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专题02 课内古诗词阅读(查补知识·通关练)-【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展开这是一份专题02 课内古诗词阅读(查补知识·通关练)-【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2课内古诗词阅读补知识原卷版docx、专题02课内古诗词阅读补知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01 挑战中考题·查知识漏洞
02 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
回顾知识体系
回顾核心考点
易混易错归纳
03 知识通关演练
1.(2023·湖北恩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①,惟解②漫天作雪飞。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
【注释】①才思:才气,才情。②解:懂得,知道。
【问题】“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表达的思想情感相似,请你结合二者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杨花榆荚”虽然少色无香,但不藏拙,不畏讥,敢于为晚春添色;如米小的“苔花”,也敢于像牡丹一样努力绽放。二者都表达了对它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之情。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的,表达了作者的赞赏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写青苔花虽小,却毫不自惭形秽,充满了自信,绽放自己的个性。由此可见,“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两者都表达了对具有在逆境中坚强、自信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之情。
2.(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问题】苏轼曾这样评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一个“见”字写出了诗人的心境。
【答案】无意所得、悠然忘我
【解析】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和作者情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思是: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表现了南山映入诗人眼底的情景,点明这是作者无意所见,而不是有意所为。作者闲居田园,采菊饮酒,无意间抬头,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底。“见”字表现了作者无意而为、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恬淡自然、悠然自适的氛围相契合。
3.(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注释】①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②断人行:禁止人行走。③况乃:何况,况且。
【问题】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你说说该联妙在何处。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修辞方法,用“生”“入”把“日”与“春”赋予了人的情态,海日驱尽黑暗,江春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情感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作者在本联中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4.(2023·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望蓟门①
祖咏
燕台一去②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③曙色动危旌④。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⑤,论功还欲请长缨⑥。
【注释】①蓟门:唐朝屯兵之地。②燕台一去:一到燕地。③三边: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④危旌:高扬的旗帜。⑤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⑥请长缨: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
【问题】两首诗都紧扣“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请结合两诗的最后两句内容,说一说两位作者分别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甲】诗结尾两句既写出了作者对泰山高大雄伟的喜爱,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乙】诗结尾两句表现了诗人投笔从戎、平定边患、为国立功的壮志
【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情感主旨。
【甲】诗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本句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将泰山与众山进行对比,凸显出泰山巍峨高大,然而作者不惧艰险打算登上泰山之巅,表现了诗人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攀登绝顶,志向远大,具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乙】诗结尾两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意思是: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联系注释“投笔吏:指东汉人班超。他投笔从戎,后来因功封为定远侯”“请长缨:缨,绳子。西汉人终军曾向汉武帝主动请缨,出使南越,后常用来指请求杀敌或请求给予任务”可知,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运用典故表现了自身也能够像班超一样投笔从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也希望像终军一样平定边患,实现抱负。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回顾知识体系
回顾核心考点
诗词曲中的重点意象及情感归类梳理
1.(2024·山东青岛·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回首往事,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点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B.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闻笛赋”表达怀念友人之情:“烂柯人”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现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
D.尾联中“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理解不正确。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该联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而非以“千帆”“万木”自比。故选C。
2.(2024·辽宁大连·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小题。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乙】
从军行 [唐]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尽系名王颈,归来献天子。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词都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B.两首诗词都通过描写声音来突出战争场面的紧张。
C.两首诗词都渲染了秋季战场上肃杀悲凉的气氛,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D.甲词情感激昂,展现词人内心的壮志与悲愤,乙诗则充满奋发向上的情绪。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甲】文“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战场雄壮的场面,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渲染了秋季战场上肃杀悲凉的气氛”错误;故选C。
3.(2024·四川广元·二模)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回答问题。
【甲】卜算子
[宋]游次公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乙】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甲词中“催”字读来韵味无穷,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2)两首词均体现“愁”,请分别说说两首词中加点的“愁”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1)“催”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风雨在催促人离开,表现了女子与亲人刚刚重逢却又要分离的不舍和伤感之情。
(2)甲词的“愁”指的是与亲人分离之愁;乙词的“愁”则是关心国事、怀才不遇之愁。(意思正确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炼字。
“催”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雨人格化,仿佛它们也有了情感和意识,正在催促着人离开。这样的描写,使得原本无情的风雨也带上了情感色彩,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力度。“催”字在此处表达了一种紧迫和无奈的情感。风雨不仅送来了人,还似乎急于将人送走,这种紧迫的感觉,恰好反映了女子与亲人刚刚重逢却又不得不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在短暂的相聚之后,离别的阴影已经悄然降临,这种情感上的落差和冲击,使得“催”字的使用更加贴切和生动。“催”字还深化了女子对离别的悲伤和不舍之情。她本希望与亲人多聚一会,但风雨的无情催促却让她无法挽留。这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悲伤和无奈,通过“催”字的运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甲词《卜算子》中的“愁”主要体现在离别的场景中。从“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到“风雨催人去”,风雨成为离别的背景,也是离别的催化剂。词中的主人公在风雨中与亲人短暂相聚,却又在风雨中分别,这种无奈与不舍的情感在“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主人公担心自己明日相思难耐,会再次登上曾经与亲人分别的楼阁,然而“楼上多风雨”,意味着再次的离别和伤感。这里的“愁”主要体现了主人公与亲人分离时的悲伤和不舍。
乙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的“愁”则更为复杂和深沉。辛弃疾在词中表达了自己从少年到成年的情感变化。少年时,他“不识愁滋味”,只是“爱上层楼”,可能出于好奇或者追求新奇体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识尽愁滋味”,这里的“愁”不再只是个人的情感,而是包含了更广阔的社会和国家的忧虑。辛弃疾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爱国词人,他的“愁”中蕴含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叹。在“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他试图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用一句看似轻松的话来掩饰内心的沉重和无奈。
4.(2024·湖南·模拟预测)学校开展“我以我声诵‘诗圣’”朗诵比赛,同学们准备从课本上选择杜甫的诗歌参加此次活动。
【甲】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请你从上面两首诗歌中选一首参加朗诵比赛,说说该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诵,并分析原因。(备选语调:①慷慨激昂; ②沉郁悲切)
【答案】示例一:我选《望岳》,应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来朗诵。这种语调适合展现泰山雄浑磅礴的气势,也利于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能强烈抒发诗人不畏困难、卓然独立的豪情。
示例二:我选《月夜忆舍弟》,应用沉郁悲切的语调来朗诵。诗中描写的边秋之景凄冷悲凉,宜用沉郁之调,悲切的语调适合抒发诗人对兄弟深切沉重的挂念之情。处于颠沛流离中的诗人,目睹山河破碎,更感悲痛,表现这种情绪适合用沉郁悲切的语调。
【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故可用“慷慨激昂”的语调。
《月夜忆舍弟》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故可用“沉郁悲切”的语调。
(2024·湖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
B.“堤上游人逐画船”,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稀少、冷冷清清、寂寥无趣的情形。
C.“拍堤春水四垂天”,写所见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断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远远望去,水天相接,广阔无垠。
D.“六幺催拍盏频传”和”白发戴花君莫笑”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此句形象地写出画船上急管繁弦、乐声四起、频频举杯、觥筹交错的场面。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答案】(1)B (2)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解析】(1)本题考查炼字和句子赏析。
B.有误。从词的上片来看,“堤上游人逐画船”,写所见之人: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游乐之景,热闹非凡。这一句所写的其实是众多游人的欢娱,而非寂寥无趣。
故选B。
(2)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首先,“白发戴花君莫笑”一句,通过描绘作者头发花白却仍插花自娱的场景,展现了其不拘小节、超然物外的性格特点。这种在众人面前不拘一格的行为,不仅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自信,也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其次,“六幺催拍盏频传”一句,则通过描绘宴饮中乐曲急促、酒杯频传的热闹场面,进一步展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放纵。在这样的氛围中,作者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尽情地享受着当下的欢乐。
最后,“人生何处似尊前”一句,则是对前面两句的总结和提升。作者感叹人生苦短,但在这短暂的时光里,能够像现在这样畅饮美酒、欣赏美景、享受人生,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这种情感既体现了作者对欢乐生活的追求,也透露出他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排遣苦闷的情感。
因此,词的下片通过描绘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蕴含了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这种情感既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也透露出他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无奈。
6.(2024·陕西宝鸡·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诗歌前两句善用对比,请具体分析该手法的作用。
(2)本诗与《十五从军征》中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都写到了暮年还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示例一: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的时间之长。
示例二: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
示例三: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的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2)“少小离家老大回”点明诗人客居他乡的事实,抒发了诗人久客伤老之情;“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始”字表明主人公从军之久,揭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传达出主人公思念家乡,迫切希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乡音未改鬓毛衰”意思是“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作者用“鬓毛衰”承接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和变化了的“鬓毛”形成对比,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理解和比较。
根据诗歌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和比较。《回乡偶书》通过写儿童问话的场面抒发了诗人久客伤老之情;“少小离家老大回”说明离家时间之长。“乡音无改鬓毛衰“表现自己的老迈。“儿童相见不相识”表现了作者与家乡的梳离之感。表现了作者人生易老,久客他乡的伤感和回到家乡后物是人非的无奈与感慨。
《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结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分析,诗歌揭示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结合老兵回家时所见“松柏家累累。免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的凄凉情景及“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这一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的刻画,反映了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恨之情。
7.(2024·河南洛阳·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2)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志士。请你结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解读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答案】(1)①对英雄的仰慕之情。②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懑之情。③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饱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下片翻译: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人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①结合“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可知,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进而表达了对孙权这样英雄的仰慕之情。
②结合“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可知,孙权“坐断东南”之时,其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表达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
③结合背景可知,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然而却不能。此时大加称赞孙权,突出其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进而表达自己渴望能如同孙权一般去战斗,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辛弃疾一生致力于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然而却不能。此时大加称赞孙权,突出其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进而表达自己渴望能如同孙权一般去战斗,同时也暗含年华老去、报国无门的愤懑,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词人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感慨。【甲】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①断人行②,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③未休兵。
象
诗句及出处
情感/思想
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对远行朋友的关切、思念和同情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表现了词人的豪放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表现了词人的孤独与寂寞。
西风
《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
衰败、落寞之景,表现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夕阳
(落日)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
《渔家傲·秋思》:长烟落日孤城闭。
渲染边地荒凉、肃杀的氛围,表现了守边将士孤独难耐的悲凉之情。
《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以及惊喜之情,暗含了诗人的孤寂之感。
杜鹃
(子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点明了暮春特定的节令,渲染了伤感的气氛,象征着漂泊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了对友人深切关心之情。
雁
《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表达了思乡之情。
《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反衬边塞的荒凉寒冷,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辛。
《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表达了诗人的飘零之感,以及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抑郁、愤激不平之情。
莺、燕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写出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之景,展现出早春的一派生机与活力。
落花
(落红、
残红)
《己亥杂诗》(其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明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依然担心国家命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表明有情人情意深重,离别时难舍难分。
菊
《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表现诗人闲适、悠然的心境。
杨花
(柳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象征离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心之情。抒发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浮萍
《过零丁洋》:身世浮沉雨打萍。
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己身世的哀伤。
酒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表现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反衬了作者内心的苦闷茫然。
《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表现戍边将士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
表现词人的豪情壮志和开阔的胸襟。
羌笛/
琵琶
《渔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表现了戍边将士思乡却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的哀伤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渲染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惆怅之情。
易混易错归纳
易错易混1:不抓关键信息
【分析】
理解与把握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理解内容主旨是诗歌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往往会出现断章取义、把握不准确的现象,原因很多,但最主要因素还是不能抓住主要信息,如标题,意象,关键词句等。这里的“关键词”,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或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词。
【避坑技巧】
①看题目: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一诗的题材就是送别友人诗,其情感大体方向就明确了。
②看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
③看关键词、句:注意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者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如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人自伤心水自流”中的“伤心”和“青山万里一孤舟”中的“孤”,很明显透露着凄伤孤寂之情。
易错易混2:不明作者信息
【分析】
诗言志,介绍作者,往往是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特点,或主旨;解释诗中的生僻字句,往往是降低阅读的难度。注释往往是对诗歌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关键字词的介绍,它的存在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可以说,注释就是出题人给考生的暗示。
【避坑技巧】
①看作者:通过作者确定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主张和创作风格;
②看小序、注释:小序和注释常常交代了创作年代、创作缘由、创作经过或背景,注释还能帮助理解诗歌内容;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就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在外,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末期、朝代已亡),则要考虑悲愤(悲叹)国势之情,或收复失地之心等等。
易错易混3:不懂诗歌题材
【分析】
诗歌题材类型不同,其所表达和蕴含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若能判定一首诗歌所属的类型,也就可以快速地把握此诗歌的情感基调。如山水田园诗抒发的情感多为恬淡自然,边塞诗的情感多为慷慨悲凉,咏史诗多是借古讽今,讽喻诗情感多激愤浓烈,宫廷诗则十有八九缠绵婉转,等等。
【避坑技巧】
写景诗:高洁志向、淡泊心情;挣脱羁绊、心灵自由;日月常存、韶光易逝;无比热爱、田园风光;喜爱农村、淳朴民风
咏物诗:高洁志向、淡泊心情、恬淡闲适;失意潦倒、壮志难酬
思乡诗:思念亲人、思乡怀远、怅惘失落;独在异乡、羁旅情愁
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时伤乱;借古赞今、国运昌盛;凭吊古人、感慨自身
战争诗:保家卫国、豪情满怀;厌恶战争、表达苦难
边塞诗: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征战沙场、赤胆忠心
送别诗:送别友人、难舍难分或别后思念;赞誉友人、志向高洁;向往友人、恬淡隐居
抒怀诗:闺中怨妇、思念丈夫;人生境遇、凄凉失意;曲高和寡、不趋流俗;高洁志向、淡泊心情;与民同乐、快意欢欣;厌弃官场、向往隐居
爱国诗:忧国忧民、感怀担心;建功立业、报效祖国;英雄末路、国运危亡。
相关试卷
专题01 名句默写(查补知识·通关练)-【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1 名句默写(查补知识·通关练)-【查漏补缺】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冲刺过关(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1名句默写补知识原卷版docx、专题01名句默写补知识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查补易混易错点1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查漏补缺】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练习题: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点10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查漏补缺】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练习题,文件包含查补易混易错点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解析版docx、查补易混易错点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查补易混易错点09 议论文阅读-【查漏补缺】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练习题:
这是一份查补易混易错点09 议论文阅读-【查漏补缺】2022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过关(全国通用)练习题,文件包含查补易混易错点09议论文阅读解析版docx、查补易混易错点09议论文阅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