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935年胡焕庸提出“黑河—腾冲线”,首次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规律,被列为“中国百年地理大发现”之一。下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A. 北部多,南部少B. 东部多,西部少 C. 东北多,西南少D. 西北多,东南少
2. 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地形、气候B. 气候、植被 C. 植被、土壤D. 地形、土壤
下左图为“澳大利亚人口、矿产分布图”,下右图为“澳大利亚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
A. 西部地区B. 中部地区 C. 北部地区D. 东南沿海
由CCTV-9和BBC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宇宙》于2021年11月28日正式上线。主持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布莱恩·考克斯说:“人类能够出现在这片宇宙中是极为幸运的,我们应该在这片广袤、动荡、粗暴的宇宙中充分利用好我们的时间。毕竟,人类奇迹般地出现了。”下图示意《宇宙》纪录片第一集《太阳源起》在CCTV—9播出的画面。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4. 图中天体( )
A. 呈云雾状,由气体和尘埃组成B. 由炽热气体组成,质量庞大
C. 轨道呈近圆形,自身不发光D. 体积大,密度小,有较长拖尾
5. 材料中“人类奇迹般地出现了”需要满足的条件不包括( )
A. 日地距离适中B. 地球绕日公转周期适中
C.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D. 八颗行星公转轨道都是正圆形
下图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6. 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D. ④①②③
7. 该地貌发育成熟后,当地( )
A. 降水稀少B. 土层变厚 C. 地表水减少D. 岩石变硬
牛轭湖为河曲发展过程中天然裁弯取直而形成的河道遗迹湖。下图示意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8. 以下对江汉平原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不同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①③D. ③②①
9. 形成牛轭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②水流惯性作用的影响 ③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④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读“某地地貌类型图”,完成以下各题。
10. 图中的地貌类型是( )
A. 喀斯特溶洞B. 冲(洪)积扇 C. 新月形沙丘D. 火山口
11. 图中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 流水堆积作用B. 风力堆积作用 C. 风化作用D. 冰川堆积作用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携带月壤返回地球并安全着陆。下图为“‘嫦娥五号’返回路线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2. “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
A. 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B. 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
C. 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D. 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
13. “嫦娥五号”返回途中,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 甲—乙段出现雷雨天气B. 乙—丙段出现了臭氧层
C. 丙—丁段空气对流显著D. 丁—戊段空气密度增大
位于浙江省温岭市乐清湾北端江厦港的潮汐发电站是我国第一座双向潮汐发电站,涨潮落潮都能发电。某学校地理社团前去研学之后画出了“该发电站的平面图”(图1)和“水库水位变化图”(图2)。完成以下各题。
14. 影响潮汐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大气热量 C. 海水盐度D. 天体引力
15. 下列关于四个时段水闸开关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时段关闸增加水库流出水量B. ②时段开闸减缓海水流入水库
C. ③时段关闸减少水库流出水量D. ④时段开闸加快海水流入水库
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图中虚线表示流经该海区的洋流,b、c处于同一纬度,a、d处于同一纬度。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6. 由图可知( )
A. a是北半球寒流 B. b是南半球暖流 C. c是北半球暖流 D. d是南半球寒流
17. 以下对该海域表层海水的盐度及密度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 a海域与d海域的盐度大小相同 B. a海域密度大于b海域密度
C. b海域盐度小于c海域盐度 D. d海域密度大于c海域密度
下图为“世界上两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8. 甲、乙地貌的共同之处是( )
A. 均为外力侵蚀形成B. 均位于沿海地区 C. 形成的原因相同D. 所在地区气候类似
下图中各点为相对于海平面的实测高程,单位为米,其中M为该区域的最高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20. 图示地区地貌类型为( )
A. 山地B. 丘陵C. 高原D. 盆地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 (7分)图1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图2是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其中甲为 、乙为 。
(2)将下列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其特点对应连线。
水 圈 连续但不规则
生物圈 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大气圈 地球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
(3)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软流层中的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岩(填“沉积”“变质”或“岩浆”)。
22. (8分)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实验一 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
实验二 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
(1)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2)甲箱温度应该比乙箱温度的读数 (填“大”或“小”)一些。
(3)实验二中放入瓶中的温度计的读数会 (填“大”或“小”)一些。
(4)华北地区春播时常进行地膜覆盖,试解释其原理。
23. (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环流。下图示意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
(1)在图中绘出白天和夜晚海陆间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
(2)分析夏季大气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
(3)我国海南岛白天多雨,夜间多晴朗。运用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分析这一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24. (13分)下图为“某一等高面示意图”,箭头①②③④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为 ,表示摩擦力的为 ,表示地转偏向力的为 ,表示风向的为 。
(2)该图表示 (填“北”或“南”)半球,判断的理由为 。
(3)乙处为 (填风向)风,最可能位于 (填“近地面”或“高空”)。
(4)图中甲、乙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为 ,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地理答案
单选题
1. 【答案】B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我国人口北部少,南部多,A错误;东部多,西部少,B正确;东北少,西南多;C错误;西北少,东南多,D错误。
2. 【答案】A
【解析】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由上题可知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沿海平原地区,故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和气候,A正确;植被、土壤对人口的分布影响小,B、C、D错误。
3. 【答案】D
【解析】据左图可知,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和西南部,西部、北部,尤其是中部人口稀少,故D正确,A、B、C错误。
4. 【答案】B
【解析】图示天体为恒星——太阳,符合恒星特征的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质量庞大,B正确;呈云雾状,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是星云,A错误;恒星自身会发光,C错误;体积大、密度小,有较长拖尾的是彗星,D错误。
5. 【答案】D
【解析】日地距离适中为地球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是生命出现的条件,A不符合题意;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适中,也决定了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变化幅度,B不符合题意;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为地球提供了合适厚度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C不符合题意;八颗行星公转轨道具有近圆性而并非正圆,且与地球存在生命关系不大,故选D。
6. 【答案】B
【解析】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而石灰岩一般形成于温暖广阔的浅海地区,因此云贵高原所在地最初为一片浅海地区,堆积形成较厚的石灰岩,如图①;后因地壳运动垂直抬升至较高处,形成高原地形,如图④;地势抬高后,流水侵蚀力提升,溶蚀作用加剧,地表出现石芽、漏斗,地下出现较小的溶洞,如图②;随着流水溶蚀作用进一步加剧,地下溶洞扩大,洞内出现石笋、石钟乳,地表变得崎岖,出现峰林,如图③。因此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顺序正确的是①④②③,B正确。
7. 【答案】C
【解析】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成熟后,当地地表起伏大,多漏斗,地表水容易渗漏,使得地表水减少,C正确;喀斯特地貌发育成熟后,对当地降水影响不明显,排除A;喀斯特地貌发育成熟后,流水侵蚀强烈,土层变薄,排除B;喀斯特地貌发育成熟后,对岩石性质没有影响,排除D。
8. 【答案】B
【解析】牛轭湖自然演化的过程是:第一阶段,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地发展,河曲愈来愈弯;第二阶段,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裁弯取直;第三阶段,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被废弃的河曲形成牛轭湖。故牛轭湖自然演化的三个阶段的先后排序为①③②。
9. 【答案】D
【解析】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水流惯性作用的影响,大量水流冲向凹岸,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强;凸岸流速慢,堆积作用强。最终导致河道天然裁弯取直,而弯曲的河道被废弃,积水成湖。
10. 【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貌在出山口处,呈扇形,为冲(洪)积扇,B正确。
11. 【答案】A
【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地貌是冲(洪)积扇,它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A正确。
12. 【答案】A
【解析】“嫦娥五号”升空最后到达月球,此过程中穿过了地球大气层,地球大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因此“嫦娥五号”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选A。
13.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顶部是50~55 km处,对流层平均厚度约为12 km,“嫦娥五号”返回途中,甲—乙段位于距地面120~60 km处,位于高层大气,没有雷雨天气;乙—丙段位于距地面60~100 km处,位于高层大气,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丙-丁段位于距地面100~10 km处,主要位于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空气对流不显著;丁—戊段位于10 km到地表,越靠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D正确。
14. 【答案】D
【解析】海洋潮汐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D正确。
15. 【答案】C
【解析】①时段为涨潮,应打开水闸增加水库进水量,A错误;②时段为落潮,应关闭水闸,防止水库海水外泄,增加水库蓄水量,B错误;③④时段水库水位高,外侧海水水位低,应关闭水闸,减少水库出水量,延长发电时间,C正确、D错误。
16. 【答案】C
【解析】读图根据等温线的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判断出该海域位于北半球,根据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的规律画出洋流流向,可判断出a是暖流,b是寒流,c是暖流,d是寒流,故选C。
17. 【答案】C
【解析】a处纬度比b处低,气温高,密度小,d处纬度比c处低,气温高,密度小,B、D项错误;a海域有暖流流经,d海域有寒流流经,两者处于同一纬度,a海域盐度大于d海域,A项错误;b海域与c海域处于同一纬度,b海域有寒流流经,c海域有暖流流经,故b海域盐度小于c海域盐度,C项正确。
18.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甲地貌受风力侵蚀而形成,位于内陆干旱地区,乙地貌受海水侵蚀而形成,主要位于沿海地区,所以两地貌的共同之处均是受外力侵蚀而形成,A正确。
19. 【答案】A
【解析】图中四地水平距离相同。相对高度越大,坡度越陡。
20. 【答案】B
【解析】根据海拔判断地貌类型。图中海拔大致为294~432米,地貌类型为丘陵。
二、非选择题
21. 【答案】(1)地壳 地核
(2)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生物圈——地球环境中最活跃的圈层,大气圈——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3)岩浆 火山
22. 【答案】(1)D
(2)大 (3)大 (4)地膜覆盖,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透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穿透薄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传递,起到保温作用。
【解析】(1)实验一是对有土层的玻璃箱和没有土层的玻璃箱进行温度比较,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D正确。该实验测试不出“温室效应”,A错。从图中看,太阳光线没有差异,不是测试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B错。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从实验中读不出来,C错。(2)甲箱有土层,比没有土层的乙箱温度高。原因是有土层的玻璃箱比没有土层的玻璃箱吸收太阳辐射较多,产生的地面辐射多。(3)放入瓶中的温度计读数会大,原因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玻璃瓶,使玻璃瓶内气温升高。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玻璃可阻挡瓶内热量向外辐射,导致瓶内气温高。(4)华北地区春播时气温相对较低,覆盖地膜主要为了保温。原理是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穿透能力强,可穿透地膜,使地膜内温度升高。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穿透能力差,地膜可阻挡膜内热量向外传递,起到保温作用。
23. 【答案】(1)见下图。
(2)白天来自海洋的风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起降温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温暖干燥,对滨海地区起增温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下,滨海地区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3)白天海南岛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多阴雨天气;夜间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天气晴朗。
24. 【答案】(1)② ① ④ ③
(2)北 地转偏向力向右(或风向右偏)
(3)西南 近地面
(4)甲 甲处等压线较乙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解析】(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对应②;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对应①;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对应④;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对应③。(2)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地的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右偏,因此图示为北半球。(3)结合图中方向可知乙处为西南风,因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故最可能位于近地面。(4)图中甲、乙两处相比,甲处等压线较乙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故甲处风力较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