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1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第3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座号_____
    提示:
    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2、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超出答题区域,不错位和越界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5)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6)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7)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8)《木兰诗》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950年6月,美国hàn ① (A.悍 B.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同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 ② (A.pū B.fù)朝鲜,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浴血奋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写的随军采访后的一篇通讯,发表在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文章一经刊发,即引起强烈反响,“最可爱的人”这个亲切而充满敬意的称呼,也由此广为甲(A.传颂 B.传诵)。此文现已是乙 (A.家喻户晓 B.路人皆知),流传中外,被选入全国中学语文课本,鼓舞、教育了几代人。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只填序号)
    ①_______ ②________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3)文中画线处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从结构上说,短语主要包括: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等。下列均为偏正短语的一组是( )
    A.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B. 正义之战 浴血奋战
    C 家国安宁 山河无恙D. 充满敬意 流传中外
    3. 名著阅读,完成下面的问题。
    张远评价《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祥子麻木、狡猾、自暴自弃,身上缺点也太多了,实在不具有农民的美德。
    对此评价,请你以原著相关情节为依据与张远进行辩论。
    二、阅读(65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 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 此诗着重在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乡思之切。
    5. 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卖油翁
    欧阳修〔宋代〕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文:
    碎金鱼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坐客罔不③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④,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⑤。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尝射于家圃( ) (2)徐以杓酌油沥之( )
    (3)及守荆南回( ) (4)岂汝先人志邪( )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B.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C.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D.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汝典郡有何异政?
    9. 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地琴声
    李皓
    ①从丹东回来,我一直在想,一根细细的马尾,在废弃的罐头盒子上抽拉,到底能发出怎样的声音?我甚至在梦里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抱着这把胡琴,头上不断掠过敌军的飞机、飞机的轰鸣声淹没了胡琴奏出的乐曲。
    ②到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是在国庆日的第二天,人很多。穿过形形色色的游客,我径直走向那把“两洲三国”胡琴。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玻璃橱窗内,胡琴不动声色,发出幽幽的光芒。
    ③与胡琴并排挂在墙上的还有两件乐器,一件是小提琴,另外一件有人说是“三弦儿”有人说是“土琵琶”。这两件乐器都没有文字说明,“两洲三国”胡琴下面却有一个清晰的用手机一扫,出现如下文字:“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在战斗间隙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激烈的战斗过后,志愿军战士利用缴获的美军的罐头盒、朝鲜的木材和中国的马尾制作成这把胡琴。战士们给它起名叫‘两洲三国’胡琴。‘两洲’是亚洲和美洲,‘三国’是中国、朝鲜和美国。”
    ④志愿军战士们在远离祖国的战场上,在战斗间隙,该唱就唱,该跳就跳。他们,用把把自制的乐器、发出了战场上最柔美的声音,像廿霖,似养分,滋润着彼此的心灵。
    ⑤我想起了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段往事。1951年秋末冬初一个寒冷的夜晚,志愿军12军31师的文工队队员们到银店洞师部为志愿军战士演出,回来时已是半夜。在归营的路上这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仍然兴奋地唱着、跳着、欢笑着,似乎忘了这是前线,这是战场师部所在地银店洞到文工队驻地苏谷山沟,中间有一段封锁线,敌人每隔几分钟就要向这打来排炮。路上经过一条浅河,大家正踩着石头通过。这时,敌人一排炮弹打来,一阵巨响实时天崩地裂,水石飞溅,烟雾弥漫,天昏地暗。文工队伤亡巨大,女队员戴儒品全身都被炸没了,只剩下了两条发辫……
    ⑥二爷,也就是我爸爸的二叔,他有个绰号:二瘸子。记得我小的时候,屯子里的人都在背后这么叫我二爷,但当面不敢叫,他们都知道我二爷的“驴脾气”。在生产队里,二爷一看到不公平的事情就骂,谁也不敢吱声,就连队长也只能悄悄嘟哝:“又耍志愿军的威风……”
    ⑦二爷从解放战争战场打到朝鲜战场,后来腿部受伤提前回国复员回乡。爸爸告诉我二爷有个绝活:口技。二爷每次喝醉了,必定要讲几段朝鲜战场上的故事,绘声绘色,枪声炮声、飞机声,二爷都能惟妙惟肖地用口技表演出来,在场的人无不叫好。据说二爷病重时,依然枪声、炮声、飞机声“演奏”了一番,随即溘然离世。
    ⑧二爷没读过书,更不会什么乐器,但他有自己的娱乐方式,口技必然是战场赋予他的之长。我想,在冰冷的战壕里,他肯定不止一次给战友们表演自己的口技,给残酷的战斗生活带来了一丝欢乐的气息。
    ⑨爸爸、叔叔和我,分别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穿上海军、陆军、空军的军装,在军营里服满了兵役。爸爸、叔叔从军想来是受了二爷的影响,二爷又间接影响了我。我是1989年春天走进空军某雷达兵训练团的,当时的空军司令正是抗美援朝著名战斗英雄王海。
    ⑩仔细端详“两洲三国”胡琴,那个罐头盒子在拉弦处缠了一圈胶布,表面似有松香我仿佛看见在异国他乡的冰天雪地里,在短暂的战斗间隙,他们动情地演奏起祖国各地的民歌小调。看着看着,我觉得眼前的“两洲三国”胡琴已经不仅仅是乐器,它更是武器,它庄该与那些枪炮摆放在一起。
    (《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3日,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运用倒叙的方法,叙写作者参观一把战地胡琴而深受触动的故事。
    B. 国庆节去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的人很多,表明人们仍铭记着这段历史。
    C. “驴脾气”的二爷耍起志愿军的威风时,生产队的人都怕得不敢吱声。
    D. 文章写到爸爸、叔叔和“我”经历,体现了志愿军的精神代代传承。
    11. 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
    (1)穿过形形色色的游客,我径直走向那把“两洲三国”胡琴。(赏析加点词语)
    (2)这时,敌人一排炮弹打来,一阵巨响,霎时天崩地裂,水石飞溅,烟雾弥漫,天昏地暗。(赏析句子)
    12. 请结合“两洲三国”胡琴的内容,简要分析志愿军战士的形象。
    13. 文章结尾说“两洲三国”胡琴是“武器”,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14. 二爷与文工队的内容似与标题“琴声”无关,为什么要写这部分内容?请简要分析。
    (四)(1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雪地烤红薯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平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 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⑪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1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 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 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 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16. 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17. 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一层。
    18. 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
    平头少年想:_____
    (五)(1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全省常住人口为4154.01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3689.42万人比,增加464.59万人,增长12.59%,年平均增长率为1.19%,比2001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提高0.58个百分点。数据表明,福建人口10年来增长加快。
    (摘自2021年5月20日 “福建省统计信息网”)
    【材料三】
    人口的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是息息相关的。福建人口流动的具体情况是:10年来,流动人口增加量超过三成,平均每10个常住人口中流动人口增加0.5人,呈现人口流动更为频繁的特点。
    这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这让更多乡村人口有动力、有能力加入到流动人口的大军中来。另一方面是由于一批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使得人口的虹吸效应更加突出,加之近10年来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带动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更频繁、集聚趋势更明显。
    关于人口流动的新特点新趋势,从省际人口流动看,呈现增量减少、增速放缓的特点和趋势。普查结果显示,外省流入福建的人口就有488.99万人,比2010年六人普增加57.63万人,增长13.34%。但与前一个10年增加的216.86万人、增长101.08%比,呈现增量减少、增速放缓。从省内人口流动看,呈现省内流动人口增速快于跨省人口流入增速的特点和趋势。全省流动人口中,省内流动人口有877.14万人,与2010年六人普的593.05万人比,增加284.09万人,增长47.90%,增幅比跨省流入人口增幅高34.56个百分点。第三特点是外省人口流入福建的集中度高。福州、厦门、泉州三个设区市吸纳了八成以上的外省流入人口。
    19.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城市的虹吸效应更加突出,表明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关的。
    B.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深入推进和一批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使福建人口流动更为频繁。
    C.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对比第六次普查,福建常住人口增加到464.59万人,增长率12.59%。
    D. 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带动了省内外的人口流动。
    20. 请根据【材料一】说说“某县人口普查后,发现城区人口急增,县政府决定在城郊新建一所学校。”县政府这么做是将普查信息用于哪些方面?
    21. 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我省人口流动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三、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 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
    请以“本来我可以 ”为题,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相关试卷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片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七年级语文答题卷docx、上杭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东北片区半期联考七年级语文试题答案202448docx、七年级语文答题卷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