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 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豌豆的黄色与皱粒B. 玉米口感的甜与糯
C. 狗的白毛与直毛D. 牵牛花的紫色与红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详解】A、豌豆的黄色与皱粒不属于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
B、玉米口感的甜与糯不属于同一性状,甜与不甜属于相对性状,糯性与非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狗的白毛与直毛不属于同一性状,白毛属于毛的颜色,直毛属于毛的形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
D、牵牛花的紫色与红色属于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D。
2. 下图为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中白花作为父本
B. 操作①在红花成熟后去雄
C. 操作②称为传粉
D. 操作②完成后需对红花套袋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依题意,图示为豌豆杂交实验过程图解。据图可知,红花去雄作母本,白花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
【详解】A、据图可知,该杂交实验中,白花提供花粉,因此作父本,A正确;
B、①为去雄,该操作应在红花成熟之前(时期)进行,B错误;
C、操作②为传粉或人工异花传粉,C正确;
D、操作②完成后需要套袋处理,防止其它花粉的干扰,D正确。
故选B。
3. 羊的毛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分析下列毛色遗传图谱,错误的是( )
A. 毛色的显性性状是白色
B. 亲本1的基因型为AA
C. 4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
D. 6号毛色出现概率为1/4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4白色羊和5白色羊杂交,得到6是黑色羊,推测白色为显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黑色为隐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
【详解】AC、个体4和5均为白色,而后代6为黑毛羊,说明白毛是显性性状,4和5均为杂合子Aa,AC正确;
B、由A可知,白毛是显性,1和2杂交,子代出现白毛和黑毛,说明1的基因型为Aa,B错误;
D、4和5均为杂合子Aa,6号毛色aa出现概率为1/4,D正确。
故选B。
4. 在模拟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有学生取两个布袋,装入布袋的小球上有的写上“A”,有的写上“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B. 从每个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记录后要将其放回原布袋
C. 从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的过程模拟了亲本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
D. 从布袋中各取出1个小球后进行组合的过程模拟了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布袋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两个布袋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A正确;
B、从每个布袋中取出1个小球记录后,要将其放回原布袋 内,以保证每次抓取不同小球的概率均为,B正确;
C、每个布袋中的两种小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从布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模拟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C错误;
D、取出的小球代表雌雄配子,因此将每个布袋中取出的1个小球组合在一起的过程模拟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C。
5. 玉米籽粒中的紫色和黄色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将纯合的紫粒玉米与纯合的黄粒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紫粒玉米的果穗上只有紫色籽粒,黄粒玉米的果穗上却结有紫色和黄色籽粒。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紫色为隐性性状B. 黄色为显性性状
C. 子代黄粒玉米都是纯合子D. 子代紫粒玉米都是杂合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玉米籽粒中的紫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粒玉米果穗上有紫粒,也有黄粒,而紫粒玉米果穗上只有紫粒,说明紫粒对黄粒是显性。
【详解】AB、玉米籽粒中的紫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遵循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黄粒玉米果穗上有紫粒,也有黄粒,而紫粒玉米果穗上只有紫粒,说明紫粒对黄粒是显性,AB错误;
C、黄粒为隐性,故子代黄粒玉米都是纯合子,C正确;
D、玉米间行种植,既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所以,子代紫粒玉米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D错误。
故选C。
6. 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某生物兴趣小组想重复孟德尔的实验,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P1)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P2)杂交,得到 F1,F1自交得到 F2,F2的性状表现如下图所示。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③④都是皱粒
B. ①②③④不都是黄色
C. ④的基因型与P2相同
D. ①②③④都是重组类型个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雄配子与雌配子结合得到表格中的子代,①②③④的基因型依次为YYrr、Yyrr、Yyrr、yyrr,表型均为皱粒。
【详解】A、由图可知,①②③④的基因型依次为YYrr、Yyrr、Yyrr、yyrr,表型均为皱粒,A正确;
B、①②③均为黄色,④为绿色,因此①②③④不都是黄色,B正确;
C、亲本P2的基因型为yyrr,与④的基因型相同,C正确;
D、①②③均为黄色皱粒,是重组类型,④为绿色皱粒,不是重组类型,D错误。
故选D。
7. 豌豆子叶的颜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种子的形状圆形(R)对皱形(r)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杂交组合中,子代只会出现两种表型的是( )
A. YyRR×yyRrB. YyRr×Yyrr
C. Yyrr×YYRRD. YyRr×YyRr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2、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YyRR×yyRr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YyRR、yyRR、YyRr、yyRr,子代只有黄色圆粒、绿色圆粒两种表现型,A正确;
B、YyRr×Yyrr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YyRr、yyRr、Yyrr、yyrr,子代有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B错误;
C、Yyrr×YYRR后代基因型为YYRr和YyRr,均为黄色圆粒,C错误;
D、YyRr×YyRr后代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和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D错误。
故选A。
8. 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利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下列杂交实验,其中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是( )
A. 圆叶(Aa) × 圆叶 (Aa)
B. 圆叶易感病(Aabb)×尖叶抗病(aaBb)
C. 圆叶抗病(AaBb)× 尖叶易感病(aabb)
D. 圆叶抗病(AaBB) × 圆叶抗病(AABb)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圆叶(Aa) × 圆叶 (Aa)后代可能出现隐性纯合子aa,会发生性状分离,A不符合题意;
B、圆叶易感病(Aabb)×尖叶抗病(aaBb)后代可能出现圆叶易感病、尖叶抗病、圆叶抗病和尖叶易感病,会发生性状分离,B不符合题意;
C、圆叶抗病(AaBb)× 尖叶易感病(aabb)后代可能出现圆叶易感病、圆叶抗病、尖叶易感病、尖叶抗病,会发生性状分离,C不符合题意;
D、圆叶抗病(AaBB) × 圆叶抗病(AABb)后代全部是圆叶抗病,不发生性状分离,D符合题意。
故选D。
9. 水稻抗病性状与香味性状独立遗传,抗病(Y)对感病(y)为显性,无香味(R)对有香味(r)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育种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下图是感病无香味与抗病无香味的两亲本植株杂交结果统计图,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YYRR,YyRrB. YyRR,YyrrC. YyRr,yyrrD. YyRr,yyRr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由题意知,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柱形图可知,后代抗病:感病是1:1,相当于测交实验,亲本基因型是Yy×yy,有香味:无香味=1:3,相当于杂合子自交实验,亲本基因型是Rr×Rr,因此考虑2对相对性状,两亲本基因型是YyRr,yyRr。
故选D。
10.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B.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
C. 假说中具有不同遗传因子的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 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
【答案】C
【解析】
【分析】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
2、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1)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5)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A正确;
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这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
C、不同遗传因子的组成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属于受精作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发生在配子进行受精作用过程中,C错误;
D、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孟德尔进行了测交实验,D正确。
故选C。
11. 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
①交叉互换②同源染色体分离 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④联会 ⑤DNA 复制 ⑥染色单体分离
A. ②①③④⑤⑥B. ⑤③②④⑥①C. ⑤④①③②⑥D. ⑤④③⑥②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①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之后;②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④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⑤DNA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⑥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此正确的顺序为:⑤④①③②⑥。
故选C。
【点睛】
12. 大熊猫的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只雌性大熊猫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其染色体组合一般是相同的
B. 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是形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C. 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大熊猫的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详解】A、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一只雌性大熊猫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A错误;
B、受精时,雌雄配子间的随机结合导致受精卵具有多样性,从而导致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多样性,是形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B正确;
C、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细胞质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C正确;
D、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数目,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大熊猫的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D正确。
故选A。
13. 下图①~④是某种百合(2n=24)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像①所在时期的细胞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 图像②所在时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处于联会状态
C. 图像③所在时期的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为24条
D. 图像④所在时期的细胞中姐妹染色体单体已经分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一般是指形态、大小相同,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详解】A、①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正确;
B、同源染色体联会并且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正确;
C、③细胞中有4个细胞核,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为12条,C错误;
D、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变为子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14. 某生物的体细胞内含有40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I前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
A. 40、80、80B. 80、40、80C. 80、40、40D. 40、40、80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依题意可知,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0 条染色体,减数分裂 I 前的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形成了由一个着丝粒(着丝点)连着的2条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 分子,但染色体数目没变,仍为40条,故在减数分裂I前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80、40、80,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GgEeFf)在生殖发育过程中正在分裂的一个细胞。下列不属于其产生的配子是( )
A. gEFB. GEFC. geFD. Gef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该细胞中正在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详解】由图可知,该细胞在减数分裂I前期发生了互换,且基因e与f、E与F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图示细胞分裂后,可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gEF、geF、Gef、GEf,GEF不属于该细胞产生的配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图所示,W和w表示眼色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所做的假设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B. 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WXw
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
D. 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和萨顿假说都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红眼与白眼杂交,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详解】A、分析题图,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与性别相关联,摩尔根根据白眼表型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的现象,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A正确;
B、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且控制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F2性状分离比为3:1,可推出F1的基因型为XWXw、XWY,因此F2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XWXW和XWXw两种,B正确;
C、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研究过程和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的研究过程均采用了假说—演绎法,C正确;
D、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但并未通过实验证明,D错误。
故选D。
17. 如图表示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位置关系。该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等位基因有( )
A. 0对B. 1对C. 2对D. 3对
【答案】A
【解析】
【分析】等位基因概念: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如D与d;等位基因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而不能只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题图只画了一条染色体,尽管上面有多个基因与眼色有关,但是它们之间不叫等位基因。
【详解】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而图中白眼基因、朱红眼基因、深红眼基因等在一条染色体上,这些基因不是等位基因。
故选A。
18.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此有关的基因用D、d表示。一对均患病的夫妇生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性别和基因型应该是( )
A. 男,XdYB. 女,XdXdC. 男,XDYD. 女,XDXd
【答案】A
【解析】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该病的遗传特征为:交叉遗传;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患者中女性比例男性。
【详解】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此有关的基因用D、d表示。则该患病夫妇的基因型为XDY×XDX-,由于“生了一个正常的孩子”,正常孩子的基因型一定是XdY,这个孩子的性别是男性,A正确。
故选A。
19. 家蚕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分别控制正常蚕、油蚕性状,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E、e分别控制黄茧、白茧性状。现有EeZDW×EeZdZd的杂交组合,其F1中白茧、油蚕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 )
A. 1/2B. 1/4C. 1/8D. 1/16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EeZDW×EeZdZd杂交,F1中白茧、油蚕雌性(eeZdW)所占的比例为1/4×1/2=1/8,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0.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C.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D.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即细胞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
C、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C错误;
D、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A。
21. 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及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格里菲思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B. 艾弗里在S型细菌的DNA中加DNA酶进行实验运用了加法原理
C.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放射性大肠杆菌,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全部有放射性
D. 用烟草花叶病毒的不同物质感染烟草,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格里菲思实验只提出了S型菌内存在“转化因子”的推论,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
B、艾弗里在S型菌的DNA中加DNA酶进行实验从反面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运用了减法原理,B错误;
C、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放射性大肠杆菌,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只有少部分有放射性,C错误;
D、使用烟草花叶病毒不同物质(RNA和蛋白质)分别感染烟草,结果RNA处理组的烟草出现相应的病斑并分离出相应的病毒,而蛋白质处理组则没有这一现象,该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D。
22. 下列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主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核苷酸通过肽键互相连接
B. A与T配对,C与G配对
C. 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同
D. 碱基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内侧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A错误;
B、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B正确;
C、DNA分子的两条链方向相反,C错误;
D、碱基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D错误。
故选B。
23. 已知某病毒X的核酸片段,其中一条链上的A∶G∶T∶C=3∶2∶4∶1,下图是某同学利用相应材料构建的病毒X的部分核酸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表示核糖或脱氧核糖
B. 病毒X的核酸片段中,每个磷酸都连接两个脱氧核糖
C. 若构建好2的互补链后,需加上8个氢键
D. 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A+T所占的比例为60%
【答案】C
【解析】
【分析】1、已知一条链上A:G:T:C=3:2:4:1,即A1:G1:T1:C1=3:2:4: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2:G2:T2:C2=4: 1: 3: 2。
2、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基团、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碱基组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是A、T、G、C四种,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是A、U、G、C四种。
【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病毒含有碱基T,说明该病毒的核酸为DNA,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主链上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碱基连在脱氧核糖上,则1表示脱氧核糖,不能表示核糖,A错误;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在双链DNA中大多数的磷酸都连接2个脱氧核糖,而位于单链一端的磷酸连接一个脱氧核糖,B错误;
C、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形成2个氢键,G与C配对形成3个氢键,故若构建好图示的互补链后,需加上2+3+3=8个氢键,C正确;
D、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DNA,A与T配对,G与C配对,单链中A+T=30%+40%=70%, 双链中该比值也是70%,故该病毒的遗传物质中,A+T所占的比例为70%,D错误。
故选C。
24. 已知一段双链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7%,该DNA的胸腺嘧啶所占的比例是( )
A. 54%B. 27%C. 33%D. 23%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在双链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其中A=T,G=C;,且嘌呤数等于嘧啶数等于碱基总数的50%,又知该DNA分子中鸟嘌呤所占的比例为27%,则腺嘌呤A的比例为23%,因此该DNA的胸腺嘧啶所占的比例是23%,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5. DNA分子的一条单链的碱基序列是5'-GATACC-3′,则互补链的碱基序列是( )
A. 5'-GGTATC-3'B. 5'-GATACC-3'C. 5'-CTTAGG-3'D. 5'-CCATAG-3'
【答案】A
【解析】
【分析】DNA的两条链反向平行,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详解】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它的互补链与之方向相反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序列为5'-GGTATC-3',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6. 图为双链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编号①-④表示 DNA单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 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
B. ③和④的碱基序列互补
C. 该过程只需要 DNA 聚合酶的参与
D. DNA 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模板,通过碱基互补准确地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DNA复制的特点是半保留复制,①和④都与②互补,因此①和④的碱基序列相同;①和②的碱基序列互补,则③和④的碱基序列也互补。
【详解】A、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方式,且表现出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A正确;
B、③和④分别与①和②互补,且①和②为互补关系,因此③和④碱基序列互补,B正确;
C、该过程为复制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包括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等,C错误;
D、DNA 为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DNA复制准确地进行,因而产生的子代DNA和亲代DNA的碱基序列相同,D正确。
故选C。
27. 所谓“DNA指纹”,就是把DNA作为像指纹那样的独特特征来识别不同的人。DNA指纹鉴定技术的依据是不同人体内的( )
A. DNA所含五碳糖和磷酸不同
B. DNA所含的碱基种类不同
C. DNA所含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D. DNA的空间结构不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其中特异性是指每个DNA分子都具有特异性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可以根据DNA分子的特异性来进行不同DNA分子的鉴定。
【详解】A、不同DNA所含五碳糖和磷酸是相同的,A错误:
B、不同DNA所含的碱基种类都是A、T、C、G四种,B错误;
C、不同DNA所含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可以根据这一点来进行不同DNA分子鉴定,C正确;
D、不同DNA的空间结构都是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C。
28. 决定自然界中真核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B.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C. 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D. 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详解】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决定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和特异性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9. 下列物质由大到小的层次关系是( )
A. 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B. 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基因
C. 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基因D. 基因→染色体→脱氧核苷酸→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3、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为脱氧核苷酸,所以它们的关系由大到小依次是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0.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于这一表述理解正确的是( )
A. 所有基因均具有双螺旋结构
B. 所有基因中恒成立
C. 对有些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的片段
D. 所有基因均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DNA具有双螺旋结构,若基因为RNA,一般为单链,不具有双螺旋结构,A错误;
B、对于双链的DNA分子,由于A=T,G=C,故A+G=T+C成立,对于RNA分子不成立,B错误;
C、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但对有些病毒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的RNA片段,C正确;
D、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除此之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存在,此处基因是裸露的,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4道题,共4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31. 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表为严格人工授粉条件下两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
(1)由组合________可以判断,该相对性状中,__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
(2)组合二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
(3)组合一的F1中,自交后代中理论上不会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有________株。
(4)组合三的F1植株中,杂合体约占_____。若让所有组合三子代中的紫花植株进行自交,则所得后代中紫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二、三 ②. 白花 (2)AA×aa
(3)497 (4) ①. 1/2 ②. 5/6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具有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同时出现两种表型,新出现的表型为隐性性状,由组合三可以判断,该相对性状中,白花为隐性性状;根据组合二子代只表现紫花性状,也可以判断白花为隐性。
【小问2详解】
杂交组合二中紫花和白花杂交,后代全部为紫花,由此判断组合二中的亲本的遗传因子是AA×aa。
【小问3详解】
杂交组合一中紫花和白花杂交,后代紫花:白花=1:1,相当于测交,由此判断组合一中的亲本的遗传因子是Aa×aa,F1中紫花Aa:白花aa=1:1,白花为纯合子,自交后代中理论上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株数为497。
【小问4详解】
杂交组合三中紫花和紫花杂交,后代紫花:白花=3:1,由此判断组合三中的亲本的遗传因子是Aa×Aa。F1植株中,杂合体Aa约占1/2;若让所有组合三子代中的紫花植株(1/3AA、2/3Aa)进行自交,则所得后代中白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3×1/4=1/6,则所得后代中紫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1/6=5/6。
32. 某高等动物(2N=4)基因型为AaBb,图1为该动物在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图3表示该生物体内一组细胞分裂图像(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存在四分体的时期是____________(填数字)。
(2)图3中____________细胞对应图2中BC段。
(3)该个体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图1的______(填字母)段,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图2的___________(填字母)段。
(4)根据图3中细胞可判断该动物属于_______(填“雌”或“雄”)性动物。
【答案】(1)① (2)乙和丙
(3) ①. A ②. CD (4)雌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A是减数分裂,B是受精作用,C是有丝分裂,①是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Ⅰ的前期、中期、后期,②是减数分裂Ⅰ的末期、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③是减数分裂Ⅱ的后期,④是减数分裂Ⅱ的末期,⑤是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和中期,⑥是有丝分裂的后期,⑦是有丝分裂的末期;图2中AB段是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分裂前的间期,BC段是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Ⅰ的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和减数分裂Ⅱ的前期、中期,CD段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分裂Ⅱ的后期,DE是有丝分裂的末期或减数分裂Ⅱ的末期;图3甲是有丝分裂的后期,乙是减数分裂Ⅰ的后期,丙是减数分裂Ⅱ的中期。
【小问1详解】
图1中A是减数分裂,B是受精作用,C是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没有联会不存在四分体,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因此存在四分体的时期只有①。
【小问2详解】
图2中BC段表示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各个时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即细胞中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即图3中的乙和丙细胞对应与图2的BC段。
【小问3详解】
该个体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A和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对应图1的A段,基因A和A的分离,即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图2的CD段。
【小问4详解】
图3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判断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因此该动物是雌性动物。
33. 图1为某家族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乙分别用基因A/a、B/b表示),5号个体不携带乙病基因;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请回答:
(1)12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I代的___________号个体;14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b2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若该细胞产生的精子中e1的基因型为AXB(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及其他变异),则精子e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通过图2的_______(填图中数字)过程实现的。
【答案】(1) ①. 2 ②. 1/6
(2) ①. AaXBY ②. aY (3)②
【解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分析,患甲病的女患者的父亲、母亲正常,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双亲正常,后代中有患乙病的个体,因此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知5号个体不携带乙病基因,因此乙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图2中,①过程是有丝分裂,②过程是减数第一次分裂,③过程是减数第二次分裂,④过程是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
【小问1详解】
5号和6号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乙病的儿子,且5号个体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因此,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12号个体的X染色体不含致病基因,直接来自于7号,而7号不含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来自第I代的2号个体;5号和6号个体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个体和8号个体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甲病的女儿,说明二者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均为Aa,1号个体患有乙病,而7号个体表现正常,因此其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综合分析可知,7号和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14号个体(正常女性)是纯合子的概率是1/3×1/2=1/6。
【小问2详解】
图2表示5号个体生殖腺中某个细胞的连续分裂示意图,而5号的基因型为AaXBY,b2是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其基因型也为AaXBY。若该细胞产生的精子中e1的基因型为AXB,而e2与e1是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的,具有相同的基因型,因此e2的基因型为AXB,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另外两个精子e3、e4的基因型都是aY。
【小问3详解】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即是通过图2的②过程实现的。
34. 图1中原 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图1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I和II均是DNA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II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I是___________酶,II是_________酶。图1中两条DNA单链按_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在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进行图1过程的场所为__________;DNA 的基本骨架为____________________;DNA分子中______碱基对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3)图2中序号④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若1个DNA 双链均被³²P标记的 T2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 m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含有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P
【答案】(1) ①. 解旋 ②. DNA聚合 ③. 反向平行
(2) ①. 细胞核、线粒体 ②. 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 ③. G-C
(3) ①.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②. 2/m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可知,该图是DNA分子复制过程,Ⅰ的作用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Ⅰ是解旋酶,Ⅱ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Ⅱ是DNA聚合酶,由图可以看出形成的新DNA分子中都含有一条模板链和一条子链,因此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2、分析图2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①是碱基T,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④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⑤是腺嘌呤。
【小问1详解】
分析图1可知,Ⅰ是使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解开,形成单链DNA,因此Ⅰ是解旋酶。Ⅱ是催化以DNA单链d为模板形成DNA分子的子链c,因此Ⅱ是DNA聚合酶。图1中两条 DNA 单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小问2详解】
在绿色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因此在这两处会发生DNA复制。磷酸和脱氧核糖相互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DNA分子中G-C碱基对之间含有3个氢键,A-T碱基对含有2个氢键,所以G-C碱基对,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小问3详解】
分析图2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①是碱基T,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图2中序号④的中文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若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出m个子代噬菌体,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只有2个噬菌体含有32P,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的比例是2/m。组合
亲本表现型
F1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紫花
白花
一
紫花×白花
503
497
二
紫花×白花
807
0
三
紫花×紫花
1240
420
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高一上学期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 这是一份2023届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高一上学期生物第二次月考试题,共10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一个基因型为AA,将某二倍体动物,RNA病毒有正单链RN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