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总结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西汉与东汉_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总结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
展开一、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约公元前2070年)170万年前有了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主要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原始手工业、商业出现并发展;原始绘画和原始宗教歌舞出现;原始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后逐渐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为国家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二、夏商西周(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时期1.政治上: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奴隶社会迎来鼎盛;中央集权尚未实现(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势力较为强大。2.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劳作;商朝人善于经商,手工生产进入青铜时代,实行“工商食官”政策。3.思想文化:商朝出现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甲骨文”;教育“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
三、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1.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崩溃;改革变法兴起;中央集权开始出现。2.经济上:铁器、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制瓦解,农业家庭式劳动方式日渐普及;私营工商业出现;重农抑商政策实行。3.思想文化上:儒学创立和发展,百家争鸣;私学兴起,学术繁荣。4.民族关系上:以华夏族为核心,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出现民族大交融,奠定了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四、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220年)——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时期1.政治:秦朝统一,汉朝“削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发展,权力高度集中,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地缘政治取代血缘政治。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政府奉行“重农抑商”政策;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田庄出现。
3.思想文化:由“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汉赋流行,实用科技发达;外来文化(佛教)传入中国,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且有气势恢宏的特点。4.民族关系:开疆拓土,大败匈奴,出使经略西域,加强边疆治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并巩固。5.对外关系:两条丝绸之路开通,对外交往范围扩大,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格局初步形成。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1.旧石器时代(1)含义:指以______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代表遗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3)特点:能制作简单工具,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______。
2.新石器时代(1)含义:指距今约1万年前进入的以______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特点①生活:已经大量使用______,开始从事____________,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②分布:遗存分布广泛,奠定了____________的发展基础。
[拓展]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
3.中国原始社会的组织演变(1)阶段演变: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母系氏族社会①时间:_________时代晚期。②特点:_________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会①时间:_________时代晚期。②特点:社会____________与不平等开始出现;部落联盟出现;_________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______阶层出现;中国即将迈入____________的门槛。
〔概念阐释〕(1)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主要特征为:以血缘为纽带、族外婚、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劳动、产品平均分配、以选举出的氏族首领管理公共事务,重大事务由氏族大会决定。(2)阶级: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产生的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私有制的形成。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
1.部落时代(1)三皇五帝:三皇时代较早,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2)炎黄联盟:______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______,结成炎黄部落联盟,他们被后世共尊为____________。(3)禅让制:尧、舜可能是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对舜的考察,由___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
(4)“万邦”时代: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__________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这一时期,________分化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特别提示]早期国家起源的标志:金属器具使用、阶级产生、文字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等是早期国家起源的突出标志。
2.最早的国家——夏朝建立(1)时间:约公元_________年,___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2)政治特征①_________代替了禅让制;______是最高统治者。②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③夏朝社会仍然是____________;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______统治,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______进行______统治。(3)夏文化遗存:河南洛阳发现的_________遗址。
〔概念阐释〕王位世袭制:夏朝确立,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1.商朝(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后建立商朝。商朝前期都城多次迁移,后定于殷,故商朝也称殷朝。(2)特征①文化:考古发现的_________,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甲骨文是商人刻写的____________,是一种成熟的文字。②经济:殷墟遗址出土了许多_________,造型雄奇,纹饰华丽。③政治:商朝国家机构完善。______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___及各类事务官;国家的管理实行____________。
2.西周(1)建立:公元________年,周武王率众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①目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②作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国人暴动”;公元__________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3.商周的社会经济——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1)农业: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_________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______农具极少。(2)手工业:______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概念阐释〕(1)分封制:即“封邦建国”,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的政治制度。(2)宗法制: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继承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3)礼乐制度:即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4)“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是宗法社会的特征。
[特别提示]1.分封制与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2.宗法制对传统社会的重要影响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江苏省东山村遗址(距今约6000年)考古学家发现高等级大墓和小型墓葬共存、分区埋葬的现象,大墓中发现多件石钺、石锛等仪仗武器。)
安徽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000年)考古学家发现一条长达2000米、最宽约30米、最深至6米的大型环绕壕沟遗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最大壕沟遗迹之一。初步估算,这一工程仅土方总量就达十几万立方米。)
[问题1]依据史料一中的遗址,说明在距今约6000—5000多年前,我国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提示]通过墓葬规模的差异可以看出,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出土的代表权力权威的仪仗用品、礼器,说明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权贵阶层;发掘出的大型壕沟等工程说明当时社会不仅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实力,而且已具备一定的权力号召和社会动员组织能力,即具备行政管理能力。可以推测,当时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
[拓展]多角度认识早期国家1.图示:唯物史观——生产力发展与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1)经济特征:生产工具以木石为主,青铜铸造处于鼎盛时期,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主要土地经营方式,奴隶在井田上集体劳作。(2)政治特征:以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将国家权力与宗族权力相结合,形成“家国同构”;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带有原始民主制的遗风。(3)文化特征:出现象形文字——甲骨文;崇尚祖先崇拜,敬天保民;形成礼乐文化。
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研究早期国家起源中的作用
[史料二]王国维是研究甲骨文的早期重要学者,主要贡献在于运用甲骨文重新考释(考证、解释)商代历史,解决了商代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传世文献中关于商代世系的记载主要在《史记·殷本纪》中,王国维将甲骨文与《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等互证,说明《史记》是一部信史,就是《山海经》之类不雅驯之作,其内容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王国维运用甲骨文中出现的商代先公先王与《史记·殷本纪》作比较,以甲骨文为标准,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的一些错误。——摘编自徐子黎《王国维甲骨文研究得失论》
[问题2]依据史料二,指出王国维的史学研究方法。简要分析他所依据的两类史料的价值。[提示]史学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价值:考古史料通过对古代遗迹、遗物的发掘,可以探索当时社会、经济和生活方面的情况,是实物史料的一种,可以解释说明文献史料,对其进行补充。考古史料可以作为文献史料的佐证,证明文献史料的真伪。如甲骨文证明了《史记》是信史,同时也纠正了《史记》中的一些错误。文献史料因受到时代、作者主观意图、资料来源等的影响,所记述的历史并非完全真实,需加以甄别。
[拓展]1.史前史研究的主要史料和工具
2.二重证据法王国维最早提出,即纸上之材料(传世文献)与地下之新材料(考古发掘),相互印证,使某部分证明为信史。二重证据法被公认为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为历史研究者提供了如何运用史料的成功示范,丰富了古史研究的可信资料,扩大了史学工作者的视野,成为20世纪中国史学科学化进程的重要界标。
1.(2023·浙江高考·1)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该文化的代表器物是( )A.黑陶 B.彩绘陶器C.玉器 D.骨器
[解析] 根据材料“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等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其精美的磨光黑陶为代表器物,A项正确;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大汶口等文化中,代表器物是彩绘花纹的陶器,排除B项;红山文化玉器依据造型和题材可以分为动物形玉类和几何形玉类,良渚玉器的造型、装饰技艺都有一定的创新,但都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龙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不是骨器,排除D项。
2.(2023· 新课标卷·1)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
[解析] 据本题材料“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晚期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引发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促使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C项正确;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们有了比较固定的农业聚落,开始出现氏族的公共墓地,氏族墓地的出现是氏族血缘观念的集中体现之一,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农业的产生意味着新石器时代的开始,排除B项;汉字的产生首先是为政治和宗教服务的,文字的使用不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主要表现,排除D项。
3.(2023·湖南高考·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解析] 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考古发掘反映出现原始农业、手工业、定居生活和祭祀活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因此长江流域的古城遗址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B项正确;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而城市不是人类文明的要素,排除A项;“已摆脱”说法绝对,排除C项;该遗址出现阶级分化,表明即将进入阶级社会,排除D项。
4.(2023·山东高考·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
[解析] 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生产力水平较低,过着集体生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归贵族所有,材料中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说明当时贫富差距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C项正确;仅凭遗址出土的陶器无法证明当时人类出现私有财产,因为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究竟属于个体所有还是集体所有,材料没有明确告知,排除A项;多人合葬墓主要反映当时人类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差距,排除B项;D项说明当时人类的陶器制作具备一定的水平,但是不能证明当时出现私有制,排除D项。
5.(2022·广东高考·1)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解析] 分封制规定,诸侯王在封国内享有军政大权,周王命人掌管诸侯国的军事,反映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D项正确;朝觐周王、向周王缴纳贡纳属于诸侯的义务,要求诸侯尽义务不属于对诸侯权力的侵夺和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排除A项、C项;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也即承认诸侯国君有营建都城的权利,给予帮助算不上侵犯诸侯王的权力和干预诸侯国内政,排除B项。
6.(2022·全国乙卷·24)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定位·明考向,主干梳理·理思路,秦的统一,商鞅变法后,远交近攻,前221,三公九卿,社会风俗,中央集权,各民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标定位·明考向,主干梳理·理思路,卿大夫,周边民族,社会分工,手工业,中心城市,新兴地主,兼并战争,富国强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总结课件: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总结课件,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网络构建〕,〔拓展深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