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初中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 Na-23 S-3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酒精作燃料B. 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
C. 用铜丝作导线D. 用活性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2.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加热液体D. 取用粉末状药品
3. 2024年3月全国两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是绿色低碳。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 生活上:外出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树立健康意识
B 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C. 工业上:坚持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 交通上:多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4. 下列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5. 我国古代有卓越的冶金技术。将锡石与木炭混合加热,就可得到锡单质,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O2
B. 锡箔常用于包装糖果等,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C.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D. 可用稀盐酸验证Zn、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6. 某研究团队研制的Cu-CuI复合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高效制备乙烯(C2H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
B. 反应前后Cu-CuI复合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C. 该技术的应用可缓解温室效应
D.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1
7. 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角度对H2O和H2O2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元素观:H2O和H2O2都由氢、氧元素组成
B. 结构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 微粒观:H2O和H2O2中都含有氢分子
D. 变化观:H2O和H2O2均可用于制备O2
8.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9.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其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一定属于盐
B. Y一定是Na2CO3
C. X、Y一定能发生反应
D. X与Ba(NO3)2反应时一定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二十四节气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
(1)立春——立春时节,春暖花开。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其中的一种,则C9H10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欲使雨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可首先进行过滤操作,除去雨水中的_______(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
(3)芒种——芒种不种,过时无用。芒种时节常用氯化钠溶液选种,氯化钠是由_______(填离子符号)构成的。
11. 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_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属于B的两种单质,其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3)“碳中和”中的“碳”是指图中______点对应的物质。
12.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作物生长期间常需施加一些肥料。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字母)。
A. Ca3(PO4)2B. CO(NH2)2C. KNO3D. KCl
(2)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做成的馒头可为人体提供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______。
(3)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要改良酸性土壤,可选用的物质为_______ (填“消石灰"或“苛性钠”)。
(4)气膜仓储粮是在粮仓内通入某些气体,通过抑制粮食的呼吸,使害虫不能存活。可以在该仓内充入的气体是 (填字母)。
A. CO2B. N2C. O2
13. 为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实验小组用Y型管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甲实验Y型管右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一段时间后,倾斜甲实验Y型管,使右侧反应后的溶液进入左侧。若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为无色,则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3)乙实验Y型管左侧铁片未生锈,右侧铁片生锈,由此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14. 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若要分别配制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质量:A____(填“>”、“<”或“=”)B。
(2)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t2℃将20.0g固体A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__g,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t1℃时,取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大烧杯的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铵固体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_____(填“>”“<”或“=”)C。
15. 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O、BaCl2、Na2SO4、Na2CO3、CaCO3中的两种或多种。小颖同学欲探究其成分,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小颖通过步骤③得出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小明不同意她观点,理由是______。
(4)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有_______种情况。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装置,请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O2,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____。
(4)G装置为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应做的改进是_______。
17. 某化学小组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例开展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可视化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1)实验一:
【任务二】证明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
实验二:创新实验
查阅资料】
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会降低。
(2)用图一所示装置分别进行甲、乙实验,将5mL浓NaOH溶液、5mL水同时挤压到对应试管中,振荡,观察到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拓展】
利用图二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充分反应后,打开弹簧夹,B中溶液进入A中。一段时间后,A中得到无色溶液。
经讨论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该无色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一定含有NaCl。
(4)小明猜想无色溶液中可能还有NaOH。小雨认为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
(5)小雨猜想无色溶液中可能还有HCl。下列实验事实中,能证明小雨猜想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取少量无色溶液,测其pH,pH<7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取少量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铁粉,有气泡冒出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 为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49.0g该稀硫酸于烧杯中,然后滴入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同时测得混合溶液的pH随NaOH溶液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质量为_____g。
(2)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体积变小
B
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两种溶液中都含有OH-
C
用明矾净水
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分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观察乳化现象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分子运动
D.探究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第一组
第二组
步骤1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步骤2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____(填试剂名称)
实验现象
有____生成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九年级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 Na-23 S-3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酒精作燃料B. 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
C. 用铜丝作导线D. 用活性炭除冰箱中的异味
2.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加热液体D. 取用粉末状药品
3. 2024年3月全国两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是绿色低碳。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 生活上:外出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树立健康意识
B 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防治病虫害
C. 工业上:坚持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 交通上:多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4. 下列对宏观事实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5. 我国古代有卓越的冶金技术。将锡石与木炭混合加热,就可得到锡单质,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O2
B. 锡箔常用于包装糖果等,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C.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D. 可用稀盐酸验证Zn、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6. 某研究团队研制的Cu-CuI复合催化剂实现了二氧化碳高效制备乙烯(C2H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
B. 反应前后Cu-CuI复合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C. 该技术的应用可缓解温室效应
D. 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2:1
7. 化学观念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从不同角度对H2O和H2O2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元素观:H2O和H2O2都由氢、氧元素组成
B. 结构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 微粒观:H2O和H2O2中都含有氢分子
D. 变化观:H2O和H2O2均可用于制备O2
8.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9.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其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一定属于盐
B. Y一定是Na2CO3
C. X、Y一定能发生反应
D. X与Ba(NO3)2反应时一定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二十四节气是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的风向标。
(1)立春——立春时节,春暖花开。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C9H10O2)是其中的一种,则C9H10O2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雨水——降雨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欲使雨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可首先进行过滤操作,除去雨水中的_______(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
(3)芒种——芒种不种,过时无用。芒种时节常用氯化钠溶液选种,氯化钠是由_______(填离子符号)构成的。
11. 我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责任与担当。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
(1)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_______。
(2)金刚石和石墨属于B的两种单质,其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3)“碳中和”中的“碳”是指图中______点对应的物质。
12.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1)“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作物生长期间常需施加一些肥料。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填字母)。
A. Ca3(PO4)2B. CO(NH2)2C. KNO3D. KCl
(2)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做成的馒头可为人体提供的主要有机营养素是______。
(3)土壤酸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要改良酸性土壤,可选用的物质为_______ (填“消石灰"或“苛性钠”)。
(4)气膜仓储粮是在粮仓内通入某些气体,通过抑制粮食的呼吸,使害虫不能存活。可以在该仓内充入的气体是 (填字母)。
A. CO2B. N2C. O2
13. 为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实验小组用Y型管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甲实验Y型管右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一段时间后,倾斜甲实验Y型管,使右侧反应后的溶液进入左侧。若锌片表面有红色固体附着,溶液为无色,则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3)乙实验Y型管左侧铁片未生锈,右侧铁片生锈,由此可得出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
14. 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若要分别配制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需要溶剂的质量:A____(填“>”、“<”或“=”)B。
(2)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有少量B,提纯A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t2℃将20.0g固体A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__g,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4)t1℃时,取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向大烧杯的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铵固体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_____(填“>”“<”或“=”)C。
15. 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O、BaCl2、Na2SO4、Na2CO3、CaCO3中的两种或多种。小颖同学欲探究其成分,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C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步骤②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小颖通过步骤③得出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小明不同意她观点,理由是______。
(4)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有_______种情况。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装置,请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O2,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填字母)。若用F装置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____。
(4)G装置为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应做的改进是_______。
17. 某化学小组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例开展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可视化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1)实验一:
【任务二】证明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
实验二:创新实验
查阅资料】
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会降低。
(2)用图一所示装置分别进行甲、乙实验,将5mL浓NaOH溶液、5mL水同时挤压到对应试管中,振荡,观察到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拓展】
利用图二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充分反应后,打开弹簧夹,B中溶液进入A中。一段时间后,A中得到无色溶液。
经讨论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该无色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一定含有NaCl。
(4)小明猜想无色溶液中可能还有NaOH。小雨认为小明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
(5)小雨猜想无色溶液中可能还有HCl。下列实验事实中,能证明小雨猜想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取少量无色溶液,测其pH,pH<7
②取少量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取少量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铁粉,有气泡冒出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8. 为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49.0g该稀硫酸于烧杯中,然后滴入质量分数为4.0%的NaOH溶液,同时测得混合溶液的pH随NaOH溶液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质量为_____g。
(2)计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氧气经压缩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体积变小
B
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两种溶液中都含有OH-
C
用明矾净水
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
二氧化碳分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A.观察乳化现象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分子运动
D.探究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第一组
第二组
步骤1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步骤2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____(填试剂名称)
实验现象
有____生成
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