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9页。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两部分。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祝你考试顺利!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7分。1~4小题,7~8小题,每题2分;5~6小题,9~11小题,每题3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拆散(chāi) 祷告(dǎ) 贮蓄(zhù) 咄咄逼人(duò)
B. 收敛(liǎn) 纠纷(jiū) 黄晕(yùn) 恍然大悟(huǎng)
C. 姊妹(zǐ) 莅临(wèi) 应和(hè) 人迹罕至(hǎn)
D. 云霄(xiā) 霎时(chà) 酝酿(niàng) 诲人不倦(hu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咄咄逼人(duò)——duō;
C.莅临(wèi)——lì;
D.霎时(chà)——shà;
故选B。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 ,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 ,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 ,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A. 环节 音律 光彩B. 细节 音律 光彩
C. 细节 旋律 色彩D. 环节 旋律 色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环节:某些动物来这里 全站资源一元不到!(如蚯蚓、蜈蚣等)的躯体中许多相连接而又能伸缩的环状结构;比喻互相关联的事物中的一个。细节: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在此形容人生像书籍一样,应多些精彩的情节,应使用“细节”。
第二空:
音律:音乐的律吕、宫调等;泛指乐曲,音乐。旋律:若干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节奏的序列。
用“昂扬”加以形容,应使用“旋律”。
第三空:
光彩:光荣,荣耀;光辉,光泽,色彩;光亮华丽。色彩:颜色,也比喻某种情调或思想倾向。
用“亮丽”加以形容,应使用“色彩”。
故选C。
3.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 )
A.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B.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 夏天的西樵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D. 防止堰塞湖不再威胁下游安全,部队采取果断措施。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缺少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
C.搭配不当,可将“好季节”改为“好地方”或将“夏天的西樵山”改为“西樵山的夏天”;
D.否定不当,去掉“不”;
故选B。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B. 我们问美术老师:“是不常见的东西难画呢?还是常见的东西难画?”
C.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D. 我们再会面的时候,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皱纹。
【答案】B
【解析】
【详解】B.选择疑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故选B。5. 下列对古诗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 “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 《观沧海》“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C. 《次北固山下》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一、二句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三、四句通过丰富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理解、鉴赏。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作者运用想象,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有误;
故选B。
阅读《秋天的怀念》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6. 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 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7.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句话的含意是( )
A. 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
B. 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
C. 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 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8. 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
A.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B.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 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D.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答案】6. A 7. D 8. A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选项中的“自己暗自伤心”表述有误,这并非原文中的直接描述,而是对母亲心情的推测,不够准确;
C.选项中“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表述有误,原文中并未提及,属于过度解读;
D.选项中的“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是对原文的过度解读,原文并未提及这些;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这句话是母亲在儿子失去生活希望,自暴自弃时说的,她希望儿子能和自己一起坚强地活下去,珍惜生命。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地活下去”,未体现“咱娘俩儿”两者共同扶持的意味,故有误;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只提到了母亲,没有涉及儿子,表述有误;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是对母子病情的过度解读,原文并未明确提及;
D.“互相依靠,互相鼓励”最符合语境,表明母亲希望儿子能和自己一起坚强地活下去;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这句话直接描述了母亲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的情况,句子中表现了意外和悲痛情感。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这句话直接描述了母亲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的情况,与“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所表达的意外和悲痛情感相呼应。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虽然也提到了意外,但并未直接对应到母亲的离开;
C.“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描述的是母亲的病情,与诀别无直接关联;
D.“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同样描述的是母亲的病情,同样与诀别无直接关联;
故选A。
根据《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回答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 期:约定
B. 太丘舍去 舍:舍弃C. 相委而去 相:互相
D. 元方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
10.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B.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C. 待君久不至,已去。
D. 友人惭,下车引之。
1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本文中的“家君”与“尊君”,前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后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C. 面对父亲友人的责难,元方据理抗辩,强调了“信”和“礼”的重要性,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方正”之气。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信重礼。
【答案】9. C 10. B 11. B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C.句意: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通假字。
B.句意: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家君”与“尊君”,后者尊称对方的父亲,前者谦称自己的父亲;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第Ⅱ卷
二、(本题共1小题,共8分)
12.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
(5)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 ,__________ 。
【答案】 ①. 山岛竦峙 ②. 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 断肠人在天涯 ④. 风正一帆悬 ⑤. 正是江南好风景 ⑥. 一夜征人尽望乡 ⑦.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⑧. 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竦峙、涯、悬”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自幼聪敏,三岁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五岁,日受千余言①,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②,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③中前列。
【注释】①言:字。②膏火:灯火。膏,照明用油。③每:常常,经常。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日受千余言 日: (2)澄候母寝 寝:
1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
15. 结合选文,说说吴澄聪明好学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3. ①每天 ②睡觉 14. 母亲担心他勤奋过度,就节用读书照明用的灯火,不多给他。
15. 吴澄三岁的时候能出口成诵,九岁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突出了他的聪明。写他每天学习的东西很多,以至到第二天早晨,在母亲的阻挠下仍然想尽办法读书,体现了他的好学。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每天学习一千多字。日:每天;
(2)句意:吴澄等母亲睡觉后寝:睡觉。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忧。担心;过勤,勤奋过度;节,节约;与,给。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自幼聪敏,三岁教之古诗,随口成诵”“九岁,从群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可知,吴澄三岁的时候能出口成诵,九岁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突出了他的聪明。根据“五岁,日受千余言,夜读书至旦。母忧其过勤,节膏火,不多与。澄候母寝,燃火复诵习”可知,吴澄每天学习的东西很多,以至到第二天早晨,在母亲的阻挠下仍然想尽办法读书,体现了他的好学。
【点睛】参考译文:吴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自幼聪敏,三岁教给他古诗,随口就能背诵。五岁每天学习一千多字,读书从夜晚到早晨。母亲担心他勤奋过度,就节用读书照明用的灯火,不多给他。吴澄等母亲睡觉后,又燃灯读书。九岁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总是名列前茅。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阅读《沉默的竹笛》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临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停留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己悄悄地散去,心情澄澈空明。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②好长一段日子,我为能拥有一枝笛子而心神恍惚。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
③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我吹着竹笛走在乡村田野上的情景:落日如一颗水灵灵的红草莓点缀在暮霭笼罩的山尖,横过头顶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我一边吹着竹笛——显然是不成曲调的呜呜声,一边大踏步地把苍茫暮色下的动人风景甩在身后。这时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漂泊天涯的江湖侠客,心里汹涌着英雄纵横天下的豪情。
④从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开始,我就决心把自己训练成一个优秀的吹笛手。为了学会吹笛子,我付出了许多汗水和心血。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但我吹得特别认真。竹笛在人家手里是一根音乐的神奇魔术棒,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唉,想不到吹笛竟会是这样的艰难。
⑤在一次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要求每个同学表演一个节目。几个调皮的同学就恶作剧地起哄,要我为大家表演吹笛子。天哪,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但强烈的自尊心迫使我孤注一掷。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从那以后,我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
⑥后来,那枝带给我幸福和耻辱的竹笛一直静静地悬挂在我的窗前。岁月悄然而过,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从不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沉默的竹笛啊,我无心再次吻你于唇,吹一曲欢快的歌谣,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你便足够了,你的沉默其实高奏着我对少年烂漫心事的凭吊和酸涩的回忆。
16. 根据提示按顺序依次梳理文章内容:
16岁一个忧伤春夜,听竹笛;(1)________,_______;那个下午,吹竹笛;(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1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
落日如一颗水灵灵 红草莓点缀在幕霭笼罩的山头,横过头项的归鸟翅膀上涂着夕阳粉红的胭脂,嫩绿的小草在晚风中飘动,像是生命活泼的舞蹈。
18. 文中的“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后来那竹笛却“沉默”了。你能找到几点原因?请把它写下来。
1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A.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记叙了“我”从希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到发誓再不吹竹笛的过程,表现了“我”对竹笛的厌恶之情。B.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在叙事过程中,加入大量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 第⑤段加点词“孤注一掷”写出了“我”在被同学恶作剧起哄时,决心冒险一试的心理,为后文“发誓再也不吹笛子了”作铺垫。
D. 原本“我”一心想做个“快乐的吹笛手”,却因班会课上表演的失败内心受挫放弃愿望,看来“我”意志薄弱,内心脆弱。
E. 文章融记叙、议论、抒情为一体,少年往事中蕴含对生活体验的深度思考,看来有些梦想永远不会开花结果,但追梦过程中动人的细节也能丰富生命的内涵。
【答案】16. ①.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 ②. 买竹笛 ③. 清晨深夜 ④. 练竹笛 ⑤. 一次班会课 ⑥. 演竹笛
17.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把“落日”比作“草莓”,将“小草飘动”比作“生命的舞蹈”,同时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描绘一幅傍晚美好的图画,表现“我”吹竹笛时愉悦的心情。
18. 班会课上表演失败,内心受挫;辛苦练习没有结果;长大后悟得了有些事并非想做就能成功,并非努力就有结果。 19. AD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全文以“竹笛”为线索,贯穿全文。在概括情节时要围绕线索概括。
题干“16岁一个忧伤的春夜,听竹笛”对应第①段;结合第②段“终于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如愿以偿地从一个摆地摊的老人那里买到了我盼望已久的竹笛“,由此概括出: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买竹笛;
“那个下午,吹竹笛”在第③段;
结合第④段“清晨,我常常拿着竹笛,跑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对着葱郁的群山大声吹着,让笨拙的笛声唤醒崭新的一天。深夜,同学们沉浸在梦乡里,只有我坐在空旷的操场上,如痴如醉地吹着竹笛”可概括出:清晨深夜,练竹笛;
第⑤段“在一次班会上”“面对全班同学,我终于勇敢地拿起了竹笛,涨红了脸,坚持着把最后一个音符吹完,便逃出了教室”,由此概括:一次班会课,演竹笛。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结合题目的提示,从修辞角度来赏析;先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句中把落日比作红草莓,把小草的飘动比作舞蹈,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夕阳粉红的胭脂”“舞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该句描写的景物美好、温馨,结合第③段“第一次拥有竹笛的那个下午是我人生中最美丽的一个下午”衬托了“我”拥有竹笛后的喜悦心情。
【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④段“笛声一点也不悠扬动听”“在我的手里却成了一根没有灵感的干枯竹枝”可知辛苦练习没有结果;结合第⑤段“我根本吹不成一首完整的曲子”“在无人的山坡上,我抚摸着被泪水浸润的竹笛,伤心欲绝”可知班会课上表演失败,内心受挫;结合第⑥段“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只是因为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可知长大后悟得了有些事并非想做就能成功,所以释然。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文章最后“多少年后,当我凝眸竹笛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回想少年时代的往事”,“我”虽然放弃了练习竹笛,但对竹笛并没有感到厌恶。
D.有误,“我”最终放弃了吹笛的愿望,是因为“我”认清了自己,知道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吹出完整的曲子。
故选AD。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 (12分)
(一)综合性学习 (5分)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天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某班将开展以“津城换新颜”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20-21题。
【材料一】为了让津城的夜晚更加明亮、美丽,天津市把深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作为市容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进一步完善城市照明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街区、道路增设了功能性照明设施,优化了广场、桥梁、临街建筑的景观性照明。
【材料二】为了使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更洁净、卫生,天津市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生活垃圾的清运管理工作,对城区老旧公厕集中进行了改造提升,还加大了封闭市场建设、道路保洁维护、排水系统修缮等工作的落实力度,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净化进程。
【材料三】2018年,天津市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通过加大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体系、创建“明厨亮灶”餐饮示范单位等措施,保证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
【材料四】
天津城市绿化情况统计表
时间
绿地率(百分比)
人均绿地面积(平万米)
20. 上面四则材料中与“津城换新颜”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______。
21. 根据上面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往市容建设过程中,做了哪些方向的工作。
【答案】20. 材料三
21. 深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进一步推动城市净化进程;逐年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解析】
【20题详解】
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材料三的内容是“天津市进一步强化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与“津城换新颜”这个主题无关。
【21题详解】
考查对材料要点的概括。通读全部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材料一讲的是深入推进“城市亮化工程”。材料二讲的是进一步推动城市净化进程。材料四通过对表格中数字的比较分析可得出逐年增加城市绿地面积的结论。
(二)名著导读(7分)
22.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答案】迎神赛会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痛,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23.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并说明了在仙台医专时_______的一生中重要的经历。2015年
33
10
2016年
35
12.2
2017年
39
15.6
【答案】弃医从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藤野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创作的回忆性散文。该作品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几个生活片段,特别是与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的过程。同时,文章也回顾了作者在仙台医专时探索救国道路和思想转变的重要经历。在这一重要经历中,作者原本跟随藤野先生学习医学,但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以及对中国留学生的偏见和歧视,这使他深感愤慨和痛苦。此外,他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悲惨遭遇和苦难生活,这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感。因此,他毅然决定放弃医学,改为从事文艺运动,以唤醒人民群众起来革命。这一决定标志着他的思想从科学救国的改良主义道路转变为通过文艺唤醒民众的斗争道路。
24. 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回答后面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①文段选自_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
②文中的“他”指的是 _____,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答案】 ①. ①文段选自《朝花夕拾》 ②. 作者是鲁迅。 ③. ②文中的“他”指的是范爱农, ④. 他是一个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穷困潦倒的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要注意分析文段的内容来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内容分析人物的形象。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此文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一篇。《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范爱农》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体现了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此文通过描述范爱农的悲剧遭遇,既揭露了封建社会对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的摧残,又对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对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病态,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六、作文 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5. 作文
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2)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600字以上。(3)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答案】例文:
雪带给我快乐
寒风凛冽,天空中纷纷扬扬下起了雪,就如柳絮被风吹过,从空中慢慢飘落,就是雪带给我的快乐。
冬天,只要一下雪,就是我们的乐园,雪下得越大,玩得就越尽兴,还记得那时,几个小伙伴们都在一起,打雪仗是我们经常干的事情,都不怕冷,其实有手套的,但是我们都不戴,因为戴上后,雪球的效果就没有徒手捏的更好,就算手冻的通红,大家也不停止,笑容也不停止,最好玩的打法就是向别人脑袋上扣雪球,顿时脑袋就冰冰凉凉的,雪还会渗进衣服,吸收身体的热量,瞬间融化,衣服就全湿了。
小时候堆雪人的记忆很少,但是也堆过几会,一回和小伙伴堆了一个微型的雪人,比腿高一点,随便从别人家找两根棍,两根插在雪人两边,作为胳膊,再找两个鹅卵石放在雪人眼睛的位置,鼻子也是一块鹅卵石,用手画出一张嘴,这样我们便做成一个小雪人,大家都很开心。
雪越积越多,被车轧过就结成了冰,我总是爱在冰上滑来滑去!挺酷的!如风一样的男子。滑冰也要注意安全,校园漫步的人很多,而我却在冰上滑来滑去,一个不留神脑袋就着地,大家开心地笑了,我也挺开心地,也自然地笑了。
今年的雪来的出奇的晚,一月多才下雪,大家和我期盼以久的雪终于来到来了,教室外面一片白色的世界,可苦了值日生,班里的同学都迫不及待的走出教室去玩,临近期末考试,很多好同学都去打雪将,就连我也出去玩了,所有人玩的都不亦乐乎。
我亲爱的雪,冬天是你陪我度过,那美好的时光,怎么能叫我忘记,因为是你带给我的快乐。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由三部分构成:提示语、题目、写作要求。先看提示语,关键词“初中生活”暗示我们选材范围只能是初中,“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提示了我们可供写作的内容,省略号意味着还可以写其他方面。“人、事、景”再次提醒我们只要是跟初中生活有关的都可以。“快乐”“感动”强调了写作的主题。再看题目部分,除了告诉我们写作的题目,还告诉了我们写作文体,只能写记叙文。写作要求部分,除了作文的常规要求,再次强调要以初中生活为素材。在此基础上,我们打开自己的思维,搜寻一下,进入初中以来,有哪些让我感动或者快乐的人、事、景。比如感动的人: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快乐的事:新生自我介绍,开学典礼;快乐的景:崭新的校园,美丽的校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
这是一份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性学习和名著,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