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I阅读(共5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人应该保持好奇
    ①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传奇。这是我读史的感想,也是我从个人经验中得出的结论。
    ②我发现就同一件事,每个人讲的都不一样;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每一次讲述的也不一样。虽然这些事过去了也不过就是几十年的光景,但它们已经变得众说纷纭,除了主干性的事件还有那么点影子外,细节已经丰富多彩,难辨真假。我发现这些故事在被讲述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加工润色、升华提高。英雄被传说得更英雄,奇人被传说得更出奇。没有任何一个故事讲述者,是不对自己讲述的故事添油加醋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肯完全客观地记述历史。因为人毕竟是有感情的,有好恶的,想客观也客观不了。
    ④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就知道了,由于遭受过无妄的酷刑,他是一个对刘姓王朝充满怨恨的人。凡是遭到刘家迫害,或被刘家冤杀的人,他都寄予了深深的同情,描述到他们的功绩时,总是绘声绘色地赞美,极尽夸张之能事。譬如对大将军韩信,对飞将军李广,对楚霸王项羽。他把项羽列入“本纪”,让他享受与帝王同级待遇。他写韩信和李广的列传时不直呼其名,而称“淮阴侯”、称“李将军”,只一标题间,便见出无限的爱慕和敬仰。由此推想,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历史,都是被史学家、文学家和老百姓大大地夸饰过的,都是有爱有憎或是爱憎分明的产物。我们与其说是读史,还不如说是在读传奇;我们读《史记》,何尝不是在读司马迁的心灵史。
    ⑤而司马迁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最早提出司马迁好奇的是汉代的杨雄。宋代的苏辙也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杰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⑥好奇是司马迁浪漫精神的核心。他在二十岁左右,即“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好奇之心促使他游历名山大川,探本溯源,开阔眼界,增加阅历,也使他的文章疏密参差,诡奇超拔,变化莫测 。
    ⑦司马迁好奇,尤好人中之奇。人中之奇谓之才,奇才。他笔下那些成功的人物都有出奇之处,都有行为奇怪、超出常人之处。而所有的奇人奇才,都是独步的雄鸡、行空的天马。
    ⑧所以说一部《史记》,正是太史公抱满腹奇学,负一世奇气,郁一腔奇冤,写一世奇人之一生奇事,发为万古千秋之奇文。
    ⑨欣赏奇才,爱听奇人奇事,是人类好奇天性的表现。只有好奇,才能有奇思妙想。只有奇思妙想,才会有异想天开。只有异想天开,才会有科学的进步和艺术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就是社会的进步。
    1. 为什么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传奇?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即使是同一段历史,不同人的讲述可能是不相同的。
    B. 一个人多次讲述同一段历史,不会每次都完全相同。
    C. 历史在被反复讲述过程中,重点变得越来越突出。
    D. 即便是专业的史学家,也无法完全客观地记述历史。
    2. 关于司马迁的“好奇”,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的好奇心驱使他探索各地的自然与人文。
    B. 司马迁的好奇源于他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
    C. 司马迁的《史记》中记录了他好奇的奇人奇事。
    D. 司马迁的好奇使《史记》成为千古传颂的杰作。
    3. 结合第⑨段内容,简要概括人为什么应该保持好奇。
    【答案】1. C 2. B
    3. 好奇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根据文章第②段可知,原文中并没有提到“重点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一观点。相反,原文强调的是历史在讲述过程中被不断地加工润色、升华提高,并融入讲述者的个人情感和观点,但没有说明“重点”的变化,因此C项不符合文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有误。原文并没有明确指出司马迁的好奇源于他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阅历,相反,是他的好奇心驱使他去游历名山大川,开阔眼界,增加阅历。换句话说,是好奇心在先,而视野的开阔和阅历的丰富是好奇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因此,B项不符合文意。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在第⑨段中,作者明确指出好奇心的重要性。首先,好奇心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当一个人对某事物产生好奇时,他会不断去探索、去了解,这种探索的过程往往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创造力的发挥。其次,好奇心推动科学的进步和艺术的创新。科学和艺术都是基于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表达,而好奇心正是驱动这种探索和表达的原动力。科学家因为好奇而探索自然规律,艺术家因为好奇而创造美的作品。最后,好奇心的存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人类思想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好奇心鼓励人们不断挑战现状,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的精神追求,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综上所述,人应该保持好奇,因为好奇是创造力的源泉,是科学和艺术进步的动力,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推动力。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淡欲有书
    ①天气晴好的午后,终于放下手机,走进了新华书店。已不知有多久没来过,一楼已经变成了商场,书店已被排挤到了二楼和三楼的空间。书依然很多,人却极少,冷清无比。后来又去了趟图书馆,不管是外借部还是阅览室,依然是众多的书和寥寥的人。
    ②记得中学的时候,我们常常去书店,那时还不是开架售书,我们只能隔着柜台,看着那些书的 封面暗暗地心痒。或者在周末,相约去图书馆,在阅览室里静静地看杂志。那时的光阴很缓慢也很宁静,有时候去郊外玩,也会带上本书,坐在河边的草地上看上一会儿。而且互相之间借书已是常事,总是感觉这个世界有了书,真好,可以让我们的心自由地栖飞于那些情节和情境之中。
    ③而现在的状况,所有人都了解。还能坚持着读书的,或者,能对书有着那种清澈的情感的,都拥有着这个越来越繁华的尘世间最淡泊最怡然的心灵。有的人用手机看了许多书,而且每天都看,看到很晚。起初的时候,我也这样,后来在眼睛越来越模糊之后,还是更眷恋于纸质书籍的那种存在感。特别是翻动书页时,手与纸张的接触,细微的感受,就如轻轻接近一个故事的美好。且不去说手机的影响,只说书的变迁,从形式到内容,总让猝不及防的我,有着深深地失落。幸好书店还在,图书馆也还在,它们还在坚持着坚守着,等着迷失的我们。
    ④让书失去了生活中那么美好地位的,并不是现代生活的繁华与多姿,而是我们的心于这样的繁华多姿中却日益苍凉麻木,许多东西都已在心底淡去,何况那些默然的书。《菜根谭》中说:淡欲有书,神仙之境。其下解释为: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如果心中没有各种欲望,心境便会明阔辽远,而有琴书相伴,就会像洞天中的神仙般逍遥而惬意。
    ⑤欲望让我们忙碌,让我们躁动,而更可怕的是,有些欲望披着梦想的外衣,竟让我们堕落得无 怨无悔。这个时候,书在哪里?在精美的书柜中成为摆设,在某一天心血来潮时的查找,在时光深处,在眼中,却不在心里。就算每天都奔波劳碌,为了欲望也好,为了梦想也好,总有属于自己心灵的时间吧?哪怕只是短短半个小时,拿本书让心静下来,慢慢地读上几页。这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酝酿。
    ⑥书,改变的不是我们的生活,而是我们的心境,更深远的,不要去想。朴素地与书共处,不带有任何功利任何目的,心才会真正地淡然恬然,从而超然。就像那些在书店里站着看书的人,岁月都在他们身畔泛着涟漪。即使走出书店大门,如旧的生活依然汹涌而来,可是心底却已经有了一片温柔宁静的湖泊。
    ⑦淡欲而有书,我们不一定要做超凡的神仙,只要能回归自然纯朴,重新成为一个烟火尘世中的凡人,守着一窗的生活,那么,书就会是手中的眷恋,心头的温暖。就像遥远的朴素年代,面对一本书,人们脸上泛起的澄澈笑意。
    4. 读①②段,说说这两段分别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读第③段,说说“我”为什么重新选择阅读纸质书籍。
    6. 读④⑤段,说说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让书失去生活中的美好地位”。
    7. 读⑥⑦段,说说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4. (1)作者对于现在人们不再读书的感慨和惋惜;(2)作者对于以前美好读书时光的怀念。
    5. (1)长时间的手机阅读后,眼睛不适;(2)眷恋于纸质书的存在。
    6. (1)舍弃过多的欲望;(2)每天都找时间静心读书。
    7. (1)拥有恬淡(宁静)的心灵;(2)拥有精神的依托(慰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结合第①段“已不知有多久没来过,一楼已经变成了商场,书店已被排挤到了二楼和三楼的空间。书依然很多,人却极少,冷清无比。后来又去了趟图书馆,不管是外借部还是阅览室,依然是众多的书和寥寥的人”可知,作者发现书店里和图书馆的书很多,但人很少,十分冷清,由此看出大多人已不读书,从中可体会到作者对于现在人们不再读书的感慨和惋惜;
    结合第②段“记得中学的时候,我们常常去书店,那时还不是开架售书,我们只能隔着柜台,看着那些书的 封面暗暗地心痒。”可知此段写了作者回忆起中学的时候常常去书店的事情。“或者在周末,相约去图书馆,在阅览室里静静地看杂志。那时的光阴很缓慢也很宁静,有时候去郊外玩,也会带上本书,坐在河边的草地上看上一会儿。而且互相之间借书已是常事,总是感觉这个世界有了书,真好,可以让我们的心自由地栖飞于那些情节和情境之中”描述了中学读书时的美好时光。从作者的描述中可看出作者对于以前美好读书时光的怀念。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③段中的“有的人用手机看了许多书,而且每天都看,看到很晚。起初的时候,我也这样,后来在眼睛越来越模糊之后,还是更眷恋于纸质书籍的那种存在感。特别是翻动书页时,手与纸张的接触,细微的感受,就如轻轻接近一个故事的美好。”可知,“我”重新选择阅读纸质书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时间用手机看书,眼睛越来越模糊;二是更眷恋于纸质书籍的那种存在感。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④段“让书失去了生活中那么美好地位的,并不是现代生活的繁华与多姿,而是我们的心于这样的繁华多姿中却日益苍凉麻木,许多东西都已在心底淡去,何况那些默然的书”可知,现代生活的繁华与多姿让我们的心变得日益苍凉和麻木,包括书都已经在心底淡去;
    结合第⑤段中的“欲望让我们忙碌,让我们躁动,而更可怕的是,有些欲望披着梦想的外衣,竟让我们堕落得无 怨无悔。这个时候,书在哪里?”“哪怕只是短短半个小时,拿本书让心静下来,慢慢地读上几页。这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酝酿”可知欲望让我们变得忙碌和躁动,自然就无暇看书,因此,避免“让书失去生活中的美好地位”需要弃过多的欲望,并每天坚持哪怕短短半小时来阅读。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第⑥段“书,改变的不是我们的生活,而是我们的心境,更深远的,不要去想。”“即使走出书店大门,如旧的生活依然汹涌而来,可是心底却已经有了一片温柔宁静的湖泊”可知,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心境,让我们的心灵温柔宁静;
    结合第⑦段“淡欲而有书,我们不一定要做超凡的神仙,只要能回归自然纯朴,重新成为一个烟火尘世中的凡人,守着一窗的生活,那么,书就会是手中的眷恋,心头的温暖”可知,书是是手中的眷恋,心头的温暖,这是书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慰藉,因此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精神的依托。
    三、(7分)
    阅读《经典常谈》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
    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 《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8. 选文介绍了什么?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9. 本文作者是朱自清,从选段中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做学问上有何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8. 选文介绍了“四书”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9. (1)学识渊博(2)治学严谨(3)有批判/思辨精神(4)深入浅出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由第一段“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可知《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
    由第二段“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和“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可知:二程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
    由第三段“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可知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
    因此可概括出选段内容:介绍了“四书”的由来和演变过程。
    【9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形象特点分析。
    由“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和“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等可知,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考证介绍四书的由来,表现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传授知识时能做到深入浅出;
    由“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可知,作者对人们读四书有自己的看法和认知,富有批判精神。
    四、(3分)
    10.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①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②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③上秋帆远,白帝城④边古木疏。
    圣代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②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③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④白帝城:今属重庆。⑤圣代:古人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美称。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诗人的一“嗟”一“问”,表现了他对被贬友人们的深厚情谊。
    B. 颔联中诗人思念友人留下了“数行泪”,又寄出“几封书”慰问友人。
    C. 颈联并非实写,而是想象两位去往不同方向的友人将看到的风景。
    D. 尾联的“多雨露”虽有微讽之意,但重点在于“莫踌躇”的劝勉之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主旨。
    B.有误。颔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中,“数行泪”和“几封书”并非诗人自己的情感表达,而是他想象被贬的两位友人分别去往峡中、长沙,可能会经历的情景。诗人在此是以他们的角度和心情来写这两句诗的,因此不是诗人自己“留下了‘数行泪’,又寄出‘几封书’”。
    故选B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样,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策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B. 水波不兴 兴:兴盛
    C. 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D. 曾不盈寸 盈:满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A.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B.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C.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描写繁而不杂,充分地表现了核舟雕刻者高超的技艺。
    B. 文章先重点描写了船舱,接着依次描绘船头、船尾、船背。
    C. 文章对两舟子的神态描写,渲染了舟中庄严、沉垂的气氛。
    D. 文章最后进行数量和数字统计,目的是赞美雕刻者的水平。
    14. 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答案】11. B 12. C 13. C
    14.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句意:水面上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兴:起来;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
    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与“左手抚炉”这是描写左边的人烧水时的不同动作,二者之间应断开。“炉上有壶”是个完整的主谓句,应与前后文断开,“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这是描写这个人烧水时的神态描写,彼此之间应断开。据此断句为: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
    C.文章对两舟子的神态描写,渲染了舟中轻松的气氛,本项的表述不当;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启:打开;观:看;相望:相对着看。
    【点睛】参考译文:
    明朝(有一个)有特殊技艺(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部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
    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做的船桨,做的炉子,做的茶壶,做的手卷,做的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计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哈哈!技艺也真是神奇啊!
    Ⅱ表达(共65分)
    六、(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读诗就是读礼乐。
    ②《诗经》是中国礼乐制度的演绎者。读诗就是要用诗经所反映的美好境界 感化大家,树立纯正无邪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显然,礼乐属于制度层面,某种意义上含有政治意味,带有一定的 作用,而诗不仅具有和风细雨、漫浸细润的特殊 ,更有朗朗上口、喜闻乐见的 大众 。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与周王朝所推崇的礼乐制度,方向完全一致,目的高度契合,并且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实践形式。
    ③据《汉书》记载,汉昭帝英年早逝,权臣霍光把昌邑王刘贺扶上帝位,后见他难以驾驭,又罗列罪状欲治他于死地。某天,他们故意找刘贺帝师王式的麻烦,在朝堂上质问王式:“皇帝如此胡作非为,你作为皇帝的老师,怎么不上谏书啊?”王式答曰:“诗三百,篇篇是谏书。还用得着我单独给皇帝上谏书吗?”正是这句巧妙回答,让他逃过一劫。可见,作为“五经”之一的《诗经》,在当时就是一部道德法则,具有非常重大的教化作用。
    ④北京大学教授李零说:“我读《论语》,主要是拿它当思想史。”《论语》反映了当时的意识形态,比《论语》更早的《诗经》何尝不是呢?所以笔者认为,我们也应拿《诗经》当思想史来看。
    ⑤《毛诗序》曰:“《关雎》,后妃之德,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此处仅用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所以足以看出社会对诗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⑥《诗经》的编撰体例[A]无疑也属于制度范畴[B]在具体的编排时间上,《诗经》大体遵循了“自今往古”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先从眼前说起,逐步向古溯源[C]这种做法开创了我国诗歌集编撰顺序的先河[D]也为后来的诗歌选编奠定了一个基本法则。
    15.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漫浸(jìn) 细润B. 潜(qián)移默化C. 契(qiè)合D. 编撰(zhuàn)
    16.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读诗就是要用诗经所反映的美好境界 感化大家,树立纯正无邪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显然,礼乐属于制度层面,某种意义上含有政治意味,带有一定的 作用,而诗不仅具有和风细雨、漫浸细润的特殊 ,更有朗朗上口、喜闻乐见的大众
    A. 指导 强迫 效果 效应B. 指导 强制 效应 效果
    C. 启发 强制 效果 效应D. 启发 强迫 效应 效果
    17. 下列方括号中填人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诗经》的编撰体例[A] 无疑也属于制度范畴[B] 在具体的编排时间上,《诗经》大体遵循了“自今往古”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先从眼前说起,逐步向古溯源[C] 这种做法开创了我国诗歌集编撰顺序的先河[D] 也为后来的诗歌选编奠定了一个基本法则。
    A. ,B. ,C. 。D. ,
    18.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此处仅用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所以足以看出社会对诗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A. 仅用此处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就足以看出社会对诗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B. 此处仅用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所以足以看出诗对社会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C. 仅用此处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所以足以看出社会对诗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D. 此处仅用一个生动且深沉的“风”字,就足以看出诗对社会有着多么强烈而巨大的教化作用。
    19. 将“在中国古代,礼乐就是制度法规的代名词”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 第③段开头B. 第④段开头C. 第⑤段开头D. 第⑥段开头
    【答案】15. C 16. C 17. B 18. D 19. D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C.有误。契(qiè)合——qì;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第一空:“指导”通常指给予方向或原则上的建议,帮助他人了解应该如何做。而“启发”则强调通过某种方式使人领悟、明了或激发思维。在语境中,提到用诗经所反映的美好境界来“感化”大家,这里更侧重于通过诗歌的魅力和内涵来激发人的思考和领悟,所以“启发”更为恰当。
    第二空:“强迫”意味着使用力量或压力使他人不得不做某事,往往带有强制性。而“强制”也指强制性地推行或实施,但更多用于正式场合或制度层面。在此句中,礼乐制度虽然带有一定的政治意味,但语境更侧重于它的强制推行而非一般的强迫行为,所以“强制”更符合。
    第三空:“效果”通常指事物或行为产生的结果或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而“效应”则多指一种连锁反应或更广泛的影响。但在这里,强调的是诗歌对人的影响和改变,是直接的、具体的,所以“效果”更为合适。
    第四空:“效应”通常指一种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或结果,特别是在社会或文化层面。而“效果”则更侧重于具体、直接的影响。语境中提到的是诗歌具有的大众化和普及的特点,因此强调的是其在大众中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效应”更为贴切。
    故选C。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B.有误。在此处,句子“《诗经》的编撰体例无疑也属于制度范畴”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了对《诗经》编撰体例性质的判断。接下来的内容“在具体的编排时间上……”是对编撰体例具体方面的进一步解释,因此应该使用句号来表示一个完整句子的结束。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该句语病:连词使用错误,应把“所以”改成“就”;语序不昂,应调换“社会”和“诗”的位置。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首先,我们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强调了在中国古代,礼乐与制度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礼乐就是制度法规的另一种表达。接下来,我们逐一考虑每个选项:
    A.第③段开头:第③段主要讲述了《诗经》的教化作用,并通过一个历史故事来说明这一点。将“在中国古代,礼乐就是制度法规的代名词”放在此处并不直接相关,因为它没有提及礼乐与制度法规的关系。
    B.第④段开头:第④段主要讨论了《诗经》作为思想史的价值,与前文的礼乐制度关联性不强。
    C.第⑤段开头:第⑤段引用了《毛诗序》的内容,主要讨论了《诗经》中的“风”字所代表的教化作用,但并未直接涉及礼乐与制度法规的关系。
    D.第⑥段开头:第⑥段主要讨论了《诗经》的编撰体例与制度范畴的关系。
    将“在中国古代,礼乐就是制度法规的代名词”放在此处,能够很好地引出下文关于《诗经》编撰体例与制度法规的关联,使得整个段落更加连贯和完整。综上所述,将“在中国古代,礼乐就是制度法规的代名词”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第⑥段开头。
    故选D。
    七、作文(5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课堂上人人都在做笔记,怎么做却各不相同。
    小雅将板书的每个字都工工整整抄录下来,还花大量时间,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画上漂亮的线条和插图,看起来赏心悦目。小灿的笔记则简单得多,寥寥几句话,只记下了需要记忆的重点和准备课后思考的问题,看起来甚至有些粗糙。
    可是,小雅的学习效率却比小灿低得多,成绩也远远不如。了解情况的老师笑着提醒小雅:“笔记不是美术作品,而是用来辅助你学习知识的工具,可不要本末倒置呀!”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也许应该更多地专注于那些能够带来实际成效的行动。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例文:
    实效之路,简行致远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选择。有时,我们会被表面的华丽所吸引,却忽略了事物背后的真正价值。就像在学习上,我们有时过于追求笔记的精美,却忘记了笔记的本质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记得刚上初中时,我也曾陷入这样的误区。每次上课,我总是忙着把老师讲的每一个字都工工整整地抄在笔记本上,还喜欢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和装饰。看着那些色彩斑斓的笔记,我心中充满了满足感和自豪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并没有因为精美的笔记而提高,反而因为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笔记上,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直到有一天,我注意到班上的小明,他的笔记总是那么简单明了。几行字,几个重点,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但每次考试,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开始好奇,为什么他的笔记如此简单,却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呢?
    后来,我主动向小明请教。他告诉我,他并不追求笔记的精美,而是注重笔记的实效。他会在听课时,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重点和难点,然后在课后花时间去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他告诉我,笔记只是一个工具,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听了小明的话,我恍然大悟。我开始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再过分追求笔记的精美,而是注重笔记的实效。我试着在听课时,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下重点和难点,然后在课后花时间去复习和巩固。我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让我更加高效地掌握了知识,还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其他感兴趣的问题。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实效之路的重要性。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应该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而应该注重事物的本质和价值。我们应该学会简化形式,注重实效,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同时,我也明白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方法,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实效之路,简行致远。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实效,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达到最好的效果,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本题目材料通过小雅和小灿两位同学在课堂上做笔记的不同方式,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小雅追求笔记的精美和完整,却忽视了笔记的本质功能——辅助学习;而小灿则简明扼要地记录重点,注重知识的吸收和问题的思考。老师的提醒则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专注于那些能够带来实际成效的行动。因此,写作主题应围绕“注重实效,简化形式”来展开,探讨在追求目标和学习过程中,应如何平衡形式与内容,实现真正的效率和价值。
    二、选材构思:在选择素材时,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寻找那些因为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际效果的例子。比如,在写作时,我们可能会因为过分追求华丽的辞藻而忽略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在学习时,我们可能会因为过分追求笔记的美观而忽略了知识点的掌握。同时,我们也可以从社会现象中寻找素材,比如一些企业在追求品牌宣传时,过度投入在形式上的创新而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品质。在构思行文时,可以先通过描述小雅和小灿的笔记方式,引出主题。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现象,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论证主题。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展示注重实效和过于注重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名人的名言或者典故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在追求目标和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实效,简化形式,实现真正的价值和成长。
    相关试卷

    89,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89,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0题,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硚口(经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