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5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 下列诗句都蕴含着生物学知识,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生物具有应激性
C.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植物开花受温度、光照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详解】A.“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雀吃粮食属于捕食关系,兔吃草,没有草,兔子会饿死,狐也会因食物缺乏而死亡,体现了生物对生物的影响,A错误。
B.诗句中的主要意思是“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葵花朝着太阳开放。”说明的是葵花向光性,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光的刺激作出反应,B正确。
C.“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说明生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C正确。
D.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了植物开花受温度、光照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2. 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图1中的物镜甲、乙进行组合,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当图1中的物镜由甲转换到乙后,视野变暗
B. 图2中a、b两个步骤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生理盐水
C. 图3口腔上皮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D. 图3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主要是因为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显微镜的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图1中甲放大倍数小,乙放大倍数大。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可简单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图2中a染色,b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3)图3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
【详解】A.显微镜的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图1表示物镜和载玻片的距离可知:甲表示低倍物镜,乙表示高倍物镜,所以由甲换到乙,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视野变暗,A正确。
B.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可简单的总结为:擦、滴、刮、涂、盖、染。图2中a染色,染色用的液体是碘液,为了更好的观察到细胞的结构;b是滴,滴加的是生理盐水,为了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B正确。
C.染色后会发现在图3视野中染色最深的部分是细胞的细胞核,因为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C正确。
D.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把消毒牙签在载玻片中央的生理盐水中均匀地涂抹几下,防止细胞的重叠。图3中口腔上皮细胞叠加是因为没有把材料均匀涂抹,不是盖盖玻片操作不当造成的,D错误。
故选D。
3. 表中几种无脊椎动物类群及主要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出现了中胚层;
线形动物门: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
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详解】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水螅属于腔肠动物,A正确。
B.扁形动物的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涡虫属于扁形动物,B错误。
C.线性动物的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如蛔虫,C正确。
D.环节动物身体细长呈圆筒形,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节与节之间有一深槽,称节间沟,在体节上又有较浅的沟称体环,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如蚯蚓、蚂蝗、沙蚕等,D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各动物的特征是关键。
4. 如图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B. 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①>②>③
C. 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越快
D. 将装置置于温度高的环境中,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答案】C
【解析】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
【详解】A.主要分布在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A正确。
B.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所以,可预测该实验的结果是叶片最多的①袋壁内水珠最多,叶片较多的②袋壁内水珠较少,无叶片的③袋壁内水珠最少,B正确。
C.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C错误。
D.在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温度不同的情况下,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该实验中,将装置置于温度高的环境中,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带是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B. 种子比孢子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C. 地钱的茎、叶内有输导组织,所以适于陆地生活
D. 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称白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2)孢子植物不能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结构都很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
【详解】A.海带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种子属于器官,而孢子仅仅是一个细胞,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B正确。
C.地钱是苔藓植物,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C错误。
D.银杏是裸子植物,其种子是“银杏”,没有果皮包被,又叫白果,D错误。
故选B。
6. 25℃时,某种植物二氧化碳(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当光照强度为n1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
B. 若给植物连续12小时强度为n2的光照后再连续12小时黑暗处理,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总质量将减少
C. 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D. 当光照强度为n3时,该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11mg/(dm2·h)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主要器官是叶。其实质是有机物合成,储存能量。
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其实质就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图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是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的综合体现。
【详解】A.当光照强度为n1时,CO2吸收量为0,此时,植物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故A正确。
B.当光合作用速度大于呼吸作用速度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植物从外界吸收的,另一方面是植物细胞内呼吸作用释放的。光照12小时积累的有机物为:12×2=24mg,黑暗12小时消耗的有机物为12×2=24mg,因此,若给植物连续12小时强度为n2的光照后再连续12小时黑暗处理,则该植物体内有机物总质量将不变,故B错误。
C.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CO2吸收量逐渐增加,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故C正确。
D.当光合作用速度大于呼吸作用速度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植物从外界吸收的,另一方面是植物细胞内呼吸作用释放的。所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n3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为9mg/(dm2·h)+2mg/(dm2·h)=11mg/(dm2·h),故D正确。
7. 下列有关农业生产生活中采取的措施,与其目的一致的是( )
A. 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 适时松土——抑制根部的呼吸作用
C. 豆粮轮作——降低光合作用的效率
D. 晾晒粮食——促进粮食的呼吸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详解】A.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合理密植,有利于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故A正确。
B.适时松土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故B错误。
C.每种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及其含量的多少是不同的。若在一片土地中长期种植一种植物,则其所需的土壤中的无机盐等营养元素会很快耗尽,植物长势不好。所以应提倡轮作。轮作是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可见,豆粮轮作,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农田里的无机盐,故C错误。
D.种子晒干后保存是为了减少水的含量,抑制种子的呼吸作用,降低种子的代谢速率,延长储存时间,故D错误。
故选A。
8. 如图是根据生物的特征分类的示意图,a、b、c、d分别表示四类生物的分类依据。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a类生物: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B. b类生物:体内受精,陆上产卵,有卵壳保护
C. c类生物: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D. d类生物:具有由脊椎骨连结而成的脊柱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图中的鲫鱼属于鱼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家鸽属于鸟类。
【详解】A.a类是鲫鱼和青蛙的共同特征,鲫鱼属于鱼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生殖离不开水,故A正确。
B.b类是蜥蜴和家鸽的共同特征,蜥蜴属于爬行动物,家鸽属于鸟类,体内受精,陆上产卵,有卵壳保护,故B正确。
C.c类是青蛙、蜥蜴、家鸽的共同特征,青蛙是变温动物,家鸽是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
D.d类是鲫鱼、青蛙、蜥蜴、家鸽的共同特征,体内都具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故D正确。
故选C。
9. 学习免疫学相关知识,预防疾病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
①流行性感冒和血友病都属于传染病
②有同学说:“甲型流感我不怕,因为我接种过乙肝疫苗”
③吸食毒品会严重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我们要远离毒品
④疫苗是一种抗体,接种后可有效消灭病原体
⑤艾滋病人和携带者都是传染源,其病原体不能独立生活
A. ①②④B. ①③⑤C. ②③④D. 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1.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艾滋病病毒感染可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
2.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
【详解】①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血友病属于遗传病,错误;
②抗体具有专一性,通常一种抗体只能对一种抗原起作用,乙肝疫苗只对乙肝病毒起作用,不能预防甲型流感,错误;
③毒品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并使心肺等受损,我们要远离毒品,正确;
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错误;
⑤艾滋病人和携带者都是传染源,其病原体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正确;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2是口腔,唾液中的酶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B. 5是胃,可吸收少量的水分和无机盐
C. 6是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可以消化多种营养物质
D. 8是小肠,是蛋白质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官
【答案】B
【解析】
【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图中,1唾液腺、2口腔、3食道、4肝脏、5胃、6胰腺、7十二指肠、8小肠、9大肠、10肛门。
【详解】A.2是口腔,唾液中的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故A错误。
B.5是胃,可吸收酒精、少量的水分和无机盐,故B正确。
C.6是胰腺,分泌的胰液可以消化多种营养物质,故C错误。
D.8是小肠,蛋白质开始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器是5胃,故D错误。
故选B。
11. 深呼吸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图1 曲线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某阶段的肺内气压变化,图2为模拟呼吸过程中肋间肌的舒缩引起有关骨运动的模型。关于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B段表示呼气过程
B. C 点时胸廓容积大于 B点
C. BC段对应图2中胸骨向下移动
D. CD段对应图2中肋间肌收缩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平静呼吸),其动力来自呼吸肌。
图1曲线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某阶段的肺内气压变化,图2为模拟呼吸过程中肋间肌的舒缩引起有关骨运动的模型。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A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表示呼气过程,A正确。
B.图1中C点时,肺内气压等于大气压,呼气完成,此时胸廓容积小于B点,B错误。
C.图1中BC段是呼气过程,此时肋间肌舒张,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C正确。
D.图1中CD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表示吸气过程,此时对应图2中的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D正确。
故选B。
12. 如图表示人体某部位血管及血流方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c内流动脉血,则b一定是肺部毛细血管
B. 若b为大脑内毛细血管,则a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c处
C. 若b为下肢处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含丰富氧气
D. 若b处被毒蛇咬伤,则应捆扎c处,避免蛇毒扩散到全身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详解】A.若c内流动脉血,则b可能是肺部毛细血管或肾小球,故A错误。
B.血液流经大脑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脑组织细胞,脑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会升高,所以若b为大脑内毛细血管,则c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a处,故B错误。
C.若b为下肢处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中氧气会减少,故C错误。
D.血液的流向为:a→b→c。所以若b处被毒蛇咬伤,则应捆扎c处,避免蛇毒扩散到全身,故D正确。
故选D。
13. 如图表示甲、乙、丙、丁四类食品中铁、钙、维生素 C和维生素D的相对含量,某同学长期以其中的一类食品为主食,导致患佝偻病。这种食物最可能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各具有一定的作用。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人体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得相应的疾病。如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缺钙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如果缺乏,人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详解】佝偻病是由于饮食中缺乏钙引起的,又因为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因此要注意补充钙和维生素D。在四幅图中,图丁中含钙和维生素D的含量最少,易患佝偻病,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4. 关于用药与急救相关说法正确是( )
A. 不同血型的人出现大出血,均可大量输入O型血
B. OTC为非处方药,没有毒副作用,可以自我诊断、自行购买
C. 突发心梗的病人,应就地休息,不要随意搬动,以防加重心脏负担
D. 确诊了由甲型H1N1 流感病毒引起的“甲流”后,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答案】C
【解析】
【分析】(1)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 液缓慢渗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往全身各处,静脉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不同血型的人出现大出血,不可大量输入O型血,A错误。
B.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但“是药三分毒”,须按时按量服药,B错误。
C.发生心肌梗死时,心脏血管堵死,心肌正在坏死,任何加剧心脏跳动的行为都会增加心肌坏死的速度,所以应让病人就地休息,不要随意搬动病人,以防加重病人心脏负担,引起意外,C正确。
D.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但抗生素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因此,确诊了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甲流”后,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D错误。
故选C。
15. 如图分别是桃花、桃果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中含有花粉,②和③组成雄蕊
B. 桃花属于两性花,其主要结构是a和b,
C. ⑧桃仁是由⑤发育而来
D. 桃树的受精方式为双受精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的①柱头,②花药,③花丝,④花柱,⑤子房,⑥胚珠,⑦果皮,⑧种子,a雌蕊,b雄蕊。
【详解】A.②花药和③花丝组成雄蕊,②花药内有花粉,故A正确。
B.一朵花的最主要的部分是b雄蕊和a雌蕊,因为其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一朵桃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属于两性花,故B正确。
C.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可见⑧桃仁是由⑥胚珠发育而来,故C错误。
D.桃树是绿色开花植物,传粉后,花粉管内形成两枚精子,一枚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枚精子与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这种受精方式为双受精,故D正确。
故选C。
16. 为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实验小组将150粒大豆种子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实验(除探究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且适宜),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甲组和乙组形成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
B. 乙组和丙组形成对照,说明种子萌发不需要光
C. 丙组中的种子没有完全萌发,可能是胚不完整
D. 此实验说明大豆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详解】A.甲乙对照,变量为水,甲组萌发,乙组不萌发,说明种子萌发需要水,A正确。
B.乙丙对照,变量为光,乙丙两组都萌发,且发芽率都不相上下,说明种子萌发不需要光,B正确。
C.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等环境条件,种子自身还应满足具有完整的胚,胚是有生命的、处于成熟且已度过休眠期。因此,丙组中的种子没有完全萌发,可能是胚不完整,C正确。
D.如果要探究种子的萌发与空气有关,此实验还要设置水浸没、有光的丁组和乙组形成对照。因此,此实验不能说明大豆种子萌发与空气无关,D错误。
故选D。
17. 如图是芸豆植株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甲图中的①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B. 乙图中的④、⑤是由甲图中的③发育而成
C. 丙图是由甲图中的②发育而来
D. 丙图中的⑥和⑦可以使幼根迅速伸长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子叶,②是胚芽,③是胚根,④是叶,⑤是茎,⑥是分生区,⑦是根冠。
【详解】A.甲图是双子叶植物芸豆的种子,①是子叶,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A正确。
B.甲图的②是胚芽,胚芽将来发育成乙图中新植物的⑤茎和④叶。③是胚根,将来发育成根,B错误。
C.丙图是芸豆的根尖,由甲图中的③胚根的结构发育而来,C错误。
D.丙图中的⑥是根尖的分生区,此处的细胞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⑦是根冠,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⑥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D错误。
故选A。
18. 生殖和发育可实现生命的延续,以下是植物生殖发育相关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可代表植物的无性生殖,X代表植株的生长
B. 图乙中a为接穗,b为砧木,所结果实的品质一般由砧木决定
C. 图丙所示的方式所产生的后代,可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D. 图丁为组织培养,此方式产生的后代能够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是有性生殖、乙是嫁接属于无性生殖,丙是压条属于无性生殖,丁组织培养也属于无性生殖。
【详解】A.被子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完成受精作用,能形成果实和种子,因此,图甲能表示被子植物的一生,受精结果中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X代表的是植株生长,故A错误。
B.图乙中a为接穗,b为砧木,所结果实品质一般由接穗决定,故B错误。
C.图丙所示的方式是压条,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发育成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保持了母体的优良性状,故C错误。
D.图丁为组织培养,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发育成新个体,此方式产生的后代能够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故D正确。
故选D。
19.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若D是受精卵,则蝗虫发育过程可用D→A→B→C表示
B. 图中乙和丙代表的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体内受精,有性生殖
C. 图丙所示鸟卵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2胎盘
D. 丁图中M可表示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甲是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A幼虫,B蛹,C成虫,D受精卵;图乙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图丙是鸟卵的结构,1卵壳,2胚盘,3卵黄,4卵白;图丁M表示蝗虫、家蚕和青蛙在发育过程中的共同特点。
【详解】A.图甲是昆虫的发育过程,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可用D→A→C表示,A错误。
B.图中乙和丙代表的动物的生殖方式都是有性生殖,鸟为体内受精,青蛙为体外受精,B错误。
C.图丙所示鸟卵结构中,胚胎发育的部位是2胚盘,不是胎盘,C错误。
D.蝗虫的发育过程为不完全变态,家蚕的发育过程为完全变态,青蛙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所以丁图中M可表示的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D。
20. 如图为人的生殖发育过程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产生雄性激素,可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B. ②表示卵细胞,含有丰富的卵黄
C. ③表示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
D. ④表示受精作用,场所在子宫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的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人的新生命开始。
图中,①睾丸、②卵细胞、③受精卵、④受精作用。
【详解】A.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能够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所以①表示睾丸,产生雄性激素,可维持男性第二性征,故A正确。
B.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所以②是卵细胞,含有丰富的卵黄,故B正确。
C.只有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才标志着人的新生命开始。③表示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故C正确。
D.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所以,④表示受精作用,场所在输卵管,故D错误。
故选D。
21. 彗星兰有着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花矩变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吸食彗星兰花蜜使蛾的口器越变越长
C.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D. 花矩和口器进化与遗传变异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A.花矩变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故A正确。
B.蛾的口器越来越长是兰花花矩选择的结果,故B错误。
C.生物的变异有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这些都是不定向的。但生物进化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是定向的。蛾的口器对兰花花矩进行了选择作用,能够决定兰花花矩的进化方向,但是蛾口器的特征不能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故C错误。
D.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花矩和口器的进化与遗传变异息息相关,故D错误。
故选A。
22. 如图为染色体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全部为23对
B. DNA是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
C.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
D. 人的性别决定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与基因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详解】A.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的数量为23对,有的体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染色体,如红细胞,生殖细胞中23条,A错误。
B.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B错误。
C.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C正确。
D.人的性别决定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D错误。
故选C。
23.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
B. 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
C. 比较不同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D. 人类的进化历程可表示为:直立行走→用火→制造和使用工具→脑的发展→语言的产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
(2)在研究生命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因此,证明了在原始地球上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有可能的这一结论。
【详解】A.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没有氧气,故A错误。
B.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在原始地球上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小分子是完全可能的,因此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故B正确。
C.通过比较不同地层、不同年代的化石,就可以知道生物是如何进化的。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越少,结构越简单、低等;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因此比较不同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可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故C正确。
D.人类的进化历程可表示为: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学会用火→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24. 如图为白化病的系谱图。I、II、III分别代表三代人,相应基因用D、d表示。下列正确的是( )
A. II-3和II-4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4
B. II-6体细胞的基因组成是DD 或Dd
C. II-5产生的精子染色体组成是22条+Y
D. 据图判断,白化病是一种显性遗传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详解】A.Ⅱ-3和Ⅱ-4正常后代Ⅲ7患病,说明Ⅱ-3和Ⅱ-4基因组成都是Dd,遗传图解如下:
由此可看出正常人的概率为3/4,故A正确。
B.Ⅱ-5和Ⅱ-6是正常人,他们的后代Ⅲ-9有白化病,说明Ⅱ-5和Ⅱ-6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都是Dd,故B错误。
C.Ⅱ-5是男性,其产生的生殖细胞精子为体细胞的一半,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因此染色体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故C错误。
D.在一对相对性状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Ⅱ-3和Ⅱ-4正常,后代Ⅲ-7患病,或Ⅱ-5和Ⅱ-6正常,后代Ⅲ-9患病,因此推出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故D错误。
故选A。
25. 2023年6月美国研究人员将人胰岛素基因植入莴苣细胞的基因组,由此得到的莴苣叶片含有可转化成胰岛素的某物质,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将人胰岛素基因植入莴苣细胞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B. 这一研究可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C. 通过克隆技术可改良转基因莴苣的性状
D.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获得的转基因莴苣
【答案】C
【解析】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详解】A.由分析可知,将人胰岛素基因植入莴苣细胞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故A正确。
B.将人胰岛素基因植入莴苣细胞的基因组,由此得到的莴苣叶片含有可转化成胰岛素的某物质,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这一研究可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故B正确。
C.克隆的过程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因此通过克隆技术不可改良转基因莴苣的性状,故C错误。
D.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繁殖获得的转基因莴苣,故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芹菜是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蔬菜,在我国各地广泛种植。下图是关于芹菜的各结构层次图及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小明帮妈妈切芹菜时,发现芹菜的“筋”多且硬,于是小明撕取“筋”的组织材料制成临时装片,结果如图一所示。据图推测这部分属于_____组织,该组织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2)小明又用解剖针挑取叶柄的肉质部分制成临时装片,结果如图二所示。为进一步观察图二中A 处的细胞,他需要先将临时装片向_____移动,然后转动图五中的[ ]_____换用高倍镜,再调节[ ]_____,最终观察到清晰的图三细胞。通过移动装片,他发现多数细胞与图三细胞类似,细胞核被挤到了一侧,说明此类细胞中存在_____,该细胞结构与芹菜独特的味道有关。
(3)小明还观察了芹菜根尖分生区细胞,发现芹菜体细胞中有 11 对染色体,细胞连续分裂 3次后,新细胞中染色体数为_____条。
(4)通过小明对芹菜不同部位细胞的观察,他推断图四所示芹菜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_____。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芹菜缺少的层次是_____。
【答案】(1)输导 (2) ①. 上 ②. 1转换器 ③. 7细准焦螺旋 ④. 液泡
(3)22 (4) ①. 器官 ②. 系统
【解析】
【分析】图可知,1转换器,2物镜,3遮光器,4反光镜,5目镜,6粗准焦螺旋,7细准焦螺旋。
【小问1详解】
输导组织贯穿于根、茎、叶等处,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所以据图推测这部分属于输导组织,该组织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小问2详解】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转换器上安装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同时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为进一步观察图二中A 处的细胞在上方,他需要先将临时装片向上移动,然后转动图五中的1转换器换用高倍镜,再调节7细准焦螺旋,最终观察到清晰的图三细胞。
通过移动装片,他发现多数细胞与图三细胞类似,细胞核被挤到了一侧,说明此类细胞中存在液泡,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溶解有糖分等物质,该细胞结构与芹菜独特的味道有关。
【小问3详解】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小明还观察了芹菜根尖分生区细胞,发现芹菜体细胞中有 11 对染色体,细胞连续分裂 3次后,新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2条。
【小问4详解】
通过小明对芹菜不同部位细胞的观察,他推断图四所示芹菜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芹菜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所以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芹菜缺少的层次是系统。
27. 光合作用对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和利用光合作用,对于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竺葵设计了探究实验,如图一所示。实验前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再将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将该叶片放入盛有_____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色后滴加_____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叶片变成蓝色,说明_____。
(2)若利用上述实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设计有一处明显不足,请指出:_____。
(3)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人工光合作用,模仿自然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实现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并利用这些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可再生燃料,既可以利用太阳能解决能源需求,又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效应,助力实现“碳中和”。图为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的装置图,其中A、B表示物质。气泵上的开关模拟的是叶片上的_____,作为二氧化碳进入的门户。图中物质B表示_____。光合作用相关反应装置相当于_____。
【答案】(1) ①.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②. 酒精 ③. 碘液 ④.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
(2)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3) ①. 气孔 ②. 水 ③. 叶绿体
【解析】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是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小问1详解】
实验前将天竺葵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暗处理,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再将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进行脱色,脱色时该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色后叶片变为黄白色,然后滴加滴加碘液染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叶片变成蓝色,说明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
【小问2详解】
若利用上述实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设置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设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气泵上的开关模拟的是叶片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一个门户,图中物质B表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水。光合作用相关反应装置相当于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28. 跳绳是中学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为了研究运动与心率的关系,小华在跳绳前和跳绳后(1分钟内)两个节点分别测量自己的心率。在开始跳绳锻炼前、跳绳锻炼1个月后、2个月后三个时间段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图一中。图二字母A、B、C、D代表心脏四腔,①~⑥表示相关血管,E、F、G、H代表生理过程,1、2、3表示构成肾单位的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一
(1)图一中_____(填“A”或“B”)的数据是跳绳后(1分钟内)的测量结果。
(2)跳绳过程中呼吸频率加快,这样可使外界空气更快地经过呼吸道处理进入肺,肺泡中的氧气通过_____作用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送到组织细胞,满足机体需要。
(3)跳绳是有效的减肥活动方式。肥胖人群应该减少脂肪的摄入,肝脏分泌的_____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该过程属于_____消化。
(4)图一数据显示适量的运动能增强心肌功能。心脏的活动具有节律性,图二中C、D同时收缩时,房室瓣处于_____(选填“关闭”或“张开”)状态。与血管⑤相比,从血管③流出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__(至少写出2种)。
(5)跳绳运动需要手脚协调,该过程主要依靠_____系统的调节。摇绳时,骨骼肌受到刺激而收缩,牵动骨围绕_____活动。
【答案】(1)B (2)扩散
(3) ①. 胆汁 ②. 物理性
(4) ①. 关闭 ②. 尿素和氧气
(5) ①. 神经 ②. 关节
【解析】
【分析】图二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①肺动脉,②上、下腔静脉,③肾静脉,④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⑤肾动脉,⑥肺静脉,E吸气,F呼气,G吸收,H排遗,1肾小球,2肾小囊,3肾小管。
【小问1详解】
B的数据明显比A的数据大,运动时心率会加快,所以B是跳绳后测量的数据。
【小问2详解】
气体的扩散作用是指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因此,肺泡中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小问3详解】
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中没有消化酶,对脂肪起到乳化作用。物理性消化是指使营养物质在形态、状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消化过程,而化学性消化则是指使营养物质在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上发生变化的消化过程。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属于物理性消化。
【小问4详解】
图二中的C左心室、D右心室同时收缩时,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房室瓣关闭(可防止血液由心室倒流入心房),动脉瓣打开。
肾脏的功能是产生尿液,排出尿素、多余的无机盐等废物。血液从⑤肾动脉流入肾脏,从③肾静脉流出肾脏,血液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因此,与血管⑤相比,从血管③流出的血液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尿素。
【小问5详解】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得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拉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29. 褪黑素是由人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其分泌水平存在着昼夜节律,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图一是褪黑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图二是人体一昼夜褪黑素分泌水平图。请回答:
(1)图一光信号会引起松果体分泌褪黑素量的变化,感受光信号刺激的是[ ]_____上的感光细胞。
(2)光周期信号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属于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其效应器是_____。
(3)褪黑素分泌后直接进入松果体内的_____,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以调整睡眠,这属于_____调节。
(4)深夜经常玩手机会导致图一眼球内的[ ]_____过度变凸,造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_____加以矫正。由图二可知,该行为还会_____(填“促进”或“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进而影响睡眠。
【答案】(1)③视网膜
(2) ①. 反射弧 ②. 松果体
(3) ①. 毛细血管 ②. 激素
(4) ①. ①晶状体 ②. 凹透镜 ③. 抑制
【解析】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图一中,①晶状体,②角膜,③视网膜;图二白天褪黑素分泌较少,晚上褪黑素分泌较多,特别是凌晨3时左右分泌最多。
【小问1详解】
光照变化会引起松果体分泌褪黑素量的变化,这种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人体眼球中的视网膜上含有感受光信号刺激的感光细胞。
【小问2详解】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五部分;分析图一可知,光周期信号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属于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其效应器是松果体。
【小问3详解】
褪黑素是一种激素,分泌后直接进入松果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褪黑素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这属于激素调节。
【小问4详解】
深夜经常玩手机会导致眼球内的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成在视网膜前方,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眼,近视眼可通过佩戴凹透镜矫正;由图二可知,光线强抑制松果体分泌褪黑素,所以深夜玩手机导致进入眼内光线较强,抑制松果体分泌活动,进而影响睡眠;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管控手机外,还要按时作息。
30. 分析下列两则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凯巴森林有着丰茂的植被,生活着以草为食的黑尾鹿,同时也有狼等肉食动物的存在。为了保护野生鹿群,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的数量变化如图一所示:
资料二:如图二所示是我国某地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它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水稻养猪、养鸭,水稻的秸秆可以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可以肥田。图三为其中某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1)按生态系统所受人为影响或干预程度的不同,资料一中的凯巴森林应属于_____生态系统。请根据资料一的描述,补充完整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狼。在大肆捕杀狼之后,黑尾鹿数量会因为狼数量减少而_____。
(2)沼气池中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分析资料二可知,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有_____个营养级,鸭与害虫的关系是_____。
(4)沼气池中的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_____利用。由图三可知,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
【答案】(1) ①. 自然 ②. 草→黑尾鹿 ③. 先增加后减少
(2)将动植物遗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3) ①.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水稻、杂草等固定太阳能 ②. 2 ③. 捕食和竞争
(4) ①. 多级 ②. 16.7%
【解析】
【分析】图一表示,为了保护野生鹿群,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导致黑尾鹿的数量变化曲线图,鹿群先增加后减少;图二所示是我国某地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它利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用水稻养猪、养鸭,水稻的秸秆可以培育蘑菇、生产沼气,猪鸭粪、沼渣可以肥田。图三为其中某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示意图。X一级营养级,Y二级营养级,Z三级营养级;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小问1详解】
按生态系统所受人为影响或干预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分析资料一可知,凯巴森林应属于自然生态系统;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者是生产者。凯巴森林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黑尾鹿→狼。
大肆捕杀狼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具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黑尾鹿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增多。黑尾鹿数量增多会破坏植被,使生产者(草)减少,导致黑尾鹿由于食物不足而大量死亡。黑尾鹿因死亡而减少,但是植物不一定会增多,因此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鹿群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增加,后则因植被的减少而减少。
【小问2详解】
沼气池中的细菌和真菌为腐生微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在图二的生态系统中,与鸭有关的食物链有:水稻、杂草→鸭;水稻、杂草→害虫→鸭。所以,鸭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有2个营养级,鸭与害虫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小问4详解】
沼气池中的沼气可以做燃料,沼渣做肥料,就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由图三可知,由Y流向Z的能量为30千焦,Z通过呼吸作用散失8千焦,遗体损失17 千焦,最后流入Z体内的能量为5千焦,所以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530≈16.7%。
31. 玉米被称为“食物中的黄金”,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它是一种雌雄同株植物,体细胞中有 10对染色体,无性染色体,其顶部开雄花,中部开雌花(如图)。请分析回答:
(1)在适宜的条件下,玉米种子开始萌发,_____逐步发育成幼苗。
(2)玉米幼苗在阳光照耀下渐渐长大,实验小组的探究活动也陆续展开。
①探究一:玉米叶片对不同颜色光的利用率相同吗?
学习了物理光学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得知日光由红、蓝、黄等七色光构成,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最大。将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的玉米叶片,平均分为四块,放在不同的试管中,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按下表进行实验。光照一段时间后,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
请预测,_____号试管内的叶片颜色最浅。
②探究二:二氧化碳是玉米进行呼吸作用的产物吗?
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植株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请帮助他们完善实验_____。
(3)玉米的窄叶与宽叶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基因(B、b)控制,BB、bb为纯合子,Bb为杂合子。现用甲(窄叶)和乙(宽叶)进行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甲乙分别在两块田地,单独种植,甲的子一代均为窄叶,乙的子一代均既有宽叶又有窄叶。
实验二:甲乙在同一块田地,间行种植,分别统计分析甲、乙子一代叶片宽窄情况。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实验一可知隐性性状是_____,乙的子一代宽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
②实验二甲的子一代性状表现为_____,乙的子一代基因组成为_____。
(4)某科研小组获得抗虫基因,将该基因导入玉米受精卵内一对染色体的其中一条上,从而获得抗虫性状的转基因玉米,再将该转基因玉米单独种植,其子一代中不具有抗虫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5)若要测定玉米的基因序列,至少需要测定_____条染色体。
【答案】(1)胚 (2) ①. 4 ②. 应在小烧杯中添加澄清石灰水:将实验装置至于黑暗(无光)的环境中
(3) ①. 窄叶 ②. 2:3 ③. 宽叶或窄叶 ④. Bb、bb、BB
(4)1/4 (5)10
【解析】
【分析】(1)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小问1详解】
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首先吸水,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所以植物体是由种子的胚发育成的。因此在适宜的条件下,玉米种子开始萌发,胚逐步发育成幼苗。
【小问2详解】
①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已知叶绿体中的色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最大,其次是白光,对绿光的吸收量最小,所以滴加碘液,4号试管(绿光)颜色最浅。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玉米进行呼吸作用的产物吗?所以应在小烧杯中添加澄清石灰水,将实验装置至于黑暗(无光)的环境中,以避免光合作用对实验的干扰。
【小问3详解】
①实验一中,乙都是宽叶,乙的子一代均既有宽叶又有窄叶,窄叶是亲代没有的性状,即窄叶属于隐性性状,宽叶是显性性状,且乙是杂合体,基因组成为Bb,则乙的子一代宽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3,遗传图谱如下:
②实验二甲乙在同一块田地,间行种植,则既有同种间的异花传粉,也有不同种间的异花传粉。
a当同种间异花传粉时,遗传图谱如下:
b不同种间的异花传粉时,遗传图谱如下:
故实验二甲的子一代性状表现为宽叶或窄叶;乙的子一代基因组成为BB、Bb、bb。
【小问4详解】
将抗虫基因导入到玉米受精卵内一对染色体的其中一条上,若红色代表导入抗虫基因的染色体,则遗传图如下:
据遗传图可知,子一代中不抗虫性状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
【小问5详解】
玉米有10对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控制着相对性状。因此要测定玉米的基因序列至少需测定10条染色体。选项
动物
类群
主要特征
A
水螅
腔肠动物
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B
涡虫
扁形动物
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有肛门
C
蛔虫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如线,有口有肛门
D
沙蚕
环节动物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测量项目、次数测量节点
心率(次/分钟)
跳绳锻炼前
1个月后
2个月后
A
79
74
72
B
135
134
131
试管编号
1
2
3
4
光照
日光
红光
蓝紫光
绿光
滴加碘液
1 滴
1 滴
1 滴
1 滴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生物中考二模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生物中考二模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生物中考二模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09,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3-2024学年中考二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