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命题人:高二语文组 审题人:高二语文组
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及第9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有定义说,细节是“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我不太认可。在文艺作品中,细节有时会是“最小的”部分,甚至可能只是一个词。譬如《阿Q正传》中阿Q在发达之后买酒的细节,鲁迅用的只是一个词,“扔”,把钱扔至桌上,显示豪迈和发达了的粗犷;而在《孔乙己》中同样有一段孔乙己买酒的细节,鲁迅用的依然是一个词,“排”,表现一种具有紧张感的谨慎。但还有一部分细节,则是做得细致、紧密,具有回旋感和铺排感,充溢着不断叠加的细流——它就不能被看作是“最小的组成单位”,而是一个极有感染力量的内在组织,自身就有某种完整性。细节的“细”和“节”大约都不应忽视,它要求的是我们在某些重要的节点上,把叙述变成描述和“打量”,细致些,再细致些。
那么,我们在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在故事中需要一个细节的时候将怎样设计?这个细节在这里会更多地发挥哪一方向的作用?对小说的呈现能有何种裨益?
随类赋形,依然是设计细节的时候要重点考虑的。我们所设计的细节要与故事发展、事件环境、人物性格、人物的处世方式和见解紧密相联,要“量体裁衣”,要符合故事开始前设定的逻辑原则,“接受它的必然后果”。同样是买酒,阿Q的买和孔乙己的买是不同的,是完全不能混淆的,这里的细节设定是根据人物性格、心理和习惯来做出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自鸣钟的那个细节也只能“专属”于她,换给林妹妹、晴雯、赵姨娘甚至焦大,都是不行的,不合适。林黛玉的葬花一节,那个细节也具有强烈的“专属”性质,如果我们试着将它换成大观园里另外的姊妹也是不行的,尽管有些人与她经历、见识大抵接近。
唯适性——细节在一部小说里的一次性使用——也是我们要顾及到的。在谈论小说故事结构的时候我们也曾特别地谈过,唯适性原则是小说的每一设计中都需要遵守的原则之一,它保证故事的新颖和独特。
细节之“节”,它需要安排在重要的、关键的节点上,这里的“节”需要重视。之所以使用细节,就是试图让故事在重要的、关键的点上有所突出,有所凝滞,从而带来情感的打动和对人物命运的审视。是故,选择在哪些点上做细节、做足细节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它很重要。在一篇小说中,一般而言需要设置细节的点应当会有多处,甚至数十处,上百处(针对于长篇),在将细节做细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仔细掂量,它们之间的对比和平衡,哪些需要在突出的基础上更突出些,要有强、次强、弱等不同的用力。我想我们需要知道,平均用力一定是写作的大忌,如果我们将一篇小说中的细节做得同样壮硕或者同样干萎也是不可取的。
“对小说讲述、故事发展和建立高潮有裨益,对形成情感涡流有裨益,对人物形象塑造有裨益”,这里的“裨益”性也是我们在细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甚至是第一考虑——否则我们要细节干嘛?细节,一定是小说值得仔细打量、值得反复思忖和值得不断回味的重要的点,是其中被线串起的珍珠。好的细节就如同是故事的眼睛。有用,有效,同时又是“最佳表达”,是小说细节设计的关键所在。一般而言,诸多作家在细节的有用有效上做得都是不错的,但在“最佳表达”上,则常有匮乏。而它,往往又是决定这部小说是好作品还是伟大作品的分野之一。如果我们仔细回顾,那些伟大的经典之作,在细节设计上基本都是做到了有用有效并且是“最佳表达”,一旦换成另外的细节,它的魅力感和独特性就会有所减损。有许多作家都愿意在他的阅读中,把某一主题相似、内容相似的细节放在一起比较,我也愿意建立起这样的习惯,也希望真正有志于写作的朋友们建立这样的习惯。通过比较作家对于细节的把握和其中的差异,分析差异之间的优势、特点和原因,我们会更加迅速地进入到文学内部,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设计,理解细节设计的多样性、细节的设计与设计的分寸,以及细节之间的融合性、共通性。
最后,在设计细节时,作家们往往会“综合考虑”:这一细节既要顾及真实感也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走向,同时它又具备新奇感,富于象征性……基本上,没有多少细节的设计会只考虑单一向度,它会照顾到更多的面。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重要的细节,有突出功效和特点的细节,往往在文字中不止一遍出现,它会有前后、轻重的分配,它会有前后的呼应。重要的细节一定要致力于榨干它的全部价值,包括全部的“剩余价值”。如果一个人钻进了一个箱子,那在小说中,他肯定会一次次钻进这个箱子,这个箱子的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如果一个人有一双长腿,这双长腿也必须一次次用于奔跑,直到碰壁直到折断为止。
(摘编自李浩《小说的细节设计》)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细节是“最小的组成单位”一说,作者并不认可,他认为细节是细致、紧密,具有回旋感和铺排感的“内在组织”。
B.作家设计细节时,应该考虑它与故事发展、事件环境、人物性格、人物的处世方式和见解的紧密关联,要“量体裁衣”。
C.合理使用细节,能够让故事在关键的点上有所突出,有所凝滞,从而打动读者的情感,引起对人物命运的审视。
D.细节是小说值得仔细打量和反复思忖的重要的点,好的作家一定会认真设计细节,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细节是根据人物性格、心理和习惯来设计的,这个细节就会具有强烈的“专属”特性,不适合用于其他人。
B.细节不仅要做细,还要掂量细节之间的对比和平衡,不可平均用力,这个原则和写作中的详略安排是相通的。
C.一些作家在“最佳表达”上常常做得不够好,能否“最佳表达”往往成为判断一部小说好坏的关键评价标准之一。
D.在设计细节时,作家往往会从情节设计、人物性格乃至细节的新奇感和象征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一般不会只考虑单一向度。
3.下列四个例子,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莫泊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谈论于勒时的几处语言描写和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描写。
B.鲁迅小说《祝福》中开头对“祝福”风俗的描写和结尾对“祝福”之夜鲁镇“爆竹声联绵不断”等景象的描写。
C.施耐庵小说《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中“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等环境描写。
D.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中已经变成了甲虫的格里高尔如何使用腿和上下颚来给父亲和主任开门的动作描写。
4.从读者角度看,有些细节让人一看就过目难忘,这些细节有哪些明显的外在特点?下列对材料进行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要的细节,有突出功效和特点的细节,往往在文字中不止一遍出现,而且会有前后、轻重的分配,会有前后的呼应。
B.贴切、新颖、独特。既要顾及真实感,也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故事走向,同时又具备新奇感,富于象征性。
C.出现在重要的、关键性的节点位置。
D.细节的设计不会只考虑单一向度,它会照顾到更多的面。
5.材料第六段建议有志于写作的人要建立比较阅读的习惯,请据此归纳,在平时学习探究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比较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芦花深处是老家
走过那弯弯的河堤,在芦花村六组的路口下坡,是一条两边长满白杨树的小路。小路的尽头,有一条静静流淌的松滋河;白杨树林尽头,小河边上,有一间破旧的瓦房。这瓦房,据说是当年在这块种地的老李头留下的,老李头无儿无女,他过世后,这房子就一直废弃着。现在这瓦房里住着我的婆婆——杨玉兰。
婆婆原先不是这边的人,是河那边杨家垴的姑娘。年轻时在河边洗衣服,识得芦花村的打渔郎曾哲友,眉目传情,芳心暗许。
因为河两岸长久以来的土地之争,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问题,有一个大家都默许的“潜规则”——不可通婚。那曾哲友,也是血气方刚少年郎,拒了家里安排好的亲事,撑着一只小渔舟,随波而去……
后来有人说,他的渔船翻了,五大三粗的个头被大鱼给吞了。还有人说,他撑着小渔船,搭上了人家的大船,到了上海,做起了买卖,成了有钱的大老板。
且不说他,这人再也没出现过了。
河那边的杨玉兰,家境不错,读过几年私塾,不说是大家闺秀,也算得上是小家碧玉,偏偏心随那打渔郎去了。杨玉兰有点小性子,过了适婚年龄,不想给家里添堵,卷了几件衣裳几本诗书,在冬季河水枯竭的时候,半摸半趟地过了那条河,到了河这边,过了大半辈子。
这些故事,也是我零零星星从别人那儿听来的,婆婆从未对我提过。
婆婆其实也不是我的婆婆,我是婆婆捡来的孩子。不知是生来瘦弱难养,还是女孩遭嫌弃。婆婆把我捡来的时候,是深秋,河边芦花开得最盛的时候。
当时婆婆正在砍芦苇杆子,准备回家扎晒花帘子。听见我嘤嘤的哭声,先是一惊,随后慢慢扒开深深的芦苇丛,在芦花深处发现了我。我躺在一只旧的竹编篮子里,身下垫着一件红被褥,小脸已经皴得很难看。
婆婆丢下镰刀,在裤子上拍拍双手,小心翼翼地把我搂起来,亲我,抚摸我,像是在芦花地里捡起了一颗珍珠,我笑了。
婆婆养了两头羊,我是喝羊奶长大的,婆婆还有一亩七分地,种点杂粮和棉花。
我们住在村子的最远处,好像与世隔绝,好像世外桃源,无非是日子艰苦一些。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也是上不起学的,婆婆便教我读诗写字。竟然不是从一二三写起,而是先学写名字“玲珑”,太难了,学了很久很久。
春天的时候,我与婆婆一起种棉籽。三月底的时候便开始培土,小河边有很多好的土,用小板车拉到我们的田当头,堆好。
婆婆便用一种叫“栽钵器”的东西,插到土堆里,再提起来,用脚一蹬,一个圆圆的实心土筒子就掉了出来,顶上还有一个窝窝,那儿专门用来放棉籽,这个圆土筒子叫“营养钵”。
婆婆年纪大了,一天蹬不了多少个,好在我们的田也不多。婆婆蹬,我就摆,把营养钵们摆成小方阵,然后将买来的棉籽一粒粒放进窝窝里。直到每一个窝窝里有了一颗棉籽,婆婆就用一些碎土,在小方阵上铺上薄薄的一层,为了保暖,最后还要给它们架起塑料薄膜,夜晚的时候密封起来,边上用土或者砖压住,早上气温升了后,掀开塑料薄膜,让它们呼吸。
我每天蹲在田边等那些棉籽发芽,它们发芽了,就可以移栽到大田里,再慢慢长高,再开花,结棉桃。等棉桃相继炸开成雪白的棉花,便已经是金秋十月了。
婆婆说攒够了钱就送我去学校,而那时候我已经快十岁了。但上不上学的,对我来说真没多要紧。那些在土地里学到的东西,夯实了我一生的力量。
我小的时候,婆婆总说一些我听不懂的话。比如她说大青虫和蛾子是庄稼的攻击者,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春天,守护好了春天,米缸才能满满的。她说棉花是天上掉下来的星星,我们采集星星去卖钱是很有趣的事。
寒风刺骨的时候,她推开我们那吱吱呀呀的木门出去搬柴火进来,还要说一句:“好尖好尖的风啊,辣得脸疼!”我就不明白了:风是看得见的吗?是有形状有味道的吗?为何不仅是尖的,还是辣的?
长大后,我发现,她真是天生的诗人啊!她的诗意,她不切实际的浪漫,在悲苦的一生里竟然越活越浓烈,继而影响了我。
深秋的时候,地里没什么活了,婆婆便在河边静坐,抽叶子烟,时不时敲一下烟锅。望着小河流去的方向,河对岸是她的老家,她却一生没有再跨过去。那岸边的芦花都开了,轻轻盈盈的,随风摇摆,沙沙沙。
我越来越大,她越来越老。我用采集星星挣的钱去上了学,由于她教我的很多字,还有许多的生活基础,追到同龄人竟也没有那么难。
等我念到大学,不用她种地供我了,我做家教,勤工俭学,寒暑假打工,我可以养活婆婆了。但彼时的她也是八十有余,已到暮年。开始耳背,与她说话要用吼才能勉强听得见。
“婆婆,你说我是你捡来的,真的假的哦?”
“你是芦花变的,小妖怪夹的。”她又开始胡说八道。
“婆婆,他们都说你在等一个人,他是谁呀?”
我不止一次打探她年轻时候的秘密。
婆婆好像没听见,呆呆地望着小河流去的方向,吧嗒了一口叶子烟。她的脸已经皱得像当年被遗弃在芦花地里的我了,但眼里还有光,大概便是那一丝光,支撑着她这一生的浪漫,这一生的诗意,这一生的等待吧!不然她为何为我取名“玲珑”呢?玲珑骰子安红豆,这是入骨的相思啊!
我们都没有说话,风吹芦苇,沙……沙……沙……
(节选自农视网)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大家都默许的“潜规则”毁掉了一桩本该美好的姻缘,也从一个侧面暗示了两岸土地之争的激烈,矛盾的不可调和。
B.“杨玉兰有点小性子”,这“小性子”写出了婆婆的任性与执拗,也是导致她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
C.“在土地里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劳动的本领,也不乏直面生活艰难的信心与勇气。
D.“我”称婆婆是“天生的诗人”,指生活中的婆婆在有意无意间表现出的诗人素养,如婆婆口中的风有形状还有味道。当然,还有不切合实际的浪漫。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全知视角,讲述婆婆的故事,娓娓道来,不徐不疾,亲切自然。
B.小说成功刻画了婆婆这一大胆追求爱情、执着坚守的鲜明形象,感人至深。
C.曾哲友撑小舟随波而去,人们的传言以及这个人再未出现过,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也给读者留下了足够想象的空间。
D.小说里画横线句子中的“老家”,婆婆却一生都没有再跨过去,在表现婆婆决绝的同时,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些许的悲凉。
8.小说两次写到婆婆为“我”取名“玲珑”,请结合小说简要说明其作用。(5分)
9.与孙犁的“诗化小说”《荷花淀》相比,《芦花深处是老家》同样注重诗化意境的营造,请结合小说进行赏析(至少两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是岁,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①。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甚众,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骠骑将军出北地,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天子曰:“骠骑将军逾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益封去病五千户。”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单于怒,欲召诛浑邪王。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②。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③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既至长安,天子所以赏赐者数十巨万。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节选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注释】①过当:斩杀俘虏的敌人多于带领的军队。②要边:到边境线上寻找汉军。③传(zhuàn):驿车。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善骑射A为B剽姚校尉C与轻勇骑D八百E直弃大军F数百里赴利G斩捕H首虏过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元狩,是汉武帝年号。文中“元狩二年”与《扬州慢》中“淳熙丙申至日”的“淳熙”一样,都是用皇帝年号来纪年。
B. 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功大,始置骠骑将军,后成为官职名。《出师表》中的“尚书”“长史”也是古代官职名。
C. “骠骑既渡河”中的“河”指黄河。贾谊《过秦论》“因河为池”中的“河”也指黄河。
D. 属国,文中指降汉后聚居于西北的沿边五郡,与王维《使至塞上》“属国过居延”中的“属国”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英勇善战,用兵灵活,军功显赫,功劳两次勇冠全军,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B. 浑邪王等谋欲降汉,于是皇帝命令霍去病前去迎接,不料浑邪王反悔,霍去病斩杀了要逃亡的八千人。
C. 汉武帝曾想教霍去病兵法,他却说:“打仗只看战略如何就够了,不必亦步亦趋地学习古人兵法。”
D. 霍去病于元狩六年病逝,他去世后,皇帝很悲痛,为他修建的坟墓,外形就像他生前作战过的祁连山。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骠骑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2)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骠骑之兵所破,亡数万人。
14. 太史公为什么评价霍去病“有气敢任”?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题五丈原武侯庙
(金)郝中
筹笔①无功事可哀,长星飞堕蜀山摧。
三分②岂是平生志,十倍③宁论盖世才。
坏壁丹青仍白羽,断碑文字只苍苔。
夜深老木风声恶,尚想褒斜④万马来。
【注】①指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②三分:诸葛亮在隆中与刘备相见时,即定下魏、蜀、吴三分天下的战略计划。③十倍:刘备临死前曾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④褒斜:即褒斜道,诸葛亮伐魏多次由此道出兵。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诗歌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诗人拜谒武侯庙有感而发所作的咏史怀古诗。
B. 颈联上句写武侯庙内的景象早已不复当年,坏墙上诸葛亮的壁画已不可见。
C. 颈联下句写残毁的碑石上已生满了青苔,从中可以看出武侯庙的破败荒凉。
D. 尾联运用想象,通过深夜风吹林木之声想到当年蜀军北伐时万马奔腾之景。
16. 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诸葛亮的形象的?请结合诗的前两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对待,但是为了追求心中的目标而九死不悔的句子是“ , ”。
(2)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蜀道难》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传说的句子是“ , ”。
(3)《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写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题。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 ① 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吸了醍醐,饮了仙露,大有 A 之感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起鹘落。我 B ,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② 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③ 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 C 。我想飞往雨过的天际,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④ 我的心又收了回来,收回到了燕园,收回到了我楼旁的小山上,收回到了门前的荷塘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什么”与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甭说什么客气话了,有事儿就说吧。
什么晒一天,晒三天也晒不干。
只要认真学,什么都能学会。
你什么时候去,我也什么时候去。
20.“此时有声胜无声”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 题。
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 ①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 ② ,蔗糖的甜度次之,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的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猕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 ③ 。
对超重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来说,水果是不是必须“拉黑”呢?实际上,这类人群往往需要控制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对含糖量较高的鲜枣等水果,尽量少吃或不吃,尤其要注意那些不太甜但含糖量较高的水果,如百香果。最好选择糖少的水果,如草莓等。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含糖量较少的水果,也要有所限制,建议平均一天不超过200克。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题训练后会有习题答案。习题答案能作为标准,检查解题的步骤;也能作为模板,规范后续的作业;还能作为参考,启发全新的思路。
生活中我们总会面对各种“题目”。小到个人文理分科选择、专业志愿填报和就业岗位应聘等,大到国家民族的发展道路。已有的答案可以是标准、模板,也可以是参考。很多时候,我们自己就是答案。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师版docx、第19课《怀疑与学问》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阜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