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素养提升练习
202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素养提升练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6讲免疫调节
展开
这是一份2025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素养提升练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6讲免疫调节,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真|题|再|现
1.(2023·山西卷)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
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
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故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②错误;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并且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因此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过程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一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④正确;某些致病细菌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感染人体时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④⑤正确。故选B。
2.(2023·湖南卷)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
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
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解析: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使病情加重,A错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故选B。
3.(2023·海南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B.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
解析: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白细胞介素-10(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进而使肿瘤细胞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C错误;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D错误。故选A。
4.(2023·广东卷)病原体感染可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如图表示某人被病毒感染后体内T细胞和病毒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a~b期间辅助性T细胞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
B.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
C.病毒与辅助性T细胞接触为B细胞的激活提供第二个信号
D.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
解析: a~b期间病毒入侵,导致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A正确;b~c期间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裂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进而使病毒暴露出来,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使病毒数量减少,B正确;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C错误;病毒和细菌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促使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的形成,D正确。故选C。
5.(2023·天津卷)CD4是辅助性T细胞(CD4+)上的一种膜蛋白,CD8是细胞毒性T细胞(CD8+)上的一种膜蛋白,下列过程不能发生的是( C )
A.CD4+参与体液免疫
B.CD4+参与细胞免疫
C.CD8+参与体液免疫
D.CD8+参与细胞免疫
解析: 辅助性T细胞既能参与细胞免疫又能参与体液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因此CD4+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D8+只参与细胞免疫,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2023·浙江卷)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
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
C.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
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
解析: 晶状体与人体其他组织是隔离的,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并未完全清除,A错误;晶状体与人体其他组织是隔离的,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引起免疫,因此人体内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B错误;晶状体与人体其他组织是隔离的,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C正确;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细胞产生抗体,抗体随体液运输,攻击另一只眼球中的晶状体蛋白,属于体液免疫,是一种自身免疫病,D错误。故选C。
7.(2023·北京卷)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 C )
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
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C.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D.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胞
解析: 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异常反应,A错误;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过敏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抗体吸附于某些细胞的表面,D错误。故选C。
8.(2022·河北卷)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
B.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
C.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甲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说明其为浆细胞,其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A正确;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说明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B正确;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C正确;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D错误。故选D。
9.(2022·海南卷)人体细胞会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 )
A.正常的B淋巴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B.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
C.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蛋白质,导致细胞衰老
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解析:正常的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能发生分裂和分化,但不能无限增殖,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A正确;细胞分化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阶段,B错误;细胞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的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的细胞器,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故选B。
10.(2022·湖北卷)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
B.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解析: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而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即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A正确;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增殖和功能,即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所以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避免引起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血浆置换术可以去除受者体内天然抗体,避免激发免疫反应,所以在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器官移植中,供、受者间ABO血型物质不符可能导致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所以在肾脏移植前,应考虑捐献者与患者是否为同一血型,D错误。故选D。
11.(2022·湖南卷)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A正确;由图可知,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反馈性的抑制下丘脑、垂体的活动,同时抑制机体免疫细胞、免疫反应来降低损伤,可知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B正确;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而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可能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C正确;图中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促进下丘脑分泌CRH,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具有抑制作用,故两者对下丘脑分泌CRH有相抗衡作用,D错误。故选D。
12.(2022·浙江卷)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B.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C.促进致敏B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D.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属于主动免疫
解析: 多次接种同一种疫苗,能促进机体积累更多记忆细胞和抗体,属于主动免疫,A错误;一种疫苗只能促进机体产特定的淋巴细胞,属于主动免疫,B错误;致敏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出更多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C正确;抗体不能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D错误。故选C。
13.(2022·浙江卷)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包括三个事件:①对“非己”的分子标志进行特异识别;②淋巴细胞反复分裂产生数量大的淋巴细胞群;③淋巴细胞分化成特化的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针对胞外毒素,事件①中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可能被任何一种胞外毒素致敏
B.针对异体移植细胞,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信息
C.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蛋白因子
D.事件③中,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协同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
解析:胞外毒素是抗原,B细胞与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一个未活化的B细胞只能被一种胞外毒素致敏,A错误;异体移植细胞是抗原,其进入体内后,巨噬细胞吞噬该抗原,可形成抗原MHC复合体,再将抗原MHC复合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故事件①中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都需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信息,B正确;事件②中,辅助性T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在胸腺中成熟,而不是在胸腺中大量增殖,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2等多种蛋白因子,这些蛋白因子可以加速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分化,C错误;记忆细胞群可以在二次免疫的时候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群,但不具有杀灭和清除入侵病原体的功能,D错误。
14.(2022·浙江卷)羊瘙痒病是感染性蛋白粒子PrPSc引起的。某些羊体内存在蛋白质PrPc,但不发病。当羊感染了PrPSc后,PrPSc将PrPc不断地转变为PrPSc,导致PrPSc积累,从而发病。把患瘙痒病的羊组织匀浆接种到小鼠后,小鼠也会发病。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D )
A.动物体内的PrPSc可全部被蛋白酶水解
B.患病羊体内存在指导PrPSc合成的基因
C.产物PrPSc对PrPc转变为PrPSc具有反馈抑制作用
D.给PrPc基因敲除小鼠接种PrPSc,小鼠不会发病
解析:由题干可知PrPSc可将PrPc不断地转变为PrPSc,导致PrPSc在羊体内积累,说明PrPSc不会被蛋白酶水解,A错误;患病羊体内不存在指导PrPSc合成的基因,但存在指导蛋白质PrPc合成的基因,PrPc合成后,PrPSc将PrPc不断地转变为PrPSc,导致PrPSc积累,从而使羊发病,B错误;由题干可知,当羊感染了PrPSc后,PrPSc将PrPc不断地转变为PrPSc,导致PrPSc积累,从而使羊发病,说明产物PrPSc对PrPc转变为PrPSc不具有反馈抑制作用,C错误;小鼠的PrPc基因敲除后,不会表达产生蛋白质PrPc,因此小鼠接种PrPSc后,不会发生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也就不会导致PrPSc积累,因此小鼠不会发病,D正确。故选D。
15.(2021·重庆卷)研究发现,登革热病毒在某些情况下会引发抗体依赖增强效应,即病毒再次感染人体时,体内已有的抗体不能抑制反而增强病毒的感染能力,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过程①,抗体与病毒结合依赖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
B.过程②,病毒利用吞噬细胞进行增殖
C.过程③释放的病毒具有感染能力
D.抗体依赖增强效应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解析:根据题图分析,过程①是抗体与抗原(病毒)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依赖于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特异性,A正确;根据图示,过程②是病毒在吞噬细胞内增殖的过程,病毒营寄生生活,需要利用其宿主细胞进行增殖,B正确;根据图示,过程③是吞噬细胞裂解释放病毒的过程,释放的病毒具有感染能力,C正确;病毒被抗体识别、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应该消灭病毒,但存在“抗体依赖增强效应”时,不但不能消灭病毒,反而让病毒繁殖更多,故不属于免疫,D错误。故选D。
16.(2023·湖北卷)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原性。
(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
(3)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4)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①)。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电信号传导受阻,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不能产生化学信号。
解析:(1)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保留了该病毒的抗原性,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一段时间后,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
(3)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了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若骨骼肌功能损伤,则用电刺激骨骼肌(效应器),则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否则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因此实验思路是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4)脊髓灰质炎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即运动神经元功能损伤,失去传递电信号以及产生神经递质的功能。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受到损伤,不能接受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刺激),从而导致神经纤维②不能传递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故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电信号传导受阻。正常情况下,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相当于一个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神经纤维②功能受损,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故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不能产生化学信号。
17.(2021·河北卷)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临床特征为全身出现丘疹、水疱。接种VZV减毒活疫苗(VarV)是预防水痘流行的有效方法。2019年,研究者对某地2007—2015年出生儿童的VarV接种率及水痘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初期患者皮肤表面形成透明的水疱,其中的液体主要来自内环境中的组织液。
(2)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呼吸道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受损后病毒易进入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防御功能减弱)。VZV感染引发机体的特异性(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靶细胞。
(3)水痘临床诊断时,须注意与荨麻疹相区分。与水痘的发病机理不同,某些花粉引起的荨麻疹属于机体的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的表现。
(4)图中统计结果显示,随VarV接种率的提高,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VarV后,B淋巴细胞的作用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2014年、2015年出生儿童的接种率与发病率数据提示,应及时接种第二剂VarV,原因是第一剂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如果不及时接种第二剂疫苗,记忆细胞、抗体的数量会减少。
解析:(1)水疱是因为皮下组织受到某种形式的刺激或损伤后,组织液渗出后在皮下形成的疱,里面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2)人体有三道免疫防线: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呼吸道黏膜受损者更易被VZV感染,原因是第一道防线受损,病毒更容易侵染机体。VZV寄生在人体正常活细胞中,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被感染的细胞统称为靶细胞。(3)荨麻疹属于过敏症状,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过强的表现。(4)接种疫苗后,会引发机体的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可以合成和分泌抗体,来抵御病毒的侵染。(5)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剂次VarV接种率下降,水痘的发病率上升。原因是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大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但若长期不接触抗原,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病毒侵染机体时,不足以对抗病毒,因此必须及时接种第二剂疫苗以保证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7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提能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6讲免疫调节提能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8单元稳态与调节第5讲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提能训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