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含反思)2023年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含反思)2023年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01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含反思)2023年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02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含反思)2023年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理念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研读课标、教材,围绕历史情景,通过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展现历史主题和历史人物,配上适当的讲述、示意图的讲解,形象易懂,既吸引了学生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突破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二、教材分析
    在中国近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先人做了很多努力,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更加唤醒了中国人的危机意识,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改良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是近代化探索这一条重要历史主线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初中能力考核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故事有很浓厚的兴趣,形象思维活跃,有一定的理性思维,但对历史问题的理解仍缺少辩证性和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采取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
    四、教学目标
    根据“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的课程标准
    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以历史时间为轴,地点空间为点,贯穿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物的政治活动为线,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培养“历史时空”素养。
    阅读和分析相关材料,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代表作等。
    阅读史料并结合史实,知道康有为、梁启超为变法图强四处奔走、谭嗣同勇于牺牲的活动事迹,感悟个人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关系,激发个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制作维新变法过程的示意图,了解维新变法的动态发展过程,能够认识:思想变革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渗透“唯物史观”素养。
    制作变法措施的表格,归纳并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阅读史料并结合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领悟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所作出的贡献,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和“历史解释”素养。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维新派代表人物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的影响。
    六、教学思路
    以康有为这样一个核心人物的政治活动为主线,按照变法的背景、过程、影响的步骤介绍维新变法的前因后果以及影响,其中戊戌变法是课文的标题,也是维新变法的核心,前面内容的讲述其实也是为了引出戊戌变法的内容。从近代社会的变化(社会变革),到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到康、梁继承和发展维新思想(思想变革),到实践维新思想——公车上书(社会变革),到继续传播维新思想——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最后皇帝下诏决定付诸行动——进行戊戌变法(社会变革)的逻辑过程,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历史认识:社会变革决定了思想变革, 同时思想变革又反过来推动了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相互促进发展。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社会变革往往阻力重重,难以一帆风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尽管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的先人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作出了许多的贡献,后人应以“同情之理解”的眼光看待康有为等维新志士们的行为。
    七、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老师介绍本课的课程标准,直接引入本课课题。
    讲授新课
    一、背景
    提纲挈领
    展示“万木草堂”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28 页的人物扫描,了解康有为和万木草堂的故事。
    呈现时间:1895 年的春天。
    1895 年的春天,康有为赶往北京,他去干什么呢?
    原来,在这一年全国各省举子入京参加会试,康有为和梁启超也进京赶考。他们在北京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是什么消息呢?《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 年甲午战败后,中国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超曾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争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在战败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展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为此康有为做
    了什么事情呢?
    通过广州万木草堂导入,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康有为生平,由此康有为和戊戌变法的故事也徐徐展开。
    让学生调动已学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培养历史时空素养。
    二、过程
    提纲挈领
    揭幕——公车上书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各省 1300 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公车指的是入京应试的举人。
    呈现材料: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部分文本。
    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找出康有为公车上书的内容。通过找到关键词,我们可以看到康有为向光绪帝请求:迁都、练兵、
    变法、拒和。公车上书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爱国知识分子团
    通过指导学生解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的内容和影响。
    让学生认识到救亡
    图存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感受个
    结组织起来的请愿运动,意味着康有为将酝酿了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付诸实践。最后这份请愿书并没有上达光绪帝, 公车上书的目的也没有实现,但这次政治运动却在全国影响很
    大,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人和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
    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呈现材料: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梁启超《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严复《国闻报》等文字材料。
    这些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
    这些学会和报刊主要为了宣传变法图强的观点。特别是梁启超多次要提出变法,他认为变法的关键在于什么呢?他认为关键是“变官制”,也就是要改革政治制度,学习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可见,在近代化的探索中,相对于洋务派在技术层面的探索,维新派已经有所突破,开始尝试在制度层面进行探索。
    上述学会和报刊的宣传产生了什么影响?
    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知道维新派人士通过报刊、学会的宣传,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也就是说当时的人,都热衷于谈论国内外时政和西学,所以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为后续变法储备了人才,维新变法运动也逐渐高涨起来。
    呈现维新变法示意图。
    问题:维新变法思想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引导分析:维新思想的核心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他们通过讲学、上书、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和实践维新变法思想,使得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表现为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影响的人群也在不断扩大。
    提问: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你推测一下,接下来的事态会如何发展呢?维新志士们可能还会上书积极要求变法。经过长
    期的酝酿和准备后,他们主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在国内轰轰烈烈地展开。
    通过分析史料,使学生从史料中明白维 新派的主要宣传思 想及其产生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史料分 析能力。同时学生能够从中感悟康、梁等维新人士为民族危 亡奔走呼号的家国 情怀。
    通过维新变法思想发展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维新派人士通过不断努力地传播维新思想,最终推动了维新思想得以实施,为戊戌变法做了有力的铺垫。
    高潮——百日维新
    呈现时间:1897 年冬天。
    德国出兵侵占青岛,强占胶州湾。其他列强竞相效仿,民族危机再度加剧。消息传出,康有为迅速赶到北京,多次上书光绪帝。消息传出,康有为迅速赶到北京,多次上书光绪帝。
    呈现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上清帝第六书》相关史料。从这些节选的上书内容可知,康有为再次强调了变法图强
    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期待光绪帝像俄国彼得大帝一样不为阻扰,采用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后所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康有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要变革,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措施。
    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于是在 1898
    年 6 月 11 日,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也就是国家大计的
    文书,宣布实行变法,因为 1898 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史称“戊
    戌变法”。1898 年 6 月 16 日,光绪帝第一次见到康有为,询问
    时间的衔接,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并培养历史学科素养中的时空观念。
    通过康有为上书光绪、救亡图存的社会背景,学生再次感受个人和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关系。
    变法事宜。
    呈现维新变法示意图。
    思考:思想变革和社会变革之间有何关系?
    社会变革决定了思想变革,同时思想变革又反过来推动了社会变革。在维新变法的过程中,社会变革和思想变革都在相互促进发展。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30 页,归纳一下戊戌变法具体推行了哪些措施。我们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归纳,我们发现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纳。
    接下来我们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政治方面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中的“民”指什么人? 这里的“民”并非指人民群众,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这里的“民”主要指的是资产阶级。原来清朝旧制度是规定四品以上官员才能上书言事,这个措施就打击了旧官僚,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议政。
    经济方面中的“工矿企业”和洋务运动的“民用企业”一样吗?洋务运动兴办的民用企业是官营企业;而戊戌变法时期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是私营企业,它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范畴。显然,变法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文化方面中哪一措施属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共同内 容?洋务运动时期开办了京师同文馆,戊戌变法时期开办了京师大学堂,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政府开办新式学堂有利于培养人才,传播资本主义思想文化。
    军事方面的措施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军事方面裁减战斗力非常低下的绿营,训练新式军队增强了政府的军事实力。
    总体来说,这些措施基本上反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它借助皇帝的力量实践维新变法思想,因此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把维新变法运动推向了高潮。
    接下来,我们综合比较一下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的内容, 看看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看看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洋务运动?从范围来说,虽然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向西方学习,但是戊戌变法学习的方面明显比洋务运动要广,从学习的层面来说,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对旧的制度没有进行改革,而戊戌变法在立足新制度的同时也去改革旧有的制度,它是在除旧布新,这是戊戌变法比洋务运动进步的最核心的地方。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变法的措施比如裁撤冗官冗员、废八股、裁减绿营等内容触犯了当时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根本利益,因此遭到他们强烈地反对,而当时光绪并没有实权,真正的大权还在慈禧手中。这场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的变法注定不会长久的。1898 年 9 月 21 日凌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
    帝囚禁起来,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他变法诏令措施基本上
    通过维新变法运动的示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场社会变革往往需要长期的酝酿和准备;思想变革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通过表格的方式,使学生归纳总结变法 内容,并通过一些问题的设问,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影响, 解决了本课的重难 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分类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历史解释能力。
    通过与已学的洋务 运动的内容的对比 分析,学生能够理解戊戌变法在近代化 探索中的进步之处, 同时帮助学生理解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 因。
    八、板书设计
    被取消了。可见,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慈禧所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从 6
    月 11 日戊戌变法的开始到 9 月 21 日戊戌政变的发动,戊戌变
    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落幕——戊戌政变
    这场寄托着无数知识分子救国希望的维新变法运动也就昙花一现,伴随着鲜血的洗礼而落幕。
    呈现图片材料。
    通过老师讲解引导学生感受“戊戌六君子”以天下为已任, 舍生取义的精神情怀。
    事实上,殉难者的热血没有白流,他们的爱国和行动激起了许多爱国有识之士的血的教训,更是促使一部分人放弃了改
    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讲述“戊戌六君子” 事迹,使学生明了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 当,对“戊戌六君 子”为变法献身的 家国情怀以共情。
    三、影响
    提纲挈领
    呈现三段材料(图示、文字材料)。
    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产生的深远影响。
    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冲击了封建传统的束缚,大力宣传了资产阶级新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两年后,也就是 1900 年,梁启超写了一篇《少年中国说》, 来激励中国少年发奋图强。下面我们来聆听这一段朗诵,感悟历史责任的厚重。
    (放学生录音 38 秒)
    通过多重史料的解读与分析,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戊戌变法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史料实证的历史学习方法。
    通过聆听《少年中国说》的演讲,深化学生家国情怀,提升责任意识。
    课堂小结
    小结: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人进行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通过清朝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从制度层面进行探索救中国,不过遗憾的是结果以失败告终,它的失败也说明,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行不通。尽管如此, 戊戌变法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它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 它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康有为等维新志士锐意改革的勇气是值得我们欣赏的,谭嗣同等人从容就义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畏的,他们激励着我们要勇于探索,与时俱进。
    我们纵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不同群体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探寻着救国之路,纵观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通过不同的方式探寻着救国之路,洋务运动在技术层面进行探索,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今天学习的戊戌变法则更加深入,在制度层面进行探索,它开启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近代化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比如辛亥革命、新文化运
    动等,这些都留待我们后面继续学习。
    对全文进行梳理,提纲挈领,巩固知识, 明细线索,承前启 后,提升思维,升华情感。
    九、 教学反思
    本课线索清晰,以人物为线索,故事性强,知识结构层次性强,逻辑清晰,故事性的情节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对于戊戌变法的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的败走,谭嗣同等人的从容就义与现代生命价值观的矛盾,学生必然是有诸多的感慨,此时如果能够想办法将学生的这种感慨上升到一种更为理性、更为前瞻性的高度,那么历史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相关教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3243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教学设计</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含反思)2023年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