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原卷版+解析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解析版).docx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原卷版)第1页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原卷版)第2页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原卷版)第3页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解析版)第1页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解析版)第2页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垦水签宇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
    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8分)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 化石燃料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它们都含有
    A. 碳元素B. 氧元素C. 碳单质D. 氯单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化石燃料燃烧都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说明它们中都含有碳元素;
    故选:A。
    2. 铜与浓硝酸反应为: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其中未涉及到
    A. 氧化物B. 酸C. 碱D. 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是氧化物的有二氧化氮和水,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该反应中反应物硝酸属于酸,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该反应中涉及的物质没有碱,故C选项符合题意;
    D.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该反应中生成的硝酸铜是盐,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规范的操作可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读取液体体积B. 稀释浓硫酸
    C. 加热液体D. 连接仪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图示操作正确;
    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图示操作错误;
    D、塞紧胶塞,应该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4.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C.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D.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是指黄金在高温下金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加热的条件下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故A选项正确;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指的是: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是它的温度却比水要低,故同一种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故B选项正确;
    C.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从燃烧现象来看,可燃物越多,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故C选项正确;
    D.热胀冷缩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间的距离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了,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不是粒子本身变大或变小,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5.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可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B. 为缓解胃酸过多,可适量食用含小苏打的食品
    C. 为减少空气污染,可加高炼铁厂烟囱
    D. 为防止字画褪色,可用墨书写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所以可以用来作食品干燥剂,故A选项正确;
    B.小苏打为碳酸氢钠,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医疗上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故B选项正确;
    C.为减少空气污染,加高炼铁厂烟囱,仍然是向大气中排放,还是造成空气污染,故C选项错误;
    D.墨的主要成分为炭黑,其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以防止字画褪色,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6.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⑥共含有两种金属元素B. 元素②形成的多种单质化学性质不同
    C. ③和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D. ④和⑤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易得到电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的位置可知,①为氢()元素;②为碳()元素;③为氟()元素;④为钠()元素;⑤为铝()元素;⑥为氯()元素。
    A、由以上分析可知,在①∽⑥的元素中,汉字带有“钅”字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有钠()元素和铝()元素两种,则①∽⑥共含有两种金属元素。故A项说法正确;
    B、②为碳元素,碳元素可形成金刚石、石墨、足球烯等多种单质,由于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因此化学性质相同。故B项说法错误;
    C、③为氟元素,⑥为氯元素,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也有7个电子,③和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C项说法错误;
    D、④为钠元素,⑤为铝元素,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层电子数,钠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铝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故D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掌握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7.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该装置中盐酸和碳酸钠发生反应产生的CO2会向空气中逸散,导致这部分质量未被称量,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A错误;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该实验中白磷达到着火点燃烧起来,而红磷达不到着火点无法燃烧,可以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B正确;
    C、石灰水能检验CO2,说明甲烷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但该实验无法验证产物有H2O,因此不能验证甲烷由碳、氢元素组成,C错误;
    D、蜡烛在点燃状态下和氧气发生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或者生成一氧化碳,因此用该密闭装置通过测定气体减少的量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不严谨的,因为该反应产生的气体会影响测定,D错误;
    故选B
    8. 小龙同学利用NaCl、NH4NO3、NaOH固体和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待两边同时滴入等量水后,观察到U型管内的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升高。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X一定是NaOHB. Y一定是NH4NO3
    C. X和Y都不可能是NaClD. 充分静置后,U型管内的液面会恢复至初始状态
    【答案】D
    【解析】
    【分析】NaCl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NH4NO3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NaOH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详解】A、观察到U型管内的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升高,则说明左侧压强增大,右侧压强不变;或者左侧压强不变,右侧压强减小,或者左侧压强增大,同时右侧压强减小;则X、Y的组合为(NaOH、NaCl),(NaCl、NH4NO3),(NaOH、NH4NO3),X不一定是NaOH,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Y不一定是NH4NO3,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Y可能为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充分静置后,溶液的温度会恢复室温,则U型管内的液面会恢复至初始状态,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9. 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b段,溶液pH不断增大B. b→c段,可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
    C. 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1种D. d点时,烧杯中的沉淀共有2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即加入过量氯化钡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稀盐酸、氯化铜和过量的氯化钡。
    【详解】A、充分反应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a→b段,沉淀的质量不增加,则发生的反应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消耗,溶液的pH不断增大,选项正确;
    B、b→c段,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可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c点时,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最大,则氯化铜完全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剩余的氯化钡两种物质,选项错误;
    D、由上述可知,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稀盐酸,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所以最终d点时,烧杯中的沉淀共有硫酸钡和氢氧化铜2种沉淀,选项正确,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2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计24分)
    10. 2024年3月初以来,西安至汉中高铁列车实行“公交化”开行极大方便了沿途居民出游与工作。
    (1)建设高铁车厢用到了大量铝合金,铝耐腐蚀,是因为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______(填化学式)薄膜。
    (2)每年3~4月,汉中的油菜花盛开,吸引了大量游客。置身花海,能闻到芬芳的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
    (3)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葬于汉中洋县。利用传统工艺造纸时,有道工序是从纸浆中用竹帘捞纸,该操作相当于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
    【答案】(1)Al2O3 (2)不断运动
    (3)过滤
    【解析】
    【小问1详解】
    铝耐腐蚀,是因为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Al2O3薄膜,覆盖在铝制品表面,阻止内部铝进一步氧化;
    【小问2详解】
    置身花海,能闻到芬芳的花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香味;
    【小问3详解】
    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所以从纸浆中用竹帘捞纸,该工序相当于过滤。
    11. 为减少工业生产及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SO2等气体的排放,科学家做出了诸多努力。
    (1)大气中氮氧化物和SO2增多会导致的环境危害是______。
    (2)“氨法脱硫”是一种高效低耗能的湿法脱碗方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2SO2+X+2H2O=2(NH4)2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燃油汽车排气管内安装有“催化转化器”。能够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恰好完全反应时,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______。该方法______(填“能”或“不能”)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1)形成酸雨
    (2)O2 (3) ①. 2:1 ②. 不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溶于水中形成酸,故大气中氮氧化物和SO2增多会导致的环境危害是形成酸雨;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反应前氮、氢、硫、氧的原子个数分别为:4、16、2、6,反应后相应的原子个数为:4、16、2、8,因此反应前还缺少两个氧原子,即一个X分子中需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O2;
    【小问3详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配平后,甲、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分别的:2、2、2、1,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所以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由于该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该方法不能减缓温室效应。
    12. 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
    (1)《华阳国志》中记载“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此过程是利用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获取食盐。
    (2)西晋《博物志》中记载的“烧白石作白灰,……,遇雨及水洗即更燃,烟焰起。”“白灰"即生石灰,“遇雨及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鎏金铁芯铜龙”悬经典之作。铁铸内芯,铁上包铜,铜上鎏金,美观的同时,能够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填化学式)接触而锈蚀。
    【答案】(1)蒸发结晶
    (2)
    (3)O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食盐即氯化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适合用蒸发结晶方法获取食盐。所以“取井火煮之,一斛水得五斗盐”,此过程是利用蒸发结晶获取食盐。故填:蒸发结晶。
    【小问2详解】
    “白灰"即生石灰,生石灰即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3详解】
    铁铸内芯,铁上包铜,铜上鎏金,美观的同时,能够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接触而锈蚀。故填:O2、H2O。
    13. NaCl、KNO3和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1)3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2)20℃时,将45gNaCl固体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再加入25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已知t1℃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相同:t2℃时,NaCl和NH4Cl的溶解度相同。则t1______t2(填“>”、“Cu>Ag,而小海认为只需两个实验即可得出相同结论。但他们都认为实验______(填字母)无需进行。
    ②写出实验过程中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导热(或良好的导热)
    (2) ①. C ②. 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小问2详解】
    ①A实验中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氢前,B试管中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说明铁比铜活泼;C实验中,银与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银排在氢后,可得出铁比银活泼;D实验中,铜和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E实验中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有银白色固体析出,说明铜比银活泼,故由实验A、B、E或D、E均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则无需进行的实验是C;
    ②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为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实验验证酸的化学性质。充分反应后,试管C中溶液为红色,其余试管内溶液均为无色。
    (1)A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结束后,取少量D中溶液于一个烧杯中,将少量C中溶液加入其中______(填“一定有”、“一定没有”或“可能有”)气泡产生。再用长滴管吸取E中上层清液,逐滴加入烧杯中,发现开始时无明显变化,后来有气泡产生,最终溶液呈无色。为探究最终所得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可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再逐滴加入______(填序号)。
    ①A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 ②B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
    ③C中反应后的红色溶液 ④D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
    【答案】(1)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2)
    (3) ①. 一定没有 ②. ③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A中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
    【小问2详解】
    B中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D中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D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盐酸或碳酸钠;
    C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充分反应后,试管C中溶液为红色,则C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结束后,取少量D中溶液于一个烧杯中,将少量C中溶液加入其中,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酚酞、氯化钠;
    E中稀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E中的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硝酸;
    再用长滴管吸取E中上层清液,逐滴加入烧杯中,发现开始时无明显变化,后来有气泡产生,说明开始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后来是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C和D混合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进而说明D中反应后的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E中上层清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因为银离子会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没有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硝酸银);由于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最终溶液呈无色,说明最终无色溶液中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最终所得的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盐酸、硝酸,氯离子、硝酸根离子不参与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硝酸根离子,可能含有氢离子,为探究最终所得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即为验证氢离子的存在;
    ①A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盐酸,无法探究盐酸和硝酸的存在,不符合题意;
    ②B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盐酸,无法探究盐酸和硝酸的存在,不符合题意;
    ③C中反应后的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若观察到红色消失,则说明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符合题意;
    ④D中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若观察到产生气泡,则说明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离子,符合题意;
    故选:③④。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3分)
    16. 根据下列图示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F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a为电源的______(填“正”或“负”)极。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______(填“大”或“小”)。
    【答案】(1)锥形瓶 (2) ①. AE##EA ②.
    (3) ①. 负 ②. 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可选择A,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排空气法纯净,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选择E排水法,故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AE;
    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F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由图可知,与a相连的注射器收集的气体为6mL,与b相连的注射器收集的气体为3mL,与a、b相连的注射器收集的气体体积比为6mL:3mL=2:1,则a为电源的负极,收集的气体为氢气;
    电解水实验中,消耗水,实验结束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减少,则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变大。
    17. 学习小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NaOH浓溶液加入锥形瓶A中,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B中溶液倒吸入A中,并有白色沉淀生成。
    【学习交流】
    (1)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提出问题】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对锥形瓶内的上层清液中溶质成分产生了好奇。
    【做出猜想】同学们指出,锥形瓶内上层清液的溶质一定含有NaCl,还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猜想一:CaCl2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OH和Na2CO3
    猜想四:NaOH和CaCl2
    猜想五: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为中性。
    【讨论交流】
    (3)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并对现象和结论进行了预测。
    【实验分析】
    (4)丙组实验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结果却产生白色沉淀,与预测现象不相同。大家一致认为,根据此现象可得出猜想一或猜想四成立。
    【继续探究】
    (5)为得出正确结论,同学们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______(填序号),即根据反应现象得出猜想四成立的结论。
    ①滴加少量无色酚酞溶液 ②测定溶液的pH
    ③通入CO2气体 ④加入AgNO3溶液
    【答案】(1) (2)NaOH
    (3) ①. 稀盐酸(稀硫酸) ②.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红色 (4)将碳酸钠全部除去 (5)①②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打开弹簧夹,氯化钙溶液被倒吸入锥形瓶中,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2详解】
    A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可能有剩余,B中溶液倒吸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碳酸钠或氯化钙中一种物质有剩余,所以锥形瓶内上层清液的溶质一定含有NaCl。
    若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无剩余、B溶液倒吸后氯化钙有剩余,则含有氯化钙,即猜想一;
    若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无剩余、B溶液倒吸后碳酸钠有剩余,则含有碳酸钠,即猜想二;
    若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无剩余、B溶液倒吸后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中除氯化钠不含其它溶质,不属于猜想范围;
    若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有剩余、B溶液倒吸后氯化钙有剩余,则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即猜想四;
    若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有剩余、B溶液倒吸后碳酸钠有剩余,则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猜想三;
    若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有剩余、B溶液倒吸后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则含有氢氧化钠。故猜五为:NaOH;
    【小问3详解】
    碳酸钠与盐酸(硫酸)反应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根据现象:气泡产生,结论:猜想二或猜想三成立,即含有碳酸钠,故所加试剂为稀盐酸(或稀硫酸);
    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猜想三成立,即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所以反应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所以现象为: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问4详解】
    碳酸钠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将碳酸钠全部除去,避免影响氢氧化钠的检验;
    【小问5详解】
    组同学取少量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Na2CO3溶液,结果却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滴加少量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可得出猜想四成立,选项正确;
    ②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故测定溶液的pH>7,可得出猜想四成立,选项正确;
    ③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所以通入CO2气体 ,产生白色沉淀,可得出猜想四成立,选项正确;
    ④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和氯化钙,都能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所以不能用加入AgNO3溶液的方法检验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选项错误;
    故选①②③。
    四、计算与分析题
    18. 为测定所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3.8g,将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3g,计算:(写计算过程)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所使用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3.2g
    (2)设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6.8g,
    所使用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是,
    答:所使用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是20%。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4g+3g=37g,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33.8g,所以,反应放出氧气的质量=37g-33.8g=3.2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①
    He
    Li
    Be
    B

    N
    O

    Ne

    Mg

    Si
    P
    S

    Ar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验证甲烷由碳、氢元素组成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温度/℃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NH4Cl
    33.3
    37.2
    41.4
    45.8
    50.4
    分组
    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结论
    甲组
    加入Na2CO3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一和猜想四不成立
    乙组
    加入足量______
    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或猜想三成立
    丙组
    加入足量滴有少量酚酞的CaCl2溶液
    ______
    猜想三成立

    相关试卷

    2024年陕西省延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模拟检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延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模拟检测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延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模拟检测化学试卷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延安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模拟检测化学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八),共6页。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模拟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对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