文字式《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写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均为繁体字,每宇九画共九九八十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一笔,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也称作“写九”。图左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部分节气图,图右为《九九消寒图》。完成9-10小题。
9.开始写“柳”字时,最接近的节气是( )
A.小寒B.大寒C.立春D.雨水
10.北京“写九”期间某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大致为( )
A.B.
C.D.
【答案】9.B 10.A
【解析】9.B结合二十四节气中的部分节气图,柳字排第四个,开始为冬至,所以开始写“柳”字时,为冬至后第28天,最接近大寒节气。 故选B项
10.“写九”期间从冬至开始至 3月 11日前后结束,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图中南北已经标出,与南北方向垂直的外面一侧为东,内侧为西,故选A项。
(2024·浙江杭州·二模)甲地纬度为45°N,左图为其某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昼弧达到全年最大值。乙地纬度为45°S,右图为课堂中四位同学所绘制的甲、乙两地该日太阳视运动合成示意图。完成11-12小题。
11.正确的合成示意图是( )
A.①B.②C.③D.④
12.该日( )
A.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B.纬度增加,白昼时间变长
C.甲、乙太阳视运动轨迹垂直D.乙地日落方位全年最偏南
【答案】11.C 12.C
【解析】11.根据材料可知,左图甲地昼弧达到全年最大值,此时为夏至日,昼弧中心点为正南方向;乙地位于南半球,①为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太阳视运动,A错误;②乙地昼弧夜弧长度相同,为二分日,B错误;③乙地昼短夜长,③正确,C正确;④乙地纬度为45°S,不会出现该太阳视运动,D错误。故选C。
12.根据材料“甲地纬度为45°N,左图为其某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昼弧达到全年最大值。”可知该日为夏至日,北半球23.5°N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23.5°N以南地区并不是最大,A错误;北半球纬度增加,白昼时间变长,南半球相反,B错误;甲、乙太阳视运动轨迹垂直,C正确;乙地日落方位全年最偏北,D错误,故选C。
(2024·天津·二模)“日光摄影”是摄影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图1是某网友在北京(约40°,116°E),天坛公园东门外(天坛正东)拍摄的“悬日”照片;图2拍摄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路易斯湖(约51.5°N,116.5°W),公园内冰川松林遍布。从地理视角欣赏这两幅摄影作品。据此完成13-15小题。
13.若图1拍摄当天,北京的昼弧与夜弧之比约为9/14,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潘帕斯草原牧草繁盛D.松嫩平原小麦正值收割季节
14.图1照片拍摄时,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 )
A.地方时大约为2:00-3:00B.地方时大约为14:00--15:00
C.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D.当日的白昼短,黑夜长
15.右图所示景观( )
A.山体海拔较低,自然带垂直差异不明显B.山前森林为亚寒带针叶林,形态季节变化大
C.山体地质构造为背斜,可以寻找泉水 D.湖泊因冰川在冰蚀洼地融化形成
【答案】13.C 14.A 15.D
【解析】13.北京的昼弧与夜弧之比约为9/14,此时北京昼长约为9小时22分钟左右,而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40°N对应冬至日昼长约为9小时20分钟左右,所以此时应靠近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对应南半球夏季,潘帕斯草原此时降水较为充足,热量条件也较好,所以牧草生长状况好,牧草繁盛,C正确;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在秋季,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在春季,松嫩平原小麦正值收割季节在夏季,都不在冬季,ABD错误。故选C。
14.由材料左图是某网友在北京天坛公园东门外(天坛正东)拍摄的"悬日"照片"可知,此时拍摄者位于天坛正东,太阳位于天坛正西,即太阳正西日落,由此得出此时大约为春秋分日18时,北京所在116°E,加拿大所在116.5°W,两地地方时相差15.5小时,且加拿大所在时间较晚,所以此时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地方时大概在18-15.5=2.5,也就是2:30左右,地方时大约为2:00-3:00,A正确,B错误;春秋分时太阳直射0°,加拿大51.5°N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8.5°,C错误;春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D错误。故选A。
15.右图是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的路易斯湖,公园内冰川松林遍布,有冰川分布说明山体海拔较高,A错误;亚寒带针叶林形态季节变化小,B错误;泉水出露处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断层,C错误;由材料可知,其纬度高,冰川广布,其湖泊应是冰川在冰蚀洼地融化形成,D正确。故选D。
(2024·江苏·二模)某日在海口(110°E,20°N)旅游的王先生发现面前电线杆的影子在烈日下不见了。完成16-18小题。
16.正确表示此时地球光照图的是( )
A.B.
C.D.
17.此时与湖北恩施(110°E,30°N)同样高的电线杆影长相同的地点可能在( )
A.100°E,20°NB.120°E,10°NC.110°E,10°ND.120°E,20°N
18.影响各地正午影子长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日地距离B.黄赤交角C.日出方位D.地球自转
【答案】16.B 17.C 18.B
【解析】16.某日在海口(110°E,20°N)旅游的王先生发现面前电线杆的影子在烈日下不见了,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10°E,20°N),根据图示信息可知,B选项太阳直射点为(110°E,20°N),符合题意;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17.太阳直射点位于(110°E,20°N),湖北恩施经纬度为(110°E,30°N),此时与其太阳高度角相同的点应该是地方时相同,且纬度差与20°N相差10°的地点,即是(110°E,10°N),C正确;(110°E,20°N)是太阳直射点,A错误;(120°E,10°N)此时不是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同,B错误;(120°E,20°N)此时不是正午,且与恩施太阳高度角不同,D错误。所以选C。
18.日地距离不会影响正午太阳高度,不会影响正午影子长短变化,A错误;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造成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影响正午影子长短变化,B正确;日出方位不会影响正午影子长短变化,C错误;地球自转不会影响正午影子长短变化,D错误。所以选B。
(2024·福建漳州·三模)贵阳(26°N,106°E)的小明常选择公交车出行。某日乘公交车时,上车后发现车上乘客为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均选择坐在公交车右侧的位置。1小时后,小明于第10个站点下车。下图示意该公交车行驶的部分线路及车上乘客分布图。据此完成19-20小题。
19.小明此次乘车时间最可能为北京时间( )
A.6:00—7:00B.9:00—10:00C.16:00—17:00D.20:00—21:00
20.1小时后,小明下车看到公交车的影子朝向车头( )
A.左前方B.右前方C.左后方D.右后方
【答案】19.C 20.B
【解析】19.根据文字信息可知,该日小明上车时,乘客为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均选择坐在公交车右侧的位置,说 明此时阳光从公交车左侧射入,结合公交车行驶线路可知,此时公交车正处于西南向东北方向行驶,则太阳应位于偏西方天空,且有一定的高度,故此时应是下午时段,AB错误;该地位于贵阳(26°N,106°E),当北京 时间为20:00-21:00时,贵阳的地方时约为19:00一 20:00,此时段即便未日落,太阳高度也较低,乘客受阳光直接照射影响小,D错误;当北京时间为16:00一 17:00时,贵阳的地方时约为15:00-16:00,太阳位于偏西方天空,且有一定的高度,符合题意,C正确。故选C。
20.由图文材料分析可知,1小时后,小明在第10个站点下车时,太阳仍位于偏西方天空,公交车的行驶方向仍是西南向东北,可看到公交车的影子朝向车头的右前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湖南·一模)金华一中某同学家新购入一套宣传为坐北朝南的房屋,夏至日,他通过记录日出日落太阳光线方位发现该户型并非严格按照坐北朝南布局。下面为夏至日该同学家的日出日落方位图(图中箭头表示太阳光线)。据此完成21-22小题。
21.该同学家阳台真实的朝向是( )
A.朝向西北B.朝向西南C.朝向东北D.朝向东南
22.某日清晨,该同学看到日出的阳光沿着阳台窗户偏东沿刚刚照射进来,该日昼长最可能为( )
A.16小时B.14小时C.12小时D.10小时
【答案】21.B 22.D
【解析】21.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图示为夏至日时的日出日落方位,夏至日我国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以二者光线的交叉点为固定点做水平线,保证两箭头和水平线的夹角一样,则水平线为东西方向,过此点做垂线得南北方向。如下图:
由此可判断该同学家阳台朝向西南方向,故选B。
由上题可知,阳台朝向西南方向,根据题意日出光线沿着阳台窗沿照射进来,可以判断该地日出东南,为冬半年,昼短于夜,只有D项符合题意。故选D。
下图为2024年元旦跨年时刻江苏某同学查询到的该日太阳和月亮高度轨迹示意图,该同学在元旦(农历二十)日出时刻观察到了日、月同天景象。据此完成23-25小题。
23.跨年钟声响起时,东半球新年的范围占全球的( )
A.5/6 B.2/9 C.1/6 D.1/9
24.该同学观察到的日、月同天景象位置示意图是( )
A. B.
C. D.
25.与元旦相比,该同学次日日出时刻继续观察日、月同天现象发现( )
A.观察的时间提前 B.日月的夹角变大
C.月亮的高度不变 D.太槓诵鞘汶諍镫殊位置更偏南
【答案】23.D 24.C 25.A
【解析】23.由图可知,当跨年钟声响起时,意味着北京时间为0时,也就是新的一天开始,即120°E为0时,而东半球经度在20°W向东至160°E,证明了120°E向东至160为东半球处在新年的范围,为40°,占全球360°的九分之一,也就是东半球新年的范围占全球的1/9,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故选D。
24.由题意知,该同学在元旦(农历二十)日出时刻观察到了日、月同天景象,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日期为一个月的农历十时,月亮应该位于渐亏凸月的位置附近,渐亏凸月出现在下半夜,且月左侧圆,由此排除B、D两项;再依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观测者朝南,太阳日出位置在东方刚日出时,此时月亮刚好朝着西方落下,在西方天空能看到月亮,由此判定C项正确,A项错误。故选C。
2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于月相来说,从农历初一到农历十五,日月之间距离会变大,此时日月同天之间的时间会变大;农历十五时,地球刚好位于月球与太阳之间的位置,三者连成一条线,此时月球据太阳最远,日月同天之间的时间会达到最大,即太阳日落,月球月出;农历十五以后,日月之间距离开始变小,此时日月同天之间的时间会变小,依据题意可知元旦(农历二十)以后,在此之后,日月同天之间的时间会变小,则观察的时间会提前,A项正确;日月之间的夹角逐渐变小,B错;月亮的高度会偏低,C错;元旦的次日为北半球冬半年,且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半球运动,太阳日出处于东南,且位置远离南,对比元旦位置变化更偏向东,D错。故选A。
押全国卷44题 环境保护-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这是一份押全国卷44题 环境保护-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文件包含押全国卷44题环境保护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押全国卷44题环境保护原卷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全国卷43题 旅游地理-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这是一份押全国卷43题 旅游地理-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文件包含押全国卷43题旅游地理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押全国卷43题旅游地理原卷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这是一份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文件包含押全国卷37题自然地理综合题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押全国卷37题自然地理综合题原卷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