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3化学方程式 【期末复习】 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3.3化学方程式 【期末复习】 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1页
    3.3化学方程式 【期末复习】 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页
    3.3化学方程式 【期末复习】 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3.3化学方程式 【期末复习】 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3.3化学方程式 【期末复习】 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Y3
    B.若m克X2和n克Y2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m+n)克Z
    C.若a克X2完全反应生成b克Z,则同时消耗Y2的质量为(b-a)克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科学家将二氧化碳与甲烷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制成化工产品乙酸,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是2:1
    D.该反应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丹砂烧之成水银"中的“丹砂”指的是硫化汞。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4.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值是7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D.丁是一种化合物
    5.下列实验现象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的是( )
    A.B.
    C.D.
    6.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
    A. B.
    C.D.
    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B.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二、简答题
    8.“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是一种在缺氧环境中通过制氧剂临时供氧的装置。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超氧化钾(KO2),产生氧气的主要原理是超氧化钾与人体呼出的水汽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待填+3O2↑。制氧剂中其它成分不能生成氧气。
    (1)化学方程式待填处,应填上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小应设计化学氧自救呼吸器时,为确定制氧剂的用量,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t次数外,还需了解哪些与人体呼吸相关的数据?___________。(例举一个)
    (3)若该呼吸器需为使用者提供96克氧气,则至少需要含KO280%的制氧剂多少克?
    9.为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杂质不参与反应)的纯度,取一定量该样品进行加热,记录不同时刻固体质量数据,如图甲。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
    (1)t1时刻产生的氧气质量是___________。
    (2)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___________。
    (3)计算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4)请在图乙中画出固体中二氧化锰质量在t1~t3时段的变化曲线。
    三、探究题
    10.小应为了比较3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催化作用的强弱,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用海藻酸钠制成大小相同的微球90粒(在本实验中不参与反应,忽略温度对其体积的影响)作为催化剂支架,按下表所示负载等量催化剂;
    ②连接如图甲所示装置3套,注射器内盛入5%的H2O2溶液20mL;将不同组别的30粒海藻酸钠微球分别放入3套装置的锥形瓶中:
    ③推动每套装置的注射器活塞,向锥形瓶中注入5%的H2O2溶液20mL;待全部注入后,用压强传感器采集200s内压强数据。
    已知:H2O2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不同组别锥形瓶内压强数据如图乙所示。回答问题:
    (1)请写出以MnO2为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可通过比较___________,判断3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的强弱。根据图乙信息可知,前50s内,3种催化剂中,___________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最弱。
    (3)a组在60s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至常压,最可能的原因是瓶内气压过大导致___________。
    11.如下是小科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课题《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研究》的过程。
    【提出问题】氧化汞(HgO)加热时,会生成汞和氧气。反应结束后,所生成的汞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与参加反应的氧化汞的质量是否相等呢?
    【实验设计及过程】按图甲方法加热完全干燥的氧化汞,有以下步骤:a.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药品,并测得反应装置、滤毒器与物质总质量为m1;d.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组装好收集装置;e.收集气体,直至量筒内液面下降至合适位置;f.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g.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h.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增加量为V,反应装置、滤毒器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m2。
    (1)小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cda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2)实验时,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组装实验装置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了,应调节图乙中旋钮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
    【实验分析】小科根据数据计算得m1-m2≠ρV(常温常压下,氧气密度为ρ),与质量守恒定律不符。
    (3)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试管中氧化汞没有完全分解
    B.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
    四、填空题
    12.小滨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步骤如下:
    ①将装置放置在已调平的天平左盘上,右盘添加砝码至天平平衡;
    ②取下装置,然后使稀盐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触;
    ③充分反应后,将装置放回左盘,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使稀盐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触,其操作是_______,观察到装置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
    (2)在步骤③中小滨发现天平不平衡,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下列关于上述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使用气球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物从密封系统中逸出
    B.若大理石粉末质量不足,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天平不平衡,是因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发生改变
    13.(1)用化学用语表示:
    木炭_______;3个氯气分子_______;氧化铁_______;n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
    (2)当空气受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_______。
    14.青田石产于丽水青田,其质地温润,色彩斑斕,硬度适中,是中国篆刻艺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印材之一,青田石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请回答:
    (1)SiO2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
    (2)二氧化硅与焦炭反应能制取粗硅,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22X+Si,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
    15.2022年2月,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通过科学实验“变”出了一个奥运五环。其中颜色为深蓝色一环中存在着一个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O前面的“?”为___________,KIO3中I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科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图1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其中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______:(选填图中字母)
    (2)图2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17.我国科研团队通过电催化结合生物合成的方式,实现了二氧化碳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第1步是将二氧化碳还原到一氧化碳,第2步是一氧化碳转化为高纯的乙酸,第3步是在乙酸中加入经过基因编辑之后的酵母进行发酵,最后得到葡萄糖和脂肪酸。如图所示是1、2两步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请从微观上解释:______;
    (2)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3)第2步反应产物除了氧气和乙酸外,还产生一种可燃气体。将1.6克该气体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4.4克,水3.6克。请通过计算说明该气体中是否含有氧元素______。
    18.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研发了“液体阳光”技术,实现了简单有机物的人工合成。其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即在二氧化钛(TiO2)催化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水和甲醇(CH3OH),后者是当下重要的清洁燃料。
    (1)二氧化钛中钛(T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模型图中“”所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人们认为“液体阳光”技术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支持该观点的是___________。
    A.该技术拓宽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有效途径,为人工合成其他有机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B.通过该技术在常温下就可吸收二氧化碳,既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的加剧,又能节约能源
    C.若要通过该技术获得高纯度甲醇,需通过蒸馏方式将产物中的甲醇与水分离,操作过程较为复杂
    D.使用该技术需要在添加催化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反应条件过于苛刻,技术要求太高
    19.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过氧乙酸(C2H4O3)作为高效消毒剂被广泛使用。请回答:
    (1)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三种原子 B.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C.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各元素质量比是2:4:3
    (2)醋酸(C2H4O2)与过氧化氢在室温下混合均匀,即可反应生成过氧乙酸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0.追寻化学家的足迹,一起了解空气的发现史: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到了1773年,他能用下列多种方法来获得氧气。
    (1)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碳酸银都能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
    (2)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制氧气的反应为:2MnO2+2H2SO4(浓)2MnSO4+2X+O2↑,其中物质X化学式为 ___________。
    (3)舍勒由于受“燃素说”(可燃物中含有气态“燃素”,燃烧时被释放出,则物质燃烧后质量减轻)的影响,错失发现氧气的机会。“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课本实验不能用“燃素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_。
    A.硫在氧气里燃烧 B.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组别
    a
    b
    c
    海藻酸钠微球/粒
    30
    30
    30
    催化剂
    MnO2
    CuO
    Fe2O3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可知,Z中含有一个X原子和三个Y原子,因此Z的化学式为XY3,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因此m2gY 和n2恰好完全反应一定能生成(m+n)g Z,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因此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b-a)gY2,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A、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因此为氧化物,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二氧化碳和甲烷反应,生成乙酸,由于生成物只有一种,因此为化合反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图片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该反应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A.根据图片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肯定不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生成物是一种,故A错误;
    B.所有的反应都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种数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在反应物中,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在生成物中,二氧化硫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D错误。
    故选B。
    4.C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14+26+3+5=2+x+3+36,x=7,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小,甲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减小,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的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x的值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后,丙的质量不变,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2):(26-7)=12:19,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乙是反应物,丁是生成物,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丁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C
    【详解】A、装置中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图中右边的小桶下沉,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选项符合题意;
    D、图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6.C
    【分析】由模型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
    【详解】A、反应物均为单质,不能用该示意图表示,故A不正确;
    B、反应物均为单质,不能用该示意图表示,故B不正确;
    C、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C正确;
    D、反应物均为单质,不能用该示意图表示,故D不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由图可知,一种反应物的分子中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另一种反应物的分子中只含有一种原子,属于单质,即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出现了四种分子,即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错误;
    D、由图可知,该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该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
    故选B。
    8.(1)KOH
    (2)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或者每次呼吸消耗氧气的质量等
    (3)解:设得到96克氧气需要参加反应的超氧化钾的质量为x

    =
    x=284克
    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质量=284克÷80%=355克
    答:需要含超氧化钾80%的制氧剂质量为355克。
    【详解】(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出现了4个钾原子、10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反应后出现了6个氧原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缺少的4个钾原子、4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存在于4待填中,则待填处的化学式为KOH,故填KOH。
    (2)制氧剂需要与水反应,所以除了查阅人体每分钟呼吸次数外,还需了解那些与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或者每次呼吸消耗氧气的质量等,故填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或者每次呼吸消耗氧气的质量等。
    (3)见答案。
    9.(1)1.64g
    (2)氯酸钾已完全分解
    (3)解:设5克样品中含有氯酸钾的质量为x
    由图甲可知,氯酸钾完全分解生成的氧气质量m=5克+1.6克-4.68克=1.92克
    x=4.9克
    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为98%
    (4)
    【详解】(1)根据图甲可知,t1时刻生成氧气的质量为:5g+1.6g-4.96g=1.64g;
    (2)t3~t4时段剩余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氯酸钾已完全分解;
    (3)见答案;
    (4)在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它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故固体中二氧化锰质量在t1~t3时段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0. 2H2O22H2O+O2↑ 锥形瓶内气压增长速度 Fe2O3 瓶塞跳出
    【详解】(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22H2O+O2↑。
    (2)由图可知,上述实验可通过比较锥形瓶内气压增长速度,判断3种催化剂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的强弱,故填锥形瓶内气压增长速度;
    根据图乙信息可知,前50s内,3种催化剂中,加入氧化铁的瓶内气压增幅最小,则 Fe2O3 对分解H2O2的催化作用最弱,故填Fe2O3。
    (3)a组在60s左右时压强突然恢复至常压,最可能的原因是瓶内气压过大导致瓶塞跳出,故填瓶塞跳出。
    11. efgh 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 ① BC
    【详解】(1)该实验的步骤为: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药品,并测得反应装置、滤毒器与物质总质量为m1,再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好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组装好收集装置,再加热试管,收集气体,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最后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增加量为V,反应装置、滤毒器与剩余物质总质量为m2,即正确操作顺序为bcdaefgh,故填efgh。
    (2)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能够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使测得的结果更准确,故填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
    由图可知,旋钮①能够调节试管的高度,旋钮②能够调节试管的倾斜度,旋钮③能够调节加持试管的松紧度,即调节试管的高度应调节图乙中旋钮①,故填①。
    (3)A、试管中氧化汞没有完全分解,装置中的物质没有与装置外的物质交流,不影响实验结果,选项正确;
    B、导管口连续且均匀冒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收集到的其他是纯净的氧气,但收集的氧气的量偏少,结果不准确,选项错误;
    C、未调节量筒内外液面相平就读数,装置内外的压强不相等,测得的气体的体积不准确,实验结果错误,选项错误,故填BC。
    12. 将气球中的大理石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并振荡 有气泡产生 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充满气球,导致向上的浮力增大 A
    【详解】(1)步骤②中使稀盐酸和大理石粉末充分接触,其操作是将气球中的大理石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并振荡,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因此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2)在步骤③中发现天平不平衡,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充满气球,导致向上的浮力增大;
    (3)A、使用气球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物从密封系统中逸出,和缓冲气压的作用,故A说法正确;
    B、若大理石粉末质量不足,只是影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由于该系统为密闭系统,所以不会影响物质的总质量,因此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B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C说法错误;
    故选A。
    13. C 3Cl2 Fe2O3
    CaCO3
    【详解】(1)①木炭的符号为C;
    ②氯气分子由2个氯原子构成,写作Cl2,在前面写数字3表示分子个数,即3Cl2;
    ③氧化铁,又名三氧化二铁,它的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写作:Fe2O3;
    ④硝酸根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写作,在前面写n表示硝酸根的个数,即。
    (2)根据化学方程式 2X+2SO2+O2=2CaSO4+2CO2得到:2X+2S+6O=2Ca+2S+12O+2C,解得:2X=2Ca+6O+2C,即X=Ca+3O+C,那么化学式为CaCO3。
    14. +4 CO
    【详解】(1)在 SiO2 中,O的化合价为-2,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x+(-2)×2=0,解得:x=+4。
    (2)根据方程式 2C+SiO22X+Si 得到: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1个硅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硅原子,根据化学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2X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CO。
    15. 3 +5
    【详解】(1)根据方程式可知,在反应物中有6个钾原子、6个碘原子、12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和15个氧原子,而生成物中除水外,有6个钾原子、6个碘原子、12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12个氧原子比较可知,还少24-18=6个氢原子、15-12=3个氧原子,而1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则?为。
    (2)在化学式KIO3中,K的化合价为+1,O的化合价为-2,设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得到:(+1)+x+(-2)×3=0,解得:x=+5。
    16. c 2CO+O22CO2 化合
    【详解】(1)由图可知,微粒a是核外电子,微粒b是原子核中不带电的中子,微粒c是原子核中到正电荷的质子,由元素的概念可知,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故填c。
    (2)由图可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CO+O22CO2;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
    17.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 分子构成不同 否
    【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则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改变,故填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
    (2)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一氧化碳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3)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00%=1.2g,3.6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3.6g××100%=0.4g,1.2g+0.4g=1.6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气体中不含氧元素,故填否。
    18. +4 H2 AB
    【详解】(1)二氧化钛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钛(Ti)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2)根据题意“在二氧化钛(TiO2)催化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水和甲醇(CH3OH)”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图中“”所表示的物质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3)A、该技术拓宽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有效途径,为人工合成其他有机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该说法支持该观点,符合题意;
    B、通过该技术在常温下就可吸收二氧化碳,既能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的加剧,又能节约能源,说法支持该观点,符合题意;
    C、若要通过该技术获得高纯度甲醇,需通过蒸馏方式将产物中的甲醇与水分离,操作过程较为复杂,该说法不能说明“液体阳光”技术优势明显,不支持该观点;
    D、使用该技术需要在添加催化剂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反应条件过于苛刻,技术要求太高,该说法不能说明“液体阳光”技术优势明显,不支持该观点。
    故选:AB。
    19. AC C2H4O2+H2O2= C2H4O3+H2O
    【详解】(1)A、由化学式可知,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三种原子,选项正确;
    B、分子由原子构成,由化学式可知,一个过氧乙酸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4):(16×3)=6:1:12,即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
    D 、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4):(16×3)=6:1:12,选项错误,故填AC。
    (2)醋酸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过氧乙酸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2H4O2+H2O2= C2H4O3+H2O。
    20. 都含有氧元素 H2O B
    【详解】(1)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碳酸银都能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是都含有氧元素;
    (2)根据化学方程式2MnO2+2H2SO4(浓)2MnSO4+2X+O2↑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锰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氧原子是12个,反应后应该是12个,其中2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未知物质中,反应前后硫原子都是2个,其中物质X化学式为H2O;
    (3)A、硫在氧气里燃烧生成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气体,燃烧后逸出,质量减轻;
    B、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生成固体四氧化三铁,质量增加;
    课本实验不能用“燃素说”解释的是B。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基础练---3.3 化学方程式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基础练---3.3 化学方程式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共6页。

    期末复习专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常考易错专项《化学方程式》:

    这是一份期末复习专题: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常考易错专项《化学方程式》,共9页。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题5化学方程式: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专题练习题5化学方程式,文件包含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7奇偶性课件ppt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奇偶性》教案docxdocx、核心素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27奇偶性导学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