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2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节。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是指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主要支流拉萨河和年楚河流域,是西藏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区。如图示意西藏“一江两河”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人口集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源B. 植被C. 气候D. 历史文化
2. “一江两河”地区人口分布特征为( )
A. 拉萨河源头人口密度大B. 沿河流平行于河谷分布
C. 沿河流垂直于河谷分布D. 离河谷越近,人口密度越小
3. “一江两河”地区比西藏其他地区环境承载力高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密度大B. 矿产资源丰富C. 科技水平高D. 土地生产力高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业生产,“一江两河”地区海拔低,气温较高,靠近河流取水方便,地形平坦,有利于农业生产,C正确;水源影响人口分布,但是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河谷,并不是沿整条河流分布,因此气候的影响更大,A错误;植被的分布也是受气候的影响,故B错误;历史文化的发展是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因此历史文化因素不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根本因素,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一江两河”流域是西藏人口集中分布区,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靠近水源,故人口沿河流平行于河谷分布,B正确;拉萨河源头地势起伏较大,人口密度小,A错误;垂直于河谷分布,地势起伏较大,C错误;离河谷越近,人口密度越大,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一江两河”地区自然条件较西藏其他地区优越,土地生产力高,环境承载力比西藏其他地区高,D正确;人口密度大是环境承载力高的结果,而不是影响环境承载力高低的原因,A错误;“一江两河”地区的矿产资源并不比西藏其他地区丰富,B错误;“一江两河”地区的科技水平与西藏其他地区相差不大,C错误。故选D。
【点睛】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有自然资源总量、科技水平、地区开发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程度等。人们用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的标尺。环境承载力决定着一个流域或区域经济社会开展的速度和规模。
我国人口迁移的空间差异较大。如图示意1985—2020年我国不同省区市人口净迁移的时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随着时间推移( )
A. 东部地区各省区市人口一直净迁入
B. 中部地区各省区市人口净迁出量较大
C. 西部地区各省区市人口一直净迁出
D. 东北地区人口净迁入量呈增加趋势
5. 广东省人口净迁移量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 社会经济发展变化B.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C. 交通运输方式增加D. 人口迁移政策改变
6. 近年来,黑龙江人口净迁出量较大,会( )
A. 提升黑龙江的城镇化水平B. 增加黑龙江的耕地面积
C. 减缓黑龙江经济发展速度D. 提高黑龙江旅游业水平
【答案】4. B 5. A 6. C
【解析】
【4题详解】
由图,依据图例信息可知,东部省区市中的河北省在2000年后表示人口净迁出(箭头向下),A错误;1985年后,中部省区市人口净迁移量(箭头向下)一直为负值,且下降趋势增大,B正确;西部省区市中,新疆人口为净迁入(箭头向上),C错误;东北地区人口净迁出量(箭头向下)呈增加趋势,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由图可知,广东省人口净迁入速度先较快后有所减缓。这主要是由于广东省初期经济发展快,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后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普通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迁入人口数量减少,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由已学可知,黑龙江净迁出的人口中也有城镇人口,不会提升城镇化水平,A错误;耕地面积与人口迁出无关,B错误;黑龙江人口外迁会使黑龙江劳动力不足,经济发展速度放缓,C正确;人口净迁出量增长并不能提高黑龙江旅游业水平,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但主要还是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昙华林是明洪武四年武昌古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街区内基础设施老化、线路组织无序、公共空间缺失。2019年,武汉市投资3.4亿元对昙华林街区进行综合整治改造,现在老街焕然一新,来往行人络绎不绝。如图为武汉市昙华林街区平面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推测现在昙华林街区的主要功能属于( )
A. 商业区B. 住宅区C. 行政区D. 文化区
8. 武汉市对昙华林街区进行改造整治的目的是( )
A. 美化城市环境,实现产业转型B. 提升城市活力,传承历史文化
C. 扩大城市范围,优化功能布局D. 吸引人口集聚,提高城市等级
【答案】7. D 8. B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可知,昙华林街区多教堂、名人故居等,属于近代历史文化区,D正确,ABC错。故选D。
【8题详解】
对昙华林街区进行改造整治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但改造整治的目的不是实现产业转型,A错误;改造老街面貌,完善基础设施,同时发展文化旅游,既能提升城市活力,又能传承历史文化,B正确;街区更新改造并没有扩大城市的地域范围,C错误;老城更新改造可以吸引人口集聚,但无法提高城市等级,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功能区是能实现相关社会资源空间聚集、有效发挥某种特定城市功能的地域空间,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职能的重要空间载体,集中地反映了城市的特性,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种形式。
城镇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城镇化率超过30%时,国家进入高速城镇化阶段。如图为中日韩三国城镇化进程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阶段大约开始于( )
A. 1975年B. 1985年C. 1995年D. 2005年
10. 2020年后,日本城镇化的趋势是( )
A. 郊区城镇化明显B. 过度城镇化突出
C. 滞后城镇化明显D. 出现逆城镇化趋势
11. 韩国在快速城镇化阶段易出现的问题是( )
A. 城镇房价迅速上升B. 中小城镇数量增多
C. 全球气温不断上升D. 大城市用地规模减小
【答案】9. C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城镇化在发展过程中,30%以下为初期阶段,30%-70%为快速发展阶段。大约在199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30%,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2020年后,日本城镇化水平在80%以上,已经处于后期城镇化阶段,城镇化后期阶段易出现逆城镇化趋势,D正确;郊区城镇化、过度城镇化和滞后城镇化多发生在快速城镇化阶段,AB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居住紧张,导致房价迅速上升,A正确;在快速城镇化阶段,城镇用地规模扩大,中小城镇数量增多并不是城镇化问题,BC错误;快速城镇化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但不会使全球气温不断上升,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化发展阶段(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2)、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30%~70%左右,发展速度很快;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
城市规划应通过引导居民多步行和骑行(慢行)、少机动车出行等方式来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公共健康理念逐渐引入到城市规划与设计当中。如图示意某地区居民出行偏好方式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地区居民出行偏好步行占比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 城市绿化水平高B. 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多
C. 建筑物高大密集D. 步行通道建设不完善
13. 为增强居民慢行通勤意愿,该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增加红绿灯数量②发展立体停车场③减少自行车停放点④增加路面休憩座椅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③④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区居民选择步行方式出行占比较小,可能是因为城市快速扩张,用地紧张,许多居民区周围步行道的建设不完善,D正确;城市绿化水平高,利于居民步行通勤,A错误;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多是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因素,但居民出行偏好方式占比与天气状况无直接联系,B错误;建筑物高大密集会影响交通流畅度,对居民出行偏好方式影响小,C错误。故选D。
【13题详解】
增加红绿灯数量,不利于出行,①错误;发展立体停车,向垂直空间发展,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做到还路于行,保证慢行通畅,②正确;增加自行车停放点和共享单车投放点,可吸引更多的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方式,③错误;增加路面休憩座椅,完善步行道的建设,可提高居民步行出行的意愿,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地处天山南麓,是新兴的大棚樱桃产地。温宿县大棚樱桃品质高,在高端市场备受欢迎。如图为温宿县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温宿县樱桃品质高主要得益于( )
A. 土壤土层深厚B. 热量条件好C. 灌溉水源充足D. 昼夜温差大
15. 温宿县采用大棚种植樱桃会( )
A. 提高樱桃市场价格B. 提高樱桃的品质
C. 提前樱桃上市时间D. 增加种植的品种
16. 提高温宿县樱桃市场竞争力的合理措施是( )
A. 提升樱桃育种水平B. 增加种植区降水强度
C. 提高樱桃种植密度D. 扩大樱桃种植面积
【答案】14. D 15. C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土层深厚主因影响根系发育,对樱桃品质影响较小,选项A错误。新疆昼夜温差大,纬度较高,热量条件只有在夏季较好,因此热量条件不是影响该地樱桃品质的主因,选项B错误。灌溉水源对樱桃品质有影响,但不是最大影响因素,选项C错误。樱桃品质高主要是由于新疆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选项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温宿县采用大棚种植樱桃会使得樱桃种植成本上升,樱桃价格提高可能导致销量下降,樱桃市场价格可能发生波动,因此采用大棚种植樱桃不能单纯提高樱桃市场价格,选项A错误。对樱桃的市场价格影响小;大棚内温差小,樱桃品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选项B错误。大棚种植不会增加樱桃的品种,但热量条件改善,可使樱桃提前上市,选项C正确。采用大棚种植樱桃并没有增加种植的品种,选项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提升樱桃的育种水平,可增加樱桃种类且提升品质,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选项A正确。降水强度受气候影响,难以人为增加,且该地位于我国内陆新疆,降水少,选项B错误。增加种植面积和提高种植密度并不能直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反而可能使樱桃品质下降,选项CD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省、河北省为主的关内开始兴起了“闯关东”,人口大量移民东北地区。近年来,东北人口流失严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据统计,户口登记地在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入最多的省(区、市)前三名是山东、北京、河北。近年来海南岛给人一种东北人遍布的感觉,但海南岛的外地人大多来自广东省。表示意户口登记地在东北地区,但现居住地在山东省、北京市、河北省的人口状况(单位:人)。
(1)简述近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流失严重的原因。
(2)分析山东省能吸引大量东北地区人口迁入的有利条件。
(3)推测海南岛给人一种东北人遍布的感觉的原因。
【答案】(1)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导致老年人口大量外迁;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困难,导致大批年轻人外迁。
(2)山东经济较发达,有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前景;两地距离较近,便于人口迁移;历史上大批山东人迁移到东北,两地人口交流联系较多,地域文化相近。
(3)受气候、经济因素影响,移民到海南岛的东北人口较多;海南岛本地人口相对较少;东北人语言、生活习惯等与其他地区人口差异较大,让东北人极具存在感,导致人们觉得东北人遍布。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东北人口流失为材料,涉及人口迁移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小问1详解】
人口迁移的原因要从推拉因素两方面考虑。东北地区是人口迁出地,主要考虑推力因素。东北地区促使人口迁出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是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气温低,老年人迁出多;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缓慢,就业机会少,收入低,年轻人就业困难,导致年轻人大量迁出。
【小问2详解】
山东省吸引东北人迁入的因素要考虑经济和社会历史因素;与河北相比,山东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和就业前景好。与北京相比,山东的户籍政策要宽松,生活成本也比北京低;在历史上,山东人曾大批迁移到东北,两地的人口交流联系多,地域文化相近,也有一些曾经迁来的山东人又回到山东。
【小问3详解】
海南吸引人口迁入的因素要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考虑,海南属于热带气候,吸引东北人来此过冬或者定居;海南本身人口相对比较少,有国家政策支持,来此的外地人增加;东北人的方言、生活习惯与其他地区的人相比更加有特色,使东北人存在感更强,导致人们觉得东北人遍布。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塞俄比亚南部的奥莫河流域,盛产竹子和类似芭蕉树的植被。当地人们用竹子和类似芭蕉树的植被修建房屋,在屋顶铺上厚厚的干草,“鼻子”两侧上方再开两个隆起的孔,像两个“眼睛”,整个房子从正面看像是一头伏地的大象,故被称为“象屋”。一间“象屋”可以使用70余年。现在当地越来越少的人居住在“象屋”。如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奥莫河流域的“象屋”景观。
(1)分别指出“象屋”的“象鼻”和“眼睛”的主要作用。
(2)分析现在当地越来越少的人居住在“象屋”的原因。
(3)简述除居住外,“象屋”当前的主要用途及其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答案】(1)“象鼻”:遮雨。“眼睛”:通风。
(2)与现代房屋相比,“象屋”居住功能差;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大量进城;年轻人从事现代职业,会建造“象屋”的年轻人少,“象屋”减少。
(3)主要用途:发展旅游业。有利影响: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形成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区域发展与因地制宜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象鼻”类似于屋檐,向前突出,主要作用是为了遮雨。“眼睛”位于房屋的上方,但结合图示信息,眼睛开孔并没有直对天空,而是有类似上眼睑的结构,表明其主要作用并非采光,而是为了通风。
【小问2详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区的就业岗位更多,经济收入更高,吸引了大量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从事现代职业,农村地区的人口减少,加之与现代房屋相比,“象屋”的居住功能较差,原来的“象屋”逐渐荒废。同时,由于年轻人去城市从事现代职业,会建造“象屋”的年轻人减少,也导致“象屋”减少。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象屋”属于当地的传统民居,其造型独特,当地可以借此发展旅游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大服务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又会带动商业、餐饮、住宿等其他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户县(鄠邑区)葡萄是陕西省特产,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户县(鄠邑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是适宜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地区,素有“银户县”之美誉。户县(鄠邑区)葡萄栽种历史悠久。如图示意户县(鄠邑区)位置。
(1)简述户县(鄠邑区)种植葡萄优势条件。
(2)说明户县(鄠邑区)葡萄种植业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请为户县(鄠邑区)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优越;关中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靠近西安市,市场需求量大。
(2)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就业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
(3)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提高葡萄产量与品质;利用互联网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销售范围;提高葡萄灌溉用水效率,防止土壤盐渍化;加快葡萄种植与生态旅游融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户县的葡萄种植产业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对区域环境影响、农业发展措施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关中平原中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光、热、水资源丰富”,葡萄生长季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优越,有利于生长甜度较高葡萄;关中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农业发展;灌溉水源充足,满足农田灌溉;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农产品质量好;靠近西安市,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生产规模大。
【小问2详解】
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发展水果种植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就业率,促进人口回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相关产业,帮助当地农民发家致富。
【小问3详解】
葡萄产业是户县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关注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突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应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提高葡萄产量与品质,用科技促进产业发展;利用互联网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销售范围,促进产量增长;提高葡萄灌溉用水效率,防止土壤盐渍化,保护生态环境;加快葡萄种植与生态旅游融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产业化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现居住地
户口登记地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合计
山东省
174663
344030
631631
1150324
北京市
370648
284376
455150
1110174
河北省
168371
156219
337060
6616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pdf、河北省承德市重点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北省黄冈市高中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抽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