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8/15787351/0-171676404720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8/15787351/0-1716764047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4/8/15787351/0-171676404732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中职历史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案
展开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 型
理论课 复习
实训课□ 习题
其他□( )
授课
时间
课时数
授课
班级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设计了三个子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三个子目之间为因果关系,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及影响。首先,介绍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内容涉及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出现、三民主义的提出以及黄花岗起义等;其次,按照时间线索勾勒了武昌起义的过程;最后介绍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但最终辛亥革命的果落入袁世凯手中。
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初中历史基础比较薄弱,对历史的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在讲述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课堂活动,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爱国情怀;中职学生自制力较弱,教师要注意课堂节奏和课堂纪律的把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概述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概述武昌起义的过程,知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知道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北洋军阀袁世凯手中;能够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说明辛亥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能力目标:
通过时间轴展示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清晰认识重要历史事件发生过程,能够具备时空观念;能以史料为依据,能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总结清政府清末新政的本质、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等重要知识点
3、素养目标:
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是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渗透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
学习通、历史图片、视频
教法
材料分析法、讲授法、谈话法
学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分好小组
课前预习
便于课堂任务的完成
引入
分钟
林觉民《与妻书》: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
展示林觉民《与妻书》的来源,以及林觉民的话。
提问:林觉民为什么要写下这封信,当时为什么会爆发黄花岗起义?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通过视频《与妻书》的导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出黄花岗起义,进入本课的学习
任务1
分钟
一、辛亥革命
1、讲述辛亥革命的定义
2、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末新政的背景、内容、
3、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预备立宪(过程)
4、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革命派的准备(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兴中会、同盟会)
6、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梁启超、康有为等)
7、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组织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8、展示地图和史料,讲述辛亥革命的背景——四川保路运动
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回答
观看图片
观察图片并回答
观察图片
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观察图片,聆听
观察图片,提炼信息
观察材料图片,思考问题聆听
展示丰富图片和材料,锻炼学生从历史地图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展示丰富的图片和材料,吸引学生的兴趣
通过展示材料,锻炼学生理解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展示材料,引出四川保路运动
任务2
分钟
二、武昌起义
1、展示图片和材料,讲述武昌起义的时间和结果
2、展示辛亥革命形势图及武昌起义形势图,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
1、展示表格,讲述中华民国建立的概况
2、展示形势图片,讲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3、展示图片和材料,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4、展示时间线,讲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结果,
5、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其体现的原则
6、展示材料:辛亥革命更是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讲述辛亥革命的评价
观察材料,小组讨论
观察图片聆听
观察图片,阅读材料
展示图片,思考问题
展示图片和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
通过展示图片和材料,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和结果
评价总结
分钟
教师总结
学生反思
梳理学生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题
提前了解下一课相关历史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反思与不足:
1.小组活动中,个别学生没有充分参与进来。
2.讲课语音语调起伏较小,不够生动。
板书设计
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第八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中国历史<a href="/ls/tb_c403731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八单元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15页。
中职历史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历史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共8页。
历史中国历史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中国历史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教学设计,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