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表达衔接连贯(客观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语言表达衔接连贯(客观题),共6页。
对点练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 )在青蒿素发现以前,以奎宁为代表的杂环氨酚类抗疟药在防治疟原虫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药物的大量长期使用,疟原虫的耐药性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屠呦呦带领的中国医药学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于1972年发现了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青蒿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无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石油,但不可以溶于水,因为其特殊的过氧基团为非亲水基团。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手段。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它还可以治疗其他疾病,如抗肿瘤、抗糖尿病、胚胎毒性、免疫调节、抗肺纤维化等。
A.是人体寄生疟原虫而引发的疾病。
B.是因为人体寄生疟原虫所引发的。
C.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引发了这种疾病。
D.这种疾病是疟原虫寄生在人体而引发的。
解析 文段开头提到“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后文主语应与前句一致,也是说“疟疾”,排除C;A、B、D都是表达疟疾是由寄生虫引起的,通过对比,A项句式与前文一致,都为“疟疾是……”,最合适。
答案 A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在目前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中,关爱教师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关爱教师,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条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五点半”放学将成为新的教育形态,中小学教师将面临更多的压力和挑战。调查显示,长时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繁重的教研工作、管理工作让教师身心俱疲,造成超过六成的教师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
( )学校可经常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开展朗读、舞蹈、歌咏、绘画等活动,借以提高教师的身体素质,舒缓教师内心的压力。学校还可以通过学习研讨、讲座交流等有效的心理疏导方式,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素养,缓解或消减他们的心理负担。
A.在高强度工作之后,教师要尽力缓解压力,让自己远离“职业病”。
B.在教师高强度工作之后,要想办法缓解压力,防治教师罹患“职业病”。
C.在高强度工作之后,教师应该如何缓解压力,如何防治“职业病”?
D.在教师高强度工作之后,如何帮他们缓解压力,让他们远离“职业病”?
解析 括号后文主语是“学校”,可知前文也应是学校行为,A、B、C都是教师作为,均排除。
答案 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漠视,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那些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的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①同时,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如果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⑤①②④⑥③ B.②④⑥⑤①⑧
C.②⑤①④⑥③ D.⑤①②③④⑥
解析 语段第一句话即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且根据“应有……”的句式,第一空填②句“不应是……”句式恰当。第一句话提到了“名著重拍”,⑤句开头也提到了“名著重拍”,根据字面内容的承接,第二空填⑤恰当。根据“用……去……”的句式和“当代文化”内容的衔接,第三空填①恰当。④句与⑤句内容对应,⑥句与①句对应,此处又是对前半部分叙述内容的小结,且根据“既要……更要……”的句式,故第四空填④恰当,第五空填⑥恰当。根据“无论……就……”的句式,且语义上的相互承接,第六空填③恰当。
答案 C
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9分)
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国家好,__①__。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__②__,从有衣穿到穿得时尚、穿出个性,从吃饱饭到吃得丰富、吃出健康,中国青年拥有了更高质量的生活;在人生选择上,从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到职业选择日益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__③__;在政策保障上,从全面构筑保障青年受教育权的完备法治环境,到出台《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国青年拥有了更坚实的保障。可以说,( )。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群进步的青年
B.这个时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这群青年在不懈努力成长
C.中国青年正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健康成长
D.这个伟大时代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丰厚馈赠和丰富滋养
解析 材料从几个方面重点阐述了这个时代的优势,而且这些优势更利于青年人的成长,这个时代为青年人成长提供丰富的养料,这是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括号里的文字应是承接句、总结句、主题句,主语为“时代”,排除C项;A、B项不合主题。
答案 D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解析 第①处,上句“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说的是时代和青年之间的关系,所以“国家好”是青年好的前提条件,可填:青年才会好。第②处,根据分号后的“在人生选择上,从……到……”可知,此处句式应与此相同,“从有衣穿到穿得时尚、穿出个性,从吃饱饭到吃得丰富、吃出健康”这是讲物质条件,可填:在物质条件上。第③处,此处与“中国青年拥有了更高质量的生活”“中国青年拥有了更坚实的保障”为并列关系,故句式应相同,“职业选择日益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是说人生舞台更广阔,可填:中国青年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答案 ①青年才会好 ②在物质条件上 ③中国青年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9分)
远行的游子,人在他乡,经历了春秋代序、斗转星移,看惯了霜霑林木、北雁南飞,遭际了江湖秋水、世情况味,在与家疏离的漂泊中感受着乡愁的苦痛。对于涌起乡愁的人来说,周遭无一不是可感之景,无一不是可触之情。冬去春来、物候变化、时空间隔,__①__。不论是( 甲 ),还是( 乙 ),不论是( 丙 ),还是( 丁 ),不管你走了多久、走了多远,乡愁一起,失魂落魄。
“乡”的繁体字是“鄉”,甲骨文写法中,左右是二人,中间是食物,像两个人相对用餐的样子。相对用餐意味着关系亲近、和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有人与土地的和谐,有人与环境的和谐,__②__。“乡”是那一片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家乡的土地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民众,是人们生存的根基。“家”“宁”“宜”“宴”等汉字形体都有表示住在家乡的房子里,获得宁静、安居的生活的含义,而离开家乡就是他乡之“客”,就是“寄”人篱下。而一旦客居在外,从地缘上、心理上都会感觉漂泊。这时往往会回忆起那一份和睦的温情,为孤寂冷清的生活带来慰藉,这就是乡愁巨大的文化张力。
乡愁是我们最根本的血脉,是我们民族的印记。没有了乡愁,我们不仅身体远离了家乡的土地,__③__。乡愁是中国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基础,乡土的厚重与和谐能分别消除无根的漂泊与对立的异化,生态的和谐被乡土的顺天应时所维护,其家国同构也能维系国家社会的稳定。中国人带着乡愁走进了工业文明、走进了新世纪,相信我们还会带着它一直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6.文中(甲)(乙)(丙)(丁)处,对应地填上下列四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离家十年的吴文英 ②与故乡仅一水相隔的王安石 ③离家万里的王维 ④少小离家的贺知章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解析 由下文“不管你走了多久、走了多远”可知,先写时间后写空间。填写部分由两组“不论……还……”构成。所填句子程度应由深到浅,离家时间应由长到短,“少小离家的贺知章”比“离家十年的吴文英”离家时间长;空间应由远到近,“离家万里的王维”比“与故乡仅一水相隔的王安石”远。
答案 B
7.请在文中画横线的①②③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解析 第①处,根据前句“对于涌起乡愁的人来说,周遭无一不是可感之景,无一不是可触之情。冬去春来、物候变化、时空间隔”都会引起游子的乡愁,故补写内容可为“都会引发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第②处,根据前句“相对用餐意味着关系亲近、和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可知此处是说除了人与土地、环境的和谐,还有人与人的和谐,所以补写内容可为“也有人与人的和谐”。第③处,根据前句中的“不仅”可知此处和前句是递进关系;再根据后句“乡愁是中国人砥砺前行的精神基础”可知,此处是说乡愁更是心理上的一种远离,故补写内容可为“而且心理也远离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答案 ①都会引发游子内心深处的乡愁 ②也有人与人的和谐 ③而且心理也远离了民族的精神气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17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衔接,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高考题组,模拟题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练习40客观选择连贯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语言表达的连贯句子的衔接1高考体验真题呈现熟悉考情__明确高考怎么考,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