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全卷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说起云南,或许会想起山清水秀的丽江,悠然惬意的大理,四季如春的昆明……但云南远不止这些。
三月,寒风凛冽中的北国还在沉睡。而云南罗平坝子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已经敲响春天的钟声,和暖的云天下,金波 ,流光溢彩;碧蓝深邃(suì)的泸沽湖,璀灿的高原晨光照耀着青峰碧水,恣(zī)意纵情的摩梭民歌便伴着小小的猪槽船从湖里升起;哈尼梯田的动态画卷里,一股股清泉沿着蜿蜒交错的沟渠一片片梯田,勤劳的哈尼族人欢快地 着希望;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野生亚洲象正饱餐着汁水肥美的丛林鲜果,惬(qiè)意地打算着新的散步计划。不久,普者黑的荷花又如约绽放,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真是令人陶醉;金秋十月,腾冲的银杏叶如金色的蝴蝶, 着金秋的夕阳余晖;冬天,昭通大山包的黑颈鹤在开满乔花、燕麦的山坡上觅食,把苍凉的大山点缀(zhuì)成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梦幻世界。
还有明镜般的湖泊,水美草丰的牧场,奇珍异兽生活的原始森林, 的溶洞,雄伟壮观的峡谷,神秘古朴的古村……提起云南,不必说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也不必说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单是从立体多样的自然景观中窥探这一眼,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邃(suì)B. 恣(zī)C. 惬(qiè)D. 缀 (zhuì)
2. 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山清水秀B. 璀灿C. 觅食D. 绚丽
3. 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翻涌 传播 飘动 千变万化
B. 翻动 播撒 飘动 千姿百态
C. 翻涌 播撒 舞动 千姿百态
D. 翻动 传播 舞动 千变万化
4. 文中画线句子语病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搭配不当B. 表意不明C. 不合逻辑D. 成分残缺
【答案】1. B 2. B 3. C 4.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
B恣(zī)——zì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B.璀灿——璀璨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翻涌:指(云、水等)上下滚动。翻动:指改变原来的位置或样子。句中用来指“云天下”的“金波”翻腾,故应填“翻涌”。
第二空,传播:指广泛散布。播撒:指撒播,通常与“希望”搭配,故应填“播撒”。
第三空,飘动:依靠风或浪的推动而使其移动或轻轻摆动。舞动:指像彩带迎风飘扬一样或像手持彩带摇摆。结合“腾冲的银杏叶如金色的蝴蝶……着金秋的夕阳余晖”可知,此处是说银杏叶的随风飘扬,故应填“舞动”。
第四空,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结合“溶洞”可知,此处是说溶洞的姿态多样,故应填“千姿百态”。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结合“一股股清泉沿着蜿蜒交错的沟渠一片片梯田”可知,“蜿蜒交错的沟渠”后面缺谓语,可在“蜿蜒交错的沟渠”后加“流向”。
故选D。
5.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类所追求的一切美好的境界,所使用的一切美好词汇,几乎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词。
②事实上,对于什么是真,什么是善,什么是美,人们一直各抒己见,争论不休,不曾也永远不可能达成一致看法。
③真、善、美是人类古老而常新的精神价值。
④正因为如此,这三个抽象而美丽的词语便可容纳种种不同的理解。
⑤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仍用这三个词来代表那些值得我们追求的精神价值。
A. ③②④①⑤B. ③①④②⑤C. ①③④②⑤D. ①④②⑤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综观文段,是关于“真、善、美”的论述。③“真、善、美是人类古老而常新的精神价值”是总起句,概括领起句段,放在首位;①“人类所追求的一切美好的境界,所使用的一切美好词汇,几乎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词”,是对首句的具体解释;④句“正因此如此……”对①句作了举例说明;②句“事实上……”对第④句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最后第⑤句总结全段。故排序为③①④②⑤;
故选B。
6. 名篇名句背诵默写。
了解民俗文化后,小智将前往民俗村打卡民俗景区,他认为优美的古诗文最能体现民俗风景之美,如若进入草美花繁的境地,便忍不住吟一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陶渊明);见到那震慑人心,湖泊波澜壮阔的场景时,诵上一诵:(2)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离开民俗村,大抵会在离别的路口依依不舍,但也能用:(3)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来慰藉自我。
【答案】 ①. 芳草鲜美 ②. 落英缤纷 ③. 气蒸云梦泽 ④. 波撼岳阳城 ⑤. 海内存知己 ⑥. 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缤纷、泽、撼、己、涯”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综合性学习(7~11题,共12分)
(一)学习与探究(4分)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学校开展了“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云南省石林县始终坚持党建领航,有效落实“减负”政策,不断拓展实践场地,充实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增加经费投入,强化督导检查,全面推进课程教学实践化、校内劳动常态化、家庭劳动经常化、社会劳动多样化,不断加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和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材料二
云南省安宁市第二中学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特点,因地制宜,精心打造劳动教育“农耕园”。将学校空余地带合理利用起来,种植玉米、可食用玫瑰等,让学生参与一粒种子从种入土地,到发芽、出穗、成熟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情怀根植于心中。
材料三
7. 请对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信息进行综合概括。(20字左右)
8.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对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及寓意作简要解说。
【答案】7. 示例:云南省认真落实劳动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8. 示例:在“劳动教育”的浇灌下,学生头脑中的“劳动幼芽”正在成长,劳动意识逐渐增强,并使 他们付诸行动,浇灌大树。寓意:“劳动教育”的开展,让孩子们爱上劳动,形成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体会劳动的乐趣,全面发展。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概括。
根据材料一“近年来,云南省石林县始终坚持党建领航,有效落实‘减负’政策,不断拓展实践场地,充实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和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知,云南省多举措落实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根据材料二“云南省安宁市第二中学充分利用农村学校特点,因地制宜,精心打造劳动教育‘农耕园’。将学校空余地带合理利用起来,种植玉米、可食用玫瑰等,让学生参与一粒种子从种入土地,到发芽、出穗、成熟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情怀根植于心中”可知,云南省安宁市第二中学因地制宜,通过打造劳动教育“农耕园”,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情怀根植于心中;
据此可知,云南省认真落实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漫画寓意。
画面内容:一只手拿着写有“劳动教育”的水壶浇灌着孩子头脑上的幼芽,使其成长,孩子拿着写有“热爱劳动”的水壶浇灌大树。联系材料一“不断加强学生的劳动体验和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材料二“让学生参与一粒种子从种入土地,到发芽、出穗、成熟的完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将劳动情怀根植于心中”可知,寓意是:通过劳动教育使孩子们爱上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体会劳动的乐趣,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名著阅读(4分)
9. 中国文字相传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的造的。这仓颉据说有四只眼睛,他看见了地上的兽蹄儿、鸟爪儿印着的痕迹,灵感涌上心头,便造起文字来。文字的作用太伟大了,太奇妙了,造字真是一件神圣的工作。但是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著名学者朱自清的名著《_______》,这本书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_______》放在首篇。
(2)请仿照示例,结合上述名著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答案】(1) ①. 经典常谈 ②. 说文解字
(2)①友谊的特质是平等的、双向的。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缺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经典常谈》是朱自清编撰的国学研究专著,原名《古典常谈》,该书是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全书一共十三篇,每一篇都是专题研究的成果。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用简练明晓的文字加以介绍,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经典常谈》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等十三篇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来展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说文解字》放在首篇。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结合示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做学问要精益求精”,可知:教育意义要点明这句话对人们生活学习上的启示。
第一空,结合“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意思是你送我木桃,我就用美玉回报你”,可知:这句话说明你送给我东西,我也要回赠给你礼物。教育意义:友谊是双向的,珍视他人对自己的情意。
第二空,结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坚硬,可用来琢磨玉器”,可知:这句话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后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教育意义:国君要善于任用贤才,也指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改正自己的不足。
(三)书法临写与鉴赏(4分)
10. 仔细观察下面的书法字帖,从中挑选出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中。
【答案】示例:法、收、直、山、可、息、尔、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全文内容为:讲法顿收珍藏异疾走直诣宝山无可息尔后因静夜多宝塔身心泊禅定忽见宝塔宛。抄写时要用正楷书法正确、工整、规范的书写。
11. “狂纵雄强,环折跳荡,风行雨急,呼啸奔腾”是对哪幅作品的评价?(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书法的识别和鉴赏。
A.行书:流畅自然,结构平稳,但风格不够狂放,不符合“狂纵雄强”的描述;
B.隶书:结构严谨,笔画清晰,但缺乏“环折跳荡”的动感和自由;
C.楷书:规范整齐,强调笔画的准确性,与“风行雨急”的形容不符;
D.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充分展现了“狂纵雄强,环折跳荡”的奔放风格;
故选D。
三、阅读(12~24题,共32分)
(一) (4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②度深松。
青山霁③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①精舍:寺庙,这里指柏林寺。②微径:指小路。③霁:雨停天晴。
12. 发挥想象,描绘“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优美意境。
13.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2. 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
13. 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深松”,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发挥想象具体描绘诗境。“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的意思是: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葱,犹若刚刚画成。描绘诗境时要抓住雨后景物的特点,明确写了雨后的山、烟雾笼罩的山。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①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②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③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④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从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二)(共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儵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通“休”,休息。
1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水尤清冽 _______________ (2)卷石底以出 ____________
(3)民桥其上 ________________ (4)逾石而往有石泓 ______________
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其长可十许步。
16. [甲]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突出潭水的什么特点?
17. 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的?
【答案】14. ①. 格外; ②. 翻卷; ③. 搭桥,架桥; ④. 越过,经过
15. (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16. 从游鱼、日光、鱼的影子三个角度描写的,突出潭水的空明澄澈。
17. 甲文:潭水清冽,水声悦耳。侧面(间接);乙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正面(直接)。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①句意: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②句意: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卷:翻卷。
③句意:渠上建有一座便桥。桥:搭桥,架桥。
④句意: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逾:越过,经过。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蒙,覆盖;缀,连接。参差,指长短,高低,大小不齐;披拂,飘动。
②重点词:其,它的;可,大约。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概括。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知,该段是从游鱼、日光、鱼的影子三个角度描写的。结合“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知,鱼在潭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从侧面突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从甲文“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可知,作者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的特点;从“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写出了水声悦耳的特点。从乙文“有泉幽幽然”“清深多儵鱼”“其鸣乍大乍细”等语句能看出,作者运用正面描写,表现泉水清澈幽深,鸣声多变的特点。
【点睛】参考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成为水中的小岛,成为水中的不平岩石,成为水中的悬崖。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乙)从袁家渴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在渠上建有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的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泓,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箭头草,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山顶,像美丽动听的音乐,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虽很宁静,但听起来却很辽远。
(三)(7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北极下起“塑料雪”
①人们心目中洁白无瑕的北极下起“塑料雪”,这是怎么回事?
②据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在北极发现了塑料微粒的踪迹,数量之大令人震惊。尽管北极人迹罕至,但每一升雪中大约有超过1万颗塑料微粒。这意味着,即使在北极,人们也可能从空气中吸入塑料微粒,而目前塑料微粒对健康有何影响尚不清楚。
③研究人员从北极、德国北部、巴伐利亚、瑞士阿尔卑斯山脉以及北海的黑尔戈兰岛等地收集了雪样本,并利用专门分析程序,对雪样本进行检测。在所有样本中,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雪样本的塑料微粒含量最高,其中一个样品每一升雪中含有超过15万颗塑料微粒。相比之下,北极雪样本的污染程度虽较低,但数字仍触目惊心:该样本来自格陵兰岛东部弗拉姆海峡的一块浮冰,每一升大约含1.4万颗塑料微粒,在分析的雪样本浓度中排在第三位。
④北极被视为地球上最原始的环境之一,塑料微粒是怎么到达北极的呢?
⑤研究人员认为,塑料微粒被风吹来吹去,然后通过某种目前尚未明确的机制,通过大气层进行“长途转移”,然后通过降水或降雪等形式,被“冲刷”下来。
⑥美联社报道称,新研究表明,塑料微粒与尘埃、花粉、汽车废气中的微粒一样,可随空气飘散。塑料微粒正在被吸入大气,并被带到地球上一些较为偏远的角落。研究人员推测,北极的一些污染可能源自船只与冰面的摩擦,也可能与风力涡轮机有关。
⑦挪威大气研究所的苏菲博士认为,一些颗粒污染是局部的,一些则是从远处飘来的。“在我看来,我们正在分析和监测的大部分污染物,是从欧洲、亚洲和世界各地远距离‘运输’而来的,其中一些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和活着的动物都具有威胁。”
⑧挪威科技大学生物学家马丁·瓦格纳表示,研究人员采用的方法能够识别小至11微米的塑料微粒——这比人类一根头发的直径还要小。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表明,大气运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会带着塑料微粒四处移动,并且可能是长距离和全球性的。另外,雪可能是塑料微粒的重要储存器,融化时会释放塑料微粒,这一点以前从未被研究过。
⑨尽管人们越来越关注塑料微粒对环境的影响,但目前科学家尚未确定塑料微粒可能对人类和野生动物产生什么影响。研究人员提醒,作为污染源,塑料微粒在空气中的分布一直被忽略,但是,“我们真的需要知道塑料微粒会对人类产生什么影响,特别是考虑到我们呼吸时吸入的空气”。
⑩这一最新研究对那些认为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方“净土”的人来说,可能十分沉重。当地一名居民说:“这让我十分伤心,之前是海冰里有塑料,海水和海滩上有塑料,现在是雪里有塑料。在这里,我们每天目睹它的美丽,看到它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看到它被污染,这让人痛心。”
(选自《读者》2019年第24期,有删改)
18. 本文以“北极下起‘塑料雪’”为题有何好处?
19. 文章第三自然段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选择一例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20. 文章末尾当地居民说“这让我十分伤心”,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当地居民为什么会伤心?
【答案】18. ①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北极的雪,同时标题中的“塑料雪”点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北极的雪中含有塑料微粒;②“塑料雪”这一表述形象生动,新颖别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 示例一:列数字:以“每一升”“15万颗”这两个具体的数字说明阿尔卑斯山脉一升雪中塑料微粒的含量,准确地说明了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雪样本的塑料微粒含量最高的特点,使得说明更准确、更直观、更有说服力。
示例二:作比较:把来自弗拉姆海峡的样本中塑料微粒的含量和来自阿尔卑斯山脉雪样本的塑料微粒含量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北极雪样本的污染程度虽较低,但数字仍触目惊心的特点,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20. ①地球上的最后一方净土被污染;②北极下的雪里含有塑料,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③极大的心理落差,曾经的美丽不复存在。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首先,从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角度来看,该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是“北极的雪”。而“塑料雪”这一表述则巧妙地揭示了北极雪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其中含有塑料微粒。这种表述方式既简洁又直接,使读者在接触到标题时就能对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其次,从吸引读者的角度来看,“塑料雪”这一表述具有很强的新颖性和吸引力。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雪是纯洁无瑕的,与塑料这种人工制品似乎毫无关联。然而,当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词汇结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和冲突,从而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种好奇心会驱使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以了解“塑料雪”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生态环境问题。
此外,“塑料雪”这一表述还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它通过具象化的手法将抽象的塑料微粒与具体的雪联系起来,使得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这种画面感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还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文章的内容。
综上所述,“北极下起‘塑料雪’”这一标题在明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吸引读者和增强文章可读性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是本文的一个亮点,也是作者精心构思和设计的成果。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1)作者明确指出“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脉雪样本的塑料微粒含量最高,其中一个样品每一升雪中含有超过15万颗塑料微粒。”这里“每一升”和“15万颗”是具体的数字,它们精确地描述了阿尔卑斯山脉雪样本中塑料微粒的数量,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该地区塑料微粒污染的严重程度。这种具体的数字描述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使说明更加准确、直观。
(3)在描述北极雪样本时,作者将其与阿尔卑斯山脉的雪样本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作者强调指出,尽管北极雪样本的塑料微粒污染程度相对较低,但每一升雪中也含有约1.4万颗塑料微粒,这一数字仍然十分惊人。这种比较方法突出了北极地区雪样本中塑料微粒污染的问题,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塑料微粒污染的严重性和普遍性。这种比较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深度,也使说明更加具体、深刻。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北极地区长久以来被视作地球上最原始、最纯净的“净土”之一,象征着未受人类活动侵扰的自然环境。然而,文章揭示出北极的雪中竟然含有塑料微粒,这一事实打破了人们对北极纯净性的固有认知。当地居民对于这片他们心中圣洁的土地被污染的事实,自然会感到失望和伤心。
其次,塑料微粒的污染对北极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些微小的塑料微粒不仅污染了雪,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北极的生物体内,对它们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这种生态破坏的现象让当地居民对北极生态系统的未来感到担忧,从而引发伤心之情。
最后,当地居民每天目睹北极的美丽景色,享受这片土地带来的宁静和和谐。然而,现在他们发现这片土地已经受到了污染,曾经的美丽和宁静不复存在。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感到失落和伤心,对这片土地的未来感到担忧和不安。
综上所述,当地居民之所以会感到伤心,是因为他们见证了北极这片曾经纯净、美丽的土地被塑料污染所破坏,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对生态环境的担忧让他们无法不感到痛心。
(四)(11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挺直的脊梁
章中林
①夜色凄冷,江风如刀,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②父亲病了,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人缩成一只虾公,瘦得只剩一把筋,可是他却吵着闹着坚持要回家。“你回家?你回家那不是让村里人笑话我吗?”我很是生气,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③一直以来,我们想要他和我们一起住,但是他却始终不愿意,说一个人习惯了。这在平时没什么,但有个头痛脑热的,那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再三劝说,可是他就是不回头,还把脊梁挺得笔直,挥舞着臂膀,嚷嚷着,我能养活自己。能说什么呢?就是到现在,他还种着两亩多田地,经常给我们送米和油呢。
④父亲的脊梁一生都是挺直的。小时候,经常在父亲的肩头骑大马,拍着父亲的肩膀“驾驾驾——”。父亲呢,昂着头,直着脊梁,追得那些小伙伴们抱头鼠窜。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上初三的那年冬天。天下冻雨,雨滴砸在脸上针刺一般的痛。父亲骑着自行车来接我回家。父亲穿着雨衣,我打着伞。面对着“呼呼呼”刮来的风,伞上“啪啪啪”的雨滴声,心底的一点热气都被抽空了。突然, 觉得风小了些。一抬头,是父亲挺起了脊梁——它像门板一样立在了我的身前。一种踏实的温暖涌上来,我一把抱住了父亲的腰,紧紧地。
⑤上高中那些年,奶奶的身体垮了,整天躺在床上。为了给奶奶治病,父亲带着她到处求医问药。本来家底就薄,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还没一两年,家里就一贫如洗,还欠下一屁股债。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跑到山里给人炸石头,钻到黑煤窑里给人挖煤——只要是能想到的赚钱路子,他都会一头钻进去。没日没夜地劳碌,就是铁打的钢钉也会折啊。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我说不读了,但是他却突然暴怒起来,挥手就给了我一巴掌——家里不要你操心!老老实实给老子读书,你小子要是不给我争气,看我怎么收拾你!
⑥一个巴掌把我打蒙了!从小到大,父亲连一根手指都没有上过我的头,今天他这是怎么啦!不就是一句话吗?“他指望着你光宗耀祖呢,你成绩那么好,不能再有三心二意。你爸一个人每天忙得脚不沾灰,你可不能再添乱。”听着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我回家不也是想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吗?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上来就是一巴掌!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竟不能完全体察父亲的心。
⑦再次注意到父亲脊梁的时候,是在我的升学宴上。那天,家里来了许多人。父亲不再像平时那样一个人跑前跑后地忙碌,而是穿上压在箱底的西服和皮鞋,喜气洋洋地站在门前迎接着客人。
⑧“老章,腰直起来,胸挺起来!对,这才精神嘛!”三爷的一声炸雷,我看到了父亲的身影。他尽管想努力地把腰直起来,可是脊背僵硬着,还是有些驼,就像反着放的桑树扁担一样,恍若再一受力就会发出痛苦的呻吟。也许是真的不自然,三爷一过,父亲的头就低了下去,身形成了一张松下弦的弓,矮小而委顿。望着一脸笑着的父亲,我的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
⑨工作之后,我们不希望他太劳累,可他就是固执着——我肩能挑,手能提,还没有到要你们照顾的时候。等到我做不动了,你们不说,我也会找上你们。到时候,你们逃也逃不了。可是,现在,已经病成了这样,他还是不愿意低下骄傲的头颅。
⑩“要不,我回你家吧。医院里吵,我睡不着。”第二天,父亲又叨叨。想想确也如此。
⑪来到楼下,父亲迈开大步,就往楼上走去。“爸,你慢点,我来扶你!”我拎着包裹,急忙赶上去,父亲却推开了我。这时,我又看到父亲的脊梁——它已然弯成了一把曲尺。走到四楼门口,父亲停了下来“,你看,我一口气就走了上来,气不喘心不跳,你还不如我。”
⑫那一刻,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21. 阅读文章,梳理情节,完成下列表格。
22.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问题。
(1)第⑤段中的加点词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跑到山里给人炸石头,钻到黑煤窑里给人挖煤——只要是能想到的赚钱路子,他都会一头钻进去。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⑧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父亲的头就低了下去,身形成了一张松下弦的弓,矮小而委顿。
23. 文章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请说说其作用。
24. 文章两次写到“我”的眼泪,请结合文章分析“我”流泪的原因。
【答案】21. (1)感动;(2)“我”要退学,父亲打了“我”一巴掌。
22. (1)“钻”写出了父亲遇到赚钱机会,内心想要赚钱的迫切性,表现了父亲对家庭的付出和责任感,也为下文写“我”因不想读书而被父亲打的情节做铺垫。
(2)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弯下的身体比喻成“弓”,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父亲为了家一生劳累对身体的损伤,也写出了“我”的感动之情。
23. 倒叙。作用:①避免结构的单调,增加文章的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突出主旨,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本文首先交代父亲在病中坚持回家的事情,让父亲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24. ①第一次是看到父亲强撑着的身体在放松后,“短小而委顿”,让“我”想起了父亲辛劳的一生,因心酸而流泪。②第二次是看到父亲的脊梁“已然弯成了一把曲尺”,却迈开大步爬楼梯并向“我”炫耀时,“我”流下了泪,是因为自己被父亲坚强乐观的性格所感染。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1)由文章第④自然段“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上初三的那年冬天。天下冻雨,雨滴砸在脸上针刺一般的痛。父亲骑着自行车来接我回家。父亲穿着雨衣,我打着伞。面对着‘呼呼呼’刮来的风,伞上‘啪啪啪’的雨滴声,心底的一点热气都被抽空了。突然,觉得风小了些。一抬头,是父亲挺起了脊梁——它像门板一样立在了我的身前。一种踏实的暖涌上来,我一把抱住了父亲的腰,紧紧的”可知,父亲冒着凌冽的风雨,接“我”回家,“我”内心非常感动;
(2)由文章第⑤⑥段“看着日渐消瘦的父亲,我说不读书了,他却突然暴怒起来,挥手就给了我一巴掌。‘家里不要你操心!好好读书,你小子要是不给我争气,看我怎么收拾你!’”“听着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我回家不也是想给家里减轻一点负担吗?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上来就是一巴掌”可知,“我”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萌生了退学的想法,父亲打了“我”一巴掌,“我”不理解父亲,对他有点埋怨;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1)“钻”字生动形象的刻画了父亲想尽办法赚钱,扛起家庭重担的画面,表现了父亲赚钱的迫切心情,以及对家庭的付出和责任感;为下文中父亲得知“我”想退学而激动到情绪失控打了“我”一巴掌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2)由句中“身形成了一张松下弦的弓”可知,本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被生活压弯的脊梁比作松下弦的弓,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父亲为养家常年劳累对身体造成损伤,结合下文第⑧段“望着一脸笑着的父亲,我的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可知,也表达“我”对父亲的感激、疼惜之情。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其作用的分析。由文章第②自然段中“父亲病了,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人缩成一只虾公,瘦得只剩一把筋,可是他却吵着闹着坚持要回家。“你回家?你回家那不是让村里人笑话我吗?”我很是生气,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及文中其他部分对父亲往事的回忆可知,本文采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这样中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顺序,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此外,父亲病了却不愿住院,不想给“我”添麻烦这一故事情节,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最能表现父亲坚强,疼爱子女的形象。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由文章第⑧自然段“也许是真的不自然,三爷一过,父亲的头就低了下去,身形成了一张松下弦的弓,矮小而委顿。望着一脸笑着的父亲,我的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可知,这是“我”第一次流泪,这是因为“我”看到父亲强撑着的身体在放松后,“矮小而委顿”,让“我”想起了父亲辛劳的一生,因心酸而流泪。
由文章第⑪自然段“这时,我又看到父亲的脊梁——它已然弯成了一把曲尺。走到四楼门口,父亲停了下来,‘你看,我一口气就走了上来,气不喘心不跳,你还不如我’”那一刻,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可知,这是我第二次流泪,因为“我”看到被病痛折磨的,辛劳了一生的父亲在“我”面前迈开大步爬楼梯并向“我”炫耀,我感受到了他坚强、乐观、不服老却又逃不过岁月的碾压时对他的心疼。
四、写作(40分)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40分)
25. 题目: 的力量
要求:(1)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的信息;(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答案】例文:
坚持的力量
坚持可以将梦想变为现实,坚持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坚持更可以得到坚定不变的信念。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我们的冬季长跑活动又开始了。这是进入中学后我们迎来的第一个冬季长跑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体会到了坚持的力量。
小学时的长跑要求很简单,并且每年也只有一次。但到了中学则对长跑的速度、距离都有了明显的改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我们体能的要求也将进一步加强,于这个体育成绩落后的我来说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长跑之前,老师对我们这次活动提出了一项严格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原因一个是要挑战我们的体能极限,另一个则是因为长跑是中考必考项目之一。我听后非常紧张,由于体育是我的长期弱项,而跑步则更是弱中之弱。
在刚开始的50米内,我还勉强跟得上,但越往后就越难了,跑了不到200米,我已经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两只脚像灌了铅一样,呼吸也变得越来越急促。看着从我身边一个个跑过的同学,我真想把腿安上两个轮子。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被整整落了两圈……
回到家中,我唉声叹气的向妈妈诉苦,妈妈安慰我说:“不要着急,我们慢慢来,坚持就是胜利,从今后,我和你一起锻炼,相信坚持了就会有成效”。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做任何事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坚持就是胜利,而放弃则意味着怯懦,我的勇气被激发了!
为了增强我的耐力,每天晚上,我就会和妈妈从家一直跑到天安门。开始时,我真坚持不下来,刚跑几步就想停下来。这时妈妈会一边调侃一边鼓励我说:“12岁的大男孩难不成还跑不过42岁的女人吗?瞧!你今天一口气都跑到这里了,比昨天进步了许多呀……”在她的鼓励与支持下,我咬牙坚持着,一个多月过去了,我已经能从家很轻松地跑到天安门了。在这个过程,我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
如今,我在学校的长跑活动中几乎已经不掉队了,虽然我与其他同学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会坚持永不言弃!
这次长跑活动告诉我:只要坚持就会胜利。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坚持的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强调了某种“力量”对于我们生活、成长或情感的影响。“力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指物理上的力量,但在这里更侧重于精神、情感或心理层面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能来自于外部的人、事、物,也可能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坚持、信念或情感。横线上需要填充的部分,可以是一个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用于具体描述“力量”的来源或性质。立意在于:描述某种具体的力量如何影响、改变或启迪了你;探讨这种力量背后的意义、价值或启示;反思自己如何理解、接受并运用这种力量。
第二,选材构思。本题适宜写成记叙文。选择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事、物作为“力量”的来源,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挖掘这种力量的内涵和影响。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或独特性的素材,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如亲情的力量。开篇点题,点出亲情带给“我”坚强的力量。主体部分回顾过去的生活中,亲人关心我、照顾我、给予我支持和鼓励的点点滴滴,详述一个具体的事件,展现亲情的力量和温暖,并从亲情的力量中领悟到了爱与责任的重要性;结尾扣题,再次强调亲情的力量对我的影响和改变。
26. 题目: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要求:(1)书写工整,字迹清楚;(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的信息;(4)不少于600字。
【答案】例文: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我呱呱坠地那年,你二十五岁,风华正茂。妈妈说那时的你就像个毛头小子,经常将我环在你的臂弯,然后伴着我咯咯的笑将我抛上了天。
我还梳着碎碎的童花头那年,你二十九岁,不显衰老。那时候我们会鼻尖对着鼻尖,额头抵着额头,然后让我把小手竖在头上当牛角。你像早晨暖暖的太阳,温暖着我的童年生活。
我可以自己背着书包过马路那年,你三十二岁,健壮依然。你要离开故乡去厦门。你理理妈妈在风中的乱发,又摸摸我的小脑袋。表情平添了严肃:“妞妞,在家一定要乖乖的,不能再胡闹。”我盯着你看了许久,终于勾住你的手指头,微微哽咽地说:“我们拉钩。”再后来,我就将这段光影剪下来,泡在每一杯你爱喝的茶里,然后在阳光艳艳的时光里咽下去。
我可以自己扎着乱乱的马尾学吉他的时候,你三十五岁,韶华不再。我一点一点地察觉到你的噪音里流出的沧桑。或许你只有在梦里才能穿梭回故乡,梦里没有那里的人情世故,没有你要拼命为我们赚取的未来,有的只是单纯的阳光。
我对着电话拨着吉他,将歌儿唱给你听:“帘外雨潺潺,春意又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独自莫凭栏……”爸爸,你是我的太阳,离我很远,又很近。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你更多的是在外品味孤独。
我现在坐在考场上安安静静地想你的时候,你四十岁,终于归家,双鬓添了新愁。当老妈数落我的时候,你竟仍然会习惯性地将我护在你的身后。我将脚轻而浅地移回自己房屋,终于忍不住将头抵在墙上泪流满面。老爸你是否知道,看着你矮矮的个头护在我的面前,我是何等地幸福?又是何等地心酸?
十几年的光阴从我发丝中穿过,唯一不变的只是你这暖而热的光。
老爸,你是我生命里的一束光,有你真好,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会用你的爱在奔涌的人群中找到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
1.审题立意:文题中的“光”自然并非实指光线,而是引申义或比喻义,内涵可以是“光明”“温暖”“明亮”,还可以是“真情”“生机”“唤醒”“能量”等。“你是我心里的那束光”,“你”可以是人,如父母、老师、朋友等;可以是动植物,如小狗、菊花、大树等;可以是其他事物,如文学、音乐、绘画……只要是对你的生活、心灵精神具有引领作用的人、事物,对“你”灵魂塑造、价值观形成的正面影响,直接或侧面影响皆可,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写作中要放在“我”遭遇黑暗、方向不明的时候,某人某物带给“我”的光明、温暖和力量。本文应以第一人称来写,并且能做到把记叙、描写、抒情融为一体最好。
2.选材构思: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可以通过“我”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或主要场景来表现主题。例如可以写好品格是一束光。结合自己的生活情景、经历、感情变化等,回忆在上学途中,乘坐公交车,看到一个年龄相仿的同学给一位老奶奶让座,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凸显其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他成为“我”的一束光。还可以写“我”是别人的一束光。因为我是也是一个有用的人。以前总以为”我”是一个失败、无用或不求上进的人,后来通过某件事,发现自己也是个对他人、社会有用的人,“我”成为有用的一束光。还可以以老师为写作对象,写在“我”精神迷茫时,老师给我带来引领作用,着重写“我”对老师的赞美。当我遇到挫折时,你总是在我身边,给予我安慰和鼓励,让我振作起来,勇敢地迎接挑战。你给予我的关爱,让我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加坚定地追求梦想。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运用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写法,凸显作文的主旨。
原句
释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锉平、雕琢、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你送我木桃,我就用美玉回报你。
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的石头坚硬,可用来琢磨玉器。
②
事件
“我”的情感态度
父亲生病住院,吵着闹着坚持要回家
生气
父亲冒着风雨,接“我”回家
(1)
(2)
埋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禹城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嘉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