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tRNA和rRNA都属于核酸,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B. 纤维素和几丁质都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C.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都属于脂质,都能调节水盐平衡
D. 血红蛋白、呼吸酶都属于蛋白质,都直接参与O2的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
2、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各自基本的组成单位形成的多聚体。
【详解】A、tRNA和rRNA都属于核酸,核酸为蛋白质的合成模板,故核酸也参与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纤维素和几丁质不能充当能源物质,B错误;
C、抗利尿激素不属于脂质,其本质是多肽,C错误;
D、呼吸酶不能参与氧气的运输,D错误。
故选A。
2. 除了ATP以外,生物体内还存在其他可以供能的核苷三磷酸。例如UTP用于多糖合成,CTP用于磷脂合成,GTP用于蛋白质合成等。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都必须先合成ATP,然后ATP将磷酸基团转移给相应的核苷二磷酸,生成核苷三磷酸:如ATP+UDP→ADP+UTP。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作为高能磷酸化合物,UTP、CTP、GTP和ATP中的能量主要储存在磷酸基团之间的化学键中
B. ATP的合成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相联系,而UTP、CTP或GTP的合成与ATP的分解相联系
C. UTP、CTP或GTP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方面作用与ATP一样重要
D. RNA合成过程中,核苷三磷酸既作为原料,同时也作为能源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ATP为腺苷三磷酸,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ATP与ADP发生相互转化,供能给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详解】A、UTP、CTP、GTP和AT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能量主要储存在磷酸基团间的特殊化学键中,A正确;
B、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依题意,物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都必须先合成ATP,因此,ATP的合成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相联系。UTP、CTP、GTP形成时,先要通过ATP将磷酸基团转移给相应的核苷二磷酸,再生成核苷三磷酸。由此可知,UTP、CTP或GTP的合成与ATP的分解相联系,B正确;
C、依题意,UTP用于多糖合成,CTP用于磷脂合成,GTP用于蛋白质合成等,而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因此,在提供能量方面UTP、CTP或GTP不如ATP重要,C错误;
D、ATP的两个磷酸基团水解后,释放能量,生成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NA合成过程提供能量和原料,D正确。
故选C。
3. 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与细胞自噬机制密切相关,下图为青少年健康心肌细胞损伤的线粒体通过自噬机制被清除的过程,a形成囊泡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并与b进行融合,b中的酸性水解酶可以将线粒体水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来自内质网,参与细胞自噬
B. b合成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的线粒体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C. b内的酸性条件是水解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溶酶体破裂后,酶将失活
D. 自噬作用的强弱与心肌细胞的健康状态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自噬通俗地说, 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表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因此,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对许多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详解】A、据图可知,a来自内质网。依题意,a形成囊泡包裹损伤的线粒体并与b进行融合,b中的酸性水解酶可以将线粒体水解。因此,a参与细胞自噬,A正确;
B、据图可知,b是溶酶体,不能合成水解酶,B错误;
C、b内的酸性条件是水解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一般情况下,细胞质基质内的pH呈碱性,溶酶体破裂后,酶将失活,C正确;
D、依题意,健康心肌细胞中损伤的线粒体可通过自噬机制被清除,若心肌细胞中损伤的线粒体多,则自噬作用强。因此,自噬作用的强弱与心肌细胞的健康状态有关,D正确。
故选B。
4. 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圆眼、长翅为显性性状
B. 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 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2/3
D. 雌性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
2.题意分析: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出现棒眼、残翅,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子代雄果蝇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1圆眼∶1棒眼)(3长翅∶1残翅),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雌果蝇没有棒眼,说明圆眼和棒眼属于伴性遗传,若关于长翅和残翅的基因用A/a表示,关于圆眼和棒眼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基因型可以用AaXBXb、AaXBY表示。
【详解】A、由分析可知,圆眼对棒眼是显性性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A正确;
B、由题意知,子代中雄果蝇既有圆眼果蝇,也有棒眼果蝇,雌果蝇只有圆眼果蝇,说明决定眼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由于亲代基因型是AaXBXb、AaXBY,子代圆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XBXb,各占1/2,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是aa,因此圆眼残翅雌果蝇中杂合子占50%,C错误;
D、子代雌果蝇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5∶2,不是3∶1,说明雌果蝇子代中可能存在与性别有关的致死现象,D正确。
故选C。
【点睛】
5. 新冠病毒是一种单链(+)RNA 病毒,已命名11种变异毒株,先后出现毒性较强的德尔塔毒株和传播性更强但毒性稍弱的奥密克戎等,后又发现德尔塔与奥密克戎的重组新冠毒株“德尔塔克戎”。下图是新冠病毒的入侵细胞后的生理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德尔塔克戎”在进行①②③的过程中,所需酶均由病毒RNA 控制合成
B. 在①②③过程中,都有氢键的形成及断裂,且不会发生 T-A间的碱基互补配对
C. 因为新冠病毒是单链RNA 病毒易变异,因此接种新冠疫苗后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D. 病毒在进行图中①②过程时所消耗G+C 的数量相同,所消耗的A+U的数量也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详解】A、图中的①是+RNA→-RNA,而②是-RNA→+RNA,③是翻译过程,三个过程所需的酶并非都由病毒RNA 控制合成 ,如③翻译过程是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进行的,该过程所需的酶可能来自宿主细胞,A错误;
B、在①②③过程中,由于会发生RNA-RNA之间的配对关系,故都有氢键的形成及断裂,且上述过程发生在RNA之间,RNA不含T,故不会发生 T-A间的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
C、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因为新冠病毒是单链RNA 病毒易变异,因此接种新冠疫苗后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C正确;
D、病毒在进行图中①②过程时遵循A-U、U-A、G-C、C-G的配对关系,故在在进行图中①②过程时所消耗G+C 的数量相同,所消耗的A+U的数量也相同,D正确。
故选A。
6. 如图为温特研究植物向光性实验设计,①~⑥是在黑暗环境中对切去尖端的胚芽鞘进行的不同处理及实验结果,②③④为A琼脂块,⑤⑥为B琼脂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对比可以证明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
B. ①、④和⑥结果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
C. 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也能得到图中相同的实验结果
D. 该实验在黑暗环境中进行,排除光对化学物质可能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1)温特之前科学家们认为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由尖端产生的物质分配不均所致。
(2)②中的琼脂块是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而⑤中的琼脂块是没有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对比可以看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的生长。
(3)③④中含有胚芽鞘尖端产生物质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对胚芽鞘的影响。
【详解】A、①和②对比不能证明尖端产生的物质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不能排除空白琼脂块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A错误;
B、①进行空白对照,③④中经过胚芽鞘尖端处理的琼脂块放在了胚芽鞘的一侧,发现放琼脂块的一侧生长快;⑤⑥是对照组,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的影响,表明胚芽鞘向光弯曲与尖端产生的物质有关,B正确;
C、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此实验去掉了尖端,若在单侧光照射下进行该实验也能得到图中相同的实验结果,C正确;
D、该实验在黑暗环境中进行,排除光对化学物质可能的影响,D正确。
故选A。
7. 研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如图甲所示。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树突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突触的突触前膜为其轴突部位的膜,后膜可为其胞体部位的膜
B. 该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为-68mV,主要由K+内流引发
C. 图乙第一个峰值出现是刺激直接引发的Na+内流,第二个峰值是神经递质引发的K+外流
D. 自突触的调节机制使自身产生持续性兴奋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由图甲可知,用电极刺激自突触神经元的树突,产生的兴奋沿着细胞体、轴突传导到自突触,引起树突再次兴奋,所以图乙电位变化出现两个峰值。
【详解】A、依题意,大鼠神经元进行体外细胞培养时,其轴突会返回与胞体相连接形成自突触。轴突的突触小体中含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自突触的突触前膜为其轴突部位的膜,后膜为其胞体部位的膜,A正确;
B、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B错误;
C、两个峰值均是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均由钠离子内流形成,C错误;
D、根据图像,自突触受一刺激后,形成两个峰值,并没有持续兴奋,D错误。
故选A。
8. 酶分子具有相应底物的活性中心,用于结合并催化底物反应。在最适温度、适宜pH值等条件下,用NaCl和CuSO4溶液,研究Cu2+、Cl-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已知Na+和SO42-几乎不影响该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的自变量有一个,因变量有一个
B. 实验过程中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是因为提高了反应的活化能
C. 由实验结果可知,Cu2+、Cl-可能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
D. 降低温度a、c两点会向左下方移动,b点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叫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 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 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
【详解】A、自变量有2个:离子种类、淀粉溶液浓度,A错误;
B、实验过程中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时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B错误;
C、由图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了Cu2+、Cl-的实验组反应速率发生改变。由物质结构决定功能的观察可推测,加入的Cu2+、Cl-可能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进而影响了酶的活性,使反应速率发生改变,C正确;
D、图中唾液淀粉酶是在最适温度下催化的,降低温度a、b、c均会向左下方移动,D错误。
故选C。
9. 如图为下丘脑参与的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有关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有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
B. 激素②④之间和激素④⑦之间均具有协同作用
C. c表示胰岛A细胞,d、e分别表示垂体和肾脏
D. 寒冷条件下,激素④⑦分泌增多,激素①⑤⑥分泌减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图可得, a为胰岛B细胞, b为胰岛A细胞, c为肾上腺,d为垂体,e为肾小管,①为抗利尿激素,②为胰岛素,③为胰高血糖素,④为肾上腺素,⑤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⑤为促甲状腺激素,⑦为甲状腺激素。
【详解】A、下丘脑在神经调节中起到神经中枢的作用,又能分泌各种释放激素参与激素调节,故下丘脑既参与了神经调节,又参与了激素调节, A正确;
B、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同的作用,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有相反的作用,激素②胰岛素降低血糖、④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两则之间为拮抗作用,激素④肾上腺素、⑦甲状腺激素都可以促进细胞代谢产热,维持体温,两则之间为协同作用,B错误;
C、c分泌的激素能使血糖浓度升高且能维持体温,该激素为肾上腺素,故c为肾上腺细胞,d表示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e表示肾脏中肾小管和集合管,能重吸收水分,C错误;
D、寒冷条件下,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激素④肾上腺素,⑦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均会逐渐增加,提高代谢,增加产热,寒冷条件下,汗腺分泌减少,尿量增加,①抗利尿激素减少。⑤(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⑥(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增多,从而可促进⑦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D错误。
故选A。
10. 斑子麻黄是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样地(分别记作S1、S2、S3、S4各样地的面积相等)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海拔越低则斑子麻黄种群密度越大
B. 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 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1:1越明显
D. 调查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需要统计样方中该物种的全部个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与S1、S2样地中的种群相比,S3、S4样地中幼年个体的比例却较高,老年个体比例相对较低,说明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
【详解】A、图中数据显示了海拔与龄级的关系,无法说明海拔越低则斑子麻黄种群密度越大,A错误;
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中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故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错误;
C、图中数据无法说明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C错误;
D、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调查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需要统计样方中该物种的全部个体,D正确。
故选D。
11. 禽粮互作是一种适合北方农区有机玉米地散养柴鸡的方法,让鸡自由觅食昆虫、嫩草、腐殖质等,人工科学补料为辅。通过养鸡控制“害虫”和“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减少或杜绝农药的使用,利用鸡粪提高土壤肥力,间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禽粮互作调整了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B.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农田的空间资源,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 通过养鸡控制“害虫”和“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禽粮互作模式,充分利用农田空间,提高耕地利用率,该模式利用了循环、整体的生态学原理,使能量朝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流动。
【详解】A、禽粮互作调整了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朝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流动,A正确;
B、流经该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人工投入的能量,B正确;
C、此种模式充分利用了农田空间,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
D、通过放养鸡控制“害虫”和“杂草”对农作物的危害属于生物防治,该防治方法的优势是不污染环境,且效果持久,D正确。
故选C。
12. 下列关于生态事例与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的原理有循环原理,自生原理、协调原理、整体原理等。
【详解】A、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无废弃物农业遵循循环原理,A正确;
B、遵循协调原理是指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问题。依题意,我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50 mm,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杨树不适合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如果我国西北生态建设时种植杨树则违反了协调原理,B错误;
C、遵循协调原理除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还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依题意,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说明生物量已超过考虑环境容纳量,违反了协调原理,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C正确;
D、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的农民生活问题,否则容易造成“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因此,这涉及的是整体性原理,D正确。
故选B。
13. 熔喷布是口罩生产的重要原料,主要成分是聚丙烯,其易降解程度是评价口罩合格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某研究小组从土壤中分离出高效降解聚丙烯的细菌,部分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中的选择培养基以聚丙烯为唯一碳源
B. 步骤③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
C. 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pH应调至酸性
D. 对③中平板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可以计算出土壤浸出液中细菌的浓度
【答案】A
【解析】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据图可知,②为选择培养过程,该过程的目的是对土壤中高效降解聚丙烯的细菌扩大培养,以便从土壤中分离出高效降解聚丙烯的细菌,因此,该选择培养基要以聚丙烯为唯一碳源,A正确;
B、据图可知,步骤③为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筛选、纯化聚丙烯分解细菌,因此步骤③所用的接种工具是涂布器,B错误;
C、目的菌株为细菌,细菌一般应培养在中性或者略碱性的环境中,C错误;
D、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不能计数土壤中所有的菌落数,D错误。
故选A。
14. 胚胎工程是指对生殖细胞、受精卵或早期胚胎进行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然后将获得的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生产后代。自然条件下,不同动物的胚胎进入子宫时,其发育阶段有明显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获能的精子和刚排出的卵母细胞共同培养,以促使它们完成体外受精
B. 相对来说,在进入子宫时小鼠胚胎发育程度最高,猪胚胎发育程度最低
C. 在进行胚胎移植前,应对供、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 在胚胎移植前可取内细胞团的个别细胞做染色体分析,进行性别鉴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1、分析表格可知:不同动物进入子宫时发育天数和发育阶段不同,马的受精卵进入子宫时已经发育到囊胚阶段,因此马的胚胎在进入子宫时已经发育到囊胚阶段,发育程度最高,而猪的发育程度最低,是4~6 细胞。
2、胚胎早期发育的过程:(1)卵裂期:细胞在透明带中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2)桑葚胚:细胞数目约为32个,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3)囊胚:①细胞开始出现分化(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各种组织,滋养层细胞将来发囊胚育为胎膜和胎盘);②出现囊胚腔;③透明带破裂,胚胎从中伸展出来(即孵化);(4)原肠胚:①分化为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三原肠胚个胚层;②出现原肠腔。
【详解】A、刚排出的卵母细胞不具备受精的能力,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完成体外受精,A错误;
B、由题表可知,马的胚胎进入子宫时已经发育到囊胚阶段,故其在进入子宫时发育程度最高,猪胚胎发育程度最低,B错误;
C、在进行胚胎移植前,应对供、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正确;
D、在胚胎移植前可取滋养层的个别细胞做染色体分析,进行性别鉴定,D错误。
故选C。
15. 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巧妙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班廷和贝斯特通过对狗的胰管进行结扎手术后才获得了有活性的胰岛素
B. 尼伦伯格和马太利用人工合成的多聚胸腺嘧啶为模板获得了多聚苯丙氨酸
C.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D. 恩格尔曼利用14C标记的CO2供给水绵进行光合作用,证明了CO2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
(2)梅耶根据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3)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氧气外还有淀粉;
(4)恩格尔曼采用水绵、好氧细菌和极细光束进行对照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5)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6)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班廷先将狗胰管结扎,造成胰腺萎缩,再摘除另一只狗的胰腺,使其患糖尿病。再从结扎的狗身上取出萎缩得只剩下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患糖尿病的狗的血糖迅速下降,证实胰岛分泌胰岛素且有活性,故班廷和贝斯特通过对狗的胰管进行结扎手术后才获得了有活性的胰岛素,A正确;
B、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了蛋白质的体外合成技术。他们在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再加入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多聚苯丙氨酸的肽链,而胸腺嘧啶是构成DNA的碱基,B错误;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错误;
D、卡尔文采用14C标记的CO2探明了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D错误。
故选A。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选错得0分。
16. 如图是叶绿体中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简化示意图(①和②是可移动载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生成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脂双层两侧H+浓度差,最终来源于光能
B. 图中e表示电子,可移动载体①②和复合物Ⅱ使脂双层两侧的H+浓度差变小
C. 图示反应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水,最终受体是NADP+
D. 希尔反应中的氧化剂可以是NADP+、铁盐等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该图表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部分过程的简化示意图,复合物I能吸收光能并进行水的光解,复合物Ⅱ将叶绿体基质中的H+运进类囊体腔,该过程中可产生电子e,复合物Ⅲ将电子e运出至叶绿体基质,并在光下催化合成NADPH,类囊体腔中的H+通过复合物Ⅳ运进叶绿体基质,并催化ATP合成。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详解】A、据图可知,ATP的合成是利用H+顺浓度差运输的势能,在ATP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将ADP和Pi合成ATP,故ATP生成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脂双层两侧H+浓度差。而脂双层两侧H+浓度差又是光能驱动的水的光解形成的,因此,ATP生成所需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A正确;
B、据图可知,在可移动载体①②及复合物Ⅱ的作用下,H+由叶绿体基质进入到类囊体腔中,使得H+离子的浓度差变大,B错误;
C、根据图中所示,水光解后产生氧气、H+和电子,故最终提供电子的物质为水;水光解后NADP+被还原为NADPH,故最终接受电子的物质为NADP+,C正确;
D、希尔反应悬浮液中铁盐的作用与NADP+的作用相似,作氧化剂与水光解产生的H+反应,D正确。
故选ACD。
17. 印记基因是指仅一方亲本来源的同源基因表达,而来自另一亲本的则不表达的基因。小鼠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来源及表型如表所示,对为显性。已知,基因中的印记控制区碱基序列(ICR)甲基化后不能与CTCF蛋白结合,此时CTCF蛋白便与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使基因表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TCF蛋白直接参与了基因的翻译过程
B. 形成卵细胞时基因中ICR会发生去甲基化现象
C. 小鼠甲、乙交配得到F1,F1中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小鼠占3/4
D. 基因印记导致的遗传现象属于表观遗传,和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ABC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详解】A、CTCF蛋白便与A+基因的启动子结合,直接参与了A+基因的转录过程,A错误;
B、雌性小鼠甲(A+A-)的表型与A+基因纯合子表型相同,说明卵细胞时A+基因表达,A+基因中ICR会发生甲基化现象,B错误;
C、若让小鼠甲(A+A-)、乙交配得到F1,其中A+基因来自卵细胞的受精卵产生的小鼠表现为显性性状,其余为隐性性状,可见,故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小鼠占1/2,C错误;
D、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A+和A−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ABC。
18. 枪乌贼的巨大轴突的直径可达1mm,传导速度能够达到30m/s。哺乳动物无髓鞘的神经纤维直径为0.3~1.3um,传导速度最快的仅为2.3m/s,而哺乳动物有髓鞘的躯体传出(运动)与传入(感觉)神经纤维,直径为1~22um,传导速度最高可达120m/s。髓鞘包裹的部分,膜上没有Na+、K+等运输通道,但两个髓鞘的连接处,即朗飞结的膜上有很多离子通道,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些神经元树突很长,有利于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
B. 神经胶质细胞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C. 髓鞘包裹的部分,不能与周围组织液进行Na+、K+等离子交换,因此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D. 有髓鞘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是跳跃式的,不仅加速传导,而且节约能量
【答案】BCD
【解析】
【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它由胞体、 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胞体是神经元的膨大部分,里面含有细胞核。树突是胞体向外伸出的树枝状的突起,通常短而粗,用来接收信息并将其传导到胞体。轴突是神经元的长而较细的突起,它将信息从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轴突呈纤维状,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 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
【详解】A、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的结构是轴突,不是树突,A错误;
B、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在外周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B正确;
C、依题意,髓鞘包裹的部分,膜上没有Na+、K+等运输通道,因此不能与周围组织液进行Na+、K+离子交换,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
D、依题意,髓鞘包裹的部分,膜上没有Na+、K+等运输通道,但两个髓鞘的连接处,即朗飞结的膜上有很多离子通道,说明有髓鞘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是跳跃式的。依题意,与枪乌贼的巨大轴突及哺乳动物无髓鞘的神经纤维比,哺乳动物有髓鞘的躯体传出(运动)与传入(感觉)神经纤维传导信号速率最大,说明有髓鞘纤维可加速传导神经冲动,而且节约能量,D正确。
故选BCD。
19. 下图甲表示某基因型为HH的二倍体动物细胞在不同时期三种结构或物质的数量情况,图乙表示该个体正在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可表示染色体,b表示染色单体,c表示核DNA
B. 图甲中处于Ⅲ时期的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
C. 图乙B细胞内同时出现H和h一定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D. 由图乙B的细胞分裂特点可知,该动物一定是雄性动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c代表的结构在分裂过程中可以消失,说明c是染色单体,a与b的比值为1:1或者1:2,所以b表示DNA,a表示染色体;分析图乙:A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图甲中a表示染色体,c表示染色单体,b表示核DNA,A错误;
B、图甲中Ⅲ代表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B错误;
C、图乙B细胞为基因型为HH的二倍体细胞,h一定是由基因H突变而来的,C正确;
D、图乙B细胞所处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该动物可以是雄性动物,也可以是雌性动物第一极体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D错误。
故选C
20.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之一,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啤酒是以大麦芽、酒花、水为主要原料,经酵母发酵作用酸制而成的饱含二氧化碳的低酒精度酒。其主要制作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无需发芽也可产生淀粉酶,简化工艺流程
B. 图示A过程为主发酵阶段,B过程为后发酵阶段
C. 啤酒消毒的目的是杀死大多数微生物,延长它的保存期
D. 焙烤是利用加热杀死种子胚使酶失活,同时也会形成啤酒色、香、味的一些物质
【答案】ABC
【解析】
【分析】啤酒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是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随着啤酒品种和口味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详解】A、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诱导α-淀粉酶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α-淀粉酶的合成,进而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简化工艺流程,A正确;
B、啤酒发酵过程分为主发酵和后发酵两个阶段。酵母菌的繁殖、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是在主发酵阶段完成。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不适合饮用,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这样才能形成澄清、成熟的啤酒。结合图示可知,图示A过程为主发酵阶段,B过程为后发酵阶段,B正确;
C、装瓶前要进行消毒的目的是杀死啤酒中的大多数微生物,以延长它的保存期,C正确;
D、焙烤过程杀死胚,但是酶并不失活,也无法形成啤酒的色香味的一些物质,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氧苯酮是一种不易分解的雌性激素类似物,易溶于有机溶剂,广泛用于洗化用品中,进入环境中容易对生物体造成危害。某团队以某种高等植物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光合放氧/呼吸耗氧测定,来研究氧苯酮对该植物代谢过程的影响。下图为浓度分别为0、5、10、30μml/L氧苯酮处理该植物不同时间后光合放氧/呼吸耗氧速率测定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会以_________方式被细胞吸收。
(2)从图中数据分析可知,5μml/L氧苯酮处理植物4小时,相比未用氧苯酮处理,该植物光合作用净光合放氧速率减少值约为________μml·min-1,此时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速率约为_________μml·min-1。
(3)据图分析氧苯酮对植物代谢的影响是_________。
(4)经研究发现氧苯酮会抑制相应代谢过程中电子的传递,使其无法与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结合生成NADPH,由此可知氧苯酮作用于细胞内的结构是__________。氧苯酮处理植物后,C3还原后的直接产物的量会__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答案】(1)自由扩散
(2) ①. 0.05 ②. 0.8
(3)随着氧苯酮含量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几乎不变,但是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4) ①. NADP+ ②. H+ ③. 类囊体膜 ④. 下降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某种高度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在无氧苯酮处理组中最大,经5、10、30μml/ L BP-3处理后,某种小型水生植物的净光合放氧速率下降;光照条件下,某种小型水生植物的呼吸速率在无氧苯酮处理组中最大,经5、10、30μml/ L氧苯酮处理后,某种小型水生植物呼吸好氧速率降幅增大。
【小问1详解】
雌性激素为固醇类物质,为脂质,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细胞吸收。
【小问2详解】
题干给出玉米固定CO2的能力更强,所以答酶的活性方向比较合理。从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氧苯酮影响光合作用,没有影响呼吸作用,5μml/L氧苯酮处理植物4小时后,植物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的速率减少值约为0.6-0.55=0.05μml·min-1,光合作用利用CO2的量等于光合作用O2的产生量=0.55+0.25=0.8μml·min-1。
【小问3详解】
氧苯酮对植物代谢的影响是随着氧苯酮含量增加以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几乎不变,但是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小问4详解】
光反应过程中电子的传递最终与NADP+和H+结合生成NADPH,该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膜上,氧苯酮会抑制相应代谢过程中电子的传递,作用的场所是类囊体膜。NADPH减少,C3还原受抑制,还原后的直接产物(三磷酸甘油醛)的量会下降。
22. 先天性聋哑为遗传病,多对等位基因中单基因突变都会导致该病发生。图1为某先天性聋哑患者家系系谱图,图2为该家系部分成员用基因芯片检测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代表含有该基因,“-”代表不含该基因)
(1)表中致病基因为__________(填写字母A,a、B、b、D、d),其中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为__________。
(2)假设相应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图表中家系成员的基因型和系谱图分析,Ⅱ-1和Ⅱ-3的致病基因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若I-1和I-2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生出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根据亲子代基因型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
(3)假设Ⅱ-2患病仅由常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的,其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若Ⅱ2患病仅由X染色体基因突变导致的,其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a、b、d ②. b、d
(2) ①. 不同 ②. Ⅰ-2个体a和d连锁,A和D连锁
(3) ①. aaBBDd、aaDdXBY ②. AaBBXdY、AaXBdY
【解析】
【分析】先天性聋哑为遗传病,多对等位基因中单基因突变都会导致该病发生。多对基因若独立遗传,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1详解】
多对等位基因中单基因突变都会导致该先天性聋哑发生,基因芯片检测的是致病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结果,根据表格中出现的基因为A/a、B/b、D/d,可知三对等位基因都和先天性聋哑有关,Ⅱ-1患者不含B基因,Ⅱ-3患者不含A基因,A-B-D-的个体也都表现正常,结合题意,多对等位基因中单基因突变都会导致该病发生,可知不含D基因也会患病,因此致病基因为a、b、d。
Ⅰ-1男性为Aa杂合子,所以A/a不能为伴性遗传,而含B和b或含D和d的均为女性,男性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B和b或含D和d,因此b、d可能为位于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可能为伴性遗传。
【小问2详解】
若相应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表格中检测结果可知,Ⅱ-1的基因型为AAbbDD,患病原因是bb纯合导致;Ⅱ-3的基因型是aaBBDd,患病原因是aa纯合导致,即Ⅱ-1和Ⅱ-3的致病基因不同。
Ⅰ-1的基因型为AaBBDD,能产生ABD、aBD两种配子,Ⅰ-2的基因型为AaBBDd,若生出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Ⅰ-2应给后代提供aD的配子,但是如果A/a和D/d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Ⅰ-2个体a和d连锁,A和D连锁,则不能与Ⅰ-1(AaBBDD)生出aaBBDD的个体。
【小问3详解】
Ⅰ-1的基因型为AaBBDD,Ⅰ-2的基因型为AaBBDd,由于子代均为BB,因此若Ⅱ-2患病,Aa和Dd这两对基因至少应该有一对为隐性纯合,结合Ⅲ-1每对基因均为杂合,而Ⅱ-1的基因型为AAbbDD,可知Ⅱ-2需要给Ⅲ-1提供aBd的配子,若d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Ⅱ-2基因型为XdY,会患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若Ⅱ-2患病只是因为常染色体基因导致的,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Dd、aaDdXBY;若Ⅱ-2患病只是因为X染色体基因导致的,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XdY、AaXBdY。
23. 为研究机械压力在豌豆幼苗出土时对上胚轴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完成下列实验。
(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对出土的豌豆幼苗而言,机械压力具有重要影响。
(2)科研人员将若干豌豆幼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施加机械压力,对照组不施加(如图1),测定幼苗的乙烯产生量,实验结果如图2。
请结合图1,解释图2中20天后两条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进一步实验,给豌豆幼苗施加机械压力(分别覆盖厚度为60mm、90mm、120mm的玻璃珠)或施用不同浓度乙烯处理(单位为ppm),得到图3所示结果。
①由实验结果分析,___________可导致豌豆上胚轴缩短变粗。
②综合上述结果,科研人员推测机械压力导致豌豆上胚轴缩短变粗依赖于乙烯,论证依据是____________。
(4)由此可见,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___________共同调节的。
【答案】(1)光、温度和重力
(2)20天后,实验组幼苗生长触及机械压力位置时,乙烯产生量明显增加,对照组没有机械压力,几乎无乙烯产生
(3) ①. 机械压力和乙烯机械压力导致乙烯产生量增加、上胚轴缩短变粗 ②. 单独施用乙烯时,也可导致上胚轴缩短变粗
(4)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
【解析】
【分析】植物激素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
【小问1详解】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光、温度和重力等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长。
【小问2详解】
造成图2中20天后两条曲线变化趋势的原因是20天后,实验组幼苗生长触及机械压力位置时,乙烯产生量明显增加,对照组没有机械压力,几乎无乙烯产生。
【小问3详解】
由实验结果分析,无论是施加机械压力还是施用乙烯都可导致豌豆上胚轴缩短变粗,故机械压力和乙烯机械压力导致乙烯产生量增加、上胚轴缩短变粗
综合上述结果,科研人员推测机械压力导致豌豆上胚轴缩短变粗依赖于乙烯,论证依据是机械压力导致乙烯产生量增加、上胚轴缩短变粗;单独施用乙烯时,也可导致上胚轴缩短变粗。
【小问4详解】
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
24. 我国已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确定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形式抵消CO2排放总量,实现相对“零排放”。下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其中 A~D表示生物群落,①~⑧表示相关过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⑤⑥过程中碳元素分别以____形式进行传递。参与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转移到非生物环境过程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
(2)若a~h依次表示图示①~⑧过程转移的碳元素量,请利用这些字母间的关系,构建“碳中和”数学模型,即____。
(3)除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之外,作为学生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做起,来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请写出两项措施:____。
(4)下图 2 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示数值表示能量,单位:kJ·m-2·a-1,据图分析,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
【答案】(1) ①. 有机物、CO2 ②.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2)a=b+d+f+g+h
(3)绿色出行;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照明;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纸杯、木筷等
(4)17%
【解析】
【分析】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并且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方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的。
【小问1详解】
在生物群落内部,碳元素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从生物群落转移到非生物环境,碳元素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此过程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有参与。
【小问2详解】
②④⑥表示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⑦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⑧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②④⑥⑦⑧能将含碳有机物分解成CO2返还到环境中去,①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合成有机物进入到生物群落中。碳中和即进入生物群落的碳量和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量相等,若a、b、d、f、g、h分别表示图中①、②、④、⑥、⑦、⑧过程转移的碳元素量,则碳中和时a=b+d+f+g+h。
【小问3详解】
为了减少CO2的排放,除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之外,我们还可以绿色出行,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照明,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纸杯、木筷等。
【小问4详解】
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5000-750=4250kJ·m-2·a-1,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2 100+12 900=25000 kJ·m-2·a-1,所以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4250÷25000×100%=17%。
25. 为降低乳腺癌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科研人员尝试在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上,构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过程如下图1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本实验中,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____________。
(2)步骤①常用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等。
(3)步骤②的细胞必须经过步骤③克隆化培养和______________才能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可采用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培养或进行体外培养的方式进行扩大培养。体外培养时,首先应保证其处于_________的环境,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气体条件是_________与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清的作用是_________。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是ADC中的______________(填“a”或“b”)部分。
(5)研究发现,ADC在患者体内的作用如下图2所示。
①单克隆抗体除了运载药物外,还有作为诊断试剂、治疗疾病等作用。
②ADC进入乳腺癌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可将其水解,释放出的药物最终作用于细胞核,导致细胞凋亡,推测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
【答案】(1)人的乳腺癌细胞
(2)聚乙二醇(PEG)(或高Ca2+-高pH)
(3) ①. 抗体检测 ②. 无菌无毒 ③. 95%的空气 ④. 维持培养液的pH ⑤. 补充未知成分,利于动物细胞生长(人们对细胞所需营养物质尚未全部研究清楚)
(4) ①. 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 ②. a
(5)药物作用于细胞核后,引起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产生相关蛋白,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
图1:①表示诱导动物细胞融合,②表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③表示筛选出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④表示给单克隆抗体连接上接头和治疗乳腺癌细胞的药物。
图2:图2表示ADC对乳腺癌细胞的选择性杀伤过程,据图分析,抗体上带有药物,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药物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最后导致细胞凋亡。
【小问1详解】
该技术操作的目的是为获得治疗乳腺癌的单克隆抗体,因此,给小鼠注射的特定抗原应取自人的乳腺癌细胞。
【小问2详解】
步骤①为动物细胞融合,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主要有PEG融合法、高Ca2+-高pH、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
【小问3详解】
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必须进行③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才能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杂交瘤细胞。动物细胞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故体外培养时,首先应保证其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条件是95%的空气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其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由于血清等含有一些未知的成分,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补充培养基中缺乏的物质,利于细胞生长。
【小问4详解】
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灵敏度高(能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可大量制备;ADC药物是利用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选择性杀伤癌细胞,单克隆抗体对应图中的a部分。
【小问5详解】
据图2可知,ADC进入乳腺癌细胞后,细胞中的溶酶体释放水解酶可将其水解,释放出的药物最终作用于细胞核。推测药物进入细胞核后会引起相关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产生相关蛋白,从而导致细胞凋亡。选项
有关事例
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
①
无废弃物农业
遵循循环原理
②
我国西北生态建设时种植杨树
违反整体原理
③
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
违反协调原理
④
前面造林,后面砍林
违反整体原理
动物种类
小鼠
绵羊
猪
马
牛
发育阶段
桑葚胚
16细胞
4~6细胞
囊胚
8~16细胞
小鼠基因来源
小鼠表型
雌性小鼠甲
母源
父源
与基因纯合子表型相同
雄性小鼠乙
母源
父源
与基因纯合子表型相同
等位基因
A
a
B
b
D
d
家系成员
I-1
+
+
+
-
+
-
I-2
+
+
+
-
+
+
Ⅱ-1
+
-
-
+
+
-
Ⅱ-3
-
+
+
-
+
+
Ⅱ-4
+
+
+
-
+
-
Ⅲ-1
+
+
+
+
+
+
2024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