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安徽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解析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716073/0-17154168669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秋安徽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解析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716073/0-17154168669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秋安徽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解析版)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5716073/0-171541686707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秋安徽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解析版)
展开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10小题,总分30分)
1.(3分)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停止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声的回音
2.(3分)下列关于声音产生的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发声是靠敲打实现的
B、一切声源都在振动
C、物体振动停止后,声音立即消失
D、只有固体才能发声
3.(3分)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
D、有时候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4.(3分)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向正在发声的水平放置的鼓面上撒些碎纸屑,碎纸屑不停地跳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使声音的振动时间延长
B、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鼓面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5.(3分)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这个现象说明( )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慢
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6.(3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行驶时( )
A.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
C.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
D.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
7.(3分)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震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与在水中传播的速度相同
8.(3分)经研究表明,一般人耳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某人站在一高墙前想听到回声,则他离高墙的距离至少为( )
A、34m B、68m C、17m D、136m
9.(3分)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的是 (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10.(3分)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C、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5小题,总分36分)
11.(9分)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是_________m/s。某电影里有这样的镜头:游击队员把头伏在铁轨上,
倾听远处的火车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能够传声,而且铁轨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___________。
12.(9分)在一根装满水的很长的钢管一段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____次敲击声,其中第一声是从_________中传来的,第二声是从_______中传来的。
13.(6分)悠扬的笛声是_______,振动产生的,笛声是通过_______传播到观众耳朵中的。
14.(6分)定向发射超声波可以用来测量距离。海洋科考工作者向海底发射定向超声波,4s后接受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此处海底的深度为______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分)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5.1mm,25.2mm,25.1mm,27.2mm,25.3m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一次是 ,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 (误差或错误)。
三、 实验题 (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18分)
16.(18分)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是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是 。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四、 计算题 (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16分)
17.(8分)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因素 、 有关;
(2)真空中声速是 m/s;
(3)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多少?
18.(8分)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驶向
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后过10s听到回声,则:
(1)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是多少?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多少米?(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为340m/s)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空气(0℃)
331
水(5℃)
1450
冰
3230
空气(15℃)
34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空气(25℃)
346
水(20℃)
1480
软木
500
钢(棒)
375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答案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10小题,总分30分)
1.(3分)【答案】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对大钟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会“余音未止”。
故选:C。
2.(3分)【答案】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解答】解:A、物体发声是靠振动发出的,故A错误;
B、一切声源都在振动,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物体振动停止后,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一定立即消失,故C错误;
D、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产生声音,故D错误。
故选:B。
3.(3分)【答案】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A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C正确;
B、因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故B正确;
D、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不振动就不会发出声音,故D错误。
故选:D。
4.(3分)【答案】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通过纸屑的跳动来显示鼓面的振动,表明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这是研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解答】解:
在正在发声的水平放置的鼓面上撒些碎纸屑,碎纸屑不停地跳动,通过纸屑的跳动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B正确。
故选:B。
5.(3分)【答案】解决此题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因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并且声音在固体中传声的能力比空气中强,因此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能够清楚地听到手表的“嘀嗒”声;声音除了能在固体中传播,在液体、气体中都有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快;传播的效果虽然有差别,但传播时,声音的音调是不变的。
综上所述,选项ABD错误,只有C正确。
故选:C。
6.(3分)【答案】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决定于选择的参照物
【解答】解:
A、小轿车行驶过程中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与座椅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司机是静止的。故A错误;
B、小轿车行驶过程中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与路旁的树木位置有变化,所以小轿车是运动的,故B正确;
C、小轿车行驶过程中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与路旁的建筑物位置有变化,所以小轿车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小轿车行驶过程中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与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小轿车是静止,故D错误。
故选:B。
7.(3分)【答案】(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快,气体中最慢;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A错误;
B、声音在固态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故C正确;
D、只有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以内的声音,人耳才能够听到,故D错误;
故选:C。
8.(3分)【答案】声传出以后,经过到墙,根据公式s=vt可求最小距离。
【解答】解:声音从发出到墙的时间:t==0.05s
离墙的距离至少是s=vt=340m/s×0.05s=17m;
故选:C。
9.(3分)【答案】(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3)明确用手摩擦杯口时,其发声的原因与发声物体是什么,然后再进一步判断对其发声的音调产生的影响。
【解答】解:甲图用相同力拨动伸出桌面长度不同的钢尺,力度相同则响度相同,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则振动的频率不同,故可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乙图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丙图蝙蝠能够顺利躲避障碍物,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丁图的实验中,当用手指摩擦装有不同水量的酒杯杯口时,是杯子和水发生了振动,当水量越大时,杯子和水越难振动,因此可以得出杯中的水量越大,音调越低,水量越小,音调越高。
故甲和丁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故选:D。
10.(3分)【答案】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能加强原声。
【解答】解:当游客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原理,使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回声的音效效果,故D正确。
故选:D。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5小题,总分36分)
11.(9分)【答案】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解答】解: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游击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比从空气听到火车从远处开来的声音早,说明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故答案为:声波;340;固体。
12.(9分)【答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解答】解:
在一根装满水的较长的钢管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水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所以会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声是从钢管中传来的,最后一声是从空气中传来的。
故答案为:三;钢管。
13.(6分)【答案】(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都是通过气体传播的;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解:
(1)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都是通过气体传播的,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
(3)声音在15℃空声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340。
14.(6分)【答案】(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此处海底的深度。
(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4s=2s,
由v=可得,该处海水的深度:
s=vt=1500m/s×2s=3000m;
(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故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300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5.(6分)【答案】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
长度测量记录数据包括准确值与估读值两部分,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分度值的后面应再估读一位;估读值可以不同。
【解答】解:27.2m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此数值是错误的,
长度测量记录数据包括准确值与估读值两部分,估读值可以不同,因此其他四组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误差,而不是错误。
故答案为:27.2mm;误差。
三、 实验题 (本题共计1小题,总分18分)
16.(18分)【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把音叉微小振动转换成乒乓球的运动,这种方法是转换法。
(2)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经过科学推理得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
【解答】解:(1)音叉发声时,音叉振动较小,把音叉的振动转换成乒乓球的弹起,这种方法是转换法,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玻璃罩内有空气,空气可以传声,空气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当没有空气时,就不能传声了,经过科学推理得知:真空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响铃的闹钟和听者之间有空气和水,说明空气和水都能传声。
故答案为:(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转换法;(2)越来越小;真空;科学推理法;(3)传声。
四、 计算题 (本题共计2小题,总分16分)
17.(8分)【答案】(1)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液体、气体中的传声速度;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温度越高,传声速度越快。
(2)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3)知道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求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时间,利用公式s=vt就可以计算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路程,即为海水的深度。
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解答】解:(1)观察表中数据可知: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
声音在水、冰、软木、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
(2)在一根长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所以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3)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2s×=1s,
由v=得,海水深度:
s=vt=1531m/s×1s=1531m;
故答案为:(1)温度;介质种类;(2)钢管;空气;(3)海水的深度为1531m;
18.(8分)【答案】(1)司机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72km/h的速度已经前行了10s,根据速度公式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2)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和是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速度公式求司机鸣笛时汽车与高山距离;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等于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距离减去汽车行驶的距离。
【解答】解:(1)汽车速度:v1=72km/h=20m/s,
由v=得,在t=10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s1=v1t=20m/s×10s=200m;
(2)声音传播的路程:
s2=v2t=340m/s×10s=3400m,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到高山的距离为s,
则:2s=s1+s2,
s===1800m;
司机听到回声汽车距高山的距离:
s′=s﹣s1=1800m﹣200m=1600m。
答:(1)汽车在10s走过的路程是200m;
(2)听到回声时汽车距高山1600m。
2023年秋甘肃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秋甘肃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 填空题, 实验题, 简答题, 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秋江苏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调研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秋江苏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调研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 填空题, 作图题, 计算题, 实验题, 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秋江苏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调研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秋江苏省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调研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选题, 填空题, 作图题, 实验题, 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