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左图示意我国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右图示意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表示增加, ↓表示减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驱动力为 ( )
A. 养老服务B. 经济因素
C. 教育水平D. 生态环境
2. 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 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B. 计划生育的调整
C. 医疗卫生条件的提升D. 生态环境的改善
3. 对我国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及产生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北地区面临经济转型,人口迁出B. 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口迁出
C. 东部地区自然增长率高,人口迁入明显D. 西部地区扶贫攻坚,人口迁入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右图可知,我国东北和中部是主要的人口比重减少区,东部是主要的人口比重增加区,说明第七次普查的结果显示还是从中部和东北流向东部。东部地区的养老服务相对比较完善发达,但是成本比较高,东北、中部经济实力有限且东部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前往东部养老较少,A错误;由于经济差异,有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前往东部地区打工,驱动青壮年前往发达地区,B正确;东部地区的教育水平比较高,但是教育开支和生活开支比较高,且受户籍地和政策影响,教育水平不是主要驱动力,C错误;东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差,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由左图可知,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表面,年龄在0-14岁的人口比重上升,年龄在15-59岁的人口比重在下降,年龄在60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在上升。随着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平均寿命在提高,老年人口比例上升,A、C不符合题意;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由第六次人口普查期间的“一孩政策”为主导到第七次人口普查期间的变成“全面二孩”政策,随着政策的变化,所以0-1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上升,B不符合题意;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我国的生态环境确实在改善,但是环境改善不是少年儿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及青壮年劳动人口比重下降的原因,D符合题意。故选D。
【3题详解】
我国正处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经济转型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人口迁出寻找就业机会,A不符合题意;对比东部沿海城市,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导致部分人口迁出到东部地区寻找发展机会,B不符合题意;东部地区的人口增长率高主要是受机械增长导致,大量的人口迁入导致增长率高,受到工作、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等影响,东部沿海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甚至部分地区出现负增长,C符合题意;随着国家政府“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倾斜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扶贫攻坚措施得力,产业吸引人员回流,人口回流迁入,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2010年),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仍然是“一孩政策”为主导,但已经开始出现一些微调。例如,2011年全国放开了“双独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即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到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时(2020年),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发生了更大的变化。2016年1月1日,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明确提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这标志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正式实施。而在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即“三孩政策”。
下图为北半球某时刻甲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①-④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图中表示地转偏向力的箭头是 ( )
A. ①B. ②C. ③D. ④
5. 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 )
A. 西北风B. 东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
【答案】4. A 5. D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垂直于等压线切线,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④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差约30°,由高压指向低压,为风向;①垂直于风向,应为地转偏向力;②与风向相反,应为摩擦力。表示地转偏向力箭头是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④为风向。结合图中指向标,此时风向为西南风,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不偏转;摩擦力:与风向相反,能降低风速。
斋桑泊为中国西北外流河额尔齐斯河上游流经的湖泊,下图为斋桑泊区域示意图。斋桑泊地区湖陆风(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 较显著。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午后,A城附近的热力环流为 ( )
A. B.
C. D.
7. 相比于乌伦古湖,斋桑泊盐度 ( )
A. 较高B. 较低C. 一样D. 不确定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陆地升温快 ,气温高,形成低压,而湖泊升温慢,气温低,形成高压,近地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BC错误,读图可知,A城市位于湖泊的西侧,湖风由东吹向西侧的A城,D正确,A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斋桑泊为中国西北外流河额尔齐斯河上游流经的湖泊,为外流湖,盐分不易累积,盐度较低;乌伦古湖为内流湖,盐分不断累积,湖水盐度较高。故相比于乌伦古湖,斋桑泊盐度较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湖泊盐度的影响因素有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溶解度等。
秘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安第斯山区。秘鲁农牧业生产具有传统优势,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咖啡、可可为主; 另外,世界上有一半羊驼位于秘鲁,羊驼毛被誉为“行走的黄金”。下图为秘鲁人口和矿产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下列对秘鲁人口分布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西部临海,对外交流方便,人口密集
②西部渔业、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密集
③东部海拔较高,含氧量低,人口稀少
④东部气候湿热,蚊虫较多,人口稀少
A. ②③B. ①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9. 对秘鲁农牧业发展建议合理的是 ( )
A. 沿海平原海拔低,地形平坦,重点发展羊驼为主的畜牧业
B. 中部山区光照热量充足,利用灌溉水源,发展棉花和小麦、玉米种植
C. 东部热量充足,发展以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
D. 北部纬度较低,砍伐热带雨林,种植香蕉、菠萝等热带作物
【答案】8. C 9. C
【解析】
【8题详解】
秘鲁的人口分布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密切相关。西部临海,交通便利,渔业和矿产资源丰富,因此人口密集,①②正确;东部气候湿热,蚊虫较多,人口稀少,④正确;虽然东部海拔较高,但含氧量低并不是导致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秘鲁是一个农牧业具有传统优势的国家,对于其农牧业发展,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羊驼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不适合在平原地区饲养,A错误;中部山区海拔高,热量并不充足,且秘鲁的棉花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B错误;东部热量充足,适合发展咖啡、可可等经济作物,这与秘鲁的实际情况相符,C正确;北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香蕉、菠萝等热带作物,这会导致生态破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D错误。故选C。
【点睛】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成为人口密集地区。海拔高度也会影响人口分布,一般来说,山间盆地、谷地、向阳坡、山麓地带等部位适宜居住和发展农业生产,人口相对集中。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下图示意某种地理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若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部分以及曲线③代表的界面分别是 ( )
A. 地核 古登堡面B. 地壳 古登堡面
C. 地壳 莫霍面D. 地核 莫霍面
11. 若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大气垂直分层,B层(高度范围约为12-50千米)气温随高度升高而( )
A. 降低B. 升高
C. 先降低后升高D. 先升高后降低
12. 若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恐龙化石,那么该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 )
A. 中生代B. 古生代C. 新生代D. 前寒武纪
【答案】10. B 11. B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由里及外为地核、地幔、地壳,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地壳,曲线③代表的是地幔和外核的界面,因此是古登堡界面,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1题详解】
地球的大气垂直分层从里到外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B层高度范围约为12-50千米,对应的是平流层,平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12题详解】
若模式图示意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恐龙化石,恐龙繁盛的时代是中生代,因此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中生代,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也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对动物的演化产生影响。在中生代末期,已见现代类型生物群的雏形。
“老少比”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是: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下图为能源型高收入国家的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图,图示国家中有大量外籍男性务工人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 ( )
A. 巴林B. 沙特阿拉伯C. 文莱D. 科威特
14. 以上国家大部分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外籍人口的大量迁入会使所在国( )
A. 人口合理容量变大B. 就业困难
C 工业化受阻D. 文化多元化
15. 影响上述国家外籍男性务工人员占比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国家政策B. 农业生产水平C. 历史文化D. 矿产资源
【答案】13. C 14. D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图中曲线表示老少比,依据老少比计算公式可知,老少比越高,表示人口年龄结构越老。由图中信息可知,文莱最高,人口老龄化最严重,C正确。巴林、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的老少比都小于文莱,AB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人口迁入不会使人口合理容量增大,A错误。图中国家均为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因此其经济以资源开采为主,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就业岗位多,B错误。人口增加一般会促进工业发展,C错误。外籍人口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大量的外籍人口涌入,会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使文化呈现多元化,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国家均为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其经济以矿产资源开采为主,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大,D正确。图中国家农业生产水平较低,B错误。与国家政策和历史文化无关,A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对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共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面两图分别为川西林盘景观图及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6. 下列对川西林盘中河流和灌渠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 )
A. 地形平坦,水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B. 为林盘内居民提供质量较高的生产生活用水
C. 有利于人口大规模聚居
D. 可调节局部小气候
17. 为促进传统林盘可持续发展,较为合理的说法是( )
A. 结合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的文化背景,发展创意文化业
B. 将林盘拆迁合并,发展特色旅游业
C. 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D. 利用集中连片的耕地,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由材料及示意图可知,川西林盘位于川西平原,聚落外层是水渠农田,说明该地区具有地形平坦、水网密布的特点,林盘中河流和灌渠能够提供洁净用水,蒸发形成的水汽能够调节局地小气候,ABD不符合题意;林盘面积较小,不利于人口大规模聚居,C符合题意。故选C。
【17题详解】
进行保护性建设时,留存文化遗产,结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文化背景,发展创意文化业,有利于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A正确。对林盘进行拆迁合并,建设规模化小区,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对传统聚落的保护,也不利于乡村聚落历史文化价值的留存,BC错误;耕地分布在林盘外围,并未集中连片,D错误。故选A。
【点睛】川西林盘的特点包括竹类植物极高的观赏性和实用价值,最终演变成了中华悠久的竹文化传统,成为川西林盘的品牌。川西林盘与都江堰精华灌区构成了成都的生态本底,堪称“世界级的农业农村发展资源”。
天际线又称城市轮廓,是由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构成的整体结构,下图为某城区中心的天际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8. 该城市的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对应的城市及主导因素较为合理的是( )
A. 重庆 经济发展水平B. 上海 地形
C. 北京 历史文化D. 拉萨 热量条件
19. 对该城市天际线下凹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市中心商业繁荣B. 污染物不易扩散
C. 逆城镇化现象显著D. 土地利用效率高
【答案】18. C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一般城市中心为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天际线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但是由于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城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等历史文化古迹,城市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下凹,主导因素是历史文化,C正确;重庆、上海、拉萨城市的天际线在市中心附近较高,ABD错误。故选C。
【19题详解】
北京城市天际线如碗状下凹,形成类似盆地的地形,导致污染物不容易扩散,B正确。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等历史文化古迹,商业活动较少,土地利用效率不高,AD错误;北京市中心附近逆城市化现象不显著,C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天际线是指站在城市某处环顾时,看到的一条天地相交处的分界线,又称城市轮廓。
20. “怒人居山巅” “覆竹为屋,编竹为垣”,怒族的房屋为干栏式,被称为“千脚落地房”, 多依山而建。这种房子比较宽大,一般是垛圆木为墙,屋顶覆盖薄石板,结构简单,既易搭建,也易于拆迁。下图示意云南怒江中游的传统民居。怒族的千脚落地房反映出的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为 ( )
A. 山区面积大,坡度较陡B. 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C. 植被覆盖率低D. 自然灾害较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怒人居山巅”可知,当地地处山区,地表坡度较陡,地基需要竹木支撑来适应当地的地形,A正确;该地区的千脚落地房屋顶坡度较大,说明当地降水较多,环境潮湿,坡度较大的屋顶有利于排水,B错误;由于当地住房多以模板和竹子搭建而成,说明盖房时就地取材,当地竹木等木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C错误;结合建筑结构简单,既易搭建,也易于拆迁,以及处在我国西南地区,自然灾害较多,D错误。故选A。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橡胶树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分泌的胶乳可炼成天然橡胶,广泛运用于各产业部门。至2023年,我国天然橡胶已连续多年自给率不足 20%。(自给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某种产品的总产量减去出口量之差与国内或地区供应量之比,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自给状况。)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 自然灾害频发B. 单位面积产量高
C. 经济发展快,需求量大D. 橡胶种植面积较少
【答案】CD
【解析】
【详解】橡胶树原产于亚马孙河流域,性喜高温,高湿,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面积较小,适种范围有限,橡胶种植面积较少,产量小,D正确;天然橡胶是国防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国防和经济快速发展,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大增,市场缺口大,C正确;橡胶主要种植在热带地区,所处纬度较低,自然灾害发生频次较少,A错误;与世界其他橡胶种植区相比,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橡胶单位面积产量较低,B错误。故选CD。
22. 天文学家认为2024年太阳活动将迎来一个高峰期,这意味着地球将遭到更多更强的太阳风暴袭扰,这些变化会导致大量能量释放到太空中,进而影响地球的磁场和大气层。下图为太阳风暴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情况下,地球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
B. 太阳风会加剧地面的风速
C. 太阳风暴会使有线通信系统中断
D. 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北京也可能看到极光
【答案】A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阳风是高能带电粒子流,正常情况下,地球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A正确;太阳风不是大气运动,不会加剧地面的风速,B错误;太阳风暴(耀斑、太阳风等高能粒子、带电粒子)会破坏无线电短波通讯,对有线通信系统影响不大,C错误;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时,极光现象明显,北京也可能看到极光,D正确。故选AD。
象山位于宁波市东南部,曾经被称为“贡盐之乡”,其中花岙盐场是浙江省仅存的一座海盐手工晒盐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图为长江口夏季盐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3. 下列关于长江口以东海域的海水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 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密度不断增加B. 海水盐度大致自西向东增加
C. 表层海水温度夏季大于冬季D. 随着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不断降低
24. 关于花岙盐场至今仍然保留下来的意义,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市场对海盐的需求很大B. 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C. 便于海水养殖D. 传承制盐的文化和技术
【答案】23. BC 24. BD
【解析】
【23题详解】
长江口以东海域为大陆架海域,海水深度较浅,海水的温度和密度变化受深度变化影响较小,AD错误;长江径流量较大,补给海水量较大,导致表层海水盐度大致自西向东增加,B正确;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长江口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表层海水温度夏季大于冬季,C正确。所以选BC。
【24题详解】
市场对于海盐的需求量大不属于花岙盐场至今仍然保留下来的意义,A错误;花岙盐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能够带动与制盐相关的旅游业的发展,B正确;晒盐场不能从事海水养殖,C错误;花岙盐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有利于传承制盐的文化和技术,D正确。所以选BD。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因素:1、在外海或大洋,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等;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的影响;2、海水盐度因海域所处纬度位置不同而有差异,主要受纬度、河流、海域轮廓、洋流等的影响;3、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之差。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比较低。
25.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农村电商直播的发展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 增加农民收入B. 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出
C. 带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D. 提高农产品价格
【答案】AC
【解析】
【详解】农村电商直播的发展提高了农村土特产的知名度,减少了农产品的销售环节,缩短了农产品的销售时间,降低了农产品的价格,带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使农副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增加了农民收入,AC正确,D错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可能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B错误。故选AC。
非选择题部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是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地形总体西高东低, 自然资源丰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出口国之一,主要农产品包括玉米、小麦等。下面左图为部分北美地区略图,右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判断: 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
①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东北部人口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的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②甲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
③美国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中心区出现人口萎缩现象。
④丁比同纬度东海岸气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⑤美国经济高度发达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发达。
⑥丙地经常会有飓风的影响。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
(2)乙处为美国传统重工业区,其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
(3)右图中①~④四处,地租最高的是____处。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____和____等。
材料二:美国中央大平原为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素有“世界粮仓”之称。近年来,美国黑土区由于过度开垦导致“黑风暴”盛行,发生时,往往大风卷起沙尘,遮天蔽日,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带来难以言表的苦恼。
(4)指出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被誉为“世界粮仓”的主要条件。
(5)说出防治“黑风暴”的有效措施。
【答案】(1) ①. 错误 ②. 错误 ③. 正确 ④. 错误 ⑤. 错误 ⑥. 正确
(2) ①. 矿产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 ②. 水源充足 ③. 交通便利(水运发达) ④. 市场广阔
(3) ①. ③ ②. 交通便捷程度 ③. 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
(4)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黑土广布),灌溉水源充足,农产品产量大。
(5)建设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免耕或少耕,加强对风沙的监测预报。
【解析】
【分析】本题以部分北美地区略图与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美国区域特征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东北部人口向西部和南部迁移的影响因素是气候因素,故①说法错误。读图可知,甲地区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为春小麦,没有水稻,故②说法错误。美国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大城市中心区出现人口萎缩现象,故③说法正确。读图可知,丁比同纬度东海岸气温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洋流影响,故④说法错误。美国经济高度发达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发达,故⑤说法错误。丙地位于东南部沿海,纬度较低,经常会有飓风的影响,故⑥说法正确。
【小问2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乙处位于北美五大湖区,为美国传统重工业区,其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矿产资源丰富,煤铁资源丰富;五大湖区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水运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小问3详解】
读右图可知,①~④四处中③地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地租最高,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距离城镇中心的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等。
【小问4详解】
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区被誉为“世界粮仓”的主要条件可从自然条件作答;该地水热条件好,中央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土地资源丰富,可耕种区域面积大,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有五大湖区的水源作为灌溉水源,水源充足,农产品产量大。
【小问5详解】
“黑风暴”主要是由于过度垦荒,植被破坏,导致地表裸露,发生“黑风暴”,故防治措施有建设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免耕或少耕,保护地表,减少“黑风暴”物质来源,加强对风沙的监测预报。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明确提出“一轴、 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下图为长江经济带部分区域及周边地区略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二: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景观图。
(1)长江经济带中发挥核心作用的城市是:中游城市圈中的甲城市是____; 上游城市圈中的乙城市是____。
(2)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比,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发展地理优势有____ (双选)
①对外开放程度高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科技发达 ④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
(3)在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过程中,长江上游最主要的治理措施是____
①疏浚水道,减少洪涝 ②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
③加强水污染治理 ④加强湖泊湿地保护
(4)上图中长江“大拐弯”处,流水____作用显著,河谷横断面呈____字形,相对高差大; 上图中贵州省地表组成物质多可溶性岩石,如____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中国天眼(FAST) ”所在的洼坑,形成其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贵州某岩石裸露的山地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
(5)长江经济带绝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植被类型为____,山地丘陵地区多发育____壤,该土壤具有“酸、瘦、黏”的特性,简述其肥力低的自然原因____。
材料三:一个特定区域的大气降水主要由水汽输入与水汽输出决定。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输入、输出和径流量之间基本平衡。但是某些年份长江流域出现了“主汛期反枯”、长期高温少雨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中下游的许多支流和湖泊干涸。下图为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
(6)图中长江流域入海径流占比为____。
(7)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长江流域干旱年份,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有效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的原因。
【答案】(1) ① 武汉 ②. 重庆
(2)②④ (3)②
(4) ①. 侵蚀 ②. V ③. 石灰岩 ④. 流水溶蚀\流水侵蚀 ⑤. 石漠化\水土流失
(5) ①.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②. 红 ③. 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气温高,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作用强。
(6)13.3% (7)干旱年份降水少,上游水库蓄水量少;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渗多;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的地表径流减少。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长江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长江的治理、河流地貌、水循环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游城市圈中的甲城市是武汉,上游城市圈中的乙城市是重庆。
【小问2详解】
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位于中上游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低,①错误;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地势落差较长三角城市群大,水能更丰富,②正确;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科技发达,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经济较不发达,土地、劳动力成本较低,③错误,④正确。
【小问3详解】
长江上游地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绿色生态廊道建设过程中,长江上游最主要的治理措施是应退耕还林,加强水土保持,②正确;疏浚水道,减少洪涝、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强湖泊湿地保护主要在下游地区,①③④错误。
【小问4详解】
读图,上图中长江“大拐弯”处为峡谷地区,河流的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以下蚀为主,河谷横断面呈V型。贵州省分布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中国天眼(FAST) ”所在的洼坑,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由流水侵蚀形成,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加上降水集中,人类活动不合理,使岩石裸露,易出现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小问5详解】
长江经济带绝大部分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我国南方以红壤为主,土壤多发育为红壤,该土壤具有“酸、瘦、黏”的特性,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淋溶作用强,土壤养分流失的多;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气温高,微生物对有机质分解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
【小问6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降水补给总量主要是25.1%+1.7%=26.8%,蒸发量应为11.8%+1.7%=13.5%,地表径流占比应为26.8%-13.5%=13.3%。故图中长江流域入海径流占比为13.3%。
【小问7详解】
干旱年份降水少,大气降水补给少,导致上游水库蓄水量少;长江流程长,上游到中下游地区输水距离远,晴天多,沿途蒸发量大、下渗多,水资源损耗多;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需要抽水灌溉;上游来水减少,河口水位降低,海水倒灌,可供灌溉的地表径流减少,故此时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有效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三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docx、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若北极出现极昼现象,晨线为, 图中序号代表变质作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