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原卷版).docx
    • 解析
      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解析版).docx
    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原卷版)第1页
    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原卷版)第2页
    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解析版)第1页
    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解析版)第2页
    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解析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高中生物,文件包含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高中生物原卷版docx、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高中生物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中存在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B.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就会使其失去活性
    C.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但空间结构改变也会影响其功能
    D. 可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氨基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盘区折叠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改变,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变性,变性是不可逆的。
    【详解】A、内环境中存在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抗体是蛋白质,A正确;
    B、蛋白质在某些情况下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不会失去活性,例如:载体蛋白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没有使其失去活性,B错误;
    C、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但空间结构改变也会响其功能,C正确;
    D、可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氨基酸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D正确。
    故选B。
    2. 真核细胞中有复杂的生物膜系统,其上可以发生多种生理过程。在叶肉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
    A. ATP的合成B. ATP水解释放能量C. H2O的产生D. H2O在光下分解
    【答案】D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详解】A、叶肉细胞中,ATP合成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A错误;
    B、ATP水解释放能量可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
    C、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形成多聚体时可产生H2O,因此H2O的产生不一定在膜上,C错误;
    D、叶肉细胞中,H2O在光下分解只能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D正确。
    故选D。
    3. 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自变量是用适宜浓度激素处理情况和处理时间
    B. 实验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GA3可促进植物切段生长
    C. 实验结果表明GA3+IAA处理使切段生长的长度大于单独使用IAA处理
    D. ②组和④组的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切段自身产生了IAA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用适宜浓度激素处理情况,激素处理时间是无关变量。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能够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详解】A、由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用适宜浓度激素处理情况,激素处理时间是无关变量,A错误;
    B、由表可知,与①相比,②组用适宜浓度GA3处理后,切段平均长度变长,表明适宜浓度的GA3可促进植物切段生长,B正确;
    C、由表可知,与③相比,④组用适宜浓度GA3+IAA处理后,切段平均长度变长,表明GA3+IAA处理使切段生长的长度大于单独使用IAA处理,C正确;
    D、由表可知,②组单独使用GA3处理和④组GA3+IAA处理的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原因可能是切段自身产生了IAA,D正确。
    故选A。
    4. 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常以昆虫为食,偶尔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的生态位
    B. 黑枕黄鹂与小杜鹃的食物相同,说明它们的生态位相同
    C. 生态位相似的两个物种不能共存于同一群落中
    D. 小杜鹃占据稳定的生态位是它与其他物种之间及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
    【详解】A、一个物种的生态位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此,小杜鹃主要生活在林冠层,这是小杜鹃所处的空间位置,并不完全体现小杜鹃的生态位,A错误;
    B、黑枕黄鹂与小杜鹃的食物相同,但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说明它们的生态位相同,B错误;
    C、生态位相似的两个物种也可以在同一个群落中共存,但它们对空间、食物等资源的竞争会比较强烈,C错误;
    D、小杜鹃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它充分利用环境资源,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5. 某种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其毛色的黄色对黑色是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多只毛色为黄色的该种哺乳动物随机交配,F1中雌雄比例为1:1,且子代雌性全为黄色,子代雄性中黄色:黑色=2: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子代雌性均为纯合子
    C. 亲本雌性个体中杂合子占2/3
    D. F1随机交配,F2中黑色个体占1/9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某动物毛色的黄色与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杂交组合丙中乙组的黄色F1自交,后代出现了黑色,说明黑色是隐性性状,F1子代雌性全为黄色,子代雄性中黄色:黑色=2:1.,因此A、a这对等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伴性遗传。
    【详解】A、一个黄色群体随机交配,F1中雌雄比例为1:1,且子代雌性全为黄色,子代雄性中黄色:黑色=2:1,由此可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C、子代雄性中黄色:黑色=2:1,即XAY:XaY=2:1,可推知亲本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为XA:Xa=2:1,而亲本为黄色(显性)群体,所以亲本雌性个体中杂合子占2/3,由此可推知亲本杂交组合为1/3XAXA×XAY,2/3XAXa×XAY;子代基因型为2/3XAXA、1/3XAXa、2/3XAY、1/3XaY,综合上述内容,B错误、C正确;
    D、F1产生的雌配子为XA:Xa=5:1、雄配子为XA:Xa:Y=2:1:3,F1随机交配,F2中黑色个体有1/36XaXa和3/36XaY,共占1/9,D正确。
    故选B。
    6. 细胞工程中常使用技术手段将两种细胞融合形成一个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再诱导融合
    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
    ④可使用PEG或灭活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⑤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可通过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相互识别并特异性融合成为杂交瘤细胞
    ⑥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通过电融合法使供体细胞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可形成重构胚
    A. ①②④⑥B. ②③⑤⑥C. ①③④⑥D. 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需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详解】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包括原生质体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涉及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的融合)的原理都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①正确;
    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不需要使用胰蛋白酶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再诱导融合,而需要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②错误;
    ③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③正确;
    ④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可使用PEG或灭活病毒诱导,④正确;
    ⑤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不能相互识别并特异性融合成为杂交瘤细胞,因此融合后的细胞有同种细胞融合细胞和杂交瘤细胞,⑤错误;
    ⑥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通过电融合法使供体细胞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可形成重构胚,常通过电刺激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⑥正确。
    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7. 研究小组测定了某绿色植物氧气吸收速率和氧气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0~4h为无光条件,4~8h之间逐渐增加光照强度,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消耗氧气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_______阶段。
    (2)在4h~6h之间,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在6h~8h之间,该绿色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逐渐增大,主要原因是_____。
    (3)若b的相对值是a相对值的2倍,则该植物从0h到8h的过程中,有机物总积累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判断依据是____。
    【答案】(1)第三 (2) ①. 小于 ②. 在6h~8h之间,光照强度逐渐增强,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逐渐增大,且在6h~8h之间该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速率不变,所以该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逐渐增大
    (3) ①. 小于 ②. 该植物在0~6h之间氧气吸收量大于4a,说明该时段有机物消耗量的相对值大于4a;在6~8h之间氧气释放量小于2b,说明该时段有机物积累量的相对值小于2b,即小于4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曲线表示氧气的吸收速率,在0h无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故呼吸速率为a。在6h,植物的氧气吸收速率为0,说明此时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速率相等。在8h,植物释放氧气值为b,此时植物既进行呼吸作用也进行光合作用。
    【小问1详解】
    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O2结合生成水。
    【小问2详解】
    在4h~6h之间,氧气的吸收速率>0,说明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在6h~8h之间,该绿色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逐渐增大,主要原因是:在6h~8h之间,光照强度逐渐增强,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逐渐增大,且在6h~8h之间该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速率不变,所以该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逐渐增大。
    【小问3详解】
    有机物积累量表示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若b的相对值是a相对值的2倍,则该植物在0~6h之间氧气吸收量大于4a,说明该时段有机物消耗量的相对值大于4a;在6~8h之间氧气释放量小于2b,说明该时段有机物积累量的相对值小于2b,即小于4a,故该植物从0h到8h的过程中,有机物总积累量小于0。
    8.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表示三种物质进出神经细胞时所使用的转运蛋白。

    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
    (2)神经细胞外Ca2+浓度通常比细胞内高几千倍。图中①为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它在静息时处于关闭状态,而当动作电位到达后会被激活而开放。据图分析,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原理是______。
    (3)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②发生变化,引起Na+内流,从而导致突触后膜上该部位的电位由_____变为______。
    (4)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使③发生变化,引起Cl-内流,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发生变化,理由是_______。
    【答案】(1)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动作电位刺激使得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开放,Ca2+内流,从而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释放神经递质
    (3) ①. 外正内负 ②. 外负内正
    (4) ①. 会 ②. Cl-内流会导致突触后膜内外的电位差增大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小问1详解】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小问2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图中①为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它在静息时处于关闭状态,而当动作电位到达后会被激活而开放”可知,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动作电位刺激使得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开放,Ca2+内流,从而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进而释放神经递质。
    【小问3详解】
    未受刺激时,突触后膜上电位为外正内负,而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上②发生变化,引起Na+内流,从而导致突触后膜上该部位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小问4详解】
    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上③发生变化,引起Cl-内流使突触后膜内外的电位差增大,从而导致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发生变化。
    9. 每年入冬,大量的红嘴鸥就会迁徙至我国南方的某湖泊越冬,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鸟。图Ⅰ是该湖泊部分食物网简图,图Ⅱ是该湖泊中能量流经食物链上底栖动物的示意图,a~d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Ⅰ Ⅱ
    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的食物网中,还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_____,红嘴鸥处于第_______营养级。
    (2)底栖动物同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_______(用图Ⅱ中字母和计算符号表示)。在图Ⅱ食物链上,底栖动物同化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鱼2体内,原因是_______。
    (3)红嘴鸥为人们提供了旅游观赏资源,红嘴鸥栖息的湖泊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价值。
    【答案】(1) ①. 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②. 四、五
    (2) ①. a+b ②. 底栖动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
    (3)直接价值和间接
    【解析】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生物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间接价值:生物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潜在使用价值是指潜藏的、尚不清楚的价值,而非没有价值。
    【小问1详解】
    图Ⅰ的食物网中,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故还缺少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红嘴鸥在食物网中为三级消费者和四级消费者,故红嘴鸥处于第四、五营养级。
    【小问2详解】
    图Ⅱ中,甲为底栖动物的同化量,a为底栖动物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b为底栖动物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底栖动物同化的能量值可表示为a+b。在图Ⅱ食物链上,底栖动物同化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鱼2体内,原因是底栖动物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
    【小问3详解】
    红嘴鸥为人们提供了旅游观赏资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红嘴鸥栖息的湖泊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10. 某种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的高茎与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宽叶与窄叶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进行了以下三组实验:
    第①组:高茎宽叶×矮茎宽叶→F1:全为高茎宽叶
    第②组:矮茎窄叶×矮茎宽叶→F1:全为矮茎窄叶
    第③组:第①组的F1×第②组的F1→F2:高茎窄叶:高茎宽叶:矮茎窄叶:矮茎宽叶=1:1:1:1
    回答下列问题:
    (1)高茎与矮茎、宽叶与窄叶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
    (2)第①组实验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第②组实验F1的基因型为______,第③组实验F2中杂合子的比例是______。
    (3)请利用题中涉及的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控制株高的基因与控制叶型的基因之间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____。(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其结论)
    【答案】(1) ①. 高茎、窄叶 ②. 第①组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1全为高茎;第②组实验中窄叶与宽叶杂交,F1全为窄叶
    (2) ①. AAbb×aabb ②. aaBb ③. 3/4
    (3)实验思路:将第③组实验F2中的高茎窄叶植株进行自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9∶3∶3∶1,则说明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若子代出现其他结果,则说明这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第①组中高茎与矮茎杂交,子代均表现为高茎,说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第②组中宽叶与窄叶杂交后代均表现为窄叶,说明窄叶为显性性状。
    【小问2详解】
    结合第①组实验结果可推测,该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和aabb,第②组实验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第③组实验的结果为高茎窄叶∶高茎宽叶∶矮茎窄叶∶矮茎宽叶=1∶1∶1∶1,则该组亲本相关F1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第③组实验F2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均等,可见其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4。
    【小问3详解】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控制株高的基因与控制叶型的基因之间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通常的做法是通过测交或者是杂种自交实现,由于本实验中需要设计杂交实验,因此选择测交亲本实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选择实验③中高茎窄叶和矮茎宽叶杂交,统计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进而得出相应的结论(或者选择实验③中高茎窄叶自交统计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实现),若子代表现为高茎窄叶∶高茎宽叶∶矮茎窄叶∶矮茎宽叶=1∶1∶1∶1(或高茎窄叶∶高茎宽叶∶矮茎窄叶∶矮茎宽叶=9∶3∶3∶1,)则可说明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反之不符合。
    11.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为减少碳排放,研究人员以某些工业废气(含有大量的CO、CO2等温室气体)为原料,利用乙醇梭菌厌氧发酵生产乙醇,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CO、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从而引起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
    (2)除CO、CO2等碳源外,还需为乙醇梭菌生长繁殖和厌氧发酵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有_____(答出3点)。通过上述发酵可获得大量乙醇和单细胞蛋白,在该发酵过程中单细胞蛋白是指______。
    (3)研究发现,当CO和CO2同时存在时,乙醇梭菌的T酶对CO的亲和力较低。研究人员将T酶中第108位的异亮氨酸(密码子: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ACU、ACC、ACA)后,大大提高了T酶对CO的亲和力,同时不影响T酶对CO2的亲和力。对T酶的结构进行改造,必须通过改造T酶基因来完成,理由是______。改造前后,T酶基因转录所用模板链上的碱基具体变化情况是_______。
    (4)乙醇梭菌细胞内,图中代谢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可在其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为其他有机物。将1个启动子、改造后的T酶基因、C酶基因、A酶基因、1个终止子依次连接,并与质粒一同构建成多基因表达载体。在构建该多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保证上述DNA片段依次正确连接同时避免DNA片段自身环化,至少需要使用_______种限制酶进行切割以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将上述多基因表达载体导入乙醇梭菌中表达,可提高乙醇产量,其原理是_______。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
    (2) ①. 氮源、水、无机盐 ②. 乙醇梭菌菌体
    (3) ①. T酶的结构是由T酶基因决定的 ②. A变成G
    (4) ①. 6##六 ②. 该表达载体中,改造后的T酶基因、C酶基因和A酶基因共用一个启动子和终止子,可同时表达出改造后的T酶、C酶和A酶,从而提高中间产物转化成乙醇的效率
    【解析】
    【分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⑴、提取目的基因;⑵、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⑶、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⑷、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2、减缓温室效应,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通过植树造林等手段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
    【小问1详解】
    CO、CO2等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了温室效应,从而引起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
    【小问2详解】
    除CO、CO2等碳源外,还需为乙醇梭菌生长繁殖和厌氧发酵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有氮源、水、无机盐;发酵过程中单细胞蛋白是指乙醇梭菌菌体;
    【小问3详解】
    因为T酶的结构是由T酶基因决定的,因此对T酶的结构进行改造,必须通过改造T酶基因来完成;由“T酶中第108位的异亮氨酸(密码子: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ACU、ACC、ACA)”可以看出,密码子由U变为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改造前后,T酶基因转录所用模板链上的碱基由A变成G;
    【小问4详解】
    将1个启动子、改造后的T酶基因、C酶基因、A酶基因、1个终止子依次连接,并与质粒一同构建成多基因表达载体。在构建该多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保证上述DNA片段依次正确连接同时避免DNA片段自身环化,至少需要使用6种限制酶进行切割以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将上述多基因表达载体导入乙醇梭菌中表达,可提高乙醇产量,其原理是该表达载体中,改造后的T酶基因、C酶基因和A酶基因共用一个启动子和终止子,可同时表达出改造后的T酶、C酶和A酶,从而提高中间产物转化成乙醇的效率。组号
    带幼芽的某植物切段初始长度
    用适宜浓度激素处理情况
    激素处理30天后切段平均长度

    2.5cm
    不处理
    4cm

    2.5cm
    GA3
    18cm

    2.5cm
    IAA
    6cm

    2.5cm
    GA3+IAA
    19cm

    相关试卷

    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文件包含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pdf、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文件包含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pdf、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2024届“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2024届“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附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云南省“3+3+3”高三下学期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卷三理综试卷pdf、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