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11,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1,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01
    11,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02
    11,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1,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1,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4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流方式。与动物的交流方式相比,人类的语言不但可以传达更加丰富的信息,还能支持高级的思维活动。虽然人类的语言非常复杂,但是人却不需要通过刻意的学习便能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仿佛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这种天赋从何而来一直是科学界的未解之谜。近年来,脑科学的进展为揭开人类语言能力的奥秘带来了新的曙光。
    早期的语言学理论认为,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通过条件反射机制完成的,即人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循环过程逐步掌握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最终学会使用语言。例如,咿呀学语的婴儿偶然发出类似成人讲话的声音,大人便会给予微笑、赞美等正面反馈;随着孩子的话语愈加复杂,周围的人则会纠正他的错误用语,鼓励他运用合适的词汇和语法。
    然而,这种条件反射式的语言学习,要求人们对每句话进行逐一学习,这与人类语言的创造性相矛盾。这种创造性体现在人类可以通过不同词汇和句法结构的组合,形成无数新话语。例如,“我吃米饭”可以通过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替换变为“你吃米饭”“他吃面条”“爸爸喝水”等等。年仅几岁的孩童便具备这种语言创造能力,能够理解从未接触过的语言变化并加以运用。显然,早期条件反射式的语言学习观点,无法解释人类的语言创造能力。
    上世纪50年代,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否定了条件反射机制,提出了语言先天性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语言机能,这种机能就像人体的一个器官,刚降生时便已预设于大脑中了。乔姆斯基将这一“器官”称为“语言获得装置”,在这一装置中存储着某种人类语言所共有的规律性信息,即“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是被先天赋予的知识,人类可以通过“普遍语法”和有限的外界语言刺激,在短时间内学会理解和使用从未接触过的语言表达形式。乔姆斯基将这一语言的创造性特征称为“转换生成语法”。这一点极具影响力——在主观上,它满足了人自诩为“万物之灵”的心理需求;在客观上,大量相关研究都发现了支持人类语言先天性假说的证据。
    然而,基于“普遍语法”的学习模型,虽在解释句法结构等高级语言能力的创造性时具有说服力,但是却在解释基础语言能力的获得上捉襟见肘。那么人类是否也像通过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汇集全国各地小初高最新试卷。“普遍语法”学习句法结构一样,通过某种先天性的知识在短时间内获得基础语言能力?
    在人类的语言能力中,“听”是第一属性。支持“听”的语音感知能力是最基础的,也是出生后最先获得的语言能力。语音感知指的是分辨属于语言声音(即语音)和不属于语言声音的过程。为揭开人类语言能力起源的谜题,研究者以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等先进的脑科学实验方法,研究了新生儿的语音感知能力和语音学习的过程。
    研究发现,虽然人类刚降生时不能分辨语音和非语音,但是仅仅通过短暂的学习,新生儿便可以获得语音感知能力。这说明语音感知能力与语法学习一样具有很强的先天性。然而,人类的语言天赋比之前认识到的更加复杂——与句法结构不同,人类需要通过接触外界语音刺激,逐个学习组成人类语言的语音,从而获得完整的语音感知能力。高级语言能力的学习有“普遍语法”的规律性知识起指导作用,而基础语言能力则是通过“点对点式”的逐一学习掌握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研究对象是出生当天的新生儿,这就把人类语言学习的起点拉回到了生命的最开端。这个结论挑战了当前主流的语言学观点。例如,美国语言学家帕特里夏·库尔认为,婴儿出生后6至8个月才具备语音感知能力。
    另外,根据乔姆斯基的观点,“普遍语法”的存储场所——“语言获得装置”,是存在于人脑中的一个“器官”。那么它的物理基础,即负责学习语言的神经机制,是怎样的呢?脑科学技术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研究者在实验中运用了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不仅观测到了新生儿语音感知信号的强度变化,也发现了这些信号的神经来源,从而揭示了负责新生儿语音学习的脑机制。这个脑机制由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组成,其核心部分是一个称为“感知运动环路”的系统。在成年人的大脑中,“感知运动环路”负责在对话过程中协调“听”和“说”;对于正在学习讲话的小孩,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持语言学习中的语音模仿过程。
    众所周知,模仿大人说话是孩子学习说话的重要方法。从发育阶段来看,出生当天的新生儿显然不具备语言模仿能力,但是他们会下意识地尝试重复所听到的声音,研究者将这种现象命名为“沉默性模仿”。通过反复的“沉默性模仿”,新生儿逐渐学会了区分可能重复的声音和不可能重复的声音,最终获得了区分语音和非语音的感知能力。从基础语言能力的学习机制来看,负责语音模仿的“感知运动环路”系统,就是乔姆斯基理论中“语言获得装置”在人类大脑中的物理坐标。
    脑科学的发展为人们一点点拨开迷雾,解释了人类在生命伊始便具备的语言能力的物理机制,佐证了语言先天性的观点,填补了从理论假设到科学依据的空白。未来的语言学研究将会以主观的概念性思考为引导,以客观的实证研究为基础,进一步解开人类语言的奥秘。
    (摘编自吴燕京《人类语言“超能力”是否与生俱来?》)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流方式,人类不需要学习就能获得语言能力,这也是与动物相比在交流方面的优势。
    B. 基于“普遍语法”的学习模型在解释语言创造性上得到了认可,却无法解释人类如何获得基础语言能力。
    C. “这个结论挑战了当前主流的语言学观点”中的“这个结论”是指人类语音感知能力具有很强的先天性。
    D. 在幼儿学习语言时,“感知运动环路”能支持语音模仿过程,这与其在成年人大脑中起的作用截然不同。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语言具有创造性,即使是从未接触过的语言表达形式,人类也能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理解和使用。
    B. 语言先天性的假说满足了人类的某种心理需求,运用这一理论,语言学家将会揭开人类语言产生的奥秘。
    C. “听”在人类语言能力中是第一属性,新生儿如果没有听力,就无法感知到语音,难以形成语言能力。
    D. 新生儿能下意识地尝试重复所听到的声音,这是他们能够获得区分语音和非语音感知能力的重要原因。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一项是( )
    A.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指出:“其种之或黄、或白、或紫、或黑之均是人也,天皆赋之以此心之所以能意,此意之所以能达之理。”
    B. 《庄子·外物篇》中“婴儿生无硕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指婴儿生下来没有高明的老师指教也能学会说话,是因为跟会说话的人相处。
    C.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一些心理学家对黑猩猩进行过多次实验,试图以教儿童说话的方式教会它们人类的语言,但都以失败告终。
    D. 语言学家斯金纳认为,当儿童说出“牛奶”这个词时,母亲会将牛奶递给他,这对儿童来说是一种奖赏,会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
    4.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一项是( )
    A. 为了说明人类语言具有创造性,作者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事例,既增强了说服力,又使文章通俗易懂。
    B. 第三段中“我吃米饭”等四处使用引号,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与第四段中“普遍语法”引号的作用相同。
    C. 文章引人“沉默性模仿”“感知运动环路”等学术概念,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助于读者把握关键信息
    D. 虽然脑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作者认为这还不能回答人类语言能力是否与生俱来这一问题。
    5. 语言学家对人类语言能力的认识是如何不断深化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漆香中慢慢安静
    林那北
    上中学后,恰巧我们这个年段的美术老师是我母亲。看她在讲台上说着画着,①煞有介事得与平日灶台锅碗边那个浑身烟火气的中年妇女判若两人,觉得相当滑稽,不免一阵阵想笑。那时课堂已丧失基本尊严,所谓的课外兴趣小组倒是格外红火,学校美术小组由母亲负责,每周有两个下午活动,她于是想当然地也要把我拉进去。百折不挠这个品质,在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上,一次次得以明证。小时候我想必病得不轻,病名叫多动症。上树、下河、奔跑、跳跃才是强项,终日混迹宣传队运动队,身上潜藏的万千野性必须在挥汗如雨的动态中挥霍掉,让我拿笔安安静静画线条,真是对双方的折磨。②但母亲屡屡受挫还是屡屡幻想,甚至威逼我拜到另一位美术老师门下,练了一阵素描色彩,做起考美院的小梦,最终实在被我各种偷懒懈怠气得七窍生烟,才让绝望款款而至。若干年后,当我女儿也学绘画,整天趴在画板上涂涂抹抹时,我对家中上下两个美术人才熟视无睹,依然觉得自己是跑在另一条道上的马,井水不犯河水,永远不会有与她们重合的可能。
    但是意外还是出现了,有一天我竟然也玩起了画——漆画。起步确实只是图个好玩。最初是正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女儿假期闲在家里,为杜绝她懒觉睡得太多,而把她带到做漆画的朋友那儿学。她试了一阵,痛惜手变得粗糙而放弃。看着作画的木板与各种漆材丢在那里刺眼,我索性就试着往下弄了。先用腰果漆做了几幅,然后迅速转向大漆。
    太漆来自植物。是漆树被割开后。从韧皮里流出的白色黏性乳液,再加工成各种色泽的涂料,既防腐防潮,又耐酸耐碱耐高温。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那只7000多年前的朱漆碗,上面色泽犹存,就是太漆秀给世人的肌肉。我显然很快被这种奇特的液体迷住了,它可以那么柔软地流淌,又可以如此坚硬地凝固,对环境气温以及湿度不近人情地苛求,但只要你稍加用心,它又往往有超乎想象的完美呈现,剔透得宛若珠宝。
    福州气候潮湿温润,与漆性相符,虽不产漆树,漆艺却一直遥遥领先,抬头低头间就会蓦然与一场漆画漆艺展或者一位漆艺漆画家相逢。“开了”,这是漆画界的一个术语。一幅画完成了,漆性却仍是活的,它还会按着自身的惯性缓缓成长,像一位含苞的女孩,在无人觉察间,自顾自地一步一步迈向最欲滴的饱满。贵如珊瑚、珍珠、宝石,贱似蛋壳、螺钿、炭粉、瓦灰、木屑、锡片、铝板、铁丝、麻绳、夏布……天底下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先一点点埋下,然后以漆一遍遍聚过,用砂纸一层层研磨,再不厌其烦地推光、揩清。整个过程像铿锵的奔腾,又像静穆的修行;是任性的挥洒,又是精致的磨砺。③斗转星移,肢体已在疲倦中一年年慵懒懈怠下来,欲望与杂念却与日生长。世事纷乱,心浮气躁,但漆味一起,刹时竟一切屏蔽,整个世界仅剩手中那块方形木板,凝神静气,弯腰俯背,眨眼间大半天就一晃而过。待直身长吁,顿觉天宽地阔,岁月无尘。
    这把年纪了,完全没有想到还能这样,我自己也不免屡屡暗惊,然后暗喜。
    大漆过敏似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红疹一片,痒至骨头。不时听到某某某某,已经与漆打了一辈子交道,仍一辈子被咬不放,碰一次倒霉一次,脸刹时可能红肿如烂南瓜。所以总有人问我:你过敏吗?我摇头,不会,我皮厚。问的人一定会啧声连连,他们赞的是我天生拒“痒”。我却暗想,其实,这大概是大漆诱我深入而耍的小计谋,让我能走多远是多远。
    确实,我不知道自己能走多远。不谋划,不眺望,也不问结果;敞开自己,不为世俗名利驱使,剩下的便只是生命的自觉,天人合一的放纵了。看着它们一件件胡乱挂起,任性摆放,花花绿绿地热闹,我的目光里想必已经泛起浓浓的母爱了。
    事实上,我尚不敢把它们领出家门,我清楚它们还不够好。目力所及,边界越辽阔高远,就越会明白自己站立处的低洼潦草。但我也从不自惭形秽,起跑线不同,目的地也迥异,那些制作精良的专业画作不过是一个标杆,它们可以在前方隐约地召唤,让我致以无限敬意,却未必能真正将我收归门下。
    其实,当初将那些被女儿废弃的材料重新收拢利用时,我是暗揣“深入生活”的老套理念,为写一部与漆有关的小说做准备的。那些命运多舛的漆匠,一生短促黯淡匆匆而逝,可倾其心力创造的漆器却历久弥新,至今仍然光彩熠熠地呈现于我们的眼前,并且还会继续呈现下去,与更多的晨光暮色相见甚欢。这里头肯定横溢着几分难以言说的苍凉,它完全可以成为一部小说潜在的质地,把悲欢、恩怨以及万千无奈逐一承载。只是几年过去,小说尚未到来,随着一幅幅画制作完成,它们反而渐行渐远渐模糊,仿佛被大漆光芒一映衬,不免自卑了,胆怯了,退却了,萎缩了,一去千里。
    我并不着急,在漆香中慢慢安静,慢慢神闲气定地等待。无论如何,总会等到它“开了”的一天吧?即使等不到,那也没关系,凡事皆是命。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亲是当时学校美术小组负责人,因而她觉得有责任把我拉进小组学美术。
    B.“我”生性好动,不爱绘画,多年后“我”仍觉得自己与母亲不是一路人。
    C.“我”先前学漆画,并没有其他的目的,只是图个好玩,但后来却迷上了它。
    D.制作漆画的原料简单而普遍,诸如蛋壳、木屑、铁丝、夏布等均可做原材料。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运用“煞有介事”一词,真实地反映了“我”与母亲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母子关系的特定心理。
    B.文章重视前后照应,如画线的句子②照应了前文“百折不挠这个品质,……,一次次得以明证”一句。
    C.句子③中运用“慵懒懈怠”“与日生长”等词,表现了“我”制作漆画时因其程序复杂而倦怠的心理。
    D.文章语言平实自然又典雅优美,句式上整散结合、张弛有度,体现了作者对语言文字高超的驾驭能力。
    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分)
    9.读完文章,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请简要概括。(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伯禽①将归于鲁,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
    对曰:“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美德已。”
    周公曰:“呜呼!以人恶为美德乎?彼其宽也,出无辨矣,女又美之!彼其好自用也,是所以宴小也。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知如士,不与士争知。彼争者,均者之气也,女又美之!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闻之曰:‘无越逾不见士。’见士问曰:‘无乃不察乎?’不闻,即物少至,少至则浅。彼浅者,贱人之道也,女又美之!”
    “吾语女,我,文王之为子,武王之为弟,吾于天下不贱矣,然而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货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毕事者千有余人,于是吾仅得三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与三十人中,乃在百人与千人之中。人人皆以我为越逾好士,然故士至;士至,而后见物;见物,然后知其是非之所在。戒之哉!女以鲁国骄人,几矣!夫仰禄之士犹可骄也,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彼正身之士,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息,文章不废也。”
    (节选自《荀子·尧问》)
    材料二: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
    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公曰:“何谓士人?”
    孔子曰:“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虽不能备百善之美,必有处也。是故知不务多,必审其所知;言不务多,必审其所谓;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此则士人也。”
    公曰:“善哉!非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深宫之内未尝知忧恐不足以行五仪之教。若何?”
    孔子对曰:“如君之言,已知之矣,则丘亦无所闻焉。”
    (节选自《孔子家语·五仪解》)
    【注】①伯禽:周公旦之子。②出:给予,指赏赐。③此下所述,是周公对伯禽说的话。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虽然A寡人B生于深宫C之内D未尝知E忧F恐G不足以行H五仪之教。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用,文中指靠自己的才智行事,与成语“师心自用”中的“自用”意思相同,感情色彩也相同。
    B. 执贽,指拜谒尊长时携礼物相赠,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质”的意思相同。
    C. 正,意为使……端正,与《墨子·兼爱》“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中“亏”的用法相同。
    D. 审,文中指清楚了解,与《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中的“审”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周公看来,对人一味宽大会赏赐不加分别,过于谨慎容易孤陋寡闻,所以他对伯禽师傅的赞美不以为然。
    B. 周公认为不必和牛比力气、和马比速度、和读书人比智慧,因为这是一种降低自己身份、地位的意气之争。
    C. 周公告诫伯禽,那些依赖俸禄生活的士人会显得态度高傲,那些身心端正的士人的态度是不会高傲的。
    D. 在孔子的心目中,士人具有心中有原则、说话有依据、行事有正道等特质,是当权者可以信任的治世之才。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
    (2)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
    14. 两则材料中,周公和孔子分别是如何阐述观点的?请任选其一简要概括。
    少年行二首
    王贞白
    其一
    游宴不知厌,杜陵狂少年①。花时轻暖酒,春服薄装绵。戏马上林苑,斗鸡寒食天。鲁儒②甘被笑,对策鬓皤然③。
    其二
    弱冠投边急,驱兵夜渡河。追奔铁马走,杀虏宝刀批④。威静黑山路,气吞清海波。常闻为突骑,天子赐长戈。
    【注】①杜陵少年:泛指富贵人家子弟。②鲁儒:泛指儒家学说的信奉者、儒派学者。③皤然:头发斑白。④批:损坏。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其一末两句用“鬓皤然”写出鲁儒的衰老,这与前面的杜陵少年形成了反差。
    其二中的“投边急”“驱兵”“夜渡河”“追奔”等词语突出了边疆战事的危急紧张。
    C.“天子赐长戈”与《燕歌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表明皇帝对战士重视、褒奖,预示战争的胜利。
    D.两首诗歌塑造了截然不同的“少年”形象,也可体现出作者对二者不同的情感。
    16.两首诗歌分别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塑造了什么样的少年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騷》中屈原以“ , ”两句强调降生的时间,说自己“生得伟大”,像是肩负上苍的使命来到人世。
    (2)李密在《陈情表》中直接表明自己、祖母的年纪之后,顺势提出“ , ”,以此强调为国尽忠的时间更长,进一步打消了晋武帝的疑虑。
    (3)古人常常感叹时光流逝之迅速,在古代诗词中就有借助比喻手法写时间流逝的句子,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综观世界历史,在四大古文明中,中华文明能够避免发展中辍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拥有一条自西向东与黄河平行的长江,从而构成了世界上其他古文明所缺少的战略纵深这种“江河互济”的地理格局。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强大压力下, ① 。当黄河流域成为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前线时, ② ;一旦黄河流域经济社会陷入衰弱,长江流域就会接过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火炬,继续与黄河流域一起,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兴盛。可见,长江流域所孕育的稻作文化不仅避免了中华文化共同体因囿于半封闭的东亚大陆而陷入“内卷化陷阱”的困境,而且增强了维系中华文化共同体传承不辍的内生力量。它不仅使得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形成南北互动互补,也使得中华民族在承受各种强烈的挑战和震撼中,能够不断开创新局面,并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①你看,麦子刚刚割过,②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③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④那碧绿的瓜秧,在地上匍匐着,⑤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⑥这时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⑦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⑧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20.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句中破折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好香的干菜——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B.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D.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出画面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第三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鲁迅《论睁了眼看》
    材料二:
    面对人无可奈何的生存困境,那就不如超脱一下,放弃现实的满足追求而寻求精神上的自我愉悦,在痛苦和无可奈何中给自己找一个自圆其说的借口,用心造的虚拟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好让自己坚强而达观地活下去。
    ——鲁迅研究学者邹永常《阿Q·精神胜利法·认知重建》
    材料三:
    一般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有五种形式:以过去胜人、以谩骂胜人、以联想胜人、以自欺胜人、以欺负弱者胜人。
    当今社会,我们究竟该反对“精神胜利法”还是接受“精神胜利法”?请你选取上述一方观点进行立论,同时对另一方观点进行反驳,写一篇辩论稿,参加班级辩论赛。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C 2. B
    3. A 4. B
    5. ①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早期语言学家提出了条件反射机制理论;
    ②基于对条件反射机制理论的质疑,乔姆斯基进行了概念性思考,提出了语言先天性的假说;
    ③采用先进的脑科学技术进行实证研究,指出人类语言能力的形成既有先天的生理机制,也需要后天的模仿学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人类不需要学习就能获得语言能力”错,结合“虽然人类的语言非常复杂,但是人却不需要通过刻意的学习便能自然而然地掌握语言”可知,文中说的是不需要通过“刻意”的学习。
    B.“却无法解释人类如何获得基础语言能力”错,结合“在解释基础语言能力的获得上捉襟见肘”可知,文中说的是捉襟见肘,并不能说成却无法解释。
    D.“这与其在成年人大脑中起的作用截然不同”错,结合“在成年人的大脑中,‘感知运动环路’负责在对话过程中协调‘听’和‘说’;对于正在学习讲话的小孩,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持语言学习中的语音模仿过程”可知,“作用截然不同”太绝对化。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语言先天性的假说……运用这一理论,语言学家将会揭开人类语言产生的奥秘”错,文中说的是“未来的语言学研究将会以主观的概念性思考为引导,以客观的实证研究为基础,进一步解开人类语言的奥秘”,并不是语言先天性的假说这一理论。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
    B.是外部环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C.是动物不具有学习人类语言能力。
    D.是支持条件反射机制。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B.“引号的作用相同”错,第四段中“普遍语法”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①结合“早期的语言学理论认为,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通过条件反射机制完成的,即人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循环过程逐步掌握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最终学会使用语言”可知,通过观察生活现象,早期语言学家提出了条件反射机制理论。
    ②结合“上世纪50年代,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否定了条件反射机制,提出了语言先天性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语言机能,这种机能就像人体的一个器官,刚降生时便已预设于大脑中了”可知,基于对条件反射机制理论的质疑,乔姆斯基进行了概念性思考,提出了语言先天性的假说。
    ③结合“脑科学的发展为人们一点点拨开迷雾,解释了人类在生命伊始便具备的语言能力的物理机制,佐证了语言先天性的观点,填补了从理论假设到科学依据的空白”“通过反复的‘沉默性模仿’,新生儿逐渐学会了区分可能重复的声音和不可能重复的声音,最终获得了区分语音和非语音的感知能力”可知,采用先进的脑科学技术进行实证6.B
    【解析】A 项强加因果。母亲将“我”拉进美术小组学美术,可能有多种原因,如:当时课堂已丧失基本尊严。“我”生性好动,母亲希望通过学美术让“我”能稍稍安静下来:母亲是美术小组负责人,“我”学美术有着便利条件。而不是“因母亲是负责人,她就有责任把我拉进来”。C项“并没有其他的目的”错。“我”还暗揣“深入生活”的老套理念,为写一部与漆有关的小说做准备。D项“制作漆画的原料简单而普遍”错。制作漆画的原料不仅仅只有蛋壳、木屑、铁丝、夏布等,还有腰果漆或大漆等,文中并没有说这些漆简单而普遍,同时有时还要用贵重的珊瑚、珍珠、宝石等。
    7.C
    【解析】“表现了'我’在制作漆画时因其程序复杂而倦怠的心理”错。句子③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渐渐变得慵懒懈怠,欲望杂念与日俱增,与漆画制作的程序复杂毫无关系。
    ①内容上:交待大漆的来源、特性及历史上的朱漆碗,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漆器这-艺术品及其历史:②结构上:承接上文“然后迅速转向大漆"”,引出下文对大漆这种奇特的液体的描写,过波自然:③效果上:由上文“迅速转向大漆”转而介绍大漆的来源等内容,使文章张弛有度,强化了文章的可读研究,指出人类语言能力的形成既有先天的生理机制,也需要后天的模仿学习。(①②两点各2分,第③点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①要相信自己,敢于尝试未知的领域,成功也具有偶然性;②应活出自我,享受过程,少问结果,不被功名利禄所羁绊,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宁:③人生起跑线不同,目的地也迥异,无需强求自己。(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0.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BDF(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答案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词语的能力。思路点拨D项,两个“区区”微不足道”。
    12.答案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意,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思路点拨C项,“君王分析国家乱亡原因时的思虑、防范都不够周密”错,文中说“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可见作者认为他们对国家乱亡原因的分析是细致、周密的。
    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答案(1)如今秦始皇面向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关键词“南面”“王”“是”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2)因此他的子孙后代中,即使有极为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上天却终究不忍心让他们的国家立即灭亡。(关键词“不肖”“卒”“遽”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
    1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意的能力。答案①材料一认为:秦始皇怀有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个人智慧,脱离百姓,抛弃仁政王道,残暴苛刻。②材料二认为:秦始皇治国谋划的只是人事因素,缺乏深谋远虑,不知道积累真诚,用大德感动上天。(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15.B
    【解析】以偏概全。其目的不仅在于赞美颜某等人善理政务,更在于通过颜某等人暂时放下公务出门看潮来表现钱塘江潮的强大吸引力。
    16,①通过涨湖时人们闻声而出的行为,观湖时满座生寒的感觉来侧面表现钱塘江潮的气势:②以“雷震”“澥宽”“似雪”等词,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从视听结合的角度,正面表现钱塘江潮的气势。(每点3分,共6分。意思相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灭了周朝,统一天下,吞并诸侯,临朝称帝,享有四海。天下的士人闻风归附。为什么会像这样呢?回答是:近古以来没有统一天下的帝王已经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继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诸侯凭着武力相征伐,强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战事不止,军民疲惫。如今泰始皇面向南面(称帝),统治了天下,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这样一来,那些可怜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没有谁不诚心景仰皇上。在这个时候,(能否)保住威权,稳定功业,安定、危败的根本因素就在于此了。
    泰王怀着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个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亲近士民,抛弃仁政王道,树立个人权威,把诡诈权势放在前头,把仁德信义丢在后头,把残暴苛虐作为治理天下的前提。秦脱离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政治思想没有改,他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假使秦王能够考虑古代的情况,顺着商、周的道路,来制定实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现骄奢淫逸的君主,也不会有倾覆危亡的祸患,所以夏禹、商汤、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国家,名号卓著,功业长久。
    材料二:
    泰朝兴起,灭诸侯,统一天下,秦始皇认为周朝的灭亡在于诸侯的强大,于是改分封制为郡县制,正以为这样一来就会根除战争动乱,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却不知汉高祖在乡野间崛起,最终颠覆了秦朝的江山,汉王室鉴于秦朝的孤立无辅,大肆分封子以外的子弟为诸侯,认为凭着同胞骨肉的亲情,可以使刘氏统治世代继承下去,不生变乱,然而七国还是萌生了弑君算位的阴谋野心。汉武帝,汉宣帝之后,逐渐分割请侯王的土地,削弱他们的势力,这样便以为平安无事了,没想到外成王莽最终夺取了汉家的皇位。可他们灭亡的根由,都在防备的范围之外。
    唐太宗听传言说将有带“武”字的人杀戮唐室子孙,便将可疑之人找出来统统杀掉,可武则天每天侍奉在他身边,却怎么也没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时期的方法势维老师王,便收回各地将帅的兵权,哪料想子孙后代在故国的下逐步衰亡,这些人都有着超人的智意盖世的才华,对国家乱亡的诱因,他们可调考虑得细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虑的重心在这边,灾祸却在那边产生,最终免不了灭亡,为什么呢?大概智力谋划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却无法预测天道的安排。良医的儿子难免会病死,良巫的儿子难免死于神鬼,难道是善于救助别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吗?这是善于谋划人事而不善于谋划天道啊!
    古代的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人的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不敢道用阴谋诡计,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天心,使上天顾念他(对百姓)的恩德,因此他的子孙后代中,即使有极为愚笨不贤良足以使国家灭亡的,上天却终究不忍心让他们的国家立即灭亡,这才是思虑得深远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赢得天心,仅凭着微不足道的智谋,包揽天下的事务,想使国家没有危亡,这从道理上是讲不过去的,难道上天会如此安排吗?
    (1)摄提贞于孟障兮惟庚寅吾以降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示例: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每空1分,第(3)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18.①中华民族拥有一条自西向东与黄河平行的长江,②形成了“江河互济”的地理格局。③这种格局构成了世界上其他古文明所缺少的战略纵深,④因而中华文明能够避免发展中辍。(每点1分,逻辑顺序1分,共5分)
    19.示例:①黄河和长江流域形成了紧密的空间纵深互动(黄河和长江1分,互动1分)②长江流域成为提供后勤保障的战略大后方(长江1分,大后方1分)(每点2分,共4分,大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20.B(句子“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中破折号的作用为解释说明,破折号后的“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是对前文“夏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的原因的说明。选项A中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选项B中破折号后的内容是对前文内容的解释说明;选项C中破折号补充说明。“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重复前面的词语,增添修饰成分,是用扩展的办法对所讲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选项D中破折号的作用是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21.①巧用比喻修辞,“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化虚为实(1分),形象地展现山坡上的绿草旺盛的生命力(1分)。②使用对比手法,将“芊芊细草”和“密密的厚发”形成对比(1分),写出了夏天草的颜色变化和数量上从少到多的变化,颇具画面感。(1分)【或答此点亦可得分:③使用了精当的动词,“凝成”意味凝聚、凝结(1分),再现了夏天植物由青转绿,越来越茂密、越来越鲜艳的过程。(1分)】
    【解析】分析句子的画面感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①修辞手法。画波浪线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坡上小草的生长和树林的生长比作“炉子上的水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将植物的生命力由萌发到沸腾的过程形象化地呈现出来。
    ②对比手法的使用。“芊芊细草”是小草刚刚发芽的状态,“密密厚发”则写出了夏天小草茂盛厚实的样子,二者形成对比,更能表现出夏天草的颜色变化和数量上从少到多的变化,颇具画面感。
    ③动词的使用。这个句子中的动词“凝”的意义为凝聚、凝结,用于形容夏天植物的变化,能让读者感受到夏天植物由青转绿,越来越茂密、越来越鲜艳的过程。
    22.④改为“那在地上匍匐着的碧绿的瓜秧”(2分)
    ⑥改为“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2分)
    【解析】④语序不当。句子“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碧绿的瓜秧,在地上匍匐着,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中“在地上匍匐着”是用来修饰“瓜秧”的,需要修改为“那在地上匍匐着的碧绿的瓜秧”。
    ⑥成分残缺。缺少主语,补充主语后修改为“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
    23.【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要求写辩论稿,必须先立后破或先破后立,态度明确。
    材料所给论题是该反对“精神胜利法”还是接受“精神胜利法”,来源于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有人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们民族落后的‘国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有人说‘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摆脱绝望处境的一种常见的精神反应。对此你怎么看?”
    本题写作任务是“选取其中一方观点进行立论,同时对另一方观点进行反驳,写一篇辩论稿”。关于辩论的相关知识,在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中曾涉及,写作时要注意辩论稿格式、礼仪要求。
    此外,要完成辩论稿的写作,就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论述能力,既要坚定自己的立场,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观点。比如,可以选择支持“当今社会我们该反对精神胜利法”的观点,突出精神胜利法的负面性:为摆脱绝望的生存环境而做出“精神胜利”的选择,无视现实的结果,甚至如阿Q一般欺压弱者,会使人坠入更绝望的深渊,于是,人永远不能摆脱生存困境了。这不仅是一种麻木,更是一颗国民性的毒瘤。相反,如果我们选择支持“当代社会我们该接受精神胜利法”的观点,则应该聚焦于探讨精神胜利法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和阿Q不一样的是,当今社会我们所提倡的“精神胜利法”已经不再是麻木不仁的逃避,而是一种自我安慰、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方式。当今社会,学习、生活、工作带来了各种压力和挑战,“精神胜利法”恰恰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动力,成为调整心态、应对困难的一种手段。因此,面对各种困境,若能适时适度地发挥“精神胜利法”的作用,可以保护自己的内心免受情绪困扰,平衡心态,从而卸下心中的包袱,更坚强地走下去。
    【参考立意】
    ①巧用精神胜利法,终有乐观开朗心;
    ②做新时代“阿Q”;
    ③主观幻想不可取,客观现实需正视;
    ④精神胜利——从“自欺”走向“自毁”。
    相关试卷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运城市闻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4页。

    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山西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30,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30,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