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到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时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全卷共三道大题,27小题,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
《中国娃》是一首kuài( )炙人口的歌曲。其中歌词“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黄河水,给咱一身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最爱吃的菜是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掺假;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儿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shù( )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写出了亿万中国人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
【答案】 ①. 脍 ②. 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脍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脍和炙都是美味的食品。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
②横平竖直:héng píng shù zhí,汉字基本的书写笔画及要求。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喧腾(xuān) 笨拙(zhuō) 顷刻(qīng) 雕梁画栋(liáng)
B. 部署(shǔ) 琐屑(xiè) 悄然(qiǎ) 慷慨激昂(kǎi)
C. 狡辩(biàn) 追溯(shù) 沙砾(lì) 恪(kè)尽职守
D. 弥漫(ní) 纯粹(cuì) 对峙(zhì) 忍俊不禁(jīn)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
A.顷刻(qīng)——qǐng;
C.追溯(shù)——sù;
D.弥漫(ní)——mí;
故选B。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贾大少爷正在掀王师爷的铺盖,被刚好赶回来的王师爷从门缝里看见了,王师爷顿时怒不可遏。
B.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将来才能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C. 年轻的彭老师上课激情洋溢,非常投入,把枯燥的语法讲得惟妙惟肖,深受同学们欢迎。
D. 几十年如一日,他潜心钻研,终于攻克了这个技术难关,在颁奖大会上他高兴得如坐针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符合语境。
B.见异思迁: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贬义词,不是学习时应该有的态度,使用有误;
C.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不能形容讲课的效果,使用对象有误;
D.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宁。不能形容高兴时的表现,使用有误;
故选A。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中国全球影响力的提升,让越来越多的外国青年开始学习汉语。
B. 大众之所以喜爱和重视诗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其蕴含着独特的语言魅力。
C. 在书香文化浸润下,学校逐渐营造了善思善行的校风和求实求是的精神。
D.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否用自己的爱心去包容这个世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可将“随着”或“让”删去;
B.句式杂糅,去掉“的一个主要原因”或“之所以”“因为”;
C.搭配不当,在“校风”后加逗号,将“和”字改为“培养了”;
故选D。
5. 学校开展“经典阅读”活动,下面是晓嘉同学做的读书笔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学过柳宗元创作的《小石潭记》。
B. 《西游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其中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都很精彩。
C. 《简·爱》中简·爱勇敢地爱上了与自己地位悬殊的罗切斯特,她坚信每个人在精神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D.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之一是塑造了大批鲜活的英雄形象,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青面兽林冲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D.“青面兽林冲”有误,青面兽是杨志,林冲绰号豹子头。
故选D。
6. 用课文原文填空。
(1)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清流见底。(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
(5)《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直接刻画少年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杨花落尽子规啼 ②. 高峰入云 ③. 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 不知秋思落谁家 ⑤. 大漠孤烟直 ⑥. 长河落日圆 ⑦. 年少万兜鍪 ⑧. 坐断东南战未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易错字词:落、啼、峰、芳、萋、鹦鹉洲、漠、兜鍪。
7.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中国人具有十分浓厚的团圆意识,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的标志性文化,同样蕴含着团圆的主题。春节、元宵节都讲究阖家团圆,(1)______。中秋节有不少别名,如月夕、秋节、八月节等,还有一个便是“团圆节”。节日以“团圆”命名,(2)______。中秋节时处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渴望团圆,令漂泊异乡之人魂牵梦萦。人们也借天上月圆寄托人间团圆,事事圆满。
【答案】 ①. 中秋节的团圆意味就更加突出 ②. 足见团圆之于中秋节的重要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
我们需要理解整段文字的核心主题,即中国人的团圆意识和传统节日中蕴含的团圆主题。对于第一个空前文提到了“春节、元宵节都讲究阖家团圆”,这是一个关于传统节日团圆氛围的描述。接着提到了中秋节,并列举了它的多个别名,包括“团圆节”。这提示我们,第一个空需要填写的内容应该与中秋节的团圆意味相关,并且与前文的春节、元宵节形成对比或递进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填入“中秋节的团圆意味就更加突出”;
对于第二个空前文提到了节日以“团圆”命名,这是一个对节日命名原因的直接描述。后文又描述了中秋节在月圆之夜如何引发人们对团圆的渴望,以及人们如何通过月圆寄托对团圆的期望。这提示我们,第二个空需要填写的内容应该与团圆之于中秋节的重要性相关,并且要与前后文的内容相衔接。因此,我们可以填入“足见团圆之于中秋节的重要性”。
口语交际(2分)
8. 口语交际。
四年的初中生活留下了青春学子闪光的足迹,班级决定制作一本《青春回响》纪念册,为四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大家推举你去请班主任王老师为《青春回响》纪念册撰写序言。见到王老师后,你将怎样说?
【答案】示例:王老师,您好!咱们班级制作了《青春回响》纪念册,以此纪念初中四年美好而难忘的青春时光。我们想请您为这本纪念册撰写序言,因为您一路护佑我们,一路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一定有很多感悟。您看可以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请别人帮忙,要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注意用语的文明礼貌,称呼适当,表达清晰得体,将有关事宜交代清楚。
示例:王老师,您好!咱们班级制作了《青春回响》纪念册来记录短暂而美好的初中生活。我们的初中生活有您一路护航,同学们特别想请您为这本纪念册撰写序言。您看可以吗?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46分)
(一)(18分)
【古诗阅读】
古诗词阅读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裳,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苏轼作此词时已经是老年,因而以“老夫”自称。苏轼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而自己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所以要“聊发少年狂”。
B. 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以魏尚自许,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D. “西北望,射天狼”中的“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这句表达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0. 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请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9. A 10. 自己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够重新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作赏析。A.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正值壮年,不是“晚年”,故选A。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人情感。
“又何妨”的意思是又有什么关系呢?结合全词语境可知,作者写自己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犹如微霜,又有什么关系呢?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他并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重新启用自己,给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古文阅读】
【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光绪己卯,楼基坼①裂,及大有倾塌之势,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②以考绩③北上。既而回岳,德化李公来湘中,命以茶厘④为修楼之资,其不敷者,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左仙梅亭,右则三醉楼,皆视旧制有加。前临洞庭,为之驳岸⑤以御水,楼之左右各增施二楹,为登楼者憩息之所,其楼前雉堞⑥亦加坚筑,以固吾圉⑦焉!
(节选自【清】张德容《重修岳阳楼记》)
【注】①塬(chè):分裂,裂开。②容:即张德容(1820-1888)。同治十年(1871)、光绪五年(1879)两度,出任岳州知府,政声显著,曾对岳阳楼进行整体修葺。③考绩:按一定标准考核官吏的成绩。④茶厘;对茶叶经销所征的一种附加税。⑤驳岸:保护岸或堤使不坍塌的构筑物,多用石块砌成。⑥雉堞(zhì dié):古代城墙上掩护守城人用的矮墙,也泛指城墙。⑦圉(yǔ):边境,边疆。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景明______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
③加筑六丈有奇______ ④皆视旧制有加______
1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C. 及大有倾塌之势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 为之驳岸以御水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4. 用“/”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标示2处)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15. 回答问题。
①从【乙】段哪句话可以看出,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用原文回答)
②【甲】【乙】均写了重修岳阳楼一事,但两文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1. ①. 阳光 ②. 如果没有 ③. 零数,余数 ④. 规模 12. B
13.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14. 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 / 经费未集 / 而容以考绩北上。
15. ①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
②甲文借重修岳阳楼一事,着重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乙文侧重写重修岳阳楼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①句意: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阳光。
②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如果没有。
③句意:修筑的楼基有六丈多高。奇:零数,余数。
④句意:都是在原来的规模上有所增加。制:规模。
【1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
A.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B.二者相同,介词,在;
C.助词,的/动词,到;
D.连词,用来/介词,凭借;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为“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岳阳楼。但是修岳阳楼的经费还没有筹集够,我就根据考核成绩北上任职”,“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主谓结构,应在“之”后停顿;“经费未集”主谓结构,且后面的“而”表转折,应在“集”后停顿。故断句为: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经费未集/而容以考绩北上。
【15题详解】
①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乙文“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的翻译“于是在原来地基的后面,增加修建六丈多,在上面建造正楼”可知,清朝重修后的岳阳楼不在原址上,而是在原址的后面。故可回答原文语句:乃于原基之后,加筑六丈有奇,建正楼其上。
②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甲文第一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原因,第二段描绘了洞庭湖景色,第三段到结尾,则是作者发表的议论。作者借重修岳阳楼一事,是为了突出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色下的悲喜心情,与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作铺垫;乙文,“光绪己卯”到“中丞邵公命葺而修之”交代了重修的原因;“经费未集”到“劝四邑(巴陵、平江、临湘、华容)绅富足之”,交代了重修的经过,“乃于原基之后”到结尾,交代了最终修建的结果。
【点睛】参考译文:
【甲】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广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万千。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不同吧?
(有时)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相互应答,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在朝廷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啊!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光绪五年,岳阳楼的楼基裂开,有随时倾倒坍塌的危险,中丞邵公命令修葺岳阳楼,但是修岳阳楼的经费还没有筹集够,我就根据考核成绩北上任职。不久又回到了岳州,德化的李公来到湘中命令用茶税作为修楼的经费,结果茶税的钱不够,就劝说巴陵、平江、临湘、华容四郡的绅士富户凑足了修楼的钱。于是在岳阳楼的原来地基的后面,修筑的楼基有六丈多高,把正楼建在上面,左面建了仙梅亭,右面建了三醉楼,都是在原来的规模上有所增加。前面临靠着洞庭湖,修建了石砌的堤岸,来抵御洪水,楼的左右各增加了二间房屋,为登楼的人提供休息的场所,岳阳楼前的矮墙也进行了加固,来增加防御功能!
(二)(6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器成还须久为功
①2018年9月19日,故宫博物院南大库的家居馆对外开放,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成材实属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往往类比,因为正像树木成材一样,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②反观当下,不少现象不免有些违反常识。如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加了个减肥群,10天极速变苗条”“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急于工作,急于恋爱,急着看成效,似乎成为唯恐落后于时代节拍的紧箍咒。
③其实,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
④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有其过程,一旦超出科学的界限,所谓的速成只会营造海市蜃楼般的幻影。有人向往钢琴演奏的古典优雅,可练习枯燥,每个指法要经过千百次重复方能形成记忆;有人向往芭蕾舞者的风度翩翩,可完美舞姿的背后隐藏着练功中数不胜数的伤痛。由此看来,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
⑤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从自身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想钻空子不坐冷板凳,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信心发生动摇。现代社会选择自然是更多样了,实现选择的资源也更为丰富,从这个角度讲,所谓速成有一定市场。但看树知人,但凡能速成的恐怕很难让你优势独具。目光游移、辗转腾挪倒不如一门深入、攀登高峰。
⑥“10年法则”认为,每个领域的大师都需要10年左右的勤学苦练;“1万小时定律”指出,从平凡到超凡的跨越,需要经历一万个小时的稳扎稳打。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少年时被称为“天才琴童”,但“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又需要怎样的艰苦付出?
⑦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季姜林先生曾描述他在北大种莲的经历,几颗莲子经过两年扎根池底的力量积蓄,终于在第三年“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并在第四年“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
⑧愿年轻人都能做一池“季荷”,生生不息,静待花开。
(摘自201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原文有删改)
16. 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17. 文章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这一段的论证思路。
18.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②段列举种种违反常识的现象,承接①段内容,引出下文的具体论述。
B. ③段中加点的“窠臼”一词,本来指现成的格式或老套子,文中指急于求成的潮流。
C.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出自《鹤林玉露》,这句话可放在⑤段结尾,作为本段的小结,也可作为论据放在⑥段的开头。
D. 文章结尾希望年轻人要像季羡林先生描述的“季荷”一样,扎根本业,锤炼基本功,积蓄力量,成就美好的人生。
【答案】16. “器成还须久为功”或“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17. 举例论证。论证思路:首先提出“对速成怀警惕之心”的分论点,接着讲道理分析指出追求速成不会成功;然后以钢琴的优雅指法和芭蕾舞的完美舞姿皆来自长久练习为例,论证分论点;最后,归纳小结,强调不能轻信速成。 18. C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可从题目“器成还须久为功”及文章首段“年轻人成长也需要过程,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等句整理出答案。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与论证思路。从“有人………有人……”可知,画线句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第④段整段内容可知,首句先提出“应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的分论点,然后第二句以道理论证指出追求速成不会成功,并在第三句以练“钢琴”与“芭蕾舞”需要“久为功”为例进行道理论证,最后一句进行总结,重申论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⑤段是从反面论证观点,第⑥段是从正面论证观点,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作为正面论证的论据,只能放在第⑥段的开头。故选C。
(三)(7分)
阅读下面说明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考前焦虑其实是人之常情,从古至今都有人深陷其中。比如,唐代诗人朱庆馀在科举考试前写给张籍的行卷诗中,写道:“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就将自己比作新娘,问描画的眉毛是否合适,借此比喻文章是否能符合考官的心意。忐忑不安的焦虑和紧张跃然纸上,与现代人考试前的心态并无两样。
②期末考试是对一个学期学习成效的检验,而且可能与升学、就业等各个环节挂钩,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为此,考生的焦虑心态主要来自于自我定位和外界期许,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不少人感叹,一上考场就双腿发软,条件反射已经“刻进了DNA”。
③在期末季,每个焦虑的考生都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比如,有的平时学得不错,但一到考试就大脑一片空白;有的怕“卷”不过别人,只能每天挑灯夜战,力求尽善尽美;有的平时比较“放飞自我”,一到考试就只能赌考点、押考题,甚至到处打听“小道消息”;有的诉诸自我安慰,疯狂转发“逢考必过”表情包;还有的陷入焦虑漩涡,越复习越焦虑,越焦虑越想逃避,拿起手机一刷就是一整天,最后啥也没复习。
④除了孩子,家长和老师也难以躲过期末焦虑。往往一到“期末考试月”,一些中小学生家长在孩子面前就会比较谨慎,在家不敢大声说话,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心情和状态。而在家长群里,早已讨论得热火朝天,各种期末试题、试卷“轰炸”,还有不少家长接龙“求资源”,看得潜水家长内心无比纠结。
⑤而老师的“期末焦虑”,不仅来自出卷子、改卷子,还来自绩效考核、年终总结等事务性工作。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成绩也是对老师过去一学期工作的反馈,如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老师还要面临来自家长、学校等各方面的压力。表面上情绪十分稳定的老师,内心可能比学生还要焦虑。
【材料二】
①“期末考试月”的焦虑情绪,既是每个局中人的内心写照,也是社会心态的一个显影。理性看待、客观分析,是有效避免焦虑的一剂良方。
②首先,焦虑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压力加码、让事情变得愈加糟糕。许多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仅仅是稍稍歇了一口气后,马上就从“卷高考”投入到“卷绩点”中,为了总绩点提高一点点而疲于奔命。在焦虑情绪长期“野蛮生长”之下,很有可能积郁成心结、心病,忽视了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的体察。
③其次,考前焦虑现象有着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动因,很多时候是无奈的选择。对于学生们来说,升学的压力、奖学金及荣誉的各类评比、身边同龄人的竞争等,都迫使自己主动或被动深陷这场焦虑“大战”当中,没有停下来喘息的机会。很多学生坦言,自己也知晓负面情绪的危害,也想摆脱过度焦虑的阴影,但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只能被裹挟着向前,越“卷”则越焦虑。
④解铃还需系铃人,如何减轻“期末考试月”的焦虑,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竞争和评价是教育的一部分,但过分以考试代替评价、以分数代表能力,导致从学生、家长到学校的普遍焦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或许只有重拾对知识纯粹的热爱和追寻,更加真切地认识人生与社会,不在内卷内耗的追逐中迷失自我,才能成长为一个更加鲜活完整的个体。
19. 依据材料,下列关于期末考试焦虑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当代学生才存在期末考试焦虑的现象。
B. 焦虑情绪完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C. 家长和教师的期末焦虑只来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
D. 社会文化背景、升学压力等因素加剧了考试焦虑现象。
20. 根据材料一,分析期末考试焦虑对考生产生的多种心理表现,并说明这种焦虑可能源自哪些因素?
21. 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从观念层面和社会行动上缓解“期末考试月”的焦虑现象,并阐述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答案】19. D 20. ①不同考生的心理表现各异,如:考试时发挥失常,大脑空白;过度努力,熬夜苦读;投机取巧,依赖押题;寻求心理安慰,转发吉祥语;消极应对,沉迷手机逃避复习。②焦虑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对自我能力和表现的过高或过低预期;对外界期待值的畏惧和迎合;对未来不确定性及与学业相关联的重大决策的担忧;以及来自同伴竞争的压力。
21. ①观念转变:认识到适度的焦虑可以激励学习,但过度的焦虑会损害身心健康,阻碍对真实世界的观察与理解,倡导回归对知识本身的热爱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②社会行动:需要家长、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理性健康的教育环境,减少对单一分数评价的过度依赖,提供更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成长空间。③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减轻焦虑有利于个人形成健康稳定的情绪调控机制,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更好地认识自我价值和社会责任,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成长为既具备竞争力又拥有良好心态的个体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由材料一第①段“考前焦虑其实是人之常情,从古至今都有人深陷其中”可知,不是只有当代学生才有考前焦虑的现象;
B.由材料一第③段“有的怕‘卷’不过别人,只能每天挑灯夜战,力求尽善尽美”可知,焦虑情绪并非完全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C.由材料一第⑤段“而老师的‘期末焦虑’,不仅来自出卷子、改卷子,还来自绩效考核、年终总结等事务性工作”可知,选项“只来源于学生的考试成绩”绝对化;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第一问,由材料一第③段“在期末季,每个焦虑的考生都有不同的心理表现。比如,有的平时学得不错,但一到考试就大脑一片空白;有的怕‘卷’不过别人,只能每天挑灯夜战,力求尽善尽美;有的平时比较‘放飞自我’,一到考试就只能赌考点、押考题,甚至到处打听‘小道消息’;有的诉诸自我安慰,疯狂转发‘逢考必过’表情包;还有的陷入焦虑漩涡,越复习越焦虑,越焦虑越想逃避,拿起手机一刷就是一整天,最后啥也没复习”提炼即可得出答案;
第二问,由材料一第③段“有的平时学得不错,但一到考试就大脑一片空白;有的怕‘卷’不过别人,只能每天挑灯夜战,力求尽善尽美”可知,这一类焦虑可能源自对自我能力和表现的过高或过低预期;
由材料一第②段“期末考试是对一个学期学习成效检验,而且可能与升学、就业等各个环节挂钩”“考生的焦虑心态主要来自于自我定位和外界期许,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可知,有可能源自对外界期待值的畏惧和迎合;对未来不确定性及与学业相关联的重大决策的担忧;
由材料一第③段“在期末季,每个焦虑的考生都有不同的心理表现”可知,从一方面也说明学生之间竞争压力较大,或多或少会有不同的焦虑表现。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看法。
第一问,观念层面:由材料二第①段“理性看待、客观分析,是有效避免焦虑的一剂良方”,第②段“首先,焦虑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压力加码、让事情变得愈加糟糕”,第③段“其次,考前焦虑现象有着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动因,很多时候是无奈的选择”可知,认识到适度的焦虑可以成为学习的催化剂,但一旦焦虑过度,它就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并妨碍我们准确观察和理解真实世界。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一种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强调回归对知识本身的热爱,以及追求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行动:由材料二第④段“解铃还需系铃人,如何减轻‘期末考试月’的焦虑,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竞争和评价是教育的一部分,但过分以考试代替评价、以分数代表能力,导致从学生、家长到学校的普遍焦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可知,为了建立一个更合理和健康的教育环境,我们需要家长、教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参与。这种合作旨在减少对单一分数评价的过度依赖,并推广一个更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以及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成长空间。
第二问,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由材料二第④段“或许只有重拾对知识纯粹的热爱和追寻,更加真切地认识人生与社会,不在内卷内耗的追逐中迷失自我,才能成长为一个更加鲜活完整的个体”可知,减轻焦虑对个人形成健康稳定的情绪调控机制至关重要,它有助于身心的和谐发展。这种平衡不仅让个体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价值和承担社会责任,还能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个体能够成长为既具备竞争力又拥有积极心态的人。
(四)(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漫
①小漫在弟弟出生后,真的被送到了爷爷家里。
②爸爸妈妈送完人,坐在奥迪车里心里空落落的,又叹气又掉泪,都觉得生了小的,委屈了大的。
③小漫不那么想,他是“翻身农奴得解放”,高兴得一跳八丈高。爷爷也不那么想,高兴得只差没在地上翻起跟头。
④小漫到了爷爷家,跟着爷爷去山里追野兔,采野菜,别提多好玩。
⑤不到两个月功夫,小漫就意识到这个特好玩的村落里,也有许多不好玩的。这里的蚊子特别毒。爷爷的皮肤像老腊肉,蚊子咬不进。可怜小漫脸上、额上、脖子上布满红坨,爷爷心痛得不得了,又是找风油精擦,又是拿烟罐熏,还手握芭叶扇通宵达旦地守护着小人儿,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
⑥小漫想给爸爸打电话,爷爷不让打。小漫想了想,就忍住了。
⑦但没过多久,因为一件事,小漫拼命喊着要逃离爷爷家。
⑧那天傍晚,爷爷在里屋洗澡,堂屋的大门半掩着。小漫一身臭汗回家,没进门就叫着爷爷。家里没开灯,小漫约约看见大门的门栓上,吊着爷爷的皮带。他想去收捡一下。不料,皮带自己动了起来。他一惊,狂叫起来。什么皮带啊,那是一条全身布满菜花的大蛇!
⑨爷爷冲出来,抱住小漫,赶紧拍打着他的背说,我孙别怕,这是条屋场蛇,不咬人的,只吃老鼠,我孙别怕别怕……
⑩小漫一下子崩溃了,“哇”地大哭起来说,我要回家,我怕蛇,我不要在这里了,我要回家……爷爷说,我的孙是个大孩子了,我的孙别怕,一条蛇都怕,我的孙不是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吗?我的孙不是最厉害的男子汉吗?我的孙不是还要保护爷爷吗?
⑪爷爷好不容易才将小漫哄睡。小漫睡着了,梦里还在喊着要妈妈,要回家。爷爷知道,孩子毕竟是个孩子。这几年他目睹村落日渐凋零,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小漫这么小能够住在这里这么久,已经算是不错的了。爷爷给小漫盖好被子,抚摸着他的额头,想让受惊的孩子安稳下来。他睡不着,端起酒杯,看着山顶上有点发黄的月亮,听着夜老鸦落单的叫声;老泪不自觉流了下来。
⑫次日,小漫醒来,找到电话就拨爸爸手机。手机通了,小漫就说,你回吧,你别来了,一条屋场蛇,多大个事呢!
⑬爷爷正伤心地坐在檐下织竹篮子,听见小漫这么轻描淡写地给他爸打电话,丢下手里的活走过去,一把揽过孙子紧紧抱着。小漫感觉爷爷在发抖。
⑭小漫直接就在爷爷村子里的小学读书了。他学龄前的底子扎实,成绩一直优于同班同学。
⑮小漫最喜欢看爷爷在水田里做犁耙功夫。爷爷扶犁倒耙,水平是一流的。一条老水牛和他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丘丘水田被爷爷整得像一片片书页。
⑯水牛耕完田,爷爷就将它牵到池塘洗干净,尔后将牛绳交给小漫说,骑着你的牛回家吧!小漫就骑了,水牛好像也很乐意,头一甩一甩地,慢慢悠悠,在夕阳的余晖里回家。
⑰小漫对爷爷说,在城里,爸爸每天用小车接送我上学,我在这里,要爷爷每天用老牛驮着我上学,行不行啊爷爷?爷爷没有说话。小漫趴在牛背上望着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也没有说话。
⑱村子里,有了一个每天骑牛上学、放学的孩子。这个牛背上的孩子,成绩也一直那么牛。这个牛背上的孩子,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拼命地学习,以后将老牛一样的爷爷,接到城里去享福!
⑲爷爷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开心过。爷爷觉得,能够看见牛背上健硕的孙子一天天长大,就是享福;能听见孙子这么直朴的表白,就是享福。
⑳没多久,县里来了一班子人,通知家家户户的户主去开会。接下来的日子,小漫在摇摇晃晃的牛背上,看着这个村落变美变靓。
㉑村民的房子装修得个性十足。爷爷垛墙边废弃多年的瓜架都给改成了两个爬满青藤的生态车位。房前屋后进行了彻底的清扫整理,竹林子成了健身场所。一个个花圃建好了,五颜六色的花开旺了,彩蝶翻飞。蚊子少了许多,入户道路铺上了油砂,路灯齐扎扎亮了起来。
㉒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一对对、一群群回来了,城里人们也回来村落小住了。暮气沉沉的村子又变得生机勃勃!中老年人们热情洋溢地跳起了广场舞。城里艺术学院的美术生隔三差五来村头写生,背着锄头走在田间的爷爷成了他们的模特,骑牛的小漫是当模特次数最多的。左邻右舍的民居经营起来了,人们不再迷茫感伤了,他们的眼神明亮了,笑容轻盈了,对未来充满了希冀。
㉓牛背上的小漫,又给爷爷说悄悄话了,他说,爷爷我有一个梦。爷爷说,我知道你要接爷爷进城享福,爷爷正盼着呢!小漫告诉爷爷那是他以前的梦!
㉔哦,我的孙现在梦都不一样了?爷爷笑道。
㉕我现在有个梦,我要在这里,一直在这里,和爷爷一起在乡里享福。长大了也不走了,我可以办农业公司,我要守着这里的老树老藤,这里的屋场蛇,这里的山雀子叫,这里满山跑的野猪,这里的山歌,这里吹得脸红脖子粗的唢呐……小漫望着青翠的山坡,描绘着他的梦。
㉖爷爷什么都没说,静静地听着小漫的讲述。夕阳下爷爷与老牛的影子渐渐地融为了一体。他看着山顶的晚霞,心底一声感叹,我的村落长大了,我的孙子长大了!
(选自《中国作家》(文学版)2023年第2期,作者邓建华,有删改)
22. 小漫对爷爷家的态度和感情一直在变化,请根据情节补全下列内容。
变化一:_______,但总是被毒蚊子咬,想给爸爸打电话。
变化二:暂住爷爷家被蛇惊吓,想要回家,但_______。
变化三:住在爷爷家想着回城,但_______,想要留在村落。
23. 请结合语境,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我的孙是个大孩子了,我的孙别怕,一条蛇都怕,我的孙不是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吗?我的孙不是最厉害的男子汉吗?我的孙不是还要保护爷爷吗?(请从句式的角度加以赏析)
(2)小漫就骑了,水牛好像也很乐意;头一甩一甩地,慢慢悠悠,在夕阳的余晖里回家。(加点词在朗读时应当怎样读,为什么?)
24. 文章第⑳段写村落变美变靓,请你结合全文,说说村落“变美变靓”表现在哪些方面。
25. 文中大量文字写到“老水牛”,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6. 本文和鲁迅的《故乡》都写到了主人公对故乡的态度。《故乡》中的迅哥儿怀念故乡的美好时光,但久别重逢后还是选择了离开,而本文中小漫却选择留下,你如何看待他们不同的选择?请结合链接材料和小说内容分析。
[链接材料]
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答案】22. ①. 初到爷爷家高兴好玩 ②. 被爷爷安慰后又决定留下 ③. 看到村落改变。
23. (1)反问排比句,(整齐的句式)写出了爷爷对小漫的安慰和鼓励,鼓励小漫照顾弟弟妹妹,保护爷爷,要坚强勇敢,(表现了爷爷对小漫的疼爱和成长的期盼)。(2)加点词在朗读时应当语速缓慢(重读),强调水牛驮着小漫前进的速度慢,描绘一幅闲适惬意,轻松美好的乡村暮归图,烘托了人物内心的轻松愉悦。
24. ①村落的环境变得优美整洁;②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重新回到村庄,让村庄变得生机勃勃;③村落人的精神世界变得丰盈充实,充满希望。
25. 写爷爷和水牛耕田,小漫骑牛上下学,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和情节。以老水牛的形象烘托爷爷吃苦耐劳的性格特点。借老水牛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乡村文明的坚守。老水牛与小漫的亲密联系也象征着现代文明和乡村文明的和谐统一,相交相融。
26. ①迅哥儿想要离开故乡是因为故乡的人和事,故乡愚昧、落后、贫穷,人际关系冷漠势利,隔膜很厚,他想要追求新生活,但又迷茫无奈,无力改变故乡现状,因此选择离开故乡。②小漫想要留在故乡是因为他孝顺懂事,要陪伴老迈孤单的爷爷;是因为村落的美景和趣事可以给他快乐有趣的童年;是因为乡村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乡村建设与振兴中,他坚信在越来越多的人的努力下乡村会越来越好。
【解析】
【22题详解】
本题内容理解概括
一空,结合④段“小漫到了爷爷家,跟着爷爷去山里追野兔,采野菜,别提多好玩”、⑤段“不到两个月功夫,小漫就意识到这个特好玩的村落里,也有许多不好玩的。这里的蚊子特别毒”概括可得:初到爷爷家高兴好玩;
二空,结合⑩段“小漫一下子崩溃了,‘哇’地大哭起来说,我要回家,我怕蛇,我不要在这里了,我要回家……爷爷说,我的孙是个大孩子了,我的孙别怕,一条蛇都怕,我的孙不是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吗?我的孙不是最厉害的男子汉吗?我的孙不是还要保护爷爷吗?”、⑫段“次日,小漫醒来,找到电话就拨爸爸手机。手机通了,小漫就说,你回吧,你别来了,一条屋场蛇,多大个事呢”等内容概括可得:被爷爷安慰后又决定留下;
三空,结合⑳“没多久,县里来了一班子人,通知家家户户的户主去开会。接下来的日子,小漫在摇摇晃晃的牛背上,看着这个村落变美变靓”概括可得:看到村落改变。
【23题详解】
(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结合“我的孙是个大孩子了,我的孙别怕,一条蛇都怕,我的孙不是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吗?我的孙不是最厉害的男子汉吗?我的孙不是还要保护爷爷吗?”可知,这句话运用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爷爷对小漫的鼓励和安慰,句式整齐情感强烈,表现出爷爷对小漫的期许。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结合“小漫就骑了,水牛好像也很乐意;头一甩一甩地,慢慢悠悠,在夕阳的余晖里回家”可知,应重读“慢慢悠悠”且语速缓慢,强调水牛驮着小漫前进的速度慢,进而突出画面的静谧唯美,烘托出小漫内心的愉悦之情。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㉑段“村民的房子装修得个性十足。爷爷垛墙边废弃多年的瓜架都给改成了两个爬满青藤的生态车位。房前屋后进行了彻底的清扫整理,竹林子成了健身场所。一个个花圃建好了,五颜六色的花开旺了,彩蝶翻飞。蚊子少了许多,入户道路铺上了油砂,路灯齐扎扎亮了起来”概括可得:村落的环境变得优美整洁;结合㉒段“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一对对、一群群回来了,城里人们也回来村落小住了。暮气沉沉的村子又变得生机勃勃”概括可得: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重新回到村庄,让村庄变得生机勃勃;结合㉒段“左邻右舍的民居经营起来了,人们不再迷茫感伤了,他们的眼神明亮了,笑容轻盈了,对未来充满了希冀”概括可得:村落人的精神世界变得丰盈充实,充满希望。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⑮段“小漫最喜欢看爷爷在水田里做犁耙功夫。爷爷扶犁倒耙,水平是一流的。一条老水牛和他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丘丘水田被爷爷整得像一片片书页”、⑯段“水牛耕完田,爷爷就将它牵到池塘洗干净,尔后将牛绳交给小漫说,骑着你的牛回家吧!小漫就骑了,水牛好像也很乐意,头一甩一甩地,慢慢悠悠,在夕阳的余晖里回家”可知,描写爷爷和水牛耕田,小漫骑牛上下学,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用老水牛象征爷爷吃苦耐来,不畏艰辛的精神品质。小漫骑牛上下学,展现了农村祥和唯美的自然环境,抒发对乡村的热爱;此外,小漫和老水牛亲密无间,也暗指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㉑段“村民的房子装修得个性十足。爷爷垛墙边废弃多年的瓜架都给改成了两个爬满青藤的生态车位。房前屋后进行了彻底的清扫整理,竹林子成了健身场所。一个个花圃建好了,五颜六色的花开旺了,彩蝶翻飞。蚊子少了许多,入户道路铺上了油砂,路灯齐扎扎亮了起来”、㉒段“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一对对、一群群回来了,城里人们也回来村落小住了。暮气沉沉的村子又变得生机勃勃”、㉒段“左邻右舍的民居经营起来了,人们不再迷茫感伤了,他们的眼神明亮了,笑容轻盈了,对未来充满了希冀”等内容可知,小漫看到乡村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乡村环境变得整洁,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重新回到村庄,让村庄变得生机勃勃;村落人的精神世界变得丰盈充实,充满希望。因此决定留在农村。
结合【链接材料】“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等内容可知,鲁迅感受到故乡人情的冷漠势力,人与人之间存在深深的隔膜,在故乡感受不到任何温暖,因此决定离开故乡去寻找新的生活。
五(50分)
27. 作文
病中的老王送的香油和鸡蛋,温暖了杨绛苦难的岁月;阿长奔波于街巷买来的《山海经》,温暖了鲁迅的童年: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温暖了朱自清的心灵……生活中,各种温暖围绕在我们身边。
请以“有你的温暖,我真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和抄袭,要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4)字数600字以上。
【答案】例文:
有你的温暖,我真幸福
窗外,北风呼呼地吹着,光秃秃的树枝在风中肆意摇晃,地上铺着一层薄雪,一派肃杀的气息。
这么冷的天气,同学们都躲在教室里,生怕与屋外寒冷的北风正面接触。就连平日里最爱动的同学,也乖乖地坐在教室里,手捧一本书,眼巴巴地望着窗外。
一阵寒风呼啸而过,窗外的树枝打到玻璃上,啪啪的响。我抬头望去,似乎隔着厚厚的墙壁也能感受到北风的寒冷。我不禁打了个哆嗦。心中难过起来:唉!这鬼天气,白天都这么冷,晚上呢?那岂不是更冷!怎么办呢,宿舍里就那么一床被子,我该怎么熬过这寒冷的冬夜呢?
正纠结间,班主任过来了:“小玲,出来下,校门口有人找你,快去看看吧!”“会是谁呢?”我带着疑惑走向校门口。一路上,北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又冷又疼。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寒冷的北风中,走近一看,竟然是妈妈!
我高兴地跑过去:“妈,你怎么来了?”“这天突然降温,怕你晚上冷,这不,又给你送了一床棉被,可别冻着。”妈妈用她温暖的大手捂着我冰冷的脸。我抬头看着妈妈,岁月在妈妈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风肆意吹着妈妈的头发,不知何时,妈妈的两鬓竟然有了白发!忽然,心中一股暖流直抵眼眶。“快回教室吧,外边冷。”妈妈把被子递到我的手里。“嗯。妈,路上小心点。”
抱着厚厚的棉被,心里暖烘烘的。低头嗅一嗅,上面还有妈妈的味道。北风依旧吹着,但我已不再惧怕寒冷。因为妈妈的爱,像冬日里的一抹暖阳,温暖着我的心灵。
妈妈,谢谢您!人生路上,有您的陪伴,我无所畏惧。妈妈,有你,我真的很幸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有你的温暖,我真幸福”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关注生活中的温暖时刻,以及这些时刻对我们产生的积极影响。核心在于“温暖”和“幸福”两个关键词。首先,“温暖”通常指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和关怀,它可以来自于家人、朋友、老师、甚至是陌生人。这种温暖可能是通过一个关心的举动、一句鼓励的话语或者是一个理解的眼神来表达的。其次,“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快乐状态,它可能来源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家庭的和谐、友情的深厚、学业或工作的成就等。在审题时,我们需要明确题目要求我们表达的是因为有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存在和给予的温暖,使我们感到幸福。因此,立意时可以围绕以下几点展开:1.描述那些给予我们温暖的人或事,强调他们的存在对我们有多么重要。2.分析这种温暖是如何转化为我们的幸福感,即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内心世界和生活态度的。3.表达对这种温暖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能够持续感受到这种温暖的期待。
第二、选材构思。在选材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家庭温暖: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和支持,比如父母的无私付出、兄弟姐妹间的深厚情谊等。2.友情温暖:叙述朋友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予的鼓励和帮助,或者是与朋友共度的快乐时光。3.师生温暖:回忆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的指导和关怀,以及这种关怀对我们成长的积极影响。4.社会温暖:举例说明在社会中遇到的温暖瞬间,如陌生人的善意帮助、社区的支持等。在构思时,要注意将这些素材与题目中的关键词“温暖”和“幸福”联系起来,突出温暖对我们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我们对温暖的感激之情。同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使文章具有逻辑性和感染力。
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模拟(一)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模拟(一)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模拟一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