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原卷版).docx
    • 解析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解析版).docx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原卷版)第1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原卷版)第2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原卷版)第3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解析版)第1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解析版)第2页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原卷版docx、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说明: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为100分
    2.本试卷共14页,共有六个大题,41个小题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纸上
    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
    A. 米B. 帕斯卡C. 牛顿D. 千克
    【答案】C
    【解析】
    【详解】力的单位是牛顿,这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而命名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 逃生锤的锤头很尖
    B. 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
    C. 盲道上有凸起
    D. 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逃生锤的锤头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载重车装有很多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符合题意;
    C.盲道上有凸起,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如图所示的实例,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轮滑鞋装有滚轮B. 运动鞋底有凹凸的花纹
    C. 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D. 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
    【答案】A
    【解析】
    【详解】A.轮滑鞋装有滚轮,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摩擦,故A符合题意;
    B.运动鞋底有凹凸的花纹,使鞋底与地面间变得更粗糙,增大了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使鞋底与踏板间变得更粗糙,增大了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守门员戴着防滑手套,使手与足球之间变得更粗糙,增大了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主要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 )
    A. 微小压强计
    B. 水翼船
    C. 船闸
    D. 水泵
    【答案】C
    【解析】
    【详解】A.微小压强计的U形管一端封闭,不是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水翼船利用的是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与连通器原理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船闸的上游与闸室下面通过阀门相通,当下游阀门关闭,上游阀门打开,上游与闸室内的水位逐渐相平,打开上游闸门,船就可以进入闸室;同理,船再进入下游,就通过了船闸,船闸使用了连通器原理,故C符合题意;
    D.水泵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和连通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关于大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压的值是固定不变的
    B.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C. 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大约10m高的水柱
    D.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的粗细不同,测出大气压的值也不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B.大气压的值随季节、天气、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故AB错误;
    C.标准大气压的值约为,大气压支持的水柱约为
    故C正确;
    D.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的粗细不同,测出大气压的值是相同的。玻璃管的粗细、长短、水银多少、是否倾斜都不影响大气压的值,故D错误。
    故选C。
    6.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一种实验方法,如图ABCD中分别用照相机拍摄(每0.1s拍摄一次)的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运动的物体在受平衡力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指经过的路线是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
    A.轨迹是曲线,速度逐渐变大;
    B.轨迹是直线,速度逐渐变大;
    C.轨迹是直线,速度逐渐减小;
    D.轨迹是直线,速度不变.
    7. 如图所示,举重比赛要求运动员将水平地面上的杠铃竖直举过头顶后,在空中至少静止3秒钟,在这静止的3秒钟内,下列关于平衡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所受重力和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 杠铃对运动员压力和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C. 杠铃对运动员压力和地面对运动员支持力是平衡力
    D. 杠铃受到的重力和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与杠铃重力之和,大小与运动员所受重力不相等,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杠铃对运动员压力和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杠铃对运动员压力和地面对运动员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杠铃受到的重力和运动员对杠铃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8. 如图所示,小京用水平推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给小京的摩擦和给购物车的摩擦都是滚动摩擦
    B. 小京对车的水平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C. 若购物车中装满货物后,则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强增大
    D. 若小京撤去对车的水平推力,车将会立刻停止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地面给小京的摩擦是静摩擦力,给购物车的摩擦是滚动摩擦力,故A错误;
    B.用水平推力推着购物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购物车受力平衡,小京对车的水平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故B错误;
    C.购物车中装满货物后,则购物车对地面压力变大,受力面积不变,根据可知购物车对地面的压强增大,故C正确;
    D.若小京撤去对车水平推力,车子由于惯性会继续滑行一段距离,故D错误。
    故选C。
    9. 如图所示,是炮弹的运行轨迹,当其运动到最高点时,则( )
    A. 炮弹的速度为零
    B. 炮弹受力平衡
    C. 若所有外力突然消失,它将竖直向下运动
    D. 若所有外力突然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示中,炮弹运动到最高点,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所以速度不为零,故A不符合题意;
    B.炮弹运动到最高点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即不是静止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所受的力不是平衡力,故B不符合题意;
    CD.炮弹运动到最高点时,所有外力突然消失,它将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所有外力消失时,炮弹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此时炮弹有水平向左方向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为确定厚度均匀、形状不规则的平板状物体的重心位置,某同学将该物体上的A点悬挂在细线上,用铅笔在物体上画出细线的延长线AB,如图甲所示。再将该物体上的C点悬挂在细线上,用铅笔在物体上画出细线的延长线CD,CD和AB的交点为E,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图甲中的物体静止时,细线对物体拉力的方向和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B. 图乙中E点是物体的重心
    C. 重心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D. 若将图乙中该物体上的F点悬挂在细线上,细线延长线不通过E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当图甲中的物体静止时,细线对物体拉力和物体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故A错误;
    B.物体的重心既在直线AB上,又在直线CD上,所以重心在两条直线的交点上,即图乙中的E点,故B正确;
    C.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故C错误;
    D.将图乙中该物体上的F点悬挂在细线上,由于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其延长线一定过重心,即一定通过E点,故D错误。
    故选B。
    11. 如图所示,把装满水的烧杯放在盘子的中央,再把空的饮料罐逐渐按入水中,在手感受到浮力增大的同时,会看到排开的水不断地溢至盘中。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说明饮料罐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水的体积有关
    B. 手对饮料罐的作用力始终等于饮料罐对手的作用力
    C. 饮料罐受到的浮力大小始终等于饮料罐受到的重力
    D. 饮料罐受到的浮力大小始终等于烧杯中溢出的水的重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把空的饮料罐逐渐按入水中,在手感受到浮力增大的同时,会看到排开的水不断地溢至盘中,这一现象说明饮料罐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手对饮料罐的作用力和饮料罐对手的作用力为相互作用力,始终相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饮料罐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饮料罐受到的重力与手对饮料罐的作用力之和,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饮料罐受到的浮力大小始终等于烧杯中溢出的水的重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关于如图所示的四种体育比赛中的情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滑冰运动员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强小于她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
    B. 运动员骑着自行车绕着环形场地骑行时,人相对于赛道是静止的
    C. 跳水运动员从空中入水的过程中,运动员在水中不受浮力
    D. 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运动员所受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运动员对冰面的压力等于她的重力,滑冰运动员单脚滑行比双脚站立时受力面积小,由可知单脚滑行时对冰面的压强大于她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故A错误;
    B.运动员骑着自行车绕着环形场地骑行时,人相对于赛道的位置发生改变,人是运动的,故B错误;
    C.跳水运动员从空中入水的过程中,运动员在水中排开一部分水,受到浮力的作用,故C错误;
    D.蹦床运动员在空中上升的过程中,做减速运动,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下的空气阻力,它所受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D正确。
    故选D。
    13. 小萱用天平测出 6 个不同物体的质量 m,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 G。她根据所测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图像表明物体的质量跟其所受重力成正比
    B. 该图像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成正比
    C. 该图像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的比值为 10
    D. 根据数据点 E 可知:质量为 0.2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2.1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B.根据图象可知这是一个正比例函数图象,两个物理量之间满足正比例函数关系,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但因为质量是物质的属性,所以不能说物体的质量跟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故A错误,B正确;
    C.该图像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其质量的比值为10N/kg,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数据点 E 表示:质量为 0.22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 2.2N,故D错误。
    故选B。
    14. 如图为装满液体的密闭圆台形容器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设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若把该容器倒置,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把该装满液体的密闭圆台形容器倒置后,液体高度不变,根据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内部液体的总重力,倒置后,容器和内部液体的总重力不变,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则。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 两个均匀物体A、B,质量分别为、.密度分别为、,底面积分别为、,高度分别为、.将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乙所示.图甲中,A对B的压强为,B对桌面的压强为;图乙中,B对A的压强为,A对桌面的压强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图甲中,A对B的压强为p1=g.故A错误;
    B.B对桌面的压强是B对桌面的压力比B和桌面的接触面积即p2=故B正确;
    C.图乙中,B对A的压强是B对A的压力比B和A的接触面积即p3=故C错误;
    D.A对桌面的压强为A对桌面的压力比A和桌面的接触面积即p4=故D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每小题2分,共10分。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6. 图甲所示,沿纸条上方吹气时,纸条向上飘。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其原理与图甲所示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 提供飞机飞行的升力B. 高铁安全线设计
    C. 人在海面上漂浮D. 热气球飘在空中
    【答案】AB
    【解析】
    【详解】沿纸条上方吹气时,纸条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压力,所以纸条会向上飘。这是利用了伯努利原理。
    A.飞机机翼上凸下平,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产生向上的升力使飞机起飞。利用了伯努利原理,故A符合题意;
    B.高铁安全线设计,是因为乘客靠近高铁的一侧空气流速快、压强小;另一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若果距离高铁太近,容易被推向高铁造成事故,利用了伯努利原理,故B符合题意;
    C.人在海面上漂浮,是因为人受到浮力等于重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热气球飘在空中是利用空气的浮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17. 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
    A. 用注射器吸取药液B. 拦河坝形状上窄下宽
    C. 人能漂浮在死海上D. 工人用吸盘搬运玻璃
    【答案】AD
    【解析】
    【详解】A.吸药液时,向后拉活塞,注射器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压着药液从针头进入注射器内,故A符合题意;
    B.拦河坝的形状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与大气压无关,故B不合题意;
    C.人能漂浮在死海中,人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与大气压无关,故C不合题意;
    D.用吸盘搬运玻璃时,是把吸盘内的空气排出,大气压就把吸盘紧压在玻璃上,利用了大气压,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大小不变的力F竖直拉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重力为G的钩码,F一定大于G
    B. 在太空中的宇航员没有惯性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力一定是不平衡的
    D.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它们的三要素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若用大小不变的力F竖直拉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重力为G的钩码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与重力G二力平衡,大小相等,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故B错误;
    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方向不断改变,所以运动状态不断变化,受到的力一定是不平衡的,故C正确;
    D.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即方向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9. 关于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一瓶橙汁先后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凹陷程度不同,说明压力大小不同
    B. 图乙:在水中,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增加,它受到的水的压强也随之增加
    C. 图丙:连通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静止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D. 图丁:将自制气压计随电梯从一楼上升至十楼,气压计细玻璃管中的液面会上升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图甲:一瓶橙汁先后放在相同的海绵上,海绵凹陷程度不同,说明压强大小不同,故A错误;
    B.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的深度不同,观察到的现象是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同,说明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有关,压强计的金属盒所处的深度增加,它受到的水的压强也随之增加;故B正确;
    C.连通器是指上端开口,下部连通的容器,连通器中装入同种液体,在液体静止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故C正确;
    D.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拿着这个气压计从一楼到十楼的过程中,外界大气压减小,液柱会在内部气压的作用下被压高,故D正确。
    故选BCD。
    20. 如图所示的甲图中,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石料所受的重力为1400NB. 石料所受的浮力为900N
    C. 石料的体积为D. 石料的密度为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由乙图可知,石料未接触水面时,钢绳拉力F为1400N,因石料匀速向下运动,则石料所受的重力为
    故A正确;
    B.由乙图可知,石料全部没入水中后,钢绳拉力F为900N不变,根据称重法可知石料所受浮力为
    故B错误;
    C.石料全部没入水中后,石料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则石料的体积为
    故C错误;
    D.石料的密度为
    故D正确。
    故选AD。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7分)
    21. 力的________、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答案】大小
    【解析】
    【详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22. 著名的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答案】马德堡半球
    【解析】
    【详解】1654年在德国的马德堡市的广场上用两个中间抽成真空而压合在一起的铜半球做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即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3. 将一盆水向外泼出,这是利用了_______的惯性(选填“盆”或“水”).
    【答案】水
    【解析】
    【详解】开始脸盆和水一起向前运动,然后突然用力拿紧脸盆,脸盆静止了,而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利用了水的惯性.
    24.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_____越长的道理制成的。
    【答案】伸长
    【解析】
    【详解】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是:在一定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5. 重50N的物体,受到20N水平方向的拉力,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___________N。
    【答案】20
    【解析】
    【详解】因为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f=F=20N
    26. 为了检测气压变化,同学们各自采用不同的办法.小明在首都机场将一空塑料瓶封闭后带上飞机.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温度不变),小明发现塑料瓶鼓起来了,说明此时机舱内气压________地面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小于
    【解析】
    【详解】飞机在高空飞行时,由于机舱内的气压小于瓶内的气压,瓶内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外气体对瓶子的压力,在瓶内外气体压力差作用下,使瓶壁鼓起来.
    27. 把一个体积是500cm3的小球放入一个盛满水的足够深容器中,球静止后,从容器中溢出水的重力是3N.则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
    【答案】3
    【解析】
    【详解】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小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所以小球受到的浮力为3N
    四、实验探究题(共42分。第37题4分,第38题3分,其余每空1分)
    28. (1)在图中,图______所示是小球在空中摆动时受重力的示意图;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
    【答案】 ①. 乙 ②. 2.2
    【解析】
    【分析】
    【详解】(1)[1]小球的重心在小球的球心,不管物体怎样运动,其所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小球在空中摆动时受到重力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故只有乙图正确。
    (2)[2]由图知道,1N被分成了5份,即分度值为0.2N;由指针位置知道,测力计的读数2.2N。
    29.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或生活现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向两张纸片中间吹气,可观察到两纸片向中间靠拢,此实验现象说明: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______(选填“大”或“小”)。根据这一规律制作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当他向饮料管A中吹气时,饮料管B中的液面会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2)如图所示,将水银气压计从山下带到山上,管内水银面将______(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3)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如图所示,实验中两个力和同时拉弹簧与一个力F单独拉弹簧,都要将弹簧右端点从位置A拉伸到位置B。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保证力______(选填“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效果相同。
    【答案】 ①. 小 ②. 上升 ③. 下降 ④. 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析】
    【详解】(1)[1]向两张纸片中间吹气,中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纸两侧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两侧空气对纸产生的压强差使其靠拢;
    [2]当他向饮料管A中吹气时,饮料管B的上端空气流速大、压强小,饮料在大气压作用下沿B管上升。
    (2)[3]将水银气压计从山下带到山上,大气压减小,管内水银面会下降。
    (3)[4]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利用了等效替代法。用力拉弹簧,将弹簧右端点从位置A拉伸到位置B,弹簧的形状发生了相同的变化,这样做目的是为了保证力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效果相同。
    30. 长尾夹是一种常见的办公用品,如图甲所示,小明在使用时发现,让夹子张开3mm时所用的力较小,如图乙所示,让夹子张开10mm时需要用很大的力,如图丙所示。请你就此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___。

    【答案】长尾夹张开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的关系是什么?
    【解析】
    【详解】已知夹子张开越大,用力越大,则可以提出探究的科学问题:长尾夹张开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的关系是什么?
    31.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
    (1)手压铅笔的同时,手也感到疼痛,说明______;
    (2)图______的方法不能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理由是______;
    (3)图甲中铅笔笔尖面积是,笔尾的面积是,两手指均用2N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则笔尖对手指的压强为______Pa。
    【答案】 ①.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 乙 ③. 没有控制压力相等 ④. 4×106
    【解析】
    【详解】(1)[1]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压铅笔的同时,铅笔对手也有压力,所以手也感到疼痛。
    (2)[2][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大小相等。图乙铅笔竖直放置,由于铅笔自身重力的影响,下面手指受到的压力大于上面手指受到的压力,即图乙没有控制压力大小相等,不能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3)[4]笔尖对手指的压力为2N,则笔尖对手指的压强为
    32. 水平实验桌面上有微小压强计和装有等体积的酒精和浓盐水的A、B两个烧杯,如图所示。
    (1)用手轻轻按压了探头的橡皮膜,若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变化______(选填“明显”或“不明显”),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微小压强计是通过______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
    (2)当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时,发现微小压强计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同,如图甲、乙所示,若已知浓盐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由此可以判断浓盐水是______(选填“甲”或“乙”);
    (3)由丙、丁两图进行实验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 ①. 明显 ②. 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③. 甲 ④. 无关
    【解析】
    【详解】(1)[1][2]压强计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手轻轻按压了探头的橡皮膜,若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变化明显,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不漏气;微小压强计是通过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的大小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2)[3]如图甲、乙所示,压强计U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相同,即橡皮膜受到的压强相同,甲中橡皮膜所在液体深度小于乙中深度,根据公式可知,甲中液体密度大于乙中液体密度,由此可以判断浓盐水是甲。
    (3)[4]对比丙、丁两图,液体密度相同、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容器形状不同,U型管两侧液面高度差相同,可以得出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
    33. 小军和小红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他们发现在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A处于静止状态。若再将一个质量较小的砝码轻轻放在右盘后,观察到木块A仍然处于静止状态,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小军用图乙中所示的小车B替换木块A进行实验。
    (1)小军用小车B替换木块A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2)小红利用轻质硬纸片C替换木块A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她将左盘和右盘中分别放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
    【答案】 ①.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②. 将硬纸片旋转一定的角度
    【解析】
    【详解】(1)[1]图甲中木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图乙中的小车受到的滚动摩擦,用小车B替换木块A可以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2]要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在其他因素相同时,需改变左右拉力的方向,使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将硬纸片旋转一定的角度,松手后观察硬纸片状态。
    34. 在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时,我们曾经追随物理学家的足迹,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同一小车分三次从同一斜面的______由______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在每次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最终会停下来。本实验现象能直接说明:______(选填序号);
    A.牛顿第一定律
    B.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长,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选填“快”或“慢”);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______;
    (4)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牛顿第一定律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答案】 ①. 同一高度 ②. 静止 ③. 使小车滑到平面上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④. C ⑤. 慢 ⑥. 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⑦. 不需要 ⑧. 不能
    【解析】
    【详解】(1)[1][2][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要控制小车的初始速度相同。方法是让同一小车分三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4]由于受到水平面阻力的影响,小车最终会停下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不能直接验证,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5][6]毛巾最粗糙,小车在毛巾上收到的阻力最大,滑行的距离最短;木板最光滑,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滑行的距离最长,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4)[7][8]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这样的物体不存在,所以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
    35. 在学习摩擦力时,小丽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运动的压力大小、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为此,她分别进行了探究实验。在小丽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是否有关”的实验过程中:
    (1)实验中小丽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动木块,使木块在长木板上做______运动,这样做是根据______的知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小丽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经常不稳定,用如图1进行某次实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则所测得的滑动摩擦力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丽做了如图2所示的改进,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3)小丽利用图2甲、乙进行实验,她探究问题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是否有关;
    (4)小丽接着做了两次实验:
    ①小丽拉动木板的速度为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②小丽拉动木板的速度为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其中,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若发现______现象,就可以得出木块A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答案】 ①. 匀速直线 ②. 二力平衡 ③. 偏大 ④. 不需要拉着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⑤. 压力大小 ⑥. 不等于 ⑦. F1等于F2
    【解析】
    【详解】(1)[1][2]实验中要用弹簧测力计缓慢拉动木块,使木块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细线运动,这样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同,从而测出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3][4]如图1,物体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小于拉力,而摩擦力的计算是依据二力平衡得出的,则所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偏大;如图2,拉动木板,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无论木板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都等于拉力。
    (3)[5]比较图2甲、乙两次实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压力不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
    (4)[6][7]探究滑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要控制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接触面积相同,改变木板运动的速度,即v1不等于v2;若F1等于F2,说明木块A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36.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利猜想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1)在“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请帮助小利将以下主要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A所受重力G,并记录;
    ②把铁块A分别浸没在酒精和盐水中的同一深度处于静止状态,且铁块A与容器的底和壁均未接触,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并记录;
    ③根据公式______,计算铁块A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并记录;
    (2)在“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的实验中,小利设计了实验记录表格并填写了部分记录信息,如下表所示。表格的第一行的空格中应写明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是______;
    (3)在“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的实验中,小利分别测量了铁块A在盐水中不同深度时所受到的拉力大小,如图所示。同组的小强认为小利的设计不能实现探究目的。请你利用已有实验器材,在虚线框中画出能实现探究目的的实验方案图______。
    【答案】 ①. ②. ③.
    【解析】
    【详解】(1)[1]根据称重法,可以计算铁块A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2)[2]分析表格内容结合实验目的可知空格处的物理量是浮力,单位是牛,即应填“”。
    (3)[3]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是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应只改变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其它因素例如液体的密度、浸入液体的体积都应保持不变,由图可知,小利没有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故设计实验方案图如下:
    37. 小明同学一直想要自己验证:水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但是家里没有微小压强计。在学完浮力测量方法后,了解到浮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当老师讲完浮力产生的原因后知道,浮力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有压力差。他继续思考,如果物体下表面浸在液体中,上表面在空气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就是物体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力,这样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的浮力即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力。家里现有器材如下:弹簧测力计、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底面积为S(数值已知)且侧面有刻度值的圆柱体金属块(),如图所示。请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水产生的压强与深度有关。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1)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圆柱体金属块的重力;
    ②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圆柱体金属块并将圆柱体金属块部分体积竖直浸入到装水的烧杯中,静止时由金属块侧面的刻度线读出它浸入的深度,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③仿照步骤②,改变4次圆柱体金属块浸入水中的深度,记录对应的深度和测力计的示数;
    ④利用公式
    和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5次圆柱体金属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实验数据记录表设计如下:
    38. 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向右运动,此时木箱在水平方向只受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此时若对木箱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不变的推力F,如图所示,木箱仍向右运动,结合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木箱受到推力F后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
    【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详解】当F>f时,木箱受到的合力向右,会向右做加速运动;当F=f时,木箱处于平衡状态,将一直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F

    相关试卷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云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原卷版docx、云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天津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天津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原卷版docx、天津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物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卷,共1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