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三)-【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
展开语文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框架结构况味粗犷旷日持久
B.百战不殆贻误怡然遗失
C.横槊赋诗闪烁朔风硕果
D.落英缤纷落空落实落枕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徘徊领略惹事生非开天僻地
B.寒喧迁徒金榜提名以身作则
C.防碍松弛手屈一指再接再利
D.氛围宛如指点江山手不释卷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百舸(大船)争流峥嵘(不平凡)岁月
B.形影相吊(安慰)微风鼓(激起)浪
C.休戚(欢乐)与共乍(突然)暖还寒
D.胜负已判(决定)始速(招致)祸焉
4.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动词是
老栓还着:黑的人便 过灯笼,一把 下纸罩, 了慢头, 与老栓;一手 过洋钱, 一 ,转身去了。
拿 扯 包 抓 按 按
接 拽 裹 塞 抢 拍 拍
抢 扯 裹 塞 抓 捏 捏
D.扯 拽 包 递 接 数 数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志原者示范来引导市民排队,实在是个不错的活动形式,可以避免减少等候过程中出现的拥挤。
B.目前北京的房价与消费者预期差距较大,八成消费者认为,每平方米6000元以下较为合理。
C.随着交通事故数量的激增,有关专家呼吁,对非法赛车、违章开车、无照驾驶的现象一定要严加管理。
D.考古学家清理墓穴时,搜集了大量的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斧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没有,”他生气地说:“我一点儿病也没有,只是那个坏东西在我睡觉的时候,把我裤子上的扣子全咬掉了。”
B.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
C. 歌曲“最炫民族风”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
D“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下列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千上万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夸张)
B.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设问)
C.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拟人)
D.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一-河!(比喻)
8..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左骖殪(死)兮右刃伤。
B. 凌(侵犯)余阵兮躐余行。
C. 诚(忠诚)既勇兮又以武。
D. 子魂魄兮为鬼雄(鬼中豪杰)。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是()
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 , , 。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
①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②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③只偶然透过青蒙蒙的薄雾④太阳隐去
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
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
10.下列作品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雨巷》一一戴望舒B.《离骚》一一宋玉
C.《边城》一一史铁生D.《祝福》一一老舍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1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出自 。
13.南朝出现的诗体 是我国格律诗的开端。
14.我国的第一篇论文学是文章是 。
15.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 、魏文帝 和明帝。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荷花淀》(节选),完成16—20题。(共13分)
月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了。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呢?”
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6.丈夫很晚才回来,水生嫂却一直在等待,说说这个情节的表达作用。(2分)
17.“端饭”这个细节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18. 问完了儿子和父亲,水生为什么”笑了一下”?(3分)
19.你如何理解水生嫂的一“震”一“吮”?(3分)
20. 这段文字写出了水生嫂怎样的心情?(3分)
(二)阅读《边城》(节选),完成21—24题。(共12分)
边城(节选)
沈从文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祖父夜来兴致很好,为翠翠把故事说下去,就提到了本城人二十年前唱歌的风气,如何驰名于川黔边地。翠翠的父亲,便是唱歌的第一手,能用各种比喻解释爱与憎的结子,这些事也说到了。翠翠母亲如何爱唱歌,且如何同父亲在未认识以前在白日里对歌,一个在半山上竹篁里砍竹子,一个在溪面渡船上拉船,这些事也说到了。
翠翠问:“后来怎么样?"
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
祖父于是沉默了,不曾说“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
21.下面有关《边城》这部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和现实恶俗生活形成对比,揭示了作者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B.《边城》中,翠翠的父亲服毒而死,翠翠的母亲等到腹中的小孩生下后,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
C.《边城》中,沈从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历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D.《边城》是一幕爱情悲剧,文字轻松酣畅,笔墨浓晕幽幽,她的感人正是因为爱情的奔放浓烈。
22.下列对节选部分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视、听、触、嗅相结合,写出了黄昏的温柔、美丽与平静,隐含着静谧迷人的生活情调。
B."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就是指有所爱的人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和寂寞,实际上,翠翠此时所缺的就是亲情。
C.作者描写翠翠时,将语言、行动与心理结合,静观、揣摩其在青春发育期所表现的各种情态,展示出其独特的个性。
D.祖父回答翠翠”后来怎么样”时,没有告诉翠翠”唱出了你后也就死去了你的父亲和母亲”,表现出祖父对翠翠的疼爱。
23.下列选项对第8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景物描写突出了夜晚景色的清幽、宁静的特点,营造的温馨静谧的氛围。
B.以牧歌情调,烘托出翠翠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她懵懂茫然又有些沉重的心情。
C.为祖父讲述父母的爱情故事做了铺垫,烘托出父母爱情的美好。
D.以山村的恬静优美,烘托出自由淳朴的人性之美。
24.祖父说:“后来的事当然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作者之所以不把这很长的故事写出来,是因为()
A.设置悬念,使情节更加曲折,增加传奇色彩。
B.不把父母的故事”和盘托出”,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C.出于塑造人物的需要,翠翠是作品的主要人物,详写父母的爱情故事,会削弱对主要人物的描写。
D.符合沈从文《边城》的风格,在含蓄平淡的笔触中展现美好。
(三)阅读《草房子》完成25—29题。(共15分)
①桑桑的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是一贯的。
②桑桑想到了自己有个好住处,而他的鸽子却没有--他的许多鸽子还只能钻墙洞过夜或孵小鸽子,他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当那天父亲与母
亲都不在家时,他叫来了阿恕与朱小鼓他们几个,将家中的碗柜里的碗碟之类的东西统统收拾出来扔在墙角里,然后将这个碗柜抬了出来,根据他想像中的一个高级鸽笼的样子,让阿恕与朱小鼓他们一起动手,用锯子与斧头对它大加改造。四条腿没有必要,锯了。玻璃门没有必要,敲了。那碗柜本有四层,但每一层都大而无当。桑桑就让阿恕从家里偷来几块板子,将每一层分成了三档。桑桑算了一下,一层三户"人家”,四层共能安排十二户“人家”,觉得自己为鸽子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心里觉得很高尚,自己被自己感动了。当太阳落下,霞光染红草房子时,这个大鸽笼已在他和阿恕他们的数次努力之后,稳稳地挂在了墙上。晚上,母亲望着一个残废的碗柜,高高地挂在西墙上成了鸽子们的新家时,将桑桑拖到家中,关起门来一顿结结实实的揍。
③但桑桑不长记性,仅仅相隔十几天,他又旧病复发。
④那天,他在河边玩耍,见有渔船在河上用网打鱼,每一网都能打出鱼虾来,就在心里希望自己也有一张网。但家里却并无一张网。桑桑心里痒痒的,觉得自己非有一张网不可。他在屋里屋外转来转去,一眼看到了支在父母大床上的蚊帐。这明明是蚊帐,但在桑桑的眼中,它却分明是一张很不错的网。他三下两下就将蚊帐扯了下来,然后找来一把剪子,三下五除二地将蚊帐改制成了一张网,然后又叫来阿恕他们,用竹竿做成网架,撑了一条放鸭的小船,到河上打鱼去了。河两岸的人都到河边上来看,问:“桑桑,那网是用什么做成的?“桑桑回答:“用蚊帐。”桑桑心里想:我不用蚊帐又能用什么呢?两岸的人都乐。女教师温幼菊担忧地说:“桑桑,你又要挨打了。”桑桑突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在两岸那么多有趣的目光注视下,他却还是很兴奋地沉浸在打鱼的快乐与冲动里。
⑤中午,母亲见到竹篮里有两三斤鱼虾,问:“哪来的鱼虾?”桑桑说:“是我打的。”“你打的?”“我打的。""你用什么打的?”“我就这么打的呗。"母亲忙着要做饭,没心思去仔细考查。中午,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着鱼虾,吃着吃着,母亲又起了疑心:“桑桑,你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借着嘴里正吃着一只大红虾,故意吱吱唔唔地说不清。但母亲放下筷子不吃,等他将那只虾吃完了,又问:“到底用什么打来的鱼虾?”桑桑一手托着饭碗,一手抓着筷子,想离开桌子,但母亲用不可违抗的口气说:“你先别走。你说,你用什么打的鱼虾?”桑桑退到了墙角里。小妹妹柳柳坐在椅子上,一边有滋有味地嚼着虾,一边高兴地不住地摆动着双腿,一边朝桑桑看着:“哥哥用网打的鱼。"母亲问:“他哪来的网?”柳柳说:“用蚊帐做的呗。”母亲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到房间里去。过不多一会,母亲又走了出来,对着拔腿已跑的桑桑的后背骂了一声。但母亲并没有
追打。晚上,桑桑回来后,母亲也没有打他。母亲对他的惩罚是:将他的蚊帐摘掉了。而摘掉蚊帐的结果是:他被蚊子叮得浑身上下到处是红包,左眼红肿得发亮。
(节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2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讲述的故事。(不要超过30个字)(3分)
26.第④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体现了温老师怎样的特点?(3分)
27.第⑤段画线句中,描写母亲的笔墨非常简省,请展开合理想像,对母亲作生动描写。(3分)
28.母亲知道桑桑把蚊帐改成了渔网后,为什么没有打他?你赞同母亲惩罚桑桑的做法吗?(3分)
29.结合具体的语句或情节,说说桑桑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至少写两点)。(3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少年行》,完成30—32题。(5分)
少年行
(唐)王昌龄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30.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
A.律诗B.近体诗C.古体诗D.曲子词
31. 下列对本作品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沉郁顿挫B.刚健豪迈C.平淡自然D.遒劲高古
32. 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少年形象加以赏析。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3—36题。(共10分)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3.这段话出自作家 (作者)的《 》(作品)。(2分)
3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C、君子生非义也,善假于物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邻之厚,君之薄也
3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2分)
的一项是
A、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君子生非义也,善假于物也"表面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才是正意。“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旗帜,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时琅琅上口,作者再对偶中适当改进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36翻译以下句子(4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五、写作(共65分)
按要求完成应用文。(15分)
指出下面“启事”在内容上、格式上的错误,并改写成一份合格的“启事”。
招领启事
全校师生:
本人在去学校图书馆借书的路上拾到一个蓝色书包,内有现金100元、一部华为手机、一张饭卡和一张身份证。请失主速来认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50分)
清晨的一句温馨问候,可以成全一天的好心情;陌生人的一句鼓励,可以带给人心灵的慰藉;书里的一句劝诫,可以给予青年成长的启示或警省;互联网上的一句评论,可能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
有时候一句话很轻,轻得微不足道:有时候,一句话又很重,有着无穷的力量。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三)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1.无边路怒萧萧下
12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13永明体
《典论•论文》
15.曹操 曹丕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一)(每小题2分,共13分)
16.因为水生外出开会,会带回来党组织最新的消息,很晚才回去,说明斗争形势严峻,她为自己的丈夫担心,所以必须等到水生回来才能放心。
17.这个细节形象的表达了一个农村妇女的淳朴和一个妻子的温柔,在丈夫很晚才回来的时候,她下意识的想要“端饭”,就是忘掉已经很晚了,忘掉自己已经等了很久了,在这一瞬间,才是真正的让人心动的体贴。之所以忘记时间,完全是因为水生的回来,令水生嫂内心非常喜悦,也终于宽心。
18.这是满足的笑,因为父亲和儿子的生活井然有序,这全是妻子操持有方的结果,因此为有一个贤惠的妻子而笑;这是内疚的笑,因为自己刚回来就要出发,不能陪伴妻子,但知道妻子会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工作,因此为一个深明大少的事了而等义的妻子而笑。下又“小声“说诂,就是基就是其于这种愧疚。
19.一“震”一“吮”,寥寥数笔,不仅维妙维肖地描摹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一个不经意的习惯性的动作,更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从这个“震动”中,我们多少看出一点她的失望和以往的担心变为现实。
20.水生嫂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想挽留水生,又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丈夫的革命事业。从一开始的喜悦到后来的失望,她经历了一场灵魂的考验。
(二)(共12分)
(三)(共15分)
:桑桑把碗柜改造成鸽子笼,把蚊帐改造成渔网,都遭到了惩罚。(3分)
: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1.5分)体现了温老师温柔、善良和对桑桑的关心。(1.5分)
:略
28.因为母亲认为桑桑不长记性,常常“旧病复发”,揍他效果不大,所以没有打他。(1.5分)我赞同母亲的做法,因为桑桑常常闯祸,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只有让他自己给蚊子叮,他才能长记性,以后不调皮。或不赞同母亲的做法,因为桑桑还是一个孩子,孩子大多比较调皮,教育孩子应当以说服、讲道理为主,不应该采取报复性的惩罚。(1.5分)
29.:①”他心里就起了怜悯,决心要改善鸽子们的住处"体现了桑桑善良,喜爱小动物,富有同情心。②“但在两岸那么多有趣的目光注视下,他却还是很兴奋地沉浸在打鱼的快乐与冲动里。”反映了桑桑好出风头,喜欢被别人关注。③桑桑把碗柜改造成了鸽子笼,把蚊帐改造成了渔网,反映了他聪明机灵,有创新思维(或调皮捣蛋,不安分守纪)。(3分)
四、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5分)
【答案】
30.C
31. B
32.示例:全诗塑造了毅然奔赴国难、不计功名的热血少年形象。第一句以“西陵”和“侠”点明少年的身份和侠义情怀;第二句写送别场面,烘托少年此行的豪壮;“青槐”两句,色彩鲜明,一静一动,运用衬托和比喻,刻画少年的勃勃英姿;五、六两句,交代出征的原因是敌寇入侵;七、八两句直接赞美少年的气节。
(二)(10分)
33.荀子 《劝学》(2分)
34.(2分)A35.(2分)B
解析
33 A从.B表递进/表修饰;C句末语气词/表停顿;D定语后置的标志/主谓之间,取独,
34 B“表面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错,"君子生非义也”,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
(4分)
翻译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五、写作。(共65分)
(一)
答案-
内容上:①钱包内的物品不应写的这么具体,可以说“内有物品若干”;②末尾领取的地址,或者联系方式没有交代清楚;③拾到钱包的地点、时间也没明确。
格式上:没有署名;日期在署名的正下方。重新写的一封招领启事见解析区补充
解析
答案:
招领启事
同学们:
本人于x月x日x点在xxx拾到蓝色书包一个,内有物品若干,请失主速来xx处认领。
xXx(署名)
x年x月x日
解析:
考查学生对于招领启事编写要求的掌握情况。
招领启事,要写明白于何时何地拾到的这样东西,里面的具体物件不能细说。最后要写明白,失主要与你如何联系,或者说去何处领这个物品。最后标上著名和日期,注意日期在著名的下方。
(二)略。600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C
D
B
B
B
C
B
A
21
22
23
24
D
B
B
BCD
模拟卷(八)-【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 这是一份模拟卷(八)-【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文件包含模拟卷八-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内蒙古适用原卷版docx、模拟卷八-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内蒙古适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拟卷(七)-【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 这是一份模拟卷(七)-【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文件包含模拟卷七-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内蒙古适用原卷版docx、模拟卷七-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内蒙古适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拟卷(六)-【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 这是一份模拟卷(六)-【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文件包含模拟卷六-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内蒙古适用原卷版docx、模拟卷六-中职专用备战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冲刺模拟卷内蒙古适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