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实验探究题(力学)(讲练)【教师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758818/1-17161714674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9 实验探究题(力学)(讲练)【教师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758818/1-17161714674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9 实验探究题(力学)(讲练)【教师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758818/1-17161714674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9 实验探究题(力学)(讲练)【学生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758818/0-171617142642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9 实验探究题(力学)(讲练)【学生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758818/0-1716171426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9 实验探究题(力学)(讲练)【学生卷】-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758818/0-17161714265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19 实验探究题(力学)(讲练)-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与练(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9 实验探究题(力学)(讲练)-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9实验探究题力学讲练教师卷-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docx、专题19实验探究题力学讲练学生卷-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4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4
\l "_Tc24181"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4
\l "_Tc464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5
考点二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7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7
\l "_Tc24181"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8
\l "_Tc464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1
考点三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5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15
\l "_Tc24181"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16
\l "_Tc464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17
考点四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0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0
\l "_Tc24181"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21
\l "_Tc464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21
考点五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3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3
\l "_Tc24181"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24
\l "_Tc464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24
考点六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25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25
\l "_Tc24181"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27
\l "_Tc464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27
考点七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32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32
\l "_Tc24181"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4
\l "_Tc464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35
考点八 探究浮力大小跟它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38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38
\l "_Tc24181"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39
\l "_Tc464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40
考点九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44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44
\l "_Tc24181"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 45
\l "_Tc464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46
考点十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49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49
\l "_Tc24181"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51
\l "_Tc464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51
考点十一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55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55
\l "_Tc24181" 【核心提炼·考向探究】56
\l "_Tc4643" 【题型特训·命题预测】 57
考点一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2023·四川广元·中考真题)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 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
(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cm/s;
(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 ;
(2)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
(4)在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vAB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5)若将斜面的倾角增大,小车仍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的平均速度将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6)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华让小车从中点B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底端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这种做法正确吗?理由 。
2.小明用如图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 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或“B”)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中图)。屏幕图象如右图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 (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 m/s。
3. 如下图所示,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气泡从充满油的玻璃管底端向上运动的一张频闪照片,气泡从点A开始运动,频闪点B、C、D是每隔2s拍摄气泡位置,分析照片可知。
(1)CD间的距离为 cm,气泡在AD段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气泡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m/s。
(3)该气泡在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像,能反映出该气泡运动情况的是 。(填字母)
考点二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2023·江苏淮安·中考真题)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金属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2)将金属块放在左盘,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金属块的质量为 g;
(3)将金属块放入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
2.(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饮料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归零, 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如图乙所示,测得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为 g;向量筒中倒入部分饮料,如图丙所示,量筒中饮料的体积为 mL;用天平测得烧杯和剩余饮料的总质量为 40g,则饮料的密度为 kg/m3;
(3)只利用天平、两个完全相同的空烧杯和适量的水也能测量出饮料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调好天平,测出一个烧杯的质量m0:
②将一个烧杯装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③另一个烧杯装同样高度的饮料,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m2;
则烧杯内饮料的体积V= ,密度ρ= (两空均用已知量的字母表示,ρ水已知)。
1. 菜籽油是人们的主要食用油,不溶于水。请帮助小绵同学测定菜籽油密度。
(1)初步判断菜籽油密度与水密度的大小关系。向水中滴入几滴菜籽油,菜籽油最终漂浮在水面上,小绵据此判断菜籽油的密度 (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水的密度;
(2)测定菜籽油密度。进行如下操作: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放到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②用托盘天平测得装有菜籽油的烧杯总质量m0=63g;
③将烧杯中的部分菜籽油倒入量筒中,油面位置如图甲所示;
④再将装有剩余菜籽油的烧杯置于托盘天平左盘,横梁平衡后,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倒入量筒中的菜籽油质量m= g;
⑤测得菜籽油密度ρ= ×103kg/m3。
2. 小明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刚调节完天平平衡的情形。请你指出他调节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补上遗漏步骤后,为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接着他在量筒中倒入30mL的水,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以下操作会导致石块密度的测量值偏大的有: (多选,填字母序号)
A.读取量筒示数时视线俯视液面
B.先测石块的体积后测石块的质量
C.石块放入量筒时有部分水溅起附在筒壁上
3. 物理兴趣小组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一小组测量豆浆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指针静止时如图1甲所示。要使天平横梁平衡,首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直至天平平衡;
(2)测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为20g;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被测豆浆,测出它们的总质量为 g(如图1乙所示);
③将烧杯中的豆浆倒入量筒中,读出豆浆的体积如图1丙所示;
④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豆浆的密度为 kg/m3;
⑤上述实验中计算出的豆浆密度值偏大,为减小误差,可将测量步骤的序号排列顺序调整为 。
第二组同学测一小石块的密度(如图2),器材有:托盘天平(含砝码)、烧杯、细线、水和小石块。
(1)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小石块,将小石块浸没水中,用天平测出水、石块和烧杯总质量m1;
(2)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用天平测出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向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此时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3;
(4)上述实验过程可简化为如图2所示,设水的密度为ρ水;
则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 (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4.小非在野外找到大小不同的两块矿石,为了测量它们的密度,展开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天平指针指在如图所示位置,接下来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使横梁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矿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用量简测得小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该小矿石的密度为 g/cm3;
(3)小非实验过程中,将小石放入量筒中时有部分水被溅出,则测得小矿石的密度将 (填“偏大”或“偏小”);
(4)实验结束后,小非还想测量大矿石密度,可是发现因为石块太大,无法将其放入量衡中测量体积。小非改进了方法按照图乙中步骤测量大矿石的体积,矿石的体积是 cm3,这种测量方法使用了下列研究方法中的 。
A.控制变量法 B.等景替代法 C.类比法
5.小明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托盘天平、一个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如下测量,测量的部分数据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第三次测量物体的质量m3时,右盘中的砝码和称量标尺上游码如图乙所示,则其结果m3 = g;
(2)小明按照图甲的顺序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
第一步:调节好托盘天平,测出小空瓶的质量m1记为14g;
第二步:在小空瓶中装满水,并测出水和小空瓶的总质量m2记为44g;
第三步:倒出瓶中水,在瓶中装满酱油,并测出酱油和小空瓶的总质量m3;
(3)老师说小明的方法并不是十分精确的,经老师提示后,小明一想的确如此,请你写出造成实验不够精确的主要原因是 ;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所测酱油的密度为 kg/m3(保留两位小数);已知水的密度小于酱油的密度,则小明所测得酱油的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实际的密度。
6.小明在学习了“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后,想测量家里酱油的密度,他做了如下实验:
(1)测量前,小明将天平放到 上,并将游码归零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如图甲指向分度盘的左边,此时他应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
(2)小明先测量烧杯质量为10g,在测量酱油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酱油质量为 g;
(3)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图丙量筒中,读出酱油的体积 mL;
(4)计算酱油的密度为 g/cm3,其物理意义是 ;
(5)若采用上述方法,酱油密度的测量结果将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6)小王告诉小明,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如图丁,也可以完成该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
②在一个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倒入等体积的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求酱油的密度ρ酱油= (用m0、m1、m2、ρ水表示)。
考点三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小明用不同的力将手掌压在各种不同物体表面上向前推,发现感受不同,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压力的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的材料种类。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他进行了以下探究:
(1)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 ,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有关;
(3)如图甲、丙所示,小明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木板二上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此过程控制不变的影响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 ;
(4)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易稳定,改用如图丁所示的装置水平拉动长木板,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不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
2.(2023·四川雅安·中考真题)小雨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猜想一: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
猜想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 拉动,根据 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
(2)如图乙所示,在木块上放一个重物,重复上面的操作。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
(3)如图丙所示,将木块放在毛巾上,重复上面的操作。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压力大小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4)小雨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还与速度大小有关。她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传送带速度可以自由调节,物块始终相对地面静止,拉力传感器可以显示拉力大小。改变传送带速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出传送带的速度与时间(v-t)和拉力与时间(F-t)的关系图象。分析图b、c两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相对传送带运动速度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理由是: 。
1.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N,根据 原理可得,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相等;
(2)比较甲、乙两图可得: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通过比较 两图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2. 小宁和同学们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水平桌面上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砝码、长木板和毛巾,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长方体木块,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2)第一次测量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F1= N;
(3)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的关系;
(4)比较 两次实验所得的结论,可以解释鞋底做得凹凸不平的原因;
(5)从本实验的器材中,选取长方体木块和 ,再添加 还可以做“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
3.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沿水平方向 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通过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在 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鞋底上有花纹,可根据 两次实验的结论进行解释;
(3)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甲实验装置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的关系,改变拉动木块的速度,进行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分析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
(4)如图丁为改进的实验装置,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B,也能测出A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当拉动木板B向右运动时,A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 (选填“左”或“右”)。
4. 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利用完全相同的两块木块A、B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测量前,发现弹簧测力计指针不在零刻度线上,实验前应该先在 (选填“竖直”或“水平”)方向对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零;
(2)比较图中 两次实验说明: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图中丙、丁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图丙中木块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N;
(4)小明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所示。两个传感器可分别显示拉力和压力的大小。往沙桶中加减沙子的目的是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的关系;实验过程中,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5. 小华想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他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如图甲,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铁块,依据 原理可知:铁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N;
(2)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在接触面的 相同时,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下列选项中改变摩擦力的方法可由乙、丙两次实验证明的是
6. 冰壶运动被称为“冰上围棋”,比赛充满了智慧。冰壶比赛时, 运动员有时要不断地擦冰,这是为了改变冰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此,小兰和小海一起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探究。
(1)小兰和小海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方式, 使木块沿水平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Ff1与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的是图 的方式, 依据的是 知识;
(2)按图甲的做法, 在木块上加放砝码, 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 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Ff2,发现Ff2>Ff1。这说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更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 Ff3,发现Ff3>Ff2,这说明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冰壶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地擦冰,这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 摩擦的,目的是使冰壶在冰面上运动的距离更 一些。
考点四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和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来判断这个观点是否正确。
(1)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毛巾表面上移动的距离。再分别换用棉布和木板表面进行两次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①每次都使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 相同;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 。
(2)十六世纪末,伽利略已通过类似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运动的物体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在水平面上一直运动下去。因此,物体运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如图是伽利略的实验和推理示意图,属于推理的是 (选填“甲”或“乙);
(3)后来,笛卡尔进一步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十七世纪初,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4)上述实验及科学家研究成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将正确说法前的字母写在横线上)
A.科学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 B.科学推理是科学研究的方法之一
C.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观点 D.普通人观点可以质疑,科学家观点不可以质疑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两次实验中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 滑下,目的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2)由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 ,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 ,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两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最终都会静止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 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同学们分组进行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都使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
(2)按照图甲、乙、丙的顺序实验时记录的内容见下表:
同学们分析表中内容,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进一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不受阻力作用时,运动的小车将 ;
(3)上述实验除了用到实验推理的方法外,还用到了控制变量法和 法。
3.为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小车实验。
(1)三次实验时必需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 相同;实验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前进的距离就 (选填“越长”或“越短”),速度减小 (选填“越快”或“越慢”)。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运动;
(2)通过此实验我们得出牛顿第一定律,所涉及的物理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理想模型法 D.科学推理法
(3)在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 ,来改变阻力的大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从能量角度来看,是 能转化为动能,三次实验中小车到达平面时动能 (选填“相同”或“不同”)。
4.小舟骑自行车时发现,猛踩脚踏板提升车速后,车子能滑行的距离比不踩时远,车子在较光滑路面上滑行的距离比粗糙的路面上滑行要远。基于上述生活经验,小舟想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有哪些呢?他进行如下研究,装置如图。
【建立猜想】①……;②物体运动可能与阻力大小有关。
【设计方案】
方案一:在水平木板上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方案二: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和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交流反思】
(1)方案一的设计,小舟基于的猜想是 ;
(2)方案二中观察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距离最近,木板表面最远,由此现象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不受阻力的小车将 ;
(3)很多运动项目都需要助跑,如跳远、跳高、标枪等,目的是提高成绩,其原因是 。
考点五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2023·宁夏·中考真题)某同学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实验器材,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对比 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3)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一定时, ,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请列举一个生产生活中应用该结论的事例: 。
2.(2022·四川凉山·中考真题)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
(2)由 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对比乙、丙两图可以得出:当压力一定时,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丙两图,该同学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他的观点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1.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小桌、砝码、海绵等物品在水平桌面上进行探究。
(1)比较甲、乙两图的实验,可以得出 ;比较丙图和 图,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 p′(选填“>”、“=”或“F3,说明物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 有关。换用酒精再次实验的目的是 (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2.(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小李同学想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实验步骤如图(a)所示,甲、乙、丙、丁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
(2)小李利用三个不同物体a、b、c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中物体a、b的实验数据,小李得出的结论是: ;
(3)小李在探究物体c所受浮力的实验中,排除各种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发现物体c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它所受浮力,请分析实验操作中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
(4)小张利用身边的器材对小李的实验进行改进: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重物、溢水杯(由饮料瓶和吸管组成)、薄塑料杯(质量忽略不计)等器材,装置如图(b)所示。实验时小张逐渐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逐渐 ,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逐渐 ,若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为ΔFA,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为ΔF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ΔFA ΔFB(选填“>”、“=”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2 电与磁(讲练)-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2电与磁讲练教师卷-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docx、专题12电与磁讲练学生卷-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讲练)-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9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讲练教师卷-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docx、专题09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讲练学生卷-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6 密度 压强(讲练)-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与练(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6密度压强讲练教师卷-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docx、专题06密度压强讲练学生卷-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精讲练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