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地理(四)-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新高考专用)(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地理(四)-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新高考专用)(含答案)01
    地理(四)-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新高考专用)(含答案)02
    地理(四)-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新高考专用)(含答案)03
    还剩8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地理(四)-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新高考专用)(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四)-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新高考专用)(含答案),共9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乡村振兴,科技强国,城市发展与规划,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热点链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
    地理热点主题(事件)……………………………………………………………03
    选择题专项突破……………………………………………………………………26
    综合题专项突破……………………………………………………………………45
    地理拿分名词/术语积累…………………………………………………………80
    地理易错点突破……………………………………………………………………97
    地理热点主题(事件)
    一、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
    【考情分析】
    高考地理在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方面的命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地域特色的展现和保护,以及全球视野的建立。
    【命题预测】
    高考地理在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方面的命题主要是选取当前传统工艺、传统民居与建筑、诗词书画与歌谣俗语、农业文化遗产、饮食文化等来考查相关领域的知识点,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乡村振兴
    高考地理中,乡村振兴是一个常考的热点话题,它涵盖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多个方面。主要是选取当前农业科技、生态农业、农业政策、新农村建设规划、特色农业等来考查相关领域的知识点,考查考生对课本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民族自豪感。
    以下是乡村振兴命题导向与重点的诠释:
    1.解读材料能力:考查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析特定地区农村的地理环境,包括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
    2.乡村产业结构:关注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链的建立、种植结构的变化、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及土地利用的演变等方面。
    3.人口与聚落:研究人口及其流动变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以及聚落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4.可持续发展:探讨乡村振兴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中国大部分人口生存与生活环境的影响。
    5.二十字总要求: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 20 字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些要求是评价和指导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准。
    6.国家战略:了解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的背景、意义和目标,以及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7.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掌握地理信息技术在乡村振兴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如GIS、遥感技术等。
    8.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通过实地考察或案例分析,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乡村振兴项目中。
    9.政策与实践:关注国家和地方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在实践中的效果和挑战。
    10.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分析乡村振兴中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高考地理试题可能会通过提供具体的数据、图表或案例,考查学生对乡村振兴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同时,关注国家政策动态和实际案例,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科技强国
    高考地理在科技强国方面的命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对科技创新的理解科技与产业的关联以及全球视野的建立。考生在备考时,应该关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理解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综合分析和辩证思维能力。同时,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城市发展与规划
    高考地理科目中,城市发展与规划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涉及到城市的形成、发展、规划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解答。
    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城市发展与规划的题目可能会以图文材料、数据表格或实际案例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考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命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原则和目标的理解、区域发展中问题的识别与对策的提出,以及全球视野的建立。考生在备考时,应该关注国家发展的大背景,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提升自己的综合分析和辩证思维能力。高考地理在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命题主要是选取当前具有突出成就、重大意义的区域发展措施来考查相关领域的知识点,考查考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
    六、热点(时事)链接
    (一)“新质生产力”
    1.概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2.基本内涵:
    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
    地理可以从“人口与城市”角度、“产业与交通角度”、旅游业与生态保护角度、数字化和农业角度、产业升级、产业转移角度等方面介入新质生产力!
    3.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1)及时应用科技创新成果
    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2)布局产业链
    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3)围绕战略任务科学布局
    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4)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4.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
    (1)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2)坚持生态优先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3)加快绿色科技创新
    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4)优化经济政策工具箱
    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二)低空经济
    2023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正逐渐成为各城市竞相发展的“新赛道”。
    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名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从产业构成来看,低空经济主要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产业,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在拉动有效投资、创造消费需求、提升创新能级方面具有广阔空间。
    低空经济产业链
    【上游】:为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领域,包括研发、原材料和零部件;
    【中游】:为低空经济核心部分,包含载荷、低空产品和地面系统;
    【下游】:为产业融合部分,包含飞行审批、空域备案等,通过后的下游应用是低空经济与各种产业的融合。
    【面临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指导。
    无人机未经许可擅自飞行,不仅扰乱了正常的航空秩序,也给航空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2.空域资源有限。
    空域管理严格,通用航空器的飞行时间和航线也受到较大限制,制约了通用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在关键技术、核心设备等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4.产业融合发展不足。
    以无人机与农业融合为例: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可以实现精准施肥、喷洒农药等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然而,目前我国无人机与农业行业的融合发展还存在较大问题。一方面,农业领域对无人机的应用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释放;另一方面,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技术和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制约了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
    5.市场需求培育不足
    以低空旅游市场为例:低空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独特的体验感和吸引力。然而,目前我国低空旅游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一方面,公众对低空旅游的认知度较低,缺乏了解和兴趣;另一方面,低空旅游项目在市场推广、品牌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难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应对措施】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空域资源配置,提高空域使用效率,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3.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4.加强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低空经济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5.积极培育市场需求,加强市场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低空经济产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三)“丹水北运”
    【新闻素材】内蒙古西部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也被称为“北煤南运大通道”,起于内蒙古浩勒报吉,经山西省运城进入河南省三门峡等市,并经过湖北省襄阳市、湖南省岳阳市后止于江西省吉安市,全长约1860公里,也叫“浩吉铁路”。
    但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拉煤的车抵达南方后,返程就要面临空载的难题。返程的车厢空着,就意味着这上千公里的路程,不仅没办法获得任何收益,还要耗费大量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而这条“北煤南运大通道”的北方连接我国严重缺水地区,南方又途经优质水资源输出地,于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浩吉铁路这条南北运煤大通道,我国结合北方缺水的问题,将北煤南运和丹水北运相结合,让浩吉铁路成为可造福南北的双向大通道,如此一来,南方缺煤,北方缺水的问题都缓解了,铁路还能在来回赚取双份报酬,简直一举两得,且向北方运输的丹江水都是直饮水,通过灌装瓶装进入北方市场,还能为此创造更多商业价值,如此以来,南北的经济也能进一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更高效的做到价值转化。
    (三)文旅产业火热
    去西安体验永兴坊“摔碗酒”、去重庆坐一次穿楼的“魔幻轻轨”、去长沙游橘子洲、去成都看大熊猫、去淄博吃烧烤、去哈尔滨体验冰雪大世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凭借图文平台、短视频、视频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出独特的城市“网红”标签,成功出圈并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带动了城市旅游业和服务业,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借助互联网走红的网红城市一波又一波,梳理这些网红城市的出圈原因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点:
    一是具备深厚的城市底蕴和独特的文化自然资源;
    二是把握每个时代特色的传播媒介,打造独特的城市IP和城市标签;
    三是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赢得好口碑传播。
    总结:资源+传播+服务,三位一体,这是服务型政府的胜利。
    良好的基础设施,如便利的交通系统、完善的公共服务、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物价管理制度等方面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城市保持吸引力和长红的基础。
    典例1
    (2023·河北·高考真题)《海录》记载了我国清代船员的航海见闻:“万山一名鲁万山,广州外海岛屿也。山有二,东山在新安县界,西山在香山县界,沿海渔船籍以笔风雨。西南风急则居东澳,东北风急则居西澳,凡南洋海艘俱由此出口,故纪海国自万山始。”下图展现了海南先民根据航向和用航海时间估算的距离而绘制的南海作业线路(局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沿海地名多有“澳”字,“澳”字代表( )
    A.海峡B.岛屿C.滩涂D.海湾
    2.我国海南先民精确绘制该作业线路图,主要运用了( )
    A.罗盘和燃香B.罗盘和洋流C.星象和燃香D.星象和洋流
    【答案】1.D 2.A
    【解析】1.根据材料“西南风急则居东澳,东北风急则居西澳,凡南洋海艘俱由此出口”可知东澳和西澳均为海上船只的出口,即港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港口多选择在水域较深,风浪较小海湾地区,因此“澳”字代表海湾,而非海峡、岛屿和滩涂,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根据材料可知,海南先民是根据航向和用航海时间估算的距离而绘制的南海作业线路。古代人们用罗盘来确定方向,用燃香来计算时间,因此主要运用了罗盘和燃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典例2
    (2023·河北·高考真题)五指山大叶种茶品质优良,被誉为“华夏第一早春茶”。位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的毛纳村,曾是一个偏远落后的黎族村寨,近年来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并依托茶旅融合(下图),将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走上了生态美、产业兴、生活好的发展之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毛纳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除茶产业之外,毛纳村茶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资源禀赋是( )
    A.黎族文化和热带雨林B.热带雨林和乡村田园
    C.黎族文化和海岛风光D.海岛风光和乡村田园
    【答案】3.A
    【解析】3.毛纳村是黎族村寨,有着富有特色的黎族文化。毛纳村位于五指山热带雨林深处,有优美的热带雨林风光,因此毛纳村茶旅融合发展的特色资源禀赋是黎族文化和热带雨林,A正确;我国海岛众多,乡村众多,海岛风光和乡村田园并不是毛纳村的特色资源禀赋,BCD错误。故选A。
    典例3
    4.(2023·全国·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甘肃省平凉市养牛历史悠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当地将迁入新居农户腾退的窑洞改造成牛舍,专门养殖地方优良品种平凉红牛。窑洞养牛(下图)不仅实现了废弃窑洞的资源化利用和农户增收,而且具有旅游开发前景。某地理研学小组为设计与窑洞养牛相关的旅游产品,计划开展调研活动。
    简述该小组需要调查的内容。
    【答案】4.平凉的养牛地域文化;窑洞养牛区位优势;窑洞的数量及面积规模;窑洞和红牛的所有权;村民对开发旅游的意愿;预估客源地、预估消费水平;当地交通、供电、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状况;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
    【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甘肃省平凉市养牛历史悠久,早期就曾是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养牛主要是作为耕地使用,现代耕地更多采用机械,其作为动力的作用降低,作为牲畜饲养的功能上升,故首先要了解养牛文化。发展窑洞养牛相关的旅游,还要分析窑洞养牛区位优势;窑洞养牛产业受到窑洞的数量及面积规模的限制,这也是发展旅游要了解的基础信息;旅游开发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因此还要调研村民的对开发旅游的意愿;旅游业发展直接受市场决定其效益,所以要预估客源地、预估消费水平;能接纳游客规模受基础设施限制,因此要调研当地交通、供电、供水、网络等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故还要调研政府对乡村旅游开发的优惠政策。
    典例4
    (2023·广东·高考真题)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
    A.前往海外寻亲访友B.被城市就业机会吸引
    C.人口已超合理容量D.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
    6.近10年来,该村发展迅速的特色产业最可能是( )
    A.农业种植和水产养殖B.公共卫生和文化教育
    C.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D.先进制造和科技研发
    【答案】5.B 6.C
    【解析】5.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升级的历史机遇,最早进行了对外开放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化快速推进,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对珠三角周边乡镇的人口产生持续性的拉力,使附近村落的人口大量涌入珠三角城市群,目的是获得更 多就业机会及收入报酬,B正确;前往海外寻亲访友是短暂性的人口流动,并非持续性外流,A错误;人口超过合理容量主要 表现为环境恶化,资源不足,材料中并未体现,C错误;该地由于劳动力外流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人口老龄化加剧是人口外流产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B。
    6.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产业也在进行不断地转型升级,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型产业转型。由材料可知,该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可推测近10年来该地发展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和文创产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因此吸引村民回流创业、就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典例5
    (2023·湖北·高考真题)“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7.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
    A.人口规模B.基础设施C.生产水平D.资源禀赋
    8.“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
    A.乡村旅游开发B.生态环境建设C.农副产品加工D.电子商务推广
    9.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
    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答案】7.D 8.A 9.C
    【解析】7.据材料,“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依托乡村的资源禀赋,以乡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实现乡村振兴。由此可知,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禀赋,D正确,人口规模、基础设施、生产水平不是其发展的基础,ABC错误。故选D。
    8.读图可知,“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乡村营造乡土景观、提供空间资源,协调乡村产业结构,提供特色景观资源,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故“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乡村旅游开发,实现“产、村、景”各要素融合,从而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A正确;生态环境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只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BC错误;电子商务推广仅仅是一种宣传手段及农产品等销售模式的增加,D错误。故选A。
    9.该模式的特色在于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C正确;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属于传统的发展模式特征,AB错误;该发展模式强调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不完全是均衡发展,D错误。故选C。
    典例6
    10.(2021·天津·高考真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发展战略之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被确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率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
    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向周边地区转移,天津市、河北省成为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
    (1)说明天津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条件。
    (2)图中所示区域内规划修建一条轻轨客运铁路。说明这一举措对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意义。
    (3)历史上的天津因运河而兴,运河文化是天津地域文化之一。京津冀三地正在共同建设运河文化带,你认为天津市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性开发运河文化遗产。
    【答案】(1)距北京近;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通过;生产成本低;工业基础雄厚;政策支持。(答出3点即可)
    (2)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程联运(与京津地铁连接);完善京津冀交通运输网络(增加轨道交通的覆盖区域);节省交通出行时间。
    (3)挖掘运河沿岸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在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整治沿河景观,保护生态环境;利用运河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等相关产业。
    【解析】(1)天津武清区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优势条件可以从天津与北京的距离远近、交通条件、生产成本、工业基础、政策等角度分析作答。由图文材料可知,天津武清区距离北京近,便于承接北京先进制造业的转移;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通过,交通便利;天津武清区劳动力成本和地价低,生产成本低;工业基础雄厚;有政府政策支持等。
    (2)该地区规划修建轻轨客运铁路对京津冀一体化的意义可以从联程联运、完善地区交通运输网络、节省交通出行时间等角度分析作答。结合材料信息,该轻轨客运铁路与京津地铁连接,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程联运;增加轨道交通的覆盖区域,完善京津冀交通运输网络;轻轨客运更加方便快捷,节省人们的交通出行时间。
    (3)天津保护性开发运河文化遗产的措施可以从保护与发掘运河沿岸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特色、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相关产业等角度分析作答。结合材料信息,历史上的天津因运河而兴,运河文化是天津地域文化之一。保护性开发运河文化遗产要注重挖掘运河沿岸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在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突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整治沿河景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利用运河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业等相关产业。
    典例7
    (2022·重庆·高考真题)江苏盐城市滨海平原滩涂面积大。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位于该地,2022年2月20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的、世界单罐容量最大的6座液化天然气储罐的地基——承台混凝土浇筑工程在该基地全部建成。在承台混凝土浇筑期间,为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实时监测气温变化情况。下图是该基地建设局部场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当地有利于该基地建设的条件是( )
    A.港阔水深B.用地充足C.地基牢固D.地下水多
    12.气温剧变对承台混凝土浇筑质量有重要影响,推测引起该地1月气温剧变的原因( )
    A.台风次数较多B.锋面活动频繁C.太阳辐射减弱D.海陆热力差异减弱
    【答案】11.B 12.B
    【解析】11.当地滨海平原滩涂面积大,沿岸水较浅,A错误;从材料“江苏盐城市滨海平原滩涂面积大”可知,该地滨海平原滩涂面积大,基地建设用地充足,B正确;该基地的地基为承台混凝土浇筑,地基牢固不是有利于建设该基地的条件,C错误;地下水多不利于基地建设,D错误。故选B。
    12.冬季该地台风次数较少,A错误;1月亚洲高压势力较强,冷空气南下频繁,来自大陆的冷气团与来自低纬的暖气团相遇,锋面过境频繁易引起气温剧变,B正确;1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逐渐向北移动,该地太阳辐射应增强,C错误;1月份海陆热力差异应变强,D错误。故选B。
    典例8
    13.(2023·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左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右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1)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2)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3)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
    【答案】(1)变化:河床下切,坡度更陡,危岩峭壁增加;多堰塞湖,宽窄交替。原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诱发滑坡、泥石流堵河,形成堰塞湖,局部水位上升,河面展宽,宽窄交替。
    (2)协同多部门,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规划路径时尽量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控制施工时间和范围;运行时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封路。
    (3)攻克了若干设计、工程与运维技术难题;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生态脆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解析】(1)变化及原因:汶川地震震级高破坏性强,地壳运动强烈,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导致河床下切可能增强,河岸坡度变陡,危岩峭壁增加;由于地震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增多,滑坡、泥石流导致堰塞湖增多,局部河段水位上升,河面变宽,河道宽窄交替变化。
    (2)协同林业等多部门,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划交通线路时尽量减少影响生态环境,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干扰;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减少破会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施工范围;交通线路运行时,要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及时监测交通线路运行对大熊猫生活的影响;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区域封路,停止施工,减少对大熊猫生活活动的影响。
    (3)由材料可知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该工程攻克了若干设计、工程与运行、维护技术上的难题;沿线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线路成功的建设,为生态脆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体现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典例9
    14.(2022·江苏·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2%。2022年我国启动“东数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
    材料二:在长三角枢纽规划建设2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中之一布局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材料三:下图为“全国算力国家枢纽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分布图”。
    (1)与传统产业相比,简述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的条件。
    (2)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长三角枢纽周边地区没有布局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
    (3)说明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
    【答案】(1)技术:数据远距离传输技术突破,传输成本低、延迟小;设施:全国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西部发电设施建设。;政策:国家发展战略的启动;市场:存在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
    (2)资源:长三角周边大部分地区电力紧缺;算力枢纽占地多,长三角土地资源紧张,建设成本高。环境:长三角地处亚热带,高温期长,不利于散热,制冷散热成本高。
    (3)长三角建设数据中心,靠近市场,有利于减少数据传输延时,时效性好;降低数字信息传输费用;也有利于发挥长三角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为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促进技术创新;带动本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为新型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发展提供示范,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解析】(1)与传统产业相比,数字产业以信息为加工对象,涉及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处理应用等技术。数字产业能够实现“数”“算”分离,首先需要解决大量的数字信息的传输技术。依据材料中“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这一信息分析可知,我国的数字传输技术仗着光缆、通信基站的建设,说明海量数据远距离、安全、快速传输技术的突破,降低了传输成本;“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全国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跨区域、跨网络传输也成为可能;“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这背后也是国家政策的支持;由于东部地区电力供应紧张,也是促进“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的原因,从而实现“数”“算”分离。
    (2)数据中心在运行时,消耗大量电能,长三角地区布局算力国家枢纽会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而且算力国家枢纽通常占地广,而长三角地区土地资源不足,地价高,会增加算力国家枢纽的成本。而且数据中心在运行过程中散发大量的热量,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冷却降温,长三角地处亚热带,高温期长,不利于散热,制冷散热成本高。
    (3)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进行分析。长三角建设数据中心,靠近市场,有利于减少数据绕转延时,降低长途传输信息时基础设施的建设费用;也有利于发挥长三角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为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促进技术创新,推动了产业升级;信息的互通,可以打破行政区的边界,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为新型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发展提供示范。
    典例10
    (2023·浙江·高考真题)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下图为我国某县级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貌B.环境保护C.开发成本D.防灾安全
    16.2015年后,该城市的建设用地( )
    A.沿交通线蔓延式快速发展B.以周边卫星城镇用地为主
    C.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D.以城市中心工业用地为主
    【答案】15.A 16.C
    【解析】16.由四幅图明显可以看出该县级城市不同时期城镇空间形态主要沿河流地带的河谷延伸,所以说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地貌,A正确;图中没有信息支持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受环境保护、开发成本、防灾安全的影响,BCD错误。故答案A。
    17.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城市用地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展,A错误;特大城市周边才会出现卫星城市,该城市为县级城市,所以周边不可能发展卫星城镇,B错误;以城市更新改造利用为主,由图可知2015年以后,城市用地规模没有明显的扩展,所以说城市可能以更新改造利用为主,C正确;工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城区周边地区,D错误。故答案选C。
    典例11
    (2022·广东·高考真题)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下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政府政策引导B.产业结构转型C.消费需求推动D.建筑布局调整
    18.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 )
    ①土地租金上涨②商业规模缩小③消费群体减少④文创功能收缩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17.D 18.B
    【解析】17.消费需求推动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产业结构转型是2008年以来从文化创意产业园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该产业园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区,到现在产业园功能分区进一步的演化,都有政府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增大推动,ABC都属于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形成的原因。该产业园主要有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餐饮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区,功能分区演化主要是文化创意产业区缩小,核心商业区、次要商业区和餐饮区范围扩展,建筑布局调整都是在其他原因影响下而变化的,D符合题意。故选:D。
    18.图示功能分区演化中可以看出商业区和餐饮区扩大,土地租金上涨,①正确②错误;该地区商业和餐饮区扩大,消费群体应该增加,③错误;该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区范围缩小,文创功能缩小,④正确。故选:B。
    典例12
    19.(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下图),逐步在郊区规划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
    临港新城 (L)是上海产城融合的典范,中国新闻网对此报道:“脚下是陶瓷废料制成的再生地砖,蓝色透水沥青路旁边草木葱茏。海风徐徐,树影婆娑,高达50%的森林覆盖率让临港不仅空气清新,而且较别处更多了几分清凉。围绕滴水湖,已经形成了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
    (1)归纳阶段I到Ⅲ上海郊区功能区演变的特点。
    (2)说明阶段Ⅲ各要素流动对上海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作用。
    (3)从集聚效应的角度,评价上海郊区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家的影响。
    (4)说明临港新城是如何实现自然环境调节功能的。
    【答案】(1)数量增加,类型增多,规模扩大,部分工业区、开发区和卫星城融合为新城。
    (2)生产要素流向郊区,郊区就业岗位增多;居住要素流向郊区,郊区居住环境改善;消费要素流向郊区,郊区生活更加便利。
    (3)利:大型购物中心使商家集聚,便于共享基础设施,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降低交易成本;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吸引消费者,提高商家经济效益。弊:大型购物中心同类商家集聚可能导致恶性竞争,推高店租。
    (4)合理布局功能区,保留生态涵养空间,利用海滨、湖泊和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轻内涝;循环利用废弃物,减轻自然环境压力。
    【解析】(1)由图可知上海郊区工业区、卫星城数量增多,各功能区数量增多,密度增大;后期又形成新的开发区,功能区的种类增加,类型增加;各功能区占地面积增大,规模扩大;由图可知第三阶段,有些工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之间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不断提高。
    (2)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市在郊区规划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使得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居住要素向郊区流动,增加居住地基础设施,郊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布局大型购物中心,消费要素向郊区流动,生活更加便利。
    (3)对区域的影响评价应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利:大量的商家集聚,可以共用当地基础设施,降低成本投入,产生集聚效应,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扩大了消费群体,扩大市场,提高利润;弊:商家增多,加剧内部竞争,推高店租,经济效益降低。
    (4)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上海市郊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围绕滴水湖,形成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保留生态涵养空间,减少生态破坏,利用沿海海滨、森林、湖泊,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减轻空气污染;铺设透水沥青路面,增加地面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轻城市内涝;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环境压力。
    典例13
    20.(2022·北京·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答案】北京奥运遗产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上,奥运遗产如相关场馆可带动民众体育运动热情,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并可推动特色旅游业发展,帮助优化产业结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北京作为独特的双奥之城依托便利的交通线与通达的信息增大城市辐射功能,成为全国体育事业中心之一,吸引游客前来。北京的科技如无人驾驶高铁、云转播优化了北京与外界的交通与信息联通,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扩大经济腹地并向外输出5G网、消杀机器人等先进技术。 社会上,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起向未来”等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奥运文化,助力北京文化创新,而智能餐厅、中医体验馆、纪念徽章等也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生态上,冬奥利用老场馆与工业遗迹改为新场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建设的环境的污染,绿色电能、可循环材料、太阳能光热,减少了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经济方面,冰立方、冰球场馆、滑雪大跳台等奥运遗产在奥运会结束后,可以为民众所用,提高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借助这些奥运遗产发展相关的体育产业、以奥运为主题的旅游业等,优化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可以借助这些奥运遗产增强器辐射带动功能,依托便利的基础设施成为全国体育中心之一,吸引游客到来,扩大其服务范围。社会方面,奥运会的理念,形成独特的奥运文化,助理北京城市形象的提升;中医药体验馆等将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加就业岗位。生态方面,夏奥与冬奥场馆的转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绿色电能、太阳能光热系统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2024·全国·模拟预测)广东省有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汉民系的聚居区,它们是各自独立稳定的地理和文化区域。三大汉民系聚落景观差异鲜明。图Ⅰ、图Ⅱ、图Ⅲ分别为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汉民系聚落土地利用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省三大汉民系聚落的地形特点是( )
    ①广府—平原、丘陵 ②潮汕—沿海平原、台地 ③广府—山地、丘陵
    ④客家—山地、丘陵 ⑤潮汕—沿海平原、山地 ⑥客家—平原、山地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④D.③⑤⑥
    2.相较于广府、潮汕传统聚落,客家聚落( )
    A.规模小,分布分散B.规模大,分布集中
    C.依山傍水,交通便利D.沿河择居,循山而建
    3.潮汕传统聚落近海而不临海,主要目的是( )
    A.为农业生产保留更多土地资源B.利用广阔滩涂,发展海水养殖
    C.为聚落演化扩张预留发展空间D.利用海洋资源,减少海洋灾害
    (2024·安徽合肥·二模)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的鄂温克族人曾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形成一种移动的生态迁移聚落。这种聚落由若干家庭共同组成,称为“乌力楞”。“乌力楞”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猎获品平均分配等制度。图示意鄂温克族人生存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乌力楞”选址主要考虑当地的( )
    A.地形和水源B.气候和土壤C.军事和交通D.政治和文化
    5.“乌力楞”蕴含的地域文化有利于鄂温克族人( )
    ①稳定食物来源②抵御野兽侵袭③适应气候变化④开垦肥沃土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云南·二模)低空经济是指一般在1000m以下空域,利用有人、无人驾驶的低空飞行器进行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飞行的经济行为。近日,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航线(深圳蛇口—珠海九州港)首次演示飞行成功,将单程2.5至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到20分钟。作为低空经济最重要的试点城市之一,深圳率先推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专项法规,同时将简化审批流程。完成下面小题。
    6.目前,广泛推广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主要困难是( )
    A.空中管制较严格B.生产能力有限
    C.机动灵活性较差D.飞行距离较短
    7.低空飞行器还可应用于( )
    ①海洋资源勘探 ②城市道路检修 ③森林火情监测 ④农田药物喷洒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低空经济发展对区域的意义主要是( )
    A.减少污染,降低能耗 B.减轻道路货运压力
    C.带动产业的发展升级 D.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024·广西玉林·模拟预测)图示意广州市主城区1980-2012年暴雨内涝事件点空间分布。20世纪80年代暴雨内涝事件点主要位于老城区。由于历史原因,无法在相关部门直接查找到1980-1989年暴雨内涝点数据。1990—2012年暴雨内涝点数据来源于水务局提供的暴雨内涝记载相关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1980年以来,植被与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比例最大的方向位于该市老城区的( )
    ①东部 ②南部 ③西部 ④北部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0.今后城市更新规划中,降低暴雨内涝发生频率的有效、可行措施是( )
    A.建设城市中心区人工湖B.营造城市大楼屋顶花园
    C.优化不透水面空间格局D.使用环保材料进行施工
    11.推测获取到该市1980-1989年暴雨内涝点数据信息最准确的途径是( )
    A.查阅报纸B.走访群众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水文测量
    (2024·山西吕梁·二模)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商业配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大型商业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顺势形成,许多城市形成由单一核心转变为多核心的商圈分布格局。下图示意我国华北某省会城市主城区主要商圈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城市等级最高的商圈位于主城区的( )
    A.交通通畅之地B.工矿业集中区C.火车站广场D.几何中心处
    13.与其他功能区相比,该城市主城区主要商圈的特点是( )
    A.占地少,土地利用率高B.呈带状,绿化用地占比高
    C.空间小,小街小巷交织D.地租低,大型超市为主导
    14.多核心商圈的分布格局,说明该城市( )
    A.城镇化水平高,人口结构老龄化B.配套设施完善,居民购买力提高
    C.环境优化,服务业布局趋于合理D.规模扩大,人口向城区四周扩散
    (2024·福建泉州·三模)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2023年6月,中国某煤炭企业与库区当地签订了“丹水北运”项目,即借助我国“北煤南运”重要的铁路运输通道,将丹江口水库的优质淡水装入密闭液袋,用集装箱运往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地沿线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15.该企业签约“丹水北运”项目的主要目的是( )
    A.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B.缓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压力
    C.提高丹江口水库的经济效益D.解决运煤车“空载返程”问题
    16.北运的“丹水”主要用于( )
    A.农田灌溉B.瓶装销售C.工业冷却D.生态修复
    (2024·广东湛江·二模)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具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村庄,被认为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早年发展程度较低,近年来不断发展,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图示意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机制。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推测,早期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程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数量B.生态环境C.基础设施D.旅游资源
    18.近年来,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坚持以“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为规划策略,可以避免( )
    A.产业模式多样化B.冲击原住民生活
    C.游客体验感欠佳D.同质化现象突出
    (2024·江西鹰潭·二模)莆田市地处东南沿海,水产养殖业发达。2022年,福建省首个工厂化循环水“楼房养虾”基地在莆田市建成,其核心理念是用最少的地、最省的水,养出最优质的水产品。养殖大楼里四季恒温,每日养殖用水通过微滤机等设备进行循环“自洁”,养殖密度可提高到常规池塘养殖的10倍以上。部分养殖用水被输送到楼顶的微藻类培养池中,经过微藻类的作用后,连同微藻类直接输回到各层养殖池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楼房养虾”基地能够实现高密度养殖的主导条件是( )
    A.养殖经验丰富B.市场需求旺盛C.养殖品种优良D.养殖环境优越
    20.培养的微藻类可以( )
    ①补充天然饵料 ②降低池水溶氧量 ③净化养殖用水 ④减少养殖用水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1.(2024·湖南常德·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旅游型传统村落空间重构是对现有居民点进行景观要素的重建及聚落结构上的重组,可以实现聚落功能上的重塑。某村庄地处雪峰山,是集古树林、梯田、古寨于一体的瑶族传统村落,2009年该村所在的雪峰山大花瑶景区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土地资源,引起村落居民点的空间重构。截止2021年,该村形成了包括古树林、禁山碑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花瑶挑花传习所、文体广场等旅游服务设施的村落景观文化、社会交往核心区。下图示意该村各村民小组位置(a)及2009—2021年居民点空间分布演变(b、c)。
    (1)指出该村落民居建筑的空间分布形态,并说明在空间重构过程中民居建筑功能的转变。
    (2)长冲组民居建筑相对保持稳定,试简述其原因。
    (3)说明该旅游型传统村庄居民点空间重构对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
    22.(2024·湖北·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石村位于浙江省磐安县,地处海拔530多米的火山台地上。该村古建筑大多采用黑色玄武岩(乌石)砌墙,农业是乌石村主要收入来源,村民到处毁林造田但收入微薄,导致人口大量外流。自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乌石村将470多间乌石老屋完整保留下来,由村干部带头发展农家乐。目前,乌石村共有农家乐约200家、床位约4000张,80%村民从事农家乐行业。乌石村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理念。下图示意乌石村某农家乐景观。
    (1)说明乌石村古建筑大量采用乌石作为建材的原因。
    (2)从地理角度分析乌石村践行“两山”理念对保护古建筑的作用。
    (3)请结合下列关键词,拟定一个向外国友人介绍我国推进乡村振兴举措的演讲提纲。
    关键词:乌石村古建筑、“两山”理念、村民、农家乐、千万工程
    23.(2024·浙江绍兴·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低空经济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以各种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深圳市大力推进低空产业布局,成为全球低空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2024年2月27日,自深圳出发的全球首个跨海电动“空中的士”(一种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降落珠海,它最大载人数为5人,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20分钟。
    材料二:产业结构协同度反映两个城市间产业结构的竞争和互补关系。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性越大,互补性越强,产业结构协同度越高。图1为粤港澳大湾区略图,图2为粤港澳大湾区部分城市产业结构比重及深圳与相关城市产业结构协同度。
    (1)评价“空中的士”成为交通出行新选择的优劣势。
    (2)说出深圳市大力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理由。
    (3)与深圳市城市产业结构协同度较高的城市是 和 ,从产业互补角度,简述其与深圳市产业结构协同度高的原因 。
    24.(2024·广东佛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全国两会,备受关注的热词“新质生产力”是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徽合肥市在汽车产业方面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合肥市汽车产业起步于1968年,形成了一批汽车自主品牌。早在2002年,合肥市逐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2009年,合肥市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21年,合肥市与W汽车公司规划建设蜀山区新桥产业园,园区集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下图示意蜀山区新桥产业园位置。
    (1)说明合肥市从2002年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主要原因。
    (2)分析蜀山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位置优势。
    (3)从培育新质生产力角度,请为新桥产业园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提出合理建议。
    25.(2024·江西上饶·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5日,某集团丹水北运项目正式运营,装有2150吨来自丹江口水库(位于鄂、豫两省交界)优质饮用水的100个集装箱,搭乘20082次列车从河南平顶山东站驶离,沿“北煤南运”专线浩吉铁路运往内蒙古鄂尔多斯方向,最终将惠及晋、陕、蒙等政府部门和消费市场。该项目是利用浩吉铁路的闲置返空运力载水而归,未来将建设成1000万吨/年的取水、输送、制水和销售系统。图为浩吉铁路线路示意图。
    (1)与南水北调工程相比,说明利用火车丹水北运的优缺点。
    (2)在生产用水、生活用水、饮用水中,该企业选择饮用水并用火车运输,从企业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可行性。
    26.(2024·山东济宁·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总磷是指磷元素的总含量。湖泊中的总磷可分为内源类(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和外源类(主要为入湖径流挟带),易吸附、沉降在湖盆表层沉积物中。太湖(下图)是我国第三大浅水湖泊,是江浙沪地区的主要水源地,盛行东南风。太湖竺山湾曾是重度富营养化区域,为“藻型湖区”,以浮游植物为主;东太湖为“草型湖区”,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如芦苇)为主。
    (1)分析竺山湾表层沉积物总磷浓度高的主要原因。
    (2)分析水生植物在降低东太湖表层沉积物总磷浓度中的作用。
    (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指出治理太湖水体的必要性。
    【名校预测】
    1.C 2.A 3.D
    【解析】1.图Ⅰ中出现了基塘用地,这是典型的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方式,推测广府汉民聚落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和低缓的丘陵地区,①正确;图Ⅱ中有滩涂养殖用地,说明潮汕汉民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平缓的台地地区,②正确,⑤错误;图Ⅲ出现梯田,说明客家汉民聚落位于山地、丘陵区,④正确,⑥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根据上题结论,客家传统聚落分布于山地、丘陵区,受地形和土地资源的制约,聚落规模小,分布分散,B错误,A正确;依山但对外交通不便,也没有与河流为邻,CD错误。故选A。
    3.聚落沿海分布会受到来自海洋的风暴潮、潮汐、巨浪等海洋灾害的危害,故聚落不能够离海洋太近,距离海洋不远,可以充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达到靠海吃海的目的。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
    4.A 5.A
    【解析】4.“乌力楞”选址靠近河流,便于获得水源,且位于河流凸岸,凸岸堆积作用明显,地形相对平坦,便于聚落建设,主要考虑地形和水源,A正确。气候、土壤、军事、政治文化等均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故选A。
    5.鄂温克族人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四周多原始森林,便于捕猎,靠近河流,便于捕鱼,可以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且“乌力楞”由若干家庭共同组成,便于抵御野兽侵袭,①②正确。与适应气候关系不大;以游猎、捕鱼和饲养驯鹿为生,并非定居开垦农田,所以与开垦肥沃土地无关,③④错。故选A。
    6.A 7.D 8.C
    【解析】6.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深圳率先推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专项法规,同时将简化审批流程说明空中管制较严格,这成为目前广泛推广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主要困难,A正确;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航线(深圳蛇口—珠海九州港)首次演示飞行成功,将单程2.5至3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到20分钟,说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机动灵活性较强,且飞行距离较远,CD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得知生产能力是否有限,B错误。故选A。
    7.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材料低空经济是指一般在1000m以下空域,利用有人、无人驾驶的低空飞行器进行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飞行的经济行为可知,低空飞行器还可应用于森林火情监测和农田药物喷洒, ③④正确; 海洋资源勘探需深入海下与材料信息不符;城市道路检修需停留地面且较为复杂,低空飞行器目前尚无法完成,①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低空经济发展对区域的意义主要是带动产业的发展升级,促进经济的发展,C正确;低空飞行器飞行过程也需要使用能源,对减少污染,降低能耗作用不大,A错误;低空飞行器载货量有限,对减轻道路货运压力作用不大,B错误;低空经济发展主要是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不能体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D错误,故选C。
    9.D 10.C 11.A
    【解析】9.城市暴雨内涝灾害很大程度上是由城镇化过程中下垫面变化导致地表产流能力增强造成的。通过获取图像中暴雨内涝事件点空间分布信息,可以发现1980—2012年该市主城区内涝点向老城区的东部与北部扩散较明显,因此东部与北部的植被与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比例最大,南部和西部的比例较小,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D。
    10.城市中心用地紧张,因此在城市中心区开挖建设人工湖不够现实,A错误;大楼屋顶花园对地表水的下渗影响有限,对于缓解内涝不一定可行,B错误;暴雨内涝的防治与调控应该从增强城市透水性的角度考虑,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可以以管理法规的形式强制限定了城市建设项目的透水与不透水面积的比例,另一方面在城市更新(如旧城改造)过程中应该考虑对局部区域的城市不透水面密度空间格局进行调整,C正确;使用环保材料进行施工更加侧重环保方面的影响,并非针对城市暴雨内涝的治理,D错误。故选C。
    11.报纸是信息记录的重要载体,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源。市区暴雨内涝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可以通过查阅该市1980—1989年的报纸中与暴雨内涝有关的新闻报道,获取暴雨内涝点数据,A正确;由于需要查找的是历史数据,走访群众不可能准确获取某时段市区暴雨内涝点数据,B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精准的三维坐标,但具有实时性的特点,无法获得历史数据,C错误;水文测量主要是监测河流水位变化等情况,D错误。故选A。
    12.D 13.A 14.D
    【解析】12.由图可知,最高等级商圈位于主城区中心,人流、车流川流不息,交通阻塞比较严重,并非交通通畅之地,A错误;商圈主要集聚的是服务业,而非工业,几乎没有工矿业的存在,B错误;市级商圈是该城市等级最高的商圈,基本位于该城市主城区的几何中心地带,火车站广场通常位于城市的城市外围,C错误,D正确。故选D。
    13.该城市主城区的主要商圈占地较少,以高楼为主,土地利用率高,A正确:商圈寸土寸金,绿化用地较少,B错误;该城市主要商圈占据交通要道和干道,不是由小街小巷构成其路网的,C错误:商圈地租较高,以大型综合购物中心为主,D错误。故选A。
    14.城市商圈数量增加,与城镇化水平高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但人口老龄化,导致购买力下降,商圈数量不会增加,A错误;居民购买力提高,利于商圈数量的增加和合理布局,但不意味着配套设施的完善,B错误;多核心的商圈布局不一定达到服务业合理布局的标准,C错误:该城市商圈数量增加,且分布范围扩大,说明该城区规模扩大,城市边缘人口数量在增加,D正确。故选D。
    15.D 16.B
    【解析】15.从题干可知,该企业为煤炭企业,且该煤炭企业借助“北煤南运”这一通道,因为由南往北的返程车辆大部分都是空载而回,故形成大量闲置可利用的运力空间,实施丹江水北运项目能充分利用闲置运力,解决“空载返程”问题,D正确;本题目为该企业目的,企业的出发点以自身经济为主要目的,并非为了缓解水资源短缺或调水工程压力问题,丹江口水库效益也并非企业出发点,排除ABC选项。故选D。
    16.材料提及调水是将优质淡水装入密闭液袋,调往沿线城市,因水质较好,且调往经济较好的城市地区,故调水最可能用于瓶装销售,B正确;本次调水水质好,保存成本也较高,并不符合低成本的农田灌溉及工业冷却水需求,AC错误;用火车调水其水资源数量并不多,对生态修复的作用并不大,且是优质淡水,一般不会用于生态修复,排除D选项。故选B。
    17.C 18.D
    【解析】17.据材料可知,人口数量属于社会因素(支撑因素),生态环境关系到宜居性(保障因素),基础设施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驱动因素)影响大,旅游资源属于资源禀赋(支撑因素)。早期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投入少,导致基础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等)陈旧且不完善,直接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也导致了旅游需求较少和旅游开发驱动力较弱,C正确;结合材料分析,人口数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都不是早期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程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
    18.“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策略以传统村落为节点,连点串线成片,统筹区域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主题,形成资源规模化、多样化发展模式,实现村村联动的规模效应,可以避免出现传统村落发展产业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的问题,D正确;产业模式多样化有利于旅游业发展,不符合题意,A排除;“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策略与之前的发展模式相比,发展旅游业,都会不同程度的冲击原住民生活,B不符合题意;“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为规划策略,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主题,形成资源规模化、多样化发展模式,游客体验感良好,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D 20.B
    【解析】19.根据材料可知,“楼房养虾”基地养殖大楼里四季恒温,每日养殖用水通过微滤机等设备进行循环“自洁”,因为养殖环境优越,所以养殖密度可提高到常规池塘养殖的10倍以上,实现高密度养殖,D对;2022年,福建省首个工厂化循环水“楼房养虾”基地在莆田市建成,养殖经验并不丰富,也没养殖特殊的品种,AC错;市场需求旺盛对水产养殖有一定影响,但不是“楼房养虾”基地能够实现高密度养殖的主导条件,B错。故选D。
    20.藻类是虾的食物,培养的微藻类可以补充天然饵料,①正确;降低池水溶氧量容易造成虾缺氧,不利于虾的生长,②错误;培养的微藻类可以消耗养殖用水中过多的营养物质,净化养殖用水,但不能减少养殖用水量,③正确,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组合正确,B对,ACD错。故选B。
    21.(1)类型:条带状。功能变化:从传统单一居住向“居住+经营/旅游”复合式转变
    (2)位于旅游发展外围区(距离村落核心区较远),且交通不便,受外部因素影响弱。
    (3)(民居建筑增加经营性功能)村民收入多元化,就业途径增多,收入增加;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吸引人口回流;传承和发扬花瑶文化,强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解析】(1)由图(a)可知,该村落民居建筑沿河分布居多,呈条带状分布;由材料可知,功能变化由原来的单纯的居住到现在的功能多元化,有居住、旅游、经营等多种功能。
    (2)由图(a)可知,长冲组民居距离村落核心区较远,且有山相隔,交通不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开发程度低,民居建筑相对保持稳定。
    (3)该旅游型传统村庄居民点空间重构使得村民由原来的传统农业收入变成收入多元化(农业+旅游+经营),就业途径增多,居民收入增加;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吸引人口回流,留住了一批乡村人口;传承和发扬花瑶文化,传统文化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支柱。
    22.(1)该村位于火山台地,乌石广布,石料资源充足,便于就近取材;以乌石为房屋墙体,防范火灾作用更强;土层较薄,烧制砖块的原料不足,(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运入砖块费用较高;以石头为墙体的民居较为牢固和安全。
    (2)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该村保留古建筑;改善生态环境与旅游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度假,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村集体与村民收入;经济发展又为保护古建筑提供了资金保障,保护完好的古建筑又能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3)示例:中国村民因地制宜,建造了独具特色的乌石古建筑;乌石古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被村民保护并用作旅游资源;乌石村开展农家乐留住了农民、发展了农业(产业)、保护了农田,成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范例;类似乌石村将“两山”的理念落实的村庄还有成千上万个,也将带动我国乡村的全面振兴。
    【解析】(1)本题考查古建筑建筑特点形成的原因。可对比乌石和其他建筑材料展开分析。由材料“530多米的火山台地上”可知该地位于火山台地上,玄武岩分布广泛丰富,可就地取材。用乌石(玄武岩)造房子就可以减少砖木的使用,一方面相比较于木制房子,有更好的防火作用。另一方面该地土层薄,烧制泥砖的原料不足成本较高,采用外运成本又比较高,用乌石可以节约建筑费用。最后是乌石作为墙体较为坚硬牢固,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2)“两山”是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就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该理念的指导践行下,可以很好的保留并保护古建筑,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古建筑的保护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够改善旅游环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休闲观光旅游。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村集体与村民的收入,同时经济的发展还能为古建筑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3)演讲纲领需要包含我国进行乡村振兴的措施,同时还得包含一些关键词,如“乌石村古建筑”、“两山”理念、农村元素如村民、农家乐、千万工程等。比如“中国村民因地制宜,建造了独具特色的乌石古建筑”突出中国乡村振兴的因地制宜措施等,还可以是比如:乌石古建筑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被村民保护并用作旅游资源;乌石村开展农家乐留住了农民、发展了农业(产业)、保护了农田,成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范例;类似乌石村将“两山”的理念落实的村庄还有成千上万个,也将带动我国乡村的全面振兴。
    23.(1)优势:速度快;受地面交通影响小;绿色环保。劣势:价格高;运量小;受航线影响,线路选择少。
    (2)经济水平高;技术水平高;产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能改善环境质量;能提高城市竞争力;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能提供就业机会。
    (3) 香港 肇庆 香港第三产业占比远高于深圳,可辐射带动深圳服务业发展,互补性强;肇庆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低,可承接深圳低端制造业的转移,互补性强。
    【解析】(1)评价需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展开分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空中的士是一种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可以在空中运行,速度较快,受地面交通影响较小,而且属于电动出行方式,绿色无污染,环保性较好。但是空中的士最大载人数为五人,运量较小,同时价格较高;空中航线数量较少,线路选择较少。
    (2)结合所学知识,深圳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因此科技发展水平要高,产业基础较好,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空中的士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同时,绿色污染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发展低空经济可以加大科技投入,从而能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本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与深圳市城市产业结构协同度较高的城市是香港和肇庆。主要原因在于香港经济发达,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远高于深圳,可辐射带动深圳服务业发展,互补性强;但是肇庆第二、三产业比重较低,经济欠发达,可承接深圳低端制造业的转移,互补性强。
    24.(1)汽车产业起步早,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产业基础好;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好,产利润高;当地政府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可抢占市场先机;新能源汽车对环境污染较小,得到国家政策持。
    (2)临近机场与交通干线,交通便利;离区内高校较近,便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位于郊区地带,地价便宜。
    (3)加强科技创新,研发高品质性能的电动汽车;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智能制造;降低生产能耗,现低碳绿色生产;研发自动驾驶,建设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开国际市场;引入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打造高度聚集的完整产业链。
    【解析】(1)结合材料,“合肥市汽车产业起步于1968年”,汽车产业起步早,形成多个汽车品牌,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汽车产业基础好,具有转型发展基础;从新能源汽车特点看,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好,产利润高,当地政府提前布局新能源汽车,可抢占市场先机,增强市场竞争力,新能源汽车迎合国家政策导向,新能源汽车对环境污染较小,得到国家政策持。
    (2)蜀山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位置优势主要从交通、人才、地租角度分析。蜀山区临近机场与交通干线,交通便利,便于零部件、产品运输;蜀山区内布局较多大学,企业离区内高校较近,便于开展人才交流与合作,人才资源丰富,便于科技研发;结合位置示意图可知,位于郊区地带,地价便宜,成本较低。
    (3)新桥产业园智能电动汽车发展建议主要从科技创新、智能制造、基础设施、产业链等角度分析。新桥产业园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研发高品质性能的电动汽车,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引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实现智能制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现低碳绿色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加大科技投入,迎合市场需求,研发自动驾驶,建设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开国际市场,扩大市场范围;引入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打造高度聚集的完整产业链,企业集聚,加强风险抵抗能力。
    25.(1)优点:丹水北运,利用集装箱封闭运输,不易被污染,水质较好;利用现有铁路,投资成本低。缺点:运量较小。
    (2)与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相比,饮用水价格较高;利用返程空驶列车运输,成本较低;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饮用水市场广阔;与西北地区政府部门合作,政策支持。
    【解析】(1)有材料可知:“装有2150吨来自丹江口水库(位于鄂、豫两省交界)优质饮用水的100个集装箱,搭乘20082次列车从河南平顶山东站驶离”,丹水北运利用集装箱封闭运输,沿途不易被污染,水质有保障,利用20082次列车现有铁路,投资成本低,但是火车运输运量较小。
    (2)有材料可知:“沿“北煤南运”专线浩吉铁路运往内蒙古鄂尔多斯方向,最终将惠及晋、陕、蒙等政府部门和消费市场。”说明饮用水主要运到了西北地区,而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饮用水消费市场广阔 与西北地区政府部门合作,有政策大力支持,消费市场有保障,且与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相比,饮用水价格较高,因此对于该企业来说经济效益较好;有材料可知:“利用浩吉铁路的闲置返空运力载水而归”,利用返程空驶列车运输,生产成本较低。
    26.(1)浮游植物死亡释放磷元素;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磷元素沉积。水浅、沉积物易暴露,磷元素释放。
    (2)吸收磷元素,从而减少水体中的磷含量;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固定沉积物中的磷元素,防止其释放到水体中;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
    (3)保障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维护人民的饮用水安全。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安全,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解析】(1)分析竺山湾表层沉积物总磷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死亡释放磷元素:竺山湾是太湖的“藻型湖区”,以浮游植物为主。这些浮游植物在生长和死亡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磷元素。特别是当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时,它们体内储存的磷元素会释放到水体中,然后沉降在湖盆表层的沉积物中,导致沉积物的总磷浓度升高。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竺山湾位于太湖北部,地势相对平坦,水流速度较慢。这种地理环境条件使得磷元素不易被水流带走,而更容易在沉积物中积累,从而提高了沉积物的总磷浓度。水浅、沉积物易暴露:竺山湾水浅,这导致表层沉积物容易暴露在空气中。当沉积物暴露在空气中时,其中的磷元素可能会因为氧化或其他化学反应而进一步释放到水体中,从而增加了水体和沉积物的总磷浓度。
    (2)分析水生植物在降低东太湖表层沉积物总磷浓度中的作用:吸收磷元素:水生植物可以直接从水体中吸收磷元素,从而减少水体中的磷含量。这有助于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减少浮游植物的生长,进而减少浮游植物死亡后释放的磷元素。降低水体透明度:水生植物的生长会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减少光照。这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利,从而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浮游植物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它们死亡后释放的磷元素也会减少。固定沉积物中的磷元素: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在沉积物中,将沉积物中的磷元素固定住,防止其释放到水体中。这有助于降低水体中的磷含量,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提高生物多样性:水生植物可以提高水体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抵御外界干扰,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指出治理太湖水体的必要性:保障饮用水安全: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源地之一,为周边地区提供大量的饮用水。治理太湖水体可以保障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维护人民的饮用水安全。维护经济安全: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治理太湖水体可以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水环境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从而维护经济安全。维护生态安全:太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治理太湖水体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抵御外界干扰,维护生态平衡和稳定。保护环境安全:治理太湖水体可以减少水体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区域可以保护环境安全,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选择题专项突破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很少有单一知识点题,多数是前勾后连,牵扯几个知识点,但深度不大,只要认真分析,即可正确解答。
    2.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二至三个选择题),所以每组题的第一个特别重要,第一个思路就错了后面两题很可能也被带沟里了。
    3.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所以呈现在你面前的一定是你没见过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的还是那些原理,所以不要被表面的材料吓住。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特别是隐藏条件,包括在图表中的小细节。
    4.情境材料与日常认知相冲突,需要结合尺度的思想以及逆向思维进行分析。
    5.要厘清材料设问的内容,特别是比较差异类的试题,材料并没有给出差异的结论时,需要先把结论根据材料分析出来,然后进行推理原因。
    6.正确认识题干和选项之间的关系,在明确设问内容基础上,利用代入法等能较好地区分干扰信息,特别是那种符合结论但不符合区域实际的干扰选项。
    (二)应试策略
    选择题一定要保证准确率,不要贪快。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不随意更改选项。
    2.认真审题,选择题材料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区域图(有时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现,不给图但考的是图),这种题,注意时间、空间,即我们常说的时空分布,勾画关键词,限定词,特别注意图例、图例、图例(重要知识说三遍)。另一种是统计图或统计表,这类题除找准关键词、限定词外,特别注意纵横坐标代表的意义和数量值,然后在分析时注意时间变化,而不是只注重空间变化。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先选择一个比较可能准确的答案,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但第一组题可以改动答案,因为这组题是容易出错的,开始心浮气躁的,错的概率大。其它也不是说不能改,如果你明显觉得错了该改就改呗。
    (三)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
    一审材料(加以引申、延展),把很专业的术语转化为人话(你能懂的话);
    二审题干设问(画出关键词、限定词);
    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设问有关的选项)。
    2.选择题看到平时从未遇见过的陌生表达语的选项,要慎选,可能是正确答案。(只是可能,有的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太多,乱用还埋怨老师)。
    3.慎用宏观的知识点去解释和推理微观或小区域的题(高考题喜欢考矛盾,考特例)。做大区域的题时,勿钻牛角,想常识(这种题现在很少了)。做小区域题还真得需要钻点牛角,找与材料有关的选项,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
    4.平日的模拟题多用排除法,三同一不同选一不同,但高考题的水平多高呀,很少给你这样的机会,多用直选法,也就是找出与设问相关度最大的选项。但如果出现用排除法的题也不妨一用,如高考考的是新情境、新名词、新区域,往往排除三个最熟悉的选项,而选择最陌生的选项,人文类的试题最适用。选择题的最后一句话要特别注意,关键词往往在这里。当然,隐藏在设问中的限定词更重要。
    5.实在不会做的题就跳出来,不看材料,只看答案。例如2016年某题目“与坡度有关而与海拔无关的是”,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不选;降水迎风坡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不选;水热状况都变了,植被肯定变化,不选;最后只能选最不熟悉的积雪厚度。
    6.组合型的选择题,第一种是类似多项选择题,可以找出自己认为不对的,排除有该题号的选项;第二类是排序,对地理事物的先后次序进行合理排除,有图的话,要仔细观察其格局的演变。
    7.选择题做完抓紧涂卡,涂完检查一遍,以免出现涂错的情况,新高考试题选择题的时间分配合理为25~30分钟。
    8.至关重要:观察选项的数量,选择题选项的数量一般会比较均衡,根据新高考历年高考的数量统计,最少的选项数量为3,最多的为5。对某个超出5或少于3的选项可适当关注一下。
    9.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
    (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设问无关
    (2023·重庆·高考真题)城市间相互作用通过客货流、信息流等联系实现。城市的货运联系网络可表征区域内城市之间的货运联系强度,下图是浙江省城市主要货运联系网络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浙江省城市主要货运联系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双核结构突出B.南部网络密集C.省内均匀分布D.联系强度相同
    2.宁波市港口的发展对浙江省货运联系网络的影响是( )
    A.缩短联系距离B.增大联系强度C.提高运输成本D.减少公路运量
    【答案】1.A 2.B
    【解析】1.读图可知,浙江省城市主要货运联系网络的空间分布强度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分布不均匀,南部网络较稀疏,北部网络较密集,北部有两个明显的核心(杭州和宁波)。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图读可知,宁波是浙江省货运联系网络的一种重要核心,宁波市港口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外联系的强度,B正确;宁波市港口的发展可以增大联系距离,A错误;海运运量大,运价低,可以降低运输成本,C错误;宁波市港口的发展会是更多货区需要经过港口转运,会增大公路运量,D错误。故选B。
    (2023·辽宁·高考真题)物流在商品汽车产销中发挥重要作用。汽车装配厂通常先将商品汽车入库,再依据订单数量及来源地通过铁路、公路、水陆运给经销商。目前,铁路部门将汽车装配厂的商品汽车有计划、成规模地运至物流基地(下图中的“中转库”),再依据订单由公路运给周边地区经销商,这种商品汽车物流方式称为“库前移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3.建设“中转库”主要为了发挥( )
    A.铁路运输安全快捷优势B.公路铁路联合运输优势
    C.铁路运输规模经济优势D.公路运输灵活便利优势
    4.与旧模式相比,“库前移模式”能够提高( )
    A.装配厂的汽车生产量B.经销商的销售时效性
    C.装配厂的市场占有率D.经销商的汽车销售量
    【答案】3.C 4.B
    【解析】3.在商品汽车物流基地(中转库)建立前后均涉及公路的集运与配送、铁路一公路的联运,但商品汽车从起运火车站到中转库的过程并未涉及公路运输过程。虽然,相对公路运输,在商品汽车运输时铁路运输具有安全快捷的特点,但物流基地(中转库)建设前后铁路运输的这特点并未改变,设立中转库主要为了利用铁路运输运量大、发挥其规模经济优势的特点,能够实现汽车装配厂与铁路部门在运输环节的双赢,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库前移模式”能够将商品汽车仓储由汽车装配厂转移到中转库,距离经销商更近,能够提高经销商销售的时效性,B正确;对于装配厂的产量、市场占有率影响较小,AC错误;对于经销商汽车的销售量影响较小,D错误。所以选B。
    5.(2024·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3处采样点的土壤剖面(0-80厘米)示意图。完成问题。
    甲、乙、丙最可能分别位于( )
    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南丘陵B.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C.青藏高原、东南丘陵、内蒙古高原D.东南丘陵、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答案】A
    【详解】读图可知,甲缺失腐殖质层、淋溶层和淀积层,应位于气候高寒,降水较少的青藏高原;乙腐殖质层最厚,土壤十分肥沃,应位于草类茂盛的内蒙古高原;丙有较厚的淋溶层,应位于降水较多的东南丘陵。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3·重庆·高考真题)萨列哈尔德(66°589'N,66°596'E) 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 自然植被为苔原。该地曾长期施用生物有机肥种植农作物。现已撂荒多年,撂荒初期,撂荒耕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速度高于自然土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撂荒前该地可种植农作物,是因为种植期间( )
    A.地表蒸发弱B.积雪厚度小C.日照时间长D.昼夜温差大
    7.撂荒耕地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速度高于自然土壤,是由于撂荒初期( )
    A.土壤通气性好B.土壤温度低C.枯枝落叶层厚D.植株高度高
    【答案】6.C 7.A
    【解析】6.由材料“萨列哈尔德(66°589′N,66°596′E) 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可知,该地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成为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材料“撂荒前该地可种植农作物”,说明种植期间该地热量条件较好,应为北半球夏季。该地位于66°589′N,夏季白昼长,且有极昼现象,日照时间长,热量条件较好,C正确;夏季气温较高,地表蒸发较强,A错误;该地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且该地夏季虽短但温暖,积雪基本可以消融,故积雪厚度对当地农作物生长影响较小,B错误;萨列哈尔德位于66°589′N,这里夏短冬长,气候寒冷 ,全年有长达8个月的最低气温低于零度,昼夜温差不大,D错误。故选C。
    7.影响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速度的因素有水分、温度、通气等,水分适中,通气良好,有利于有机质分解。由材料“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自然植被为苔原”可知,该地为苔原气候,自然土壤为冰沼土,土壤通气性较差;耕地指用犁或机器把土地翻松,撂荒耕地在撂荒初期土壤通气性较好,利于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速度高于自然土壤,A正确;土壤温度低不利于土壤表层有机质分解,B错误;当地自然植被为苔原,枯枝落叶层较薄,植株高度低,CD错误。故选A。
    (2024·浙江·高考真题)2023年某日,一场源自地中海的风暴席卷黑海北岸,给甲地带来强降水。下图为该日某时刻的天气形势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日甲地出现强降水,主要因为甲地( )
    A.大气受热上升强B.位于高压脊附近
    C.位于气旋中心D.位于锋线前方
    9.未来两日,甲地风向变化最大可能是( )
    A.东北→西南B.东北→西北C.西南→东南D.东南→西北
    【答案】8.D 9.A
    【解析】8.读图可知,甲处附近有低压槽分布,该低压槽位于气旋偏东侧,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侧低压槽处气流由南部纬度较低的暖气团主动向北部纬度较高的暖气团移动,容易形成暖锋,甲位于暖锋的锋前,因此出现降水,D正确;甲处并没有位于气旋中心,大气也没有受热强烈上升,AC错误;甲处附近分布低压槽,而不是高压脊,且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B错误。故选D。
    9.读图可知,甲地目前位于低压中心偏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北风(偏北风);之后随着风暴中心的移动,两日后甲位于低压中心的偏南侧,气压梯度力指向偏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风。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浙江·高考真题)南美洲赤道附近的钦博拉索峰海拔6310米。1802年该峰植被分布上限是4600米,2012年上升到5185米。研究表明植被上限上升段的土壤温度有所升高。完成下面小题。
    10.从受热过程看,引起植被上限上升段土壤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减少B.大气辐射减少C.太阳辐射增加D.地面吸收增加
    11.植被上限上升后,该山地垂直带谱中( )
    A.雪线海拔高度下降B.上限植被是高山草甸
    C.自然带的数量减少D.森林带向高海拔扩展
    【答案】10.D 11.D
    【解析】10.地面吸收的辐射量增多,增温幅度加大,导致土壤温度上升,D正确;地面吸收增加,土壤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多,大气辐射也增多,AB错误;太阳辐射量没有明显变化,C错误。故选D。
    11.随着热量条件改善,植被上限上升后,雪线海拔高度上升,A错误;植被分布上限上升到5185米,但该山峰海拔为6310米,因此上限植被不是高山草甸,海拔更高处还有高寒荒漠和冰川积雪,自然带的数量并没有减少,BC错误;由于土壤温度有所升高,植被上限上升后,森林带也向高海拔扩展,D正确。
    (2023·江苏·高考真题)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 )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13.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 )
    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
    14.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
    A.华中地区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答案】12.B 13.C 14.C
    【解析】1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围地区之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此时为4月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气团性质为暖干,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14.我国东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近,且位于其移动路径之上,受其影响较大,C正确;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远,受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2023·江苏·高考真题)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及云杉林亚带的植被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存在差异,主要是由水分决定的,其推断依据是( )
    A.山地坡度B.上部林带C.山体海拔D.基带类型
    16.该山地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原因是山体顶部( )
    A.面积小B.降水多C.风力大D.气温低
    17.该山地Ⅲ2、Ⅲ3、Ⅲ4中的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其主要影响因子是( )
    A.水分B.土壤C.温度D.光照
    【答案】15.B 16.A 17.D
    【解析】1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山地草原带上方出现了山地疏林草原带,说明在山地下部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水分条件改善,影响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山地草原带分布上限为其上部林带的分布下限,推断水分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依据是上部林带分布下限,B正确;山地坡度、山体海拔不是影响不同坡向山地草原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AC错误;基带类型没有差异,D错误。所以选B。
    16.山体顶部面积较小,导致不同坡向之间相互干扰,导致高山灌丛草甸带坡向差异不明显,A正确;山顶海拔较高,降水较少,B错误;风力和气温不是影响不同坡向高山灌丛草甸带差异不明显的主要因素,CD错误。所以选A。
    17.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Ⅲ2、Ⅲ3、Ⅲ4均为云杉林亚带,植被垂直分层结构不同,主要原因是乔木层密度不同导致的林下光照条件不同,光照条件越好的Ⅲ4垂直分层结构越明显,光照条件最差的Ⅲ3垂直分层结构最差,影响其垂直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光照,D正确;水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A错误;Ⅲ2、Ⅲ3、Ⅲ4土壤差异较小,B错误;温度条件是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结构的主要因素,C错误。所以选D。
    (2024·广东佛山·二模)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秦岭站正式开站,科考人员在这个南极新家度过了龙年春节。下表示意我国五个南极科考站的经纬度信息(各科考站在日常生活中均使用当地的区时),完成下面小题。
    1.当龙年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敲响时,已进入农历新年的南极科考站点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2.为保障供电,秦岭站安装的是双面均能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片,主要是考虑当地( )
    A.日照时间长B.地面冰雪多C.天气变化大D.太阳辐射强
    (2024·广东·二模)中国南极长城站位于南极洲乔治王岛南端(62°12'59”S,58°57'52”W),全年以阴云 天气为主。图示意长城站日照百分率逐月分布(日照百分率=实际日照时间/无任何遮蔽条件 下的可能日照时间×10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气压带和风带,与长城站阴云天气最为密切的是( )
    A.极地高压带B.盛行西风带C.极地东风带D.副极地低压带
    4.长城站6月份日照百分率出现极低值,主要是由于该月( )
    A.昼长短B.气温低C.多雨雾D.多降雪
    (2024·四川德阳·三模)“揭河底”是指高含沙的洪峰通透时,短期内河床沉和泥沙被剧烈冲刷带走的现象,多见于黄河中游干流段,下表为1966年—2017年黄河中游某区段历次“揭河底”现象水文数据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5.黄河该段“揭河底”现象多发生在( )
    A.12一次年1月B.3-4月C.7-8月D.10-11月
    6.与前4次“揭河底”相比较,第5次到第6次“揭河底”时间间隔增长是因为该河段( )
    A.河道摆动频繁B.河流水量增大C.泥沙沉积增多D.上游植被恢复
    7.与前5次发生“揭河底”现象的水沙条件相比,第6和第7次发生“揭河底”的主导因素是( )
    A.总降水量大小B.河床沉积沙量C.暴雨持续时间D.水土流失程度
    (2024·山东济宁·二模)石冰川是一种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蠕动的冰岩混合体,广泛分布于高海拔和高纬度冰缘区。乌连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流域内石冰川导致的泥石流灾害多发。下图为乌连沟流域基岩、石冰川、泥石流活动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乌连沟流域石冰川中岩石碎屑物质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冻融风化 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 D.重力崩塌
    9.推测乌连沟流域泥石流的触发条件是( )
    A.热融凹陷积水外泄B.地震导致坡度变陡
    C.年降水量明显增加D.冰岩物质增多下滑
    10.推测乌连沟流域泥石流最为多发的时段为( )
    A.3—4月B.5—6月C.9—10月D.12—1月
    (2024·河北保定·一模)中国正在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受多重因素影响,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老龄化呈现出明显差异。下图示意202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港澳台除外)全省及乡村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长寿化B.少子化C.城镇化D.晚婚化
    12.关于各省老龄化程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川渝地区程度高因为经济发达B.西部地区老龄化省间差异最大
    C.吉林省比浙江省城乡差异更大D.只新疆一省未进入乡村老龄化
    (2024·河北·二模)小堡村地处北京东郊,20世纪90年代,由于承接圆明园画家村的搬迁,由从事传统种植业的农村转型为画家集聚的空间。小堡村继承了圆明园画家村的现当代艺术精神和文化氛围,其艺术空间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如图)。2012年之后,小堡村艺术空间形态变化速度趋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小堡村艺术空间形态变化过程中,可能减少的用地类型是( )
    A.交通建设用地B.商业用地C.村民自住用地D.会展用地
    14.与共生阶段相比,小堡村爆发阶段( )
    ①入驻门槛较高②投资主体多元③治安管理难度增大④商业利润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5.2012年之后,小堡村艺术空间形态变化速度趋缓,主要是因为( )
    A.土地租金上涨B.开发接近饱和C.当地村民外迁D.艺术市场萎缩
    (2024·浙江·二模)位于上海的M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形成了“4小时产业圈”。下图为该品牌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M汽车厂“4小时产业圈”的实现,主要得益于( )
    ①通畅的信息网络②广阔的销售市场③便捷的物流运输④智能的车间生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7.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促使( )
    A.中小城市的数量减少B.城市发展模式趋同
    C.城际间同质竞争加强D.核心城市辐射增强
    (2024·吉林·三模)福建黄岐半岛海洋鲍鱼养殖公司与山东沿海海洋鲍鱼养殖公司联合养殖鲍鱼,采用海带与鲍鱼共养的方式。鲍鱼既不耐寒也不耐热,每年4月把鲍鱼利用海运运至山东沿海海洋养殖基地养殖,10月把鲍鱼利用海运运至福建黄岐半岛沿海海洋养殖基地养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鲍鱼养殖公司将鲍鱼往返于山东、福建进行养殖,是因为( )
    A.消费市场大B.海运费用低C.养殖利润高D.养殖规模大
    19.鲍鱼养殖每年4——10月离开福建沿海海洋养殖基地,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A.山东鲍鱼市场价位更高 B.山东沿海海域水质更好
    C.福建养殖场休耕以恢复养分 D.福建沿海海域养殖鲍鱼条件较差
    20.该往返两地的鲍鱼养殖方式关键是可以( )
    A.缩短鲍鱼生长周期B.增加鲍鱼养殖密度
    C.扩大鲍鱼养殖就业D.减轻鲍鱼养殖污染
    (2024·四川成都·三模)2022年8月,广西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全长约134公里,全程落差仅60米,大部分都是在现有的沙坪河和钦江(大多数河段只能满足十吨左右小艇通行)进行改造,新开挖河道仅有分水岭越岭段约6.5公里河道,运河规划可通航3000吨级船舶,预计2029年完工,届时,钦州港吞吐量将大为提升。下图为平陆运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在运河建设之前,钦州港吞吐量小主要是因为( )
    A.钦江通航里程短B.广西经济欠发达
    C.钦江径流量太小D.陆路交通不便
    22.在平陆运河建设中,对钦江现有河段的改造包括( )
    ①拓宽、加深现有河道 ②拆除部分桥梁 ③新修跨河大桥 ④配套水利工程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3.平陆运河建成后( )
    A.经珠江出口航运量大增B.西南地区出海成本降低
    C.两广地区经济合作增强D.广西工业生产能力提升
    1.A 2.B
    【解析】1.龙年春节联欢晚会零点钟声敲响时,说明东八区区时为0时,从东八区向东到东十二区进入新年,长城站(58°58'W)西四区,中山站(76°22'E)东五区,昆仑站(76°58'E)东五区,泰山站(76°58'E)东五区,秦岭站(163°42'E)东十一区,只有秦岭站进入农历新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双面均能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片主要是因为南极地区地面多冰雪,反射率高,能够更充足的利用太阳能,B正确;日照时间长主要影响电池板的旋转角度(依据太阳方位旋转),A错误;天气变化大与安装双面太阳能发电关系不大,C错误;极地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较弱,D错误。故选B。
    3.D 4.D
    【解析】3.由长城站的纬度位置62°12' 59”S可推测其受副极地低压控制,导致云量大,阴雨天气多,D正确;极地高压带位于90°附近,A错误;盛行西风带位于中纬度地区,B错误;极地东风带70°-80°附近,且极地东风带性质干冷,不容易形成阴云天气,C错误。故选D。
    4.6月直射北半球,南半球气温低,降水多以降雪形式为主,且多风吹雪的天气,导致大气削弱作用更强,C错误,D正确。昼长短和气温低与削弱作用无关,不是日照百分率出现极低值的原因,AB错误;故选D。
    5.C 6.D 7.B
    【解析】5.据图文材料可知,当高含沙大洪峰通过时,河床发生剧烈的冲中刷,就会发生揭河底现象,结合我国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7-8月份锋面雨带向北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经常出现暴雨天气洪水夹带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容易发生揭河底现象,C正确。12月—次年1月黄河结冰,A错误;3—4月春季雨季还没有来,降水少,B错误,10—11月雨带向南撒出我国,降水稀少,D错误。故选C。
    6.黄河流域植被的恢复,使得地表水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减少,水流速度减缓,搬运能力下降,进入干流的粗沙减少,洪峰平均流量变小,河流水量减小,BC错误;流域植被的恢复,使流域洪峰平均流量变小,河道泄洪排沙能力下降,排沙量下降,河道摆动减少,A错误,D正确。故选D。
    7.气候条件相对稳定,一个地区的降水总量差异不大,A错误;6、7次洪水流量小,不能判断暴雨持续时间,C错误;6、7次“揭河底”发生时流域植被恢复情况较好,最大含沙量减小,D错误;由于前期流域内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河流沉积泥沙多,所以“揭河底”发生时最大含沙量和流量较大,而第六次“揭河底”流量较小,且含沙量大,第7次出现时,虽然流量和洪峰都增加了,但是最大含沙量下降了,说明河流泥沙减少,B正确。故选B。
    8.A 9.A 10.B
    【解析】8.石冰川中岩石碎屑物质形成于高山地区,主要受冻融风化影响,岩石崩解破碎,A正确;高山地区受风力、流水作用小,BC错误;重力崩塌不是碎屑形成的原因,D错误。故选A。
    9.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是大量碎屑物、流水,全球气候变暖,热融凹陷积水外泄,形成大量流水,混合碎屑物,形成泥石流,A正确;该地坡度陡峭,不是由于地震造成的,B错误;乌连沟流域处,大量流水主要是冰川消融带来,而非年降水量明显增加,C错误;冰岩物质增多下滑,不是促发泥石流的形成最重要条件,D错误。故选A。
    10.乌连沟流域泥石流形成主要是冰川消融,大量流水促发形成泥石流,5—6月温度升高冰川消融明显,泥石流数量增多,B正确,其余季节冰川消融量较小,ACD错误。故选B。
    11.C 12.B
    【解析】11.由于我国城镇与乡村的发展差异,使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往城镇,导致农村老龄化比城镇老龄化严重,这种差异是城镇化的结果,C正确;长寿化、少子化,晚婚化城镇和乡村都是一样的,ABD错误,故选C。
    12.川渝地区程度高因为经济落后,迁出的青壮年人口多,A错误;西部省区的老龄化差异最大,重庆约为17%,西藏约为6%,B正确;吉林的乡村老龄人口占比约为18%,全省老年人口占比约为16%;浙江的乡村老龄人口比例约为21%,全省老龄人口占比约为13%,浙江的城乡老龄化差异更大,C错误;西藏也没有进入乡村老龄化,D错误,故选B。
    13.C 14.C 15.B
    【解析】13.随着艺术空间的开发和商业化进程,原本用于村民自住的用地可能会被转变为商业用地、会展用地或交通建设用地,以满足艺术空间的发展和游客的需求。因此,村民自住用地可能会减少,而交通建设用地、商业用地、会展用地可能增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小堡村爆发阶段艺术空间快速扩展,说明入驻门槛较低,①错误;随着艺术产业链的发展,更多不同类型的投资主体进入小堡村投资艺术产业,②正确;由于外来流动人口增加,治安管理难度增大,③正确;小堡村爆发阶段艺术相关建筑规模快速扩张,说明商业利润较高,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由材料可知,2012年至今,小堡村艺术空间已经占据绝大部分用地,未转化为艺术空间的地方有限,故小堡村开发接近饱和,艺术空间形态变化速度趋缓,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6.B 17.D
    【解析】16.M汽车厂“4小时产业圈”的实现有赖赖现代的信息网络,方便企事业之间的联系,另外,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是实现的重要保证,①③正确;广阔的销售市场只影响产品的销售,智能的车间生产影响生产的效率,②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促进我国经济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使核心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更明显,由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达到区域的协同发展,D正确;中小城市数量可能增多,A错误;协同发展,城市分工明确,不会出现同质竞争,BC错误;故选D。
    18.C 19.D 20.A
    【解析】18.由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福建黄岐半岛海洋鲍鱼养殖公司与山东沿海海洋鲍鱼养殖公司联合养殖鲍鱼,采用海带与鲍鱼共养的方式。鲍鱼养殖公司将鲍鱼往返于山东、福建进行养殖,是因为这种养殖模式可以保障鲍鱼的产量,养殖利润高,C正确;消费市场大、海运费用低、养殖规模大不是往返养殖的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
    19.由材料可知,鲍鱼既不耐寒也不耐热,每年4月把鲍鱼利用海运运至山东沿海海洋养殖基地养殖,10月把鲍鱼利用海运运至福建黄岐半岛沿海海洋养殖基地养殖,福建沿海纬度低,4-10月气温高,不适宜鲍鱼生长,故福建沿海海域养殖鲍鱼条件较差,D正确;山东鲍鱼市场价位更高、山东沿海海域水质更好、福建养殖场休耕以恢复养分都不是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20.该往返两地的鲍鱼养殖方式关键是可以避免了因海水温度过低或过高影响鲍鱼生长,从而缩短养殖周期,提升养殖收益,A正确;不会增加鲍鱼养殖密度,B错误;往返两地的鲍鱼养殖方式关键不是为扩大鲍鱼养殖就业与减轻鲍鱼养殖污染,CD错误;故选A。
    21.B 22.D 23.B
    【解析】21.港口吞吐量大小主要受腹地条件影响,钦州港虽然与西南各地有陆路相连,但陆路运输成本较水运高,为降低成本,西南地区货物多通过珠江水运出海,且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一直相对较低,导致钦州港吞吐量较小,B正确,通航里程短不是造成吞吐量小是主要原因,A错误;钦江处在季风气候区,径流量较大,C错误;钦州港与西南各地有陆路相连,D错误。故选B。
    22.由材料可知,钦江现有河段通航能力差,要提高通航能力需拓宽和加深河道,①正确;原河道上的跨河桥梁因建设初期没有考虑船舶通行,原设计高度不能满足通航需求,需拆除重建,且新开挖河道阻断两岸交通,需新建桥梁,②③正确;新建运河有一定落差,且流量季节变化较大,为满足通行需要,需建设船闸、水坝等配套水利工程,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3.运河建成后,西南地区可通过运河出海,原来通过珠江口出海的部分货物将转为通过钦州港出海,A错;运河不经过广东,两广地区经济合作与运河开通无关,C错;广西工业生产能力与运河开通无关,D错;西南地区货物通过水运出海,运输成本下降,B正确。故选B。
    综合题专项突破
    一、考试过程技巧:
    (一)下笔前的准备工作
    读完了材料之后不要急于下笔写答案,在下笔做题之前先做四个工作:
    一是找出设问中的行为动词(描述、分析、说明、提出等);
    二是找出设问中的关键词(特点、原因、意义、建议等);
    三是找出设问中的限定词,以确定答题方向;
    四是找出与该设问有关的图文信息(特别是图中信息),而不是所有信息。(各省市试卷例如北京卷、天津卷等都是一段材料后对应一个题干设问,感觉就简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一堆材料分成不同的区块,与相关的设问一一对应)
    统计2023年新高考地区综合题,行为动词有:
    ①简述(阐述、概括):简单扼要叙述,根据材料罗列要点;
    ②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表明结果。
    ③说明(解释):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其中原理、成因类相当于分析,规律特征类相当于简述
    ④推断(判断):根据事实或前提推论。
    ⑤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⑥提出(指出):下一步准备怎么干,提出论点看法,提请考虑干什么。
    平日考试还经常用到
    ⑦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⑧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这几年对这些行为动词的要求虽然比以前宽松了,但对于分析(必须有因果)、对比(两个方面都答)、评价(正反两方面)还是要特别注意的。
    关键词最重要,主要有以下四类:
    1.特征(特点、差异、变化)。对应的行为动词一般是“简述”,思维含量最低,就是把图或文中的信息概括一下,例如根据等高线判定地貌特征可以从“以何种地形为主”“地势的高低起伏”“各种地形的分布(此条只大范围地区用)”等方面答;而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规模大小、商品率高低,科技水平高低等方面组织答案。
    差异就是对两地的特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
    变化就是对同一事象找出时间差异。
    2.原因(条件、依据、理由、来源、区位优势、各自优势)。这些成因类的题,“依据”最好回答,把图文材料中与设问有关的论据表述出来即可;“原因”这个关键词考的最多,对应的关键词是分析或说明,必须有因果,有时还要交代一下背景(分值多的时候是个得分点,分值再多的话结论也是得分点);“理由”介于依据和原因之间,有时是依据,有时是原因;“条件”类似于原因,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但组织答案比原因简单些,与材料的相关性更大些,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条件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但条件又分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位优势即有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3.影响(危害、贡献、价值、益处、利益、作用)。影响分不利影响(危害)和有利影响(贡献、价值、益处、利益、作用),从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方面组织答案。高考题总是很小的切口,所以一定是让你分析其中的某一方面,例如“经济价值”“社会效益”“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等,注意答环境影响时捎带着说一下带来的次生灾害。
    4.措施(办法、建议),对应的行为动词一般是提出、指出等,也就是下一步怎么干。模板有工程(技术)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意识措施。但高考题设问很细小,一般是让你从某一个方面往深处挖掘。
    (二)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1.条理性:根据分值写答案,分点纵向罗列。如果问题是两个问,则一定要答题前面缀上关键词,让改卷老师知道回答的具体对象。
    2.层次性:按分答题,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或自己最有把握的放前面,但是过程性的分析一定要有顺序性。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口水话、小作文,要凸显得分关键词。如果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可以适当多答(注意是适当)。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不要忘了最后的结论,有很多时候结论是得分点。
    【提醒】
    1.选择性拿分:
    对于新高考的答题,自然类的平均分较低,因此在选择备考时,要有一定策略,例如人文地理类的要争取拿高分,因此对人文地理的备考材料可以适当地多积累一些思维模板,但使用时也需要灵活一些。自然地理类的难度较大,争取拿分,从题目本身出发,结合情境材料,尽可能低中找出可以答题的要点。
    2.有写可能有分
    综合题想清楚原理大胆写,每个要点都有因有果,论证充分。千万别每个要点三个字五个字。认真读题,综合题材料都比较精炼,没一句废话,要将材料吃干榨尽,图及图例,有时候占到了三分之一的答案。用过的内容可以适当标记,可以知道那些点没有用到。
    (三)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设问:找出行为动词,关键词,限定词,注意限定词有时好几个,而这几个方面正是答题的方向。通过题目中的问题,先将材料吃干榨尽,找出与本问题相关图文信息,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每个要点两句话。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全部用上,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注意】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
    ①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
    ②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③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所以碰到世界地理的题应该先把七大洲轮廓图用几何图形画出来,考小图想大图。新教材考察中国地理的比例比较大,要加强熟悉中国的区域特征。
    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
    二、综合题解题理论
    综合题的突破,确定好答题要点是地理综合题拿下高分的保证。
    所谓答题角度,指的是学生为完成正确答题所持有的观点或宏观思维方向;所谓答题要点,即在答题角度的基础上进行细化的主要内容。学生解答地理综合题,首先要根据题干的中心词(问答对象),明确答题的角度,然后产生具体的要点。
    根据问答对象列条件
    很多有关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问答题,要从影响地理事物的条件方面入手来寻找答案,把这种答题方法称为“列条件”。
    列条件时,可以从影响地理事物现象的内、外部条件入手寻找答案。内部条件指的是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本身的条件,外部条件指的是与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相关的其他条件。也可以从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入手来寻找答案。影响地理事物的自然条件有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源、土壤、植被、矿产等,人文条件有市场、原料、技术、劳动力、动力、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基础、土地、政策、社会环境等,学会从不同层面列条件,就能快速提炼出答题要点。
    模板的学习应该是从解题思维的角度出发。大致可将其梳理为六个角度:①地理特征分析;②区位分析;③原因阐释;④地理过程及预测;⑤意义影响措施;⑥开放性评价。
    比如对特征描述型综合题,具体如自然方面中的地形特征,可从地形类型、地形起伏、地势和海岸线状况等要点进行描述;对于气候特征,往往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入手,气温则回答总体高低状况、年较差和日较差三方面要点的内容,降水则包括总量、季节分配等具体的要点。
    2. 多种解题思维,发挥地理机智
    并非所有综合题均能按照上述常规方法进行解答,近年来的高考考查学生对地理特殊规律和现象的试题有所增多,学生不能照搬固有方法,必须灵活应变,进行变向思维,以确保得高分。目前高考地理综合题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方向发生变化,学生把握角度和要点的策略也要相应调整。
    (1)从习惯性思维向逆向性思维转变
    逆向性思维是一种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以2017年全国卷Ⅲ第37题为例。
    【例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6分)
    【解析】该题考察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可以从生存空间、气候、食物、水文、天敌、人类活动等角度入手。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分析,白斑狗鱼产量低,说明生存空间等影响因素均需从不利的角度阐述,结合材料,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生存空间);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食物);水温低,生长缓慢(水文)。
    (2)从思维的结果向思维的过程转变
    目前考查地理事物和现象变化过程方面的综合题不断出现,比如冲积扇的形成过程,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某一地形区的形成过程,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等,这体现了地理学科“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的课程性质和功能,也反映出高考地理对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考查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角度选取时,要进行分段考虑,即“最初——接着——最后”,然后在每个阶段考虑具体的文字表述,完善要点,整体的逻辑要呈现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
    3. 纵横联系,丰富答题要素
    如果在答题时,只会就事论事,一些答案要点就会被遗漏,所以要养成对题目中的地理物象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比较,来分析其发展变化特征。
    纵向联系就是对同一或单一地理事象从时间上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或从发展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从古到今、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纵向对比,以便于了解地理事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横向联系就是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一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会对另一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找出事物本身及与该地理事象相关的其他的地理事物现象,包括人、物、环境等各种要素,因为一些人类活动、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因而要打开思路,围绕核心事物展开思维,找出更多的对象。
    在平时练习中要学会纵横联系,从多层面出发思考,正反延伸,找出有用的答题要素。
    4. 从常规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转变
    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特别重视考查学生是否具有地理特色的学科思维能力,尤其是通过比较、分析、评价及预测地理事物和现象,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进而形成地理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相应的价值观的能力。例如2019年全国卷Ⅲ“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较为典型。根据该题提供的部分文字材料“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可确定答题角度从“合理施肥”“降低盐碱化程度”, 对于过量施用化肥,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措施;对于灌溉水含盐量高,可以采取淡水淋盐的措施,引含盐量低的淡水淋洗或用雨水淋洗,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份,此季节可掀开棚膜,利用雨水淋洗;另外,对于次生盐渍化过于严重的大棚土壤,可采取利用别处低盐、好质地的土壤进行置换大棚盐渍化土壤的措施。
    典例1
    1.(2023·重庆·高考真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省中部的永靖县,长期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以种植业为主的大棚设施农业。 反季节蔬菜、 水果等作物的生产需水量较大,依据“以水而定、 量水而行”的原则,当地合理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推广大棚智能节水装备的应用。 下图为该县水浇地分布示意图。
    (1)据图指出该县水浇地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大棚智能节水装备的应用扩大了该县设施农业的用地规模,简述其原因。
    (3)分析大棚设施农业发展对该县种植业的结构变化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答案】(1)主要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县域中部,沿河流、水库分布;
    自然原因:分布地区地形以河流为主,相对平坦; 分布地靠近河流水体,用水便捷。
    (2)该地农业发展水资源总量受控,大棚作物需水量大; 大棚智能节水装备的应用可减少单位面积用水量,扩大设施农业用地规模 。
    (3)结构变化:扩大了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减少了玉米、 小麦等经济农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作物比重下降。
    经济效益:提高复种指数,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 经济作物附加值高,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值和总产值;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黑色部分表示水浇地,图中主要集中在永靖县县城中部,沿河流、水库分布。分布地区沿着河流的两侧的河漫滩分布,地形相对平坦;分布地靠近河流水体,水源充足,用水便捷。
    (2)该地位于甘肃省,降水较少,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农业发展水资源总量受控,大棚作物主要为反季节蔬菜、 水果等作物的生产,需水量大; 大棚智能节水装备的应用可“以水而定、 量水而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单位面积用水量,扩大设施农业用地规模 。
    (3)结构变化:根据材料可知,该县传统农业结构以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大棚设施农业以反季节蔬菜、 水果等作物的生产为主,因此扩大了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经济作物比重上升;减少了玉米、 小麦等经济农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作物比重下降。
    经济效益:大棚有保温的作用,可以改善热量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的复种指数,进而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 与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相比,反季节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附加值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值和总产值。
    典例2
    2.(2023·辽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韩国是越南最大的外资来源国,河内大都市区(河内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是韩国企业在越南投资的重点地区。制造业和房地产是韩国企业投资的两大关联领域,房地产主要满足在韩资企业工作的韩籍雇员及其眷属的居住与生活需求。下图示意1991~2017年韩国企业制造业投资总额和房地产投资总额在河内大都市区的空间分布。
    (1)分别概括河内大都市区韩国企业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韩国企业房地产投资分布的原因。
    (3)根据韩国企业房地产投资与制造业投资的空间分布,推测其带来的城市空间变化及交通需求。
    【答案】(1)房地产业主要投资在河内市区,中心商务区的西北侧,空间范围较小。制造业投资空间分散,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东北部), 在河内市界外、大都市界内,投资规模大。
    (2)韩资企业工作的韩籍雇员(及其眷属)收入水平较高,能支付较高的房屋成本;市中心土地成本高,房价高;市中心配套设施完善,交通发达,生活便利。
    (3)房地产投资集中在市中心附近,改善市中心空间环境;制造业投资空间范围大,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市建成区范围扩大;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空间错位,引起较远的通勤交通流,交通周转量增大。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韩国企业在河内大都市区房地产投资主要集中分布在河内市区,分布在中心商务区的西北侧,靠近中心商务区分布,分布相对集中,空间范围相对较小;韩国企业在河内大都市区制造业投资空间相对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大都市区的东部和北部,在河内市区的外侧、大都市区的内部分布,投资值规模较大,产值较高。
    (2)河内市区消费水平较高,市中心的土地价格较高,房价的成本较高,能够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中心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完善,交通通达度较高,生活便利;韩资企业的工资水平较高,韩籍雇员以及家属的工资收入较高,能够承担市中心较高的房租和生活成本。
    (3)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房地产主要在河内市区中心商务区附近投资,能够改善市中心的空间环境,有利于促进市中心城市的发展;制造业在河内大都市区投资相对分散,能够带动乡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能够促进城市建成区面积的增大,扩大城市面积;根据图示信息和第一题分析可知,房地产和制造业在空间上投资空间不重叠,出现空间错位,容易导致员工的通勤距离增大,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增加,加大交通运输的压力。
    典例3
    3.(2023·福建·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下图),逐步在郊区规划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
    临港新城 (L)是上海产城融合的典范,中国新闻网对此报道:“脚下是陶瓷废料制成的再生地砖,蓝色透水沥青路旁边草木葱茏。海风徐徐,树影婆娑,高达50%的森林覆盖率让临港不仅空气清新,而且较别处更多了几分清凉。围绕滴水湖,已经形成了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
    (1)归纳阶段I到Ⅲ上海郊区功能区演变的特点。
    (2)说明阶段Ⅲ各要素流动对上海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作用。
    (3)从集聚效应的角度,评价上海郊区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家的影响。
    (4)说明临港新城是如何实现自然环境调节功能的。
    【答案】(1)数量增加,类型增多,规模扩大,部分工业区、开发区和卫星城融合为新城。
    (2)生产要素流向郊区,郊区就业岗位增多;居住要素流向郊区,郊区居住环境改善;消费要素流向郊区,郊区生活更加便利。
    (3)利:大型购物中心使商家集聚,便于共享基础设施,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降低交易成本;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吸引消费者,提高商家经济效益。弊:大型购物中心同类商家集聚可能导致恶性竞争,推高店租。
    (4)合理布局功能区,保留生态涵养空间,利用海滨、湖泊和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铺设透水路面,增加下渗,减轻内涝;循环利用废弃物,减轻自然环境压力。
    【解析】(1)由图可知上海郊区工业区、卫星城数量增多,各功能区数量增多,密度增大;后期又形成新的开发区,功能区的种类增加,类型增加;各功能区占地面积增大,规模扩大;由图可知第三阶段,有些工业区、开发区与卫星城之间不断融合,多功能区融合度不断提高。
    (2)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市在郊区规划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使得生产要素向郊区流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居住要素向郊区流动,增加居住地基础设施,郊区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布局大型购物中心,消费要素向郊区流动,生活更加便利。
    (3)对区域的影响评价应从利、弊两方面进行分析。利:大量的商家集聚,可以共用当地基础设施,降低成本投入,产生集聚效应,扩大知名度,增强影响力;扩大了消费群体,扩大市场,提高利润;弊:商家增多,加剧内部竞争,推高店租,经济效益降低。
    (4)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上海市郊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围绕滴水湖,形成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保留生态涵养空间,减少生态破坏,利用沿海海滨、森林、湖泊,调节城市气候,净化空气,减轻空气污染;铺设透水沥青路面,增加地面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轻城市内涝;通过铺设由废弃陶片制成的再生地砖,减少了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环境压力。
    典例4
    4.(2023·辽宁·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
    (2)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
    (3)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
    【答案】(1)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西风控制;西风遇到青藏高原阻挡,流速减慢,气流辐合上升;叠加因地形导致的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高压(脊)。气流水平辐散,造成水汽扩散;且气流下沉增温,炎热干旱。
    (3)1月份西风辐合不明显,降水较甲地少;7月西风能带来一定降水,降水较甲地多;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夏热冬冷,年温差大。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37°N左右,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侧,盛行西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碍,沿地形抬升;盛行西风在青藏高原前大量堆积,气流流速降低,辐合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甲地位于37°N左右,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水平方向上以辐散气流为主,水汽扩散,不易集聚;高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下沉过程中,空气增温,水汽不易凝结,以晴朗天气为主,炎热干燥。
    (3)乙地1月份受西风控制,但西风的辐合作用较弱,且没有地形雨,降水较少,甲地1月份降水较多,所以1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少;乙地7月份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甲地7月份降水较少,所以7月份乙地相较甲地降水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距离海洋更远,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更小,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冬夏温差更大,气温年较差更大。
    典例5
    5.(2023·广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
    (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答案】(1)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山丘北侧局地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
    (2)含水层较厚的原因:此区域为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
    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德南隆起是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地下水通过河道南侧断层处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
    (3)影响:造成地下水水位抬升。
    理由:该段硬化河道减少了出山口区河水下渗,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
    【解析】(1)沙丘发育原因类问题需要从沙丘的沙源、动力因素、阻挡因素三方面考虑。结合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可以看出,布赫特山以西地区冲积平原广布,细粒碎屑物质丰富,提供沙源;该地处于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最后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风力携带沉积物过程中不断减速堆积在山前。
    (2)结合材料要求从地质构造角度进行分析。含水层较厚的原因与该位置的向斜地质构造相关,向下凹陷的1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加上周围的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地下水淤积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与该位置的背斜地质构造相关,德南隆起是背斜构造,向上凸起的背斜可以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当地下水运动至地河道南侧断层处通过断层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
    (3)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主要从下渗作用的变化角度分析。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使得该段河流下渗量减少,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下游河流水量增大,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导致地下水水位抬升。
    典例6
    6.(2023·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左)。图右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
    【答案】(1)7-8时
    (2)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经过AB河谷,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达到下游地区,地形开阔,风速减小。
    (3)湖泊地区上空在午后形成相对冷湿的气团,干热的焚风气团到达湖泊附近,与冷湿的气团相遇,形成锋面。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是偏北方向。
    【解析】(1)焚风应越过山脉沿山坡下沉,即从山顶吹向山麓(高海拔向低海拔),同时受下沉增温影响,湿度下降,温度上升。因此据左图可知,A观测点弱出现焚风,则由山顶吹向A处所在的山麓,应为偏北风。据右图可知,该日7-8时A观测点风向由弱南风转为强北风,且伴有升温、减湿过程,应为焚风出现的时间。
    (2)AB为南北走向山谷,地势北高南低焚风应为偏北风,偏北方向的气流翻越北部山地后,在下沉过程中形成干热的焚风。据左图分析,AB处山谷狭窄,具有"狭管效应",坡度较陡,风速较快。B处位于山谷出口,山谷变宽,坡度较缓,风速较小。
    (3)锋面的本质是物理性质(冷暖、干湿)不同的气团相遇形成的过渡带(或交界面)其移动方向与势力较强的气团移动方向一致,据图分析,受焚风影响,锋面北侧为暖干气团,受湖泊影响,锋面南侧上空在午后形成冷湿气团,7:00-15:30焚风影响AB段,增温减湿,15:30后焚风减弱,并被南风取代,南侧冷气团推动锋面北上。
    典例7
    7.(2023·海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
    (1)说明左图所示环流的形成原因。
    (2)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
    【答案】(1)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解析】(1)所示环流是因表层海水和底层海水的密度差异导致的环流。而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读图可知,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受重力作用水体下沉;底层海水盐度更低,密度较小,被下沉的高盐度海水顶托抬升,从而形成图示环流。
    (2)中低纬地区处于信风带控制区,该地位于大陆西岸,信风为离岸风,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
    1.(2024·山东济宁·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纺织服装业是汕头市传统优势产业。汕头市形成了以家居服装、针织内衣和工艺毛衫为主的纺织服装产业圈,通过打造全产业链,已成为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汕头市积极推进纺织工业园和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的建设,加快全产业链条改造升级,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下图示意纺织服装业产业链条。
    (1)说明汕头打造全产业链对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好处。
    (2)简述汕头纺织服装业产业链条改造升级的做法。
    2.(2024·江西九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M村位于江西省北部,20世纪80年代,当地从事双季稻生产。那时农民以水调温,早春育秧对稻田进行日排夜灌。如今,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工作,但水田并未荒芜,依然种植水稻。图为M村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
    (1)早春育秧,农民通过稻田的日排夜灌来调节温度。请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2)相较于乙处,说明甲处更适合作为育秧田块的原因。
    (3)分析当前M村水田未荒芜的社会经济原因。
    (4)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说明当前M村水稻生产特点的变化。
    3.(2024·山东济宁·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总磷是指磷元素的总含量。湖泊中的总磷可分为内源类(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和外源类(主要为入湖径流挟带),易吸附、沉降在湖盆表层沉积物中。太湖(下图)是我国第三大浅水湖泊,是江浙沪地区的主要水源地,盛行东南风。太湖竺山湾曾是重度富营养化区域,为“藻型湖区”,以浮游植物为主;东太湖为“草型湖区”,以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如芦苇)为主。
    (1)分析竺山湾表层沉积物总磷浓度高的主要原因。
    (2)分析水生植物在降低东太湖表层沉积物总磷浓度中的作用。
    (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指出治理太湖水体的必要性。
    4.(2024·广东佛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它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宽度和长度位居世界峡谷之首.研究表明,未来图(a)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将出现缩小趋势。图(b)示意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
    (3)结合图(b)信息,请论证图(a)中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缩小的趋势
    5.(2024·安徽安庆·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主要由塔里木河流入而成,现已完全干涸。罗布泊某研究区地下200-500m层段含钾卤水富集,在青藏高原隆起及周边构造运动影响下,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含盐地层抬升剥蚀、淋溶,经塔里木河携带溶滤盐类物质补给罗布泊(溶滤作用是指在地下水作用下,岩土中的一部分可溶物质转入到地下水中的过程),成为该层段卤水钾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罗布泊地下卤水中钾的化学性质与海水中钾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图示意罗布泊与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形。
    (1)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罗布泊干涸的原因。
    (2)结合材料,试从罗布泊地下钾(盐)的汇集过程证明其来源于海洋。
    6.(2024·江西景德镇·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丹霞山位于南岭南麓,山体以红色砂岩和砾岩为主,砂岩颗粒孔隙小且均匀,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毛细作用使盐风化过程明显。该地岩石发育着形态和规模不同的风化洞穴,其中小型蜂窝状洞穴的发育最具特色。在大而深的洞穴内存在昆虫、蓝藻等生物,它们对洞穴后壁的小型蜂窝状洞穴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也吸引着许多科考人员去洞穴内开展探洞活动。下图示意丹霞山锦江两岸的禄意堂和锦石岩洞相对位置。
    (1)简述小型蜂窝状洞穴的主要形成过程。
    (2)分析禄意堂崖壁小型蜂窝状洞穴难以长期保留的主要原因。
    (3)简述锦石岩洞内生物对小型蜂窝状洞穴破坏和保护的途径。
    (4)指出科考人员在锦石岩洞内开展探洞活动前所需准备的个人物品。
    7.(2024·广东广州·二模)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2024年1月,日本北海道岛沿岸出现大量死鱼,重量超过1200吨。针对该现象,根据下表提示,补充完成一份简要的社会调查方案.
    1.(1)促进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效益,降低生产和营销成本;有利于把控产业链中的产品质量,促进品牌影响力提升;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反馈,满足个性化需求;有利于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降低外部风险。
    (2)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端原材料,设计高端产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引进先进设备、改善生产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利用互联网等平台,提高纺织服装业的知名度,开拓国内外市场。
    【解析】(1)全产业链能促进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规模效益,降低生产和营销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增强竞争力;有利于把控产业链中的产品质量,形成市场良好口碑,促进品牌影响力提升;增强企业间信息联系,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反馈,满足个性化需求,扩大市场;有利于保障供应链的稳定性,降低外部风险,稳定生产条件。
    (2)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端原材料,设计高端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降低生产成本;引进先进设备、改善生产工艺,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企业生态效应;利用互联网等平台,提高纺织服装业的知名度,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效应以占领更大市场。
    2.(1)与水体相比,土壤比热小,吸热、放热更快;白天排水使土壤裸露,加快升温,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夜晚灌水,利于保持夜间稻田温度,防止低温冷害。
    (2)田块间的相对高差大,排灌水的速度更快;靠近水库,灌溉水源更充足;或答:离村落较远,可减少家禽啄食稻种和秧苗。
    (3)土地流转到承包户手中;机械化水平提高,弥补劳动力的不足;种粮补贴、耕地保护等政策支持
    (4)承包户种植或土地流转,出现种粮大户,生产规模扩大,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流失,商品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
    【解析】(1)早春昼夜温差较大,与水体相比,土壤比热小,白天吸热、晚上放热更快;白天太阳辐射强,排水使土壤裸露,加快升温,促进秧苗的生长发育;夜晚没有太阳辐射,土壤放热更快,此时灌水,利于保持夜间稻田温度,防止低温冷害。
    (2)据材料可知,与乙处相比,图中甲处各田块之间的相对高差较大,排灌水的速度更快;读图可知,甲地靠近水库,灌溉水源更充足;甲地离村落较远,可减少家禽啄食稻种和秧苗,减少稻谷和秧苗的损失。
    (3)水田集中分布,利于承包户承包,因此土地流转到承包户手中;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弥补劳动力的不足;国家种粮补贴、耕地保护等政策支持,水稻种植户积极性高。
    (4)水稻生产特点的变化可从生产规模、机械化、商品率和科技水平等角度来分析。人口流失,承包户种植或土地流转,出现种粮大户,生产规模扩大,劳动力减少,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流失,本村粮食需求下降,商品率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高,种植技术更先进。
    3.(1)浮游植物死亡释放磷元素;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磷元素沉积。水浅、沉积物易暴露,磷元素释放。
    (2)吸收磷元素,从而减少水体中的磷含量;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固定沉积物中的磷元素,防止其释放到水体中;提高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
    (3)保障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维护人民的饮用水安全。维护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安全,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解析】(1)分析竺山湾表层沉积物总磷浓度高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死亡释放磷元素:竺山湾是太湖的“藻型湖区”,以浮游植物为主。这些浮游植物在生长和死亡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磷元素。特别是当浮游植物大量死亡时,它们体内储存的磷元素会释放到水体中,然后沉降在湖盆表层的沉积物中,导致沉积物的总磷浓度升高。地势平坦、水流速度慢:竺山湾位于太湖北部,地势相对平坦,水流速度较慢。这种地理环境条件使得磷元素不易被水流带走,而更容易在沉积物中积累,从而提高了沉积物的总磷浓度。水浅、沉积物易暴露:竺山湾水浅,这导致表层沉积物容易暴露在空气中。当沉积物暴露在空气中时,其中的磷元素可能会因为氧化或其他化学反应而进一步释放到水体中,从而增加了水体和沉积物的总磷浓度。
    (2)分析水生植物在降低东太湖表层沉积物总磷浓度中的作用:吸收磷元素:水生植物可以直接从水体中吸收磷元素,从而减少水体中的磷含量。这有助于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减少浮游植物的生长,进而减少浮游植物死亡后释放的磷元素。降低水体透明度:水生植物的生长会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减少光照。这对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利,从而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浮游植物数量的减少意味着它们死亡后释放的磷元素也会减少。固定沉积物中的磷元素:水生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在沉积物中,将沉积物中的磷元素固定住,防止其释放到水体中。这有助于降低水体中的磷含量,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提高生物多样性:水生植物可以提高水体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抵御外界干扰,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3)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指出治理太湖水体的必要性:保障饮用水安全:太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水源地之一,为周边地区提供大量的饮用水。治理太湖水体可以保障水源地的水质安全,维护人民的饮用水安全。维护经济安全: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治理太湖水体可以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水环境有利于吸引投资、促进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从而维护经济安全。维护生态安全:太湖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治理太湖水体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可以抵御外界干扰,维护生态平衡和稳定。保护环境安全:治理太湖水体可以减少水体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区域可以保护环境安全,维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
    4.(1)高山地形对季风水汽抬升,降水丰富;山岳冰川广布,储存固态水源(冰雪融水多);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
    (2)大峡谷地区总体海拔较低,对水汽阻挡弱;峡谷纵深长、谷口宽度大,利于水汽深入青藏高原;谷口朝向西南,形成季风水汽通道;峡谷段自南向北地势升高,利于水汽逐步深入。
    (3)喜马拉雅分水岭南侧比北侧降水较多,落差较大,河流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
    【解析(1)水循环涉及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环节。喜马拉雅山地处湿润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发育广,冰雪融水多;冰川融水丰富,发育众多河流形成地表径流,向河流下游输水;地表水经断裂带下渗形成地下水,向海拔低处的含水层输送,地下径流丰富,故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
    (2)大峡谷地区相对青藏高原其他地区海拔较低,对水汽阻挡作用弱,利于水汽深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谷口宽广,能接收更多的水汽进入,利于水汽深入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的谷口朝向西南,而带来水汽的大气环流是西南季风,易形成季风水汽通道;峡谷段自南向北地势升高,利于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逐步深入。
    (3)喜马拉雅分水岭的南侧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北坡位于背风坡,南侧比北侧降水多,且南侧落差更大,南侧流量大流速快,河流溯源侵蚀更强,分水岭向北迁移速度更快;据图示可知冈底斯山分水岭南、北侧降水与落差的差异相对较小,河流径流量、流速差异较小,河流溯源侵蚀相对较弱,分水岭北移速度较慢或位置稳定;两地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喜马拉雅分水岭北移逐渐靠近冈底斯山分水岭,导致流域面积缩小。
    5.(1)湖泊水体收支平衡影响着湖泊的生消,当水体收入小于支出时,湖泊逐渐萎缩乃至干涸。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随着气候变暖,干旱程度的加深,蒸发不断加强;加之历史时期人类截留塔里木河水发展生产,入湖水量的减少和水体消耗的增加,使得罗布泊水体收支平衡被打破,最终干涸。
    (2)(塔里木盆地西部地下有海相含盐地层,)地质时期塔里木盆地及罗布泊处于海洋环境,沉积了大量含钾(盐)的岩层;含钾(盐)岩层在青藏高原的隆升和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出露海面和地表,并接受外力剥蚀和淋溶,经河流搬运及地下水溶滤,最终在罗布泊地下地层中富集,(研究也证明罗布泊地下卤水中钾的化学性质与海水中钾的化学性质相似,)故罗布泊地下卤水中钾的来源于海洋。
    解析:(1)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最终流向罗布泊。由于当地深居内陆,位于温带大陆气候,沙漠广布,年降水量稀少,年蒸发量极大,下渗严重,出现干旱;由于塔里木河盆地沿河两岸人口持续增多,绿洲的大规模开发,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向沿岸河流要水,使其向罗布治补给的河流断流,水的收入减少。湖泊补给水源减少,消耗增多,最终使得罗布泊干涸。
    (2)读材料“塔里木盆地西部海相含盐地层抬升剥蚀、淋溶”,可推测地质时期塔里木盆地及罗布泊处于海洋环境,沉积了大量含钾(盐)的岩层;“在青藏高原隆起及周边构造运动影响下”推测含钾(盐)岩层在青藏高原的隆升和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出露海面和地表;罗布泊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出露岩层风化强烈;“经塔里木河携带溶滤盐类物质补给罗布泊,成为该层段卤水钾的重要来源”推测,经河流搬运及地下水溶滤,最终在罗布泊地下地层中富集;“罗布泊地下卤水中钾的化学性质与海水中钾的化学性质相似”,故罗布泊地下卤水中钾的来源于海洋。
    6.(1)盐溶液在砂岩的小孔隙间渗透,经毛细作用使盐物质到达岩石表面;盐溶液的水分经蒸发,岩石表面孔隙形成盐结晶;盐风化致岩石孔隙扩大,后岩石受重力作用剥落,形成凹坑洞穴。
    (2)崖壁直接与锦江水汽接触,高海拔温度低至水汽多凝结,洞穴易受流水侵蚀;崖壁日温差大,风化作用显著;小型洞穴易扩大或消失。
    (3)动物在洞内居住活动,分泌物和排放气体加速风化破坏洞穴;藻类附着在岩石的硬化表面,砂岩免受雨水和流水侵蚀,对洞穴的岩石崩解起保护作用。
    (4)探照灯(照明用品)、头盔、雨具(雨衣、雨靴)、手套、手杖(任答四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本题要求简述小型蜂窝状洞穴的主要形成过程。小型蜂窝状洞穴的主要形成过程如下:红色砂岩和砾岩具有良好的渗透性,盐溶液通过毛细作用使盐物质到达岩石表面,后水分经过蒸发,盐分在岩石表面孔隙形成结晶,经过盐风化作用孔隙扩大,岩石表面形成初始的小洞穴;然后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不断作用于这些初始洞穴,逐渐将其扩大,后经重力作用剥落,最终形成凹坑洞穴。
    (2)本题要求分析禄意堂崖壁小型蜂窝状洞穴难以长期保留的主要原因。禄意堂崖壁的小型蜂窝状洞穴难以长期保留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锦江岸边,崖壁直接与锦江水汽接触,高海拔温度低至水汽多凝结,洞穴受江水的侵蚀和冲刷作用较强;崖壁日温差较大,风化作用显著,使得风化物质容易被流水带走,从而导致洞穴难以长久存在。
    (3)本题要求简述锦石岩洞内生物对小型蜂窝状洞穴破坏和保护的途径。破坏途径主要包括动物在洞内居住活动,其分泌物和排放气体会使风化作用加强,使洞穴遭到破坏;保护途径则体现在蓝藻附着在岩石的硬化表面上,减少雨水和流水对砂岩的侵蚀作用,减轻洞穴岩石的崩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洞穴的作用。
    (4)科考人员在锦石岩洞内开展探洞活动前,需要准备一些个人物品,如探照灯以提供照明,安全绳索确保安全,头盔、防护服保护身体,防滑鞋防止滑倒,饮用水和食物来维持体力,已经雨具(雨衣、雨靴)、手套、手杖等。
    7. 生态 经济 科学家 当地渔民 该事件对该地的生态造成哪些影响? 该事件对你们的渔业收入有何影响?
    【分析】本题以2023年12月~2024年1月期间日本北海道岛沿岸大量海鱼死亡事件的影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通过对2023年12月~2024年1月期间日本北海道岛沿岸大量海鱼死亡事件的影响进行社会调查,旨在深入了解该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渔业经济以及居民生活的影响,为相关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可邀请海洋生态、渔业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参与调查,问题可设置为该事件对该地的生态造成哪些影响,并请他们提供专业分析和建议;当地渔民作为直接受影响群体,渔民对事件的认识和感受具有重要价值,问题可设置为该事件对渔业收入有何影响。
    地理拿分名词/术语积累
    一、描述特征部分(拆分思路)
    1.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
    2.气候特征(5个)
    气温(昼夜温差)、光照、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年变化,雨热配合)、风(风带、焚风、冬季风)、
    气象灾害(低温冻害、台风、沙尘暴等)
    3. 地形地势特征:
    地形类型、海拔高低、地势落差、地形延伸方向(山脉走向)、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坡、阴坡)、坡度(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排水,但不利于土壤堆积)、坡位(影响物质能量传输)
    考试经常考地形对物质能量传输的改造,从而影响区域的气候、植被、土壤等特征的影响。
    地形特征的描述:
    4. 河流水文特征(6个):“两量”“两水”“两期”
    流量、含沙量、水能(落差)、水位、
    汛期(长短、季节月份、几次、季节变化大小)、结冰期(凌汛)
    5. 河流水系特征(6个):“四流”“两河”
    “四流”: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形态(扇形、向心状、放射状等)
    “两河”:河网密度(支流数量)、河道剖面(宽窄、深浅、弯曲)
    6. 等值线分布特征(4个)
    大小(判断类型)、疏密、弯曲、闭合相交平行
    7 、地理位置特征(4个)
    半球:东半球或西半球,北半球或南半球
    纬度五带:低纬中纬高纬,热带温带寒带
    海陆位置:位于某某洋、某某大洲方向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小尺度更加突出相对位置,探究该位置出现某种地理现象的原因:
    相对位置(如:西安位于秦岭北部、渭河沿岸)
    二、自然地理过程类的分析
    地理过程类的试题主要分析:①事件发生的物质基础和动力;
    ②地理事物形成的过程推理;
    ③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
    ④未来地理结果的推演。
    (一)大气运动过程特殊名词记忆
    1.受热过程:
    (1)热量传递环节: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下垫面吸热差异:海洋洋面、陆地(森林、草原、湿地、冰雪),考虑比热容(热力性质差异),反射率的差异。
    (3)大气传递热量: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大气对地面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逆温的描述:
    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冷却而降温,与地面接近的气层冷却降温最强烈,而上层的空气冷却降温缓慢,因此使低层大气产生逆温现象。辐射性逆温一般日出后,逆温就逐渐消失了。
    ②地形逆温的描述: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并称低气温的空气层为逆温层
    2.大气运动
    (1)直接原因:受热不均。
    (2)大气运动过程:受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3)热力环流过程的描述:
    ①海陆风:白天,温度升高,陆地升温快,陆地温度高于海洋温度,陆地近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同层海洋的水汽补充过来,形成“海风”;
    夜晚,温度降低,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低于海洋温度,陆地近地表的空气受冷下沉,近地表处的空气向海洋扩散,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山谷地区白天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比同高度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3.大气环流的描述:
    (1)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旱、雨两季;
    (3)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控制,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4)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气温低,形成低压中心,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冬季陆地气温高,形成高压中心,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赤道低纬的季风跨半球:
    [南跨北]:南亚、几内亚湾地区、索马里半岛,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为西南季风;
    [北跨南]澳大利亚北部、东南亚爪哇岛等,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在越过赤道之后偏转为西北季风。
    4.天气系统的描述
    (1)锋的形成和移动:
    ①锋是气象用语,指冷暖气流的交界地区。冷暖气团相遇时,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称为锋面(锋区);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称为锋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小尺度的考察:例如2023年山东卷,小尺度的锋,论述来自不同方向的不同性质气团相遇。
    ②锋的移动:一般是看主动气团(势力较强的)运动的方向
    锋和天气
    由于锋面有坡度,冷暖空气交绥,暖空气可沿坡上升或被迫抬升,且暖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水汽,因而,空气绝热上升,水汽凝结,易形成云雨天气。
    ①冷锋过境时: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
    ②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的降水或大雾天气
    ③准静止锋时:冷气团控制的一侧多阴雨天气,暖气团控制的一侧多晴天
    (3)气流运动和天气
    ①垂直运动:上升多与下沉晴
    上升运动:例如低压中心,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射上升,当空气上升时,温度降低,这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云和降水。
    下沉运动:例如副热带高压控制、焚风等。在高压区域,气流从中心向外扩散,高空的空气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下沉气流会使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因此形成晴朗天气。
    ②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是传输水汽和热量重要途径,促进不同地区的水热交换。
    (二)水体运动过程特殊名词记忆
    1.水循环
    水循环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蒸发(温度、光照、风速、湿度、裸露的水域面积)
    ——水汽输送(风带:低纬信风、中纬西风带;季风:夏季风,越海[或大湖]的冬季风)
    ——降水(大气中水汽含量;降温条件:气流辐合上升,地形抬升等;凝结核)
    ——地表径流(降水量;蒸发;地质条件;地形坡度;植被覆盖率;人类活动)
    ——下渗(降水:包括降水强度、持续时间及时程分布;土壤的透水性能和前期含水量;地形和植被;人类活动)
    ——地下径流(含水层的空隙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补给量、地形、地质构造、人为因素)
    2.陆地水的相互补给
    雨水:补给地表径流(包括冰川、积雪、江河湖海等)——回补:蒸发
    冰川水融化补给地表径流(下渗,流入江河湖,到海)——单向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地表径流(下渗,流入江河湖,到海)——单向补给
    河流水和湖泊水、地下水是相互补给的关系,看水位高低的变化。
    3.海水性质
    海水温度(纬度、季节、水深、洋流)、盐度、密度。
    4.海水的运动
    风海流:盛行风、地转偏向力、陆地轮廓;(小尺度受)海底地形、海岸轮廓(狭管效应)
    密度流:受温度、盐度、压力、深度等因素影响。
    低盐的表层海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相反,在高温、水,密度就小。
    离岸风:在陆域与水域的交界带,风从陆域吹向水域,称为离岸风现象。离岸风容易导致海水远离海岸,使所经水域海水流出,深层水上泛补给,使自海洋来的暖湿气流无法深入陆地,从而对沿岸起减湿作用。
    5.洋流的影响:
    ①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②对渔场:
    寒流和暖流交汇的海域,由于两种不同温度的海水密度差异,会导致海水发生搅动,使得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到上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滋长,从而吸引大批鱼群到来。
    上升补偿流。沿岸的上升补偿流会将深层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这些营养物质吸引了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③对海雾:当冷空气遇到暖湿空气时,水蒸气在冷空气下降和冷却时凝结成小水滴,形成海雾。
    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弱风条件更有利于大雾形成。
    [岛屿雾]:空气爬越岛屿过程中冷却而成的雾。
    [岸滨雾]:产生于海岸附近,夜间随陆风漂移蔓延于海上。白天借海风推动,可漂入海岸陆区。空气层结的改变,可使海雾升高变为层云,也可以使层云降低变成海雾。中国东海岸和美国西海岸都有此现象。
    6.海——气相互作用(水、热的传递)
    海洋对大气:蒸发输送水汽;水汽凝结释放潜热,海水的长波辐射等;
    大气对海洋:降水;动力作用(风),推动海水运动
    (三)地质地貌过程特殊名词记忆
    1.内力作用:
    (1)地壳运动:大尺度的板块运动;中小尺度的构造运动
    (2)岩浆活动:侵入;喷出
    (3)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2.外力作用
    (1)风化:裸露地表或接地地表的地理事物会受到风化
    (2)侵蚀:外用作用侵蚀;+重力崩塌
    (3)搬运:流水作用的搬运
    (4)沉积:(地形变平坦或阻碍)搬运力量减弱,携带物质沉积。
    3.物质来源描述:松散的风化物质;裸露的地表;出露的河滩等
    4.过程的术语:板块的挤压;岩层受挤压断裂;(外力)侵蚀、搬运、堆积
    5.形成结果:金属元素富集成矿;岩层弯曲变形(背斜);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位移(断层)等
    三、人文地理主题
    (一)人口和城镇
    1.人口迁移的推拉力因素:
    城市的拉力:就业机会多,薪资待遇高;医疗服务和社会福利好;教育水平高;社会地位高;等等。
    农村的推力:自然灾害多;医疗卫生和公共服务差;就业机会少;教育水平低;社会地位低;等等。
    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2.城镇形成发展的区位因素(2方面)
    城市的发展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因素,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城市常常是因单个区位因素而兴起,却会因多个区位因素而发展。
    (1)自然因素
    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温带、寒带的城市分布在平原;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
    气候:气温、降水适中,居住适宜;
    河流:①运输功能: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水源充足;③防卫功能;④环境功能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
    交通:临近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3.城市化的表现、影响,或某事物对城市化影响(3方面)
    人口城市化: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域城市化: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占用原农村土地耕地
    产业城市化: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增加,第一产业减少
    4.城市或城市群对经济发展的意义(4个)
    (1)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收就业;(2)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
    (3)带动城市化,辐射地区发展; (4)农业人口用地向非农业人口用地转变
    (二)产业区位因素及可持续发展战
    1.农业区位因素条件(3方面)
    自然:光照热量降水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地形(排水条件好)灌溉水源(地下水、河流、湖泊、绿洲、高山冰雪融水);雨热同期、不同期生长期长(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糖分积累
    灾害:旱涝灾害、 寒潮暴雪、低温冻害、病虫害、土壤盐渍化、风沙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如果答有利,就答自然灾害少)
    社会:劳动力(丰富廉价素质高)机械化、商品率、市场、交通、地租、科技(良种运输技术大棚保鲜冷藏)政策、种植历史悠久、饮食习惯经验丰富
    2.某作物品质优良原因(如东北水稻、新疆瓜果)
    (1)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高,营养丰富;(2)低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
    (3)光热充足,光照时间长;(4)雨热同期;(5)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3.农产品畅销原因(5个)
    (1)作物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
    (2)具有时间性(反季销售),(海南、热带、南半球的冬季蔬菜瓜果)
    (3)产品生态环保绿色无污染
    (4)交通运输便利
    (5)产品质量轻易保存便于长途运输
    4.工业区位因素条件(2方面)
    自然:地形 水源 资源能源 环境优美(高新技术产业)
    社会:市场 交通信息通达度 科技劳动力 政策 地租 军事国防 工业惯性 家乡偏好 产业协作程度工业基础
    5.工业集聚的原因、影响(3个)
    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成本;②加强企业间交流协作联系
    ③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利:集聚加重环境污染)
    6.工业分散原因(3个)
    (1)充分利用各地区优势资源(这里要细答:如发达国家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交通运输物流优势,发展中国家地区:廉价丰富劳动力资源能源市场地租低廉优势)
    (2)扩大企业影响力,实现全球战略(如跨国公司)
    (3)减少本地区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一般是有污染的工业,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7.产业转移对迁入地的影响(3+2个)
    有利:①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居民增收增加就业
    ②促进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发展
    不利:①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消耗增加;②占用耕地土地资源
    11 、产业转移对迁出地影响(3+1个)
    有利:①减少资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②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
    ③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高端先进产业发展提供空间
    不利:短期内造成经济衰退,人口失业
    12.生产性服务业的布局
    (二)产业区位因素及可持续发展战
    1. 交通线修建的影响(5+3个)
    有利:
    ①完善地区交通网,缩短时空距离,缓解其他线路运输压力;
    ②促进经济发展,资源开发;
    ③加强与外界交流联系;
    ④促进民族团结、国防安全(边疆地区才用);
    ⑤促进城市、区域发展(如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
    不利:
    ①破坏生态环境;
    ②不合理施工建设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③破坏当地传统文化独立性
    2.修建交通线自然限制因素(6个)
    自然限制:
    ①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云贵、青藏、山区)
    ②地质条件差,有断层、喀斯特地貌广布(云贵、山区)
    ③河流多,河网密集(南方)
    ④生态环境脆弱(青藏、云贵、西北、黄土高原)
    ⑤多风沙天气,荒漠化严重(西北)
    ⑥多灾害(南方:气候湿热、腐蚀强、台风、海啸、海水侵蚀,北方:极寒、寒潮暴风雪、冻土,青藏高原:地震、缺氧、冻土、寒冷)
    社会经济:
    ①经济落后,对交通需求量小(决定因素)
    ②资金不足、技术水平低、劳动力不足
    3.开辟(北极)海域航线影响(3+2个)
    有利:
    ①缩短时空距离,节约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②缓解其他航线海运压力
    ③促进沿线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
    不利:
    ①破坏污染生态环境;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4.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5个)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对比:运量、价格、投资、速度、灵活性、安全性、天气限制、地形地质限制、灾害限制、资金技术、国防政策等因素)
    5.港口建港区位因素(7个)
    港阔水深,不冻不淤。(找等深线、结冰期0℃、泥沙淤积)
    位于背风处,受风浪台风影响小
    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避开断层)
    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水运需求量大(决定因素)
    港口基础设施完善
    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便利(铁路公路管道航空)
    四、区域发展主题
    1.修建水利工程的影响(4+5个)
    有利:
    调节河流径流量,缓解下游地区水旱灾害
    减少下游泥沙淤积,缓解河床抬高(地上河)
    发电航运养殖旅游
    调节地区气候,增加降水减小温差
    不利:
    不合理施工诱发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
    淹没上游土地耕地,造成移民问题
    造成动植物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进入海洋沙量减少,导致沿海三角洲退化、海水侵蚀陆地加剧
    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地盐碱化
    2.解决资源或者能源短缺的措施(6个)
    加大能源勘探,增加产量
    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
    增加进口,建立能源储备制度
    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
    加强公民节约意识,减少浪费
    3.开发利用进口某种能源(一般是新能源)的意义(4个)
    缓解能源短缺
    减轻环境污染,有利环保
    促进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增收就业
    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国家能源安全
    4.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措施(建议、规划、怎么办、借鉴、方法都这么答)(10个)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环境治理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培育优良品种
    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发展绿色旅游观光农业,调整农业结构
    推动城市化发展
    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完善加工体系
    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可再生)
    提高产品品质竞争力,扩大营销网络,提高品牌效应
    5.实施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6个)
    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矿物能源使用
    提高科技水平,减少CO2排放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减少关停高耗能产业
    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加强能源综合利用,提高废弃回收利用率
    加强政府管理,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公民节约意识
    6.物流中心、批发市场、资源交易中心、运输枢纽、中转基地区位(4个)
    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某区域中心、与其他地区联系密切、航运线中点)
    是某资源的产区,该资源适合某种运输,商品率高
    地形平坦面积大,仓储条件好
    7.是否大力发展某事物(发展侧重社会经济,不发展侧重环境保护)
    发展(积极意义+有利区位)(2个)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增收就业外汇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第三产业发展,能源结构优化,环境保护
    不发展(自然+社会经济)(2个)
    参照5个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竞争力差,浪费土地资源资金劳动力,资金技术不足,距离市场远,市场需求小,不利于运输,交通运输成本高
    8.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5个)
    ①地理位置好,临海;②航运条件好,多良港;③位于沿海大陆架,地形地质条件好
    ④气候条件好;⑤海洋资源丰富(旅游、渔业、矿产、空间)
    9.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5个)
    缓解北方北京天津地区缺水情况
    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工农业生活用水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调节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温差减小
    生物多样性增多,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减轻荒漠化、土地盐渍化
    10.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分别具有的优势因素(2方面)
    发达地区优势:资金、充足劳动力、素质高、科技、技术管理水平、法制完善、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物流发达、信息通达度好、环境优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协作度好;
    落后地区优势:劳动力丰富廉价、能源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地租低、政策支持、发展潜力大

    地理易错点突破
    1.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
    【太阳辐射能】:太阳的辐射能几乎全部来自其内部的热核反应。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地球称之为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约11年)和整体性(同步起落)。太阳活动的影响: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磁暴现象;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与一些自然灾害有关等。
    2.【光照和热量】
    光照——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海拔高度有关。通常太阳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热量——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
    区别——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3.【时区和区时】:将全世界经度每相隔15度划一个区域,全球一共有24个区域,称为时区。在每个区域内都采用统一的时间标准,称为“区时”。
    4.【日界线与180°经线】:区别——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时刻为0∶00的经线,经度不定,一条是与180°经线不完全重合的线,由于180°经线跨过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为了使岛屿保持一致的日期,日界线在太平洋有三折,因此越过180°经线日期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
    5.【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昼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上,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阳光线在地平面之下,太阳高度小于0;晨昏线上,太阳光线在地平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
    是指一天中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此时太阳辐射强度最大。
    6.【季节、节气】:现今通用以天文季节与气候季节相结合来划分四季。 即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7.【大气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由于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总辐射有明显削弱,特别是波长短的辐射能削弱显著,这种现象称为大气削弱作用或衰减作用。
    8.【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长波辐射】:地球-大气系统所处的温度为200~300 K,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地面和大气的辐射能主要集中在4~120μm之间,均为肉眼所不能看见的红外辐射。因为比太阳辐射的波长(0.15~4微米)要长得多,所以气象学习惯上把地面和大气的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9.【近地面风和高空风】:
    高空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0.【海风、陆风、山风、谷风、城市风】:风的形成在于气压差异,而产生气压差异的原因在于气温差异,而风向的转变在于受热情况的变化。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海风和陆风: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
    山坡和山谷的受热差异形成山风、谷风: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
    城市风是单一风向,因为城市气温相对于郊区高,气压相对较低,近地面的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11.【等压线与等压面】
    等压线: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线。等压线是一个平面上气压高低的情况,用来表示气压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差异。
    等压面:是指气压相同的面。如果近地面受热均匀,则等压面是一个平面。此时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可以认为与等高面平行或重合。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压值减小。因此,等压面用来表示气压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状况。
    12.【冷高压、热低压、冷低压、热高压】
    热力状态下,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是相反的,气温升高,气压则降低。
    赤道低气压带为热力因素形成,为热低压;
    极地高低压带为热力因素形成,为冷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为动力因素(气流下沉堆积)形成,为热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为动力因素(气流被迫抬升)形成,为冷低压。
    13.【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按照热力学分类方法,若冷气团主动推动暖气团,则称为冷锋。反之称为暖锋。若冷暖气团相当,则称为准静止锋。若冷锋追上暖锋,则会形成准静止锋。
    14.【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以锋线所在的位置为过境时,锋面移动前方为过境迁,后方为过境后。
    15.【低压、高压、气旋、反气旋】:
    低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区域,叫做低压。
    气旋——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压的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向中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南半球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即气旋。
    高压——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区域,叫做高压。
    反气旋——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高压的气流由中心向外流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南半球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这种旋涡与气旋正好相反,所以叫反气旋。
    区别——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而气旋、反气旋则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它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16.【低压槽、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山谷。高压脊温度大于等压线平坦处,低压槽温度低于等压线平坦处。
    17.【气候和天气】:
    气候——是指整个地球或其中某一个地区一年或一段时期的气象状况的多年特点。它反映平均状况,也反映极端情况,是各种天气现象的多年综合。例如,昆明四季如春;华北地区,春、秋温和,盛夏炎热,冬季寒冷,我们就称这里是“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天气——是指某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的冷暖、干湿、晴阴、风雨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它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例如:我们可以说:“今天天气很好,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昨天天气很差,风雨交加”等等。
    区别——从时间尺度看,气候是时间尺度很长的大气过程,天气则是瞬时或短时间内的大气状态。天气瞬息多变,具有不稳定性,而气候在一定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18.【辐合、辐散,上升与下沉】
    “辐合”指的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流动,位于低压中心。
    辐合是气流的集中过程,中心有主动运动趋势,近地面辐合则气流上升,高空辐合则气流下沉。
    “辐散”指的是气流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位于高压中心。
    辐散是气流的发散过程,中心被动接受气流补充,近地面辐散则气流下沉补充,高空辐散则气流上升补充。
    19.【气温、地温】
    气温的时间变化: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地面热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地面热量收支状况。当地面的热量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大于热量支出时,地面存储的热量增多,地面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气温随之升高。反之,当地面热量收入小于热量支出时,地面储存的热量减少,地面温度下降,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随之下降。
    20.【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
    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21.【积温和无霜期】
    积温——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根据≥10 ℃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
    22.【寒潮与冷锋】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人们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它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冷空气侵入造成的降温,一天内达到10 ℃以上,而且最低气温在 5 ℃以下,则称此冷空气爆发过程为一次寒潮过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形成大风、降雨、降雪、沙尘暴等天气现象。
    区别——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冷锋都称为寒潮。
    23.【地下水】: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在国家标准《水文地质术语》中,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根据地下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
    上层滞水是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使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
    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多半是潜水。当地下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
    承压水(自流水)是埋藏较深的、赋存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这种地下水往往具有较大的水压力,特别是当上下两个隔水层呈倾斜状时,隔层中的水体要承受更大的水压力。当井或钻孔穿过上层顶板时,强大的压力就会使水体喷涌而出,形成自流水。
    24.【冰川融水与冰雪融水】:
    冰川融水——指冰川由于气温升高,融化成水补给河流,该补给一般比较稳定,补给量在夏季达到最大。冰雪融水——指季节性的积雪由于气温升高,融化成水补给河流,由于季节性积雪雪量不大,很快就能融完,因此该补给的最大量往往在春季。
    25.【水资源、水能资源、水利资源、水力资源】:
    水资源——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资源。水覆盖着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总量达15亿立方千米,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陆地上的淡水。
    水能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
    水利资源——泛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制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是从综合效益的角度上说的。
    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是指天然河流、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是从发电的角度上说的。
    26.【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风海流:受盛行风的影响,海水形成长期的、大规模的定向运动。例如北太平洋暖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西风漂流(受西风带影响形成)、千岛寒流(受极地东风带影响形成)等。
    密度流:相邻海区由于海水密度不同,表层海水由密度小的海区流向海水密度大的海区,例如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的表层洋流、红海与地中海、红海与印度洋之间的洋流。
    补偿流:受盛行风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洋流,使出发海区海水流走,海面降低,附近的海水流来补充,形成补偿流。例如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加纳利寒流、索马里寒流等。
    27.潮汐、风暴潮
    【潮汐】: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我们的祖先为了表示生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风暴潮】:风暴潮(Strm Tide)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同时和天文潮(通常指潮汐)叠加时的情况,如果这种叠加恰好是强烈的低气压风暴涌浪形成的高涌浪与天文高潮叠加则会形成更强的破坏力。又可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
    28.【向岸风、离岸风】
    沿岸地区,由海洋(水域)吹向陆地的风称之为向岸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水域)的风称之为离岸风。
    低纬度为信风带,大陆东岸为向岸风,大陆西岸为离岸风。
    中纬度为西风带,大陆西岸为向岸风,大陆东岸为离岸风。
    29.【台风与飓风】:均是热带气旋中最强的一级。因所处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分布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分布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称为飓风。
    30.【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构造地貌 】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主要是指地球内部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运动和变化,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足迹”,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或岩层)的变形和错位,它包括两种最主要的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
    构造地貌——是地质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例如背斜成岭、向斜成谷、断崖、块状山地等。
    31.【风化作用与风力侵蚀】:
    风化作用——是指在流水、风、温差、生物等的作用下,岩石崩解破碎的过程。
    风力侵蚀——是指降水少的地区,大风强,作用于地表将地表物质搬运的过程。
    区别——风力侵蚀一定有风的作用,风化作用不一定有风的作用。
    32.【流水侵蚀作用与水的溶蚀作用】:
    流水侵蚀——是物理侵蚀,可分为风化、溶解、磨蚀、浪蚀、腐蚀和搬运作用。被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流水溶蚀——是化学侵蚀,是指溶解二氧化碳的水对石灰岩等产生的溶解侵蚀作用。主要形成喀斯特地貌,例如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林、溶洞等景观。
    33.【丹霞地貌和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指的是以红色砂砾岩为主要成分、以赤壁丹崖为典型特征并以地表水冲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景观。故有“流水丹霞”之说。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称为风蚀脊。雅丹地貌的颜色既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红色以外的任意颜色。在地球表面没有降雨的地方真的不多,绝大部分地貌的形成都或多或少有水的参与。雅丹地貌在其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有水的参与。首先,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或岩层主要为湖相的砂砾岩,湖水干涸后,这些出露地表的砂砾岩在间歇性流水和长期而强烈的定向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今这种地貌,只是流水冲蚀的作用远小于强风的吹蚀作用,因此将雅丹地貌归因于风蚀地貌,“风蚀雅丹”由此而来。
    34.【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是一种气候类型,它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此种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全年皆夏,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且分配较均匀。
    热带雨林——是一种植被类型,是热带雨林带中的典型植被代表,由高大茂密、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
    热带雨林带——是一种自然带类型,它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终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或南北回归线之间迎风坡地区,具有纬向地带性规律。
    35.【草原、草地、草场】:
    草原——指生长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的植被。草原是世界所有植被类型中分布最广的。
    草地——指被覆盖着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
    草场——指用于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统称。草地属于土地资源,而草原、草场属于生物资源。
    36.【土壤、土地、土地资源】: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地——是指陆地的表层部分。土地比土壤内涵丰富,除土壤外,还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的风化物。
    土地资源——是对人类利用而言的,指人类在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能开发利用的各种类型的土地,它既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37.【自然资源和能源】: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自然物质和能源,包括土地、阳光、水、空气、矿藏等。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热、光和动力等能量的物质资源,如太阳光、煤、石油、天然气、电、水、风等。能源仅是自然资源中的一部分,能源一定是资源,资源不一定是能源。
    38.【滑坡与泥石流】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在很短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危害。
    39.【荒漠、沙漠与沙漠化】:
    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缺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的一种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沙漠,沙地和戈壁等。
    沙漠——是指沙质荒漠,它是干旱气候的产物,而沙漠化则不限于干旱荒漠地带,其主要分布于干旱草原及部分湿润地区。沙漠是自然因素所造成,发生在第四纪时期。
    沙漠化——是在潜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以人为因素为主。沙漠难于治理和恢复,而沙漠化在消除人为因素干扰后,有可能自我恢复。40.【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增长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 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自然增长量——不是自然增长率越大,自然增长量就越大,它还与区域的人口基数相关,如我国自然增长率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增长量仍很大。
    41.【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承载量与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承载量与其意义相近,但多用于研究某种资源与其所供养的人口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量就是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供养的最大人口数。在实际估计环境人口容量时往往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作为环境人口容量。
    合理人口容量既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适宜,不是指最大或最高人口,,而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涵义。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42.【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城市往郊区外缘移动,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加速阶段。
    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城市向周边小城镇和农村迁移的过程,它不是城市化的倒退,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多发生在发达国家城市化成熟阶段。
    【虚假城市化】又称超前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甚至是无工业化的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少数大中城市,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城市化速度,城市不能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必要的生活条件,农村人口迁移之后没有实现相应的职业转换,造成严重的“城市病”。
    43.【全球变暖与热岛效应】
    全球变暖——是指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的排放,使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的现象,发生范围是全球。
    热岛效应——是指由于城市工业和人类生活废热的排放,使得城市比周边郊区气温相对较高的现象,发生范围在城市。
    44.【农作物与农产品】
    45.【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46.【布局和区位】
    布局是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进行的生产活动,既包括分布的含义,也包括在考虑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如何把生产的空间位置布置得更加合理而制定最佳的布局方案。
    区位则表示的是在区域中的位置,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位置另一方面是指分布。它们的内涵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主观安排,后者强调客观存在;前者强调宏观,后者强调微观(如某个农场、某个工厂,某个城市的区位);前者强调分布,后者强调位置。
    47.【集约经营和粗放经营】:农业集约经营是与农业粗放经营相对而言的,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集约经营一般有较多的资金、生产资料、劳动力和技术投入,在一定面积上精耕细作,从产出看单位面积产量,土地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的商品率都很高等。农业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模式相反。
    48.【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粗放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是把一定量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分散投入较多的土地上,采用粗放简作的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对一定面积的土地投入较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实行广种薄收的农业,称“粗放农业”。因粗放农业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很少,故产出很低。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一般在地多人少、边远偏僻、生产比较落后的地区,多采用粗放经营方式。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品产量的农业,称“集约农业”。这种农业主要依靠数量较多的土地和自然肥力较高的土壤来获得农产品与增加产量。其农产品总产量的增长,主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的途径来实现。
    49.【生长期,生长周期】
    生长期分为两类,气候生长期和作物生长期。作物生长期又称作生长周期。
    生长期: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一般以指候均温≥10℃的天数衡量。如长江以南的农作物生长期较长一般在8-10个月,淮河以北3-5个月, 东北地区一般在4个月左右。
    生长周期: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如玉米一般为95-130天。
    我国南方地区生长期长,作物生长周期短,所以作物可以一年两到三熟;而东北地区生长期短,作物生长周期长,只能一年一熟,但周期长的作物有机质积累多,品质好。
    50.【水分与水源】
    水分——对大气中的水汽的一种表达,如2012年高考描述冰冻葡萄区位条件时,强调了水分充足。
    水源——对区域中河流的一种表达,如描述宁夏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时,为水源,因为靠近黄河。
    51.【春小麦与冬小麦】
    春小麦——往往春天播种,秋季收割,分布在纬度较高地区,如我国东北平原、美国北部小麦带。
    冬小麦——往往前一年秋天播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割,分布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我国华北平原、美国中部的小麦带等。
    52.【乳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往往靠近市场分布,如我国北京、广州城郊的乳畜业,土地集约度非常高,主要产品是牛奶及其奶制品。
    大牧场放牧业——往往分布在地广人稀的草原,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临近港口等,主要产品是牛肉及肉制品。
    53.【生态农业与立体农业】
    生态农业——是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经济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把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和社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规划和组织实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它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实行农林牧副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和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如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生产方式等。
    立体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在单位面积上,利用生物的特性及其对外界条件的不同要求,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有机结合,建立多个物种共栖、质能多级利用的生态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如稻田养鱼、农田播种食用菌等。
    54.产业集聚和产业分散
    【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不利的是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产业分散】:指某个工业的供应企业为了追求最优区位条件,降低生产成本而采取的一种不同于产业集聚的工业布局;比如一些零部件厂生产的产品价值高,质量轻就可以忽略运输成本而考虑在工业布局上区位优势最大化。
    原因: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2)生产企业所需零部件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
    55.【地铁、轻轨与高铁】
    地铁——修建在城市地下,以客运为主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
    轻轨——修建在地面,连接城市与周边区域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通常不跨省。
    高铁——修建在地面,连接不同省区的公共交通运输方式,跨省。
    56.【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如生物、土壤的破坏,造成土地沙化、土地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等。
    57.赤潮和咸潮
    【赤潮】: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生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
    【咸潮】: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是一种天然水文现象,它是由太阳和月球(主要是月球)对地表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咸潮一般发生于冬季或干旱的季节,即每年十月至翌年三月之间出现在河海交汇处,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地区。影响咸潮的主要因素有天气变化及潮汐涨退。尤其在天文大潮时,咸潮上溯的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过程让咸潮十分缓慢地增加,但长期的累积也在逐渐显现。科考站点
    经纬度
    长城站
    (62°13'S,58°58'W)
    中山站
    (69°22'S,76°22'E)
    昆仑站
    (80°25'S,77°07'E)
    泰山站
    (73°51'S,76°58'E)
    秦岭站
    (74°56'S,163°42'E)

    年份
    洪峰流量(m3/s)
    最大含沙量(kg/m3)
    “揭河底”出现时流量(m3/s)
    1
    1966年
    7460
    933
    6210
    2
    1969年
    8860
    752
    2870
    3
    1970年
    13800
    826
    10400
    4
    1977年
    14500
    690
    10100
    5
    1977年
    12700
    821
    9920
    6
    2002年
    4600
    790
    1220
    7
    2017年
    6010
    291
    3800
    主题
    北海道岛沿岸大量海鱼死亡对当地的影响
    依据的地理原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调查方向
    方向①:
    方向②:
    调查人群
    类型①:
    类型②:
    调查问题
    访谈人群①的问题(1个):
    访谈人群②的问题(1个):


    类型
    内容
    分布描述
    发展变化描述
    点状
    点状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诸如,城市的空间分布、矿产资源的分布等。
    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差异);
    【分布不均】
    ①哪里多、哪里少或集中分布于哪里;稀疏区中若有相对较多的区域,也应加以说明;
    ②极值区域位置。哪里最多、哪里最少;
    ③点状符号组成的形状
    呈环状、线状或条带状:沿什么(如交通线、河流、等高线等)分布
    ④点的大小:规模的大或小:级别的高或低
    数量变化;位置变化;等级(大小)变化等
    线状
    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河流、交通线、山脉等
    ①值的大、小区域:数值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
    ②变化趋势(渐变方向):由什么方位向什么方位递增或递减
    ③极值区域位置:最大值一高、大、多、强中心或最小值一-低、小、少、弱中心分布的位置;
    ④线的弯曲(凹凸变化):向什么方位凸出;凸高为低、凸低为高;
    ⑤走向:与什么(如纬线、海岸线、等高线等)平行
    ⑥疏密程度:什么部位分布密集或什么部位分布稀疏
    趋势;分段;变化快慢(速度)
    面状
    面状地理事物分布图一般表示地形区、物。
    整体:分布是否均匀;
    【分布不均】
    ①位置:分布在哪里;
    ②面积:面积大或小;
    ③形状:呈什么(环状、半环状、带状等)形状;沿什么(如河流、海岸线、等高线、交通线等)分布;成片或破碎
    ④伸展方向:由什么方位向什么方位延伸
    ⑤疏密程度:哪里多、哪里少或集中分布于哪里
    面积大小的变化(集中、碎片化);变化方向;变化速度。
    角度
    描述
    地形类型及分布
    ①地形单一,以**地形为主,
    ②有**、**(地形类型),地势复杂多样
    ③主要分布在东北(或北部、西部等)
    地势
    ①地势××高,××低,或地势由××向××倾斜;
    ②地势起伏大或地势平坦;
    海岸线特征及分布
    ①海岸线平直,半岛、岛屿少;
    ②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等;
    ③北部(南部)海岸线平直、南部(北部)海岸线曲折等
    特殊地貌
    特殊地貌发育,如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等
    地理过程
    类型
    大气运动过程
    水体运动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土壤物质迁移
    物质基础
    大气:干洁空气;水汽、
    尘埃颗粒
    陆地水、海洋水
    三大岩石
    矿物质、有机质
    动力
    太阳辐射、地转偏向力
    太阳辐射(风)、地转偏向力
    地球内能、太阳辐射、重力
    太阳辐射、重力
    地理过程
    大气受热不均
    水循环、大洋环流
    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
    水分、热量以及元素的迁移
    地理结果
    温度差异/大气环流/
    气候差异/天气变化等
    陆地水体的更新补给;海洋洋流的系统性流动及影响等
    地表形态的塑造
    改变土壤的特征,从而影响作物生长
    推演未来
    受热物质基础改变或受热过程某环节改变即可引起温度改变,环流的变化。
    例如全球变暖;副高的强弱变化。
    分析海水性质及海水运动的变化趋势等
    推演地貌的演变
    农作物
    农产品
    水稻、油菜、油棕、椰枣树
    稻谷、油菜籽、棕油、椰枣
    在土地上种植的作物、林木,由根、茎、叶、果实组成
    人们收获的农作物和果树等林木的果实,或果实的制成品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谷类作物
    水稻、小麦、
    玉米、高粱
    纤维作物
    棉花、黄麻等
    油料作物
    油菜、花生、芝麻
    豆类作物
    大豆、蚕豆、
    碗豆、绿豆
    糖料作物
    甘蔗、甜菜
    饮料作物
    茶、咖啡、可可
    薯类物
    甘薯、马铃薯
    药用作物
    人参、贝母
    相关试卷

    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一(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一(含答案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疾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四(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四(含答案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热带草原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九(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考前冲刺 考前天天练 九(含答案解析),共6页。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地理(四)-2024年高考地理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新高考专用)(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