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 解析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1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2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共10页,5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闭卷考试,请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或答题卡上。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使用答题卡时,请认真阅读答题须知,并按要求去做。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诵读经典,师从圣哲;漫步诗苑,撷翠寻芳。学校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请你参加。
    【活动一】撷,诗词之芳
    1. 下面文字是古诗诵读社团小羽撰写的主持词开场白,请帮助她完成。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佳作如林,影响深远。先秦的《诗经》中就有表达对爱情求而不得的怅罔的名篇《蒹葭》;唐朝的柳宗元在失意时不仅写下了《小石潭记》,也写下了绝句《江雪》;到了现代,诗的精神不仅在文人雅士的笔下流淌,也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回荡,小城夜色里jiǎ jié( )的月光是诗的色彩,安塞小伙儿腰间鼓声的páng bó( )气势是诗的韵律。诗能言志,能咏怀,也能抒情。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能感受到震撼人心的力量。
    (1)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________改成________ ________改成________
    (2)请根据拼音写出文段中相应的词语。
    jiǎ jié________ páng bó________
    【答案】(1) ①. 罔 ②. 惘 ③. 憾 ④. 撼
    (2) ①. 皎洁 ②. 磅礴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怅罔——怅惘,惆怅迷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表达一种内心状态。
    震撼——震撼,指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jiǎ jié——皎洁,(月光)明亮洁白、清白;光明磊落。
    páng bó——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活动二】寻,先贤之思
    2. 下面是文学社小桐的探究成果,请你帮忙补全。
    诗词一直是文人用以传递情感的载体,诗中的优美景致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般雄伟壮丽;如《桃花源记》中的“中无杂树,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生机蓬勃、美不胜收;诗中传递爱情的百般模样,如《蒹葭》中的“蒹葭萋萋,⑤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般忧伤惆怅;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⑥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般率真热情;又似《子衿》里“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⑧___________________”般痛苦煎熬。
    【答案】 ①. 气蒸云梦泽 ②. 波撼岳阳城 ③. 芳草鲜美 ④. 落英缤纷 ⑤. 白露未晞 ⑥. 窈窕淑女 ⑦. 君子好逑 ⑧. 子宁不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蒸、撼岳、缤、露、晞、窈、窕、淑、逑。
    【活动三】品,古人之情
    3. 翰墨飘香社团的小洪同学打算以“古诗中的离情别绪”为专题编纂一本诗集,请帮助他完成。
    材料一: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①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⑤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材料二:
    腰封也称“书腰纸”,图书附封的一种形式,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外部装饰物。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腰封主要作用是装饰封面或补充封面表现的不足。
    (1)小洪同学拟把材料一中的诗收入诗集,并打算按照情感的不同进行分类,请根据下面提示,把相应的诗句序号填在相应类别后的横线上。
    劝勉安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惜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阅读材料二,帮小洪为该诗集拟写几句推荐性的文字作为诗集的腰封。
    (3)小洪同学拟邀请校园文学社的王老师为诗集写一篇序言,请你作为代表邀请王老师,你会如何表达,请写下来。
    【答案】(1) ①. ①④ ②. ②③⑤
    (2)示例1:一聚一别,一喜一悲,离绪千种,期待一次重逢。示例2: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纵有千般不舍,也要学会告别。(扣住主题,语言精炼有内涵,有文采。)
    (3)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翰墨飘香社团的小洪,这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我打算以“古诗中的离情别绪”为主题编纂一本诗集。想邀请您为这本诗集写一篇序言,可以吗?(围绕话题,称呼、用语文明得体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理解。
    ①“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意思是: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又沐浴在同一轮明月下,又何曾身处两地呢?写诗人与友人人分两地,但是有着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含劝慰之意;
    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意思是:紧紧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着说不出一句话。体现出词人在分别之时的悲凉、伤感、失魄,有依依惜别之意;
    ③“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意思是: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诗人用“浮云”来比喻友人:就象天边的浮云,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谁知道会飘泊到何处呢?无限关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徐缓,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④“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意思是: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此句雄壮豪迈,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既表现出诗人的开阔胸怀,含劝慰之意,又展现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⑤“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意思是: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促着柳条发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更进一步地烘托离别的伤情;
    据此可知表现“劝勉安慰”的是①④;体现“依依惜别”的是②③⑤。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推荐语。拟写的推荐语要切合“古诗中的离情别绪”这一主题,语言简练,富有文采即可。示例: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是为了变得更优秀。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邀请语。解答时,注意对不同对象的称呼用语以及措辞的委婉恰当。由题干可知,要以学生的身份去邀请校园文学社的王老师为诗集写一篇序言,因此邀请时需使用敬称,说明清楚自己的来意。示例:王老师您好,我是翰墨飘香社团的小洪,我们社团特别希望您为我们班以“古诗中的离情别绪”为主题编纂的诗集写一篇序言,您看可以么?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共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又是一年粽飘香
    ①五月的清愁像一泓流泉,淡淡地漫过我的心间。我如故乡飘落的一枚树叶,在这人声鼎沸的地方悄然滋长着无尽的乡愁。
    ②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我站在冷藏柜前,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③我在寻找什么呢?是寻找一种似曾相识,还是寻找储藏在时光暗河里的那段记忆?亦或是,我只是想重温一段过去?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湿情!
    ④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⑤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搀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早晨的雾霭还未散去,阳光淡淡地洒在母亲的身上,柔和,清雅。母亲熟练地做着这些,我像尾巴一样跟着她进进出出,如过年一般,喜滋滋的心态不言而喻。
    ⑥一切就绪,母亲终于坐下了。她先将粽叶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将调制好的糯米用汤匙一点一点地放进“漏斗”里,直到“漏斗”饱满,轻轻一压就会溢出米来,再用筷子一点一点地扎紧。筷子扎的时候要轻巧,不然戳穿粽叶就前功尽弃了。扎好后,母亲用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将其包裹起来,裹成锥形,然后用粽绳牢牢系紧。整个程序精细、繁琐,母亲做来却是那样的专注!
    ⑦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流溢;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满是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在淡淡的光晕里,母亲竟然是那样的美丽,美得如一幅素净的画,在我心里不停地跳跃,无限地放大……
    ⑧粽子的香味很快就在屋子里沸腾了。来不及等到它冷却,捡肥实的捞起一个剥去粽叶,轻轻咬一口,便觉得芳香四溢,口舌生津,唇齿飘香。
    ⑨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粽子,它的清香永远盘踞在记忆的最深处。母亲温情的姿势也永远定格在童年的梦里,清晰如昨……
    ⑩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没到端午节,我们也会在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了节日。街上的粽子口味繁多,香的、甜的、肉的、素的等等,多如繁星,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只是这些粽子披上了商业的外衣,就成了节日的装点,多了些浮华与世俗。虽然一样的香糯,但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
    ⑪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湿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亲。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旋。我忙掏钱买了几斤。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味道。
    ⑫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4. 作者回忆了与粽子有关的几件往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 赏析第⑫段画线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这浓郁的味道,是记忆深处永不飘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味道,也是母亲的味道啊!
    6. 文章多处运用间接抒情,阅读第⑦段,请找出相关文字,揣摩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
    7. 作者认为超市的粽子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但是却花笔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4. (1)小时候,每年端午,妈妈给“我们”包粽子;(2)小时候,“我”蹲在母亲身边看她包粽子;(3)母亲去世后,每年端午节“我们”胡乱买一点粽子;(4)去年,“我”寻香买粽子。
    5. 因为它是是母亲辛勤劳动的成果,带着母亲对孩子的温情,味道特别浓郁。(意对即可)
    6. 第⑦段运用神态描写,写淡淡光晕里的母亲“嘴角上扬”“笑意浅浅”,汗珠“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美得如一幅素净的画”等,写出了母亲神情的专注,表现母亲的勤劳、温柔,也将“我”对母亲爱和怀念隐藏在其中,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对即可)
    7. 对超市的粽子进行细致描写,表明超市的粽子虽好,但因为披了商业的外衣而缺少一份天然与温情,所以“我”依对母亲包的粽子念念不忘,以此衬托(对比)母亲包的粽子清香味美。(意对即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节概括。
    结合第②段“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可概括为:临近端午,“我”在超市中寻找粽子;
    结合第④段“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 可概括为:小时候,每年端午,妈妈给“我们”包粽子;
    结合第⑦段“我蹲在母亲身边,如痴如醉地看着” 可概括为:小时候,“我”蹲在母亲身边看她包粽子;
    结合第⑩段“母亲去世后,家里再也没有包过粽子,粽子也就成了一种怀念。没到端午节,我们也会在街上胡乱买一点,算是应了节日” 可概括为:母亲去世后,每年端午节“我们”胡乱买一点粽子;
    结合第⑪段“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可概括为:去年,“我”寻香买粽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⑫段画线句中的“母亲的味道”具有深刻的表达效果。这里的“味道”不仅指粽子本身的香味,更象征着母亲的爱和关怀,以及由此带来的温馨和幸福感。作者通过“母亲的味道”这一词语,将具体的味觉感受与深刻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使得读者在品味粽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在第⑦段中,作者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来表达他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具体来说,作者通过描写母亲包粽子时的神态和细节,如“嘴角往上轻轻扬着,浅浅的笑容在眉眼里铺展,流溢”,“挺直的鼻梁上,已满是细密的汗珠,远远看去,就像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以及将母亲比作“一幅素净的画”,来间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怀念。这些描述虽然并未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但通过对母亲形象的细腻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怀念。母亲的专注、勤劳和温柔,都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里,成为他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因此,这些间接抒情的文字,不仅展现了母亲的形象,更蕴含了作者对母亲深厚的情感。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⑪段中“去年,偶尔闻到那久违了的香味,便寻香找去,见是一个老妈妈推着车子在沿街卖粽子。老妈妈慈眉善目,湿和少言,像极了当年的母亲。温情的泪水在眼眶里打旋。我忙掏钱买了几斤。迫不及待地回家煮熟,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香还是香,糯还是糯,却依然少了那一股浓郁的味道”可知,作者虽然认为超市的粽子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但仍然花费笔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的处理方式有其深刻的用意。对超市粽子的细致描写实际上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和强调母亲包的粽子的独特之处。超市的粽子虽然可能在外观和口感上有所改良,但它们往往被商业化的外衣所包裹,缺乏母亲包粽子时那份独特的温情和用心。通过对超市粽子的描写,作者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感受到,尽管超市的粽子在技术上可能更加成熟,但它们仍然无法替代母亲包粽子的那份纯真和美好。这样的对比也突出了作者对母亲包粽子时的深深怀念和珍惜。母亲包的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母爱的象征和传递。在作者的眼中,母亲包的粽子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即使超市的粽子再好,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综上所述,作者虽然认为超市的粽子远没有母亲包的好吃,但仍然花费笔墨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突出了母亲包粽子的独特之处,又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珍惜,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效果。
    (二)(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牵”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8. 本文为事理性说明文,逻辑严密,请说说作者行文思路。
    9. 品味下面句中的加点词,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显著”能否删去?为什么?)
    10. 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8. 文章先解说“晕”的概念,再追溯历史,说明我国很早对“晕”进行观察和记载;接着解释成因;最后说明作用,人们可以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9. 不能删去。“显著”是程度上的限制,意思是“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天气变化程度明显的占80%,可能还有不明显的变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就成了“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天气变化的占80%,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删去。
    10. 这段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我们的祖先对“晕”的观察和记载历史与欧洲人的记载历史作比较,突出我国对“晕”的研究历史悠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意对即可)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行文思路。
    结合①②段中内容可知,首先作者在开头部分描述了“晕”这种美丽的光象,通过具体的描述让读者对“晕”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作者回顾了人类对“晕”的观测历史,从远古的甲骨文到现代的记录,说明了“晕”这一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结合③④段中内容可知,接着作者深入探讨了“晕”的成因。他提到了牛顿的实验,即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为“晕”的科学解释提供了基础。接着,作者通过探空资料,解释了云幕中的小冰晶如何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解成七色彩条,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晕环。
    结合⑤段中内容可知,随后,作者转向了“晕”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他首先指出,“晕”不仅是美丽的光象,还是天气变化的前兆。然后,他通过具体的统计数据,说明了“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天气的概率。但作者也指出,并非所有的“晕”都预示着风雨,这取决于“晕”的持续时间。
    最后,在⑦段中作者总结了全文,强调“晕”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从而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整个行文思路从现象到本质,从观察到科学解释,再到实际应用,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
    “显著”,意思是明显,引人注目。结合“‘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的内容可知,在原文中,“显著”一词对天气变化程度进行了限制,表明在“晕”现象出现后的两天内,出现风、雨等天气变化的程度是明显的,占据了80%的比例。这意味着可能还存在一些不明显的天气变化,但并未计入这个比例中。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在描述事实时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果删去“显著”,句子就变成了“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天气变化的占80%,这可能导致读者误解为所有的天气变化都是明显的,与事实不符。因此,“显著”一词在这里不能删去。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做假设、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
    结合“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的内容可知,第②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将我国祖先对“晕”的观察和记载历史与欧洲人的记载历史进行比较,突出了我国对“晕”的研究历史悠久。这种比较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使读者更加信服作者的观点,还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晕”这一现象及其文化背景的理解,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共1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环永之治①百里,黄溪最善。黄漠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开碧之华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②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③不可状④。其略⑤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渟⑥,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⑦石下。
    (节选自柳宗元《游黄溪记》)
    【注释】①治:州府所在地,简称“治府”。②揭水:撩起衣服,涉水而行。③殆:几乎。④状:形容。⑤略:大概轮廓。⑥黛蓄膏渟:形容乌光油亮。⑦会:聚集。
    1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2. 请将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3. 甲乙两文中都写到鱼,甲文写鱼是从侧面烘托出小石潭的水清澈透明的特点,乙文作者写鱼的用意是什么?
    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乙文: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14.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寄情山水的情怀,但同中有异,请分析两篇文章流露感情的不同之处。
    【答案】11. (1)离开(2)②(3)像,好像
    12.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13. 乙文中通过写水中鱼儿聚集,表现出黄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意对即可)
    14. 甲文流露了作者被贬后的失意和孤凄悲凉的感情,乙文则表现了作者较为旷达的心境。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人去楼空:人已离去,楼中空空,比喻故地重游时睹物思人的感慨。去:离开。
    (2)句意为:由东屯向南行走。南:向南。故选②。
    (3)句意为: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关山度若飞: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若:像。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句重点词语: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源:源头。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意思是“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这里运用侧面描写突出了潭水的清澈;“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的意思是“有几百尾鱼儿,正聚集在石头底下”,鱼儿众多,侧面表现了黄溪水的生机勃勃。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把握。
    甲乙两文虽然都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寄情山水的情怀,但其中的感情流露却有所不同。
    甲文《小石潭记》中,作者柳宗元通过描绘小石潭的幽深和冷清,以及自己在潭边的孤寂感受,流露出自己因被贬而感到的失意和孤凄悲凉。这种情感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句子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
    然而,乙文《游黄溪记》中,虽然柳宗元同样被贬,但他却通过描绘黄溪的奇丽景色,如“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等,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这种情感在“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等句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显示出作者虽然遭遇困境,但仍有乐观、旷达的心境。
    因此,两篇文章虽然都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寄情山水的情怀,但甲文更侧重于表达作者的失意和孤凄悲凉,而乙文则更侧重于表达作者的乐观和旷达。
    【点睛】参考译文:

    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水流)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我坐在潭边,四面都被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环绕永州的百里之内,黄溪最美。黄溪距离永州城约七十里,由东屯向南行走六百步,就到达黄神祠。黄神祠后面的高山陡峭险峻,犹如两面站立的高墙,山上并排生长着红花绿草,这些花花草草顺着山势蜿蜒起伏,或升或降,或沉或浮。那些没有花草的地方,则是悬崖峭壁和各种岩洞。黄溪水底铺满了小石头。过了黄神祠,提起裤脚涉水八十步,来到初潭,(这里的景致)新奇美丽,美得几乎让人无法形容。此地的大概轮廓像一个剖开的大瓮,崖壁高达千尺。溪水汇聚在这里,乌光油亮,像贮了一瓮化妆用的青黑色油膏;水流疾速,像一道白虹,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有几百尾鱼儿,正聚集在石头底下。
    (二)(共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5. 结合颔联内容,说说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16.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与一般离别诗在感情表达的基调、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5. 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意思对即可)
    16. 一般离别时多是基调低沉,情感悲伤,而这两句诗显得昂扬向上,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表达了乐观开朗豪放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本诗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以此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示诗人胸襟的阔达。
    【16题详解】
    这首诗是送别诗的名作。“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道出了真挚的友谊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的苦闷的哲理。所以这两句诗一扫往日送别诗感伤、低沉的格调,表现出乐观旷达的心胸,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四、名著阅读(5分)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经典常谈》的整本书阅读。请结合阅读情况,完成题目。
    17. 请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18. 对喜欢诗词歌赋的同学,有人建议可选择其中的《<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进行组合阅读。你同意吗?结合阅读此名著的方法和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7. ①. 友谊的特质是平等的、双向的。 ②.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
    18. 示例: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读整本书,特别是读《经典常谈》这种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将这两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分析。
    (1)由“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可知,这里描述了古代礼仪中的一种相互赠予的行为。木桃作为较为平凡之物,而琼瑶则是美玉,价值更高。但这里的重点在于,接受了他人的礼物后,要用更高价值的东西来回报,这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尊重。这种回赠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换,更是情感、尊重和友谊的体现。因此,这一空可填写: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2)由“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知,这句话原意是指利用他山上石头来雕琢玉石,使其更加精美。但在教育意义上,这句话常被引申为要善于从外界获取信息、意见或批评,以此来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也就是说,不要固步自封,要开放心态,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因此,这一空可填写: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观点表达、对比阅读。题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经典常谈》中特定篇章的理解与组合阅读的能力。题目建议喜欢诗词歌赋的同学,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性地将《<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这三个篇章进行组合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内容、特点、历史地位和影响等。它反映了周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是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这一篇章重点介绍了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瑰丽的想象,为中国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是中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第十二》:这一篇章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它介绍了各个时期诗歌的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以及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
    示例:同意。这种阅读策略正体现了选择性阅读的精髓。在阅读《经典常谈》这类内容广泛的作品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特定的篇章进行深入阅读。《<诗经>第四》篇章为我们揭示了《诗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独特地位,它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滥觞;《辞赋第十一》则聚焦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演变,展现了《楚辞》在中国诗歌中浪漫主义风格的开端;而《诗第十二》则横跨汉乐府诗至宋代诗歌,勾画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并探讨了楚辞对后世诗歌的深远影响。将这三部分结合起来阅读,我们能够更全面地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丰富多样和深厚底蕴,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有一个整体而深入的了解。
    五、作文(共50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注视大海,热爱自然;注视弱势群体,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注视清洁工,表达感恩之情;注视老师,敬佩其敬业精神;注视母亲,感受温情;注视爸爸,想到责任;注视梅树,感受迎风傲雪的精神;注视月亮或者星空,感慨人生……
    根据上面的文字提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我从未这样注视过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答案】例文:
    我从未这样注视过你
    临近考试,晚自习后可以自主留在教室里学习。
    那天,天很冷, 放学后,正下着雨。雨“滴滴答答”的落下,我从抽屉里拿出伞,快速地向校门口奔去。空荡荡的校园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伴着雨水滴落的声音,冷风不时地在钻入裤腿中、袖中,整个人在风中飘摇着。不禁埋怨起这个鬼天气来了。
    走到校门外,已没了那闹哄哄的小吃摊,只剩下两三家也收拾好准备走了。从路边走过,满眼是泡在水中的白色食品袋,还有横七竖八的竹签。那泡着色食品袋的水上面还泛着一层油光,看着让人觉得恶心。心里不禁感慨:现在的人素质真差。
    蓦的,一个弯着腰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是那个卖山东杂粮煎饼的女人。昏黄的灯光把她的身影拉得长长的,在空旷的马路上很是显眼。她正捡着身后遗留的垃圾,我不禁往前走了几步,默默地注视着她。她的手上也抓了好几个鸡蛋壳和几根竹签,顺手把它们放到身后的垃圾桶中。
    雨水落在她的衣服上,手上,头发上。一滴滴雨水凝聚在一起,顺着她额前的碎发滑到脸颊上。灯光一照,她的脸顿时焕发出光亮,不美却也动人。红色的方格围裙垂在膝盖上,落在围裙上的雨滴,一滴滴氤氲开来,如一朵朵小花落在田地间。捡完身后的垃圾,她抬起头,似乎是注意到了我的目光,对着我笑了笑。我也对她笑了笑。
    她说:“小同学,马上要考试了吧?晚上学到这么晚,要注意身体才行,早点回家吧!”我无言,又对她笑了笑,转身离去。我对这个女人并不陌生,时常在她那里买煎饼吃。她总是笑盈盈地对待客人,为人处事也十分热情。她爱笑,每次看到她,她总是笑意满满的。那笑不是假的,是发自内心的笑,清澈、透亮。
    她一笑,那双不大的眸子,就像一对月牙儿,弯弯的,很美。其实好好想一想 ,用一双充满笑意的眼睛去凝视这个世界,世界同样会笑着对你。你看到的东西同样也是美好的。就像这个卖煎饼的女人一样,她用一双笑眯眯的眼睛去凝视生活,她的生活是快乐的,即使简单清贫又何尝不好呢。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用心去注视,你总会发现不一样的美。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1.审题立意。题目“我从未这样注视过你”,中心词是“注视”。注意,就是聚精会神地看。这里的“注视”,不是简单的“看”,而应该包括深刻的“思”,即品味和思考。根据材料中的提示,注视的的对象,可以是万事万物,可以是形形色色的人,因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可观可贵之处,形形色色的人也都有其可爱可敬之处。因此,当我们专注地思索那些过往注视的对象时,便能发现其闪光之处。于是,人、事、物、情,便都可作为写作角度。考生要有全局意识,特别紧扣“凝视”这个词,不仅用眼专注的看,更要写出心灵真诚地感受,真实写出自己的成长。结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的要求可知,作文要学生紧扣自己生活经历,如注视亲人,感受亲情的无私;注视社会,感受社会的进步;注视经典,感受经典的奥义……通过“注视”,实现“成长”,表达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
    2.构思选材。根据写作要求“结合自己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分析,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作文要写自己成长中的事情,要写出自己思想认识上的成长。通过“注视”和“思考”,以真实的生活故事反映对人生的理解。如,文章中心内容为“注视母亲”,首段点题并总领全文,注视母亲,看到时光的力量,看到不变的柔情;主体部分从生活中选取几个典型场面,采用排比段的形式成文,表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自己注视母亲时感受到的温暖与甜蜜;末段总结全文,再次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回报之情,与首段相呼应。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乃记之而去
    词语推断法:人去楼空
    (2)由东屯南
    查阅词典法:①方向,同“北”相反。②<动>向南走。③古代乐舞名称。
    (填序号)
    (3)来若白虹
    课内迁移法: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原句
    释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锉平、雕琢、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你送我木桃,我就用美玉回报你。
    ①_______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的石头坚硬,可用来琢磨玉器。
    ②_______
    相关试卷

    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虞城县教研室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虞城县教研室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虞城县教研室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河南省虞城县教研室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