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03,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卷(一)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03,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卷(一)第1页
    03,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卷(一)第2页
    03,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卷(一)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03,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卷(一)

    展开

    这是一份03,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卷(一),共12页。
    化 学 试 题【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0分)
    1.(本题1分)以下符号中的“2”表示2个分子的是
    A.2COB.C.D.2Ag
    【答案】A
    【详解】A、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该选项符合题意;
    B、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则2H+表示2个氢离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元素符号右小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P2O5中的“2”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有2个磷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Ag表示2个银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本题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A.COB.Cu(OH)2C.CH4D.ZnCO3
    【答案】C
    【详解】机化合物主要是指由碳元素、氢元素组成,一定是含碳的化合物,但是不包括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酸氢盐,故选C。
    3.(本题1分)我国的5G通信芯片主要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图1是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2是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B.图2中
    C.镓属于金属元素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B
    【详解】A、根据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质子数=原子序数,故m=31,选项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n=31-2-8-3=18,选项错误;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C、镓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D、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选项正确;
    故选B。
    4.(本题1分)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有错误的一项是
    A.汞—水银—
    B.乙醇—酒精—
    C.氧化钙—生石灰—
    D.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溶质化学式
    【答案】B
    【详解】A. 汞的俗称是水银,其化学式为,此选项正确;
    B. 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其化学式是C2H5OH,此选项错误;
    C. 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其化学式是,此选项正确;
    D. 氢氧化钙溶液的俗称是澄清石灰水,其溶质化学式,此选项正确。
    故选B。
    5.(本题1分)重庆合川实验基地通过将气态CO2压入地下变为液态CO2的方法,实现人工“碳汇”。CO2的加压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种类B.分子数目C.分子间间隔D.原子种类
    【答案】C
    【详解】A、CO2的加压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B、CO2的加压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
    C、CO2的加压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符合题意;
    D、CO2的加压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本题1分)下列有关能源、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物越多,燃烧就越剧烈
    B.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C.煤、石油和沼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扇子能扇灭烛火的原因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详解】A、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错误;
    B、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全部满足才能燃烧,所以只要破坏其中之一即可灭火,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正确;
    C、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沼气由微生物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错误;
    D、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属性,不可改变,扇子能扇灭烛火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蜡烛的温度降至其着火点以下,错误。
    故选B。
    7.(本题1分)我国晋代《抱朴子·金丹篇》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原理是HgSHg+S,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详解】A、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本题1分)实验室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入锌粒
    C.加入稀硫酸D.收集氢气
    【答案】A
    【详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试管口,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本题1分)螺蛳粉是一种风味小吃,其臭味的来源之一是半胱氨酸(化学式为C3H7NO2S),它能分解出具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下列关于半胱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半胱氨酸是五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半胱氨酸相对分子质量是121g
    C.半胱氨酸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9∶8
    D.半胱氨酸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
    【答案】C
    【详解】A、半胱氨酸由半胱氨酸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由半胱氨酸的化学式可知,半胱氨酸由H、C、N、O、S五种元素组成,故说法不正确;
    B、半胱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7)+14+(16×2)+32=121,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省略不写,不是“g”或“kg”,故说法不正确;
    C、半胱氨酸中碳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2×3):32=36:32=9:8,故说法正确;
    D、由半胱氨酸的化学式可知,半胱氨酸由半胱氨酸分子构成,一个半胱氨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0.(本题1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甲、乙两物质都属于易溶物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与多数气体物质相同
    D.t2℃时,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30g溶液
    【答案】D
    【详解】A、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无法确定溶质质量大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在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为易溶物质,由于图中甲、乙两物质温度不确定,因此无法确定甲、乙两物质的溶解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因此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与多数气体物质相同,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30g,则t2℃时,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甲物质全部溶解,得到130g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未命名
    二、实验题(共30分)
    11.(本题7分)【科普阅读】
    氨(NH3)比氢气更易液化储运,作为氢能源的载体有发展潜力。
    合成氨的原料为N2和H2。N2常用液态空气分离法、膜分离法(如图1)和分筛吸附法(如图2)获取。H2生产有煤气化、天然气重整及可再生能源电解水等方法,根据H2的来源,所合成的氨分别称为棕氨、蓝氨和绿氨。
    Haber-Bsch工艺利用N2和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制氨,是目前唯一大规模合成氨方法。该工艺消耗全球约5%的天然气,占据全球1.6%的CO2排放量。绿氨生产可实现“零碳”排放,目前成本高,有待技术成熟推动绿氨发展。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1)液态空气升温时,N2先气化,则液氮沸点比液氧 (填“高”或“低”)。
    (2)膜分离法制N2中,薄膜不允许 分子通过。
    (3)分子筛吸附法制N2,利用了N2分子与O2分子 不同而吸附O2实现分离。
    (4)Haber-Bsch制氨工艺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 没有发生变化。绿氨生产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原因是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ber-Bsch工艺合成的氨属于绿氨
    B.煤、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绿氨作为储氢载体已得到广泛应用
    【答案】(1)低
    (2)氮
    (3)体积的大小
    (4) N2+3H22NH3 质量和化学性质 绿氨生产实现零碳排放
    (5)AB
    【详解】(1)液态空气升温时,N2先气化,即温度先达到液氮的沸点,所以液氮沸点比液氧低,故填低。
    (2)膜分离法能够将氧气从空气这分离出来,制得富氮气体,所以薄膜不允许氮分子通过,故填氮。
    (3)分子筛吸附法制N2,利用了N2分子与O2分子体积的大小不同而吸附O2实现分离,故填体积的大小。
    (4)Haber-Bsch工艺利用N2和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制氨,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N2+3H22NH3;
    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故填质量和化学性质;
    由题文可知,绿氨生产实现零碳排放。
    (5)A Haber-Bsch工艺能够消耗全球约5%的天然气,降低CO2排放量,所以该合成的氨属于绿氨,选项正确;
    B 煤、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正确;
    C 绿氨生产可实现“零碳”排放,但目前成本高,绿氨作为储氢载体还未广泛应用,选项错误,故填AB。
    12.(本题12分)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完成以下实验活动。
    实验I:配制溶液
    (1)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Ⅱ:探究酸的性质
    (2)现象:①中观察到 (填序号)孔穴中溶液变红;③中均观察到 。
    (3)分析:②中均生成 (填化学式);③中反应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
    (4)结论: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 。
    【答案】(1) 胶头滴管 ②④⑤③① ③中倾倒时,未沿烧杯内壁 变浑浊 26 26
    (2) 2、4 红棕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 H2 (或)
    (4)溶液中均含有H+
    【详解】(1)实验用品: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故还需要胶头滴管;
    实验步骤: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顺序是:②④⑤③①;
    实验反思:①由图可知,图中的错误是:③中倾倒时,未沿烧杯内壁,容易导致溶液飞溅;
    ②“溶解”时观察到:液体先变浑浊(因为此时氯化钠还未完全溶解),搅拌后形成无色溶液;
    ③1.04g/cm3=1.04g/mL,解:设需要该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得:,x=26g;需要蒸馏水的质量为:;
    (2)1中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中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中稀硫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4中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①中观察到2、4孔穴中溶液变红;
    ③中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故均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3)②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故均生成H2;
    ③中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盐酸和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均含有氢离子。
    13.(本题11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气体制备】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回答问题:
    (1)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 等药品制取氧气,这些物质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有 元素。
    (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7.32g高锰酸钾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 g。
    (3)上述装置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 。
    【实验拓展】
    (4)两只锥形瓶中分别盛有等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塞入插有带火星木条的橡胶塞,再通过漏斗向乙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上述对比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锰 ;实验中,漏斗除了用来加二氧化锰,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
    (5)如图是“氧烛”(一种紧急供氧设备)的内部结构。使用时先点燃含有金属镁粉的“烛芯”,镁燃烧放热使药块中的NaClO3分解放出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钠。NaClO3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氧烛”中镁粉的量不能过多的原因是 。
    【答案】(1) 氯酸钾 氧/O
    (2) 0.74
    (3)BC
    (4) 有大量气泡产生,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是否能改变反应速率 排出气体
    (5) 防止消耗过多的氧气
    【详解】(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的药品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和氯酸钾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则这些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则:
    解得x≈0.74g
    则7.32g高锰酸钾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约为0.74g。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为常温,则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装置选C。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其中生成的氧气能从漏斗中逸出,防止装置内压强过大。
    (5)NaClO3受热分解为氯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煤粉燃烧消耗氧气,若煤粉过多,则会消耗大量的氧气。
    三、科学探究题(共10分)
    14.(本题10分)很多面点的制作需要膨松剂。某兴趣小组通过制作馒头,探究化学膨松剂的作用原理,并对比不同膨松剂对馒头性状的影响(制作过程中蒸制时间、温度等相关条件均相同)。
    【探究自制膨松剂】
    I.小组同学在课上学习了碳酸氢钠可用于焙制糕点,据此设计如表实验。
    小组同学针对①②中馒头性状的不同,查阅资料如下。
    [资料一]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资料二]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面粉中的某种色素遇到碱性物质会变成黄色。
    (1)碳酸氢钠的俗称为 。
    (2)根据②中“面色黄”的性状推测 (填化学式)有碱性。
    II.为改善②中馒头性状,小组同学又设计如表实验。
    (3)③中加水的质量应为 g。
    (4)结合②③馒头性状,加入白醋后,馒头性状改良的原因有 、 。据此分析,下列物质组合也可起到膨松作用的有 (填标号)。
    A.食盐和白糖 B.碳酸钙和白醋 C.纯碱和柠檬酸 D.纯碱和食盐
    【探究市售膨松剂】
    III.小组同学买来了一种市售膨松剂-泡打粉,继续进行探究。
    (5)与白醋相似,焦磷酸二氢二钠也能起到酸的作用。作为市售膨松剂的成分之一,与白醋相比,焦磷酸二氢二钠具有的优势为 (写出一点即可)。淀粉与泡打粉中其他成分不发生反应,除干燥外,淀粉还可能有 作用。
    (6)产生气体的量是影响馒头膨松程度的因素。经教师指导后,小组同学得知该泡打粉中焦磷酸二氢二钠只能与一半的碳酸氢钠反应,理论上,③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最大量是④中的 倍(精确到0.1)。但③比④馒头膨松程度略小,由此推测,影响馒头膨松程度的因素还可能是 。
    【反思与感悟】
    小组同学在上述劳动实践中探明了膨松剂的作用原理,发展了“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
    【答案】(1)小苏打
    (2)NaHCO3
    (3)28
    (4) 白醋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白醋中和了碱性物质 BC
    (5) 易保存 调节气体产生速度或使气泡均匀产生
    (6) 3.3 发酵过程
    【详解】(1)碳酸氢钠的俗称小苏打;
    (2)依据信息:面粉中的某种色素遇到碱性物质会变成黄色,根据②中“面色黄”推测NaHCO3有碱性;
    (3)③是与②对比,则③加水的质量为28g;
    (4)白醋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产生较多气孔,白醋显酸性,中和了碱性物质,不与面粉中的某种色素反应,所以馒头不会变黄;
    A、食盐和白糖不反应,故A错误;
    B、碳酸钙和白醋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起到膨松作用,故B正确;
    C、纯碱和柠檬酸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以起到膨松作用,故C正确;
    D、纯碱和食盐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BC;
    (5)与白醋相比,焦磷酸二氢二钠为固体,更容易保存;淀粉的作用是改善泡打粉的保存性,防止吸潮结块或失效,还具有调节气体产生速度或使气泡均匀产生的作用;
    (6)③中1g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白醋反应,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aHCO3~CO2;1g泡打粉中碳酸氢钠占40%,质量为0.4g,且焦磷酸二氢二钠只能与一半的碳酸氢钠反应,故只有0.2g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NaHCO3~CO2,另外的0.2g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关系为:2NaHCO3~CO2;则③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最大量与④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最大量之比为:;③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多,但③比④馒头膨松程度略小,由此推测,影响馒头膨松程度的因素还可能是发酵过程;
    四、填空与简答实验目的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用品
    氯化钠、蒸馏水、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量筒、药匙、
    实验步骤
    实验过程可由下图表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实验反思
    ①指出上图操作中一处明显错误:
    ②“溶解”时观察到:液体先 ,搅拌后形成无色溶液。
    ③若用该溶液继续配制50mL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需取用:该溶液 g,蒸馏水 g。
    实验
    面团成分
    膨松剂
    馒头性状

    60g面粉、28g水

    无气孔、硬
    面色白

    60g面粉、28g水
    1g碳酸氢钠
    少量气孔、略松软
    面色黄
    实验
    面团成分
    膨松剂
    馒头性状

    60g面粉、________g水
    1g碳酸氢钠、5.8g白醋(足量)
    较多气孔、松软
    面色白
    实验
    面团成分
    膨松剂
    馒头性状

    60g面粉、28g水
    1g泡打粉[成分:碳酸氢钠(40%)、焦磷酸二氢二钠(Na2H2P2O7)、淀粉]
    较多气孔、松软
    面色白

    相关试卷

    03,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优化测试化学试题五:

    这是一份03,2024年安徽省中考模拟优化测试化学试题五,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03,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03,2024年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中考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共6页。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