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湖南省长沙市广益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94,湖南省长沙市广益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第1至10题为单项选择题,第11、12题为双选题,选12题为双选题,选项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物理量,如长度、时间、速度、温度、质量、密度等,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 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5m
B. 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0s
C.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42℃
D. 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学生立定跳远的距离约为2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2~3s,故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70kg,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稍轻,约为50kg,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 2024年新年第一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国旗护卫队步伐整齐,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伴随着新年第一缕阳光,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以护旗手为参照物,国旗是运动的
B. 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温暖大地的太阳不是光源
D. 现场群众能从各个不同角度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答案】D该试卷源自 每日更新,享更低价下载。【解析】
【详解】A.国旗相对于护旗手的位置没有改变,则图中以护旗手为参照物,国旗是静止的,故A错误;
B.雄壮的国歌声响彻天安门广场,是指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B错误;
C.温暖大地的太阳自身正在发光,是光源,故C错误;
D.不同角度的人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是因为光照在红旗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故D正确。
故选D。
3.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B. 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
C. 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来定位
D. 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医生用B超检查病情,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声,所以超声波不可以测出地球离月球的距离,故B错误;
C.因为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强的特点,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故C正确;
D.在声源处可以减弱噪声,所以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故D错误。
故选C。
4.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 离弦之箭B. 一日千里C. 风驰电掣D. 姗姗来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这四个选项中的成语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中“离弦之箭”、“一日千里”、“风驰电掣”这三个成语描述的是物体运动非常得快,而“姗姗来迟”描述的是物体运动的比较慢。但这四个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为这个成语中既有时间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时间,“千里”指的是路程。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很好的将物理知识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体现了学科渗透的思想。
5. 中华大地,河山锦绣,随着四季更替,水在不同的形态之间变化,形成了多彩的自然奇观,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暖春…冰雪消融
B. 署夏…雾起山峦
C. 凉秋….红叶生霜
D. 寒冬…滴水成冰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属于液化,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结冰属于凝固,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下面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的一些场景,其中包含的现象与光的反射原理有关的是( )
A. 射击运动员瞄准靶心
B. 观众看到游泳馆池水深比实际更浅
C. 跑步运动员在地面上的影子
D. 皮划艇运动员在水中的倒影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射击运动员瞄准靶心,利用的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观众看到游泳馆清澈的池底,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池底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跑步运动员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皮划艇运动员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关于该系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 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 周围景物通过该系统成像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镜头的2倍焦距
D. 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凸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眼在成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次光学元件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
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要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故C不符合题意;
D.该系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我们经常需要借助一些精密的实验仪器对物理量进行测量,下列实验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
A.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必须让被测物体的一端对准零刻度线
B.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温度计玻璃泡应留在被测液体中读数
C. 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加减砝码无法使天平平衡时应调节平衡螺母
D. 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该选择量程尽可能大的量筒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若零刻度线没有破损,一般让被测物体的一端对准零刻度线,若零刻度线破损也可让物体对准整数刻度线位置,故A错误;
B.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温度计玻璃泡应留在被测液体中读数,故B正确;
C.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加减砝码无法使天平平衡时应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在使用过程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
D.使用量筒测量体积时,应根据测量需要精确的程度选择分度值合适的量筒,故D错误。
故选B。
9. 2024年1月5日,《甲辰年》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举行。这套邮票的正式发行为庆贺龙年新春拉开序幕。《甲辰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邮票图案名称分别为天龙行健、辰龙献瑞。若想测出一枚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最可取的是( )
A. 先称出一块铁的质量,再称出铁块和一张邮票的总质量,然后用总质量减去铁的质量
B. 把一张邮票放在天平上直接测量
C. 把一张邮票放在天平上多次测量,再求平均值
D. 先称出10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先称出一块铁的质量,再称出铁块和一张邮票的总质量,因一张邮票的质量很小,两次测量结果很难有差距,故A不符合题意;
BCD.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几十毫克,不易直接测量,故可采用累积测算其质量:先称出100张邮票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一张邮票的质量,故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1kg的水和1kg的冰的密度相同
B. 为减轻质量,航空器材常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合金或新型合成材料
C. 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后,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不会改变
D 发生火灾时,应采取弯腰的姿势撤离,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聚集在房间上方
【答案】D
【解析】
【详解】A.1kg水和1kg冰的质量相同;根据物理常识可知,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故A错误;
B.航空器材的体积一定,由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航空器材的质量越小,所以航空器材采用强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故B错误;
C.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氧气质量变小,由于气体能充满整个空间,氧气体积不变,由可知,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变小,故C错误;
D.发生火灾时,温度较高,室内有毒气体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故有毒气体漂浮在房间上方。所以发生火灾时,受困人员常采取弯腰甚至爬行的姿势撤离,故D正确。
故选D。
11.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阐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B. 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 丙图: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D. 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的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正确;
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
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C错误;
D.天文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因此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D正确。
故选AD。
12. 在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小益同学测出实验桌上甲、乙、丙三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数值在图上描出甲、乙、丙三个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密度为4g/cm3
B. 乙的密度等于甲的密度
C. 丙比甲的密度大
D. 甲、乙一定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甲的体积为8cm3时,质量为2g,则甲的密度
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乙质量和体积图线与甲的图线重合,说明乙的密度等于甲的密度,为0.25g/cm3,故B正确;
C.如下图,当甲和丙体积相同时,丙的质量大于甲的质量,根据可知,丙比甲的密度大,故C正确;
D.乙的密度等于甲的密度,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的密度相等,但不同种物质,密度也可能相等,所以甲、乙不一定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3. 长沙花鼓戏是湖南传统戏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戏表演时以大筒、唢呐、锣、鼓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大筒是一种形似二胡的拉弦乐器,演奏时按压大筒弦的不同位置。通过改变弦的发声长度来改变声音的______;几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和谐的乐曲,我们通过 ______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答案】 ①. 音调 ②. 音色
【解析】
【详解】[1]演奏时按压大筒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改变声音的音调。
[2]不同乐器发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通过音色可辨别它们的声音。
14. 冬天是病毒性感冒的高发季,勤洗手是降低病毒感染的有效防护措施。在很多公共卫生间都配有自动感应水龙头和自动热风干手机。当手对着水龙头的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这是因为感应窗内的接收器接收到人体向外辐射的 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后,实现控制出水。洗完手后,将手放在热风干手机下吹热风,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这是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 ______,从而加快水的蒸发。
【答案】 ①. 红外线 ②. 空气流动速度
【解析】
【详解】[1]当手对着水龙头的感应窗时,水会自动流出,感应窗内的接收器接相当于水龙头的开关,感应窗内的接收器接收到人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后,实现控制出水。
[2]洗完手后,将手放在热风干手机下吹热风,能提高水的温度和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水的蒸发,手上的水很快就干了。
15. 《梦溪笔谈》是北宋一部涉及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被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作者沈括在书中记载了日食、月食、海市蜃楼等自然奇观,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答案】 ①. 折射 ②. 虚
【解析】
【详解】[1][2]海市蜃楼是由于大气层不均匀,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16. 目前世界上最“轻”的材料是由我国科学家造出的“全碳气凝胶”,如图所示,即使把它压在狗尾草上也不会压弯狗尾草的毛尖,这种材料的密度为1.6×10-4 g/cm3。
(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 _____ 克。
(2)它是吸油能力最强的材料,它最多能吸收自身质量900倍的有机溶剂(如原油),可用于处理海上的漏油事故,已知原油的密度ρ=0.9×103kg/m3,则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多少立方厘米的原油? _____
【答案】 ①. 0.016 ②. 16cm3
【解析】
【详解】(1)根据题意知道,气凝胶的密度
0.16kg/m3 =0.16×10-3 g/cm3
由知道,100cm3 气凝胶的质量
m=ρV=0.16×10-3 g/cm3 ×100cm3 =0.016g
(2)根据题意知道,0.016g气凝胶可吸收原油的质量
m=900×0.016g=14.4g
原油的密度ρ=0.9×103 kg/m3 =0.9g/cm3,所以,原油的体积
答:(1)一块100cm3的“全碳气凝胶”的质量是0.016g;
(2)100cm3的“全碳气凝胶”最多能吸收原油的体积是16cm3。
17.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A地出发向东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第3s~8s时,甲相对于乙 ______(选填“向东运动”或“向西运动”或“保持静止”)。第24s后,若甲、乙两物体一直保持图中的速度运动,则甲、乙第三次相遇时距离出发点A地______米。
【答案】 ①. 向西运动 ②. 117
【解析】
【详解】[1]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A地出发向东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第3s~8s时,甲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运动的路程,根据可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
[2]第24s后,若甲、乙两物体一直保持图中的速度运动,甲的速度
乙的速度
30s后,甲、乙相遇所用时间t3,根据速度公式可知
即
解得:t3=9s,甲运动的路程
甲、乙第三次相遇时距离出发点A地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8题2分,第19题6分,第20题6分,第21题8分,第22题8分,共30分)
18.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答案】
【解析】
【详解】过入射点作垂直于分界面的法线;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在空气中的角较大,画出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9. 图甲是某小组“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在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温度为 ______℃;
(2)由记录的实验数据可知海波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烧杯中的水少
B.对试管内的海波不断搅拌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D.海波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升高
【答案】 ①. 42 ②. 晶体 ③. C
【解析】
【详解】(1)[1]乙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42℃。
(2)[2]由实验数据可知,海波从第4到第9分钟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其熔点为48℃。
(3)[3]A.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烧杯中的水过少,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会碰到试管壁,不会影响温度计示数,故A不符合题意;
B.熔化过程中,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可使物质受热均匀,温度计示数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相当于直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温度计示数应会上升,故C符合题意;
D.海波为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蜡烛A,重复做多次实验。
(1)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点燃蜡烛观察发现:玻璃板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图乙所示的①、②、③三幅图中,______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
【答案】 ①. 2 ②. 不变 ③. ③
【解析】
【详解】(1)[1]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离越近,这样测量误差越小,故选2mm。
(2)[2]由于物体与像始终大小相等,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大小不变,所以像的大小不变。
(3)[3]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①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低的情况,②③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图③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
21. 小益同学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小益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像;
(3)接着,小益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益将蜡烛移动到42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小益的眼睛在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可观察到烛焰______放大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答案】 ①. 10.0 ②. 缩小 ③. 投影仪 ④. 正立
【解析】
【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由图可知分度值为1cm,凸透镜的焦距为
(2)[2]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距为
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3]小益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乙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
(4)[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小益将蜡烛移动到42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为
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2. 小益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刚调节完天平平衡的情形。请你指出他调节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______。补上遗漏步骤后,为使天平重新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
(2)用调好的天平称石块的质量,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接着他在量筒中倒入30mL的水,再将石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答案】 ①. 游码归零 ②. 右 ③. 28.4 ④. 2.84×103
【解析】
【详解】(1)[1][2]由图甲知道,天平调平时漏掉的操作步骤是调平前将游码归零,此时天平已经平衡,将游码归零后,天平将向左边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天平再次水平平衡。
(2)[3]由图乙知道,石块的质量
m=20g+5g+3.4g=28.4g
[4]由图丙知道,石块的体积
V=40cm3﹣30cm3=10cm3
则石块的密度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3题6分、第24题8分,共14分)
23. 目前,长沙地铁共6条运营线,分别为1~6号线。长沙市华益中学交通便利,紧邻两个地铁站(沙湾公园站和圭塘站),沙湾公园站是2号线和4号线换乘站,圭塘站是4号线和5号线换乘站,很多学生上下学选择乘坐地铁方便又快捷。家住赤岗岭地铁站旁的小益每天乘坐地铁4号线上学,从赤岗岭站坐到沙湾公园站仅需8min,地铁行驶的平均速度为72km/h,沙湾公园地铁站距离华益中学720m,小益快速步行6min可到达,求:
(1)地铁从赤岗岭站到沙湾公园站的运行路程;
(2)小益从沙湾公园地铁站快速步行至华益中学的平均速度;
(3)小益也可以选择在圭塘地铁站下,这样地铁仅需6min分钟,圭塘地铁站距离华益中学900m,若小益快速步行的速度不变,请你帮助小益分析选择在哪一站下车后至学校的时间更短。
【答案】(1)9.6km;(2)2m/s;(3)圭塘站
【解析】
【详解】解:(1)由可知,地铁从赤岗岭站到沙湾公园站的运行路程为
(2)由可知,小益从沙湾公园地铁站快速步行至华益中学的平均速度为
(3)由可知,小益从圭塘地铁站到学校的时间为
小益从沙湾公园站下车再步行至学校的总时间为
t=8min+6min=14min
小益从圭塘站下车再步行至学校的总时间为
t′=6min+7.5min=13.5min
由于t>t′,所以小益选择在圭塘站下车后到校时间更短。
答:(1)地铁从赤岗岭站到沙湾公园站的运行路程为9.6km;
(2)小益从沙湾公园地铁站快速步行至华益中学的平均速度为2m/s;
(3)小益选择在圭塘站下车后到校时间更短。
24. 有一个质量为2kg、底面积为100cm2、高20cm的圆柱形玻璃缸放在水平桌面上。往玻璃缸中装满酒精,将一质量为4.45kg的实心金属球A轻轻地放入玻璃缸中,金属球沉入缸底,玻璃缸中溢出一定量的酒精。若将玻璃缸内酒精和金属球取出,擦干玻璃缸,重新倒入1.9kg水,再次将实心金属球A轻轻地放入装水的玻璃缸中,金属球沉入缸底,玻璃缸中溢出一定量的水。溢出水的质量与之前溢出酒精的质量相等。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酒精的密度ρ酒精=0.8×103kg/m3,求:
(1)玻璃缸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
(2)1.9kg水倒入玻璃缸中,水的深度;
(3)金属球A的密度。
【答案】(1)3.6kg;(2)19cm;(3)8.9g/cm3
【解析】
【详解】解:(1)由题意知,圆柱形玻璃缸的容积
V容=100cm2×20cm=2000cm3
玻璃缸中装满酒精,则酒精的体积为
V酒精=V容=2000cm3
根据密度公式得,酒精的质量为
玻璃缸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
(2)根据密度公式得,1.9kg水的体积
水的深度
(3)设金属球A的体积为V,玻璃缸中装满酒精时,实心金属球A轻轻地放入玻璃缸中,金属球沉入缸底,则溢出的酒精的体积等于金属球的体积V,根据密度公式得,溢出的酒精质量为
m酒精'=ρ酒精V
玻璃缸中装水时,溢出水的体积
根据密度公式得,溢出水的质量为
由题知,溢出水的质量与之前溢出酒精的质量相等,即
则
解得
V=500cm3
已知金属球A的质量为
m金属球=4.45kg=4450g
由密度公式可得,金属球A的密度为
答:(1)玻璃缸装满酒精后的总质量为3.6kg;
(2)1.9kg水倒入玻璃缸中,水的深度为19cm;
(3)金属球A的密度为8.9g/cm3。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
40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广益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广益中学2023-2024学年物理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关于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广益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有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