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理解与欣赏,单选题,默写题,材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感悟下面的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题。
    北国早春,冰雪渐渐消融,气温伴随着鸟鸣急剧快速提升。山野的杏花先开,那干瘦乌黑的枝条上______出明亮的粉色花朵,生意盎(àng)然。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洒在田野上,微风吹拂着嫩绿的树叶,沁人心脾的花香______在空气中,远处山坡上点缀着红色的桃花,如同粉色的云彩飘洒在青青的山间,给人一种温暖而清新的感觉。房前一簇簇杏花,被衬托在灰暗的土石中,倒像是癞秃头上的疮(chuāng)疤。花,宜近看不宜远看;树,依凭体态之美,才宜于远看。鲜艳的李花,远看不过是一堆白色灌木,失其妖娆(rá);牡丹、芍药远看也不见其丰满华贵之态,只呈点点嫣红了,古柳也参(cān)差披拂,摇曳多姿。所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画花大都表现折枝花卉,取花瓣转折之柔和,如亲其肌肤,闻其______。鲜花令人珍惜,花比青春,年华易逝,花期苦短,这实在是人生撼事。为了______短暂的花期以恒久深远的含义,人们赞美莲是花之君子,兰为空谷佳丽,梅为花中傲者……
    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盎(àng)B.疮(chuāng)C.娆(rá)D.参(cān)
    2.文中加粗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沁人心脾B.点缀C.嫣红D.撼事
    3.选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绽放弥漫芬芳赋予
    B.绽放散漫缤纷授予
    C.绽开弥漫缤纷授予
    D.绽开散漫芬芳赋予
    4.对选段中画病句的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搭配不当B.成分残缺C.重复啰嗦D.句式杂糅
    学习与探究。
    材料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例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材料二据2023年10月27日《北京科技报》分析: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以及前所未有的人口大流动,例如三峡大移民,农民工涌入城市,方言的地域性框架被打破。据长江大学文学院的侯永员介绍,浙江金华市曾经做过一个金华方言的调查,在6岁到14岁的孩子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普通话,但52.03%的人完全不会说金华方言。此外,经济落后地区人们的怕丑心理——觉得自己的家乡话土,面对陌生人时羞于使用。
    材料三教育部、国家语委2016年9月13日发布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大力提升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加快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大力提升青壮年劳动力普通话水平,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据此,有人认为,应大力推广普通话,取消方言。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材料二的主要内容。
    6.你赞成材料三中取消方言的观点吗?请说出理由。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如“江”“河”两字,“氵”(水)是形,“工”“可”是声。五是“转注”,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如“考”“老”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做那个意义用,如“令”,本义是“发号”借为县令的“令”。
    (节选自《经典常谈》有删改)
    7.这段文字选自朱自清的《经典常谈》。该书共13篇,介绍了《______》、《______》《史记》等经典著作。
    8.结合选段内容,说说“火”“众”二字各属于哪种造字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暗寓不必伤别之意。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有哲理。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10.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乙】
    时人多慕名利,有卢生名英,于邯郸逆旅,遇道者吕翁,生自叹困穷,翁乃取囊中枕授之曰:“子枕吾此枕,当令子荣显适意!”时主人方蒸黍,生俛首①就之,梦入枕中,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怪曰:“岂其梦耶?”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生抚然②良久,稽首拜谢而去。
    (选自《枕中记》,有删改)
    【注】①俛(fǔ)首:低头。②旋:不久③怃(wǔ)然:怅然失意的样子。
    1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阡陌交通交通:______
    (2)便要还家要:______
    (3)时主人方蒸黍方:______
    (4)年逾八十而卒逾:______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翁笑曰:“人生之适,亦如是耳!”
    1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14.【甲】【乙】两文段都以奇幻的想象反映当时的社会,请联系两文分析作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当植物吃了“垃圾食品”
    ①化肥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创历史记录的高产农作物。大多数化肥的主要成分是氮、磷和钾,它们可使植物生长得更快、更大。从1960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翻了一番,但全球粮食产量翻了三倍,这是农业生产取得的空前伟大的成就。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用化肥助长的高产作物,会损失某些营养成分。这些高产作物所含的矿物质和营养素都低于传统作物。
    ③作物营养水平下降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因素是高产谷物、水果或蔬菜的体积趋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同一块土地的总含铁量是相等的,如果在这块土地上种植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大品种的土豆,每单位生物量中的含铁量显然比小品种的少,因此高产作物的营养密度会降低。
    ④植物中强大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会给食用者带来健康益处,但现代农业对植物的化学物质水平显然产生了不利影响。一般来说,作物越接近其野生祖先,其体内的生物化学水平越高,而现代农肥的大量使用则会降低植物的生物化学物质水平。
    ⑤植物中矿物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下降的问题,发生在我们看不见的植物根部。虽然那些在化肥施用后的绿色庄稼茁壮健硕,但其根部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呢?
    ⑥维持植物健康的“食物配方”非常复杂,远远超出植物生长所需氮、磷、钾的简单混合。植物健康配方中包含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真菌。根系微生物包裹并保护植物的根,并将大量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以及土壤中的有益化合物输送到植物的根部,帮助植物宿主输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以多种方式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⑦互惠互利,才能让这种共生关系保持下去。植物宿主不会轻易付出,除非它能从根部微生物群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反之亦然。植物的根不只是简单吸取营养的“吸管”,同时也通过土壤向根系微生物群泵送植物渗出液——植物分泌的碳水化合物、植物化学物质和其他可食物质的混合物。
    ⑧植物以大量渗出液喂养根部微生物群,而根系微生物群则以为植物输送氮、磷、钾和促进植物健康的大量营养物质作为回报,同时也输送在植物与其根系微生物群之间传送化学信号的一些物质。
    ⑨这就是现代化肥对植物来说是“垃圾食品”的原因。当作物获得了含大量氮、磷、钾的化肥时,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共生生存方式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植物会减少渗出液的产生。结果呢?根系微生物群产生的对植物有益的代谢物会越来越少。
    ⑩因此,当我们大量使用化肥时,最终得到的是外表好看,但内在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较低的高产作物。这样的结果对植物来说是一场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了拥有这些“垃圾食品”让植物渐渐变成了不思进取的“懒虫”。植物“垃圾食品”之灾,最终会破坏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在漫长岁月里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和良性循环机制。
    (选自《大自然探索》2022年第3期,有删节)
    15.阅读选文,说说“垃圾食品”对植物有哪些影响?
    16.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了拥有这些“垃圾食品”让植物渐渐变成了不思进取的“懒虫”。
    17.请就改变植物“垃圾食品”之灾这一现状提几点建议。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更多的却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怒气。
    ③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贴起来。
    ⑤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⑧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原文有改动)
    18.阅读全文,从“她”的角度,填写下表。
    19.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从人物刻画的角度赏析)
    (2)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从加粗词蕴含的情感赏析)
    20.第⑦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21.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子“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的理解。
    二、单选题
    22.对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
    ②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了“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
    ③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④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
    ⑤牛之所以成为人们讴歌的对象,还在于它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
    A.③⑤①④②B.③⑤①②④C.⑤①④②③D.⑤③①④②
    2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B.《兰亭序》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技法上,几臻完美,成为后来书法的典范,有“天下第一楷书”之誉。
    C.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是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种书体,个性极为强烈,故可称作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独创。
    D.楷书萌生于秦汉,成熟于晋代,盛极于唐代,是由隶书演变而成。
    三、默写题
    24.名篇名句默写。
    诗歌是流淌着感情的文字。面对离别(1)“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那是李白对故乡无限眷念的深情。“挑兮达兮,在城阙兮”。(2)“______,______!”(《诗经·郑风》)那苦恋女子的失落与叹息让人为之动容。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3)“______,______”以“钓”作比,委婉含蓄的表现自己从政的心愿。
    四、材料题
    25.请仔细观察下面字帖中的字,从中挑选12个不同的简体字,将它们临写在米字格内。
    五、写作题
    26.作文。
    题目:______真有眼光
    27.作文。
    题目:成长,从告别开始
    要求:(1)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信息和学校信息;(4)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参(cēn)。
    2.答案:D
    解析:憾事。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绽放,指花开放。也形容如花一样开放。绽开,是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也比喻人们的笑脸。第一空,形容山野的杏花先开粉色花朵,用“绽放”;弥漫,(动)充满或布满了烟雾、尘土、水汽等。散漫,随便,不遵守纪律的。或不集中的;零散的。第二空,形容空气中充满了花香,用“弥漫”;芬芳,香气。比喻美好的德行或名声。缤纷,指种类多,多元化,多彩。第三空,形容花的味道,用“芬芳”授予,释义为郑重地给予。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第四空,联系语境“为了短暂的花期以恒久深远的含义”,用“赋予”;故选A。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C.“急剧快速”重复哕嗦,可删去其一。故选C。
    5.答案:方言形成的两个因素;方言逐渐消失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由材料一“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其中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可概括出:方言形成的两个因素;由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以及前所未有的人口大流动……此外,经济落后地区人们的怕丑心里觉得自己的家乡话土,面对陌生人时羞于使用”可概括出:方言逐渐消失的原因。
    6.答案:(1)不赞成。因为方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方言承载着极其浓厚的家乡情结,消除方言我们就找不到自己的根了。方言还是我们重要的文化遗产,是研究民俗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2)赞成。因为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障碍,促进社会交往,还能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即可。
    7.答案:《说文解字》;《周易》。
    解析:
    8.答案:象形会意。
    解析: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D.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意思是: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这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这里说“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错误。故选D。
    10.答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与情感的理解。“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托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诗人是寄情于景,将明月拟人化,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思念和祝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写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11.答案:(1)交错相通;(2)同“邀”,邀请;(3)正在;(4)超过。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句意:田间小路四通八达。交通:交错相通。(2)句意: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同“邀”,邀请。(3)句意:这时正赶上客栈主人蒸黄粱。方:正在。(4)句意:卢英到了八十多岁去世。逾:超过。
    12.答案:(1)(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道翁笑着说:“人生的走向,不过就是这样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问今是何世”省略主语“桃花源人”,今:现在;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2)适:走向。是:这样。
    13.答案: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及作用。结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可知,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写渔人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善良、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渔人”竟为一己之私,不惜出卖热情招待自己的“村中人”,急急忙忙去告诉太守,并且为其带路,这种趋炎附势之徒,作者是最瞧不起的,所以作者毫不留情地借“渔人”之谐音嘲讽了求官媚俗之徒的“愚蠢”。从结构上讲,渔人是线索人物。
    14.答案:陶渊明虚构了桃花源这一世界,通过想象其中的美景和生活,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强烈不满和对没有战乱、剥削、压迫的理想世界的追求。《枕中记》通过描绘卢生尽享荣华富贵的奇幻梦境,点明荣华富贵如梦一般虚幻,表达了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讽刺。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甲文:结合第②段“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知,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由“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知,人人在这个理想社会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由“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老人和小孩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美好。结合第③段“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可知这里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结合第④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等句,作者暗示了桃花源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一种空想,是不存在,只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甲文幻想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给自足,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与时人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当时人民厌恶战争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乙文:结合“遂至其家,数月娶清河崔氏女为妻女容甚丽生资愈厚。旋举进士,累官舍人,迁节度使,大破戎虏,为相十余年,子五人皆仕宦,年逾八十而卒。及醒,蒸黍尚未熟”可知通过卢英在睡棼中实现自己清醒时的所有想法的故事,比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再结合“时人多慕名利”可知,文章表达了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讽刺。
    15.答案:(1)“垃圾食品”会导致高产作物某些营养成分损失,营养水平下降。(2)“垃圾食品”的大量供给,使植物习惯了不劳而获,渐渐变成了不思进取的“懒虫”。(3)“垃圾食品”的大量使用会破坏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长期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与循环机制。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结合第②段“凡事有利也有弊,用化肥助长的高产作物,会损失某些营养成分。这些高产作物所含的矿物质和营养素都低于传统作物”可概括出:“垃圾食品”会导致高产作物某些营养成分损失,营养水平下降。结合第10段“当我们大量使用化肥时,最终得到的是外表好看,但内在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较低的高产作物。这样的结果对植物来说是一场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了拥有这些‘垃圾食品’让植物渐渐变成了不思进取的‘懒虫”可概括出:“垃圾食品”的大量供给,使植物习惯了不劳而获,渐渐变成了不思进取的“懒虫”。结合第10段“植物‘垃圾食品之灾,最终会破坏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在漫长岁月里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和良性循环机制”可概括出:“垃圾食品”的大量使用会破坏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长期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与循环机制。
    16.答案: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现代化肥比作“垃圾食品”,把使用现代化肥后的植物比作“懒虫”,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现代化肥对植物来说是一场灾难。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文章中第1段画线句中的“垃圾食品”比喻的是现代化肥,“懒虫”比喻的是使用现代化肥后的植物,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我们大量使用化肥时,最终得到的是外表好看、但内在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较低的高产作物。这样的结果对植物来说是一场灾难”这一中心内容。
    17.答案:要解决植物垃圾食品之灾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减少化肥使用。化肥的不当使用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对于化肥,应推广测土配方技术,避免过量使用,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应研发低毒、低残留、高效的新农药,并加强使用指导。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联系第⑦段植物宿主不会轻易付出,除非它能从根部微生物群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反之亦然。植物的根不只是简单吸取营养的吸管,同时也通过土壤向根系微生物群泵送植物渗出液植物分泌的碳水化合物、植物化学物质和其他可食物质的混合物”,第⑨段“当作物获得了含大量氨、磷、钾的化肥时,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共生生存方式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植物会减少渗出液的产生”可知:化肥的不当使用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所以要减少化肥使用。联系第四段“当我们大量使用化肥时,最终得到的是外表好看,但内在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较低的高产作物。这样的结果对植物来说是一场灾难。植物‘垃圾食品’之灾,最终会破坏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在漫长岁月里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和良性循环机制’可知:对于化肥,应推广测土配方技术,避免过量使用,提高化肥利用率。我们可以研发低毒、低残留、高效的新农药。
    18.答案:①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②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内容。第①空:结合提示“那天晚上”“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和第③段“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可概括出: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第②空:结合提示“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和第⑤段“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可概括出;要求与母亲一起睡,并对母亲提起外婆。
    19.答案:(1)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母亲的焦灼和忧虑,表现了母亲对她的呵护和关爱。
    (2)“再也”表现内心感情再无法自持,她终于理解了母亲,懂得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自己在无形中也伤害辜负了母亲,内心百感交集都化做泪水。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1)“母亲几乎是即刻就推门进来了”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几乎””“立刻写出了母亲听到她招呼自己时的着急;“眼神里有些慌乱”是对母亲的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以为她出了什么问题时的惶恐、担心;“怎么了?做噩梦了”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连声问”写出了母亲的焦灼和忧虑,这个句子表现了母亲对她的呵护和关爱。(2)从第⑦段中“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可知,“再也”写出了她听了妈妈说的话后无法控制内心的悲伤与感动而泪流满面,表达了她读懂了母爱之后的释然和激动,以及对妈妈的深深的敬重和感激,也包含着对自己误解母亲、伤害母亲的愧疚与悔恨。
    20.答案:插叙,插入了她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问出了压在心底的问题并得到答案的事情。补充交代了(解释说明)上文外婆去世时母亲平静的原因,为下文她泪流满面,理解了母亲做铺垫。表现了母亲的坚强,无怨无悔地付出,母爱的伟大。使内容更充实,人物形象更丰满,情节波澜起伏。
    解析:此题考查插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插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情节更加充分,起到补充主要事件、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可使文章的结构,避免呆板、拘谨,使行文起伏多变,为下文做铺垫。‘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提示我们,第⑦段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这段文字补充交代了她询问母亲在外婆去世时平静的原因并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是母亲的回答,虽然外婆去世了,但孩子让母亲变得坚强起来,也让母亲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让母亲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也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从结构上来看,这段文字使情节曲折生动,行文起伏多变,同时为第⑧段“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写她的感动以及她理解了母亲做铺垫,母亲的做法让她懂得了“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内容衔接非常自然。
    21.答案:内容上:母爱就是一场不间断的接力。(外婆去世时母亲为了照顾她似乎没有那么难过,是对外婆的辜负。她在单位组织的一次拓展训练活动中,选择自己的孩子舍弃了母亲,是对母亲的辜负。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最爱的孩子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表现了对母亲的逐渐理解,表达了对纯粹、无私、伟大母爱的赞颂。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深化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要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品味语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文章第②段内容可知,母亲在外婆去世时却“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而她在心路历程测试到最后一个目标时她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这都是对母爱的辜负。其实,每个女人做了母亲,便会将自己的爱全部交给孩子,无怨无悔地付出,哪怕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自己为子女时不能及时回报母亲,而自己为母亲时一腔感情更多的是倾注在孩子身上,一代又一代,一直如此,不停地重复,辜负母亲的同时,也在被自己的孩子辜负,却又是心甘情愿的,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母爱的歌颂与赞美。从结构上来看,这句话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点明了文章主旨:每一个母亲都把自己全部的爱交给了自己的孩子,这种爱也是自私的,母亲在爱自己孩子的时候,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同时,“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与标题“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③句引用古语,表现了对牛的赞美,亮明观点,为首句。⑤句解释牛人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的原因,是第二句。①句列举齐白石的实例加以证明,是第三句。④句中的“他”指①句中的齐白石,是第四句。②句中的“像牛一样勤奋”紧承④句中的“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是末句。
    23.答案:B
    解析:《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24.答案:(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3)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解析:
    25.答案:略
    解析:
    26.答案:略。
    解析:
    27.答案:略。
    解析:
    时间
    情节
    心理/表现
    外婆去世的时候
    母亲守着她,为她担心
    暗暗生母亲的气
    那天晚上
    感受到母亲的目光,看到母亲拉窗帘,挪步出去。
    ①_______
    高三最后几个月的一个晚上
    ②_______
    对母亲再无隔阂
    初夏的时候
    参加“心路历程”活动,在最后舍弃了母亲。
    心如刀割

    相关试卷

    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题,阅读理解与欣赏,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