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哲学与人生(第五版)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教版哲学与人生(第五版)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授课
时间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理解明辨是非对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作用。
能力目标
是非分明,明确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
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思想目标
学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内容分析
重 点
1.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
2.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难 点
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关 键
理论联系实际 突出重点 化解难点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整顿纪律、师生问好,集中学生注意力。清点人数,查看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复习提问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必须做到哪些?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前一节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讲授新课: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第一课时)
〈故事导入〉春秋时代,楚国有一个商人,专门卖珠宝。有一次他到齐国去兜售珠宝,为了招揽顾客,使珠宝能畅销起来,他特地用名贵的木料,做成了许多小盒子,并把盒子雕刻装饰得非常精致美观,名贵的木料做成的盒子会发出一种香味,然后把珠宝装在盒子里面。有一个郑国人,看见装珠宝的盒子这么漂亮,问明了价钱后,就买了一个,打开盒子,把里面的宝物拿了出来,退还给珠宝商,自己把盒子抱走了。请同学们考虑:以上故事是哪个成语的来历?它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补充)这个成语是买椟还珠,比喻有些人只注重事物的外部现象,不看重其内在的本质。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看教材第80页漫画: “我看到了苹果落地,怎么没看到万有引力?”
学生讨论: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
“苹果落地”是现象,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到。“万有引力”是本质,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维去把握。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两者紧密相联,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现象尽管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都是由本质决定的,都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比如:我们说班里哪个同学品质不错,往往是通过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得出结论的。同样道理,一个人的每一个言行都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表现了他的品质。
3.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真象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象当做正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假象当做错误的来认识。
查一查:成语“声东击西 ”指的是什么意思?
“声东击西 ”是说事物的现象有真假之别,“声东”是假象,“击西”是真象,其本质是迷惑敌人,保存自己。
又如,“欲擒故纵”,“围魏救赵”,“项庄舞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亦同属此理。
(二)现象和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1.现象和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生活情境: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这种现象似乎告诉人们太阳在绕着地球转。
请根据我们所学的哲学原理,分析说明这种现象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本质。
2.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案例:公元2世纪,天文学家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以及其他天体,都在绕着地球转动。这种错误的宇宙观在欧洲统治了1000多年,直到后来经过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长期观测、研究,写出了《天体运行论》,才第一次透过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本质和规律。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一)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
教师过渡: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同样的问题,有人只能看到一些现象却不会把握其实质。而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们能否科学地认识事物、正确地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努力做到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呢?
1.要深入实际,反复实践,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
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事物只能从认识它的现象开始。要做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就必须全面地占有丰富的、大量的感性材料,综合事物的各种现象,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仅仅看到一些局部的、个别的现象,就轻率地对事物的本质下结论,更不能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
说一说:常言道“眼见为实”,结合教材第83页案例,小天使亲眼所见的现象是不是真实可靠的?为什么?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
案例分析: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往东方的一个地方去,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于是他就让马车停下来,走到跟前去问他们:“小朋友,你们在争辩什么呢?”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先说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把能言善辩的孔老先生也难住了,因为当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很难说明俩小孩所执理由的片面性,也就不能判断他们的说法谁是谁非了。
分析思考:究竟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一些?是不是仅凭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就能得出结论呢?
教师归纳总结:要掌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方法,必须要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小 结
师生共同总结
巩固练习
90页 体验与探究
作 业
怎样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以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板书设计
第八课 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第一课时)
一、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二、在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教学后记
综合评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道德与法治第8课 建设法治中国公开课教学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新课讲授,小结,随堂检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职政治 (道德与法治)部编高教版(2023)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第8课 良师相伴 亦师亦友优秀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导入,新课讲授,小结,随堂检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高教版(2023)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 实践出真知 创新增才干第8课 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能力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随堂检测,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