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规划与指导-专题01 中国古代政治 课件
展开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设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 ③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王位世袭
启即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2)分割相权,利于加强皇权。
1.古代中枢权力的演变
控兵权,分化事权,重文轻武
①设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 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③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
材料二 它设立于雍正年间,为清代所独创,它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
(1)秦始皇(赢政);丞相;明朝。(2)郡县制;行省制度。(3)军机处(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材料一体现的“政治建制”是由谁首创的?写出材料一中“?”处的官职名称。这一官职在哪一朝代被废除?(2)根据材料一可知,秦朝开创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元朝时,统治者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可知,哪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已经发展到顶峰”?(4)结合以上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为巩固统治,西周天子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做诸侯,授予他们土地和人民,诸侯必须定期朝觐、交纳贡赋、服从周王调兵。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意义:巩固了统治,扩大了控制范围。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郡县制,中央直接管理。全国36郡(行政长官为郡守),郡下设县(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名,监视地方。
宋太祖,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行省制度,下设路、府、州、县。影响深远。中央—中书省(山东、山西、河北等,称“腹里”)地方—岭北、辽阳、河南、江西、湖广,10个行省其他地区—吐蕃、畏兀儿
朱元璋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分散行省的权利。
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历程的特点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皇权不断加强。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
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
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①宗亲、功臣、先代贵族②王族是分封的主体③防止先代贵族作乱,巩固西周统治
观察分封制示意图思考,分封的对象有哪几类?分封有什么特点,其目的又是什么?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禁锢了思想,脱离实际,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1905年,废除科举制。
材料一(该)制度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袭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常识课
(1)材料一中该“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依据材料分析该“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结合所学归纳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两条即可)
(1)科举制度;考试成绩;科举制度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扩大官吏的来源,也可以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并且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和社会读书风气的发展。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一场比较彻底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39年,北魏(鲜卑族)统一北方;北方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联姻;用汉制,学汉礼。
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
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战争、和亲、人口迁徙、改革
“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遇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都取得了成功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并都巩固了国家统治
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为了实现国富兵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它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应坚持改革不动摇*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应符合国情*改革要勇于创新,善于学习,重用人才
每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夺情况,他们为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
请结合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阐述恩格斯的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原有的鲜卑习俗使其统治困难重重。为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孝文帝开始进行汉化改革,首先迁都洛阳,然后进一步学习汉族先进经济文化政策,如穿汉服、说汉语等。从而推动了本民族的汉化,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汉武盛世-汉武帝
洪武之治-明太祖永乐盛世-明成祖
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
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统治者勤于政事,善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民族交往和交融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善用人才,重视吏治稳定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统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知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①以民为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②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征前后进谏二百多次,很受唐太宗的赏识。
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的主要理念。任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
2.(2023·广西北部湾·6)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立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清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皇权 B.禁锢思想 C.发展经济 D.巩固边疆
3.(2023·内蒙古赤峰·4)明太祖时期编成《孟子节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书中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不准学习。这反映了明初( )A.重视文献整理 B.科举制度完善C.君主专制加强 D.重文轻武政策
1.(2023·山东泰安·3)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内容是( )A.开创科举制度B.设御史台C.设立三司 D.设立军机处
4.(2023年广东省)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A.地方治理强化 B.南方土地开发C.社会矛盾缓和 D.中央机构完善
3.(2023年广东省)《管子·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子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 )A.水利兴修B.诸侯征战C.儒学兴起D.私学发展
2024年中考规划与指导-专题30 考前20天强化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规划与指导-专题30 考前20天强化知识体系(中国古代史)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部分,强化整体概念,民族交融,第二部分,强化单元体系,第三部分,强化纵横联系,第四部分,强化中外时空,第五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规划与指导-专题27 中考材料题解题攻略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规划与指导-专题27 中考材料题解题攻略 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答题三部曲,题型及解题技巧,真题解析,实战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规划与指导-专题06 中外的侵略与反抗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规划与指导-专题06 中外的侵略与反抗 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