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安徽卷01)(全解全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安徽卷01)(全解全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村最可能位于,该村30年空间结构的变化是,该时期,我国国际产业输入与输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 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抽水蓄能电站是一种优质的快速灵活调节电源,是技术成熟、运行可靠、可规模化开发的大型储能设施。下图是“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组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库水位特点为( )
A.上下水库水位变化都不大
B.上水库水位变化与社会用电量变化正相关
C.上下水库年均水位差基本保持不变
D.下水库水位变化与社会用电量变化负相关
2.目前中国抽水蓄能电站主要布局在胡焕庸线以东,其影响主要因素是( )
A.水文B.地质C.市场D.资金
3.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耗能大于储能,但抽水蓄能电站却大量涌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使能源消费结构趋于绿色,减缓气候变暖
B.储能调峰,保障用电高峰时的电力供应
C.储存水资源,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旱情
D.使能源消费结构趋于多元,保障能源安全
【答案】1.C 2.C 3.B
【解析】1.抽水蓄能电站将下水库的水抽至上水库,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由于不断地抽水或放水,上下水库水位变化都大,A错误;社会用电量小时,将下水库的水抽至上水库,上水库水位高,因此上水库水位变化与社会用电量变化呈负相关,B错误;下水库抽上去的水与放下来的水量大致持平,因此上下水库年均水位差基本保持不变,C正确;社会用电量大时,放水至下水库发电,下水库水位高,因此下水库水位变化与社会用电量变化呈正相关,D错误。故选C。
2.抽水蓄能电站是大型储能设施,利用上下游水位落差在用电高峰期发电,适合分布在人口密集,电力市场广阔,容易出现电力负荷过高的地区,因此其影响主要因素是市场,而非水文、地质和资金,C正确,排除ABD。故选C。
3.结合前面分析可知,水蓄能电站是大型储能设施,利用上下游水位落差在用电高峰期发电,通过灵活调节,在用电负荷低时抽水蓄能,用电负荷高时放水发电,缓解高峰期电离供应不足,保障市场供应,B正确;使能源消费结构趋于绿色,减缓气候变暖、使能源消费结构趋于多元,保障能源安全均不是主要原因,AD错误;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作用是蓄水发电,不是为了储存水资源应付旱情,C错误。故选B。
某城郊乡村历史悠久,祠堂、乡约、书舍、民居等遗风古韵保留较好。传统民居多为三间两廊格局,利于通风、散热和排水,单层土石建筑抗风性强。图示意该村1987年和2017年空间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4.该村最可能位于( )
A.海河平原B.河套平原C.四川盆地D.珠江三角洲
5.该村30年空间结构的变化是( )
①农业用地碎片化分布②工业用地呈团块状分布
③居住用地呈扇状分布④商业用地呈镶嵌状分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该村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主导产业更替B.农业结构调整
C.居住环境改善D.大量人口迁入
【答案】4.D 5.A 6.A
【解析】4.民居多考虑实用性。由材料“传统民居多为三间两廊格局,利于通风、散热和排水,单层土石建筑抗风性强”可知,民居所在地气候炎热、多雨、多大风天气。海河平原位于华北、河套平原位于西北,民居主要考虑的是防寒保暖避风沙,排除AB;四川盆地地形闭塞,大风天数少,民居抗风性要求低,排除C;珠江三角洲地处华南沿海,气候湿热,夏秋季风多台风,民居需要考虑通风散热排水及抗风性强,最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
5.读图,对比1987年—2017年空间结构变化可知,部分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及其它用地,呈现碎片化分布,①对;工业用地大量增加,且多沿道路分布呈团块状分布,②对;居住用地面积大变化小,集中分布在村落中心,呈面状分布,③错;商业用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④错。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读图可知,1987年—2017年的30年间,该村落位于城郊,周围农业用地大量减少,工业用地量增加,说明该村由过去以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以工业生产为主,A正确,B错误;图中空间结构的变化不是因为居住环境改善,相反工业用地增加,可能带来一定的污染,使居住环境变差,C错误;居住用地没有明显的增加,说明人口迁入数量少,D错误。故选A。
全球价值链是指将生产过程分割并分布在不同国家,企业专注于特定环节,不生产整个产品。下左图示意我国1995—2018年国际产业输入的动态变化,下右图示意我国1995—2018年国际产业输出的动态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时期,我国国际产业输入与输出( )
A.增长速度相同B.产业结构相同C.增长趋势相同D.产业层次相同
8.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 )
A.逐渐下降B.逐渐提升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
【答案】7.C 8.B
【解析】7.据图可知,中国国际产业输入与输出整体都呈增长趋势,但增速不同,C正确,A错误;输入的应是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输出的应是落后的产能,产业结构和层次不会相同,B、D错误。故选C。
8.我国国际产业输入、输出总规模都不断增大,说明我国参与国际协作增加。中间产品的输入和最终产品的输出都在增加,说明我国的产业层次提高。综合以上两点,虽转移规模有波动,但我国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不断提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西藏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藏北高原中部和西部、阿里高原西部等地区。下图为西藏地区1990~2020年土地沙化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西藏地区土地沙化严重,主要自然原因有( )
①气温年较差大,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多 ②地处高原山地,风力强劲
③气候高寒,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面积大 ④暴雨冲刷能力强,泥沙堆积易干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由1990~2020年西藏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变化可知,西藏地区( )
A.土地沙化面积逐年减少B.森林面积大幅度地增加
C.土地沙化完全被遏制D.加强了土地沙化的治理
【答案】9.C 10.D
【解析】9.西藏地区夏季时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冬季时山脉阻挡冬季风深入,气温在我国并不是最低,所以气温年较差并不大,①错误;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常年风力较大,因风蚀作用强烈,导致土地沙化严重,②正确;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水热条件差,所以植被稀少,地表裸露面积大,③正确;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大气对流运动较弱,降水并不多,④错误。②③正确,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如图示1990年到2010年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到2020年土地沙化面积不断减少,A错误;西藏地区海拔高,高海拔地区不适宜大量植树造林,且治沙主要以种草为主、植树为辅,故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有限,B错误;现今西藏地区的土地沙化面积依然很大,并没有完全被遏制,C错误;在2010年到2020年土地沙化面积不断减少,说明加强了土地沙化的治理,D正确。故选D。
我国某生物科技公司,经过数年研发,培育出的新型能源植物——超级芦竹,为替代化石能源提供了可能。超级芦竹可在荒地、滩涂地、沼泽地、盐碱地、废弃矿区、重金属污染地以及退化土壤地等pH3.5~9的土壤环境中生长,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15~20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煤炭相比,目前超级芦竹作为能源的主要优势是( )
A.获取便利,成本低B.连续供应,稳定性强
C.用途多,应用广泛D.运输量小,节省运费
12.与北方地区相比,在海南种植超级芦竹,其产量、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可翻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B.降水C.土壤D.地形
13.我国发展超级芦竹植物能源产业的重要意义有( )
①提高耕地利用率 ②促进煤炭的清洁利用
③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 ④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1.A 12.A 13.D
【解析】11.由材料“超级芦竹可在荒地、滩涂地、沼泽地、盐碱地、废弃矿区、重金属污染地以及退化土壤地等pH3.5~9的土壤环境中生长,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割15~20年”可知,与煤炭相比,目前超级芦竹作为能源的主要优势为可种植地区广,可供应量足,获取便利,成本低,A正确;植物生长受季节影响,供应连续性、稳定性较差,而煤炭开采是可连续的,B错误;煤炭可用于火力发电、炼焦、建筑材料等,应用广泛;而超级芦竹作为培育出的新型能源植物,还未广泛应用,C错误;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情况下,超级芦竹种植会相对分散,产量大,运输量相比煤炭并不小,D错误。 故选A。
12.农业区位因素与北方地区相比,海南纬度低,热量充足,生物循环旺盛,故在海南种植超级芦竹,其产量、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可翻番,A正确;由材料可知,超级芦竹适应性强,受降水、土壤和地形影响小,B、C、D错误。故选择A。
13.由材料可知,超级芦竹是培育出的新型能源植物,可在条件恶劣的边际土地上种植,较少利用传统耕地,对提高耕地利用率的意义不大,①错误;超级芦竹的大量应用可能使人们减少对煤炭的使用,而不是花费更高成本对煤炭进行清洁利用,②错误;超级芦竹用于植物能源产业,增加能源供给,可以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③正确;超级芦竹作为新型能源植物,可以提供清洁能源,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④正确。③④正确,故选D。
20世纪60年代初,查干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霍林河陆续修建水库。1976年,修建草原运河。2007年,查干湖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为查干湖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及草原运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由于修建水库,查干湖湿地生态功能发生变化的是( )
A.径流调节作用增强B.局部气候调节能力减弱
C.水土保持能力增强D.水产品等提供能力减弱
15.草原运河对查干湖及周边地区生态安全的影响有( )
①增加湖区的水量,改善湖泊水质②降低湖水盐度,由内流湖转换为外流湖
③增加湿地面积,维护生物多样性④抬高地下水位,减缓湖区土地退化进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14.B 15.C
【解析】14.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霍林河上游陆续修建水库,拦蓄河水,使下游经常断流,导致查干湖一度面临干涸的威胁,径流调作用减弱,A错误;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小,局部气候调节能力减弱,B正确;查干湖趋于干涸导致湖区周边地区蒸发量减少,气候干燥,裸露湖床沙漠化、盐碱化严重,植被状况变差,水土保持能力变差,C错误;提供水产品属于经济功能,不属于生态功能,D错误。故选B。
15.草原运河使松花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查干湖,增加了湖区的水量,降低了湖水的盐度,改善了湖泊水质,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明显地改变了区域自然状况与生态环境,增加了湿地面积,维护了生物多样性,抬高了地下水位,减缓了湖区土地退化进程,但查干湖湖水输出的方式依然主要为蒸发,依然是内流湖,故②错误,①③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高山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着一些特有动植物类群。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西南部,山脉绵延超过500km(北纬23°48′~26°23′,东经23°48′~26°23′),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但生物本底资料(基础性的、没有被干预过的数据或信息)调查仍有较大欠缺。为了解该区域的鸟兽多样性本底和季节变化动态,某小组沿高海拔的3100~3700m区域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其中茶马古道南斋公房段是翻越高黎贡山南段的重要通道。通过调查发现动物垂直迁移和动物活动强度的季节变化,这两个因素应该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考虑。下图示意该小组调查的鸟类物种数的月变化。
(1)分析高黎贡山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说明高黎贡山的动物本底资料调查仍有较大欠缺的原因。(4分)
(3)指出高黎贡山高海拔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差异并从迁移角度做出合理解释。(7分)
【答案】(1)横跨纬度较大、南北距离较长,地域空间广阔;高黎贡山地势起伏大,海拔高;受纬度、地形等因素影响,气候差异显著;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为不同动植物提供充足的食物。(任答三点得6分)
(2)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地处偏远地区,交通设施等缺乏,野外调查难度大。(4分)
(3)差异:夏季多于冬季。(1分)解释:对高山区域而言,冬季气温低、地表常有积雪覆盖,鸟类通常难以获取足够的食物而向低海拔迁移;(3分)而夏季气温回暖,积雪融化,中低海拔的动物会进入高山寻找食物或者繁殖。(3分)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即该地生物多样性高,从自然条件来看主要体现在区域内自然环境差异性大,复杂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高黎贡山位于亚热带高山区,海拔高落差大,且南北跨度大,所以地域空间不但大,水平热量带和垂直带普差异显著,为生物多样性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植物多样性高,适合多种类型动物获取食物,所以动植物丰富度高。
(2)根据材料可知,生物本底资料指的是基础性的、没有被干预过的数据或信息,说明这些信息分布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小,甚至没有。根据该地自然环境特征可知,主要原因应该是这些地区位于高山深谷的,地形崎岖,地处缺少交通的偏远地区,造成调查难度较大,故而缺失。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鸟类物种数量夏季多,冬季少,即高海拔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差异为夏季多于冬季。冬季鸟类数量少,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冬季鸟类从高海拔地区迁出,说明高海拔冬季缺少鸟类生存条件,高海拔地区冬季较低海拔更冷,所以地面积雪厚,对鸟类来说缺少食物,只能向温度较高、积雪较少的低海拔地区迁移,而到了夏季气温回升,冰雪消融,高海拔地区有了优越的生存条件,故而中低海拔的动物进入高山寻找食物和繁殖地。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81%,兼有若干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17%,有“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原有的乡村聚落自然条件已经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了人口和聚落在人地关系紧张状态下垂直向下(下图左)和水平指向(下图右)的迁移。
(1)结合赣南的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分析当地的聚落分布特征。(6分)
(2)分析当地人口和聚落垂直向下和水平指向迁移的原因。(6分)
(3)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城镇化演化过程,如何影响赣南乡村的建设和文化。(6分)
【答案】(1)受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河流冲积平原、山间盆地及缓坡地等低海拔和低坡度地区的人口和聚落分布较密集;(3分)海拔高度较高的山地地区因交通不便利,气温相对较低,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人口和聚落分布较稀少。(3分)
(2)由于赣南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地处山地的乡村聚落自然条件相对脆弱;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已经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所以当地人口和聚落垂直向下迁移。(3分)交通干线和河流两侧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建设成本较低,所以这些地区成为当地人口和聚落迁移的水平指向。(3分)
(3)在城镇化过程中,赣南客家地区特色的各种传统建筑形态逐渐被现代建筑形态包围甚至取代,这种聚落景观的空间变化最终导致聚落的传统文化消失。(3分)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完成了城市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乡村聚落也因此有了现代城市文化的渗入,现代城市文化所带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传统聚落的文化特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3分)
【详解】(1)受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赣南海拔较低的河流冲积平原、山间盆地及缓坡地等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暖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是人口和聚落分布较密集;海拔高度较高的山地地区因交通不便利,气温较低,地块狭小,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人口和聚落分布较稀少。
(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推力因素:由于赣南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地处山地的乡村聚落自然条件相对脆弱,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建设成本高,已经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所以当地人口和聚落垂直向下迁移。拉力因素:是交通干线和河流两侧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临近河流,生产生活用水方便,环境优越,建设成本较低,所以这些地区成为当地人口和聚落迁移的水平指向。
(3)本题考查内容是城镇化的对乡村面貌和人们生活方式、观念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建筑和生产生活方式两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赣南客家地区特色的各种传统建筑形态逐渐被现代建筑形态包围甚至取代,这种聚落景观的空间变化最终导致聚落的传统文化消失,城镇化过程中对传统村落的冲击作用明显。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完成了城市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乡村聚落也因此有了现代城市文化的渗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传统聚落的文化特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城镇化过程中对传统农村文化的冲击作用也较明显。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头道拐水文站位于黄河干流内蒙古段下游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境内,气温和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图2为头道拐水文站测得的年内水沙变化图。
材料二:地鼠是穴居类动物,繁殖能力较强,喜掘洞造丘和取食植物的地下根、茎,加剧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在黄土高原耕作条件较差的区域,耕地零租金流转(土地经营者不用支付租金的流转形式)现象多发。抽样调查发现,山西省的零租金流转比例高达70%,制约了当地耕地流转市场健康发展,造成耕地资源错配,对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图1
图2
(1)结合图2,说出输沙量年内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2)说明地鼠活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加剧的影响。(6分)
(3)从经济效益角度,分析山西省土地零租金流转比例高的原因。(6分)
【答案】(1)特点:年内分布不均;春季(3-4月)和夏秋季(6-10月)输沙量大。(4分)
原因:春季气温回升,河段解冻,径流量增大:风力强,吹沙入河;夏秋季降水量集中多暴雨,径流量增大:侵蚀作用强,汇集泥沙量大。(任答两点得4分)
(2)地鼠挖掘洞道,降低土壤的紧实度,造成地面坍塌:地鼠取食植物,破坏植被,加剧水蚀和风蚀;地鼠繁殖快速,活动范围扩大,侵蚀地区变广。(6分)
(3)地形崎岖,地块分散,面积小,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低,经济效益低;水资源不足,农产品产量低,经济效益低;农田位置偏远、交通运输不便,经济效益低相较于外出务工,务农经济效益低,弃耕严重。(6分)
【详解】(1)阅读图2,输沙量年内变化呈现出年内分布不均,春季(3-4月)和夏秋季(6-10月)输沙量大,其余季节相对较少。结合图例可知,输沙量变化主要与径流量有关,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水补给,河段解冻,径流量增大,河流搬运输沙能力增强:春季冰雪消融完后,蒸发旺盛,土壤干燥,风力强,吹沙入河;夏秋季降水量集中多暴雨,雨水补给,径流量增大,薄暴雨,流水侵蚀作用强,汇集泥沙量大。
(2)结合材料二可知,地鼠喜掘洞造丘,地鼠挖掘洞道,降低土壤的紧实度,挖空后,支撑作用减弱,造成地面坍塌,地鼠取食植物,破坏植被,植被覆盖减少,加剧水蚀和风蚀,侵蚀加剧;地鼠繁殖快速,活动范围扩大,破坏区域面积扩大,侵蚀地区变广,造成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加剧。
(3)山西省土地零租金流转比例高的原因主要从经济效益、撂荒角度分析。山西省地形崎岖,土地地块分散,面积小,不利于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机械化和规模化水平低,经济效益低;农业发展水资源不足,农作物生长受影响,农产品产量低,经济效益低;农田位置偏远、交通运输不便,经济效益低相较于外出务工,务农经济效益低,弃耕严重,撂荒地较多,出现土地零租金流转比例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安徽卷03)(全解全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茶园推出“认领”模式主要是基于,茶园“认领”模式有利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地理(安徽卷02)(全解全析),共11页。
这是一份地理-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辽宁卷)(全解全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2,C 4,D 6,C 8,C 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