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展开注意事项:
1.I卷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II卷在答题纸上作答。答题前,考生在答题纸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为了研究城市人工湿地的富营养化状况,研究人员在我国南方某市区范围内选取了3块人工湿地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数据见下表。其中软件园湿地大量保留自然缓坡的堤岸,且与周边较好水质的水系连通,并有闸口控制;荆川公园湿地水体基本与外界隔离;五星公园湿地水体底部有大量的建筑垃圾,水体和陆地之间由垂直的混凝土堤岸相隔离,虽然与外来水系相连通,但无闸口控制。下表为人工湿地水质综合富营养化结果。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城市人工湿地的服务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缓坡的堤岸一净化水质一支撑服务
B.荆川公园一美化环境一文化服务
C.五星公园一提供居民用水一供给服务
D.与外界连通的水道一调节气候一调节服务
2.依据材料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水体连通状况与水体富营养化指数关联度不大
B.水体透明度决定水体富营养化指数
C.水体叶绿素a含量越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越低
D.通过闸口控制人工湿地水道,可以提高水质
水、能源、粮食联系紧密、相互制约、空间分布不协调的问题备受关注,它们之间复杂的关系被称为水一能源一粮食纽带关系。读水一能源一粮食纽带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3~4题。
3.水、能源、粮食联系紧密,一种资源的生产或开采往往需要消耗另外两种资源。上图中展示了全球范围内三者的消耗关系。下列关于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①能源的开采和消费过程消耗了15%的水资源
②水资源在提取、处理、运输过程中也消耗8%的能源
③粮食也可以作为生物质能使用
④粮食生产需要投入的水资源最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4.就我国现状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及黄淮海两大粮食主产区的水资源较为充裕
B.西部地区能源基地水资源禀赋也较好
C.南方能源及粮食生产匹配度较好
D.任一种资源的不当调控可能会使得其他系统遭到破坏
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影响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资源安全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资源的数量与质量都要有保障 B.土地、水和电力资源有保障
C.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破坏自然环境 D.资源的供给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
6.就资源供给方面来看,影响我国资源安全的做法是( )
A.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B.发展循环经济,重复利用资源
C.大量出口稀缺资源,赚取外汇 D.挖掘资源潜力,开发替代资源
稀土被誉为“工业黄金”“新材料之母”,是全球高新技术和国防科技发展的必要战略资源。我国稀土产量全球第一,但稀土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较弱。日本缺乏稀土矿产资源,却有“另类稀土资源”,不断从全球获得高额利润,在世界稀土市场拥有很强话语权。近年来,随着许多大型稀土矿的发现,世界稀土供应多元的格局已经形成。右图示意2017年稀土产业全球专利各国所占比例。据此完成7~8题。
7.日本的“另类稀土资源”可能是指( )
A.探索可替代的新材料 B.高质量稀土产品和技术
C.开发海底的稀土资源 D.积极合作开发他国稀土
8.面对当下国际稀土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我国应( )
①整合稀土资源,实行总量控制
②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保护本国资源
③加强地质勘探,扩大开采规模以提高价格
④促进技术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下图为我国2007~2017年石油消耗总量和对外依存度(石油净进口量/石油消耗总量×100%)统计图。完成9~10题。
9.为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加强石油综合利用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积极寻求新的进口通道 ④加大国内石油开发力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关于保障我国石油安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①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②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能源需求
③开发清洁煤技术,支持煤化学工业发展,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
④积极与其他国家合作,保证境外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三文鱼,属于冷水性洄游鱼类,幼时在淡水河里生活1~5年后,再入海生活2~4年育肥,成熟后洄游到自己的出生地繁育后代。三文鱼喜欢栖息在水温低于18℃的水域,对水质要求较高。新疆尼勒克县位于伊犁州东北部,海拔800~4600米,年平均气5.8℃,是中国最适合养殖三文鱼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尼勒克县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三文鱼养殖业,形成了一条从孵化、养殖、加工到销售的产业链。其中,新疆某公司在尼勒克县投资建设的三文鱼养殖基地年产量可达3000吨,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据此完成11~12题。
11.新疆尼勒克县三文鱼养殖业的区位优势主要体现在( )
A.地广人稀,地价低 B.水质冷凉、水质受污染小
C.科技的进步,可调配人工海水 D.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12.新疆三文鱼养殖业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提升国内海鲜消费水平 B.有利于保障国内海鲜供给安全
C.促进国内海鲜贸易发展 D.增加国内海鲜品牌影响力
目前,我国耕地保护依然面临着多方面压力,有些地方没有处理好保耕地、保发展、保生态的关系,耕地保护责任未有效落实、占补平衡制度执行不到位、突破用途管制审批和占用耕地、土地利用粗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今后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严守耕地红线的总体要求。据此完成13~14题。
13.为坚守耕地红线,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资源的措施是( )
A.开源、节流并举 B.毁林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D.提高耕地生产率
14.我国为提高耕地质量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高标准农田建设 ②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③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 ④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着重要意义。据此完成15~16题。
15.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我国需要积极( )
A.增加粮食进口 B.培育优良品种
C.增加牧业比重 D.提高灌溉效率
16.面对“大国小农”的基本农情,解决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大宣传引导 B.发展绿色农业
C.提高政策补贴 D.创新经营模式
黄河三角洲造就了鹤之乡、鱼盐之利、农耕之益。有些农民采用“游耕”模式,每年春耕、秋收来此拓荒,若干年后弃耕。不同于其他大江大河、三角洲活跃的“湾区经济”发展,黄河三角洲建有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选择了生态优先的发展策略,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位置。据此完成17~18题。
17.黄河三角洲“游耕”模式的主要危害是( )
A.净化水质的能力减弱 B.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 D.农产品产出降低
18.黄河三角洲地区实施生态优先发展策略的首要目的是( )
A.庇护鸟类生存 B.增加土地资源
C.开展生态旅游 D.稳定河口生态环境
截止2023年1月,国内首个健康养殖模式(见图)已在山东青岛鳌山湾海域成功运行了53个月。该工程依托风能、光能、波浪能互补的供能浮台,向海底均匀注入压缩空气,形成上升气泡,用于筏式海藻养殖,替代传统的挂袋施肥。据此完成19~20题。
19.该健康养殖模式利于二氧化碳减排的具体表现是( )
①替代挂袋施肥,减少了化肥使用
②减少养殖海区底部的营养盐浓度
③海藻将海水中的营养盐、二氧化碳转换为有机质
④供能浮台利用风能、光能、波浪能等清洁能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推进健康海洋养殖模式建设对国家安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
①实现水产品多元化,保障粮食安全
②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安全
③缓解耕地资源紧张,保障粮食安全
④减轻海洋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3年4月10日,起于乌兰察布市,终到北京市燕山的“西氢东送”石化绘氢管道被纳入《石油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建设实施方案》,这标志着我国氢气长距离输送管道进入新发展阶段。西氢东送将大力缓解我国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氢气)供需错配问题。据此完成21~22题。
21.乌兰察布市能成为“西氢东送”工程起点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势平坦辽阔 B.氢能资源丰富
C.风、光资源丰富 D.技术力量雄厚
2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图中“西氢东送”工程影响的是( )
A.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化石能源制氢
B.减少碳排放,促进绿色发展
C.缓解能源供需分布不平衡问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D.缓解京津冀水资源紧张问题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我国政府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据此完成23~24题。
23.2011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速放缓,甚至为负值,主要是由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趋于( )
A.生态化、循环化 B.区域化、减量化
C.多元化、协调化 D.低碳化、清洁化
24.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我国能源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此类企业,下列“碳中和”措施中见效最慢的是( )
A.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B.购买碳汇,植树造林
C.降低能源生产能耗 D.降低化石能源依赖
如今,波罗的海的海洋生物正面临巨大威胁,海洋中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不仅威胁到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而且,藻类还在波罗的海地区创造出了一片片面积巨大的海洋“死亡地带”,并有逐渐扩散的趋势,欧洲渔民日日空手而归。据此完成25~26题。
25.造成波罗的海出现“死亡地带”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近海城市倾倒的生产|生活垃圾
B.全球变暖使海水温度的上升
C.工农业生产向海中排放了大量含磷和氮的废水
D.石油及石油制成品入海带来的污染
2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减缓波罗的海“死亡地带”发展趋势的有( )
①减少工业、农业污水向海洋中排放 ②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③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 ④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海洋热浪是指发生在海洋中,能够对海洋生态系统持续造成影响的异常暖海水事件。研究表明,从全球海洋来看,海洋热浪在发生频率和强度上均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海洋热浪水平尺度通常可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可从海表延伸至数百米的深度,时间尺度从数天至数年。海洋热浪的形成在本质上与海表温度波动有直接关联。完成27~28小题。
27.能诱导海洋热浪发生的因素有( )
①极地海水卷入 ②反气旋长久滞留 ③海域上升流减弱 ④海域下降流减弱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8.大型海洋热浪的发生概率增加,可能会导致( )
A.大陆架贝类的原生境范围扩大 B.秘鲁西侧海域冷水鱼数量大增
C.北部湾海域生态突变风险加剧 D.墨西哥湾海岸侵蚀程度减弱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此完成29~30题。
29.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是( )
A.人类半依附自然 B.人类崇拜自然
C.人与自然矛盾尖锐 D.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0.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
A.在丘陵山地退耕还林 B.全面关停重化工业
C.毁林开荒、围湖造田 D.在缺水地区增加地下水开采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我国赣南地区离子型稀土资源丰富,富含稀土元素的花岗岩或变质岩,在风化壳的剥蚀速度小于或等于风化壳的形成速度的条件下,经风化、淋溶,稀土元素富集在原地的风化层中,形成离子型稀土矿。开采时,将矿区蕴含稀土离子的风化层用化学方法将稀土离子置换浸出,早期主要采用“搬山运动”式的池浸(堆浸)工艺(图a),现采用较环保的原地浸矿工艺(图b)。稀土是重要的战略性原材料,近年我国建立稀土矿产开采总量控制指标。
(1)与原地浸矿工艺相比,分析池浸(堆浸)工艺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主要原因。(4分)
(2)说明近年我国建立稀土矿产开采总量控制的主要原因。(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总面积为1.486×105km5,其中耕地面积40929km2。辽宁省地形概貌为“六山一水三分田”,东部山地与西部丘陵分列两侧,中部为辽河平原,城镇化水平较高。近年来,辽东、辽西地区人口流出较多,进一步加剧了辽东、辽西地区耕地破碎化程度,同时也导致耕地连片性变差。辽中地区虽然耕作条件较好,但在粮食安全保障上仍然存在隐患。下图示意辽宁省的地形和城市分布。
(1)说明辽东、辽西地区耕地破碎化程度较高的原因。(4分)
(2)推测辽中地区耕地面临的粮食安全方面的主要问题。(4分)
(3)为辽西地区提高耕地质量提出合理建议。(4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太湖流域西部高,东部低,呈碟状。太湖是长江流域典型的富营养化的浅水湖泊之一,深受蓝藻水华问题的困扰。氮、磷是影响蓝藻最重要的营养物质。太湖的氮、磷来源广泛,与径流汇入、有机物分解、湖底沉积物释放等因素密切相关,且以外源性氮、磷为主。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促进蓝藻的生长。2022年夏季,太湖流域经历了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静风天气,尽管太湖水域面积变化不大,但蓝藻爆发的程度大大降低。下图示意太湖流域局部。
图5
(1)推测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蓝藻爆发最严重的区域,并作出解释。(4分)
(2)一般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促进蓝藻的生长,请从气温角度说明理由。(3分)
(3)2022年夏季太湖蓝藻爆发的程度大大降低,请从气温以外的角度分析原因。(3分)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艾比湖(下图)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艾比湖西北是著名的阿拉山口风区,这里四季多大风。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过大规模的农垦,艾比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棉基地。同时,艾比湖面积大幅度萎缩,盐尘暴(大风将含盐的尘土吹起而形成)多发,生态环境恶化。近些年来,随着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及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的实施,盐尘暴得以缓解,当地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1)分析艾比湖流域曾经多发盐尘暴的主要原因。(6分)
(2)说明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在盐尘暴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4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31.(1)原地浸矿在地下,堆浸在地表,与原地浸矿相比,池浸会破坏地表植被,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需剥离山体,地表植被破坏更严重,更易造成水土流失(生态问题);破坏表土,土壤生态受损;浸液排污、下渗污染水源;产生的挖矿土、尾砂、尾渣和废液等废弃物数量大,尾砂固体废弃物堆放污染,更易造成大气、土壤、水源第二次污染;溃坝风险更高,威胁生态安全。(答出其中4点即可得4分)
(2)稀土矿藏储量有限,不可再生稀土矿属战略性原材料,控制开采量,保障国家安全战略资源;国家安全保障需要避免无序开采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加重,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环境生态修复保护需要控制产量,提升质量,提升稀土矿的附加值。(4分)
32.(1)辽东、辽西地区丘陵、山地较多,地形破碎,地势起伏大;受生态恶化、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耕地(因风蚀、沙埋、缺水、水土流失等原因)无法耕作;农户迁往发达地区务工经商,部分耕地弃耕,导致原本连片的耕地破碎。(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
(2)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水源和土壤污染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单产降低;农业结构调整,转粮食作物为经济作物。(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
(3)推进土地流转,合并细碎地块;适当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拓展当地的自然生态空间,从而保护耕地质量;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藏粮于技”等。(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
33.(1)甲(1分);多条河流汇入,带来营养盐较多(1分);湖域较封闭,湖水交换不畅(1分);位于东南季风的下风向,蓝藻不易扩散(1分)。
(2)气候变暖导致湖水温度上升,加速蓝藻的生长(1分);气候变暖延长了蓝藻的生长期(1分);水温升高导致湖泊内有机物分解增多,营养物增多(1分)。
(3)太湖以外源性氮、磷为主(1分);气候干旱,入湖的外源性营养盐大量减少(1分);风速较小,湖底沉积物营养盐释放较少(1分)。
34.(1)艾比湖为咸水湖,湖水含盐量大;随着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量的增加,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裸露的湖滩水分蒸发,盐分富集在地表;艾比湖靠近阿拉山口且位于其下风向,来自阿拉山口的大风扬起盐尘,形成盐尘暴。(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6分)
(2)保护区内生产生活用水减少,入湖水量增加,裸露湖滩面积变小;艾比湖及周边湿地面积变大,涵养水源功能增强,地表湿度提高,盐尘来源减少;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增加,可降低风速。(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研究样地
溶解氧/(mg/L)
叶绿素a/(mg/L)
透明度/cm
富营养化指数
软件园
8.11
27.7
91
58.77
荆川公园
14.3
32.5
53
59.74
五星公园
7.65
24.5
33
74.76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D
B
C
B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D
B
D
C
D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D
B
C
B
D
C
D
A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共10页。
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