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考试版).docx
    • 练习
      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解析版).docx
    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考试版)第1页
    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考试版)第2页
    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考试版)第3页
    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解析版)第1页
    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解析版)第2页
    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

    展开

    这是一份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文件包含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考试版docx、全国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1.D 2.A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也包括川藏古道等”错,依据“此外,峡江古道、川滇古道、川黔古道、川藏古道等都属于广义上的蜀道”,可知川藏古道属于“广义上的蜀道”,而不是“传统意义的蜀道”。
    B.“王国维认为”错,依据“蜀道中通行最早的故道,也就是王国维认为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在商周之际已通行,大部分路段是沿嘉陵江河谷自然踩踏形成的”,可知原文说的是“王国维认为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而“故道,即青铜器铭文《散氏盘》中的‘周道’,在商周之际已通行”是作者的观点。
    C.“因为它是连接西北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错,强加因果,依据“明清时期,蜀道是内地通往川藏的交通要道……蜀道也是连接西北丝绸之路与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可知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论述”错,依据第二段“大约从元代……东汉初期”等内容,即可知文章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论述。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描写了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错,依据“南朝乐府诗中即有‘蜀道难’这一诗题,大多描写蜀道的艰险与旅人的悲伤。唐宋时期更是留下无数描写蜀道之旅的著名诗文,如唐代李白的《蜀道难》”,可知描写了旅人的悲伤的是“南朝乐府诗”,李白的《蜀道难》只是描写蜀道之旅,没有描写“旅人的悲伤”。
    故选C。
    4.B 5.B
    6.(1)公众认为“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降雨应是暴雨。(2)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表,12小时降雨量达到30至69.9毫米,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至99.9毫米,才是暴雨。(3) 公众抱怨,主要是因为自身认知的“暴雨”与气象学中定义的“暴雨”不完全一致。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暴雨’指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雨”有误,原文“此处的‘暴雨’是突然下雨之意”。
    C.“在不蒸发、不渗透的情况下”有误,原文“在不蒸发、不渗透、不流失的情况下”。
    D.“大暴雨”错,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表,不到3个小时发生的雨量为50毫米的降雨应为暴雨。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暴雨的形成多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错,原文“主要是因为暴雨的形成多与中尺度天气系统有关”。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1)结合“在公众的认知中,‘暴雨’常指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雨”可知,公众认为“短暂、急促而猛烈”的降雨应是暴雨。
    (2)根据降雨量等级划分表和“与公众认知相比,气象学中对雨量的定义要严格得多。12小时内降雨量超过30毫米或24小时超过50毫米才算暴雨”可知,12小时降雨量达到30至69.9毫米,24小时降雨量达到50至99.9毫米,才是暴雨。
    (3)结合“与公众认知相比,气象学中对雨量的定义要严格得多”“假如气象预报员提前对这次降雨进行预报,他应该会这样发布:‘今天,某市区阴有阵雨或雷阵雨,局地有中到大雨。’ 公众抱怨这简直就是暴雨,天气预报也太不靠谱了!”可知,公众抱怨,主要是因为自身认知的“暴雨”与气象学中定义的“暴雨”不完全一致。
    7.C
    8.①推动情节发展。由“我”想用桦皮花瓶把安草儿送“我”的紫菊花养起来,引出下文“我”对花瓶来历的回忆等情节。
    ②寄托着丈夫瓦罗加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丈夫深深的怀念。因“我”喜欢紫菊花,瓦罗加特意做桦皮花瓶给“我”插花。
    ③成为“我”的代言人,令人回味。 结尾处“我”让桦皮花瓶单独为紫菊花讲述故事的源头,激发读者想象,令人回味无穷。
    9.①文本一中写“我”和安草儿住在希楞柱中,照看驯鹿,吃格列巴饼,使用桦皮花瓶、鹿皮口袋等物件,以及用蝙蝠碎末给驯鹿治病等都极具鄂温克族特色,风格鲜明。
    ②文本一中的景物描写优美沉静、富有诗意,小说融通自然,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中桃源,滋养心灵,意境深远。
    ③文本一讲述了鄂温克族古老的生活方式,作品中爱情、亲情、乡情相互交织,蕴含着对现代化生活冲击传统民族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美好人性,思想深邃。
    ④小说以“我”的口吻缓慢讲述,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语言精妙,颇具艺术性。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正因这样,他才会留在山上……并照看驯鹿”错误,文本中并没有谈及安草儿留在山上的原因。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推动情节发展。安草儿在去河边打水的路上,特意给“我”采了紫菊花,他知道“我”喜欢这种花,“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由“我”想用桦皮花瓶把安草儿送“我”的紫菊花养起来,引出下文“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我”对花瓶来历的回忆等情节。
    寄托着丈夫瓦罗加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丈夫深深的怀念。“瓦罗加知道我喜欢紫菊花,就特意做了个花瓶给我。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花瓶只有一巴掌高,侧面看是扁平的。上下一样宽。只不过瓶口微微往里收了收”,因“我”喜欢紫菊花,瓦罗加特意做桦皮花瓶给“我”插花,为了衬托紫色,他选的桦树皮都是颜色偏暗而且有水样花纹的。
    成为“我”的代言人,令人回味。结尾处“关于这故事的源头,等我讲完后,让桦皮花瓶再单独地说给你吧,桦皮花瓶可不要推脱,谁让你把紫菊花拥进怀抱,并且吮吸了它身体里流出的清香的汁液了呢”,“我”让桦皮花瓶单独为紫菊花讲述故事的源头,并嘱咐桦皮花瓶可不要推脱,激发读者想象,令人回味无穷。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文本一中“希楞柱里暗淡了,看来是黄昏的时候了”,写“我”和安草儿住在希楞柱中,“打算把它们捣成碎末,制咸水剂,灌进那两只害病的驯鹿的鼻孔,治疗它们的咳嗽”,照看驯鹿,制咸水剂治疗驯鹿的咳嗽,“他把一个格列巴饼递给我,我掰了一半,另半块给他了”,吃格列巴饼,“我打算找出桦皮花瓶,把紫菊花养起来”“我有一个鹿皮口袋,装着一些我喜爱的物件”,使用桦皮花瓶、鹿皮口袋等物件,以及用蝙蝠碎末给驯鹿治病等都极具鄂温克族特色,风格鲜明。
    文本一中的景物描写优美沉静、富有诗意,“火塘散发的暖流和昏暗了的天光”“西边天上飘荡着几缕橘红的晚霞”,小说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意味,对大自然的描写充满诗意和温情,在至纯至美的感人篇章里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谁让你把紫菊花拥进怀抱,并且吮吸了它身体里流出的清香的汁液了呢”,小说以优美的意象展现自然万物的灵性,构建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妙意境,创造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中桃源,滋养心灵,意境深远。
    文本一讲述了鄂温克族古老的生活方式,因“我”喜欢紫菊花,瓦罗加特意做桦皮花瓶给“我”插花;安草儿留在山上陪伴年届九旬的老祖母并照看驯鹿,“柳莎在走之前,烙了两口袋的格列巴饼留给我们,这种饼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作品中爱情、亲情、乡情相互交织。鄂温克部族都下山定居了,只有年届九旬的“我”和孙子安草儿留在了山上生活和照看驯鹿,蕴含着对现代化生活冲击传统民族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美好人性,思想深邃。
    “我想我该出去透透新鲜空气了”“我回到希楞柱”“我已经很久没有用那只花瓶了”“虽然我有九十岁了”,小说以“我”的口吻缓慢讲述,“如果说夕阳是一面金色的鼓的话,这些晚霞就是悠悠鼓声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纷纷来与我握手了。我刚碰过鼓槌,桦皮刀鞘就贴向我的手背了”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精妙,颇具艺术性。
    10.BEG 11.B 12.C
    13.(1)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困境,等到季布尊贵后,终身不见季布。(2)拿自己生命给朋友报仇,藏匿逃犯违法抢劫,没事就私自铸钱盗墓,类似之事真是不可胜数。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到郭解年纪大后,他改变操行为人检点,以德报怨,施给别人的多寄期望于别人的少。
    “及解年长”做时间状语,在后面的B处断开。
    “以德报怨”是成语,中间不能断开,“以德报怨”“折节为俭”“厚施而薄望”三个短语表现人物的三个方面,可在短语间的E处和G处断开。
    故选BEG。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正确。句意:但他始终不炫耀他的本领。/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平总要夸耀自己的功劳。
    B.错误。相当;敌人。句意:宰相得到剧孟就像是得到一个对等的国家一样。/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
    C.正确。承受,禁得住;任用。句意:人家不胜酒量,他就强迫一定要灌人家。/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D.正确。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杀人者还把他外甥的尸体抛在街上羞辱郭解”错误,应是郭解的姐姐把自己儿子(郭解外甥)的尸体抛在街上羞辱郭解,以此激将郭解。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阴”,暗中;“厄”,困境;“及”,等到。
    (2)“躯”,自己生命;“作奸”,违法;“固”,真,真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鲁地的朱家,和高祖同时代。鲁地人都以儒家学说进行教育,可朱家因为行侠闻名。他隐匿而救活的豪杰人士数以百计,其余普通人被救的多得说不完。但他始终不炫耀他的本领,为他的恩德沾沾自喜,对他曾给予过恩惠的人,唯恐再见到他们。(朱家)救济不富足的人,先从贫贱人家开始。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衣服没有多种颜色,吃饭没有两样以上的荤菜。一心去救助别人的危急,超过为自己办事。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困境,等到季布尊贵后,终身不见季布。从函谷关以东,没有人不伸长脖子希望和他结交的。
    洛阳有个剧孟。周地人以做买卖作为生活的资本,而剧孟凭借行侠在诸侯中显扬名声。吴、楚反叛时,条侯任太尉,乘坐驿站快车快到河南时,找到了剧孟,高兴地说:“吴、楚起兵而不找剧孟,我知道他们没有能力做什么了。”天下动乱,宰相得到剧孟就像是得到一个对等的国家一样。剧孟行为大体像朱家。剧孟的母亲去世,从远方来送丧的大概有上千辆车。到剧孟去世,他家里没有剩下十金的钱财。
    郭解,是轵县人,字翁伯。郭解为人短小精悍,不喝酒。小时候阴狠毒辣,心中愤怒不高兴时,亲手杀死的人很多。拿自己生命给朋友报仇,藏匿逃犯违法抢劫,没事就私自铸钱盗墓,类似之事真是不可胜数。遇到上天保佑,郭解在危急中常常能摆脱出来,或者遇到了赦免。到郭解年纪大后,他改变操行为人检点,以德报怨,施给别人的多寄期望于别人的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更加厉害。已经救了别人性命,不炫夸自己的功劳,但他的内心仍然狠毒,突然由于小事而发作行凶还和以前一样。而少年人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不让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儿子仗郭解的威势,和人饮酒,让人干杯。人家不胜酒量,他就强迫一定要灌人家。那人生气,拔出刀来刺杀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生气地说:“凭着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儿子,却捉不到凶手。”郭解姐姐把尸体扔到路上,不埋葬,想借此来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到凶手的去处。凶手没办法自己回来了,把实情全部告诉郭解。郭解说:“你杀他确实应该,是我的外甥没有道理(理曲)。”于是放走那凶手,把罪责归于他姐姐的儿子,就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说了这事,都称赞郭解的道义,更加依附于他。
    (选自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等到汉朝兴起,禁令法规宽松。所以代国相陈豨有一千辆有随从的兵车,而吴王刘濞、淮南王都招收宾客上千人。外戚大臣魏其侯、武安侯的属下在京城里游逛生事,平民身份的游侠剧孟、郭解之流流窜于里巷,横行于州县,势力压过了公侯。许多平民百姓把他们的声名和事迹作为一种荣耀,向往而又仰慕他们。他们虽然陷于刑法的罚处,也不惜杀身成名,就像季路、仇牧一样,死而无悔。所以曾子说:“身居高位的人不依规矩行事,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没有圣明的君王在上,指示出世间的善恶,制定出国家的礼法,人民又从何知道禁例而自我纠正呢!
    (选自班固《汉书·游侠传》,有删改)
    14.B
    15.同:都表达了对“富贵”的蔑视之情。陶渊明不求荣华富贵,只愿顺随自然,走到生命的尽头;向滈也对富贵不屑一顾,选择弃官归隐。异:①陶渊明还认为仙境不可期求,对道家得道成仙的想法表示了怀疑;②向滈所谓的“行乐”,其实是身逢乱世、理想无法实现后的愤懑之语,并非真正沉醉于酒,忘怀国事。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效法范蠡功成身退”错误。从下阕开头的“治国无谋归去好”来看,词人实际上有志难伸,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无奈之下选择了归隐,这与范蠡辅佐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是大不一样的。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从“富贵非无愿”和“须富贵何时”可知,都表达了作者对富贵功名的鄙弃之情。
    本诗中的“人生行乐耳”则可体会出词人要及时行乐,不愿追求功名富贵的思想。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则表明陶渊明既鄙弃功名富贵,又不相信道家世界,认为仙境不可期求,表达表达了作者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
    16.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遗、佛、狸、祠、鸦、箫。
    17.A.成群结队 B.不离不弃
    18.示例:老街是浸染过九个朝代皇帝紫气的古街,老街的店主做生意有情怀、有格调、有格局,老街有文化底蕴。
    【解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前文提到吃货是最招饭铺里待见的那群人,能使生意兴隆,故语境强调吃货人数要多,越多越好,故填“成群结队”。成群结队:意思是指众多的人或动物结成一群群、一队队,形容人或动物很多,自然地聚集在一起,后来也用来比喻团结一致。
    第二空,前文提到大厨换主家,吃一客路相随,语境强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保持不离开和不放弃的态度,故填“不离不弃”。不离不弃:意思包括永远在身边、永不分离、永不抛弃,形容极为忠诚。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写推介词的能力。
    首先要了解推介词的构成,然后根据所给材料来拟写。推荐词是用来推荐人或物,以便对方采纳和接受的一种宣传文体,一般构成包括名称、主要特点或风格、地位等;语言上一般要精炼概括,简洁实在,以极其精炼的语言高度概括每一个被推荐的人事物的品性,突出闪光点,还要寓理言志,给人启迪,语言中要洋溢赞赏之意,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深度;手法上,可以使用排比、对仗、比喻等手法,以增减感染力。
    本题来说,要求给老街写推介词,由“老街很古老,九个朝代的皇帝都曾建都于此,”可知,老街是浸染过九个朝代皇帝紫气的古街,历史悠久,古老有味道;
    由“老街人开店做生意也或多或少地滋生了些情怀,即便是用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期望能调剂出古都的文化底蕴,这样显得有格调、有格局。老街吃家就能把‘吃’文化张扬得流光溢彩。”可知,老街人开店做生意,他们可以用最一般的食材,也要调出不一般的美食来,可见老街的店主做生意有情怀、有格调、有格局,老街有文化底蕴。
    19.B
    20.①路线推荐功能;②但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但在追求效率的同时);③很多人不想也不需要问路
    21.只关注导航软件中的连线和数字,容易让人忽视环境中的自然、历史、文化元素,忽视身边的烟火气、人情味、风景美,从而在急匆匆的赶路中失去“人在旅途”的乐趣。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在路上”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引用。
    D.表示强调。
    故选B。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前文的分号可知,此处内容为与“目的地搜索功能”并列的某种功能,句式应为“……功能”;再结合前文“目的地搜索功能……选项就能自动弹出”和后文“不再需要依据经验选择路线”,可知此功能应和不需要选择路线有关,所以此处可填“路线推荐功能”。
    第二处,根据前文“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效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后文“如何更丰富地感知环境,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与广大世界之间的关系,也是‘在路上’的一个课题”,可知此处所在的句子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速度和效率的肯定,引出下文过度依赖导航软件的弊端,所以此处可填“但在追求速度的同时”或“但在追求效率的同时”。
    第三处,根据前文“曾经,谢亮老人为他人义务指路16年,让很多初到北京的人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暖意;如今,一部手机在手”,可知此处把曾经人们问路和指路的行为和现在人们依靠手机导航不需要问路的现象做对比,所以此处可填“很多人不想也不需要问路”。
    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原句中有三处语病:
    ①“操心”使用不得体,“操心”是口语,与整个文段的语体色彩不符,应改为“关注”;
    ②“容易让人忽视环境中的自然、历史、文化”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应改为“容易让人忽视环境中的自然、历史、文化元素”;
    ③“进而在急匆匆的赶路中失去‘人在旅途’的乐趣”不合逻辑,“失去‘人在旅途’的乐趣”是前文两个“忽视”的结果,应把“进而”改为“从而”。
    22.例文:
    迷路与归途:生活的导航智慧
    在探索世界的旅程中,我们时常会迷失方向,这是生活的常态。汽车导航软件里的提示语:“您已偏离路线”“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调头”,仿佛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指南针,引导我们重新找回正确的方向。这三句简单的话语,不仅仅是驾驶的指导,更是生活的智慧。
    “您已偏离路线”的提醒,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可能因各种诱惑或阻碍而偏离原定的目标。这种偏离并不是罪恶,而是人性的体现。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有自我觉察的能力,意识到自己的偏离,并勇于面对。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承认错误,是找回正确路线的第一步。
    接着,“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的提示,让我们看到了改变与调整的可能性。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要有改变和适应的勇气。当原有的计划或路线无法实现时,不妨重新规划,寻找新的可能。古人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种变通的精神,正是我们在迷失方向后找回自我、继续前行的关键。
    “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调头”的建议,教会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放弃,才能在合适的位置重新开始。这种放弃并不是失败,而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古人云:“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适时的放弃和选择,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进。
    生活中的导航智慧并不仅仅在于这三句提示语,更在于我们对这些提示语的理解和应用。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面对错误和困难时,我们需要有承认和改变的勇气,这种勇气来自内心的力量和对未来的信心。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在生活中寻找新路线的眼光和智慧。生活总是充满了未知和变数,有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探索新的可能性。古人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即使我们身处困境,也不应忘记学习和探索新的可能性。
    我们必须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选择和放弃。有时候,坚持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选择。在适当的时候放弃,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重新开始。知道何时停止,是我们人生导航中的重要智慧。
    生活的道路如同行车的导航,有时候我们会迷失方向,有时候会面临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承认错误的勇气,有寻找新路线的眼光和智慧,以及知道何时选择和放弃的智慧,我们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带着生活的导航智慧,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吧!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提到的三句导航提示语要关联到我们的人生,可提炼出如下立意:
    第一句关键词是“您已偏离路线”“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和“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掉头”, 提示我们要正确看待错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犯错,关键是要能认识到错误,并采取措施及时纠正。导航提示“已为您重新规划路线”告诉我们,当一条路走不通时,要学会转变思路,寻找新的方法。当发现自己走错路时,不要沮丧,而是要积极调整心态,重新出发。导航提示“请在合适的位置选择掉头”就是告诉我们,要有决心和勇气承认错误,并在适当的时候回头。
    第二句“前方道路拥堵”表明我们选择的道路不好走,这条赛道上竞争者很多;此时我们是否应该调整思路,换一条道路?但导航提示我们,“您仍在最优路线上”,表明我们选择的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如此,我们就应该不惧怕前方的拥堵,勇敢前行,主要盯紧目标,紧跟队伍,就能够抵达目的地。
    第三句“弯路”象征我们人生中遇到的困难、挫折等,人生走弯路几乎很难避免,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弯路”,我们应采取正确的态度,不畏惧,勇敢前行,但也要尽量避免走弯路,要始终相信,“今天走过所有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这三句导航提示语进行思考和联想,撰写一篇关于正视错误、意志坚定、勇于接受挑战、不惧困难、规划人生等方面的作文。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以生动、感人的故事来阐述观点,表达立意。
    写作时可以抓住其中一句话来立意,深入挖掘句子含义,引申出对人生的启迪。如写第三句,可以思考“弯路”的含义,思考人生中的“弯路”如何避免,分析如果遇到了“弯路”或者即将遇到“弯路”,我们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也可以综合立意,分析出三个写作角度作为分论点,从不同方面思考材料带给我们的启迪。
    【参考立意】
    (1)导航规划,走好人生之路。
    (2)学会及时调整,找回正确的方向。
    (3)莫因“偏离”枉嗟叹,且凭执着寻芳草。
    (4)不惧拥堵,执着前行。
    (5)弯路过后是坦途。

    相关试卷

    天津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

    这是一份天津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文件包含天津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解析版docx、天津卷五-2024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评估卷考试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三):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三),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三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三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三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一):

    这是一份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一),文件包含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一解析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一原卷版docx、2022年高考语文第二次综合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一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