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统编版)
展开知
识e
梳
理
一、易读错的字
二、易写错的字
耽:右边易写成“”。
藏:容易少写下面“臧”字左边的三笔。
蒸:容易少写最下面的“灬”。
裸:左部是衣字旁。
揉:左窄右宽,右上是“矛”,不是“予”。
偎:左窄右宽,“畏”字左下不要多写“丿”。
吻:注意右部的“勿”不要写成“匆”。
三、一字组多词。
藏(cánɡ)(藏书)(躲藏) 挪(nuó) (挪移)(挪动)
徘(pái)(徘徊) 徊(huái)(徘徊)
蒸(zhēnɡ)(蒸汽)(蒸饺) 裸(luǒ)(裸露)(赤裸)
媚 (mèi)(妩媚) (献媚) 砖(zhuān)(砖头)(砖瓦)
蚁(yǐ)(蚂蚁)(蚁群) 叨(dā)(唠叨)(叨咕)
绊(bàn)(绊脚)(牵绊) 绞(jiǎ)(绞痛)(绞刑)
耽(dān)(耽误)(耽搁) 揉(róu)(揉搓)(揉一揉)
绽(zhàn)(绽放)(绽开) 搓(cuō)(搓洗)(搓手)
惶(huánɡ) (彷徨)(惶惑) 吻(wěn)(亲吻)(口吻)
偎(wēi)(偎依)(依偎)
四、多音字。
旋xuán(旋转)xuàn(旋风) 挨ái(挨打)āi(挨近) 吭kēng(吭气)háng(引吭高歌)
薄bó(薄雾)bá(薄饼)bò(薄荷)尽jín(尽管)jìn(尽心尽力)散sàn(散步)sǎn(散文)
藏cánɡ(珍藏)zànɡ(宝藏)
五、形近字
媚(明媚) 绊(绊倒) 揉(揉搓) 绽(绽放)
楣(门楣) 拌(搅拌) 柔(温柔) 锭(纱锭)
惶(惶恐) 挪(挪移) 偎(依偎) 耽(耽搁)
皇(皇帝) 那(那边) 猥(猥琐) 眈(虎视眈眈)
六、重点词语
1.必须掌握的词
觉察 叹息 徘徊 微风 何曾 游丝 明媚 赤裸裸
时光 拨弄 草丛 画报 念叨 停顿 沉郁 漫长
晃动 耽搁 泡沫 不禁 挪移 休止 惊惶 亲吻
确乎 空虚 依偎 挽回 荒凉
2.四字词语(含成语)
轻轻悄悄 掩面叹息 千门万户 空空落落 翻箱倒柜 念念叨叨
伶伶俐俐 翻箱倒柜 一声不吭 咔嚓咔嚓 永无休止
七、近义词
聪明一聪慧 觉察一发觉 确乎一的确 叹息—叹气
原谅一饶恕 孤独一孤单耽搁一耽误兴奋一高兴
徘徊一踌躇蒸融一融化盼望一渴望昏暗一阴暗
答应一同意明媚一明朗简单一简易吓唬一惊吓
消逝—消失 吓唬一恐吓 焦急—着急 一声不吭—一声不响
八、反义词
匆匆一慢慢 聪明一愚蠢 空虚—充实 徘徊—果断
昏暗一明亮答应一拒绝简单一复杂兴奋一平静
孤单一热闹惆怅一兴奋缥缈一真实旋转一静止
盼望—失望 焦急—冷静 漂亮—丑陋 一声不吭—口若悬河
九、词语积累。
①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焦急 兴奋
类似的词语:孤独 惆怅 欣慰 欣喜 忐忑 惊慌
②叠词:头涔涔 泪潸潸 赤裸裸
类似的词语:笑哈哈 笑眯眯 笑嘻嘻 笑盈盈 绿油油 黑洞洞 蓝湛湛 红彤彤 白花花
③含有数字的成语:千门万户 一动不动
类似的词语: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六神无主 九死一生 九牛一毛 五光十色 五湖四海
④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的词语:翻箱倒柜
类似的词语:翻山越岭 跋山涉水 含辛茹苦 忍辱负重 开天辟地 咬文嚼字 装腔作势
⑤量词:一滴水滴 一块方砖
类似的词语:一个蚁穴 一本电影画报 一派荒凉
⑥动词:拨弄蚁穴 翻看画报 闭上眼睛
⑦修饰词:凝然的双眼 游丝样的痕迹
类似的词语:悄悄地挪移 伶伶俐俐地跨过 念念叨叨地追 绽开的泡沫 急遽的变化 惆怅的黄昏
十、句子积累。
1.比喻句。
(1)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把过去的八千多流逝的日子比作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新奇而巧妙。日子显得多么渺小,消逝得那么快,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流逝的日子比喻为“轻烟”“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子的稍纵即逝。
2.拟人句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日子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日子在伸手遮挽时、躺在床上时、睁开眼睛时,“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又溜走了一日”,“我”眼睁睁看着时间“去得匆匆”,却无法挽留,心中充满无限的惋惜与无奈。
3.排比句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自然界中我们司空见惯的一些景象,表明大自然景物的交替更迭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以细腻独特的笔触,表现了日子在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3)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
4.反问句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反省自己过去的日子,警醒自己不能虚度年华,要做出一些有意义的事,才不会枉活一世。
十一、课文回顾。
8.《匆匆》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膩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要有所作为、珍惜时光的主题思想。
9.《那个星期天》课文通过记叙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写出了“我”从无比期待到落空失望的心理过程,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持家务的辛劳。
十二、单元复习要点
十三、“1+X”阅读
推荐篇目:朱自清《春》
推荐理由: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事实上饱含着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对人生乃至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春》这篇文章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对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的写照。
阅读方法:可以把这篇文章和《匆匆》一文进行对比阅读,在阅读中体会朱自清的散文在整体构思、写作手法、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十四、素养与能力
1.《匆匆》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大胆想象,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能主动探究作者运用的写作方法,仿照课文写出自己对于“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2.《那个星期天》运用多种形式读文,体会主人公在一天之中的心理变化,理解其丰富而敏感的情感。引导学生品析课文,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并能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进行仿写。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在交流中总结习得的写作方法,教师进行简单的指导。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课
文e
梳
理
第8课:《匆匆》
1.课题解读
时间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没有踪迹。每个人都拥有时间,但是,有些人却无法合理支配时间,只能让时间从他们的身边悄悄溜走。本文《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用细腻是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之情。
2.课文重点理解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理解: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理解: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理解: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理解: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主题概括。
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的文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感资不额美问都并不消沉,提醒人们要珍惜时光。
4.学有所得
光阴似,日月如梭,时光匆匆、转瞬即逝、本文紧如“匆”二字将无影无、思的时光流逝,细腻地刻画出来,让我们然而生对时光流逝的和之、“一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鑫少”,让我们处年少好把人中最美好的时节,努力学习,提升能力、加锻增体、将永人上取一个又一个成功。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这篇文章的特点。
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2)作者还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
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接着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3)文中的设问句有什么作用?
这些设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起到引起读者注意、引发思考的作用,层层紧扣,揭示并深化了主题。
(4)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第一处: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第二处: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第一处突出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的留恋之情。第二处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眷恋,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慨,这既是他不甘虚度光阴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力求上进的真诚呼声。
本文篇幅短小,却有十二个问句,这不仅使行文更加流畅,有助于作者情感的喷薄而出,还与时光匆匆流逝的特点相契合。这些问句在整篇课文的结构中,起到了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层层紧扣,揭示并深化了主题。这样不落俗套的艺术构思,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5)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感人,首先在于他在描述“时间流逝”时蕴含了深沉、真切、难以抑制的情感,情感郁积深厚,便会自然地诉诸笔端;其次,作者运用了设问、反问、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抽象、无迹可寻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这些手法不仅使文章更加真切自然,而且于平淡中散发着浓郁的抒情气息。
示例:写作业的时候,日子从笔尖下划过;踢球的时候,日子从脚下匆匆跑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悄无声息地从荧屏上闪过;傍晚时,我凝望天空,看变幻莫测的流云,日子便轻轻悄悄地跟随流云,从我的眼前飘过;太阳渐渐西移,天际慢慢呈现橘红色,太阳不刺眼了,时光也随着最后的余晖,柔和地向大地散去;等眼前出现闪烁的星星,才发觉今天的时光,已经从我手中溜走了。
7.课后拓展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989—1948年),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海州。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20年秋,创办《诗刊》。
1925年到北京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不久任系主任。抗日战争时期,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学生运动。1947年,朱自清在《十三教授宣言》上签名。抗议当局任意逮捕群众。1948年6月,在京参加了反对美国扶持日本的游行,并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国面粉宣言》上签名。1948年8月20日,因贫病在北平逝世,著有《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记雅俗共赏》等。
朱自清是个善于从客观事物中捕捉形象,以抒发自己主观情愫的诗人。燕子来而复去,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这本是人所习见的自然现象,但诗人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年轻的生命,默算着二十四年八千多个日子的行踪,追索着生命的价值,发出了惋惜的喟叹。韶华易逝,青春难再,年青人必须珍惜光阴,万勿使其错过,《匆匆》的主旨,便在于倾吐自己对时日匆匆这一瞬息间的感受。但从中不难发现,作者在抒发这一感受时,并不是去作枯燥无味的大道理讲述,也不是去发空洞的呼喊,而是把自己在特定处境里的感兴,依托于大自然多种可感的景象之中,使抽象转为具体,思绪化为形象,一开篇就以独特的诗意创造,产生动人的效果,使人不由得不随着作者的思路去对人生问题作深入的思考。《匆匆》的艺术特点,首先便体现在作者这种对感情、形象的奇妙构思之中。
(2)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注释:⑴复:又。
⑵何其:多么。
⑶待:等待。
⑸蹉跎:光阴虚度,一事无成。
⑸累:带累,使受害。
理解:总是在等待明天,明天又明天,明天是何等地多啊!
我每天都在等待着明日到来,结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白白浪费了时间。
世人如果和我一样都受到“明天”的连累,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老了。
只有活在当下,才能体会到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坠落的快乐。
一百年的明天,又能有多少呢?请您听听我的《明日歌》,不要再浪费今天的光阴了。
赏析:这首诗的意思简单直白,没什么隐喻的内容,但它所表达的却是从古到今大家一直想要杜绝的一种弊病,即很多人都将“明日”当成一个借口,逃避眼下应该立刻解决的问题,而放任自己的懒惰,直到“万事成蹉跎”时才后悔不已。其实就像作者所说“百年明日能几何”,最重要的不是明天,而是好好把握现在。
(3)推荐阅读
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
提示:“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你的眼睛?”一个健康人可能从来没有作过这样的假设。世界闻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以她的切身体会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将怎么回答?仔细阅读课文,把课文中触动你思想的句子摘录下来,从这些句子中你也许能找到答案。
第9课:《那个星期天》
1.课题解读
星期天,阳光明媚,本应是一个出门游玩,值得留恋的美好日子。然而那个星期天,重任在肩的母亲从早忙到晚,忽略了儿子的感受,让儿子的那一天过得沉郁暗淡……那个星期天承载了太多的苦楚与辛酸……
2.课文重点理解
(1)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理解:这是一场持续了一整天的等待,最终以“我”的盼望落空而告终。“昏暗下去”既是实指,指“我”从白天等到天黑;又是虚指,一方面暗示了等待的落空,另一方面表明“我”的心情最终归于灰暗。
(2)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理解:“跳房子”“看云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想象陌生人的生活”“院子很大,空空落落”,写出“我”独自等待时的寂寞。等待的过程非常漫长而又孤独,但是“我”依然没有放弃,一直耐心、执着地等待着。可见“我”是多么盼望这次和母亲的同游!四个“想象”构成排比,写出了的“我”的好奇心,也写出了“我”的百无聊赖。
(3)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走在我眼前晃动……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理解:为了抓住那个星期天里最后的时间让母亲兑现承诺,“我”冒着被匆匆奔忙的她绊倒的危险,紧跟着她,甚至把自己小小的身子裹进她的腿底下,从而发生了观察点的转换。在“我”眼里,那明明是为了避免“我”而匆忙移动的母亲的双腿,竟然显得那么脆弱,好像随时会被“我”绊倒一般,展示了“我”随母亲步伐的紧密,更形象地表现了“我”急切的心理。
(4)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决不许她再耽搁。
理解:这是写我在那个星期天中经历了“期盼—愉快—耐心等待”后,想看看母亲还有多少衣服,心里渐渐失落、失望,但仍心存期盼。“我”“蹲”“看着”“一声不吭”的动作,都说明“我”盼着母亲快点洗好衣服,好带我出去。通过“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盼望母亲快点洗好衣服,好带我出去的心理。
(5)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理解:“我”盼望着出去,从早上到下午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可最终没有实现,“我”感到一种莫大的委屈和伤心,所以忍不住哭了。“不出声的流泪”更能反映出“我”的伤心程度,也反映了“我”的性格特点,让读者深受感染。
(6)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理解:这是母亲发觉我在失望、绝望后流泪、伤心时的表现。母亲的惊惶表明她并不是一个不疼爱、不体谅孩子的母亲,她太沉浸于自己的劳作中,以致暂时忽视了“我”。从这些动作和语言中,表现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试图来安慰我。看出她对我的怜爱。可以感受到母亲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迫于生计只能不停地劳作。她带着怜爱、悲伤和悔恨抱住“我”,让“我” 感受到那一直不曾离开过的母爱,“我”也为这次期盼的落空而更加委屈。也正是因为“我”与母亲心意相通,所以能够感受到母亲在那一刻的惊惶。动作、语言描写表达情感。
3.主题概括。
本文写在盼望中的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令“我”难以忘怀,同时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4.学有所得
父母要兑现承诺,不然可能会对孩子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孩子也要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正确地与家长沟通。文中的母亲答应带“我”出去玩,但是由于家务繁忙一次次爽约,难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也令人感动。有些时候,成长就是这样,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和父母共享快乐时光。
5.结构导图
6.问题探究
(1)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了从等待开始时的万分期待、心怀欢喜,到继续等待时的耐心、仍然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时的焦急万分,直到最后等待结束、期盼落空的过程。
(2)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又如何评价这个孩子?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丁丁: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她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并且道歉的行为,又体现了她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
玲玲:母亲在孩子教育方面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对孩子的承诺应当兑现;二是不应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他的感受。
当当:这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他懂得体谅母亲。母亲没有兑现她的承诺,他没有大哭大闹,只是无声地流泪,他渴望母亲带他出去,这是一个孩子合理的诉求。
(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
不同点《匆匆》还运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把感情直接表达出来。《那个星期天》更侧重于间接抒情,把情感融入对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中。全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进行了描写,同时用环境描写来烘托表现人物的心情。
7.课后拓展
(1)表现出期盼的儿歌。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2)古诗中的母子情
岁暮到家
[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诗意: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线细密。我寄的家书她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渐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那一路的风尘。
(3)表达欣喜之情的诗。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以往不如意的处境再也不值一提,今日及第令人神采飞扬,兴致高涨。迎着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花。
赏析: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按捺不住的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小诗。诗的开头直接倾诉心中的狂熹,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扬扬,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上,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旦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酣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后两句诗成为人们熹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
(4)关于母爱的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开头两句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个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肉之情。中间两句写出了人的动作和心理,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对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了母子的骨肉之情。临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蜜蜜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藤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旦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的,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慈爱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两句诗派生出了“寸草春晖”这个成语,比喻儿女难以报答父母的思惠。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1.交流平台
(1)交流指导
文以情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写作时,自我情感的表达是一篇文章能够打动人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日常习作中,我们可以用以下两种抒情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①间接抒情,即把情感融入对具体的人、事或景物的描写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②直接抒情,也就是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大胆地抒发自己的真情。
如: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细腻而真挚的情感,但表达方法上各有特点。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解析:作者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如: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
解析: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拨弄蚁穴”“翻看画报”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心情。
这两篇课文最突出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什么?二者有什么不同呢?
《匆匆》的作者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那个星期天》的作者通过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交流范例
王明:《那个星期天》这篇文章能让我们有非常深刻的感受,是因为作者将情感融入对具体的人、事、景物的描写之中。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情感,如借“跳房子”等事例表达“我”等待时的焦急和兴奋;又通过对人物的内心、周围的环境等进行细腻的描写来表达情感,如“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表达了我急切想出去的心情,结尾对光线的描写表现了“我”彻底失望的心情。
李华:第4自然段,作者采用直接抒情的手法,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抒发对时间飞逝的惋情和感叹,他不甘心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不甘心生命就这样毫无痕迹地逝去。玲玲;抒情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把感情融入细致的描绘中。如要表达对春雨的喜爱,我们可以直接抒情:我爱春雨,爱它的缠绵,爱它的清凉。我们也可以通过细致描绘来表达喜爱之情;下雨了,那雨丝是那么缠绵、轻柔,整个世界都被它编织成了一个清凉的梦。另外,我们还可以把这两种抒情方式结合起来运用。
2.初试身手
(1)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如:
借景抒情
第一则材料
妈妈答应我养狗,我很高兴,所以看花都觉得它们像在向我微笑,听到鸟叫都觉得它们好像在唱歌,听到树叶的响声都觉得这像是为我高兴。
第二则材料
我们输了篮球赛,我心里不高兴,所以觉得花儿无精打采,鸟叫像是在讥笑我。
两则材料都写了花儿、鸟叫,但感受不同。第一段文字让人感觉很高兴,第二段文字让人感到垂头丧气。说明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2)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
触觉
听觉
视觉
示例:
走在小巷里
动作及内心感受
心情好:我们队在篮球比赛中勇夺第一,我喜气洋洋地走在小巷里。两旁的青砖墙欣慰地对我微笑,似乎在赞赏我的佳绩。天上的云彩变幻多端,像是在以不同的方式为我庆贺。太阳公公也缓缓地将温暖的大手抚摸在我的身上。
心情不好:这次数学测试的成绩不理想,我垂头丧气地走在小巷里。两旁的青砖墙冰冷地看着我,灰青的颜色仿佛是它的嘲讽。天上的云朵渐渐地遮住了阳光,天一点点暗下去,我的心情也渐渐阴沉下去。
奔跑在田野上
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上,两旁的树木为我加油,稻谷为我鼓劲儿,鸟儿为我呐喊,连路边的野花也对我微笑,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秋味,真好!
心情不好:秋风瑟瑟,我奔跑在田野上,两旁的树木已经没有了夏日的茂盛,稻田里的秧苗无精打采地弯下了腰,鸟儿们的叫声更让人烦躁,路边的野花也将我嘲笑……
弹琴
心情好:我坐在钢琴前,看着乐谱上一串串灵动跳跃的音符,像清凉的小溪缓缓流淌。我愉快地抬起手,将手指放在黑白相间的琴键上。灵活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像欢快的小鸟在天空上飞翔,弹得得心应手。
心情不好:我垂头丧气地坐在钢琴前,慢慢抬起头,看到乐谱上那一堆堆黑黑的音符,犹如满天的乌云,黑压压地向我袭来。僵硬的手指在琴键上挪移,像慢吞吞的乌龟在艰难地爬行。
钓鱼
心情好:灿烂的阳光洒在泛着微波的湖面上,像身披银甲的长龙在游动,在跳跃。蝉在树上起劲儿地叫着,好像在演奏着动听的心灵交响曲。一阵清风拂过,衣襟轻舞,似乎是风儿在同我嬉戏。我悠然自得地坐在舒适的小马扎上,静静地望着水中的浮标,不时还会哼一段小曲儿,仿佛大鱼马上就要上钩了。
心情不好:火辣辣的阳光炙烤着大地,花草都被折磨得低下了头。原本平静的湖面如同一面明晃晃的“照妖镜”,刺得眼睛生疼!蝉在树上聒噪地叫着,每一声都似乎是在对我示威。一股热浪袭来,直击脸颊,让人有了窒息的感觉。我一次次地将鱼钩提出水面,又重重地扔回水里!看着被我踢翻的小马扎,感觉今天要空手而归了!
习作例文
课题解读
“习作例文”提供了习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
课文重点理解
别了,语文课
1.默读《别了,语文课》,借助旁批,说一说 “我”对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作者是如何表达“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变化的呢?
(1)具体事例,表达情感。如:
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书。这本书先浅显地介绍中文的发展,然后分述了中文的特点,最后讲述学好中文的方法。我一下子对中文了解了很多很多。我有点儿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儿送这本书给我,让我早点儿知道中文的丰富和优美。
解析:看了张老师送的书,领略了语文的丰富和优美。
我听后吓了一跳。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我现在念五年级,可是因为我过去不喜欢语文课,实在学得不好,实际上大约只有三四年级的程度。我张皇地拿出语文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新学的生字。我一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语文书一下子全学会。
解析:听了爸爸的话,想到自己的语文水平,开始努力学习语文。
我一连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每次都鼓励我;最近一次默书,我居然一个字也没有错,得到一百分!语文课上,张先生拿出我的默书簿,翻开第一页给大家看:然后又翻到最后一页,高高举起让同学们看。张先生说:'陈小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们看,他学期开始默书总不合格,现在却得了一百分!”
解析:默写成绩提高,张老师对我进行表扬和赞美。
(2)内心独白,直接抒发。如:
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
思考:本单元的课文中哪些地方有类似的内心独白?
匆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那个星期天:
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3)典型事件,表达感情
这天,是我最后一次上语文课了,张先生带来一扎用鸡皮纸封好的包裹,她对全体同学说:“陈小允是最后一3J天和大家相叙了。我们祝福他在国外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没有什么送给他,只送他一套小学六年级到中学五年级的语义课本,希望他远离祖国后还可以好好自修,不要忘记母语。”
我接过这套书,心里非常难过。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来,有人送我一本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书。他们的热情,使我热泪盈眶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义,我会把我的默书簿一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我会激励自己把中文自修好,像这本默书的成绩那样,
解析:老师和同学留言、送书。
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老师和同学留言、送书的事来写告别语文课呢?
作者选择的事情真实、自然,和要表达的情感有关系(对母语的热爱),而且“我”因为要移民才会经历老师和同学留言、送书,这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可以选择只在自己或少数人身上发生的事情。
总结:说说“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文是怎样表达的。
“我对学习语文由提不起劲变成喜欢、热爱。作者寄情于事,将“我对语文的情感寄托在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的书、担心移民之后无法学习中文、默书成绩越来越好等事情中,用这些事情来表现“我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自然舒畅。作者还利用内心独白表达“我”对语文的热爱和留恋,表达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情感真。文章最后,作者选择最合适的材料来表达情感,借告别时老师和同学留言、送书这些特别的事例,表达了自己热爱语文、眷恋老师同学、眷恋祖国的真情实感。
阳光的两种用法
1.默读《阳光的两种用法》,思考:“阳光的两种用法”指的是哪两种用法?
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
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2.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件事进行描写呢?
作者童年时,甚至现在的一些地方,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等事很常见,但它饱含着母亲的智慧以及对子女的爱,让作者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3.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冬天,屋子里冷,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被窝里冰凉如铁,那时家里连个暖水袋都没有。母亲有主意,中午的时候,她把被子抱到院子里,晾到太阳底下。其实,这样的法子很古老,几乎各家都会这样做。有意思的是,母亲把被子从绳子上取下来,抱回屋里,赶紧就把被子看好,铺成被窝状,晚上睡觉我钻进去时,被子里还是暖乎乎的,连被套的棉花味道都烤了出来,很香的感觉。母亲对我说,'我这是把老阳儿看起来了。”母亲一直用老家话,把太阳叫老阳儿。“阳儿”读成“爷儿”音。
解析:很享受很幸福
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听到好多新词。把老阳儿看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自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解析:新奇、敬佩、感激
街坊毕大妈,靠摆摊儿养活一家老小。她家门口有,口半人多高的大水缸,冬天用它来储存大白菜,夏天它还有特殊的用处。夏天到来时,每天中午,毕大妈都要接满一缸自来水,骄阳似火,毒辣辣地照到下午,晒得缸里的na水都有些烫手了。水能够溶解糖,溶解盐,水还能够解阳光,这大概是童年时候我最大的发现了。溶解糖的水变甜,溶解盐的水变威,溶解了阳光的水变暖,变得犹如母亲温暖的怀抱。
解析:新奇、敬佩
真的,谁家都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谁家又离得开老阳儿呢?如同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一样,老阳儿ren也不用花一分钱,对所有人都大方且一视同仁,而柴米油盐酱醋茶却样样都得花钱买才行。不过,如母亲和毕大妈这样将阳光派上如此用法的人家,也不多。这样的用法需要一点儿智慧和温暖的心,更需要在艰苦日子里炼出的一点儿本事。阳光成了居家过日子的一把好手,陪伴着母亲和毕大妈一起,让那些庸常而艰产的琐碎日子变得有滋有味。
解析:赞美母亲和毕大妈勤劳、智慧、热爱生活
人+事
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从母亲那里,我总能听到好多新词。把老阳儿叠起来让我觉得新鲜。太阳也可以如卷尺或纸或布一样,能够折叠白如吗?在母亲那里,可以。阳光便能够从中午最热烈的时候,一直储存到晚上我钻进被窝里,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让我感觉到阳光的另一种形态,如同母亲大手的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
解析:通过讲述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的事情,作者的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
线索贯穿
那时候,各家都没有现在普及的热水器,洗澡一般都是用火烧热水,像毕大妈这样给孩子洗澡,在我们大院是独一份。母亲对我说:“看人家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了!”
解析:作者反复提到的“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
总结:从两家人的生活中,我体会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作者借助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这两件事情表现了困境中人们是如何智慧、乐观地生活的。在叙述中,作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苦中作乐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的赞赏之情。文中反复提到的“老阳儿”起到了贯穿全文情感脉络的作用。挪(nuó)移
徘徊(huái)
蒸(zhēng)融
蚂蚁(yǐ)
绽(zhàn)放
耽(dān)
原谅(liàng)
飘缈(miǎ)
惆怅(chóu)
头涔(cén)涔
泪潸潸(shān)
赤棵裸(luǒ)
消逝(shì)
空空落落(luò)
咔嚓咔嚓(chā)
徘徊(huái)
古诗词诵读(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统编版): 这是一份古诗词诵读(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统编版),共2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读错的字,多音字,词语解释,佳句积累,含义深刻的句子,课文内容回顾,难点解析,素养与能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统编版),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读错的字,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词语积累,词语解释,词语归类,句子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五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五单元(知识清单)-2023-2024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统编版),共3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一字组多词,多音字,形近字,重点词语,近义词,反义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