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解析版).docx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原卷版)第1页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原卷版)第2页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原卷版)第3页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解析版)第1页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解析版)第2页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原卷版docx、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压轴冲刺卷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其物质和结构基础。内质网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器,在蛋白质折叠、修饰和脂质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血红蛋白的铁和硒代半胱氨酸的硒均分布在氨基酸的R基上
    B. 某些细胞内质网发达,可能有利于性激素和胆固醇等的合成
    C. 细胞骨架是由大量的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D. 浆细胞的内质网膜比肌肉细胞的更新速度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特点为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此外还连接一个氢和R基。
    【详解】A、组成血红蛋白的铁分布在血红素的Fe2+上,A错误;
    B、性激素和胆固醇属于脂质,内质网在脂质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某些细胞内质网发达,可能有利于性激素和胆固醇等的合成,B正确;
    C、细胞骨架是由大量的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C正确;
    D、浆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内质网在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浆细胞的内质网膜比肌肉细胞的更新速度快,D正确。
    故选A。
    2. 研究小组将第1~5组的马铃薯条分别用质量分数为5%、10%、15%、20%、25%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马铃薯条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马铃薯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都属于半透膜
    B. 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最可能在15%~20%之间
    C. 第4组马铃薯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吸水能力弱
    D. 若实验长时间进行,第5组马铃薯细胞可能会死亡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A、马铃薯细胞的细胞膜和液泡膜属于生物膜,都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它们都属于半透膜,A正确;
    B、蔗糖溶液浓度为15%时,马铃薯细胞吸水,蔗糖溶液浓度为20%时,马铃薯细胞失水。由此推测,蔗糖浓度在15%~20%之间的某个浓度时,马铃薯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即其细胞液的浓度最可能在15%~20%之间,B正确;
    C、第4组马铃薯条质量减小,细胞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细胞液浓度增大,吸水能力增强,C错误;
    D、第5组马铃薯条质量减小,细胞失水,若实验长时间进行,失水量多,马铃薯细胞可能会死亡,D正确。
    故选C。
    3. 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分化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延缓细胞的衰老,可通过抑制端粒的延长得以实现
    B. 细胞分化前后,遗传物质和细胞的数量一般会发生变化
    C. “老年斑”的形成是黑色素细胞衰老导致黑色素合成不足引起的
    D. 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可引起细胞癌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1、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2、衰老的细胞,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3、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转运RNA相同,但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详解】A、位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缩短到一定程度后其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损伤,引起细胞衰老,故延缓细胞的衰老,可通过抑制端粒的缩短得以实现,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前后,遗传物质和细胞的数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B错误;
    C、“老年斑”的形成是衰老细胞中色素堆积引起的,C错误;
    D、原癌基因突变或过量表达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导致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可导致细胞癌变,D正确。
    故选D。
    4. 如图甲和乙为两种生物膜结构,两种膜上可进行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的部分生理过程,且都有电子的传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可知,电子供体有NADH、H2O,电子受体有O2、ADP
    B. 甲为线粒体内膜,乙为类囊体薄膜,两者都含两层磷脂分子
    C. 据图可知,ATP的合成分别在线粒体基质侧、叶绿体基质侧
    D. 图中丙酮酸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直接消耗电化学势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利用NADH生成水和ATP,属于有氧呼吸过程,所以图甲为线粒体内膜,图乙利用光能分解水,并合成ATP和NADPH的过程,应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所以图乙是类囊体薄膜。
    【详解】A、据图可知,电子供体有NADH和H2O,电子受体有O2和NADP+,A错误;
    B、图甲中利用NADH生成水和ATP,属于有氧呼吸过程,所以图甲为线粒体内膜,图乙利用光能分解水,并合成ATP和NADPH的过程,应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所以图乙是类囊体薄膜,二者均为单层膜,都含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
    C、据图可知,ATP的合成都在膜内,即分别在线粒体基质侧、叶绿体基质侧,C正确;
    D、据图可知,图中丙酮酸的运输时,利用膜两侧的H+跨膜运输,即氢离子的梯度势能,因此方式为主动运输,直接消耗的H+电化学势能,D正确。
    故选A。
    5. 在某些癌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碎裂成小碎片,这些染色体碎片粘在一起作为一个单元分离到一个子细胞中,子细胞DNA修复时以不正确的顺序将染色体碎片重新缝合起来,形成重新排列的染色体,这种现象称为“染色体碎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碎裂”现象存在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
    B. 癌细胞分裂后,子细胞中染色体数量都会发生改变
    C. 染色体碎片及其上的基因重新排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细胞癌变除了与基因突变有关,也可能与染色体变异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变异(缺失);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重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易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倒位)。
    【详解】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由题意可知:染色体破碎和重新排列的现象被称为“染色体碎裂”,因此该现象存在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A正确;
    B、癌细胞分裂后,子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仍可保持不变,B错误;
    C、染色体碎片及其上的基因重新排列,会导致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正确;
    D、“染色体碎裂”可能会导致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结构改变,因此细胞癌变除了与基因突变有关外,还可能与染色体变异有关,D正确。
    故选B。
    6. 摘取玉米植株的幼嫩雄蕊,放入卡诺氏液中固定12h,经洗脱后,取一枚雄蕊,滴加少量的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制成临时装片观察玉米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到的细胞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改良苯酚品红溶液的作用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B. 卡诺氏液常用来解离植物组织和固定植物细胞
    C. 图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图丙细胞中存在四分体
    D. 图甲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图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图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
    【详解】A、改良苯酚品红溶液是碱性染料,可以将染色体染成红色,A正确;
    B、图甲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图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图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卡诺氏液不是解离液,不能用来解离植物组织,B错误;
    C、图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图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四分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C正确;
    D、据题图分析可知,图甲两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是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D正确。
    故选B。
    7. 某品种高粱的基因型为Dd,其产生的某种雄配子有一定的致死率。该株高粱自交,F1中DD:Dd:dd=2:3:1,F1自交得到F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亲本高粱产生的含d基因的花粉存活概率为1/3
    B. 高粱产生活的雄配子数明显多于其产生的卵细胞数
    C. F2D基因的频率与F1D基因的频率相比有所升高
    D. 若F1自由交配得到F2,则F2中dd个体所占比例为25/228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亲本(Dd)产生的雌配子及比例为D:d=1:1,雄配子及比例为D:d=2:1,父本产生的含d基因的花粉有1/2死亡,即含d基因的花粉存活概率为1/2,A错误;
    B、一般来说,雄配子的数量要远远雌配子的数量,因此高粱产生活的雄配子数明显多于其产生的卵细胞数,B正确;
    C、由于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定的致死率,因此自交后,F2D基因的频率与F1D基因的频率相比有所升高,C正确;
    D、若F1自由交配,DD:Dd:dd=2:3:1的群体产生雌配子d=5/12,而雄配子中,本来D占7/12,d占5/12,由于d有一半死亡,所以d=5/19,故F2中dd=5/12×5/19=25/228,D正确。
    故选A。
    8. 独脚金内酯(GR24)是根部细胞合成的一种植物激素。为探究GR24和生长素IAA)对黄芪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者以两种黄芪幼苗为材料,对其施加不同类型的激素,七天后检测幼苗主根长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CK组为对照组,需施加与GR24或IAA溶液等量的蒸馏水
    B. GR24可能会促进两种黄芪幼苗根细胞细胞核或细胞质的分裂
    C. 两种植物激素联合作用时,GR24促进IAA对蒙古黄芪主根生长的抑制
    D. 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也会参与调节两种黄芪幼苗根的生长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柱形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处理、植物种类,因变量是主根的长度,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单独用GR24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种黄芪幼苗主根长度增加;单独用IAA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种黄芪幼苗主根长度明显减小;与单独用IAA处理相比,IAA+GR24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种黄芪幼苗主根长度均减小,但比单独用IAA减小幅度有所减弱。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处理、植物种类,因此对照组应施加与GR24或IAA溶液等量的蒸馏水,A正确;
    B、由图可知,单独用GR24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种黄芪幼苗主根长度增加,说明GR24能促进主根的生长,可能会促进两种黄芪幼苗根细胞细胞核或细胞质的分裂,B正确;
    C、由图可知,两种植物激素联合作用时,GR24 减轻了IAA 对蒙古黄芪主根生长抑制,C错误;
    D、黄芪幼苗根的生长发育除了受激素的调节外,还会受到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的调节,D正确。
    故选C。
    9. 在东北大兴安岭南段,通过抚育间伐的形式创设人工林窗(因一株或数株冠层树木死亡或倒伐后,森林在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间伐的部分树木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林窗改变了光、热、水、土条件,有效维护了林下物种多样性及森林更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留下的带芽树桩的根系保存完好,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
    B. 抚育间伐后影响群落演替速度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光照
    C. 林窗下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差异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D. 大兴安岭南段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合体,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
    【详解】A、留下的带芽树桩的根系保存完好,具有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的功能,A正确;
    B、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抚育间伐后,森林在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影响群落演替速度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光照,B正确;
    C、林窗下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差异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
    D、大兴安岭南段森林中林下植物的种群密度主要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也就是光照条件,D正确。
    故选C
    10. 软枣猕猴桃果酒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为软枣猕猴桃→挑选、清洗→打浆→(果胶酶)酶解→调整糖度→接种(酵母菌)→发酵→离心、过滤→陈酿→软枣猕猴桃果酒成品。下列相类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果胶酶可分解纤维素提高出汁率
    B. 接种的酵母菌大量繁殖时可产生酒精
    C. 发酵时温度需控制在30~35℃以利于产酒
    D. 工业化生产的果酒成品需消毒以延长保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详解】A、加入果胶酶可分解果胶提高出汁率,A错误;
    B、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可大量繁殖,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错误;
    C、酿酒酵母的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发酵时可将温度控制在18~30℃进行发酵,C错误;
    D、家庭制作果酒发酵结束后不需要消毒处理,而工业化生产的果酒成品需消毒以延长保质期,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捕食者较多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不利于保持物种多样性
    B.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C. 适应相对性的产生受遗传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的矛盾影响
    D. 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捕食者较多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有利于保持物种多样性,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C、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C正确;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D正确。
    故选A。
    12. 在一个较小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以植物A为食的多种昆虫、以植物A和昆虫为食的鸟类B、以鸟类B为食的猛禽C等,且植物A具有生存优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由植物A、昆虫、鸟类B和猛禽C构成
    B. 该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 该食物网中有两条食物链,鸟类B占两个营养级
    D. 由于生物富集作用,植物A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量最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1、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
    2、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构建该生态系统食物网:。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A错误;
    B、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
    C、该生态系统中还有其他的生物,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至少有两条,C错误;
    D、由于生物富集作用,猛禽C体内积累的有害物质量最多,D错误。
    故选B。
    13.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鳞状细胞癌细胞产生的一种抗原,其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检测食管癌、鼻咽癌等肿瘤。研究人员试图设计出针对scc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通过导入并表达受体基因,利用免疫细胞的功能杀死肿瘤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人scc浓度偏高可能说明其患食管癌、鼻咽癌等肿瘤
    B. 该设想需要向T细胞中导入控制合成scc受体的基因
    C. 该设想可从患者体内获得T细胞,以防止免疫排斥反应发生
    D. T细胞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定向杀死食管癌等癌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
    1、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这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异常时,免疫反应过强、过弱或缺失,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或易被病原体感染等问题。
    2、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若该功能异常,则容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机体内的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
    【详解】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是鳞状细胞癌细胞产生的一种抗原,其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检测食管癌、鼻咽癌等肿瘤,scc浓度偏高可能说明其患食管癌、鼻咽癌等肿瘤,A正确;
    B、针对scc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通过导入并表达受体基因,需要向T细胞中导入控制合成scc受体的基因,利用免疫细胞的功能杀死肿瘤细胞,B正确;
    C、从患者体内获得T细胞,防止免疫排斥反应发生,C正确;
    D、T细胞借助scc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作用定向杀死食管癌等癌细胞,D错误。
    故选D。
    14. 在一定大小的培养瓶中、以一定量的酵母菌人工饲养黑腹果蝇,黑腹果蝇的数量呈“S”形增长。下列关于培养过程中黑腹果蝇的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黑腹果蝇在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
    B. 达到K值后延长培养时间,果蝇数量可能在K值上下波动
    C. 黑腹果蝇种内竞争逐渐增强,达到K值时种群出生率=死亡率
    D. 将等量果蝇培养在含更多培养液的大的培养瓶中,环境容纳量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种群数量增长包括“J”形增长曲线和“S”形增长曲线,S增长曲线是存在环境阻力的情况下的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所能允许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又叫K值。K值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增长速率为0。K/2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详解】A、S形增长的种群,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达到K值后延长培养时间,A正确;
    BC、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黑腹果蝇种内竞争逐渐增强,达到K值时种群出生率=死亡率,果蝇数量可能在K值上下波动,BC正确;
    C、将等量果蝇培养在含更多培养液的大的培养瓶中,资源相对丰富,环境容纳量增大,D错误。
    故选D。
    15. 锦州市通过对大凌河口滨海湿地采取养殖围堰拆除、地形重塑、盐沼植被修复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大凌河口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使大凌河口重现了“红滩绿苇、鸥鹭齐飞”的生态景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盐沼植被修复时适宜选择芦苇等当地植物进行补植
    B. 拆除围堰、地形重塑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 “红滩绿苇、鸥鹭齐飞”的美景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属于其间接价值
    D. 大凌河口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自生等原理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个价值分别是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生物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生物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潜在使用价值是指潜藏的、一旦条件成熟就可能发挥出来的价值。
    【详解】A、盐沼植被修复时适宜选择芦苇等当地植物进行补植,因地制宜,遵循协调原理,A正确;
    B、拆除围堰、地形重塑有利于增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
    C、生物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是生物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故“红滩绿苇、鸥鹭齐飞”的美景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属于直接价值,C错误;
    D、大凌河口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选择芦苇等当地植物进行补植)、自生(创造有利于生物组分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条件,合理布设)等原理,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选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将草鱼放入网箱中,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壳聚糖和甘草酸(作为免疫添加剂)后,进行投喂,研究不同免疫添加剂对草鱼血清中菌酶(LSZ)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免疫添加剂浓度和类型
    B. 酵母多糖对LSZ活性的影响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C. 高剂量的壳聚糖和低剂量的甘草酸均能促进LSZ的活性
    D. 酵母多糖可提高LSZ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的能力
    【答案】BC
    【解析】
    【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酵母多糖对LSZ 活性的促进作用,自变量为免疫添加剂浓度和类型(酵母多糖、壳聚糖和甘草酸),因变量为血清中菌酶(LSZ)活性,其他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一致。
    【详解】A、由柱状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免疫添加剂浓度和类型(酵母多糖、壳聚糖和甘草酸),A正确;
    B、酵母多糖对LSZ 活性的促进作用随添加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
    C、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0.22%)的甘草酸抑制LSZ的活性,C错误;
    D、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由柱状图可知,酵母多糖对LSZ 活性具有促进作用,因此酵母多糖可提高LSZ降低化学反应所需活化能的能力,D正确。
    故选BC。
    17. 遗传印记分为父源印记和母源印记,其本质是DNA序列甲基化后使相关基因处于失活状态。合子中被亲代印记的基因维持其失活状态终生不变,在这些个体形成配子时印记被重新“洗牌”,依其性别建立新的印记状态。天使综合征(As)是父源印记,母源等位基因活跃,如图为As父本和正常母本产生配子的图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父本的E基因可能来自其父亲或母亲
    B. 据图分析As最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隐性遗传病
    C. 具有遗传印记的E或e基因可能由于甲基化无法与酶结合
    D. 图中母本可产生两种无印记配子,二人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答案】BC
    【解析】
    【分析】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碱基序列上添加甲基的化学修饰现象,甲基化后DNA的碱基序列不变。
    【详解】A、由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知,父本形成配子时进行甲基化印记,母本形成配子时不进行甲基化印记。父本甲基化的E基因应来自其父亲,A错误;
    B、根据父本基因型为Ee,E甲基化修饰,父本患病可推知,As最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隐性遗传病,B正确;
    C、遗传印记分为父源印记和母源印记,其本质是DNA序列甲基化后使相关基因处于失活状态,具有遗传印记的E或e基因可能由于甲基化无法与酶结合因此呈现失活状态,C正确;
    D、由配子形成过程中印记发生的机制可知,父本形成配子时进行甲基化印记,母本形成配子时不进行甲基化印记,As患者和该正常母亲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D错误。
    故选BC。
    18. 科研人员使用6周龄雌性实验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人IL-17C的单克隆抗体7F10和10A7。取入IL-17家族的IL-17A,L-17B、IL-17C、IL-17D、IL—17E和IL-17F蛋白抗原适量,进行7F10和10A7的特异性鉴定,两种单克隆抗体均只与IL-17C抗原反应呈阳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髓瘤细胞和能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可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B. 进行多次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的目的是筛选获得所需细胞
    C. 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进行大规模培养时,常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 7F10和10A7均能准确识别IL-17家族的细微差异,可以大量制备
    【答案】ABD
    【解析】
    【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特定的抗原对小鼠进行免疫,并从该小鼠的脾中得到能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将多种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诱导融合,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对上述经选择培养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将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细胞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详解】A、骨髓瘤细胞和能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对过一定的方式诱导可融合成杂交瘤细胞,A正确;
    B、进行多次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的目的是筛选可获得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正确;
    C、杂交瘤细胞在体外进行大规模培养时,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C错误;
    D、单克隆抗体7F10和10A7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的特点,能准确识别IL-17家族的细微差异,D正确。
    故选ABD。
    19. 中枢性尿崩症是指抗利尿激素(ADH)缺乏而导致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引起以多尿、多饮、低尿比重和低渗尿为特征的综合征。患者尿比重常

    相关试卷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三)(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三)(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三原卷版docx、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五)(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五)(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五原卷版docx、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五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四)(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四)(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四原卷版docx、2024年辽宁省高考生物冲刺压轴卷四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