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1.(3分)B 【解析】B.“保持相同模式的对称”不正确,从原文“严格对称中仍有变化,在多样变化中又保持统一”看,这种对称是有变化的,不是“相同模式”。
2.(3分)B 【解析】A.“不仅让你有舒适独特的空间感受,更让你觉得这种感受会转化为时间进程”不正确,该陈述表达了递进关系,而原文“瞬间直观把握的巨大空间感受,在这里变成长久漫游的时间历程”没有这种关系。C.“这表明早期以威严庄重为特色的宫殿建筑将要被取代”不正确,前后无必然联系,前者的出现,不能表明它会取代后者。D.我们的建筑必然体现我们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这话没错,但它不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才能体现的,前后无必然因果关系。
3.(3分)C 【解析】材料二第④段观点是:建筑活动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A.材料二谈的建筑专指房屋,赵州桥当然不是;B.该项没说未央宫所反映的究竟是社会生活还是政治经济制度,属于答非所问;C.说的是故宫的用途作用,正好体现了故宫建筑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观点,可以证明材料二第二段的观点;D.没说具体的建筑类别,只是抽象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
4.(3分)B 【解析】B.原材料一无此内容。
5.(6分)①修建中国式建筑才能传承其独特的美学风格(或“实践理性精神”);②修建中国式建筑才能满足人们对中国建筑艺术的需求;③修建中国式建筑才能展现我们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特征;④修建中国式建筑才能反映我们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制度。(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答对即可。)
6.(3分)C 【解析】A.“因为妒忌心理”不正确,应该是因为她早已看透了周朴园,知道他因虚伪、伪善才看照片,所以对他这一行为表示轻蔑、厌恶。B.“说明周朴园的爱真挚而深沉”不正确,说法过于武断。D.“都被蘩漪当面拒绝”不正确,说法不全对,请周萍帮忙不是当面。
7.(3分)B 【解析】B项“但所表现的周朴园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有喜悦之情”不正确,第一次提及是担心蘩漪丢了照片,第二次有喜悦之情,真心希望家里从此都好起来。
8.(5分)①周朴园责问她那么大雨还出去时,她说自己有神经病;②周朴园责问她究竟去哪儿时,她说在花园赏雨;③对周朴园珍爱周萍母亲照片的做法表示轻蔑甚至厌恶,说她有“丫头气”;④周朴园责怪自己装疯时,她说自己是“疯了”;⑤周朴园生气让她走时,她让对方“出去”。(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给满5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
9.(6分)①便于将周朴园、蘩漪、周萍三个角色人物连接在一起,展示他们彼此间的戏剧冲突;②揭示周萍深夜冒雨至此的原因,使剧情发生转折,由周朴园与蘩漪的故事转到周萍离家之事上来;③便于塑造人物,表现周萍遇事退缩、逃避、不负责任的态度与性格;④让人物矛盾冲突更加尖锐,使剧情朝着悲剧性结局发展,揭示悲剧性主题的必然性。(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
10.(3分)CFH 【解析】原文标点: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从意思看,项梁一路进军,连败秦军,成为后文他轻视秦军的一个原因。从语法看,“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是一个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再破秦军”是个完整句子,前面应停顿;“引兵西”即率兵西进,“北至定陶”即向北到达定陶,“西”和“北”容易混在一起,但两个动词“引”和“至”可分别组成一个句子,两句连在一起则不顺畅,需单独成句。
11.(3分)A 【解析】A.不正确。秦朝军队/秦国军队驻扎。B.正确。不值得/不够。C.正确。前进/超过。D.正确。都是“听说”的意思。
12.(3分)B 【解析】B.“所有别的将领都隶属宋义领导”不正确,原文“诸别将皆属宋义”中的“别将”不是指别的将领;别将,官职名,指秦、汉时期军中别部之统领官,也就是配合主力军作战的部队将领。
13.(8分)翻译:
(1)(4分)战胜敌人但将领骄纵且兵卒懈怠的会被击败。臣下为您担心这件事!(译出大意给2分;“将骄卒惰者”“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如果秦军不能获胜,我们再率领部队击鼓西进,定能一举攻克秦朝。(译出大意给2分;“西”“举”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①主观上骄傲、轻敌,打败项梁后以为楚军不值得担忧了;②客观上项羽善于用兵,破釜沉舟,士气高涨,阻断秦军甬道。(每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15.(3分)D 【解析】D项“又盼夫勇立军功”不正确。原诗无此意。
16.(6分)①木叶,即秋风中飘落的树叶,与诗中寒砧、秋夜、明月等意象,共同营造出凄凉、肃杀的深秋气氛;②木叶,作为女子眼前的深秋景象,烘托了女子思念戍边丈夫时的悲凉心境;③移情于景,将女子的孤单寂寞之情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转移到“木叶”上,使情感集中而深化。(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6分)
(1)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2)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3)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8.(3分)A纷至沓来 B尘埃落定 C生机勃勃(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
19.(3分)C 【解析】文中的“用”是介词,后边接观点、精神、态度、目光、话语等抽象名词,表手段、方法、方式等。A.动词,需要(多用于否定式)。B.介词,后边跟表具体事物的名词,表工具。C.介词,后边接观点、精神、态度、目光、话语等抽象名词,表手段、方法、方式等。D.名词,用处、作用。
20.(3分)D 【解析】①处填写该句后意思通畅,但“这株”的指代因没前文而太突兀,排除A。②处,道理基本同①处,可排除B。③处,填写该句意思讲得通,但后文已将父亲为她起名的真实缘由介绍得更有诗意,没必要在③处另说一遍。可排除C。④处,多年后,她凭借这株小草获奖,语境完全契合。
21.(6分)
①把谣言扩散出去
②阻止传播的难度就越大
③提高公民媒介素养
(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2.(5分)示例:①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都需要质疑精神,②如果我们有这种精神,③看到食品安全信息就会加以质疑,④从而不被蒙蔽和再传播。(写出两点给1分,写出三点给2分,写出四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句子包含正确的假设关系给1分;表达准确流畅给1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3.(60分)【解析】这是属于二元思辨作文。提升媒介素养,是最终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材料给了两个方法:道德层面和技术层面。两个层面没对错高低之分,我们可以从其中任意一个层面去写,也可以将两个层面放在一起去写。可以有如下立意参考:提升道德层面媒介素养,减少媒介虚假信息数量;从道德层面着手,从根本上杜绝虚假信息;提升技术层面媒介素养,增强虚假信息辨别力;从技术层面提升媒介素养,让虚假信息无处可逃;不讲“层面”,只要提升媒介素养;“道德”“技术”两手抓,媒介素养提升更容易;等等。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项梁已经在东阿攻破章邯军队,率兵西行,向北到达定陶,两次攻破秦军。项羽、沛公又与秦军在雍丘作战,大破秦军,斩杀李由。项梁更加轻视秦军。宋义进谏说:“战胜敌人但将领骄纵且兵卒懈怠的会被击败。臣下为您担心这件事!”项梁不肯听从。就派遣宋义到齐国去出使,宋义在路上遇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指秦公子悝),宋义跟高陵君显说:“我判断武信君(项梁)的军队必定失败。先生慢点前进就能避免死亡,若快速前进就会遭受祸患。”秦二世动员全部军马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打败项梁军,项梁战死。项羽、沛公攻打外黄还没有攻下来,就离开了。章邯已经打败项梁军,认为楚地的兵马不值得担忧了,就渡过黄河,向北攻击赵国,大败赵军。赵国多次向楚国求救。高陵君显恰在楚国,就去拜见楚怀王,说:“宋义曾经判断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后来他的军队果然失败了。军队还没有接战就能预先发现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知道兵事了。”楚怀王于是征召宋义入朝,和他商议国事(很满意),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担任上将军,其他各位别将都归属宋义,号称卿子冠军。
材料二:
楚怀王任命宋义担任上将军,又任命项羽为次将,去援救赵国。部队出发到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项羽进言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宋义说:“并非如此。如今秦国攻打赵国,如果秦国打胜了,他们的士卒就会疲惫,我们就趁他们疲惫(攻击他们);如果秦军不能获胜,我们再率领部队击鼓西进,定能一举攻克秦朝。所以,现在不如先让(使)秦、赵两方相斗。”宋义派遣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临行)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又冷又饿。项羽说:“现在正是荒年,百姓贫困,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宋义)不率领部队渡过黄河,跟赵合力攻秦,竟然说‘利用他们的疲惫’,他不是国家的栋梁之臣。”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宋义的人头,出来向军中号令说:“宋义和齐国一同谋反楚国,楚王密令我处死了他。”将领们都畏惧服从项羽。项羽派人去向怀王报告了这件事,楚怀王就任命项羽作了上将军。项羽就派遣将领兵卒两万人渡河,援救钜鹿。项羽率领全军渡河后,把船只全部凿沉,把锅碗全部砸破。这样,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的甬道,大败秦军。前来援救钜鹿的各诸侯军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的。项羽自此才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0页。
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docx、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