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模拟】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
模拟卷05-【赢在中考•模拟8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模拟卷05-【赢在中考•模拟8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5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5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5全国通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锻炼学生的心态。能够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心态,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2、锻炼学生管理时间。通过模拟考试就会让同学们学会分配时间,学会取舍。
3、熟悉题型和考场。模拟考试是很接近中考的,让同学们提前感受到考场的气氛和布局。
中考的取胜除了平时必要的学习外,还要有一定的答题技巧和良好心态。此外,通过模拟考试还能增强学生们面对高考的信心,希望考生们能够重视模拟考试。
【赢在中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
黄金卷02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S-32 Cl-35.5 Fe-56 Cu-6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我们要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处理垃圾时,投入相应分类垃圾桶B.种植蔬菜时,过量施用农药化肥
C.外出露营时,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D.欢度节日时,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A
【解析】A、处理垃圾时,投入相应分类垃圾桶,提高资源的使用率,选项正确;
B、过量施用农药化肥会导致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污染水体,选项错误;
C、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会加大树木的砍伐量,会降低植物吸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能力,会加重空气的污染,选项错误;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尘的能力,会加重空气的污染,选项错误;
故选A。
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水铸锅B.水果榨汁C.冰雪融化D.汽油燃烧
【答案】D
【解析】A、铁水铸锅,只是状态和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水果榨汁,只是形状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冰雪融化,只是状态的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燃烧,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沉淀、过滤、蒸馏中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过滤
D.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它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
【答案】C
【解析】A、水是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选项正确;
B、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选项正确;
C、沉淀能够除去水中的大颗粒的难溶性杂质,过滤能够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蒸馏几乎能够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所以对水的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选项错误;
D、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它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悬浮在水中的杂质,加快难溶性杂质的沉降,选项正确。
故选C。
4.准确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有助于提高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下列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B.向放有少量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C.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D.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答案】B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故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B、铜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后,向放有少量铜片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不会有气泡产生,故选项现象描述不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D、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现象描述正确。
故选B。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中的液体B.称量7.2g氯化钠
C.闻气味D.振荡试管
【答案】C
【解析】A、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试管内 的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B、称量药品时,氯化钠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正确;
D、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错误。
故选C。
6.我国宋代《梦溪笔谈》中有“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的记载,其化学反应原理为,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由该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由金属单质铁与化合物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单质铜和化合物硫酸亚铁,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B。
7.自来水生产中可加入消毒。中Cl的化合价为( )
A.+4B.-4C.+2D.-2
【答案】A
【解析】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x+(-2)×2=0,得x=+4价。
故选A。
8.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健康”、“绿色”、“环保”理念的是( )
A.加油站需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B.青少年需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C.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要大量使用
D.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C
【解析】A、汽油易燃烧,加油站需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故A正确;
B、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青少年需摄入含钙丰富的食物,促进身体正常发育,故B正确;
C、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所以要适量使用,但不能大量使用,以防污染环境,故C错误;
D、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故D正确;
故选C。
9.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物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的值是37,n的值是1B.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12
C.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答案】B
【解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m=37,n=37-2-8-18-8=1,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于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则在化合物中,铷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又由于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铷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0.氯乙烯(丙)是生产环保PVC材料的重要原料,如图是一种合成氯乙烯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5 g
C.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丙由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A、由合成氯乙烯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甲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2H2,故选项A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乙的化学式为:HCl,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5.5=36.5,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选项B说法错误;
C、由合成氯乙烯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丙的化学式为C2H3Cl,丙中碳、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3):(35.5×1)=48:6:71,则丙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C说法错误;
D、丙的化学式为C2H3Cl,丙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D说法正确。
故选D。
11.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基于事实的推理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因此现行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即有七个周期
B.燃烧必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只有温度低于着火点才能灭火
C.自来水厂净水时需要杀菌消毒,因此净水时加入活性炭的目的就是杀菌消毒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一定是硫
【答案】A
【解析】A、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因此现行周期表有七个横行即有七个周期,故A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因此,隔绝氧气或移走可燃物均可以灭火,故B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加入活性炭的目的是去除异味和色素,故C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也产生淡蓝色火焰,故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不一定是硫,故D错误;
故选A。
1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水的组成B.验证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答案】C
【解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
B、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逐滴滴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
D、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可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
故选C。
13.同学们在瓶中分别收集满二氧化碳、空气,塞紧橡胶塞,在同一光源和室温下光照相同时间,实验装置如图1,采集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为温室气体
B.该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可通过增加瓶中气体种类,探究更多气体是否具有温室效应
D.该实验得到的启示是要节能诚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答案】B
【解析】A、该实验中,气体种类不同,其它因素相同,且相同时间内,集满二氧化碳的瓶中温度高,说明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为温室气体,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中,无绿色植物,没有发生光合作用,也不存在其它生物,没有发生呼吸作用,符合题意;
C、可通过增加瓶中气体种类,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更多气体是否具有温室效应,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可得出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故得到的启示是要节能诚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解析】A、区分棉线、羊毛线,点燃,观察现象并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线,气味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B、分别取等质量样品于两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水溶解,测量温度的变化,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NaOH固体,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NH4NO3固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C、硫酸能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C。
15.工业上用NO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NO与的分子数之比为1∶2
B.转化过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工业上,30kg NO生产得到42 kg
D.理论上,、足量可以将NO、全部转化为
【答案】D
【解析】A、反应①为一氧化氮和氧气生成二氧化氮,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参加反应的NO与 O2 的分子数之比为2:1,选项错误;
B、转化过程中,反应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有0变为-2,选项错误;
C、由以上分析知,NO全部转化为HNO3,硝酸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一氧化氮,则,选项错误;
D、由图知,反应①②循环发生,故理论上O2、H2O足量可以将NO、NO2全部转化为HNO3,选项正确。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70分)
16.(6分)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氢元素 ;
②6个氢原子: ;
③6个氢分子 ;
④6个钠离子 。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①“3CO”中“3”表示 ;
②“S2-”中“2-”表示 。
【答案】(1)H 6H 6H2 6Na+
(2)3个一氧化碳分子 一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解析】(1)①氢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
②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则6个氢原子的符号为6H;
③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则6个氢分子的符号为6H2;
④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钠离子的符号为Na+,则6个钠离子的符号为6Na+。
(2)①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则“3CO”中“3”表示3个一氧化碳分子;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则“S2-”中“2-”表示表示一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17.(9分)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化学与生活
(1)妈妈为小张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红烧肉、清蒸鱼和鸡蛋汤,从营养均衡角度分析,你认为还需搭配的食物是 。
(2)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 性。
(3)食品包装袋中常用含有铁粉的物质作“双吸剂”,是因为铁粉能与空气中的 反应。
Ⅱ、化学与环境
(4)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作为公民,从我做起。请你提出一种低碳生活的方式 。
(5)“提高防火意识,预防森林火灾”。到林区活动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
A.禁带火种B.严禁吸烟C.野外生火D.文明祭祀
(6)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B.使用一次性塑料盒
C.使用可降解的塑料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Ⅲ、化学与新能源
(7)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今年5月30日成功发射。液氢是运载火箭常用的燃料之一,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
A.制取成本高B.产物无污染C.燃烧热值高D.贮存困难
(8)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某新能源汽车定位系统应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氮化铝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用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凉拌黄瓜(合理即可)
(2)导电
(3)氧气和水蒸气
(4)随手关灯(合理即可)
(5)C
(6)ACD
(7)BC
(8)
【解析】(1)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米饭富含糖类,红烧肉富含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清蒸鱼富含蛋白质,鸡蛋汤富含蛋白质、水和无机盐,从营养均衡角度分析,还需搭配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凉拌黄瓜、素炒西蓝花、苹果等(合理即可);
(2)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
(3)铁锈蚀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食品包装袋中常用含有铁粉的物质作“双吸剂”,是因为铁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
(4)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例如随手关灯、绿色出行、纸张双面使用等(合理即可);
(5)A、林区禁带火种可以防止发生火灾,故A做法正确;
B、林区严禁吸烟可以防止发生火灾,故B做法正确;
C、野外生火易引发火灾,故C做法不正确;
D、林区文明祭祀可以防止发生火灾,故D做法正确;
故选:C;
(6)A、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能减少塑料的使用,可以缓解“白色污染”问题,正确;
B、使用一次性塑料盒会增加塑料的使用,会加剧“白色污染”,错误;
C、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可以缓解“白色污染”问题,故C措施正确;
D、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可以废弃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缓解“白色污染”问题,正确。
故选:ACD;
(7)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热值高,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故选:BC;
(8)工业上在氮气流中由氧化铝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氮化铝,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含有氧元素、铝元素、氮元素、碳元素,生成物氮化铝中含有铝元素和氮元素,所以该可燃性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即为一氧化碳,故氧化铝和氮气、焦炭高温下反应生成氮化铝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8分)如图为碳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请回答:
(1)A点所表示的物质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
(2)B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 。
(3)北京冬奥会实现“水立方”变为“冰立方”,固态CO2功不可没,固态CO2的俗名是 。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对应的是图中的 (填字母)。B和D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D点对应物质可变为E点对应物质: 。
(5)若F点表示的物质为含有4种元素的钠盐,该盐的用途有 (写一种)。
【答案】(1)CH4
(2)单质
(3) 干冰 D
(4)将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干燥的纸花一半喷水放入装有CO2的瓶中,观察到纸花喷水部分变红,干燥部分不变色,说明CO2转化为了碳酸(合理即可)
(5)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解析】(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2)B点对应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表示的是碳的单质;
(3)固态CO2的俗名是干冰,D点所示物质是碳的氧化物,其中碳元素显+4价,所以该物质是二氧化碳,C也是碳的氧化物,其中碳元素显+2价,所以该物质是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E点物质属于酸,碳元素显+4价,为碳酸,证明D点对应物质可变为E点对应物质,即证明二氧化碳能生成碳酸。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后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石蕊小干花喷水的部分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可证明二氧化碳能变为碳酸(合理即可);
(5)F点对应的物质是一种盐,含有四种元素的钠盐,所以该物质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或用作发酵粉等。
19.(5分)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甲和乙溶解度相同时,对应的温度是 。
(3)图中表示甲不饱和溶液的点是 。
(4)图中与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相似的曲线是 。
(5)T1℃时,将50g甲放入100g水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答案】(1)甲>乙=丙
(2)T1℃
(3)D
(4)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5)125
【解析】(1)据图可知,T3℃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2)据图可知,T1℃时,甲和乙溶解度相同。
(3)A点、C点位于甲物质溶解度曲线上,表示甲物质溶液恰好饱和;B点位于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上方,表示甲物质溶液已经达到饱和,且还有未溶解的固体;D点位于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的是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故填:D。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据图可知,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图中与气体溶解度变化规律相似的曲线是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5)据图可知,T1℃时,甲物质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里最多溶解甲物质25g。所以T1℃时,将50g甲放入100g水里,充分溶解,只能溶解甲25g,所得溶液的质量=100g+25g=125g。
20.(9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下图。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烧碱、氨水、一乙醇胺、海水等作吸收剂。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1)含碳燃料被广泛应用,写出一种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
(2)采用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有人建议将二氧化碳通过加压,压入海底,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有人反对这种做法,因为这种做法会改变海底海水的pH,从化学的角度考虑其根本原因是: 。
(3)由图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碳替代,请你列举现实生活中碳替代的一个例子: 。
(4)用烧碱溶液吸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碳中和”的含义是: 。
【答案】(1)(合理即可)
(2) 碳酸属于酸或者碳酸溶液显酸性
(3)选用清洁能源如:氢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用电器替代含碳燃料燃烧
(4)
(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等(大致相等)
【解析】(1)木炭是一种含碳燃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采用化学方法吸收二氧化碳,有人建议将二氧化碳通过加压,压入海底,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有人反对这种做法,因为这种做法会改变海底海水的pH,从化学的角度考虑其根本原因是:碳酸属于酸或者碳酸溶液显酸性;
(3)现实生活中碳替代例子:选用清洁能源如:氢能源、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4)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碳中和”的含义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相等(大致相等)。
21.(5分)初中化学常见10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末标出。由4种元素组成的固体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的水溶液的;通常状况下,呈液态,为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大16;为两种常见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比小8;F为蓝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④在工业上用于 。
(4)反应②~⑥的五个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填编号)。
【答案】(1)Cu
(2)
(3)工业炼铁
(4)②⑤
【解析】(1)初中化学常见10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由4种元素组成的固体A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B、D的水溶液的pH>7,B会转化成D,所以B是碳酸钠,D是氢氧化钠,通常状况下,C呈液态,M、N为气体,M的相对分子质量比N大16;X、Y为两种常见金属,X的相对原子质量比Y小8,F为蓝色沉淀,所以F是氢氧化铜沉淀,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A是碳酸氢钠,C是水,M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N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X是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E可以是硫酸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物质Y的化学式为Cu;
(2)反应①是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在工业上用于工业炼铁;
(4)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反应②~⑥的五个反应中,②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③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④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⑤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⑥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所以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②⑤。
22.(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下列制取气体的反应可选用装置A的是 。(填序号)
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 ②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CO2
③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O2 ④锌粒与稀硫酸制取H2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下同)。
(4)硫化氢(H2S)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形成酸,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和水。实验室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H2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该实验需要对剩余的硫化氢气体进行尾气处理,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用稀硫酸吸收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点燃
【答案】(1)铁架台 分液漏斗
③
C或E
B b
【解析】(1)据图可知,①为铁架台,②为分液漏斗;
(2)A装置为固-固加热装置,①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 ,需要固液加热型装置,②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CO2不需要加热,③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O2用固-固加热装置,④锌粒与稀硫酸制取H2不需要加热,故填③;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故选用C或E;
(4)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故选B作发生装置,硫化氢的水溶液叫氢硫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尾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
23.(11分)学习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
某品牌制氧机的制氧剂为过碳酸钠(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为314,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制氧过程的反应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活动一】认识制氧机
(1)观察窗的作用是 。
(2)加湿仓的作用是 。
【活动二】选择制氯剂
实验一:过氧化氢
小组设计了图2实验装置,用表中溶质质量相等的四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实验。在集气瓶中加满水,锥形瓶中加入,注入溶液,记录并处理内数据如图3。
(3)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④比③产氧量少,可能的原因是 。
实验二:过碳酸钠
往锥形瓶中加入过碳酸钠、和水,待反应完全后收集到约水(产生氧气的量与上表中药品得到氧气的最大量相等)。其它药品质量不变,再分别用不同体积的水进行实验。记录并处理内数据如图4。
(6) 。(氧气密度为,忽略其它因素的影响)。
(7)由图4可得出的结论是 。
【活动三】制作供氧器
(8)综合分析,选用过碳酸钠作制氧剂的理由是 。
(9)学习小组利用身边物品自制了如图5的简易供氧器。与真实产品对比中,形成的观点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产氧和洗气装置组合不用一体化B.内部气体流向采用高进低出方式
C.特定需求是选择制氧方法的重要依据D.制氧机要符合美学、工程、安全等标准
【答案】(1)观察是否有气泡和产生气体的快慢
(2)洗气,使氧气具有一定的湿度
(3)堵住末端导管口,将注射器活塞拉动到一定位置,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
(4)
(5)反应放出大量热,使反应物减少
(6)1.4
(7)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8)便于携带,能持续平稳地提供氧气
(9)A
【解析】(1)根据图示,反应会产生气体,通过观察窗可以观察是否有气泡和产生气体的快慢;
(2)人体吸入的氧气有湿度,则加湿仓的作用是洗气,使氧气具有一定的湿度;
(3)检查气密性要形成密闭容器,则图2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堵住末端导管口,将注射器活塞拉动到一定位置,松开手后,如果装置不漏气,活塞回到原位置;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反应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分析表格数据,④比③产氧量少,可能的原因是反应放出大量热,使反应物减少(合理即可);
(6)解:设过碳酸钠的质量为x
解得:x=1.4g,即a=1.4g;
(7)分析图4,可以知道过碳酸钠的产氧速率随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8)比较图3,图4,两种制取氧气的方式,综合分析,选用过碳酸钠的理由是过碳酸钠是固体便于携带,能持续平稳地提供氧气;
(9)A、产氧和洗气装置组合更便于使用,所以需要一体化;错误;
B、图5的简易供氧器与真实产品都是内部气体流向采用高进低出方式;正确;
C、实验室和生活中的制氧方式不同,则特定需求是选择制氧方法的重要依据;正确;
D、制氧机是工业生产的民用商品,则要符合美学、工程、安全等标准;正确;
故选A。
24.(7分)学习小组同学利用下图实验,回收实验室废弃的铜粉与铁粉混合物中的铜粉。
(1)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g。
(2)计算上述实验回收铜粉的质量。(忽略回收过程中铜粉的损失)
(3)上述实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15%。
【答案】(1)0.4
(2)解:设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x,硫酸质量为y
解得:
该混合物中铜粉的质量为30g-11.2g=18.8g
答:上述实验回收铜粉的质量为18.8g。
(3)不可能
【解析】(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30g+100g-129.6g=0.4g。
(2)见答案。
(3)硫酸的质量为19.6g,所以所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所以不可能是15%。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棉线、羊毛线
点燃,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B
鉴别固体和固体
分别取等质量样品于两个烧杯中,加
入等质量水溶解,测量温度的变化
C
除去盐酸中含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适量溶液后过滤
D
除去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加入适量稀盐酸
编号
浓度/
体积/
①
5
9.11
②
15
2.89
③
25
1.66
④
30
1.3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模拟卷08-【赢在中考•模拟8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8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8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8全国通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7-【赢在中考•模拟8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7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7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7全国通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6-【赢在中考•模拟8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模拟卷(全国通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6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黄金卷06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黄金卷06全国通用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