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广东卷02)(全解全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广东卷02)(全解全析)第1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广东卷02)(全解全析)第2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广东卷02)(全解全析)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4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广东卷02)(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广东卷02)(全解全析),共18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其中1~12小题,每题2分:1~12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金矿杆菌发现于一座金矿地下2.8km充满水的裂沟中,裂沟处没有光线和氧气,水温高达60℃。这种细菌能够从放射性铀中获取能量,其体内的碳元素来自于可溶解性二氧化碳,氮元素来自于周围的岩石物质。下列关于金矿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矿杆菌的细胞壁是该系统的边界
    B.金矿杆菌从岩石吸收的氮可用来合成核糖核酸、ATP等化合物
    C.金矿杆菌是厌氧细菌,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均由无氧呼吸提供
    D.与常温中生活的细菌相比,其DNA中腺嘌呤比例高于鸟嘌呤
    【答案】B
    【分析】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其中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多具有细胞壁结构,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拟核结构,细胞内均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详解】A、金矿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膜是该系统的边界,A错误;
    B、核糖核酸、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金矿杆菌从岩石吸收的氮可用来合成核糖核酸、ATP等化合物,B正确;
    C、金矿杆菌生活环境无氧,应进行无氧呼吸,但由题干这种细菌能够从放射性铀中获取能量,故金矿杆菌所需要能量由无氧呼吸和铀提供,C错误;
    D、金矿杆菌生活在水温高达60℃的环境,与常温中生活的细菌相比,其DNA结构更加稳定,DNA的氢键越多越稳定,G和C配对形成3个氢键,A和T配对只含有2个氢键,因此该生物DNA分子中腺嘌呤比例低于鸟嘌呤,D错误。
    故选B。
    2、如图所示,在小肠腔面,细胞膜上的蛋白S有两个结合位点:一个与Na+结合,另一个与葡萄糖分子结合。当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葡萄糖分子也随之进入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在蛋白S的协助下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B.小肠上皮细胞基膜上Na+—K+泵的功能是催化ATP水解,运输Na+、K+
    C.蛋白S作为载体,既能运输葡萄糖,又能运输Na+,说明载体运输不具有专一性
    D.Na+—K+泵使膜内外Na+浓度趋于一致,以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
    【答案】B
    【分析】物质运输方式:(1)被动运输: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①自由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②协助扩散:顺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参与;不需要消耗能量。(2)主动运输:能逆相对含量梯度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3)胞吞胞吐:物质以囊泡包裹的形式通过细胞膜,从细胞外进或出细胞内的过程。不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蛋白S将Na+顺浓度梯度运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葡萄糖也随之进入细胞,葡萄糖进入细胞所需的能量直接来自Na+浓度差产生的电化学梯度势能,属于主动运输方式,A错误;
    B、据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基膜上Na+-K+泵一方面能完成Na+、K+的运输,一方面催化ATP水解,B正确;
    C、据图分析,小肠细胞膜上的蛋白S作为载体虽然既能顺浓度梯度将Na+转运进入细胞中,也能逆浓度梯度将葡萄糖转运进入,但不能转运其他物质,因此依然能说明载体运输具有专一性,C错误;
    D、Na+-K+泵将细胞内相对浓度较低的Na+运出细胞,使细胞内外Na+浓度差进一步增大,D错误。
    故选B。
    3、人的角膜是覆盖眼睛的透明组织层,主要由角膜干细胞维持。角膜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来取代垂死的细胞,并修复较小的角膜损伤。相关研究显示,短期睡眠不足增加了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速度,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如角膜变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角膜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92条时说明细胞正在进行分化
    B.角膜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短期睡眠不足能减缓角膜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
    D.角膜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
    【答案】D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角膜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92条时说明细胞正在进行分裂,A错误;
    B、角膜干细胞能通过分裂产生角膜上皮细胞,而角膜上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要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应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才表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据题意,短期睡眠不足增加了角膜干细胞的增殖速度,而角膜干细胞的增殖是为了更新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干细胞的增殖速度增加说明角膜上皮细胞衰老的速度加快了: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细胞衰老的速度更是加快,C错误;
    D、角膜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即自然老死,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D。
    4、梨在储存过程中会发生褐变现象,其机理是梨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可在有氧条件下催化细胞中的酚类物质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化为褐色的多聚色素。细胞中的酚类物质可被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去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OD和PPO催化的机理是提高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B.为了抑制POD和PPO的作用,梨应该在无氧环境中储存
    C.将梨置于4℃的冰箱中储存能减缓其褐变过程
    D.PVPP可抑制PPO的活性,从而减缓多聚色素的形成
    【答案】C
    【分析】酶的作用较温和,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减弱,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会被破坏从而失活。
    【详解】A、POD和PPO均为酶,酶催化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化学能,A错误;
    B、梨若置于无氧环境中储存,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梨会烂,B错误;
    C、酶的作用较温和,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减弱,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会被破坏从而失活,将梨置于4℃的冰箱中储存,通过降低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从而能减缓其褐变过程,C正确;
    D、结合题干可知PVPP的作用是去除细胞中的酚类物质而非抑制PPO的活性,D错误。
    故选C。
    5、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过程受到多个水平的调控,包括转录前调控、转录调控、翻译调控等,每一水平的调控都会实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下图表示几种调控的原理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表示转录的过程是②,图2中表示翻译的过程是⑥
    B.图2中Lin—14基因编码的mRNA与miRNA不完全互补配对属于翻译调控
    C.图1中B细胞DNA的选择性重排属于转录调控
    D.与DNA复制相比较,图2中④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形式是A一U
    【答案】C
    【分析】1、图1中,C、J、D、V基因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出不同的受体蛋白,其中②过程代表转录,③过程代表翻译。
    2、图2中④过程是转录,⑤过程是mRNA通过核孔到细胞质基质,⑥过程是翻译,miRNA和mRNA碱基互补配对后会抑制核糖体和mRNA的结合而抑制翻译过程。
    【详解】A、由图可知,图1中②表示转录过程,形成RNA,图2中⑥表示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A正确;
    B、图2中,miRNA与mRNA不完全配对,使mRNA有部分形成双链结构,mRNA形成双链结构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无法和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从而抑制了翻译过程,该过程调控了翻译的过程,属于翻译调控,B正确;
    C、图1中B细胞DNA的选择性重排属于转录前调控,C错误;
    D、DNA复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T、T-A、G-C、C-G,④为转录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有A-U、T-A、G-C、C-G,因此,与DNA复制相比较,④过程(转录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形式是A—U,D正确。
    故选C。
    6、黔金丝猴的基因组约70%来自川金丝猴,30%来自另一种古金丝猴。科学家据此推测黔金丝猴最初是由川金丝猴和另一种古金丝猴杂交而来,杂交金丝猴在选择配偶时,优先选择跟自己毛发颜色一样的个体。这种选择上的偏好,使杂交金丝猴与其他金丝猴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一个的新物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组等分子水平上的证据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黔金丝猴的形成是长期地理隔离的结果
    C.黔金丝猴这一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与其他金丝猴产生生殖隔离
    D.黔金丝猴这一新物种形成过程中毛色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A错误;
    B、杂交金丝猴在选择配偶时,优先选择跟自己毛发颜色一样的个体。这种选择上的偏好,使杂交金丝猴与其他金丝猴差异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一个的新物种,因此不是长期地理隔离的结果,B错误;
    C、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与其他生物形成生殖隔离,C正确;
    D、黔金丝猴形成过程中毛色与其他金丝猴有了差异,说明毛色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7、腺泡细胞是胰腺中最丰富的细胞类型,属于胰腺的外分泌部。研究人员在相关因子诱导下实现了成年小鼠腺泡细胞体内转分化为胰岛B细胞,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但转分化成功率较低,深入研究发现未能成功转化的细胞中Dn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腺泡细胞分泌的促胰液素通过导管流到消化腔中
    B.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C.转分化过程体现了细胞分化和细胞的全能性
    D.推测敲除Dn基因,可提升胰岛B细胞的再生比例
    【答案】D
    【分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详解】A、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腺泡细胞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到消化腔中,A错误;
    B、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错误;
    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转分化只体现了细胞分化,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未能成功转化的细胞中Dn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即Dn基因阻碍了胰岛B细胞的再生,推测敲除Dn基因,可提高转分化成功率,D正确。
    故选D。
    8、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以5cm/d的速度沿周围神经系统上行到中枢神经系统(如脑干、小脑)。狂犬病病毒大量复制后,沿神经下行扩散到唾液腺。人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需注射狂犬病疫苗或狂犬病病毒抗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狂犬病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增殖,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来自血浆
    B.被狂犬病动物咬伤时,伤口在头部的危险性大于伤口在脚部
    C.伤口较深时,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病毒抗体可阻止部分病毒侵染
    D.多次注射狂犬病疫苗可增加人体内记忆细胞数量和相应抗体浓度
    【答案】A
    【分析】疫苗属于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消灭人体内的抗原,由于注射疫苗后产生特异性免疫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注射狂犬疫苗的同时,伤口处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血清中含有抗体,直接消灭一部分狂犬病毒。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据题意可知,狂犬病毒可在神经细胞内增殖, 但唾液属于与外界相同的环境,而血浆属于内环境,唾液中的狂犬病病毒并非来自血浆,A错误;
    B、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以5cm/d的速度沿周围神经系统上行到中枢神经系统,由于头部距离周围神经系统更近,故被狂犬病动物咬伤时,伤口在头部的危险性大于伤口在脚部,B正确;
    C、由于注射疫苗后产生特异性免疫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故伤口较深时,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病毒抗体可阻止部分病毒侵染,C正确;
    D、疫苗相当于抗原,多次注射疫苗可以刺激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过程,从而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数量,并提高相应抗体浓度,D正确。
    故选A。
    9、有一片长着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对两个树种的存有量(指调查范围中某树种的个体数)逐年进行统计,其中C值=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马尾松和山毛榉的种群密度,关键是随机取样
    B.山毛榉与马尾松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马尾松处于优势
    C.b~d年份两树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没有发生变化
    D.调查期间,群落所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A
    【分析】马尾松和山毛榉都属于植物,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二者争夺空间、阳光等资源,属于种间竞争关系。
    【详解】A、用样方法调查马尾松和山毛榉的种群密度,注意做到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A正确;
    B、马尾松和山毛榉属于种间竞争关系,根据图中结果不能判断马尾松处于优势,处于数量优势的是山毛榉,B错误;
    C、C值=马尾松存有量/山毛榉存有量,b~d年份C值不变,不能说明两树种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
    D、调查期间,群落所发生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A。
    10、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指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人为的将低污染水投配到由填料与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中,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的协同作用使水质得以净化的处理技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局,有助于维持自生能力
    B.增加植物种类并错开其生态位,能有效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C.填料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物质循环的快慢
    D.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B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直接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等;间接价值,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潜在价值,指还没发现的对人类或生态系统有何种作用。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详解】A、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局,有助于维持自生能力,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A正确;
    B、增加植物种类并错开其生态位,能有效提高利用空间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
    C、填料中的微生物作为分解者能将污染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因而其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物质循环的快慢,C正确;
    D、人工湿地可以净化污水改善水质,改善了生态环境,因而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故选B。
    11、小曲白酒以大米、大麦、小麦等为原料,以小曲为发酵剂酿造而成。小曲中所含的微生物主要有好氧微生物霉菌、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酵母菌,还有乳酸菌、醋酸菌等细菌。酿酒的原理主要是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传统酿造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关于小曲白酒的酿造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发酵坛密封不严可能会导致酒变酸
    B.蒸熟的原料立即加入糟醅后密封可高效进行酒精发酵
    C.糖化主要是利用霉菌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酿造白酒的过程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过程
    【答案】B
    【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30℃;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详解】A、酿造过程中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若密封不严,会导致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醋酸而使酒变酸,A正确;
    B、蒸熟并摊晾的原料需要冷却后才可加入糟醅,不能马上密封,需要提供氧气先让糟醅中的好氧型霉菌将原料中的淀粉糖化,以及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B错误;
    C、糖化过程主要是利用霉菌分泌的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C正确;
    D、酿造白酒的过程也是酵母菌等微生物利用粮食中的物质进行生长繁殖的过程,D正确。
    故选B。
    12、以下是生物学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1、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
    2、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详解】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时,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应先混合再使用,A错误;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应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B错误;
    C、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应将表皮细胞先置于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失水,再置于清水观察吸水,C错误;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让培养液自行渗入,D正确。
    故选D。
    13、棕色脂肪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氧化脂肪来产热、供能,维持体温平衡。已知棕色脂肪细胞的线粒体中可合成血红素(非蛋白质),通过黄体酮受体膜组分2(PGRMC2)运输至细胞核。研究人员发现,脂肪组织特异性PGRMC2敲除小鼠(PATKO)与对照组相比低温耐受性降低,适应性产热能力出现明显缺陷。检测PATKO棕色脂肪细胞中转录因子的稳定性,发现转录因子Rev-Erba的表达水平上调,进而影响了线粒体的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红素的合成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B.棕色脂肪细胞氧化脂肪产热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C.PATKO的变化说明血红素可能抑制Rev-Erba的合成或活性
    D.敲除PGRMC2基因后小鼠脂肪消耗增加,可用于研究肥胖的形成机制
    【答案】D
    【分析】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2.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蛋白质结构进而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详解】A、血红素非蛋白质,基因通过影响血红素的合成影响线粒体的功能,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A正确;
    B、细胞溶胶和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故是棕色脂肪细胞氧化脂肪产热的主要结构,B正确;
    C、PATKO中血红素进入细胞核的量减少,而Rev-Erba的表达水平上调,说明血红素可能抑制转录因子Rev-Erba的合成或活性,C正确;
    D、敲除PGRMC2基因后小鼠适应性产热能力下降,说明脂肪消耗减少,D错误。
    故选D。
    14、2022年10月,我国科学家在小鼠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上首次实现4号和5号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新连接,培育得到ch14+5单倍体小鼠。用野生型小鼠与ch14+5单倍体小鼠为材料可得到chl4+5二倍体纯合子小鼠,但是成功的机率相对于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后代低很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hl4+5单倍体小鼠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未知隐性基因所控制的表型
    B.培育ch14+5单倍体小鼠过程涉及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C.融合染色体无法与正常染色体联会降低ch14+5二倍体纯合子小鼠出现机率
    D.ch14+5单倍体小鼠可用于研究染色体融合导致的不孕不育等疾病
    【答案】C
    【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单倍体小鼠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只要有一个基因就能表现出特定的性状,因此单倍体小鼠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未知隐性基因所控制的表型,A正确;
    B、培育ch14+5单倍体小鼠过程涉及4号和5号染色体的断裂和重新连接,这个过程既有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
    C、单倍体ch14+5融合小鼠由于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融合染色体不会与正常染色体联会,因此降低ch14+5二倍体纯合子小鼠机率的原因不会是融合染色体与正常染色体联会降低,C错误;
    D、ch14+5单倍体小鼠由于四号和五号染色体发生了融合,与正常小鼠对比,观察ch14+5单倍体小鼠与正常鼠的一些性状差异,可用于研究染色体融合导致的不孕不育等疾病,D正确。
    故选C。
    15、研究发现,盐胁迫可通过诱导细胞分裂素信号道路中一个重要的响应因子ARR1/10/12的降解,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并进一步适应盐胁迫。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26S蛋白酶体与溶酶体均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
    B.盐胁迫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是协同的
    C.MPK3/6突变体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将大大低于野生型
    D.植物激素和环境形成的复杂网络共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
    【答案】B
    【分析】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基因、环境等多方面调控;盐胁迫可通过诱导ARR1/10/12的降解,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并进一步适应盐胁迫。
    【详解】A、盐胁迫可通过诱导ARR1/10/12的降解,使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并进一步适应盐胁迫,26S蛋白酶体能降解ARR1/10/12,溶酶体可降解机体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是消化车间,所以26S蛋白酶体与溶酶体均具有维持细胞内稳态的作用,A正确;
    B、盐胁迫能阻断细胞分裂素信号通路,使其不能发挥作用,盐胁迫和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作用是拮抗的,B错误;
    C、MP3/6突变体不能完成细胞分裂素信号阻断通路,对盐胁迫的耐受能力将大大低于野生型,B正确;
    D、植物生命活动受植物激素、基因、环境等多方面调控,图示说明植物激素和环境形成的复杂网络共同调控植物生命活动,D正确;
    故选B。
    16、为解决杂交瘤细胞在传代培养中出现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丢失问题,研究者将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用EBV(一种病毒颗粒)感染,获得“染色体核型稳定”的EBV转化细胞。EBV转化细胞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Oua敏感。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存活,但对Oua不敏感。下图表示操作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B淋巴细胞可从多次间歇注射某种抗原的动物脾脏中获得
    B.HAT培养基和Oua筛选去除的是未融合的EBV转化细胞
    C.杂交瘤细胞染色体丢失可能会导致抗体的产生能力下降
    D.图中获得的杂交瘤细胞需经抗体检测筛选后才可用于生产
    【答案】B
    【分析】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对小动物注射抗原,从该动物的脾脏中获取效应B细胞,将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出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杂交瘤细胞(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最后获取单克隆抗体。
    2、两次筛选: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详解】A、对动物进行间歇注射抗原处理,以刺激动物机体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可分布于淋巴结和脾脏等处,故B淋巴细胞可从多次间歇注射某种抗原的动物脾脏中获得,A正确;
    B、据题意“EBV转化细胞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但对Oua敏感;骨髓瘤细胞在HAT培养基中不能存活,但对Oua不敏感”可知,HAT培养基去除的是未与EBV转化细胞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和自身融合的骨髓瘤细胞,Oua筛选去除的是未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EBV转化细胞和自身融合的EBV转化细胞,B错误;
    C、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杂交瘤细胞若丢失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可能会导致抗体产生能力下降,C正确;
    D、图示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筛选,用专一抗体检测呈现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直接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 共 60 分。
    17、为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物质M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无土栽培技术,用营养液代替土壤进行了5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注: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开放程度;表中M前的数字代表浓度,单位省略
    (1)叶绿素a+b和气孔导度是该实验的 变量。光合作用过程中产生NADPH的场所是 ,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NADH的场所是 。
    (2)第①组与第③④⑤组不能构成对照实验,理由是 。
    (3)实验测试过程中,若要测量各组植株的总光合速率,每一组实验都要加设一组条件为 的对照实验。
    (4)该实验结果表明物质M在盐胁迫中的作用可能是 。为了获得物质M的最适宜浓度,应如何处理? 。
    【答案】(1) 因 类囊体薄膜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3)黑暗条件下
    (4) 一定浓度的物质M可缓解盐胁迫对植物体内叶绿素合成的抑制,提高光合色素含量,使气孔导度增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在100M~300M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设置若干组进行实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
    【分析】1、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碳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
    2、光反应产物NADPH是碳反应中CO2的还原剂,NADPH和ATP为碳反应的进行提供了能量,碳反应产生的ADP、Pi、NADP+为光反应形成ATP和NADPH提供了原料。
    【详解】(1)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Cl和M的有无、物质M的浓度,叶绿素(a+b)含量和气孔导度是该实验的因变量;在光合作用中,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参与C3的还原;在有氧呼吸过程中,NAD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气结合生成水而被消耗。
    (2)第①组无NaCl和M处理,而第③④⑤组均有物质NaCl和M处理,存在多个自变量,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第①组与第③④⑤组不能构成对照实验。
    (3)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实验测试过程中,若要测量各组植株的总光合速率,还需要测量呼吸速率,表中各组均有光照,对应的一组应进行遮光处理,即测量净光合速率的一组需要光照,测量呼吸速率的一组不需要光照。
    (4)①②对比可知,盐胁迫使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下降,而②与③④⑤对比可知,加了物质M后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所升高,该实验结果表明物质M在盐胁迫中的作用可能是一定浓度的物质M可缓解盐胁迫对植物体内叶绿素合成的抑制,提高光合色素含量,使气孔导度增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由③④⑤的结果可知,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和净光合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故为了获得物质M的最适宜浓度,应该在100M~300M范围内缩小浓度梯度,设置若干组进行实验,其他实验条件不变。
    18、明嘉靖《新宁县志》记载“川岛海域盛产蚝(学名牡蛎)”。野生牡蛎在海洋中固着于硬底基质上生长繁殖,吸引众多海洋生物群聚而生,长期积累形成独特的牡蛎礁生境。牡蛎礁通过积聚沉积物、有机碎屑被不同生物摄食或分解等多种方式,实现净化水体的作用。为研究牡蛎礁对海洋生物及环境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在牡蛎生长的部分海域中人工建构了牡蛎礁区,部分数据见表。
    注:当H值越大,表示种类越多。
    回答下列问题:
    (1)据表分析,牡蛎礁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同时也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在人工构建牡蛎礁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选取合适的牡蛎品种及温度、盐度等适宜的环境,以达提升水质效果;礁体构造出复杂的三维生境,为其它动物提供栖息、觅食等场所;适当增加硬底基质有利于贝类生长,以提高捕捞量等。以上措施所运用的生态工程原理包括 。据表数据可知,构建牡蛎礁更有利于底栖动物生长,其原因可能是
    (3)近100年,受过度采捕、环境污染、海岸带开发等因素影响,全球85%的牡蛎礁已退化或消失。近年,我国逐步开启牡蛎礁修复试点项目。开展牡蛎礁修复前,需开展可行性调研,请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角度设计一项调研的问题:
    【答案】(1) 物种 间接和直接
    (2) 自生、整体 有礁区更利于积聚沉积物,使有机质含量更丰富,更适合底栖动物的生长
    (3)①环境中导致牡蛎礁退化的因素是什么?是否已经得到控制? ②当地环境是否适宜牡蛎生长(如盐度、温度、溶解氧)? ③当地牡蛎礁历史和现在分布情况?是否有其他栖息地? ④拟修复区域是否存在牡蛎的病害或天敌?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1)据表分析,牡蛎礁区域的多样性指数增加,说明牡蛎礁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中物种多样性;牡蛎礁通过积聚沉积物、有机碎屑被不同生物摄食或分解等多种方式,实现净化水体的作用,是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且具有经济价值,体现了直接价值。
    (2)分析题意,人工构建牡蛎礁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选取合适的牡蛎品种及温度、盐度等适宜的环境,而礁体构造出复杂的三维生境,为其它动物提供栖息、觅食等场所;适当增加硬底基质有利于贝类生长,以提高捕捞量等,体现了自生原理,同时能实现社会和生态等效益,属于整体原理;据表可知,有构建牡蛎礁更有利于底栖动物生长,其原因可能是礁区更利于积聚沉积物,使有机质含量更丰富,更适合底栖动物的生长。
    (3)分析题意,本调研的目的是逐步开启牡蛎礁修复试点项目,为更好的实现生态修复,需要对修复前后的环境进行比较,则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角度设计一项调研的问题:①环境中导致牡蛎礁退化的因素是什么?是否已经得到控制、 ②当地环境是否适宜牡蛎生长(如盐度、温度、溶解氧)? ③当地牡蛎礁历史和现在分布情况?是否有其他栖息地? ④拟修复区域是否存在牡蛎的病害或天敌?
    19、我国在脑电波分析和解读技术、脑机接口系统的实用性开发上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2014 年全球首台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脑控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神工一号”在我国问世,中风偏瘫或截瘫患者有望重获肢体活动。图示“神工一号”的技术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脑部神经电信号的产生是因为局部膜两侧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表现为 的兴奋状态,与邻近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 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2)“神工一号”将人体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人体的 (填神经系统)连通起来,绕过受损的神经,仿生构筑了一条完整的 通路。该技术的重大意义是将信号重新输出到肌肉组织时,模拟人体神经元与肌肉之间 结构的信号传递,引起肌肉产生主动收缩,与人体自主运动原理一致。
    (3)脑机接口将在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大有作为,除了运动功能恢复,你还能举出脑机接口的具体应用是 (举出一列即可)。
    【答案】(1) 内正外负 电位差
    (2) 周围神经系统 人工神经(反射或反射弧或神经信号) 突触
    (3)采集感受器的信号,将信号快速正确解码后传回大脑,恢复感觉功能;解码语言信号,不用张口就能通过语音设备表达意思(体现脑信号的转化的合理答案即可)
    【分析】 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
    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到刺激后钠离子内流,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随后钾离子外流,恢复静息电位。
    【详解】(1)兴奋时,膜两侧处于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未兴奋部位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因此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2)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神工一号”将人体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人体的连通起来,绕过受损的神经,仿生构筑了一条完整的人工神经通路。人体神经元与肌肉之间通过突触进行信号传递,引起肌肉产生主动收缩。
    (3)“神工一号”将人体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和人体的连通起来,绕过受损的神经,仿生构筑了一条完整的人工神经通路。因此可以应用于采集感受器的信号,将信号快速正确解码后传回大脑,恢复感觉功能;解码语言信号,不用张口就能通过语音设备表达意思等。
    20、人乳铁蛋白(hLTF)是一种铁结合的糖蛋白,具有抑菌、提高免疫力等重要功能。研究者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能生产hLTF的奶牛,从牛奶中分离提纯hLTF。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原核生物中获取的质粒不适用于直接构建真核生物的表达载体,其启动子需要进行替换才有可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主要原因是 。
    (2)研究人员采用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和终止子来替换pA质粒中的部分序列,再拼接hLTF基因,最终形成pW2-hLTF重组质粒,过程如下图:

    通过PCR扩增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终止子和hLTF基因时,均需引入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以便剪接到质粒的指定位置。据图分析,PCR扩增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所需的两种引物应分别包含 、 (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将修饰后的hLTF基因插入到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后,不一定能获得所需要的基因表达载体,原因是 。
    (3)经检测筛选所获得的基因表达载体pW2-hLTF通过 的方法导入到奶牛的受精卵细胞中,以获得能产生hLTF的转基因奶牛。
    【答案】(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所识别和结合的启动子有所不同
    (2) NruⅠ MluⅠ hLTF基因两端被同一种限制酶切割成相同的末端,可能会反向连接到质粒上
    (3)显微注射
    【分析】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1)由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所识别和结合的启动子有所不同,因此从原核生物中获取的质粒不适用于直接构建真核生物的表达载体,其启动子需要进行替换才有可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2)启动子插入了NruⅠ和MluⅠ序列之间,因此PCR扩增小鼠乳清酸蛋白基因的启动子所需的两种引物应分别包含NruⅠ和MluⅠ(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从图中看出,hLTF基因和表达载体均采用MluⅠ切割,hLTF基因两端被同一种限制酶切割成相同的末端,可能会反向连接到质粒上,因此将修饰后的hLTF基因插入到重组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后,不一定能获得所需要的基因表达载体。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因此经检测筛选所获得的基因表达载体pW2-hLTF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导入到奶牛的受精卵细胞中,以获得能产生hLTF的转基因奶牛。
    21、家蚕(染色体数为2n)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家蚕不耐热,夏季饲养时死亡率升高,产茧量下降。研究人员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了一只耐热性状(基因D控制)的雄蚕,但同时发现D/d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出现异常(染色体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雌性家蚕的Z染色体来自 (填“父本”或“母本”)。
    (2)图中所示家蚕的变异类型为 。
    (3)已知图中所示家蚕的基因型为Dd,若欲确定D基因位置,研究人员用该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统计子代家蚕的表现型及比例(家蚕中至少有一条正常的2染色体才能存活)。
    ①若子代雌雄家蚕的比例为 ,则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结果是否能判断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染色体上? (填“能”、“不能”)。
    ②若子代雌雄家蚕的比例为 ,则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③若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可根据子代 (填“雌”、“雄”)性家蚕的表现型判断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染色体上。
    【答案】(1)父本
    (2)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片段缺失)、基因突变
    (3) 1︰1 不能 1︰2 雌
    【分析】1、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是ZZ,雄性产生含有Z的生殖细胞,雌性性产生的生殖细胞有两种,含有Z、含有W,比例是1: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
    【详解】(1)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是ZW,雄性的是ZZ,雌性的Z染色体来自父本,W染色体来自母本。
    (2)家蚕异常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时控制蚕耐热的基因Dd是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的,属于基因突变。
    (3)①如果用题中雄蚕与不耐热雌蚕杂交,由题知家蚕中至少有一条正常的Z染色体才能存活,所以如果位于性染色体会出现致死,如果后代雌雄比例为1:1,则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位于常染色体D基因位于正常或者异常染色体对表现型无影响,所以该结果是不能判断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染色体上。
    ②如果D/d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雄性基因型为ZZ(变异),雌性基因型为ZW,后代为ZZ、Z(变异)Z、ZW、Z(变异)W,其中Z(变异)W死亡,故雌雄比为1:2。
    ③若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雌性基因型为ZW,如果ZdW不耐热,ZDW耐热,所有可根据子代雌性家蚕的表现型判断D基因位于正常还是异常的染色体上。
    选项
    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向待测液中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水浴加热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先用95%的乙醇提取色素,再用层析液分离色素
    C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将表皮细胞先置于清水观察吸水,再置于蔗糖溶液观察失水
    D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在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组别
    处理
    叶绿素a+b
    (mml·g-1)
    净光合速率
    (uml·g-1)
    气孔导度
    (mml·m-2·s-1)

    CK(对照组)
    22.3
    9.51
    0.17

    NaCl
    12.1
    1.8
    0.07

    NaCl +100M
    16.8
    4.25
    0.08

    NaCl+200M
    19.6
    7.03
    0.16

    NaCl+300M
    17.2
    4.55
    0.11
    分组
    多样性指数(H)
    生物量(g/m3)
    游泳动物单位捕捞量(kg/km2·h)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游泳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游泳动物
    底栖动物
    有礁区
    3.04
    2.63
    1.98
    3.10
    156.84
    9798.04
    125.12
    1126.92
    无礁区
    2.81
    2.42
    1.67
    2.90
    94.09
    6060.74
    75.35
    269.91

    相关试卷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福建卷02)(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福建卷02)(全解全析),共19页。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安徽卷02)(全解全析):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生物(安徽卷02)(全解全析),共19页。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生物(全析全解):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生物(全析全解),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