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专题复习 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专题复习 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页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专题复习 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页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专题复习 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专题复习 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专题复习 学案(含解析)--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共8页。
    一、发展历程:
    1、秦:秦统一以后,建立了御史府,或称御史大夫府,以御史大夫为长官,官位居丞相之后,与丞相、太尉一起,并称“三公”。御史大夫参议国之大政,主要职掌察举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行为,纠举和弹劾违法犯罪,维护朝纲,整饬吏治,还兼有讨捕奸猾、治理大狱等司法权力。在地方三十六个郡设监郡御史,称“监”或“监御史”,隶属于御史大夫,主要职责是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但御史府不是独立的监察机关,它附设在九卿之一的少府衙内,其性质是为皇帝服务的宫内机关。
    2、汉:西汉建立以后,御史府仍设在少府衙门,御史大夫位尊权重,朝议时,御史大夫与丞相及司隶校尉,享受“三独坐”的尊崇。汉武帝时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作为监察区,每州设一名监察官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官秩不过六百石,但巡察代表中央,可以监察二千石地方长吏和豪强势力,反映出古代监察官位卑而权重。
    3、隋代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为御史台,改长官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2人为副;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共12人,专执掌外出巡察。
    4、唐初,中央设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为台长,设正四品御史中丞2人为辅佐。唐初全国分为10个监察区,称10道(后增为15道),每道设监察御史1人,专门巡回按察所属州县。
    5、北宋设御史台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在各州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使之互相牵制。
    6、元朝在中央设立御史台,成为全国最高的监察机关;元代在地方还设置了江南、河西、云南、陕西四个行御史台,最后只保留江南诸道、陕西诸道两个行御史台,辖各道宪司。陕西行御史台定置于奉元路(今西安);元初就建立了山东、东、西等四道提刑按察司,此后逐年增设,到元世祖统治中期达到24个。
    7、明清时:中央---都察院、在六部设六科给事中;地方---设立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地方监察,并加强特务统治。
    8、监察对象:对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进行监督。
    9、监察制度的特点: = 1 \* GB3 ①受命皇权,服务统治; = 2 \* GB3 ②机构独立,自成系统; = 3 \* GB3 ③选官高标,管理严明; = 4 \* GB3 ④秩低权高,以小监大。
    10、经验教训: = 1 \* GB3 ①保障监察机关独立行使监察权力; = 2 \* GB3 ②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又要求监察官有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治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 = 3 \* GB3 ③再者对监察官进行考核,这样就可促使监察官尽职尽责、积极上进,减少察与不察一个样的虚监现象。 = 4 \* GB3 ④完善管理:中国古代御史监察机构都是从上到下垂直管理。 = 5 \* GB3 ⑤垂直领导:改革检察机关按行政区域设置的现状,重新划分司法管辖区,不与行政辖区重合一致。
    11、作用:虽然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谏议制度:
    1、内涵: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
    2、历程: = 1 \* GB3 ①隋唐:门下省; = 2 \* GB3 ②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谏院;
    3、评价: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但对于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他们的主要职责是( )
    A.下达皇帝诏令和监察百官B.管理全国军事事务
    C.协助皇帝处理全国行政事务D.掌管刑狱,司法和钱谷
    2.如右图为北宋太祖至哲宗七朝御史中丞(监察官)的出身统计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北宋( )
    A.监察体系内部出现权力制衡B.政府重视监察官员队伍建设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加强D.进士及第主要担任监察官员
    3.贞观元年(627年),唐朝依“山河形便”将全国划分为关内道、河南道、江南道等十道。贞观十三年,户部按照道统计各州县的户口、赋税等情况,魏王李泰在此基础上采取“分道计州”的方法编纂了唐代第一部地理总志《括地志》。由此可知,唐初的“道”( )
    A.是统辖州县的行政区B.提高了地方治理效能
    C.是继承汉制的监察区D.构成了全国交通网络
    4.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这说明秦朝( )
    A.监察机构较为完善B.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
    C.基层管理事无巨细D.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
    5.明代湖北等地区考课式书院较为普遍,“旬有课,月有试,季有考”,地方“一时文风丕振,士气伸而士习弥端”,如提学葛寅亮到安陆府选拔人才,“所拔前茅皆书院中士,相视而笑,各负慕鉴之不爽”。这说明当时( )
    A.地方教育服务于封建统治B.理学的社会影响力空前增强
    C.学术文化权力中心的下移D.官吏监察与基层教化相结合
    6.光武帝刘秀“罢州牧置刺史”,刺史基本恢复了监察官职能;中平五年(188),为镇压人民反抗,汉灵帝“罢刺史置州牧”,是利用自己信任的宗室成员和亲信重臣去当州牧,对处在混乱状态的州郡加以强力控制,即“以重臣镇有乱诸州”。这一举措使( )
    A.地方行政效率提高B.监察制度趋于军事化
    C.地方治理走向完备D.地方豪强并起
    7.汉武帝时期划分十三州部,分设刺史,刺史担有巡视监察官员和豪强之职,并可向朝廷推举秀才;东汉时期,州逐渐变成了凌驾在郡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刺史甚至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等大权。 这一转变( )
    A.沉重打击了豪强地主势力B.埋下了军阀割据的严重隐患
    C.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监察D.导致察举选官制度完全失效
    8.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承旨书谕”“只供撰述于其间”展现了军机大臣们的一种面相的话,议复则让我们看到了军机大臣的另外一种面相……在议复过程中,封疆大吏所奏之事被军机大臣否决的情况时常发生,皇帝一般支持军机大臣的意见。该学者旨在强调清代( )
    A.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军机处在决策中有重要话语权
    C.军机处并未成为法定机构
    D.强化对中央官员的控制与监察
    二、材料分析题
    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箴记载了大量优秀官吏的从政经验与为官之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箴文化。商代《小人之攸箴》箴谏对象是商王,反对盘庚再次迁都。西周《虞人之箴》劝诫周王吸取前代天子沉溺田猎而亡的教训,规范天子行为。春秋《耄箴》系卫武公为鼓励臣下直言进谏而作。隋代戴逵作《皇太子箴》,唐初张蕴古《大宝箴》谏唐太宗。唐玄宗的《令长新戒》则是专门针对县令群体作的官箴,要求他们体恤贫苦,劝农养富,勤劳躬亲。宋元明清时期,官箴书的创作者主要为官员士大夫,如李元弼的《作邑自箴》、张的《仕学规范》等,所规诫对象主要是文武百官。一些地方官员甚至主动将官箴刻为铭石立于衙署堂前。
    ——摘编自时晓红《中国传统官箴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材料二 在传统官箴历史演变过程中,始终将“修身、立德、公正、廉明”的政德内容放在重要位置。《周礼》“六廉”说基本涵盖为官者应具备的德行素养。汉代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举孝廉”,按照德、才、能的顺序考察官员。唐代选任、考核和监察官员,都将道德品行放在首位。清代孙嘉淦提出“居官八约”,概括了事君、共人、清廉等丰富内容。
    ——摘编自王杰《古代官箴的教化功能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官箴对象的演变趋势。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古代官箴文化的历史作用。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的监察制度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领导,它独立于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形成了皇帝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全面监控,大致包括御史制度、言谏制度和地方监察制度。监察机构的监察范围广泛,上至官府,下至民间,包括行政、司法、军政、财政、教育,甚至思想和学术领域等,都在监察之中。同时为了保证监察机制的规范运行,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监察立法活动。例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前后相继出台了《宪纲总例》《纠劾官邪规定》《出巡事宜》《巡抚六察》等一系列监察法规。
    ——摘编自李丽《试论明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1987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行政监察机关的通知》,各地随即设立了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旗、区)三级行政监察机关,有的地方在乡、镇也设立了行政监察机构。从监察对象来看,《行政监察条例》《行政监察法》出台后,明确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从领导体制来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这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监察体系和反腐败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监察制度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监察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据材料“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及所学三公九卿制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下丞相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全国行政事务,C项正确;下达皇帝诏令和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排除A项;管理全国军事事务的是太尉,排除B项;掌管刑狱的是廷尉,排除D项。故选C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图表数据可知,北宋御史中大部分是进土出身,即通过科举制当官,体现御史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侧面说明了政府重视监察官员的队伍建设,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监察官员的出身,仅凭这一数据看不出监察体系内部出现权力制衡,排除A项;监察官不仅仅是对地方监察,没有对比也不能看出监察力度加强,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监察官员主要由进士担任,并非进士主要担任监察官员,该说法错误,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按照“山川形便”划分十道,有利于统计各道内的户口、赋税等情况,据此可知,唐朝初年的道有利于提高地方治理效能,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在唐朝初年属于监察区,不属于行政区,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作为监察区,与唐朝的道并不相同,排除C项;道是监察区,并非道路,与全国交通网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官的办公时间相对集中,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可见当时地方行政运行管理规范有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监察机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在乡里的基层管理,排除C项;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之说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时期湖北等地书院中以服务科举考试为宗旨的较为普遍,具有鲜明的“应试”特点,地方选拔出的官吏大多数是这些考课式书院出身,因此这些书院的存在服务于科举制,服务于封建统治,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理学的影响力,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地方书院与人才选拔的结合,而非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汉光武帝刘秀恢复了刺史的监察官职能,有助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但是在汉灵帝时期,“罢刺史置州牧”,是利用自己信任的宗室成员和亲信重臣去当州牧,赋予他们军政大权,以达到快速平乱的目的,但是此举最终又造成地方豪强并起,军阀割据现象,为东汉灭亡埋下隐患,D项正确;刺史职能变化不能体现当时地方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排除A项;古代监察制度并没有趋于军事化,排除B项;C项“完备”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州逐渐变成了凌驾在郡之上的地方行政机构,刺史甚至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等大权”可知,刺史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等大权,就为地方势力膨胀和后来的军阀割据的出现埋下了隐患,B项正确;这一转变是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而不是沉重打击豪强地主势力,排除A项;刺史势力的膨胀使其逐渐背离了监察地方的本职,排除C项;“完全失效”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承旨书谕”“被军机大臣否决”“皇帝一般支持军机大臣的意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大臣并不是只“承旨书谕”,还可以通过议复把他们自己的认知与观点贯彻到军国大计的决策当中,使其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由以上分析可知,清代军机大臣在决策中有重要话语权,B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没有限制皇权,排除A项;军机处并未成为法定机构,但是材料强调的是军机大臣的重要作用,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军机处的职责等,不是对官员的控制与监察,排除D项。故选B项。
    9.(1)演变趋势:商周到隋唐时期,官箴的对象主要是帝王,体现了对帝王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隋唐开始,官箴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官僚群体,这反映了随着官僚制度的完善,对官员行为的要求也逐渐加强;宋元明清时期,官箴的对象开始深入到基层官员,体现了对基层治理的重视和加强对基层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2)作用:有利于构建清正廉洁的官场风气,通过倡导廉洁自律,对官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约束和规范。提高了官员的行政能力,通过传授从政经验和为官之道,帮助官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官箴文化强化了中央集权,通过规范官员行为,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官箴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后世的政治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官箴文化对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为当代社会的廉政建设和政治文明进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商代《小人之攸箴》箴谏对象是商王,反对盘庚再次迁都。西周《虞人之箴》劝诫周王吸取前代天子沉溺田猎而亡的教训,规范天子行为。春秋《耄箴》系卫武公为鼓励臣下直言进谏而作。”及所学可得出商周到隋唐时期,官箴的对象主要是帝王,体现了对帝王行为的规范和约束;由材料“隋代戴逵作《皇太子箴》,唐初张蕴古《大宝箴》谏唐太宗。唐玄宗的《令长新戒》则是专门针对县令群体作的官箴,要求他们体恤贫苦,劝农养富,勤劳躬亲。”及所学可得出隋唐开始,官箴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官僚群体,这反映了随着官僚制度的完善,对官员行为的要求也逐渐加强;由材料“宋元明清时期,官箴书的创作者主要为官员士大夫,如李元弼的《作邑自箴》、张的《仕学规范》等,所规诫对象主要是文武百官。一些地方官员甚至主动将官箴刻为铭石立于衙署堂前。”及所学可得出宋元明清时期,官箴的对象开始深入到基层官员,体现了对基层治理的重视和加强对基层官员的监督和管理。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在传统官箴历史演变过程中,始终将‘修身、立德、公正、廉明’的政德内容放在重要位置。”及所学可得出有利于构建清正廉洁的官场风气,通过倡导廉洁自律,对官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约束和规范;由材料“《周礼》‘六廉’说基本涵盖为官者应具备的德行素养。”及所学可得出提高了官员的行政能力,通过传授从政经验和为官之道,帮助官员更好地履行职责;由材料“唐玄宗的《令长新戒》则是专门针对县令群体作的官箴,要求他们体恤贫苦,劝农养富,勤劳躬亲。”“汉代选拔官员的标准是‘举孝廉’,按照德、才、能的顺序考察官员。唐代选任、考核和监察官员,都将道德品行放在首位。”及所学可得出官箴文化强化了中央集权,通过规范官员行为,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由材料“中国古代官箴记载了大量优秀官吏的从政经验与为官之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箴文化。”及所学可得出官箴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后世的政治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材料“修身、立德、公正、廉明”“清代孙嘉淦提出‘居官八约’,概括了事君、共人、清廉等丰富内容。”及所学可得出官箴文化对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为当代社会的廉政建设和政治文明进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0.(1)共通之处:监察体系严密;监察权相对独立;注重法规制度建设;监察范围广泛。(答出三点即可)
    (2)不同影响:明代监察制度为皇权服务,直接向皇帝负责,难以取得监察效果;新中国的监察制度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有效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启示: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监察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监察制度建设要注意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察机制。(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共通之处: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和1987年(中国)。根据材料“明代的监察制度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领导,它独立于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形成了皇帝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全面监控,大致包括御史制度、言谏制度和地方监察制度”“各地随即设立了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旗、区)三级行政监察机关,有的地方在乡、镇也设立了行政监察机构”可知,监察体系严密; 根据材料“它独立于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形成了皇帝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全面监控”“从领导体制来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可知,监察权相对独立;根据材料“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前后相继出台了《宪纲总例》《纠劾官邪规定》《出巡事宜》《巡抚六察》等一系列监察法规”“《行政监察条例》《行政监察法》”可知,注重法规制度建设;根据材料“监察机构的监察范围广泛,上至官府,下至民间,包括行政、司法、军政、财政、教育,甚至思想和学术领域等,都在监察之中”“各地随即设立了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旗、区)三级行政监察机关,有的地方在乡、镇也设立了行政监察机构”可知,监察范围广泛。
    (2)不同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和1987年(中国)。根据材料“明代的监察制度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领导,它独立于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形成了皇帝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全面监控,大致包括御史制度、言谏制度和地方监察制度”可知,明代监察制度为皇权服务,直接向皇帝负责,难以取得监察效果;根据材料“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从领导体制来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这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监察体系和反腐败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可知,新中国的监察制度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有效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启示: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和1987年(中国)。根据材料“明代的监察制度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领导,它独立于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形成了皇帝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全面监控,大致包括御史制度、言谏制度和地方监察制度”“1987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行政监察机关的通知》,各地随即设立了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旗、区)三级行政监察机关,有的地方在乡、镇也设立了行政监察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监察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监察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根据材料“大致包括御史制度、言谏制度和地方监察制度。监察机构的监察范围广泛,上至官府,下至民间,包括行政、司法、军政、财政、教育,甚至思想和学术领域等,都在监察之中。同时为了保证监察机制的规范运行,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监察立法活动”“从领导体制来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监察制度建设要注意多部门齐抓共管,建立有效的监察机制。

    相关试卷

    小专题通关训练 古代的赋役制度--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小专题通关训练 古代的赋役制度--202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概括这一新税法的积极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阶段总结一 微专题四 中国古代货币与赋役制度 学案(含答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这是一份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阶段总结一 微专题四 中国古代货币与赋役制度 学案(含答案)-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共5页。

    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时1中国制度的政治基因——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作业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课时1中国制度的政治基因——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作业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