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原卷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15620579/0-17132653876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原卷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15620579/0-171326538773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原卷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15620579/0-17132653877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解析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15620579/1-171326539102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解析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15620579/1-171326539104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解析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4/15620579/1-171326539106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原卷版docx、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题-高中生物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N—14 Na—23 Cl—35.5 Ti—48 Ga—7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噬菌体是专门以细菌等微生物为宿主的病毒,每种噬菌体只寄生在特定的宿主菌体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结构
B. 噬菌体可在自身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外壳
C. 可用噬菌体作为载体将目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中
D. 可利用噬菌体进行细菌鉴定来追查某些传染病的致病细菌
2. 某同学欲探究某种竞争性抑制剂(会和底物竞争酶的结合位点,影响底物与酶的正常结合,从而抑制酶活性)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在酶量、反应时间和底物种类都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甲、乙两组实验(其中一组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另一组未加),分别绘制了甲、乙两组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组加入了一定量的竞争性抑制剂
B 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底物结构相似
C. 由图示结果可知,底物浓度会影响酶的活性
D. 增加底物浓度可减缓竞争性抑制剂的抑制作用
3. 图为某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病可能是人类红绿色盲
B. Ⅱ-3与Ⅱ-5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C. Ⅲ-3与Ⅲ-4再生育一个男孩,其患病的概率一定是1/2
D. 若Ⅳ-1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其致病基因一定来自Ⅰ-2
4.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B. 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分级调节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C. 当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不能识别甲状腺激素时,会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
D.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会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5. 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入了一个孤岛。该种群1915年~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3000
②1915~1930年驼鹿种群密度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天敌
③若出现食物短缺,则对1930年种群密度的影响小于1950年
④1930年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自然灾害
A. ①④B. ①③C. ②③D. ②④
6. 当目的基因和质粒都用Hind Ⅲ处理、连接后,目的基因可能正向插入载体,也可能反向插入载体,为判断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可使用限制酶处理,并进行电泳检测(如图)。下列选项中能判断目的基因插入方向的限制酶是( )
注:EcR Ⅰ、BamH Ⅰ和Hind Ⅲ的识别序列、切割位点均不同,数字表示相邻两个限制酶切点之间的碱基对数(bp),质粒全长20000bp。
A. Hind ⅢB. EcR IC. BamH ID. EcR Ⅰ和Hind Ⅲ
三、非选择题:共14题,共174分。
7. Rubisc是一种催化CO2固定的酶,在低浓度CO2条件下催化效率低。甘蔗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CO2浓缩机制,提高了Rubisc所在局部空间位置的CO2浓度,促进了CO2的固定,其浓缩机制如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甘蔗光反应阶段发生于______(填“叶肉细胞”或“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该阶段的产物有______。
(2)由图中CO2浓缩机制可推测,Rubisc与无机碳的亲和力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PEP羧化酶。
(3)甘蔗进行光合作用时,只有维管束鞘细胞内合成淀粉,而叶肉细胞中没有淀粉的合成,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4)与不具有CO2浓缩机制的植物相比,甘蔗的CO2补偿点(通常是指环境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环境CO2浓度)______(填“高”或“低”)。
8. 测交实验是孟德尔在两大遗传定律发现中设计的经典实验,回答下列与测交实验有关的问题。
(1)假说一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检验四个环节,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用于的环节是______。
(2)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测交实验能说明性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的原因是______。
(3)现用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测交,若子代基因型比为42:8:8:42,则这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4)若果蝇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该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现用野生型果蝇与突变型果蝇测交,子代野生型:突变型=1:1,且不表现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则该测交实验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该对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理由是______。
9. 某种药物X能阻断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过程。图为某动物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甲、乙为反射弧上的结构,a、b、c、d、e为反射弧上的点)。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结构是______,在该反射弧中,它是指______。
(2)在完成反射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是______(填“单”或“双”)向传导的,原因是______(答出2点即可)。
(3)为探究药物X是否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思路:先将电表的两个微电极连接在图中的a点和e点,再用药物X处理d点,然后刺激______(填“b”或“c”)点,观察电表指针偏转情况。
②预期结果及结论:若电表指针______,则药物X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若电表指针______,则药物X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0. 如图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
(1)该农业模式是基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原理设计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______。
(2)蚯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于牛粪中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中的能量,其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作用是______。
(3)沼渣、蚓粪、菌渣等可作为有机肥还田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这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______原理。
(4)在该系统中,多途径利用农作物、牛粪等,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意义是______。
11. DMF(C3H7N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含DMF的废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科研小组利用DMF培养基(以DMF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培养基)从污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DMF的细菌,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菌株富集:将活性污泥制备成悬浊液,接种到DMF______(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DMF的细菌比例会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2)菌株分离:取1mL富集菌液进行依次等比稀释,用______(填“接种环”或“涂布器”)分别将稀释菌液接种到DMF平板上,并将平板置于______中培养。进行稀释的理由是______。
(3)相关研究:经富集与分离后,筛选出1株细菌,科研小组研究了初始pH对该细菌降解DMF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当初始pH为5和9时,该菌株几乎不能降解DMF,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与初始pH为7相比,初始pH为6时,该菌株在培养初期降解DMF的速率低,但在培养后期降解DMF的速率高。科研小组推测可能是因为DMF分解后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碱性,会使培养液pH逐渐升高,从而影响DMF降解效果。为验证上述假设,还需进一步检测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题+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科综合试卷pdf、3+3+3联考二理综云南版-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答案,共18页。
这是一份2023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试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答案pdf、2023届“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二理综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