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二)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第I卷(选择题1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加拿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集中种植.农场是其基本农业生产单元。此外,为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农业部对科研机构进行改革,根据研究领域设置研究中心,通过技术手段改善自然条件,以减少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北极航线的逐渐通航,为加拿大农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下图是加拿大农业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加拿大以农场为基本单元( )
A 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B. 因地制宜利用土地
C. 促进农业种植结构优化D. 增加产业融合效益
2. 加拿大农业研究中心研究的主要课题项目可能是( )
①混合作物区土壤肥力改良②小麦区冻害与保温措施
③乳酪区飓风预防与利用④冻土融化与农业生产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3. 未来,加拿大通过北极航线外运量最大的农产品可能为( )
A. 温带水果B. 乳肉产品C. 蔬菜D. 小麦
【答案】1. A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农场经营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的推进,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A正确;因地制宜取决于区域的自然条件,与农场为基本单元的生产方式关联度较小,B错误;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受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与农场为基本单元的生产方式关联度较小,C错误;产业融合需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类型,与农场为基本单元的生产方式关联度较小,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混合作物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南部及五大湖附近的黑土区,土壤较为肥沃,①错误;加拿大纬度高,冬春季受寒潮、冻害影响较大,加拿大为春小麦区,小麦播种时应注意防冻害与保温措施,②正确;加拿大纬度较高,海水热量不足,受飓风的影响较小,③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加拿大宜农区面积会增大,因此要研究冻土融化区土壤与农业生产的问题,④正确。②④正确,故选B。
【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加拿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主要农产品为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因人口较少且粮食消耗量小,故加拿大通过北极航线外运量最大的农产品为小麦、玉米、大豆等,D正确;加拿大纬度高,热量不足,不具有大量出口温带水果及蔬菜的优势,AC错误;相较于乳肉产品,加拿大的粮食作物更具有大量出口的优势,B错误。故选D。
【点睛】农业区位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一般选择在气候适宜,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水源较为充足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明显变化。
托克托县坐落在黄河北岸、阴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上,黄河的强烈下切作用,导致托克托县境内大部分黄河沿岸土地几乎寸草不生,沙尘天气极为严重。托克托县政府为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以讲好“黄河故事”为主线,通过产业融合和调整,奋力开辟出一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下图为调整后的托克托县产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托克托县黄河沿岸寸草不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的年变率大B. 农业活动影响C. 水文环境特殊性D. 大气活跃度强
5. 托克托县生态环境治理成功的关键条件是( )
A. 用水环境改善B. 旅游业的驱动C. 产业的高度融合D. 农业结构调整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结合材料:“托克托县坐落在黄河北岸、阴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上,黄河的强烈下切作用,导致托克托县境内大部分黄河沿岸土地几乎寸草不生”可知,此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加之黄河下切侵蚀导致床下降,河水距离河岸高度变大,使得河水无法补给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单向补给河水,使地下水位下降,两岸土壤缺少河水补给,两岸植物因为缺少水分而难以生长,导致沙滩裸露,冬春风沙灾害较为严重,C正确,ABD错。故选C。
【5题详解】
根据前题分析可知,因黄河的强烈下切,托克托县两岸生态用水环境较差,两岸植物因为缺少水分而难以生长,导致沙滩裸露,加之冬春大风天气多,风力侵蚀作用强,两岸沙化现象较为严重;托克托县生态环境治理成功的关键条件是用水环境的改善,利用黄河水做文章,水利工程引水上高地,为两岸提供充足的生态用水和农业、旅游用水,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河流水和地下水一般是相互补给关系,但是特殊情况下,两者则是单向补给,即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哪个水位高就向另一个补给,例如:黄河地上悬河段,只有河水补给给地下水;此题中涉及的河段,河水下降无法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河水。
蒸散发的主要形式有:植物蒸腾、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近年来北川河(黄河的二级支流)流域植被恢复后年蒸散发量减少,7、8月减少最明显。流域内无大型水库,河床宽度小于30米。下图示意北川河流域1970~2020年水面蒸发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近年来该流域蒸散发量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物蒸腾量减少B. 土壤下渗量减少
C. 水面蒸发量减少D. 土壤蒸发量减少
7. 该流域水面蒸发量减少是因为( )
A. 阴雨天多,光照减少B. 大量灌溉,水面萎缩
C. 降水减少,空气干燥D. 植被恢复,风速下降
8. 北川河流域植被恢复,使流域内( )
A. 年均气温升高B. 坡面径流总量增多C. 降水明显增加D. 涵养水源功能提升
【答案】6. D 7. D 8. D
【解析】
【6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现象发生在流域植被恢复之后,植被数量增加,植物蒸腾量会增加,A错误;植被可以增加下渗,B错误;结合图片信息可知近年来水面蒸发量减少并不明显,且河床宽度小于30m,无大型水库,水域面积较小,蒸发量有限,C错误;随着植被覆盖度不断提高,太阳辐射无法直接到达地面,地表温度上升缓慢,土壤蒸发量减少,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植被恢复但是年均气温却是升高的,故流域内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微弱,降水不会明显增加,阴雨天气不会明显增多,A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显示该地区进行大量农业灌溉活动,且推测植被恢复是由于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导致的,故耕地面积应该是减少的,灌溉用水也会缩减,B错误;植被恢复利于调节气候,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加,C错误;风速是影响蒸发的因素,风速越大,蒸发越强,植被恢复利于增加地面摩擦力,降低风速,减少水面,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森林植被会降低气温,不会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A错误;植被恢复,下渗增加,坡面径流减少,B错误;结合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区植被恢复但是年均气温却是升高的,故流域内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微弱,降水不会明显增加,C错误;植被具有涵养水源功能,D正确;故选D。
【点睛】森林植被的生态功能包括: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植被恢复会增加下渗,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
水青冈是欧洲森林重要树种,树体高大、枝叶繁盛。地质历史时期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地区整体海拔较低,广泛分布有水青冈,但现今贵州省水青冈连片分布区仅在梵净山山体海拔1400~1900米区域有分布。下图示意梵净山水青冈林连片分布区。完成下面小题。
9. 梵净山水青冈林下生物群落稀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气温B. 降水C. 土壤D. 光照
10. 梵净山水青冈主要分布在( )
A. 地势较高的湿润地带B. 河流谷地的平缓地区
C. 土层深厚肥沃的平地D. 海拔相对较低的山麓
11. 与现今相比,广布水青冈地质历史时期梵净山所在区域( )
A. 气候环境温暖湿润B. 海域面积较为广阔
C. 地表起伏相对较小D. 山地垂直分异显著
【答案】9. D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水青冈树体高大、枝叶繁盛,阳光很难进入森林内部,光照条件差,导致水青冈林下生物群落稀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而不是气温、降水和土壤,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梵净山水青冈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两岸,地势较高,水分充足,环境较为湿润,A正确,D错误;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土层浅薄,BC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现今水青冈主要分布在梵净山高海拔地区,说明现今梵净山经地壳抬升,保留有较为冷凉湿润的环境,满足水青冈生长,“地质历史时期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地区整体海拔较低”,说明地表起伏相对较小,C正确,“地质历史时期我国贵州省梵净山地区整体海拔较低,广泛分布有水青冈”,说明当时气候温和湿润,A错误;现今梵净山海拔更高,山地垂直分异显著,D错误;地质历史时期水青冈广布,说明当地已为陆域环境,B错误。故选C。
【点睛】水青冈属阳性树种,但在幼龄阶段耐荫,中龄以后,逐渐需光。喜温凉、湿润气候,中国广西分布区年平均气温18-20℃,最冷月平均气温6-10℃,最热月平均气温24-28℃,冬季常有雪,寒冷期长。年降雨量1500-1750毫米。适生在富含腐殖质、湿润的黄壤或黄红壤。
第II卷(非选择题1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共160分)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受欧盟环保要求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芬兰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转型和优化,使原来的木材加工、造纸业、林业和机械等传统产业向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目前,芬兰已形成森林工业、金属工业和信息技术并驾齐驱的三大产业支柱,经济总量提升明显。为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芬兰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如:完全放开了电信市场,并培养国民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等。下图示意芬兰地理位置。
(1)说明使芬兰产业优化转型的驱动因素。
(2)分析芬兰选择向信息化产业转型的原因。
(3)阐述芬兰政府的政策措施对电信产业发展的作用。
(4)结合信息产业的特点,从国家安全角度分析芬兰完全放开电信产业的不利影响。
(5)简述芬兰产业转型成功的借鉴意义。
【答案】(1)受欧盟环保政策的影响;经济发展缓慢,传统产业经济效益较差;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效益较差;国家政策的支持;受到新技术产业的冲击
(2)芬兰资金、技术积累雄厚,信息产业基础好;信息产业发展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离欧洲西部地区近,便于引进技术和产品销售。
(3)放开国内电信市场,利于国外电信企业的引入,促进本国电信产业技术的提升;利于减少国有电信产业的垄断,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答出减少国内电信产业垄断,形成良性竞争机制词义得1分);促进民资电信产业发展,利于实现国内电信产业综合化、多元化发展;培养国民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利于建立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良好的国内需求市场
(4)信息产业私密性强,关联的产业类型众多,完全放开电信产业,可能导致国内重要政治信息泄露,威胁本国政治环境安全;可能导致重要经济数据泄露,不利于国家经济信息安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各种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不利于国内经济健康发展等。
(5)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注重人才的培养,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市场结构,促进产业良性竞争机制
【解析】
【分析】本题以芬兰产业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发展方向、工业发展对区域环境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受欧盟环保要求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芬兰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转型和优化”可知,芬兰产业转型主要受欧盟环保政策的影响;原来的木材加工、造纸业、林业和机械等传统产业经济效益较差,对环境破坏严重,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环境污染较重;而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是新技术产业,经济效益高,对传统产业冲击较大,加上国家政策支持,驱动芬兰产业优化转型。
【小问2详解】
芬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靠近欧洲西部,便于引进技术和产品销售;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技术积累雄厚,信息产业基础好;信息产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
【小问3详解】
据材料“为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芬兰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如:完全放开了电信市场,并培养国民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等”可知,芬兰政府完全开放国内电信市场,利于外部电信产业进入本国,促进本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同时完全放开电信产业,利于减少国有电信产业的垄断,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促进本国电信产业提升技术研发,促进本国电信产业向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培养国民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利于建立良性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吸引相关高素质人才,建立良好的国内需求市场。
【小问4详解】
信息产业关联到通讯、网络、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本身私密性较强,关联的产业类型多,完全放开电信市场,国内重要经济数据易泄漏,威胁到本国的经济安全;国内重大政治信息易被国外获取,威胁本国政治环境安全;与信息产业关联的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种产业,在市场竞争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对国内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等。
【小问5详解】
芬兰政府大力支持本国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通过开放国内电信产业,引入外部电信产业,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注重培养相关产业的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支柱产业;提升产业研发水平,优化市场结构,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等。
1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大兴安岭北部秋季开始积雪,到来年春季消融殆尽。研究发现,自1974年以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呈弱上升趋势,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积雪终日显著提前。积雪深度越大,对地面的隔热作用越大,雪面和地面温差越大。图1示意大兴安岭北部,图2示意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平均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
(1)说明大兴安岭北部成为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的原因。
(2)推测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气候变化
(3)指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4)比较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5)有专家认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变化可能对当地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试加以说明。
【答案】(1)纬度较高,气温低,积雪留存时间长;冬半年受冬季风影响大,降雪量丰富;地处山地,海拔较高,利于积雪保存;位于大兴安岭林区,人类活动少,地面积雪不易被破坏等。
(2)降雪(水)量增加;气温升高;风力减弱等。
(3)分布特征:积雪深度大,积雪日数多;9月至次年2月积雪深度持续增大,2月后积雪深度开始减小;10月至次年1月积雪深度增长最快,3月积雪深度下降最快;11 月至次年2月基本每天都有积雪覆盖,3月开始积雪日数急剧减少等。原因:纬度高,受冬季风影响大,积雪深度大、日数长;9月左右大兴安岭北部开始入冬,降雪持续增加,气温持续下降,3月气温回升快,冬季风减弱,积雪深度及日数快速减少。
(4)雪面温度小于地面温度(或地面温度大于雪面温度)。理由:雪面反射(阳光)率大,吸收太阳辐射少,储热效果差,温度低;地面被积雪覆盖,地面热量不易散失,保温作用好,故地面温度高于雪面。
(5)积雪层增厚,地表热量不易散失,且融雪期下渗增多,土层变得松散,水土易流失:降雪量增大,地表积雪增加,积雪日数减少,积雪融化期间汇水量增大,易引发山地洪水,水土流失加剧等。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背积雪原因、气候变化、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大兴安岭北部位于50°N附近,气温低,积雪能够留存的时间长;该地离冬季风源头较近,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降雪量丰富;位于山区,海拔较高,气温低,有利于积雪保存;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少,人类活动少影响小,地面积雪不易受人类活动破坏,故大兴安岭北部成为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
【小问2详解】
据材料“自1974年以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呈弱上升趋势”推测降雪(水)量增加,深度上升;据材料“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积雪终日显著提前”推测由于气温升高、风力减弱,积雪时间缩短。
【小问3详解】
读图2,可知积雪深度大,最大2月份,达17米左右;积雪日数多,最多在12月份,达31天;读图可知,9月至次年2月积雪深度持续增大,到2月份,达到最大,2月后积雪深度开始减小;10月至次年1月,斜线陡,积雪深度增长最快,3月斜线陡,积雪深度下降最快;9-10月,积雪覆盖日数上升缓慢,10-11月积雪覆盖日数急剧上升,11 月至次年2月基本每天都有积雪覆盖,3月开始积雪日数急剧减少。原因:当地纬度高,气温低,离冬季风源头近,受冬季风影响大,积雪深度大、日数长;9月左右大兴安岭北部开始入冬,冬季风影响不断加强,气温持续下降,降雪持续增加,到次年3月气温回升快,冬季风影响减弱,积雪深度及日数快速减少。
【小问4详解】
由于雪面对于阳光的反射率大,对于太阳辐射吸收的少,大部分太阳辐射被反射,储热效果差,导致雪面的温度低;而地面被积雪覆盖,热量不易散失,雪面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故地面温度高于雪面。
【小问5详解】
积雪层增厚,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地表热量不易散失,冰雪融化时下渗增多,使土层变得松散,土壤易被侵蚀,易造成水流失;随着降雪量不断增大,地表积雪量增加,积雪日数减少,积雪融化期间水量增大,短时间大量的水流汇集易引发山地洪水,加剧水土流失。
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河南省新乡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