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758075/0-171616733983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758075/0-17161673398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758075/0-171616733990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历史文化村落是指形成于历史发展过程之中,保留至今且具有独特的物质形态及一定文脉特征的古村落,是人类聚落文明的重要遗产。浙江省“七山一水二分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村落众多。下图示意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的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整体距河较近,主要原因是有利于( )
A. 贸易B. 渔猎C. 取水D. 防洪
2. 浙江省西南部山区历史文化村落密度较高,主要是因为其( )
A. 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性大B. 气候宜人,适宜居住
C. 人口密集,村落数量多D. 相对独立,受外部扰动小
3. 浙江省位于阴坡的历史文化村落数量是阳坡的1.41倍,其原因可能是阴坡( )
A. 光照多B. 耕地多C. 降水多D. 地势低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对于人类来说,河流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水源、渔猎和交通运输等。浙江省位于我国历史上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历史文化村落修建在河流附近,主要是因为取水方便,C正确;古村落的主要产业是种植业,贸易量有限,渔猎的量有限,AB错误;村落建在河流沿岸反而容易遭到洪水的侵扰,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高海拔的山来这里 全站资源一元不到!地地区可以为历史文化村落提供相对独立的地理空间单元,降低村落的可进入性,从而减轻外部扰动对村落的影响,使村落得以较好地保存,D正确;浙江省西南部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人口流动性差,A错误;与北部平原相比山区地形崎岖,更不适宜居住,人口更加稀疏,B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阴坡光照条件不如阳坡,A错误;浙江省受山脉影响地形破碎,而历史文化村落是农耕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故可以推断阴坡耕地较多,B正确;阴坡为北坡,处于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少,C错误;阴坡和阳坡的地势相差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区域文化特征是区域内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适应性表现,其中包括聚落选址,形态,分布以及相应的产业活动等。
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湖泊,湖泊水位年内和年际变化较大。枯水期水落滩出,湿生草本植物迅速生长,形成广袤的草洲;丰水期湖水漫滩,随着水位上升,鄱阳湖草洲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和相似度降低。下图是鄱阳湖草洲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4. 鄱阳湖丰水期水位上升会导致草洲( )
A. 面积和斑块数量持续减少B. 面积和斑块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C. 斑块数量持续减少,面积先扩大后缩小D. 面积持续缩小,斑块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5. 鄱阳湖草洲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相似度随水位上升而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人类活动B. 草洲斑块数量C. 草洲连通度D. 湖水温度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鄱阳湖水位上升会逐渐淹没草洲,使草洲面积缩小;淹没初期,水会将草洲分割,使草洲斑块数量增加,但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随水位上升草洲斑块数量就会减少。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鄱阳湖水位上升,草洲的连通度下降,使得植物物种难以扩散到异地斑块,增加了其在区域内灭绝的可能性,物种丰富度下降;同时降低了草洲间植物物种交流与交换的可能,进而降低物种的相似度,C正确;人类活动对水位升降影响小,A错误;草洲斑块数量和湖水温度基本不影响草洲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相似度,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一生物种类丰富。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一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一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食物缺乏等。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一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污染物的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对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太湖流域治理需要统筹考虑多河道防洪、治污、引水、航运等功能。太浦河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西起太湖,东至黄浦江,既是太湖洪水的主要排泄通道之一,也是太湖向下游地区供水的骨干河道。京杭运河是长江三角洲高等级干线航道之一,与太浦河在苏州市交汇。下图是太浦河和京杭运河两种交汇方式示意图,其中平交方式是在京杭运河入太浦河处设置水闸及船闸,立交方式是通过设置水立交使两河减少直接水体联系。完成下面小题。
6. 太湖流域治理需要统筹多河道功能,主要是由于该流域( )
A. 河网密布,相互交叉B. 河流交汇,呈向心状
C. 河流发散,呈放射状D. 流程较长,相互连接
7. 对于平交方式,当京杭运河水质较差时应( )
A. 关闭水闸和船闸B. 关闭船闸,打开水闸
C. 打开水闸和船闸D. 关闭水闸,打开船闸
8. 为保障两河功能充分发挥,立交方式最适合采用( )
A. 太浦河通过地下涵洞穿京杭运河B. 京杭运河通过地下涵洞穿太浦河
C. 太浦河通过高架水桥跨京杭运河D. 京杭运河通过高架水桥跨太浦河
【答案】6. A 7. D 8. A【解析】
【6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太湖流域河网密布,河流相互交叉,河流间相互作用较强,河流的功能可能会相互影响,故治理时需要统筹多河道的功能,A正确;太湖有入湖和出湖河流,河流不呈向心状,也不呈放射状,BC错误;流程长短对流域统筹多河道治理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太浦河是太湖下游地区的重要水源,当京杭运河水质较差时,应关闭水闸减轻京杭运河对太浦河的影响;京杭运河是高等级干线航道,应打开船闸不影响其航运功能。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要想保证京杭运河的航运功能,就不能采用地下涵洞或者高架水桥的方式经过太浦河;太浦河若采用高架水桥的方式经过京杭运河,就会影响其排洪功能;太浦河采用地下涵洞的方式穿过京杭运河,既能避免对京杭运河的航运产生干扰,又能保证其排洪和供水。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近代以来,随着太浦河开挖、新运河开凿,形成了京杭大运河新老运河、頔塘河与太浦河在平望两两十字交汇的井字形独特布局,呈现出如今的“平望·四河汇集”壮景。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区域分布有固定、半固定和流动沙丘。区内年降水量东部为350~400毫米、西部为100~200毫米,年蒸发量可达2000~2900毫米。下图示意浑善达克沙地不同降水分区的植被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信息直接反映了( )A. 夏季风影响区域降水B. 降水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C. 地下水水位变化D. 土壤肥力的空间差异
10. 流动沙丘最主要分布区域降水可能是( )
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完善农村物流众包模式的措施有,立夏节气,我国江南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