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成都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成都三诊)
展开成都市2021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途经川、青、甘三省,随后切开重重大山,蓄力北上。紧接着,从晋陕 大峡谷奔涌而出,于河洛一带不断建造冲积平原,这里便是中原。最后,黄河携带着来自黄土 高原的肥沃泥沙倾泻而下,成就了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这就是黄河,她与黄土高原一起 “带来”了中华民族最初的家园。
有了大河,并不一定能产生人类及文明。黄河,在当时就为人类起源做足了准备。首先, 黄河本身就是“养料”。黄河上游兰州以上的河段被看作黄河的产水区。这一河段主要流经青 藏高原。这里气温低,蒸发弱,因此降水大多转变成河流径流,黄河便在此段汇聚了大量的水。 而黄河中下游的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都是用水区,虽然河南、山东的部分支流也给黄河带来了 一些水量,但都是“杯水车薪”,他们每年的用水量远超产水量。在缺水的北方,黄河如母亲一 般“滋养”了大部分的沿线省份。另一个绝佳的条件便是黄河流域的气候。黄河流经的大部分 地区处在北温带,古代气候又比现在温暖,加之黄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这是全年气 温最高、光照最强、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多雨与热季有利于作物生长。此外,黄河下游冲积 平原的土壤肥沃、疏松,在这种土壤里,即使是木、石等原始的工具,也能发挥出媲美青铜甚至 铁农具的耕作水平。
当黄河与气候、黄土搭好了舞台,人类作为主角开始登场,接下来他们便会上演序幕;耕种 劳作。这是黄河流域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 农业起源。距今七八千年,黄河流域主要孕育 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而南方则依托长江出现了稻作的萌芽。稻作对水需求量大,古人控 水能力不如现在,因此过去长江流域稻作生产不稳定。与稻作不同,早作对水需求不大,适合 黄河流域。此外旱作的流程技术更为简单,不需精耕细作。当时,黄河流域的先祖们还发明了 许多适应旱作的工具,有石铲等生产工具、石磨盘等脱粒工具,可见当时原始的粮食生产加工
已经出现。到了距今四五千年的铜石并用时代,黄河流域农业发展趋近成熟,不少地方还出现
语文“三诊”考试题 第1页(共8页)
了大型磨光石斧等磨制石器。
黄河流域农业的发达为文明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文明的雏形得以诞生。山西的陶寺 遗址就是证明。陶寺遗址的骨耜上发现刻有文字符号,这是迄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汉字。此外, 陶寺遗址已经有了“都城”的雏形,这里的整体布局分不同功能区,如宫殿区、祭祀区、普通居民 区等,意味着当时这里已出现了阶级分化。至此,黄河流域即将开启新的篇章——文明时代。
在新石器时期,黄河文明并非一枝独秀,长江流域有良渚文化,辽河流域有红山文化…… 可谓“满天星斗”。直到夏商周之后,黄河文明才凸显出来,成为“众星捧月”般的主体文明。可
以说,从夏商周到唐宋,黄河流域一直都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而黄河文明会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之一,与洪水有很大关系。 一方面,4000多年前尧舜 时期世界性的大洪水,导致氏族部落大迁徙,纷纷向黄河中游的高原山丘一带迁移,最终缔造 了黄河中游文明的中心区。另一方面,洪水治理是大工程,需多人团结协作,更需强有力的组 织来协调,在此过程中,逐步产生了凌驾于一般氏族部落的权力机构,可以说,治水对夏朝的建 立甚至是黄河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夏朝建立后,都城曾多次迁移,但都集中在今河南、山西中南部的黄河流域。随后,商取代 夏,周取代商,但商周的都城都集中在黄河流域。三朝建都于此,文明代代相裂。三代文化以 “礼制”为主脉,“夏礼”“般礼”“周礼”一脉相承,“礼制”文化成为黄河文明的核心,也成为中华 文明的主流之一。
(摘编自《黄河,为什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材料二:
黄河流经世界上最大、最厚的黄土高原,以及黄土冲积形成的大平原。在文明早期,的确 有它的优势,但随着气候变迁,其缺点也逐渐显现。黄河流域气候整体变干变冷,降水多在夏 秋之际,且集中于中游,加之中游植被破坏严重,土地大片沙化,大而集中的降水冲刷着疏松的 黄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中游流速快,泥沙不易淤积;而下游流速慢,所以每年约几亿 吨泥沙堆积于此。天长日久,河床不断抬高,逐渐形成“悬河”——河床要比两边的土地都高, 随着河床逐渐淤高,河堤也得不断加高。在河南开封,黄河高出南岸八到十米,而三五层楼高 的水都靠堤坝拦着。堤坝稍有损坏,后果就不堪设想。历史上黄河的决口几乎每年发生, 一些 人祸又加剧了这一灾害。黄河,似乎真的像母亲一样,逐渐走向“衰老”。
那么,黄河的未来如何?黄河文明是否从此衰落呢?从过去的七十年看,黄河已进入了复 兴阶段。首先,七十多年来,黄河保持了安流,没有再出现大的决口。其次是水土保持,特别是 改革开放以后,黄河流域中游的水土保持获得了成功。此外,还有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从上 游开始修建了几十座大坝和水利工程,大多是发电、灌溉、防洪、防凌的综合利用,促使黄河流 城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自然环境也得到保护。随着黄河综合治理不断加强,黄河文明复 兴便有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期待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再度充满活力,并永葆青春。
(摘编自《黄河与中华文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从青藏高原出发, 一路奔涌穿越重重大山、峡谷,最终形成沃野千里的华北大平原。 B.黄河流域有产水区和用水区之分,区别二者的主要标准在于当地是否有支流提供水源。 C.陶寺遗址出现的文字符号和分不同功能区的“都城”雏形,证明此处诞生了文明的雏形。
D.黄河下游形成“悬河”,与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土地沙化、下游流速缓慢等原因有关。
语文“三诊”考试题 第2页(共8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河流经区域的自然条件,对于该地区的降水能否转化为黄河水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B. 由于黄河流域的居民有着更强的控水能力,所以黄河流域的农业曾比长江流域更发达。 C.过去七十年来对黄河进行开发和利用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可以兼顾的。
D. 考察黄河流域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河流的兴衰是自然与人类共同作用的结果。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六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禹治理黄河水患,“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最后“方五千
里”都得到安抚并来朝进贡。
B《汉书·沟油志》记载,“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历史上黄河一直被
誉为“百川之首”“四渎之宗”。
·C.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黄河水系已具备了一定规模的水运能力,水运不仅加强了地区
·联系,还促进了经济文化发展。
D. 唐宋时期,黄河流域的长安、汴梁作为当时全球范围内最发达的都市,其形成的城市文
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请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将表格信息补充完整。(4分)
5. 人类活动在黄河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请综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归 来
王祥夫
今年的杏花开过后,忽然又下了一场雪,雪下得很大,但化得也很快,才半天,地上的雪就 全没了,村里村外,到处是一片泥泞,又起了雾,远远近近一片模糊。吴姿婆家的人是该回来的 都从外边勿匆忙忙赶回来了,谁让地那么滑,吴婆婆滑了一跤就去了。吴婆婆的小儿子,也终 于带着他在外边娶的媳妇赶回来了,都已经三年了,婆婆的小儿子三小总说是等过年的时侯一 定回来把媳妇带给婆婆看,但他总是忙。现在三小带着媳妇和已经三岁了的孩子从外边赶回 来了。三小是连走带跑,几步就抢进了院子。屋里忙事的人猛地听到有人从外边闯了进来喊 了一声“妈—— ”,接着就是“鸣 ”的一声,是三小?屋里的人马上都白花花地跑了出来,可 不就是三小。还有三小的媳妇,瘦瘦的,而且黑,抱着儿子,跟在三小后边。三个人齐齐跪下, 院里又马上腾起一片哭声。这时婆婆的大儿子出现了,把小弟从地上拉起来。这么一拉,三小 就又大哭了起来,顿着脚。大哥又拉三小,要三小进屋,却忍不住“呀”了一声。三小回转身来, 用另一只手紧紧攀住了他哥。大哥脸色一下子就变了:“何呀,三小?”
语文' 考试题 第3页(共8页)
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为人类及文明起源所做的准备
自然条件
特 点
作 用
水量
水量充沛
①
气候
②
有利于作物生长
土壤
肥沃、疏松
易于耕种
堂屋里的晚饭已经摆上了,①大灯泡白刺刺地悬在头上。先是三小站起来,把放在自己面 前的那碗炖肉用一只手端起来放在大哥的跟前,紧接着是大哥亦站起来,把那碗肉又端起来往 弟弟三小这边放过去。然后一家人才开始动筷子吃饭。哑子二哥只盯着三小看,忽然“呀呀 呀”地叫起来,被大哥用手势打住。但哑子二哥还是用手指着自己的胳膊“呀呀呀”地喊,大哥 又把他喊住,用手势告诉他别喊,“吃饭!”太哥说究这话就不知再说什么,族子在盘黑夹了一 下,却什么也没央,收回来。
“去,看看香完了没有?”大哥对大嫂说。
三小已经站起身, 一迈腿,跨过凳子,抢先出去。
大哥忽然放低了声音,趁三小出去,他想问问三小胳膊的事。
三小的媳妇忽然低了头。三小媳妇说那个厂是做胶鞋的,刚刚开起,三小出事后给了八千 块钱。三小媳妇又停停,说:“三小他咋能回来?咋也不能回来。”三小媳妇的声音很低,停片 刻,又说:“那老板人其实挺好的,他也没办法,他也没钱。”三小现在还在那厂里,给人家看门, 还养了一只羊,是奶羊,给孩子挤奶吃。又说,还在房后开了一小片地,种莱,给自己吃。不知 谁轻轻“唉”了一声,②白刺刺的灯下, 一张张脸都很白很紧。大哥把自己筷子伸过去,有些抖, 他夹莱,夹准了,筷子没收回来,却送到三小媳妇的碗里。大嫂也跟着夹莱了,央一块肉,也没 收回来,也送在三小媳妇的碗里,又夹一筷子,想想,放在三小的碗里,然后放下筷子出去了; “三小,三小,进来吃饭。”大嫂的声音从外边传了进来,声音只是颤,只隔片刻,大嫂的声音忽然 变成了哭声——地进这屋的时候,三小才三岁。有时候下地,地后边背着三小,前边抱着自己 的儿子。
按这地方的规矩,妯姐齐了,要看看箱里留下没留下值钱东西,当着全家,把东西都收拾 过,谁也没有闲话。大嫂领着二嫂和三小的媳妇把吴婆婆的屋子收拾了一遍,把箱子开了。箱 子里塞得满满的,小孩子的衣服,大哥穿过二哥再穿、三小又穿的旧衣服。再有,旧鞋子,他们 父亲的旧鞋子,家做的,穿旧的,而又洗干净的。再一个金子,里边都是线,红线绿线黑线蓝线, 一轴一轴, 一团一团,还有针,插在线团上。再翻,居然还有鞋样子,有大哥的,也有二哥的,还 有三小的。大嫂眼红了,想哭一声,却突然叫了起来, 一个包,被翻了出来,用吴婆婆的旧头巾 包着,这个头巾包被打开了,妯姐三个同时都“呀”了一声。因为收拾吴婆婆的箱底,③屋里的 灯换过了,白刺刺的,角角落落都亮。屋里的人你看我,我看你, 一万五千八百块的钱在这里。 大嫂先哭出来。想起吴婆婆常年就饭的那碟子盐豆,吴婆婆只说是吃斋,是从不吃肉,但儿子 孙子们碗里的剩饭,即使是荤莱,吴婆婆也会打扫得干干净净。
办完吴婆婆的事,院子门口那株香椿树上的叶子都张开了,那只鸟的寓也有样子了。三小 说什么都要走,也终于带着他的媳妇和儿子走了,三小和媳妇惦着那边的羊和莱地。家里人虽 不愿三小走,但心里也好受了一些。吴婆婆留下的那些钱,大哥一家同意,二哥一家也同意,全 都给了三小。这天中午,哑子二哥突然在家里“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叫了起来,连带着他那个 哑子媳妇也在叫。隔壁大哥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忙地过来。哑子二哥手里拿着那个包儿, 是吴婆婆的那个头巾包,大哥记起了那天晚上三小说的那句话:“可怜我二哥是个哑子,老来老 去比我都可怜。”
“放好放好!”大哥打着手势,“放在谁也看不到的地方。”
然后,大哥去打香椿了。大嫂什么也没说,把大哥打下来的香椿, 一小捆一小捆扎好。他 们合计好了,明天要进趟城,再买些莱籽。
(选自《新中国文学经典丛书·1949-2019》,有删改)
语文 考试题 第4页(共8页)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描写了雪后“一片泥泞”“一片模糊”的景象,营造了阴冷的氛围,与小说中 人物此刻回家的心情相契合。
B. 大哥拉三小进屋时突变的脸色表明他已发现三小少了只胳膊,这使得吃饭时大哥反复 制止二哥的行为显得合乎情理。
C. 文中画波浪线处表现了大哥因为与三小长时间分离感情淡漠,在突然面对他残疾的现 实后有些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D.小说末尾写大哥打香椿,夫妻合计进城买菜籽,表明他们在经历了老人去世等家庭变 故后,重新回到了生活的常态。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用“大、白、悬”等词凸显出灯光的刺眼,使人感受到时隔三年后家人重聚时涌动 的复杂情感。
B.句子②中“白刺刺”的灯光与众人听完三小媳妇讲述后苍白的脸色相映衬,透露出人物 内心的沉重。
C.句子③中吴婆婆房间里那“白刺刺的”、照得四处都亮的灯,象征着吴婆婆勤劳顾家 的美好品德。
D. 文中“白刺刺的灯”反复出现、渲染气氛,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作用 有相似之处。
8. 小说为什么以“归来”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 有人评价王祥夫的小说“闪现着温暖的光芒”,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文本一:
鲁阳虎欲攻三桓,不克而奔齐,景公礼之。鲍文子谏曰:“不可。阳虎有宠于季氏而欲伐季 孙,贪其富也。今君富于季孙,而齐大于鲁,阳虎所以尽诈也。”景公乃囚阳虎。
或曰:臣主之间,非兄弟之亲也。劫杀之功,制万乘而享大利,则群臣孰非阳虎也?事以微 巧成,以疏拙败。群臣皆有阳虎之心,而君上不知,是微而巧也。阳虎贪于天下,以欲攻上,是 疏而拙也。不使景公加诛于齐之巧臣,而使加诛于拙虎,是鲍文子之说反也。君明而严,则群 臣忠;君懦而暗,则群臣诈。知微之谓明,无赦之谓严。不知齐之巧臣而诛鲁之成乱,不亦妄 乎?
或曰:阳虎为乱于鲁,不成而走,入齐而不诛,是承为乱也。君明则诛,知阳虎之可济乱也, 此见微之情也。君严则阳虎之罪不可失,此无赦之实也。则诛阳虎,所以使群臣忠也。未知齐 之巧臣而废明乱之罚,责于未然而不诛昭昭之罪,此则妄矣。 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 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
(《韩非子·难四》)
文本二:
阳虎奔齐,请师以伐鲁。齐侯将许之。鲍文子谏曰:“鲁未可取也。上下犹和,众庶犹睦,
能事大国,而无天灾,若之何取之?阳虎欲勤齐师也,齐师疲,已于是乎奋其诈谋。鲁免其疾,
语文“三诊”考试题第5页(共8页)
而君又收之,无乃害乎!”齐侯执阳虎,将东之。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 尽借邑人之车,锲其 轴,麻约而归之。载葱灵①,寝于其中而逃。奔晋,适赵氏。
(《左传·定公九年》)
文本三:
阳虎议曰:“主贤明则悉心以事之,不肖则饰奸而试之。”逐于鲁,疑于齐,走而之赵,赵简主 迎而相之。左右曰:“虎善窃人国政,何故相也?”简主曰:“阳虎务取之,我务守之。”遂执术而御
之。阳虎不敢为非以善事简主兴主之强几至于霸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①葱灵:装载衣物的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
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阳虎不敢A 为非国以善C 事口简主回兴主之强国几至C 于且勒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克,是战胜、击败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克敌制胜”中的“克”意思相同。 B.承,接续之意,与《张衡传》中“下有蟾蜍,张口承之”的“承”意思不同。 C.适,是前往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中“适得府君书”的“适”意思相同。
D.相,意为使……为相,其用法与《鸿门宴》中“吾得兄事之”的“兄”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本一中有人认为,齐国内部也有想法与阳虎类似的大臣,其行为隐蔽而巧诈,威胁比 阳虎更大,更应引起重视。
B. 文本一中也有人认为,齐国内部是否存在巧诈之臣尚不明确,而阳虎的罪行明显,齐景 公不应该放任这样的乱臣。
C. 文本二中鲍文子认为,当前齐国君臣一心,百姓和睦,风调雨顺,能侍奉大国,不可听 从阳虎的建议去攻打鲁国。
D. 阳虎被鲁国驱逐,被齐国怀疑,逃至赵国,面对侍臣的疑惑,赵简主自信能对阳虎加以 控制,并使之为自己所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诛鲁之罪乱,以威群臣之有奸心者,鲍文之说,何以为反?(5分)
(2)齐侯执阳虎,将东之。阳虎愿东,乃囚诸西鄙。(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4~15题。
梅花(之二)
陆 游
月地云阶暗断肠,知心谁解赏孤芳。
相逢只怪影亦好,归去始惊身染香。
渡口耐寒窥净绿,桥边凝愁立昏黄。
与卿俱是江南客,剩“欲尊前说故乡。
语文“三诊”考试题 第6页(共8页)
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其一)
杨万里
梅边春意未全回,淡日微风暗里催。
近水数株殊小在, 一梢双朵忽齐开。
生愁落去轻轻折,不怕清寒得得”来。
肠断故园千树雪,大江西处乱云堆。
【注】①剩:更。②得得:频频。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诗颔联以“只怪”写出梅的形态之美,又以“始惊”突出了梅香之幽。 B.陆诗颈联写诗人伫立于桥边,眼见梅花凋落,空余绿枝,愁情油然而生。 C.杨诗先写梅未开时的期盼,再写齐开的惊喜,最后抒发乡愁,脉络清晰。 D. 两首诗都表现了梅花凌寒开放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欣赏和怜惜。
15.两首诗的尾联都借梅花抒发了思乡之情,但写法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在描摹水气弥漫,水天相接的景象后,“ , ”两句,借《诗经》的 典故描写了小船在江面自在飘荡的场景。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两句,以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诗人追索茅草不 得后的无奈心情。
(3)小刚漫步锦江之滨,看到水中月影,不禁想起唐宋诗文中描写此类景象的句子:“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近日有人指出,随着AI 技术的迅猛发展,“程序员”这一职业将不复存在。人们对AI 抢 夺工作的担忧由来已久。在AIGC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概念火热的2023年,AI 抢夺人类工 作俨然不再只是预言,画师、配音、翻译等岗位 A 。只是,制造出AI 的程序员如今也难以 幸免吗?
技术的突破会带来社会的变革,就像当初汽车出现后,绝大部分马车车夫, B 。①目前 AI 技术的研发及运用,②正在助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③在“码农”的领域,④编程神器 Cpilt 早已大幅改进他们的工作效率了。倘若 AI 技术再进一步,只需要几个简单的业务指 令就能生成所有程序,而且自行测试和运行呢?
程序员的工作会受到 AI 技术影响,这是必然的事情。但是,程序员不仅仅只是编写代 码,更是技术的实践者和创新的推动者。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程序员负责需求分析、系统设计、 代码编写、测试调试等多个环节。这种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I 还无法复制和替代。因 此,C ,努力提升自己并积极拥抱 AI 方是正途。
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个字。(6分)
语文“三诊”考试题 第7页(共8页)
18.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 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燕子吱吱叫着飞来了,落在门楣上。主人们善意的笑容使它们欣喜若狂,立即千百次地飞 来飞去,衔泥筑巢——这就是我的燕子季。孩子们成群结队地奔向刚刚返青的草地、树林和山 溪,追逐蝴蝶,捕捞蝌蚪。当小燕子能够飞出巢,和老燕子一起捕捉小飞虫的时候,田垄的蝈蝈 叫了。蝈蝈季宣告开始,孩子们更加放任和自由了。除了在水里打扑通的时间,就是编蝈蝈 笼,捉蝈蝈,喂蝈蝈,赛蝈蝈。当蝈蝈不再振翅欢唱的时候,墙缝里出现了新的、彻夜不倦的歌 手,那就是蟋蜱。蟋蜱季更加热闹。白天,孩子们集中在街角里,竞相展示各自拥有的五虎上 将,蟋蜱的战斗打得登天黑地。 一天下来,有人欢喜有人愁。残兵败将缺了胳膊断了腿,却 ① ,有了自由,再也不会被征召入伍了。夜间,我和孩子们走进坟地。因为大家都认为坟 地里的蟋蟀,十有八九都是猛将。我弯着腰, ② ,侧耳倾听,从它们的音色和音量去发现赵 子龙式的英雄。有时是为了复仇,像燕太子丹一样,苦苦地寻找着“荆轲”;有时是为了保持霸 主地位,招募战略后备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竞相展示各自满意的蟋蟀,蟋蟀之间的战斗非常激烈”,语义
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5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1.语言文字运用I 和Ⅱ中的三处引号,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求助,该怎样描述这张图片的景色”“能表达惊叹的词句有哪些”“新词语这么多,但是我 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委婉地夸赞一个人了”……在这些“求助帖”的背后,不少年轻人正在被词不 达意、语言匮乏困扰,当流行语、表情包等方式不再适用时,“词穷”问题好像就出现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语文“三诊”考试题 第8页(共8页)
成都市2021 级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1. (3分)B(“区别二者的主要标准在于当地是否有支流提供水源”分析有误,从文中看,上游兰 州以上的河段被看作黄河的产水区,中下游的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都是用水区,支流不是区 别依据)
2.(3分)B(文中没有信息表明“黄河流域的居民有着更强的控水能力”,也不能据此说明黄河 流域比长江流域农业更为发达。从材料一第三段看,黄河流域农业发达的原因在于这里主 要孕育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对水需求不大;而由于“稻作对水需求量大,古人控水能力 不如现在,因此过去长江流域稻作生产不稳定”)
3.(3分)A(材料一第六段主要表明洪水导致的迁徙和对洪水的治理对黄河文明的发展起到 重要作用,BCD三个选项与此无关)
4.(4分)①能滋养缺水的用水区;②温暖,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答出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5.(6分)①发展农业,为黄河文明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②治理洪水,建都于黄河流域,促进 黄河文明成为主体文明。③加强对黄河的综合治理,为黄河文明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答出 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4小题,17分)
6.(3分)C(“因为与三小长时间分离感情淡漠”分析有误,此处主要表现出大哥内心震惊、难过 却不知怎样表达的状态)
7.(3分)C(“象征着吴婆婆勤劳顾家的美好品德”分析有误)
8.(5分)①小说情节紧扣“归来”展开:吴婆婆去世,家人“归来”奔丧,因遭遇意外多年未归的 三小也最终回到了家乡。②以“归来”为题使主题更加深刻:长时间未团聚的家人再相聚,亲 情“归来”,彼此感情更加深厚;每个人在经历家庭变故后又重新回到了生活常态,显示出生 命的韧性。(答出第①点2分,第②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9.(6分)①面对不易的生活,母子之间、兄弟之间、妯娌之间相互扶持、相互关爱,温暖而深厚 的亲情让人动容。②面对生活的困境,三小乐观积极,努力改变现状;担心家人因自己的遭 遇而伤心,他三年不归,独自承受,这一份坚韧与担当凸显了人性的美好,令人温暖给人激 励。( 答出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BEF
11.(3分)C(“适得府君书”中的“适”,意为“刚刚、才”,二者意思不同)
12.(3分)C(“当前齐国”理解有误,文中鲍文子指的是鲁国)
13.(5分)(1)现在诛杀鲁国犯罪作乱的大臣,来威慑有奸邪之心的群臣,鲍文子的说法怎么会 是违背(事实)的呢? (“威”“何以”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3分)
语文“三诊”参考答案 第1页(共2页)
(5分)(2)齐侯逮捕了阳虎,将把他送往东边(囚禁)。阳虎(也)希望去东边,于是齐侯将他囚禁在西部边境。(“执”“鄙”翻译正确各1分,大意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3分)B(“净绿”指碧水,“诗人伫立于桥边,眼见梅花凋落,空余绿枝”理解有误)
15.(6分)①陆游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引梅花为同乡知己,想向它倾诉对故乡的思念。②杨万 里诗运用联想,由眼前的早梅想到故乡的梅花盛放,以此寄托故园之思。(答出一点3分,意思相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1)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2)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杖自叹息
(3)示例:浮光跃金 静影沉壁/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 时茫茫江浸月 (答对一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
17.(4分)示例:A. 受到了一定冲击 B. 就失去了工作 C. 程序员不必焦虑 (答出 一 处2分,意思相近即可。超出字数酌情扣分)
18.(6分)序号②修改为:正在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序号④修改为:编程神器 Cpilt 早已大幅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了 (答对一处2分,其中指出序号和恰当修改各1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19.(5分)①原句将“蟋蟀”比作“五虎上将”,形象地表现了蟋蟀的善斗和拥有者的自豪之情, 且与下文“残兵败将”等词句相呼应;②将蟋蟀长时间的激烈打斗形容为“昏天黑地”,语带夸张,更利于表现童趣。(答出第①点3分,答出第②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20.(2分)示例:①因祸得福 ②专心致志 (答出一处1分,符合语境即可)
21.(3分)①“程序员”的引号表示强调;②“码农”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码农”是对程序员的 称谓;③“荆轲”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此处“荆轲”指斗蟋蟀输了之后,用以赢回比赛的蟋 蟀。( 答出一处1分,意思相近即可)
四、写作(60分)
22.(60分)略。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语文“三诊”参考答案 第2页(共2页)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
容
20
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
达
20
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宇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
征
20
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成都市2021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高三下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成都市2021级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诊断性检测高三下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语文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成都市2020级高中毕业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成都市2020级高中毕业班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语文pdf、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成都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成都三诊)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成都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成都三诊)语文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