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记载的下列工艺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纺纱织布B.伐木制舟C.烧制陶瓷D.海水晒盐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措施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
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与劳动项目相关的解释错误的是( )
A.AB.BC.CD.D
4.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某同学抽到的考题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他的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氯化钠B.称量氯化钠
C.量取水D.溶解
5.铷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可应用于原子钟、卫星导航、计算机通信等。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B.铷原子的中子数是37
C.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g
D.铷位于元素周期表第5周期
6.某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
①两个氧原子:2O;
②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
③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1个白磷分子:;
④一个碳酸根离子:;
⑤-2价的硫元素:;
⑥氧化铁的化学式:FeO。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⑤B.①③⑤C.①④⑤D.①④⑥
7.成语和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点石成金”说明化学变化时元素会改变
B.“百炼成钢”的化学原理是使生铁中的含碳量降低变成钢
C.“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
D.“釜底抽薪”的原意是清除可燃物,燃烧停止
8.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对水的认识会更加全面。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界的水一般是混合物B.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导电,则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B.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则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10.《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炉甘石(主要含)冶炼锌的方法:“每炉甘石十觔,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即倭铅也。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云。”冶炼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风箱向炉内鼓入空气,可使煤的燃烧更充分
B.“铺薪发火煅红”指利用燃烧的“薪”将煤炭饼引燃
C.冶炼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合金
11.将二氧化碳转化为附加值更高的产物是实现“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二氧化碳在和的催化作用下可以实现以下转化。(表示锆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和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该反应中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3:22
C.该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数目均不变
D.如图涉及的所有物质中只有两种氧化物
12.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1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质量为m克的铝粉加入到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可能含有,滤液中一定含有
B.滤渣中一定含有,滤液可能为蓝色
C.若滤渣中只含、,则滤液中一定只含有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所得滤渣的质量一定等于m克
二、填空题
1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上图1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起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
(2)公共场所张贴上图2标志,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
(3)上图3湿衣服晾晒后变干,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其原因:_______。
(4)上图4中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胃酸有效成分为盐酸)过多症,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
15.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某废镍材料(含有金属及少量、)回收镍,设计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写出“酸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任写一个)。
(3)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
(4)、、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
(5)“除铁”过程中加入溶液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完全沉淀而不沉淀,转化为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Fe3+和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时的pH如下表,“除铁”过程中加入溶液的目的是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完全沉淀而不沉淀,则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2.7≤pH<3.2B.3.2≤pH<7.2C.7.2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名称: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需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如果利用装置F收集二氧化碳,检验气体是否集满,可以将燃着的木条靠在导管口_______(填“m”或“n”)端,看木条是否熄灭。
(4)用B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则B装置中发生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17.小华、小玲、小悦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借助传感器对稀溶液与稀盐酸的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装置如图,三颈烧瓶中盛放溶液X,用恒压漏斗匀速滴加另一种溶液。
(1)小华同学用pH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溶液pH的变化如题图乙,判断溶液X是_______,实验进行到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填化学式)
(2)小玲同学用温度传感器测得三颈烧瓶内温度变化如图丙(实验过程中热量散失忽略不计),据此可得出中和反应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综合分析得到:在ts时,溶液的pH_______7(选填“>”“=”“<”)
(3)小悦丙同学提出,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中和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
18.食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人们很早就发现,从海里,盐湖里、盐井里和盐矿里,都能够开采出食盐。
(1)《汉代古火井碑序》记载:“诸葛丞相躬莅视察,改进技法,刳斑竹以导气(气指沼气),引井火以煮盐”,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_______。
(2)天原化工厂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已知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氢气和烧碱,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回答:
①和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
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减小
B.将4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00.0g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0.6g
C.配制20℃氯化钠的饱和溶液50g,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氯化钠
三、科普阅读题
19.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碳元素是人类接触和利用最早的元素之一、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可分为无定形碳、过滤态碳和晶形碳三大类,如下图1。
石墨是制铅笔芯的原料之一,在16世纪被发现后,曾被误认为是含铅的物质。直到18世纪,化学家将石墨与共熔后产生,才确定了它是含碳的物质。
碳纤维既有碳材料的固有本质特性,又有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综合性能优异。目前我国已形成碳纤维生产、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应用等产业链,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分布如下图2。
科学界不断研发出新型碳材料,碳气凝胶就是其中一种。碳气凝胶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环境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碳气凝胶样品,比较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他们在不同压强下测定了上述样品对混合气体中吸附的选择性值,实验结果如上图3.图中选择性值越高,表明碳气凝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材料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属于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无定形碳B.过滤态碳C.晶形碳
(2)石墨与在高温条件下共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钾、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由上图2可知,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_______。
(4)对比上图3中三条曲线,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四、计算题
2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做了如下图的实验(已知石灰石已完全反应,石灰石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请计算:
(1)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伐木制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C符合题意;
D、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B
解析:A、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A不符合题意;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会造成原料浪费和白色污染,不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B符合题意;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有利于对金属资源的保护,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故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C不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和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符合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易发生锈蚀,用干布擦净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使铁与水隔绝,从而防止铁生锈,故A解释正确;
B、用白醋除去热水瓶内胆里的水垢,是因为白醋中含有醋酸,它具有酸性,能和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镁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故B解释正确;
C、给校园中的花草施用尿素,尿素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解释正确;
D、使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故D解释错误;
故选:D。
4.答案:D
解析:A、用药匙取用氯化钠固体时,取下瓶塞应倒放,图中操作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图中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
D、溶解时,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37=2+8+18+8+x,x=1,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7;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37,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选项说法错误;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铷元素的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①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氧原子表示为2O,故正确;
②中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表示为,故错误;
③由4个磷原子构成的1个白磷分子表示为P4,故正确;
④一个碳酸根离子表示为,故错误;
⑤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2价的硫元素表示为,故正确;
⑥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化学式为,故错误;
综上①③⑤正确;
故选:B。
7.答案:A
解析:A、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不可能点石成金,该选项不正确;
B、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是将烧红的生铁反复捶打,最终变成钢,生铁的含碳量比钢高,在该过程中,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了含碳量,该选项正确;
C、“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蚕丝属于天然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材料,该选项正确;
D、釜底抽薪,是指将木材抽走,移除了可燃物,从而火会熄灭,该选项正确。
故选A。
8.答案:C
解析:A、自然界中的水通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
B、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故B说法正确;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说法错误;
D、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9.答案:C
解析:A、金属能导电,但是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也能导电,故A推理错误;
B、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分子、中子等,故B推理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C推理正确;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D推理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用风箱向炉内鼓入空气,能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煤的燃烧更充分,选项正确;
B、木材的着火点比煤炭低,“铺薪发火煅红”指利用燃烧的“薪”将煤炭饼引燃,选项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冶炼锌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D、倭铅指的是金属锌,其似铅而性猛,其中不含铅,不是锌和铅的合金,选项错误;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在该反应中,和为催化剂,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和,生成物为和,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3×1×2):(12+16×2)=3:22,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但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每3个氢分子与1个二氧化碳分子反应生成1个水分子和1个甲醇分子,分子数目改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氧化物是指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则二氧化碳、水、均为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A、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硝酸钾和氯化钡不反应,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取样,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钾,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硝酸银和硝酸钠不反应,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而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铵和碳酸氢铵均属于铵态氮肥,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均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A、充分反应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而锌、铝均能与盐酸反应,则说明滤渣中一定含有铜、锌,可能含有铝,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铝,可能含有氯化锌,该选项判断正确;
B、由于滤渣中一定含有锌,说明氯化铜已经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则溶液一定不显蓝色,该选项判断不正确;
C、若滤渣中含有铜和锌,则说明铝与氯化铜完全反应,且铝与氯化锌发生反应,但不确定氯化锌是否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铝,可能含有氯化锌,该选项判断不正确;
D、由于、,则无论铝与氯化铜、氯化锌反应时固体质量均增大,则滤渣质量一定大于m克,该选项判断不正确。
故选A。
14.答案:(1)吸附
(2)禁止吸烟
(3)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或分子在不断运动)
(4)
解析:(1)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上图1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起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
(2)图2为禁止吸烟的标识,公共场所张贴上图2标志,表示的意义是禁止吸烟;
(3)湿衣服晾晒变干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水分子通过运动分散到空气中去了;
(4)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过多症,原理为碳酸氢钠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15.答案:(1)引流
(2)/
(3)
(4)
(5)
(6)B
解析:(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故填:引流;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氢>铜,则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又由于滤液Ⅰ中含有镍离子,则说明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镍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或者;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2个Fe、3个S、4个H和14个O,反应后有2个Fe、3个S和12个O,相差4个H和2个O,则X的化学式为,故填:;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结合流程可知,加入向滤液Ⅱ加入铁粉能置换出镍,则说明铁比镍活泼,故Ni、Fe、Cu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故填:;
(5)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6)由于完全沉淀时pH为3.2,而开始沉淀时的pH为7.2,则若想使完全沉淀而不沉淀,pH的范围为3.2~7.2,故选B。
16.答案:(1)试管
(2)AE
(3)n
(4)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为试管;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物状态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也可用排水法收集,一般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净,所以选E装置收集,故选AE;
(3)若选择 F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气体从m端通入,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n导管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
(4)若选择B装置制取氧气,B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装置,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答案:(1)稀盐酸;、
(2)放热;=
(3)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大
解析:(1)由图乙可知,未反应时溶液pH值小于7,是酸性溶液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60s时溶液pH值大于7,盐酸和氢氧化钠已经反应完全,且氢氧化钠过量,所以溶液中有生成物和过量的,故填:、;
(2)由图丙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升高,所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填:放热;ts时溶液温度最高,此时恰好完全反应,累计放出的热量最多,所以pH=7,故填:=;
(3)由于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烧瓶内气体压强变大,所以通过监测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也可以推导出中和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故填: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大。
18.答案:(1)
(2)
(3)20℃-30℃之间;ABCD
解析:(1)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
(2)已知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氢气和烧碱,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氯化钠溶液中水参加了反应,故方程式为:;
(3)①由表格可知,20℃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溶解度,30℃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溶解度,故和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20℃-30℃之间;
②A、将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会减小,例如升高温度,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错误;
B、将40°C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00.0g降温至20℃,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0.6g,但析出晶体的质量不是0.6g,因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100.0g溶剂质量小于100g,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小于0.6g,故B错误;
C、配制溶液,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导致水的体积偏小,但配制饱和溶液,水量少了,固体溶不完,仍为该温度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错误;
D、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硝酸钾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钠,故D错误;
故选ABCD。
19.答案:(1)C
(2)
(3)工业应用
(4)同一温度下制备的碳气凝胶,在压强越大的情况下,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压强一定时,600℃制备的碳气凝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最好
解析:(1)从图1可知金刚石属于晶形碳;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由题中信息可知:反应物是石墨和硝酸钾,反应条件是高温,生成物是氧化钾、二氧化碳和氮气方程式为:;
(3)从图2图可看出,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工业应用;
(4)对比上图3中三条曲线,可以得出:同一温度下制备的碳气凝胶,在压强越大的情况下,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越好;压强一定时,600℃制备的碳气凝胶对的选择性吸附性能最好。
20.答案:(1)4.4
(2)80%
解析:(1)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200g+12.5g-208.1g=4.4g;
(2)解:设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选项
劳动项目
解释
A
用干布擦净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
防止铁生锈
B
用白醋除去热水瓶内胆里的水垢
白醋中含有醋酸,它具有酸性
C
给校园中的花草施用尿素
尿素属于氮肥
D
使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汽油能将油污乳化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气体中的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
B
鉴别溶液和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D
鉴别和两种化肥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
完全沉淀时的pH
2.7
3.2
7.2
8.7
温度/℃
0
20
30
40
50
60
70
的溶解度/g
35.7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的溶解度/g
13.3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26,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6,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
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题 (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湖北省荆州市九年级调研考试(一模)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某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用炉甘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